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西子
A. 關於櫻花的詩句有哪些
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
三百年來的詩人,最愛是曼殊。曼殊的作品,最愛是此篇。此篇於曼殊而言,正如《錦瑟》之於義山——都是壓卷之作,都是身世之感,都是言有盡而意無窮。
此詩易解,四句不過是兩層意思:前二句寫思鄉之情,後二句寫身世之感。而故國之思與飄零之感,又渾然交織,全無半點隔斷。
起首一句,七個字是三種意象:春雨;樓頭;尺八簫。三種意象,簡簡單單的陳列,譬如三面牆,圍起一個空間,留給人無限的想像。這三種意象乃是最好的詩料——春雨朦朧,不知是誰家的樓頭,吹起了一片簫聲。春雨易讓人惆悵,簫聲入耳,撩撥起的便是無邊的鄉愁了。
果不其然,接下來的一句,詩人便說起鄉愁。當時,詩人流落在異國他鄉的日本。尺八是日本的簫,櫻花是日本的國花,這兩樣都是對處境的點明。日本的簫,在式樣上與中國的不盡相同,但一樣是作詩的好材料。簫與笛,在中國詩歌里有著神奇的魔力,它們是鄉愁的催生劑。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詩雲:「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雲:「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曼殊寫此篇的時候,潛意識里或許受他們的影響。由簫聲而及鄉愁,是舊詩常見的模式,但本篇並不因此減色。玫瑰和玫瑰總是相類,我們並不因此減少一分愛。
關於「春雨」、「尺八簫」和「浙江潮」,尚有幾句可以交代。《燕子龕隨筆》(二九則)雲:「日本尺八,狀類中土洞簫,聞傳自金人。其曲有名《春雨》,陰深凄惘。余《春雨》絕句雲:……」。相傳,日本僧人乞食,常吹尺八簫。曼殊流宕異國,心境近於乞食之僧。乞食簫中,最凄惘者,莫過於《春雨》一曲,故曼殊於此曲最是縈懷。「春雨」固然是曲名,但在篇中,毋寧解作實景。若於篇中,拘泥「春雨」只是曲名,則神色頓減。讀此詩,當知《春雨》是何種曲子,又不可拘泥其只是曲子。
《斷鴻零雁記》(第二十章)雲:「……更二日,抵上海。余即入城,購僧衣一著易之,蕭然向武林去,以余素慕聖湖之美,今應順道酬吾夙願也。既至西子湖邊,盈眸寂樂,迥絕塵寰。余復泛瓜皮舟,之茅家埠。既至,余舍舟,肩挑被席數事,投靈隱寺,即宋之問『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處也。」「浙江潮」,即自宋之問詩中來。《斷鴻零雁記》是曼殊帶有自傳性質的作品,寫於日本歸來之後。武林是自古靈秀地,更兼有宋之問佳句添采,曼殊何日能忘之?故自異國歸來,第一站便奔此地。《斷鴻零雁記》是記已歸之事,《春雨》詩則寫未歸之思。總而言之,「浙江潮」於曼殊而言,是夢繞魂牽的埋骨地。「歸看浙江潮」,正是狐死必首丘之意。而「浙江潮」者,乃名震天下的錢塘潮,是激情和力量的象徵。故「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是壯語,「歸看浙江潮」亦是壯語。全詩之悲,不掩此句之壯;此句之壯,更增全詩之悲。
三四句,則由故國之思轉入身世之感。芒鞋破缽是點明自家的僧人身份。僧人自然只能是一雙草鞋、一個破缽,走千村、求萬戶地討生活。「踏過櫻花第幾橋?」究竟走過了多少橋梁道路,記不清了。當然,詩人未必如此凄慘,以至於要化緣乞討。這兩句只是極力渲染身世的凄楚而已。「芒鞋破缽」與漫天櫻花之間又是何其的不相稱!一片絢爛美麗的背景里,走來的便是這樣一個地老天荒無人識的行腳僧。背景的絢爛,將主人公的潦倒反襯得異樣的顯目。
「踏過櫻花第幾橋?」又似從小山詞中來。小山《鷓鴣天》詞雲:「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楊花」換成了「櫻花」,不變的是夢境和詩情。幾百年前的詞人小晏,是個多愁多病多情種;幾百年後的詩人蘇曼殊,亦復如是。小晏《臨江仙》詞又雲:「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詩人總是敏感於飛雨落花交織成的夢境,該篇首句的「春雨」、末句的「落花」不正透漏出這一信息么?漫天花雨中,走來一個芒鞋破缽的詩僧,正是夢幻一般的意境呀!
櫻花是極美麗絢爛的一種花,但花期卻太短暫,不消半個月的時間,便在風雨中凋零了。我們震驚於她的絢爛,痛心於她的凋零。她是美的極至,卻不能永駐,一如我們美好的青春、美好的人生。生命一如飛雨落花的夢境,美麗,然而短暫。短得觸目驚心。以至於讓我們懷疑她的存在,以為她只是夢境,不曾真實。為我們留下這美麗篇章的詩人,也只在人間度過三十五個春秋,便在貧病之中永遠的走了。曼殊是詩人中的詩人,他用詩篇來抒寫生命,亦用生命來詮釋詩篇。詩人的詩篇與生命,相互應證。
記得曾問朋友:櫻花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朋友回答:繁花如夢綴浮生。真是感動極了。
忽然想起北島的兩句詩:「路啊路,飄滿紅罌粟。」
B. 想念櫻花的第365天什麼意思
意思是表達對櫻花的思念,櫻花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植物。
擴展知識:
?? 三四句,則由故國之思轉入身世之感。芒鞋破缽是點明自家的僧人身份。僧人自然只能是一雙草鞋、一個破缽,走千村、求萬戶地討生活。「踏過櫻花第幾橋?」究竟走過了多少橋梁道路,記不清了。當然,詩人未必如此凄慘,以至於要化緣乞討。這兩句只是極力渲染身世的凄楚而已。「芒鞋破缽」與漫天櫻花之間又是何其的不相稱!一片絢爛美麗的背景里,走來的便是這樣一個地老天荒無人識的行腳僧。背景的絢爛,將主人公的潦倒反襯得異樣的顯目。 ?? 「踏過櫻花第幾橋?」又似從小山詞中來。小山《鷓鴣天》詞雲:「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楊花」換成了「櫻花」,不變的是夢境和詩情。幾百年前的詞人小晏,是個多愁多病多情種;幾百年後的詩人蘇曼殊,亦復如是。小晏《臨江仙》詞又雲:「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詩人總是敏感於飛雨落花交織成的夢境,該篇首句的「春雨」、末句的「落花」不正透漏出這一信息么?漫天花雨中,走來一個芒鞋破缽的詩僧,正是夢幻一般的意境呀! ?? 櫻花是極美麗絢爛的一種花,但花期卻太短暫,不消半個月的時間,便在風雨中凋零了。我們震驚於她的絢爛,痛心於她的凋零。她是美的極至,卻不能永駐,一如我們美好的青春、美好的人生。生命一如飛雨落花的夢境,美麗,然而短暫。短得觸目驚心。以至於讓我們懷疑她的存在,以為她只是夢境,不曾真實。為我們留下這美麗篇章的詩人,也只在人間度過三十五個春秋,便在貧病之中永遠的走了。曼殊是詩人中的詩人,他用詩篇來抒寫生命,亦用生命來詮釋詩篇。詩人的詩篇與生命,相互應證。 ?? 記得曾問朋友:櫻花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朋友回答:繁花如夢綴浮生。真是感動極了。?? 三百年來的詩人,最愛是曼殊。曼殊的作品,最愛是此篇。此篇於曼殊而言,正如《錦瑟》之於義山——都是壓卷之作,都是身世之感,都是言有盡而意無窮。 ?? 此詩易解,四句不過是兩層意思:前二句寫思鄉之情,後二句寫身世之感。而故國之思與飄零之感,又渾然交織,全無半點隔斷。 ?? 起首一句,七個字是三種意象:春雨;樓頭;尺八簫。三種意象,簡簡單單的陳列,譬如三面牆,圍起一個空間,留給人無限的想像。這三種意象乃是最好的詩料——春雨朦朧,不知是誰家的樓頭,吹起了一片簫聲。春雨易讓人惆悵,簫聲入耳,撩撥起的便是無邊的鄉愁了。 ?? 果不其然,接下來的一句,詩人便說起鄉愁。當時,詩人流落在異國他鄉的日本。尺八是日本的簫,櫻花是日本的國花,這兩樣都是對處境的點明。日本的簫,在式樣上與中國的不盡相同,但一樣是作詩的好材料。簫與笛,在中國詩歌里有著神奇的魔力,它們是鄉愁的催生劑。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詩雲:「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雲:「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曼殊寫此篇的時候,潛意識里或許受他們的影響。由簫聲而及鄉愁,是舊詩常見的模式,但本篇並不因此減色。玫瑰和玫瑰總是相類,我們並不因此減少一分愛。 ?? 關於「春雨」、「尺八簫」和「浙江潮」,尚有幾句可以交代。《燕子龕隨筆》(二九則)雲:「日本尺八,狀類中土洞簫,聞傳自金人。其曲有名《春雨》,陰深凄惘。余《春雨》絕句雲:……」。相傳,日本僧人乞食,常吹尺八簫。曼殊流宕異國,心境近於乞食之僧。乞食簫中,最凄惘者,莫過於《春雨》一曲,故曼殊於此曲最是縈懷。「春雨」固然是曲名,但在篇中,毋寧解作實景。若於篇中,拘泥「春雨」只是曲名,則神色頓減。讀此詩,當知《春雨》是何種曲子,又不可拘泥其只是曲子。 ?? 《斷鴻零雁記》(第二十章)雲:「……更二日,抵上海。余即入城,購僧衣一著易之,蕭然向武林去,以余素慕聖湖之美,今應順道酬吾夙願也。既至西子湖邊,盈眸寂樂,迥絕塵寰。余復泛瓜皮舟,之茅家埠。既至,余舍舟,肩挑被席數事,投靈隱寺,即宋之問『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處也。」「浙江潮」,即自宋之問詩中來。《斷鴻零雁記》是曼殊帶有自傳性質的作品,寫於日本歸來之後。武林是自古靈秀地,更兼有宋之問佳句添采,曼殊何日能忘之?故自異國歸來,第一站便奔此地。《斷鴻零雁記》是記已歸之事,《春雨》詩則寫未歸之思。總而言之,「浙江潮」於曼殊而言,是夢繞魂牽的埋骨地。「歸看浙江潮」,正是狐死必首丘之意。而「浙江潮」者,乃名震天下的錢塘潮,是激情和力量的象徵。故「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是壯語,「歸看浙江潮」亦是壯語。全詩之悲,不掩此句之壯;此句之壯,更增全詩之悲。
C. 有沒有關於櫻花的散文和詩詞啊
櫻花詞
勞生百憂,端賴無益之事。余不敏,惟於櫻花情有獨鍾。乙酉、丙戌二歲仲春,獨行萬里,南至麗江,北至旅順,遍訪中國櫻花。情動於中,發而為辭,故有櫻花集。
點絳唇·雲南櫻花
2005年3月5日,至北京飛昆明,下榻圓通山賓館,見路邊雪裡櫻花。雲南櫻花屬寒緋櫻系列,花紅而艷,滇人竟不之惜。
凍損瓊肌,渾然不減春情緒。夢開何處。雪裡街邊樹。
誰念痴兒,遙問花何苦。紅楚楚。竟無人顧。和淚飛如雨。
南鄉子·雲南櫻花
2005年3月16日,復過昆明圓通山,櫻花已殘。宛陵索和南鄉子,步韻賦此篇。
著意苦尋歡。獨上圓通寺後山。昨日花同人面好,開殘。誰記嬌紅雪後燃。
歲歲復年年。自許風流誤管弦。此去須添無限恨,流連。心事渾如雨打船。
燭影搖紅·早櫻,用夢窗韻
乙酉清明前後,與人四處尋花,早櫻都盡,賦此篇。
日暖風腴,粉紅淡白相侵透。宜顰宜笑錦屏人,臨水長舒袖。休恨晨雞夜漏。記今朝,明明白晝。與誰同看,吹雪飛花,平疇遠岫。
痴小年華,鬂雲妒殺長堤柳。清寒吹面紵衣單,初試麻姑酒。須把精神抖擻。政清明、單櫻盡瘦。春風向老,結子東鄰,青青如豆。
角招·青島櫻花
2005年4月17日,與人同看青島中山公園櫻花。7月24日,故地重遊,與人復觀燈。夜有大風雨,不能寐。為角招一篇記之。
向何處。回眸見,黯然盡是櫻樹。自春風一去,暗綠作蔭,垂亂千縷。相思政苦。憶往日,飛紅輕舞。海角神山仙府。彌天墮雪飄花,漫思量今古。
將暮。屐裙障路。宮妝畫燭,幻化燈無數。念觀燈舊侶。裊裊依依,臨分哀楚。天涯倦旅。夢孽海三生曾渡。怎奈無情夜雨。卻來覓,寂寥窗,凄涼句。
解佩令·無錫櫻花
2005年4月9日過無錫,黿頭渚早櫻已過,惟於長春橋得睹染井吉野臨去秋波之一轉,心神俱駭;2006年3月21日過無錫,早櫻未開,惆悵賦此篇。
黿頭芳渚,溪橋春塢。有山櫻、花飛如雨。久已痴心,是幾時、殷勤相晤。傍朱欄、記曾爾汝。
春衫如故。春風如故。最難忘、傷心眉嫵。一箭流年,甚夢痕,悄然凝佇。倦吟眸、月華濕處。
綺羅香·杭州櫻花
2006年3月21日過杭州,太子灣公園早櫻浪漫,夾澗紅碧。黃昏微雨,有二三游女徜徉其間,恍如世外。3月22日,發上海,之長沙,過杭州錢塘江橋,春潮欺岸,賦此篇。
采采生綃,涓涓溜碧,西子眉顰佳處。畫里昏冥,依約兩三游女。花影暗、漸遠鈿車,屐裙緩、乍逢春暮。似欠伊、三世深情,匆匆一瞥武林渡。
錢江潮晚歸急,誰念春陽易老,將殘眉嫵。翠袖弓彎,渾忘別時南浦。拼錦瑟、彈淚東風,奈玉顏、殢愁紅舞。待明年、飛花吹雪,卷簾窺夜雨。
眼兒媚 ·長沙櫻花
2006年3月22日至長沙,雨中至森林公園尋櫻。是處櫻花略嫌品種單一,然沿湖濱道兩行栽植。迤邐而開,亦有氣象。奈何公事相逼,不忍遽別。
蓬萊三十六鴛鴦。聯袂下瀟湘。吹衣小徑,紅簾邀雨,粉箔流光。
那時姑射初相見,點額試梅妝。匆匆一夢,不如拼作,顧曲周郎。
無錫櫻花歌
2006年3月21日過無錫,櫻花未開;3月28日復過無錫,恰逢花吹雪。值友人簡訊問及黿頭渚花訊,口號此篇,答之。
黿頭佳絕,將子速來。花開如雪,曰登春台。
江水湯湯,子竟不來。花落如雨,亦已焉哉。
春日萋萋,曰歸去來。花之落矣,亦孔之哀
行道遲遲,我行不來。誓此白水,明年花開。 UID2325 帖子30 精華2 積分207 閱讀許可權30 在線時間0 小時 注冊時間2006-3-16 最後登錄1970-1-1 查看詳細資料TOP
D. 春季賞花,哪種比較好看
這個根據你所在的地方,還有你喜歡的鮮花來定。比如西藏林芝的桃花就是一內絕交去處,北京一般是長安容街上的玉蘭,皇城公園的海棠,景山的牡丹,中山公園鬱金香,還有大覺寺的玉蘭也非常出名,平谷的桃花,非常非常多的地方可以賞花。
E. 西子文君關於思念的詩
《 我若再來來 》
——西源子文君
我若再來
我想成為滿樹繽紛的櫻花
在春天裡的某一清晨
給你一個驚喜
盡管,只有短暫的年華
也要婀娜多姿
為你展現,我最美麗的風姿
我若再來
我想成為一枚亭亭的夏蓮
佇立於半畝方塘之中
守一池清水
在一瓣花開的瞬息里
隔著緣分的距離
再一次把你,仔細的端詳
我若再來
我想成為一簇秋菊
開在你的東籬下,在南山
悠悠然,虛度光陰
我想成為一朵冬梅
綻放在你沉寂的窗外,凌寒中
疏影橫斜,暗香浮動
我若再來
我不會再,輕易的別離
要與你一起
觀花開花落,聞鳥語蟬鳴
從朝霞到夕陽,黃昏至黎明
在每分的每秒里,相依終身
要牽手走過,今生來世
不,我一定要來
縱然千辛萬苦,也要找尋你
不顧漫天風雪,與大漠孤煙
即使山窮了,水盡了
戈壁荒灘,也有它希望的曙光
那裡有你,會的
一定會有你,期待已久的目光
是的,我一定要來
再回來
在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
重又回到
你的地方,你的身旁……
F. 《《隨遇而安的櫻花(網王同人)》千本櫻景嚴》最新txt全集下載
《隨遇而安的櫻花(網王同人)》千本櫻景嚴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睜開眼,一片白色,還有一個藍色頭發穿著條子服的(病人服)纖弱女孩坐在斜對面的床上。 有點訝然,醫院?自己怎麼會來這里?腦袋傳來劇痛,什麼都想不起來呢!(女主吐糟:其實是小千太懶!作者豎起抗議的大旗:是因為看了太多的穿越,有被殺的、有車禍的、有睡穿的、凜凜種種,其實過程不重要,穿了的結果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有許多的作者都要求讀者跳看第一章,既然不看穿的過程,當然也就可以不用寫了是吧!)放棄,再次睜眼四處打量,想轉移頭痛的注意力,四人的病房,再次打量斜對面那個唯一可以看到的女孩,十三、四歲,纖弱是她給我的第一個印象。西子捧心型的女人一向不是我,楓飛所欣賞的。
聽到開門聲,眼珠一轉,一個護士推著小車進來。嗯,身材不錯,該凸的地方凸,該翹的地方翹。心底嘆了口氣,其實是羨慕吧,那麼好的身材,那麼美的腿。這時,只見那個女護士用疑是驚喜的口吻喊道:「柳生桑,你醒了!」
柳生?她看我幹嘛?沒我什麼事,閉上眼,……
G. 關於櫻花思念的詩句有哪些
?? 三四句,則由故國之思轉入身世之感。芒鞋破缽是點明自家的僧人身份。僧人自然只能是一雙草鞋、一個破缽,走千村、求萬戶地討生活。「踏過櫻花第幾橋?」究竟走過了多少橋梁道路,記不清了。當然,詩人未必如此凄慘,以至於要化緣乞討。這兩句只是極力渲染身世的凄楚而已。「芒鞋破缽」與漫天櫻花之間又是何其的不相稱!一片絢爛美麗的背景里,走來的便是這樣一個地老天荒無人識的行腳僧。背景的絢爛,將主人公的潦倒反襯得異樣的顯目。
?? 「踏過櫻花第幾橋?」又似從小山詞中來。小山《鷓鴣天》詞雲:「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楊花」換成了「櫻花」,不變的是夢境和詩情。幾百年前的詞人小晏,是個多愁多病多情種;幾百年後的詩人蘇曼殊,亦復如是。小晏《臨江仙》詞又雲:「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詩人總是敏感於飛雨落花交織成的夢境,該篇首句的「春雨」、末句的「落花」不正透漏出這一信息么?漫天花雨中,走來一個芒鞋破缽的詩僧,正是夢幻一般的意境呀!
?? 櫻花是極美麗絢爛的一種花,但花期卻太短暫,不消半個月的時間,便在風雨中凋零了。我們震驚於她的絢爛,痛心於她的凋零。她是美的極至,卻不能永駐,一如我們美好的青春、美好的人生。生命一如飛雨落花的夢境,美麗,然而短暫。短得觸目驚心。以至於讓我們懷疑她的存在,以為她只是夢境,不曾真實。為我們留下這美麗篇章的詩人,也只在人間度過三十五個春秋,便在貧病之中永遠的走了。曼殊是詩人中的詩人,他用詩篇來抒寫生命,亦用生命來詮釋詩篇。詩人的詩篇與生命,相互應證。
?? 記得曾問朋友:櫻花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朋友回答:繁花如夢綴浮生。真是感動極了。?? 三百年來的詩人,最愛是曼殊。曼殊的作品,最愛是此篇。此篇於曼殊而言,正如《錦瑟》之於義山——都是壓卷之作,都是身世之感,都是言有盡而意無窮。
?? 此詩易解,四句不過是兩層意思:前二句寫思鄉之情,後二句寫身世之感。而故國之思與飄零之感,又渾然交織,全無半點隔斷。
?? 起首一句,七個字是三種意象:春雨;樓頭;尺八簫。三種意象,簡簡單單的陳列,譬如三面牆,圍起一個空間,留給人無限的想像。這三種意象乃是最好的詩料——春雨朦朧,不知是誰家的樓頭,吹起了一片簫聲。春雨易讓人惆悵,簫聲入耳,撩撥起的便是無邊的鄉愁了。
?? 果不其然,接下來的一句,詩人便說起鄉愁。當時,詩人流落在異國他鄉的日本。尺八是日本的簫,櫻花是日本的國花,這兩樣都是對處境的點明。日本的簫,在式樣上與中國的不盡相同,但一樣是作詩的好材料。簫與笛,在中國詩歌里有著神奇的魔力,它們是鄉愁的催生劑。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詩雲:「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雲:「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曼殊寫此篇的時候,潛意識里或許受他們的影響。由簫聲而及鄉愁,是舊詩常見的模式,但本篇並不因此減色。玫瑰和玫瑰總是相類,我們並不因此減少一分愛。
?? 關於「春雨」、「尺八簫」和「浙江潮」,尚有幾句可以交代。《燕子龕隨筆》(二九則)雲:「日本尺八,狀類中土洞簫,聞傳自金人。其曲有名《春雨》,陰深凄惘。余《春雨》絕句雲:……」。相傳,日本僧人乞食,常吹尺八簫。曼殊流宕異國,心境近於乞食之僧。乞食簫中,最凄惘者,莫過於《春雨》一曲,故曼殊於此曲最是縈懷。「春雨」固然是曲名,但在篇中,毋寧解作實景。若於篇中,拘泥「春雨」只是曲名,則神色頓減。讀此詩,當知《春雨》是何種曲子,又不可拘泥其只是曲子。
?? 《斷鴻零雁記》(第二十章)雲:「……更二日,抵上海。余即入城,購僧衣一著易之,蕭然向武林去,以余素慕聖湖之美,今應順道酬吾夙願也。既至西子湖邊,盈眸寂樂,迥絕塵寰。余復泛瓜皮舟,之茅家埠。既至,余舍舟,肩挑被席數事,投靈隱寺,即宋之問『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處也。」「浙江潮」,即自宋之問詩中來。《斷鴻零雁記》是曼殊帶有自傳性質的作品,寫於日本歸來之後。武林是自古靈秀地,更兼有宋之問佳句添采,曼殊何日能忘之?故自異國歸來,第一站便奔此地。《斷鴻零雁記》是記已歸之事,《春雨》詩則寫未歸之思。總而言之,「浙江潮」於曼殊而言,是夢繞魂牽的埋骨地。「歸看浙江潮」,正是狐死必首丘之意。而「浙江潮」者,乃名震天下的錢塘潮,是激情和力量的象徵。故「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是壯語,「歸看浙江潮」亦是壯語。全詩之悲,不掩此句之壯;此句之壯,更增全詩之悲。
H. 櫻花漫舞,路草屏障。寶塔折頂 未免有心 情系基督,憫我此生 洛神西湖 襄王情深
西湖
「水光瀲灧晴放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墨總相宜。」這是北宋文學家蘇東坡在觀賞西湖之後,對西湖精彩的描述,他把西湖比作一位春秋戰國時期越國的美女,一位具有東方魅力的美女――西施。
西湖又名西子湖,位於「人間天堂」的杭州。一年四季風景各異,魅力獨具,具有典型的東方女性之美。特別是早春時節,西湖如夢初醒,嫵媚迷人。
西湖湖中有島,島中有湖,加之白堤、蘇堤的分割,很有東方美學風格。西湖由於地質方面的原因,西湖水不象其它湖泊那樣清澈透明,而是半透明,水光瀲灧,山色空濛,非常含蓄朦朧,具有東方的閑適含蓄之美,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情趣。
西湖的主要景點有:蘇堤春曉、柳浪聞鶯、雙峰插雲、花港觀魚、麴院風荷、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南屏晚鍾、雷鋒夕照、斷橋殘雪等,號稱「西湖十景」。
在公園碼頭可乘船前往湖中三島。湖心亭居西湖中央,在亭中極目四眺,湖上風光一覽無遺。
蘇堤是貫穿西湖南北景區的通道。公元1089年北宋詩人蘇東坡曾主持疏浚西湖工程,用湖泥葑草築成此堤,稱「蘇堤」。「蘇堤十里柳絲垂」,有「六橋煙柳」一景,晴日嬌媚,雨天幻奇,六橋彌漫於雲水之間。「蘇堤春曉」是西湖十景之首,早春時節來堤賞景,可見西湖如夢初醒,嫵媚迷人,構成一幅絕妙的山水畫。
「柳浪聞鶯」原是南宋皇家御花園,園內春柳成行,黃鶯在柳葉間穿梭,聞其聲而不見其影,意境無窮。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是宋朝詩人范成大描寫西湖荷花的詩。每當夏季來臨,輕風拂來,那荷葉便搖搖曳曳,婀娜多姿,給人美的享受。「麴院風荷」是西湖十景之一,夏日在西湖觀賞荷花,意味無窮,愜意非常。
在「花港觀魚」你可以領略「花著魚身魚嘬花」的詩情畫意。
「平湖秋月」和「斷橋殘雪」都在白堤上,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杭州任過刺史,對西湖進行過治理,後人為紀念他,稱為白堤。白居易有詩雲「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寫的就是此堤。「平湖秋月」三面臨水,樓前水面築平台,每當中秋月夜,湖平如鏡,清輝萬頃,可坐平台賞月品茶,興趣無窮。「斷橋殘雪」在白堤東端,民間故事《白蛇傳》中白娘子和許仙就在此斷橋相會。
「三潭印月」在湖心亭南,是一處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勝境。月夜泛舟,可見「月光映潭,影分為三」,三潭印月名出於此。
南山路向東行,不遠有凈慈寺,為西湖四大古剎之一,傳說濟公在此修行。「南屏晚鍾」碑亭在凈慈寺前,寺里有銅鍾,鍾聲洪亮悠遠,數里可聞。以前有首歌:「南屏晚鍾,隨風飄送……」寫的可能就是這里。
在凈慈寺前的雷鋒山上原有雷鋒塔,已於1924年倒塌,留有「雷鋒夕照」景名。
在洪春橋畔可見「雙峰插雲」碑亭。在雲霧繚繞之際,從此亭遠眺南、北兩高峰,雙插雲端,氣象萬千。
冬天西湖也並不寂寞,一片片迎寒怒放的梅花競相開放,繁花簇擁,層層疊疊,雲蒸霞蔚,如霞光耀眼,極富火熱的青春氣息,輕風拂過, 一片香海。尤如一位熱情奔放朝氣溢發的青春少女。
美麗的西湖曾引來無數名人、英雄。唐代以來,名臣李泌、詩人白居易、文學家蘇東坡在此為官;北宋的詩人林和靖在此隱居,植梅放鶴,有「梅妻鶴子」之說;家戶喻曉充滿智慧的濟公,書畫家李叔同都在此修過行;民族英雄岳飛長眠於此和大奸臣秦檜也埋在這里,在地下還是一對死對頭。
西湖美!游西湖可享受「人間天堂」之樂。
I. 求一首簡短的散文詩,內容圍繞賞櫻花,但絕不是日本富士山的櫻花
春天來抄到,一般說到看襲櫻花,很多國人都會想到遠方的日本的北海道櫻花以及富士山下的櫻花,的確是,日本的櫻花相對在國際上還是很有知名度的,無論是櫻花還是櫻花的附屬文化目前來說是日本做的比較不錯,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櫻花的發源地是我們中國,只不過傳到日本之後就被日本人給發揚了,就跟乒乓球一樣,發源歐洲,卻被我們中國人民發揚光大。
J. 隨遇而安的櫻花(網王同人)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隨遇而安的櫻花(網王同人)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回免費下載:答
內容預覽:
睜開眼,一片白色,還有一個藍色頭發穿著條子服的(病人服)纖弱女孩坐在斜對面的床上。 有點訝然,醫院?自己怎麼會來這里?腦袋傳來劇痛,什麼都想不起來呢!(女主吐糟:其實是小千太懶!作者豎起抗議的大旗:是因為看了太多的穿越,有被殺的、有車禍的、有睡穿的、凜凜種種,其實過程不重要,穿了的結果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有許多的作者都要求讀者跳看第一章,既然不看穿的過程,當然也就可以不用寫了是吧!)放棄,再次睜眼四處打量,想轉移頭痛的注意力,四人的病房,再次打量斜對面那個唯一可以看到的女孩,十三、四歲,纖弱是她給我的第一個印象。西子捧心型的女人一向不是我,楓飛所欣賞的。
聽到開門聲,眼珠一轉,一個護士推著小車進來。嗯,身材不錯,該凸的地方凸,該翹的地方翹。心底嘆了口氣,其實是羨慕吧,那麼好的身材,那麼美的腿。這時,只見那個女護士用疑是驚喜的口吻喊道:「柳生桑,你醒了!」
柳生?她看我幹嘛?沒我什麼事,閉上眼,……
確認後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