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的茶花
A. 定園的介紹
定園1位於虎丘山南麓古茶花村內,佔地一百多畝,園內湖名叫塔影湖,及各類修復遺專址30多處。在歷史上曾屬數易其主,歷經多次廢棄與重修。到解放初,定園內的建築已破敗不堪,後歸入茶花村,成為蘇州的茉莉花茶基地。2003年,為大力發展地區旅遊業,虎丘鎮茶花村兩級政府大力引入民間資本,重新修建了劉伯溫墓等建築,成為一處以全面展示蘇州的茶文化,吳文化,水文化為一體的獨特的園林名勝,吸引著無數海內外遊人。
B. 虎丘茶的虎丘茶簡介
顧湄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修的《虎丘山志》中具體描述虎丘茶的特點是:「葉微帶黑,不甚蒼翠,點之色白如玉,而作豌豆香,宋人呼為白雲花。」清代的茶學家陳鑒在補注《茶經》時也記載了虎丘茶,他說虎丘茶樹開的花「比白薔薇而小,茶子如小彈。」當時這種茶數量已極少,他曾采了幾片嫩葉,同一個要好的茶侶一起,用「小焙烹之,真作豆花香。」可見虎丘茶葉,是黛色的,點泡的茶湯色白,味淡雅,有豆花香。
用虎丘茶花窨制而成的花茶,既有清香爽口的茶味,又有鮮花的芬芳和甘醇,故又名「特種茶」。用不同的茶花窨制的花茶具有不同風味,其中茉莉花茶香氣清芬濃郁,甘美清鮮;玳玳花茶醇厚凈爽,余香濃郁;珠蘭花茶香味清雅鮮純爽口;白蘭花茶香味濃烈,後常見甘厚,最愛北方茶客歡迎。
虎丘茶在歷史上的一次變故,發生的明代天啟四年(1624年)。當時的虎丘茶園歸虎丘寺和尚管理,屬寺產。這年有個中央大員駕臨蘇州城。他早聞虎丘茶大名,本人又嗜茶。於是,便利用職務的方便,叫虎丘寺和尚獻茶。由於蘇州本地有權勢者向寺僧索茶者不止一人,加上寺曾自己飲用,就那麼幾十株茶樹,所採茶葉有限,早就無茶可獻了。中央大員不信,派人把住持和尚捉來,強行索茶,下令對老和尚用刑逼茶。但沒有就是沒有,造又造不出來。大員無奈,放回遍體傷痕的老和尚。老和尚被人抬回寺院,全寺僧眾無不悲憤!老和尚悲憤欲絕,叫小和尚把茶樹連根給刨了。清代文人文震孟曾寫過一扁文章,題目就叫《剃茶說》,諷喻的就是這件事。自此以後,虎丘茶所剩無幾。清代的顧湄、陳鑒見到的虎丘茶,可能已是劫後余燼了。
可惜啊,可惜!
C. 來到蘇州有一個多月了,不知道蘇州有哪些特產謝謝
去觀前街采芝齋、黃天源等等的老字型大小,蘇州特產基本上都在裡面了。
那些都是零食。包括豆腐乾和各類糕點,糖,肉月餅,酒釀餅,蜜餞之類的。
1.陽澄湖大閘蟹 、太湖蟹
2.太湖碧螺春
3.盛產的銀魚、梅鱭和白蝦並稱為的「太湖三寶」。
4.太湖珍珠。鎮湖的刺綉。蠶絲被。
全手打,望採納,如有遺漏大項,請樓下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