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梅花譜
『壹』 問中炮過河車對屏風馬左高車保馬的開局黑方有何爭先手段能否抗衡取得均勢
首先簡單說一下屏風馬對抗當頭炮的歷史進程,從中你也許會明白一二.最早的全局象棋譜<金鵬十八變>中已有少量提到此問題,並認為炮方得勢.後有關<金>譜的全局變化被收錄於<桔中秘>象棋譜中.這些是明朝時期認為屏風馬無法與中炮抗衡的資料.而到了清朝,王再越著的<梅花譜>以及其它象<梅花泉>之類的棋譜問世,說明了屏風馬優於中炮.清未更有吳梅聖著的<梅花譜>人們稱<吳氏梅花譜>以及<石楊遺局>等等.可見整個清朝時期人們都認為屏風馬優於中炮.但直到巴吉人的出現用中炮幾乎打遍天下無敵手並著有<反梅花譜>一書.從此開展了馬炮爭雄時代.以前,屏風馬有四大主流布局,分別是:平炮兌車,左馬盤河,兩頭蛇,三步虎.這些都是馬方對抗中炮的主要布局.後來又發展了左炮封車與雙炮過河兩招.但中炮的體系較多,有五六,五七,五八炮等等.不論中炮方用哪一種布局,馬方仍是以那六招對抗.值得一提的是中方炮用五八炮稍多一點,原因也許是早期湖北特級大師李義庭創下了中炮巡河炮布局並有棋譜問世.說起這布局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屏風馬方才有人研究出較好的對抗方案.但後來又出現了中炮巡河炮布局,稱為巡河新變,此時特級大師胡榮華又創下了屏風馬象位車,能與之抗衡.馬方共有九種對策,因此被稱為屏馬九應.詳情請參閱<中炮巡河炮對屏風馬>或有關的同類棋譜.至於你所問的問題,請看以下局例:炮二平五,馬8進7.馬二進三,卒7進1古譜中有進3卒的走法,但後來為們認為進七卒較好,詳情請參閱有關棋譜.如果不進卒,或許走成屈頭屏風馬,紅方以後不一定會走過河車,非你所問.車一平二,車9平8,車二進六,馬2進3這是黑方必走之著,此時中卒受攻,進馬較穩.炮八平六,車1平2.馬八進七這是五六炮雙正馬對屏風馬布局,紅方選擇較多,不進一定要走炮八平六,也有先進馬或炮平七等等.我只是取其之一列舉,難於盡舉其例.黑方如不出車也可進3卒走成兩頭蛇等等布局.紅方如馬不進七,也有進九的走法.炮8平9.車二平三,車8進2以前有人走炮9退1想打紅車,但發展下去紅方較優.車九平八,卒3進1.兵五進一,象3進5,兵五進一,炮2進1,炮六進四,士4進5,兵五平六.至此,紅方仍持先手.估計發展下去紅方勝算較大.後來有人在進車保馬後,紅走車九平八之時改走炮8進4封車.紅接走兵三進一,卒7進1,車三退二,這樣的局勢黑方可與紅抗衡.至於你問的第二個問題,我仍以五六炮舉一例:炮二平五,馬8進7.馬二進三,卒7進1,車一平二,車9平8.車二進六,馬2進3,炮八平六,車1平2,馬八進七,馬7進6以上說過,此時黑方有四大布局,如不走左馬盤河,還有平炮兌車,兩頭蛇等等.車九平八,炮2進4左馬盤河常與右炮過河雙配合,如急於進7卒,紅方有車二退一或平四都會是紅方好走.此時如果黑方想左車有根就先不進炮,可走車8進1,再走車2進1聯車.但發展下去紅方仍是先手.兵三進一,士4進5如不上士直接走卒7進1,紅方平車捉馬後黑中路空慮有點危險.車二平四,馬6進7,馬七進六.炮8進4至此,紅方持有一點小先手,但黑方足可抗衡,這種局面發展下去容易形成對攻之勢.
『貳』 中國象棋中,有哪些著名棋譜如題 謝謝了
樓上答的棋譜我基本上都有電子版.萬寶全書,會珍閣,棋譜秘錄等有限的幾種沒有
滿意請採納
『叄』 寫梅花的詩句
墨梅
【作者】王冕【朝代】元
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譯文: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顯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別人誇它的顏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雜詩三首·其二
【作者】王維【朝代】唐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譯文:您是剛從我們家鄉來的,一定了解家鄉的人情世態。請問您來的時候我家雕畫花紋的窗戶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有?
(3)吳氏梅花譜擴展閱讀:
描寫梅花的句子
1、冬天到來,寒風呼嘯,萬里冰封,唯梅花不畏嚴寒,頂雪開放,傲視群芳,越是風欺雪壓,花開的越精神。
2、別看臘梅花看起來那樣脆弱,其實,它有著鋼鐵一般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頑強精神。我們要學習它的這種,遇到困難永不屈服。
3、梅花盡避也被吹得左晃右擺,一些吹落的花瓣在空中飛舞,可還有更多的花瓣在枝條上紋絲不動,在寒風和大雪中默默地忍受痛苦,沒有叫過冤,喊過屈,它讓我真正懂得了什麼叫默默奉獻。
4、冬天,許多花都已經凋謝了,而梅花卻能在凜冽的寒風中獨自開放,與寒冬頑強爭高下。
5、梅花,雖不及月季之梅,也不比牡丹之傲氣,卻成為古今文人墨客贊美的對象,為什麼呢?是梅花艷麗多彩嗎?不!是梅花的精神!
6、梅花品格高尚,鐵骨錚錚。她不怕天寒地凍,不畏冰襲雪侵,不懼霜刀風險,不屈不撓,昂首怒放,獨具風采。人們見到梅花,便會受到堅強、剛正和高潔氣質的熏陶和激勵。
『肆』 梅花古詩詞一
胡秉言
瑞雪點素妝,
又聞梅花香,
幾多相思寄惆悵,
風擾帷簾弄憂版傷。
冰魄淡淡光權,
清寂梧桐涼,
依稀星星擾衷腸,
醒在眼裡睡夢鄉。
浮生事無常,
恩怨兩茫茫,
紅燭游離在婚房,
問君天涯在何方。
一曲琵琶傷,
一杯清茶涼,
一朵梅花獨自芳,
一絲愜意染銀霜。
『伍』 象棋有哪些經典的和棋譜,業余象棋愛好者需要了解哪些和棋譜
象棋古譜有很多,以下列舉16個古譜,都是值得學習和研究,簡單的介紹古譜名和作者:
13、《金鵬十八變》
《金鵬十八變》初步構思了中國象棋藝術理論體系,對各種局勢的優劣得失作了扼要精當的評述,指明了攻防要點。置於譜首的《棋經論》,後收入《橘中秘》作為「全旨」,被古代象棋藝人視為金科玉律,奉為經典。
14、《江南風景名局選評》
《江南風景名局選評》選自《賈題韜象棋著作全集》,賈題韜先生是當代傑出的佛學家,著名象棋理論家,中國象棋理論奠基人。曾戰勝「棋王」謝俠遜,被尊為「無冕棋王」。
15、《自出洞來無敵手》
象棋古譜《自出洞來無敵手》,署名純陽道人著,成書年月不詳。全譜著力研究炮的用法,每局有不同的看法和變化,短小精悍,簡明易懂,風格別致,全部是得先勝。
16、《炮馬爭雄》
《炮馬爭雄》包含黃少龍編著的《炮馬爭雄》與楊典、宋玉彬編著的《炮馬爭雄》全部棋局,從實用角度結合象棋名手的經典對局範例,對炮馬雙方戰略斗爭焦點及演變作了詳細的介紹。
『陸』 象棋有哪些著名的棋譜
象棋作為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游戲,其棋譜豐富多樣。最早的象棋譜雖然眾說紛紜,但可以肯定的是宋初象棋已定型,並有象棋刻本問世。明清時期,象棋藝術達到鼎盛,名手輩出,代表性棋譜包括《會珍閣》、《竹香齋》、《心武殘篇》等。這些棋譜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研究資料。今天,我們將介紹一些主要的象棋古譜,以探尋象棋歷史的奧秘。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看法和心得,一起探討象棋的奧秘。
1. 《夢入神機》:全書十卷,殘缺不全,部分被選編入「適情雅趣」。可能與「夢入神機」有淵源,但具體版本和內容已難以考證。
2. 《百變象棋譜》:明代嘉靖元年(1522)出版,共有簡短殘局七十局,分為勝、和兩集,其中勝局8局,和局62局。
3. 《適情雅趣》:明代徐芝選編,陳學禮校正,1570年刊出。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棋譜,全書十卷,一至八卷為殘局圖式,九、十兩卷選自《金鵬十八變》。
4. 《新編纂圖增類群書類要事林廣記》:日用網路型古代民間類書,編者南宋陳元靚,成書於宋寧宗、理宗時期(1195-1264)。
5. 《三才圖會》:又名《三才圖說》,明朝王圻及其子王思義編撰的網路式圖錄類書,完成於1607年,出版於1609年。
6. 《竹香齋象棋譜》:清代嘉慶甲子年(1804)初刊,修訂版內容博大精深,深奧有趣,能提高棋藝,極具觀賞研究價值。
7. 《棋譜秘錄》:風格與《百變象棋譜》相似,分為乾、坤、和三集,共有簡短殘局206局。
8. 《桔中秘》:明代朱晉楨所輯,與《梅花譜》並列,為中國象棋史上重要的棋譜。
9. 《韜略元機》:清代最早刊印的大型木刻本象棋譜,原名《韜略玄機》,於1707年刊印,共6卷,收集清朝前期流傳的江湖棋局,改變明代殘排棋譜以紅勝的傾向。
10. 《萬寶全書》:匯集傳統文化和現代科學知識的研討類人生必備工具書。
11. 《吳紹龍象棋譜》:相傳為清乾隆時蘇州象棋名手吳紹龍所弈局,成書年月不詳。
12. 《心武殘篇》:始印於清嘉慶五年,六年後重訂補遺,由薛丙搜集流行殘局,精心解析,校閱者包括吳紹龍、葉明等。
13. 《梅花譜》:清代康熙年間著者王再越所著,影響最大的全局名譜之一,與《橘中秘》並列。
14. 《梅花泉》:象棋譜,成書年月不詳,原為手抄本,後經薛丙增訂,發展為五十局,二百十餘變。
15. 《百局象棋譜》:清代三樂居士編,共有殘局一百零七局,以和局為主,棋勢為民間流行局式。
16. 《淵深海闊象棋譜》:清陳文乾編,於嘉慶十三年出版,共三百七十一局,整理匯編民間流行殘局、排局名作。
17. 《爛柯神機》:清代於國柱編,於道光二十四年刊印,全書四冊,共一百二十局。
18. 《象棋滿盤譜》:清代佚名編著,象棋諧書。
19. 《蕉窗逸品》:光緒五年刊印,精選民間流行江湖棋局,保存和研究價值高。
20. 《百變神妙變化象棋譜》:根據古譜整理而成,共有89個古局,每局有註解。
21. 《爛柯真機》:內容不詳,成書於清光緒二十二年,現存三種版本,所載棋局錯誤極多。
22. 《蕉竹齋象棋譜》:杭州「棋孟嘗」的門客們搜集民間流傳的江湖殘局編輯而成。
23. 《湖涯集》:內容不詳,原抄本年代已久,底面皆無,內中亦有殘缺,後有整理出版。
24. 《會珍閣》:乾隆中葉盛行,最著者周廷梅所著,內容包括全局及布勢數十局。
25. 《象棋老譜》:黃慎忠著,李錦補,內容精采,學習象棋的參考書。
26. 《吳著梅花譜》:清末餘姚吳梅聖著作,內容精采,學習象棋的參考書。
27. 《新鐫金鵬變法象棋譜》:內容不詳,僅存排局13個,與他譜查對,其中「雙馬保駕」、「四馬投唐」兩局,為他譜所無。
28. 《新選象棋譜》:小型木刻本,選自《韜略元機》中之排局12局,僅錄正著,變著不列。
29. 《自出洞來無敵手》:署名純陽道人著,內容不詳,成書年月不詳。
30. 《梅花五子變》:九十個定位的字與《自出洞來無敵手》象棋譜的字不同,內容基本同《自出洞來無敵手》象棋譜。
31. 《象戲匯編》:增補王著《梅花譜》的八局屏風馬,內容基本同《自出洞來無敵手》象棋譜。
32. 《梅花變法象棋譜》:流傳於清光緒丁酉年間,鄭自梅校對,內容以屏風馬、順炮類為主。
33. 《善慶堂重訂梅花變》:全書共三卷,內容與《吳氏梅花譜》後於,由手抄本流傳。
34. 《反梅花譜》:晚清江蘇鎮江人巴吉人著作,內容認為當頭炮威力甚大,與《梅花譜》抗衡。
35. 《摘錦梅花譜》:又名《崇本堂梅花秘譜》,內容與《梅花泉》相似,可能與童氏的抄本為同源。
36. 《無雙品》:內容系改編《梅花譜》中的八局屏風馬,增加了四局及20個變著。
以上36個棋譜涵蓋了古代到現代的象棋譜集,為後世象棋研究提供了豐富資料。象棋譜的收藏和研究不僅豐富了棋藝的內涵,也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