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腕紋身梅花
① 端午節的日期、風俗、由來
端午節由來
端午節的由來,其實向來都說法不一。有些人都將它視為是紀念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有人說,這一個節日在古代,是一個消毒避疫的日子。根據文獻上的記載,以及歷代相傳流行下來的許多端午習俗,五月被視為「毒月」、「惡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這一天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如:插蒲子艾葉、喝雄黃酒、祭五瘟使者等。
漢服端午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英文為Dragon Boat Festival 、Double Fifth Festival,又稱端陽節、龍舟節、女兒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五、夏節、天中節、浴蘭節、屈原日、詩人節等。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農歷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所以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西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1]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貼符則據說是為了避邪。「炒五毒」,江蘇中部以韭菜、茭(jiāo)草(或金針菜)、木耳、銀魚、蝦米等同炒,大約是以這幾種菜象徵蟾蜍、蠍子、壁虎、蛇、蜈蚣等五毒都是端午的必備菜餚,現在少見。但是山東南部江蘇北部以辣椒、蔥、姜、蒜 、香菜五種有刺激的東西混合一起炒也叫炒五毒,一般餐館都可以點到此菜,因為食材比較常見。端午賽龍舟活動 時至今日,端午節在中國人民中仍是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從2008年起為國家法定節假日放一天假。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
【端午節習俗】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很豐富,從早晨天蒙蒙亮開始,一直持續到正午才結束。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汨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2、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煮粽子的鍋里一定要煮雞蛋,有條件的還要再煮些鴨蛋、鵝蛋,吃過蘸糖的甜粽之後,要再吃蘸鹽的雞蛋「壓頂」。據說吃五月端粽鍋里的煮雞蛋主夏天不生瘡;把粽子鍋里煮的鴨蛋、鵝蛋放在正午時陽光下曬一會再吃,整個夏天不頭痛。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3、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愛意。
4、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葯,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葯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葯,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5、懸鍾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相傳鍾馗為唐代人,到長安應試考中狀元,因其貌不揚被廢,憤而觸殿階而亡。後來托夢給唐明皇,決心殲除天下魔鬼。當時皇宮內正鬧鬼邪,唐明皇召大畫家吳道子依夢中所見,畫《鍾馗捉鬼圖》。並將此畫懸掛後宰門用以驅妖鎮邪,宮中遂得安寧。唐明皇加封鍾馗為「驅魔大神」,鍾馗像因此遍行天下,剪除鬼魅,立下大功,後神話傳說被玉帝封為「驅魔帝君」。人們在端陽節懸掛鍾馗像,用來鎮鬼避邪,希求家庭平安。
6、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
應劭《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卷八記載:端午節物,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團。紫蘇、菖蒲、木瓜、並皆茸切,以香葯相和,用梅紅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賣桃、柳、葵花、蒲葉、佛道艾。次日家家鋪陳於門首,與五色水團、茶酒供養。又釘艾人於門上,士庶遞相宴賞。
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或帶或釘門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謂之搐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類似還有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7、躲五
農歷五月,酷暑將臨,瘟疫毒蟲滋生,古時稱五月為"惡月"。並認為五月初五日是不吉利的日子。這一天父母要將未滿周歲的兒童帶到外婆家躲藏,以避不吉。
8、送時
中原地區端陽節到來之際,凡新嫁姑娘之娘家,在節前或節日里要給男方送草帽、雨散扇子、涼席等物以備防熱防雨,故端陽節又稱做「送時節」。
9、驅五毒
五毒是指蠍子、蜈蚣、毒蛇、蝦螈、壁虎五種毒蟲。"端陽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所以到端陽節這天人們便在門上貼上紙剪的五毒圖象,以避其毒。有些地方還要把五毒圖的頭上再紮上一根針,表示要把它們釘死除掉。驅五毒反映了人們除害防病的良好願望。
10、滾吃雞鴨鵝蛋
全國各地均為流行。端午早晨,東北一帶是由長者將煮熟的雞鴨鵝蛋放在兒童的肚皮上滾動,然後剝皮讓兒童吃下,據說這樣做可免去兒童的肚子疼,實則為節日的一種嬉兒游戲。其它地區均以煮食為主,據說原為投入河水中飼喂魚蝦而拯救屈原,以免其屍骨被魚蝦所害,後演化為煮食紀念。
11、煮大蒜
大蒜是一種中葯,味辛甘,能殺毒滅菌,熟食能清腸胃毒素,疏通血脈。端陽節早晨,全國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煮食新蒜頭,以疏通血脈,消毒滅菌。
12、破火眼
江蘇南京一帶端午節習俗。是日,在一碗清水裡放適量雄黃,丟進兩枚銅錢,全家人用此水洗眼,據說可以防治眼玻雄黃有殺菌滅毒的功效,這樣做有一定的好處。
13、游百病
貴州地區端午風俗。端陽節這天男女老幼都要穿上新衣、帶上食品到外面遊玩一天,並在山間田野採集野花香草,晚上帶回用水煮後洗澡。當地人稱此舉為游百病或洗百病,並認為這樣做會使一年內吉利平安。
14、剪綵葫蘆
用彩色紙剪成葫蘆狀,於端陽節倒貼於門首,取將毒氣倒出之意。
15、飲雄黃酒
雄黃是一種中葯材,中醫葯書籍說雄黃能治百蟲毒、蟲獸傷,故民間有「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五月五日飲雄黃菖蒲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蟲」、「帶雄黃進山不怕蛇」等俗言。在碘酒未發明年代,我國人民就是用白酒調配雄黃和白礬水來塗抹毒蟲蜇傷和蚊叮蟲咬的。人們熟悉的《白蛇傳》曾描繪:端陽節,許仙聽信了法海的話,讓白娘子飲了雄黃酒而顯露出了原形。現在不少地方在端陽節還要在屋內外噴灑雄黃水,並在兒童的耳、鼻、額頭上塗抹雄黃。不過據現代科學分析,雄黃有毒,不宜內服。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於端午節兜售櫻桃桑椹,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椹,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咸於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
〔山東省〕
鄒平縣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後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裡。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鏈),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在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是借著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葉,稱為「去疾」,幼童則系百索於脖子上,據說這是「為屈原縛蛟龍」。隰州端午,各村祭龍王,並在田間掛紙。懷仁縣端午又名「朱門」。定襄縣端午,學生需致贈節禮給教師。潞安府以麥面蒸團,稱為「白團」,與粽子一起拿來互相饋贈。
〔陝西省〕
興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領僚屬觀賞競渡,稱之「踏石」。興平縣端午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面再縫上一個小人偶,稱為「耍娃娃」。同官縣端午以蒲艾、紙牛貼門,稱為「鎮病」。
〔甘肅省〕
靜寧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漬為飴。鎮原縣端午贈新婚夫婦香扇、羅綺、巾帕、艾虎。子弟並邀集父兄宴請師長,稱為「享節」。漳縣端午,牧童祀山神。積薪丘,在雞鳴前焚燒,俗稱「燒高山」。
〔江蘇省〕
嘉定縣端午,不論貧富,必買石首魚(俗稱鰉魚)煮食。儀征縣也有「當褲子、買黃魚」的俗諺。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稱為「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有眼疾。武進有夜龍舟之戲,晚上在龍舟四面懸上小燈競渡,且有簫鼓歌聲相和。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習俗。由四人以兩根竹竿抬起一張鋪有紅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編一個騎虎的道士。敲鑼打鼓,街遊行。舊時,川西還有端午「打字子」的習俗。是日,成都人皆買李子,於城東南角城樓下,上下對擲,聚觀者數萬。光緒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擲李與外國傳教士發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樂山、新津等地端午賽龍舟時,還舉行盛大商品交易會。
〔淅江省〕
桐盧縣鄉塾之學童,端午節具禮於師長,稱之「衣絲」。醫家則於午時采葯,相傳此日天醫星臨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節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瘡,新昌縣以雄黃、丹砂酒中飲之,稱之「開眼」。
〔湖北省〕
黃崗縣端午節巴河鎮迎儺人,花冠文身,鳴金逐疫。宜昌縣端午競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稱「大端陽」,食粽、飲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縣端午,孕婦家富者用花幣酒食,貧者備雞酒,以竹夾楮錢,供於龍舟之龍首前祈求安產。岳州府競渡以為禳災、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稱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舊俗,媳婦於是日以壽衣、鞋襪、團粽、扇子進獻公婆。建陽縣以五日為葯王曬葯囊日,人家皆於此日作醬。上杭縣端午用小艇縛蘆葦作龍形戲於水濱,稱為競渡。仙游縣端午競渡後,獻紙於虎嘯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繼光於此溺兵。邵武府端午節前,婦女以絳紗為囊盛符。又以五色絨作方勝,聯以綵線,系於釵上。幼女則懸之於背,稱為「竇娘」。
〔廣東省〕
從化縣端午節正午以燒符水洗手眼後,潑灑於道,稱為「送災難」。新興縣端午,人家各從其鄰近廟宇鼓吹迎導神像出巡。巫師並以法水、貼符驅逐邪凡魅。石城縣端午,兒童放風箏,稱為「放殃」。
(台灣省)
台灣地處亞熱帶,早期來自大陸的移民多無法適應這里的氣候,死於瘴癘時疫者,時有所聞。因此,端午這個以驅疾避疫為基本精神的節日,便顯得格外重要。
② 女生想要紋身,哪些圖案不死板又適合女生
以前只有男生才紋身,現在越來越多的女生也會選擇紋身,有的是情侶紋身,單身的女孩紋身的也很多,紋身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潮流,但是適合女生紋身的圖案也種類繁多,在鎖骨上紋一個簡單的字母和平凡的花朵樣式,可以讓鎖骨更加的魅惑。
有的也會選擇在手指上紋一個很小的刺青,一個小小的花朵,或者是特殊意義的字母,藏在指頭縫的小小心機,會讓人在不經意間看到,不過要選擇簡單一些的圖案,太復雜的話,會讓人感覺手沒有洗干凈,就會出現反效果。選擇在腰部紋身的女生也很多,腰部的紋身可以有很多的花樣,鳥類的圖案或者是鮮艷的花朵。側腰腰窩和靠近小腹的地方都是很不錯的選擇,在腰部紋身圖案或者是字母長短大小都不太受控制。
③ 我要寫小說,請給我一些描寫女子服裝,外貌,神態的句子,不要華麗的,偏素雅,江南風。
黃色長卷發一直到腰間,頭上歪歪地別著一個小小皇冠。融合哥特式與洛可可式風格的裙裝:白色蕾絲小巧外套加上淡粉色蕾絲連衣紗裙。蓬蓬的燈籠袖,領口精緻鏤空,袖口和領口都有薄薄的淡銀色蕾絲,胸前白色蕾絲重重,腰間淡粉色緞帶緊扎,襯裙撐起帶刺綉的裙擺,裙擺上點綴著薄薄的蕾絲花邊,裙子不到膝蓋。真是華貴中不失可愛,可愛中不失古典。白色長襪過膝卻夠不上裙擺,讓一段肌膚若隱若現。還配上白色的10厘米高的蝴蝶結圓頭鞋。
華麗的淡藍色禮服,透明的藍色絲綢蓬成公主泡泡袖,細細的腰間還綴上了五彩絲帶纏繞成的美麗蝴蝶結,向下散開的裙子更是層層疊疊,就像蔚藍色的大海一樣美麗。裙擺長長地拖在地上,卻從膝蓋處裁開,露出雪白的肌膚。加上一頭捲曲的長發,發際斜斜地插上一支閃亮的小皇冠。一切的裝扮都是那樣奢華精緻,卻讓人感覺不出半點多餘和累贅,彷彿她本來就應該穿成這樣。她依舊是這樣優雅,依舊是這樣美麗,像黑夜盛開的曼佗羅花一樣,明明知道再跨入一步就是死亡的深淵,卻讓人無法拒絕這樣的誘惑。
削肩、高腰、褶皺、漂亮的絲帶,後腰的蝴蝶結、蕾絲裝飾以及繁復的花紋圖案設計,一種少女般的浪漫感覺,復古奢華高貴的婚紗、重現歐洲貴族風范。如踩著圓舞曲般美妙的節奏,膝上一公分的黑色窄裙,白色的上衣半圓的斜領,束高腰的黑寬腰帶前方扣著美麗的圓碎鑽扣,公主似的綰發,耳釘下的小珠閃閃發光,削肩的上衣,圓潤的肩頭裸露在外,一厘米寬的倆根肩帶前後相連,美麗的鎖骨因它更迷人,白玉般的肌膚在銀白的布料襯映下晰白得朦朧;頭發不是像昨天一樣包起,而是一縷縷的向前旋轉,一縷發纏上咖啡色的發帶……蝴蝶結綻在胸前,好似烈焰蝶一個振翅便要飛出。斜綰一邊的高雅發式,更襯顯優美迷人的頸部線條,精緻的高根鞋,雪白絲緞無肩晚禮服恰到好處的凸顯迷人的身材,身後垂綴長裙擺,飄逸動感,肩上垂下的淺黃薄紗披肩看上去既有成熟女人的嫵媚,也有少女的青春。
一襲櫻花粉色的露肩長裙,裙擺托在地上,顯得高貴優雅。讓美麗的鎖骨若隱若現,裙子的衣料粉得彷彿透明,微微反光,就象天使的翅膀,卻一點也不暴露。裙子的下擺是由低到高的弧線,優雅的垂起來,露出如玉般潔白修長的美腿,裙角點綴著星星點點的鑽石,恍如無數美麗的晨露。裙子上撒著亮亮的熒光粉,在燈光下,閃閃發光。海藻般的長發散在肩膀上。細碎的白金鏈使微卷的長發看起來純潔秀麗,眉心垂著一顆鑽石,美麗異常,光彩奪目,那光芒彷彿是活的,如同月亮般讓人驚嘆。 耳環是由六顆珍珠和一個粉色的水晶,高貴而簡單。
淺棕色的青絲梳了一個高高的馬尾,用一條Prada深紫色發帶豎起,斜斜的劉海蓋住淺灰色的眸子,也蓋住了眸中深深地落寞。耳垂上的鑽石耳釘雖有了青絲的遮掩,而散發出的光亮卻依然透過青絲隱隱奪目。身著Kenzo全球限量襯衫,鑲著紫蕾絲金邊的領口與袖口更是透露著點點華貴之氣,潔白得一塵不染。下身著短裙,隱約露出緊致的膝腿使人浮想聯翩,裙擺帶著經過刻意打磨過褶皺,毫不凌亂也恰到好處。棕色香奈兒短皮靴隨著向前的走動而發出沉穩的響聲。chanel的淺灰色墨鏡蓋住了那精緻的臉,與灰色的眸子融為一體,鏡框刻著點點花紋,小巧的鼻子,粉色的朱唇,無疑是奪人眼球的焦點。
緩緩從黑色轎車上走下,潔白的身影與黑色轎車形成了格外鮮明的對比,微風徐徐,吹起那少女墨色發絲。只見那少女著chanel連衣裙,衣上隱約有著些暗綠色水墨,凌亂,卻別有韻味,似幽綠青苔,又似江南山水。足上著一雙淺粉色高跟Bottega Veneta 涼鞋,藤編花紋互纏互繞,將足襯托得更為纖細白皙。出眾的臉頰泛起點點粉色,墨色的瞳仁顯示著善良與溫和,略微蒼白的朱唇更顯得柔弱,使人不禁心生憐愛,整齊的劉海齊眉,長發及腰,隨著微風的撫弄輕輕舞起。LV的粉色皮夾被纖纖玉手輕握,清新的格調使人眼前一亮,皮夾上綴著點點梅花,竟如同真的一般。
穿一件GUCCI黑色吊帶,將魔鬼身材展現得淋漓精緻,顯得分外理性與冷酷。配一雙prada黑色高跟鞋,在大理石地面上走動發出節奏的「嗒嗒」聲,12厘米的跟沉穩地踏出步伐,配上寒冰般的神情令人感覺不可一世的高傲。長長的項上帶著一條黑鑽石項鏈,在盛放的陽光下散發著妖異的紫芒,白皙的皮膚使在凌厲中多了幾分柔美,Chanel香水獨特的香味散發,使人不由自出地想靠近。黑色青絲高高盤起,用Chanel珠制茶花點綴,永不凋謝。精緻的臉龐帶著冷漠,使人不敢直視,只是將眼底無意閃過的悲傷掩藏得很深,使人看不出來。
長長的劉海擋住了一隻眼睛,另一隻展現在空氣中的卻帶著些許慵懶,她就這樣靠在牆角,嘴角微微上翹。和同齡的女孩子不同,她看這個世界的眼神充滿了蔑視,不屑,乍一看上去像個驕傲的小公主。 白色的公主衫,套上粉色短夾克,綴滿粉色小晶的俏皮短裙,鬆鬆地繫上一條金色的細腰帶,白色的套襪上是一雙粉色的小巧運動鞋。看這女生的臉龐,皮膚竟也白皙似雪,清秀的面孔在太陽的照耀下顯出完美的側臉,雙頰邊若隱若現的紅扉感營造出一種純肌如花瓣般的嬌嫩可愛,一雙修長潔凈的雙手不時遮擋著陽光,這一切的一切看上去都是那麼不協調,然而,給人的感覺卻很酷! 手上帶著一串粉色寶石和白色水晶摻在一起的手鏈,項鏈是一條淡紅色的水晶項鏈,身上散發著陣陣奶香味。不想讓別人看到自己的樣子,就用一頂黑色的鴨舌帽,呆住了自己精緻的容顏,和那寶石紅般的秀發。
銀藍色的長發,隨意地散在身後。完美的瓜子臉不帶一絲玩笑,深紫色的瞳孔散發著拒人與千里之外的冰冷的氣息。玫瑰般的嘴唇如今被緊緊的咬著,顯出陣陣的蒼白。CUCCI ,DIOR LV PRADA的黑色緊身抹胸小禮服,勾勒出玲瓏的身材。胸口佩戴這血色的曼陀羅胸針,禮服上鑲滿了亮片,熠熠生輝。穿著黑色的網狀絲襪,及膝的帶有蕾絲的長筒白色的襪子,腳上是一雙黑色的28米高的高跟涼鞋,鑲上了幾顆銀白色的細鑽,銀藍色的頭發隨風飄散,戴著一頂紫色魔法師帽子,深紫色的眼眸中透著一股可愛善良的氣息,微微向上翹起的嘴角透出一絲冷笑,似乎心底永遠有一種仇恨……而項鏈卻是黑藍嵌在一起的瑪瑙項鏈,身上散發著陣陣薰衣草的味道,左手手腕纏繞著一條白色絲帶,右腿上也有規律的纏繞著白色絲帶。小拇指上帶了一個沒有任何裝飾的紫色的尾戒,戒指細巧、精緻,樸素單卻不失典雅,櫻花的白色披肩一點也不張揚 卻讓人眼前一亮 。
飛揚的廣袖下,是一隻溫潤凝白的手,十指尖尖如嫩蔥,指尖染著水一般透亮盈澤的丹蔻,形狀美好宛如幽蘭。掐著金絲蟹爪菊的紅色輕紗下,隱約露出一段皓腕,袖沿層層疊疊皆攢著流光溢彩的紅珊瑚珠子,被光線照射的彷彿散出一層落霞似地光芒。她站在宮殿前,腳下是漢白玉的台階,她俯瞰著宮殿下,彷彿俯瞰著眾生。大風起兮雲飛揚,大紅的嫁衣獵獵如同怒放牡丹,綾羅綢緞飛起圈起又落下,旖旎搖曳的鳳袍後擺卻紋絲不動,後擺上用孔雀羽混著七彩絲線綉的鳳凰,眼墜紅寶石,口叼夜明珠,羽翼綴著珍珠,琉璃,寶石。一件嫁衣,傾城奢華。
穿著一件丁香色長裙,用紫檀色的絲線在衣料上綉出了長而有力的枝幹,上面用染色技巧在枝幹邊上染出星星點點的梅花,從裙擺一直延伸到腰際,一根玄紫寬腰帶勾勒出了身段窈窕。也給人一種清雅不失華貴的感覺,外披一件略顯蒼白藍色的敞口紗衣,一舉一動皆透露出這女子清淡妖冶的氣質||一頭長的出奇的頭發用沾了玫瑰香油的梳子打理、然後拿那紫色和白色相間的絲帶鬆鬆綰出了一個蝴蝶髻,漣漪出慵懶的嬌美。發髻上插著一釵翡翠製成的簪子,做成那綠瓣葉子的模樣、在她身上一片紫調中、格外耀眼、也映的那半邊臉兒更加玉光淺淡。
一頭金黃色的自然卷發,戴著一蝴蝶結發卡。濃密的眼簾下,是妖媚的紫色眼眸。高挺的鼻樑,不點而紅的櫻唇。稱著吹彈可破的雪白肌,一身香奈兒雪白單帶連衣裙,裙角綉著自己最愛的茉莉,外搭紗質小外套,一雙雪白的緊身連褲襪,緊緊地綳勒出少女腿上優美的線條。透明的水晶系帶坡跟涼鞋,將少女高挑的身材托襯得更加美麗......在傍晚陽光的照耀下,整個人恍如誤入塵世的天使。兼白皙的肌膚瀅然如雪,正配身上輕盈的白色蕾絲連衣裙,裙裾隨風輕舞,幾欲使人錯覺她不盈一握的纖纖身影要隨那風兒隱入雲煙中去。
完美的五官令自己在人群中惹人注目,特別是那妖媚的紫瞳,迸發出一種令人恐懼的寒意。淡紫的眼眸露出慵懶與冷傲。紫色的長卷發,垂於腰際。一身復古的希臘式拖地長裙,掩不住曼妙的身姿象牙色的肌膚,天鵝般細嫩的脖頸,淡紫色的眼眸,如扇的睫毛,秀氣的鼻子,小巧的嘴巴,宛若玫瑰花瓣,緋紅的雙頰,好個絕色嬌媚的尤物,優美的面龐,孤傲的氣質,絕佳的裝扮,妖嬈的神態,沒有一個人,會比淚蝶魅薰更勝一籌吧。 前一條圓形項鏈,手輕輕劃過鏈子,冰涼的觸覺。那鏈子微微遮住脖頸上淡紫色的薰衣草胎記。不過她,也不想讓人知道,因為這只是個秘密,屬於她自己的秘密。手上一條黑玫瑰手鏈。黑色,可能與宴會有些不搭調。可是,這都是她所喜歡的獨特風格。不希望被某些人改變。紫色到腳腕出的長發挽了上去,左右兩邊垂下幾縷。惹人憐愛。只有她知道,這不過是偽裝。一個精緻的紫色發飾隨意的插在頭上,閃著屬於自己獨特的光芒。
一身黑色的裙子及膝,裙擺像在夜中綻開的墨色。一件灰色的長衫披在身上。淡紫色的長發鬆鬆的束在身後,有幾縷散在外面,發絲垂在手背。腰間一條腰帶勾勒出纖細的腰肢,腳上一雙平底鞋一雙烏黑的眼睛在燈光下含著笑意盈盈,較好的小臉上五官精緻的像是藝術品,身上與生俱來的一種古典氣息和著微涼的花香襯得更像是一個瓷娃娃。 幽紫色的超大波浪卷長到小腿,深紫色的超大蝴蝶結斜在頭上,淡紫色的到腳蓬蓬裙有一種神秘的感覺。戴著黑色的手套手套上閃耀著一顆淡紫色的蝴蝶樣式的紫寶石。腳上一雙及膝的高跟皮靴發出「噠噠」的聲響,有一種甜美而又腹黑的感覺,嘴角一抹如罌粟花綻放般的笑容,冷冷的令人恐懼的散發出一股寒氣。
紫色的和服套在身上,袖口開的非常大,深逐紫,非常漂亮的一個顏色,身後淺藍色的大片長長拖在後面的那塊美麗扇型長布,左右兩邊各有兩條長帶子,左右各一條拖在後面,另外兩條繞到正面打上一個大大的蝴蝶結。有櫻花和漂亮的花紋作為點綴。淺茶色的直長發披在小腿,很漂亮,也很柔順。在櫻花的襯托下,更唯美了些。只有一個水晶的粉色櫻花,別在上面。白皙的臉蛋,略施粉黛。精緻的五官,長長的睫毛下一對又大又有神的水藍色眼睛。
她不知道纖細無塵的自己,也溶入了這幅天然的美景中——秋櫻色的和服襯托出她婉約柔美的古典氣息。乳白色的瓜子臉上肌膚細致,柔媚的丹鳳眼和櫻桃小嘴勾勒出她完美的輪廓,標準的古典美人,她全身那股飄緲幽遠的獨特韻味,彷佛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般,令人傾心愛慕卻又不敢侵犯她。一頭冰藍色的頭發,睫毛卷翹,如芭比娃娃唇形,完美得就像一個吻,皮膚勝雪,臉上的紅暈像落在牛奶中玫瑰花瓣。
那是一頭披至腰際的灰色長發,被一根紫色緞帶簡單豎起,直垂至腰際,沉靜優雅的氣息圍繞著她,身上是最常穿的黑色和服,上面血紅色的凄美彼岸花美的驚人。明明是詭異的色彩搭配,但是卻可以將她的氣質烘托的無比和諧。 屬於她那張蒼白卻透著病態美的鵝蛋臉,那雙紫色神秘深邃的眼眸是我最喜歡,紫的那麼純粹,紫的那麼干凈!可以說是我認為她身上最有魅力的地方,如繁星般的閃耀,轉動間流光,但其中總是含著一絲淡漠的冰冷氣息。
淡紫色的頭發宛如琉璃般剔透的紫眸,有一種極致的美麗,紅潤的櫻唇彷彿櫻桃,額頭有一粉色的櫻花印記,紫色的眸子透露出幾分優雅,卻又宛如高高在上的神,睥睨眾生,手臂上有紅色的紋身,是古老的安倍家的印記,白皙的肌膚彷彿吹彈即破,微笑的時候像有各種絕美的花瓣飄下來,穿著純白色印著各種美麗的花的和服,袖擺上綉著彼岸花,妖嬈而絕美。
日本傳統的十二單衣,淡紫色閃著柔和光澤的外衣,裡面是從粉紅色逐漸加深的到深紅色的單衣,在單衣邊上只能看到很窄的深紫色,彷彿那不是另一件單衣,而只是一條滾邊而已。但在寬大的袖子處,就露出了一大截的深紫,底下是深紅色的裙子,腰部用白的綉滿銀色花紋的腰帶紮成一個蝴蝶結。那些稱得上鮮艷的顏色組合在一起,顯得優雅、尊貴,但那種感覺在此時淡然的氣息下,卻又沒有那麼亮麗,只有隱而不發的高貴氣勢,淡淡的外溢出來。暖棕色如海藻一般的長發一部分被數支發簪綰在腦後,盤成了兩個相對的扇形,劉海被固定在頭頂,露出了她光潔的額頭。兩側鬢角的長發自然的垂在胸前,而腦後沒有被綰起的發絲則披散在她的背上。微風吹過,發絲與衣裳輕輕揚起,這樣的一個人竟是說不出的夢幻與尊貴。
芸萱的臉上沒有一絲表情,雙手疊於腹前,垂著長長的羽睫,踏著小碎步走來。淺色的木屐踏在地上篤篤作響. 藍色錦緞的和服用紅色的布帶束得緊緊的,方形的布包緊貼著女孩的後腰。邊走,垂在腰間的飄帶邊搖動。她的頭發是如墨一般的黑,層層遞進的劉海彎到耳畔。一雙藍色的眼睛還帶有著不可輕看的神秘色彩,直直的墨色長發中還透著一絲淡淡的柔光,在這絲光芒里,她那頭漆黑的直發更是讓人震驚,可是她的性格孤冷,會常常對人產生一種距離感,讓人無法靠近. 漆藍的眸子里折射出的冷漠更讓人覺得此時站在眼前的這個人與世隔絕 ,淺藍色的眼眸里逐漸透露出點點幽光。膚色晶瑩如玉,薄薄的唇,色淡如水。絕美的五官里透露出一種說不出的飄逸,像天使一般空靈…
淚蝶魅薰蹺著頎長的腿,一手托著下巴,以優雅的姿勢望著窗外,但當車子停在斑駁的圍牆前,手上帶著一個乳白色的玉鐲子,一頭長的出奇的晶藍色的頭發用紫色和白色相間的絲帶綰出了一個略有些繁雜的發式,確實沒有辜負這頭漂亮的出奇的頭發,頭發上抹了些玫瑰的香精,散發出一股迷人的香味,發髫上插著一跟翡翠製成的玉簪子,別出心裁的做成了帶葉青竹的模樣,真讓人以為她帶了枝青竹在頭上,額前薄而長的劉海整齊嚴謹。用碳黑色描上了柳葉眉,更襯出皮膚白皙細膩,嫵媚迷人的丹鳳眼在眼波流轉之間光華顯盡,施以粉色的胭脂讓皮膚顯得 白里透紅,唇上單單的抹上淺紅色的唇紅,她不情願地從司機拉開的車門踏出一隻穿著鞋帶上印著雙C的香奈兒高跟鞋的腳,深吸口氣之後才踏出另一隻,穿著象牙白的短裙禮服,背後的腰上有一個大蝴蝶結,露肩的V字領設計襯托她雪白圓滑的香肩,烏黑的長發如波浪般隨著她的一顰一笑而搖晃,頸間掛了一條翡翠和鑽石交織而成的項鏈,顯得艷光四射。
④ 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影響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兩種說法:
一,源於紀念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五月初五日屈原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的拿飯和雄黃酒灑入江中,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二,源於紀念伍子胥
關於端午的由來,如果從時間和史籍上考證,則首推紀念伍子胥說。伍子胥,名員,春秋時期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吳王死後伍子胥建議其子夫差滅越國,可夫差不聽後又聽信讒言將伍子胥賜死,將於五月五日投入江中。
端午的主要習俗:賽龍舟、食粽、佩香囊、懸艾葉菖蒲。
(4)腳腕紋身梅花擴展閱讀: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
從字面上來講,端午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說:「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
古人紀年通用天乾地支,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午時又為「陽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陽」。午,古人與「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義。
還有一種說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為了避諱,改五為午,從此,端午之稱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數相同,人們又稱端午節為「重五節」或「重午節」。
⑤ 鎖骨紋身
現在紋身沒有講究,想文什麼文什麼
建議文宗教用語
腳上文個對自己有特殊意義的圖案:我媽姓熊,我文的小熊爪子,諸如此類的的
別問女友的名字之類的,天有不測,是吧?
⑥ 哪些女明星有刺青
樓主,你好!
現實中我們需要自由。
生活中很多明星她們有刺青回的。
女明星很多,這個楊穎,張柏答芝,張歆藝、江一燕等。
這個是個人行為和追求,
我們好好看待事情就可以。
這個有一些人的刺青紋在比較私隱,
這個刺青這已經成了演藝圈的一種時尚。
以上個人觀點。
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