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梅花篆字字典

梅花篆字字典

發布時間: 2025-10-03 05:04:42

A. 有沒有關於梅花篆字的資料

初學者--你的這個問題我樂意回答你--能想宏觀的認識,這才是善於學習的---
1,看看--書法史,論,鑒,集,評---尤其是關於篆字的--書法史時一定要讀的--書去哪裡找呢--去京東或卓越--網上書城--正版,折扣,方便--我都用過的--所以推薦---
2,或,和,找找--〈《中國書法》《書法藝術》《書法欣賞》之類的書--
3,篆分--大小「篆」,還要看字帖--以上的書會談到的--,還有購買《書法字典》好多的版本--中外的都有--

B. 華容的終南山好玩嗎

終南山 又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簡稱南山,是秦嶺山脈的一段,西起武功,東至藍田,千峰疊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主峰位於周至縣境內,海拔2604米。

終南山為道教發祥地之一。據傳,周康王時,天文星象學家尹喜為函谷關關令,於終南山中結草為樓,每日登草樓觀星望氣。一日忽見紫氣東來,吉星西行,他預感必有聖人經過此關,於是守候關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雲衣,騎青牛而至,原來是老子西遊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請到樓觀,執弟子禮,請其講經著書。老子在樓南的高崗上為尹喜講授《道德經》五千言,然後飄然而去。傳說今天樓觀台的說經台就是當年老子講經之處。道教產生後,尊老子為道祖,尹喜為文始真人,奉《道德經》為根本經典。於是樓觀成了「天下道林張本之地」。

自尹喜草創樓觀後,歷朝於終南山皆有所修建。秦始皇曾在樓觀之南築廟祀老子,漢武帝則於說經台北建老子祠。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名道雲集樓觀,增修殿宇,開創了樓觀道派。

進入唐代,因唐宗室認道教始祖老子為聖祖,大力尊崇道教,特別是因樓觀道士岐暉曾贊助李淵起義,故李淵當了皇帝後,對樓觀道特予青睞。武德(618-26年)初,修建了規模宏大的宗聖宮。當時主要建築有文始、三清、玄門等列祖殿,還有紫雲衍慶樓和景陽樓等,成為古樓觀的中心。以後歷代雖時有修葺,但屢遭兵燹,至清末,宗聖宮僅存殘垣斷壁 ,一片廢墟。此後,樓觀的中心便轉移到了說經台。新中國成立後,對古樓觀進行了多次修葺,形成了以說經台為中心的建築群。

說經台主要殿堂有四,即老子祠、斗姥殿、救苦殿和靈官殿。配殿有二,即太白殿和四聖殿。山門兩側有鍾、鼓二樓,對峙相望。山門前,有石階盤道,蜿蜒而至台頂。山門西側不遠處有一石砌泉池,名為上善池,內有一石雕龍頭終年吐水不斷。相傳元至元二年(1283年),周至地區發生瘟疫,無葯可醫,死者無數。當時樓觀台的監院張志堅,晚上作了個夢,夢見太上老君告訴他說:「山門前有塊石板,石板下有泉水一眼,泉內有吾煉就之丹葯,可治民疫。」張監院醒來後覺得很奇怪,就命小道士在山門前尋找,果然在西邊的石板下,挖出一泉。張監院忙令人取水給患時疫的道士飲用,兩個時辰後疫病神奇地痊癒了。消息傳出後,遠近百姓都來取水治病,時疫遂退。三年後翰林學士趙孟瞓來此游覽,聞聽此事十分驚奇,遂索紙筆大書「上善池」三字,取《道德經》「上善若水」之意。如今每逢廟會,香客仍爭飲此水以祛病延年。

說經台南面峻峰上,有一座八卦形的煉丹爐,傳為老子當年煉丹所用。台的東南方有一個「仰天池」,傳為老子當年打鐵淬火的水池。池的附近有老子修真養性的「棲真亭」。台的西邊有化女泉,是老子教訓弟子徐甲之處。傳說老子西遊途中將一具白骨點化成英俊少年徐甲,抵達函谷關後,老子將七香草點化成美女考驗他,徐甲經不住誘惑,剛要有所動作,被老子用手一指,立即現出白骨原形。幸有尹喜為其求情,老子方又點化白骨為徐甲,並用拐杖怒觸地面,美女遂化成一眼清澈的泉水。此泉清洌,至今尚可飲用。台的東北方有一座老子墓,墓為橢圓形,冢方四米,佔地二十平方米,墓前有清代畢沅書「老子墓」碑石。

說經台北二里處為宗聖宮遺址。臨觀遺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9株歷經千年仍然蓊鬱青翠、蒼勁挺拔的古柏。當地群眾尊稱為「樓觀九老」。其中有一棵樹傳為老子當年系牛所用,被稱為「系牛柏」。樹下留有元代所刻石牛一頭。西南隅有三棵樹,樹上結癭酷似三隻昂首展翅、活靈活現的蒼鷹,人們被之為「三鷹柏」。

樓觀台留存有不少珍貴的碑刻,如唐代歐陽詢撰書《大唐宗聖觀記碑》、載隸書《靈應頌》、蘇靈芝行書《唐老君顯見碑》、員半千隸書《唐宗聖觀主尹文操碑》,宋米芾行書《第一山》、蘇軾行書《游樓觀台題字》;元趙孟瞓隸書「上善池」碑等。當然,最有名的還是高文舉所書《道德經》碑兩通。其字體介於石鼓文和大篆之間,書法勁力蒼古,風格絢麗,近看是字,遠看如花,字字珠璣,如梅花初放,被後人譽為「梅花篆字碑」。兩通碑側各有七個冷僻的字,為一般《字典》所不載,據稱為老君十四字養生訣,其意為「玉爐燒煉延年葯,正道行修益氣丹」。

古人雲:「關中河山百二,以終南為最勝;終南千里茸翠,以樓觀為最佳。」終南山樓觀台以其悠久的道教歷史、動人的神話傳說和眾多的文物遺跡,吸引著古往今來的信士遊客。

。終南山峻拔秀麗,如錦綉畫屏、聳立在西安市之西南。翠華山距西安市30公里,以奇峰異洞、清池古廟著稱。因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曾於山口(大峪口)建太乙官,故又稱大乙山。主要景點有太乙池、風洞、冰洞、翠華廟等。

太乙池為山間湖泊,傳為唐天寶年間地震造成,四周高峰環列,池面碧波盪漾,山光水影,風景十分優美,如泛舟湖上,可穿行於峰巔之間,盡情地享受著大自然的情趣,其樂無窮。 太乙池之西的風洞,高15米,深40米,由兩大花崗岩夾峙而成。洞內清風習習,涼氣颼颼,故稱風洞。風洞之北的冰洞,雖盛夏亦有堅冰,寒氣逼人。 現在,山中有一正岔水庫,瀉水時飛瀑傾流。由山下望去,素練懸空,氣勢磅礴,亦成一景。 每年農歷六月初一至初三,翠華廟前皆有廟會。這時,遊人如潮,十分熱鬧。

南五台青翠峭拔,富產葯材,古人稱它為終南神秀之最。山頂有觀音、文殊、清涼、捨身、靈應5峰,俗稱南五台,以觀音台最著名。 寶泉位於山腰,形如美玉,味似甜蔗,為品茗休憩之佳地。獨松閣亦位於山腰,因閣中有一株古松,故得此名。閣周鳥語花香,景色如畫,為覽勝之佳地。 觀音台又稱大台,位於獨松閣之上,有隋國光寺遺址。此台視角開闊,北眺八百里秦川,令人胸襟為之一開,心曠神怡。

C. 梅花篆字的李淑萍

陳三兩是業內人員公認的梅花篆字大家,原名李淑萍,祖籍山東惠民縣辛店鎮李家寨村人,明朝正德年間舉人李經九之女。李經九夫婦被宦官劉瑾謀害,而後她隱姓埋名,取名陳三兩。「陳三兩」不僅文章寫得好,還能雙手同寫梅花篆字,當時在武定周邊縣無人不曉。她樂善好施,口碑極佳,曾收落魄書生陳奎為義弟,拿出私蓄資助陳奎食宿,並親自教他讀書作文,後來陳奎中了狀元。到了晚年,「陳三兩」又用積蓄創辦「福利院」,收養了不少孤兒。其中有一郭姓兒童特別聰明,「陳三兩」不僅教他學文識字,還親手教他「梅花篆字」。「陳三兩」是梅花篆書大家,經她七、八年的精心傳授,這個孩子深得其真傳。長大走出福利院後,利用他學得的梅花篆字技藝走街串巷,以賣字養家糊口,並將這一書法藝術一代一代傳了下來。「陳三兩」去世時84歲,從當時的富春院到東關外她的墓地約有三華里,送葬的人們成百上千,都是自發趕來的。這個郭姓孩子不但親自為陳三兩送終出殯,每逢年節還要祭奠掃墓,亦可謂盡了孝道。「陳三兩」的事跡在其故後亦被搬上電影、電視、戲劇舞台,通過京劇、蒲劇、曲劇、豫劇、越劇、河北梆子等多種劇種傳唱至今。 郭氏將「梅花篆字」傳至十二世孫郭敬齋【號、文山】時,因正值民國戰亂時期,民不聊生,他遂又以賣字畫求生。有一年,郭敬齋來到中原古城蘄縣街頭,餓著肚子連擺了三天的地攤,無人問津,分文未進。在那個時代人們食不果腹,衣不遮體,哪有閑情雅緻去買字畫,懸於家中欣賞呢?那天晚上無處藏身的郭敬齋就躲到王家大門屋檐下避風禦寒,夜裡竟被凍僵門外。
王從彬先生早晨推開大門,卻發現一個中年男子蜷縮門前,已凍僵昏厥。他趕忙喊來家人,把中年男子抬到床上,加衣蓋被,熬葯喂飯。中年男子慢慢蘇醒過來。郭敬齋蘇醒過來才知緣由。得知救命恩人名叫王從彬,出身富貴家庭,讀過私塾,後來在當地當過教書先生,也是一介文人,兩人談得很是投機。為了報答王從彬的救命之恩,郭敬齋決定將祖輩從陳三兩那兒學得「梅花篆字」傳授給他。王從彬聽了很是高興,天天跟著郭敬齋研磨臨帖,潛心鑽研。過了足足半年之久,王從彬的梅花篆字技藝已是出神入化,揮灑自如,郭敬齋也就此告辭還鄉了。 王洪軍先生,出生於六十年代初期在宿州古城蘄縣一鄉村。洪軍先生幼時,家父遭受文革風雨洗禮,一窮二白。1980年5月,受父親教導自學醫學,承包土地12畝,卻喜好丹青,四處塗鴉。一牆之隔的大伯王從彬,已是耄耋老人,體弱多病,兒女又不在身邊,小洪軍常常幫著老人打水掃院,下地割麥種豆,忙得不亦樂乎。王從彬老先生看到小洪軍天資聰穎,又喜歡寫寫畫畫,終於有一天,他把小洪軍拉到屋裡,說:「洪兒,大伯教你寫梅花篆字吧。」小洪軍高興得手舞足蹈,喜不自禁。此時「文革」結束不久,舞勺之年的王洪軍正式拜王從彬老先生為師,研習梅花篆字,這一寫就是三十多個春秋。 王洪軍的確沒有辜負他大伯的一片苦心,在老人的精心指導下,書法技藝長進很快,沒幾年工夫就掌握了書寫梅花篆字的要領,並且帶著這門精湛藝術走進了大學,進而走上了工作崗位。他已是安徽省宿州市公安局的骨幹民警,

仍是忙裡偷閑,刻苦研習書法技藝。王洪軍的「梅花篆字」就是在篆字的基礎上,將梅花鑲在字中,使篆字和梅花巧妙地融為一體,達到「遠觀為花,近看是字,花中有字,字里藏花,花字相融」的獨特藝術效果。他決心進一步鑽研「陳三兩」的梅花篆字,不斷創新,求工於一筆之內,寄情與點畫之間,施美與花枝之中,展風神氣韻之美。為發揚光大中華傳統文化藝術,豐富社會文化生活做出更大的貢獻。清大師石濤說,筆墨當隨時代。洪軍先生謙虛地向前輩大師學習,融會貫通,勤奮好學,看病為主、閑余習字、忙時種田,幾十年如一日,臨池不輟,推陳出新,他吸取傳統梅花篆字的精髓,容入現代審美情趣,將生澀難懂的篆字轉換成易於辨認的現代漢字,將梅花的枝幹穿插字里行間,然後在所書篆字周邊或疏或密,圈點上不同角度的梅花作點綴,使原本顯得呆板單調的梅花篆字,愈發的風姿搖曳,婀娜多姿。為了畫好梅花,洪軍先生深入生活,同時還從傳統的國畫藝術中汲取營養,師古而不泥。將梅花篆字的藝術推向高峰,他的藝術作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登門求畫的絡繹不絕。
洪軍先生部分作品在人民大會堂、法國盧浮宮博物館、奧地利維也納展覽館展出並被收藏。傳略被《當代名人藝術大典》《世界藝術家傳略》《中國中華魂》《國際墨海精英精品集》120家辭典收錄

。2008年10月28日,應邀參加「首屆中日友好文化交流」,出訪日本,授於「中日友好文化交流特使」稱號。2009年6月28日,應邀出席英、德、法、瑞典中歐多國文化藝術交流展,反響強烈,特授「梅中藏書大師」稱號。曾多次應文化部邀請出訪:法國、德國、俄羅斯、英國、義大利、比利時、瑞士、奧地利、日本等26個國家和地區。授予「中歐友好文化交流特使」中日友好文化交流特使」「東方梅中藏字」。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任台北故宮書畫院名譽院長、聯合國書法家理事、2013年度中國十大傑出創意大師,獲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專利權。
藝術家年鑒:1996年7月,榮獲全國中和杯二等獎,紀念周恩來誕辰100周年榮獲中國人民藝術獎。1997年應文化部邀請出席「內蒙古自治區成立50周年慶典活動」2000年應文化部邀請出席北京人民大會堂「2000年當代中國精神座談會」,作品在人民大會堂展出榮獲藝術價值認證書,受到李瑞環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題詞2000年作品編入《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珍品選》2000年7月,被郭煌藝術研究院吸收為會員,作品被研究院美術館收藏

2000年8月,列入《中國文化名人大寫真》美術家卷2000年9月,經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質量部認定評審已加入ISC2000、2001、2002、2003年藝術質量價值評審網路體系,中國文化部首選入網書畫家之一。2003年獲中華國寶獎,列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2周年「中華魂」書畫集2004年載入《中國共產黨人格言選集》、《中華傑出人物》2005年榮獲《紀念抗日戰爭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展覽全國三等獎,作品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展出並被人民大會堂收藏2006年8月8日,被評為中國書法美術家協會理事

2009年在中歐第九屆友好文化交流活動中,其梅花篆字作品在維也納金色大廳展出並被收藏,王洪軍榮獲「中歐友好文化特史」和「東方梅中藏字大師」稱號2009年8月,赴港澳出席香港回歸12周年,澳門回歸10周年紀念活動,其作品由香港和澳門美術館收藏2009年10月,榮獲「世界百位傑出藝術名家」稱號2010年5月,作品在上海世博會展出並收藏2011年2月,被聘為台北故宮書畫院終身客座教授2011年10月,赴俄羅斯出席首屆中俄文化交流展,作品在聖彼得堡宮展出並收藏,獲中俄友好文化交流特使獎2011年9月,獲傑出人類貢獻獎,世界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華人藝術大師知名藝術家稱號2011年11月,作品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獲知識產權保護。專利號碼:ZL201130398400.X;ZL201130398390.X;ZL2011303963.X.2013年,榮獲中國十大傑出創意大師

2013年7月,榮獲「梅花篆字」非物質文化遺產獎 2013年11月15日做客中央電視台《影響力對話》欄目專題報道2014年3月,被世界文藝家(感動世界年度人物評委會)授予「世界文藝功勛人物」榮譽稱號; 2014年4月,接受《世界華人頻道》欄目專訪2014年5月6日,被中國國家書畫院、中國社會文獻出版社審核評定,特授予「中國藝術大師金爵獎」榮譽稱號。2014年5月21日在北京成立了世界吉尼斯 非物質文化遺產梅花篆字(中國)藝術中心研究院。
2014年6月8日,在北京舉行「梅花篆字」新聞發布會,成立「梅花篆字」研究會(基金會)
2014年11月16日,中央電視台《發現之旅》成功之路欄目專訪
2014年10月1日,開始撰寫一部梅花篆字版《新華字典》,約28700字,正在創作中…

2015年8月10日,「梅花篆字」蘇州刺綉版落戶乾隆七下蘇州的本瀆鎮玲瓏銹展廳。2015年12月受邀美國集郵總公司作品出版「中美建交36周年紀念郵集」

熱點內容
色婷婷丁香花 發布:2025-10-03 06:24:26 瀏覽:631
部編丁香結 發布:2025-10-03 06:06:03 瀏覽:575
韓國櫻花圖片 發布:2025-10-03 05:53:42 瀏覽:418
名家畫寫意梅花 發布:2025-10-03 05:53:42 瀏覽:189
大寫的梅花 發布:2025-10-03 05:36:43 瀏覽:967
荷花開欲亂 發布:2025-10-03 05:26:47 瀏覽:142
林檎花語 發布:2025-10-03 05:26:39 瀏覽:912
鄭大櫻花節 發布:2025-10-03 05:25:24 瀏覽:934
櫻花素化妝品 發布:2025-10-03 05:25:22 瀏覽:170
蕨葉海棠 發布:2025-10-03 05:18:17 瀏覽: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