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古城
Ⅰ 景德鎮的來歷
景德鎮市,春秋時屬楚東境。秦為九江郡番縣地。漢屬豫章郡鄱陽縣。東晉稱新平鎮。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新平縣,新平鎮屬之,以在昌江之南,又稱昌南鎮。
武德八年(625年),撤縣。開元四年(716年),復置,治所在新昌江口,故稱新昌縣。天寶元年(742年),改名浮梁。
鎮先後隸於新昌、浮梁縣。在宋代之前,景德鎮曾有過好幾個名稱:新平鎮、昌南鎮、陶陽鎮。歷史發展到宋代,南北名窒林立,突出的有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
而當時的景德鎮瓷業生產也進入一個嶄新時期,唐末、五代就有相當規模的青白瓷(影青瓷)這時更成為全國的代表產地。由於這里拉制的瓷器"土白壤而填,質薄膩,色滋潤"。
真宗景德年間(公元1004-1007年),皇帝趙恆派人到景德鎮,要這里為皇家製造御用瓷器,底書"景德年制"四字。
由於"其器光致茂美,當時則效著行海內,於是天下咸稱景德鎮瓷器,而昌南之名遂微"。從此以後,這里就叫"景德鎮",名稱延用至今,到現在已有近一千年的歷史。
(1)茶花古城擴展閱讀:
對景德鎮來說,宋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朝代,在宋代之前,景德鎮曾有過好幾個名稱:新平鎮、昌南鎮、陶陽鎮,歷史發展到宋代,南北名窒林立。
突出的有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而當時的景德鎮瓷業生產也進入一個嶄新時期,唐末、五代就有相當規模的青白瓷(影青瓷)這時更成為全國的代表產地。
由於這里拉制的瓷器「土白壤而填,質薄膩,色滋潤」,真宗景德年間(公元1004-1007年),皇帝趙恆派人到景德鎮,要這里為皇家製造御用瓷器。
底書「景德年制」四字,由於「其器光致茂美,當時則效著行海內,於是天下咸稱景德鎮瓷器,而昌南之名遂微」,從此以後,這里就叫「景德鎮」。
景德鎮,別名 「瓷都」,江西省地級市,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員,位於江西省東北部,西北與安徽省東至縣交界,南與萬年縣為鄰。
西同鄱陽縣接壤,東北倚安徽省祁門縣,東南和婺源縣毗連。介於東經116°57′—117°42′,北緯28°44′—29°56′之間,總面積5256平方千米。
景德鎮市處於屬於黃山、懷玉山余脈、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處於皖(安徽)、浙(浙江)、贛(江西)三省交界處,是浙贛皖重要的交通樞紐中心城市之一。
景德鎮素有「瓷都」之稱,這里千年窯火不斷,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獨特風格蜚聲海內外。
景德鎮手工制瓷工藝的所在區域主要是景德鎮市城鄉各地(新廠;老廠;樊家井;三閭廟;高新區等)。千餘年來,景德鎮制瓷業集歷代名窯之大成,匯各地技藝之精華。
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手工制瓷工藝生產體系,創造了中國陶瓷史上最輝煌燦爛的一段歷史。其成就之高、影響之大、技藝之精湛、品種之齊全,是任何時代,任何其他窯場都難以企及的。
景德鎮瓷器造型優美、品種繁多、裝飾豐富、風格獨特。尤其以「白瓷」最為有名。白瓷的瓷質具有其獨特的風格和特色。
青花、玲瓏、粉彩、顏色釉,合稱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薄胎瓷人稱神奇珍品,雕塑瓷為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品。景德鎮陶瓷藝術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重要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