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茶花賦筆記

茶花賦筆記

發布時間: 2025-09-01 16:20:26

Ⅰ 有哪些作家是自殺的

1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1899-1972),日本文學界「泰斗級」人物,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1968年以《雪國》、《古都》、《千隻鶴》三部代表作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繼泰戈爾和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之後亞洲第三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突然採取口含煤氣管的自殺方式離開了人世,未留下隻字遺書。

參考資料網路-川端康成

網路-海子

網路-林奕含

網路-海明威

網路-傅雷

Ⅱ 如何寫散文

第一節散文概述

學習散文寫作有兩條途徑,一是從摹仿入手,跟在他人後面亦步亦趨。二是在閱讀了一些散文後,有了些感性認識,然後學習散文寫作理論,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階段,再閱讀名家範文,然後從事寫作實踐,這樣就可以事半功倍。

我們應取第二條途徑,即:閱讀→研究→閱讀→寫作。

首先,要明白散文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韻的文章。劉勰在《文心雕龍》的《總術》篇寫道:「今之常言,有『文』 有『筆』,以為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所謂「筆」,就是指韻文以外的一切記敘性和議論性的文體,這些文體就散文。不過,古代沒有「散文」這一個名稱;「散文」這 個名稱是「五四」時期才有的。在現代,廣義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詩歌、小說、戲劇、影視文 學之外的一切敘事性、議論性、抒情性的文體,如秦牧在《海闊天空的散文領域》中說,「不屬於其他文學體裁,而又具有文學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屬於散文的范圍」。這樣, 就有了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和議論散文等的分類。

狹義的散文則專指抒情散文。這是因為隨著文體的發展,敘事散文中的通訊特寫、傳記 文學、報告文學等,已經發展成為獨立的文體,各成一類;議論散文則有了專門的名稱—— 雜文,也從散文中分了出來,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這就是狹義的散文。

我們這里要學習的主要是抒情散文,也涉及敘事散文和其它類型的散文。習作者可以根 據自己的人生閱歷、文化素養和愛好,或寫作抒情散文,或作敘事散文,或寫文化散文,或 作智慧散文,或寫游歷散文,或作其它類型的散文。

其次,要認清散文的寫作特點。散文是一種內容豐富、題材廣泛、篇幅短小、體裁多樣、 形式靈活、文情並茂的文體。在寫作上它有以下六個特點:

(一)內容豐富,題材廣泛 散文的內容涉及自然萬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說是無所不包、無所不 有的。可以寫國內外和社會上的矛盾、斗爭,寫經濟建設,寫文藝論爭,寫倫理道德,也可 以寫文藝隨筆,讀書筆記,日記書簡;既可以是風土人物誌、游記和偶感錄,也可以是知識 小品、文壇軼事;它能夠談天說地,更可以抒情寫趣。凡是能給人以思想啟迪、美的感受、 情操的陶治,使人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心曠神怡的,都可選作散文的題材。

(二)思想警辟,詩意盎然。散文多是真情實感的產物,那些優秀的篇章,都有思想火花的閃耀,表現著作者對時代 和人生的深刻認識與精闢見解。它要求有特別銳利的思想。即使是抒情散文,也要求有不但是銳利的,而且是特別銳利的思想。不到五百字的《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一個光輝燦爛的思想。抒情散文固然很多,寫到這樣的境界就並不很多。然而,這正是散文、抒情散文所應追求的境 界。」「凡擲地作金石聲的作品差不多總是包含著鮮明的思想、結結實實的思想。有閃光的思 想之焦點,飛躍著不滅的思想之火焰的。」(《說散文》)我們讀魯迅的《雪》,可以學到魯訊 從飛雪和雪羅漢身上探索到的美好、光明以及與冷酷現實進行頑強斗爭的革命精神;讀茅盾 的《白楊禮贊》,可以看出茅盾怎樣從平凡的白楊樹身上聯想到北方農民的堅強不屈和英勇豪邁的形象;讀袁鷹的《井岡翠竹》,可以領悟作者從普通的毛竹思考到井岡山人民的獻身 革命與建設的精神品質。 散文的優秀作品還每每是詩意盎然的。楊朔說過:「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詩。」」楊朔的散文之所以寫得那樣好,原因之一就 他「總是拿著當詩一樣寫」生活中,時常會有 些東西觸動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歡樂,使你憂愁,使你深思,這不是詩又是什麼?凡是 遇到這樣動情的事,我就要反復思索,到後來往往形成我文章里的思想意境。名篇《荔枝蜜》、《茶花賦》、《海市》…… 都是詩意盎然之作,既是散文, 又是詩篇。

(三)短小精悍,自由靈活 有人稱散文是文藝戰線上的「輕騎兵」,就是因為它具有篇章短小精悍、形式靈活自由 的特點。我國古代散文的名篇多數是很短的,如韓愈的《馬說》150字,柳宗元的《小石潭記》193字。現代散文的名篇多數也是很短的,如許地山的《落花生》482字,茅盾 的《白楊禮贊》1074字。當然,較長的優秀散文也是有的,但它與一般記敘文相比,仍 是精悍之作。所以散文寫作要求做到短小精悍,以小見大,言近旨遠。

從形式上來看,散文較其它的文學體裁更為自由活潑、靈活多樣。當然,這里說的「隨便」、「自由」不是毫不經心、信手亂寫。自由靈活的散文寫作,是「裝著 隨便的塗鴉模樣,其實卻是用心雕心刻骨的苦心的文章。散 文寫作自由、靈活這一特點,在寫作上,首先指的是表達方式靈活自如,不局限於某一種表 達方法。因而,散文寫作可以記人、敘事、狀物、寫景、抒情、說理、吶喊、怒吼、抨擊、 贊頌、幽默、諷刺、高歌、淺唱、漫談、絮語、嘻笑怒罵、妙語解頤……各式各樣、應有盡 有。其次,寫作者可以自由、靈活地選用各種體裁來寫,賦銘、速寫、游記、書信、日記、 序跋、偶感、隨筆、回憶錄、讀後感……,任人選擇,因人而異,都能寫成佳作。

(四)形散神收,博而不雜 宋代大散文家、
「形散神不散」,這是許多散文作家的經驗之談。散文必須「散」,必須「博」,也就是 說從表面上看,從形式上看,它運筆如風,不拘成法,似乎散漫無章,行文時斷時續,時而 勾勒描繪,時而倒敘聯想,時而感情迸發,時而侃侃議論,既有天文地理,又有倫理人情, 這段寫甲地,那段卻寫乙地。但是,它的「神」卻是始終不散的,是首尾一貫的,是表現作 者一定的思想、感情的。「神收」、「不雜」,就指的是文章始終緊緊圍繞一個中心,貫穿一條 紅線,做到結構緊湊,層次分明,詳略得當,重點突出。例如秦牧的散文《社稷壇抒情》, 是既「散」又「博」的,然而,盡管它天上地下,古今中外,包羅萬象,卻始終圍繞著「歌 頌贊美養育我們的土地和創造我們偉大民族文化歷史的勞動人民」這一主題思想。 因此,從形式上說,散文貴「散」,而在構思上、組織上,則散文忌「散」。散文寫作具 有的這一辯證統一的特點,使得它與其它文體區別開來。

(五)直抒胸臆,自具風格 文學作品都是帶有感情的,但小說、戲劇的作者,往往把自己強烈的感情傾注在人物形 象的塑造上,作者對生活的感受、對人物的愛憎褒貶,一般是通過間接的方式表現出來的。 而散文則不一樣,它常常象詩歌一樣,每每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寫胸臆,不僅使讀者知其理、 曉其事,而且悟其心、感其情,因此,散文要求作者寫真情實感。真情是散文的生命,只有 直抒胸臆,把真情實感捧給讀者,才會贏得讀者的喜愛。作家賈平凹在回答「散文創作要不 要絕對真實」的問題時說:「這個問題爭論很多,又都沒有一定結論。我個人的體會,還是傾向於『絕對真實』四個字。所謂真實,主要是指在感情以及運用環境和事件上。古人寫的散文,題材也是很廣泛的,但古人寫散文,都是有感而發。今人寫散文,多多少少存在著一 些為寫而寫的現象,所以在絕對真實問題上就出現了所謂『理論與實踐上的不一致。』也正 因為如此,這些散文就寫得不那麼成功了。當然,作為文學作品應該生活化,生活也應該作 品化,散文尤是這樣。」(《怎樣寫好散文》)

寫作要「文如其人」,散文更是這樣。名家都有自己的風格,他們的作品即使不署名, 讀者也能從風格上看出作者。如魯迅的散文深刻、精煉、峭拔,雖然他寫文章經常改換筆名, 然而「何家干」的文章,明眼人一看就看出是魯迅。郭沫若的散文氣勢浩盪,又清麗、纏綿。 茅盾的散文與郭沫若的浩盪相反,表現為深刻而細微。還有,老舍的散文詼諧,冰心的散文 慈愛,葉聖陶嚴謹暢達,方紀瀟灑俊逸,等等。初學寫作者一時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散文風格, 但是必須向這些各有風格的散文作家學習,經過多次的實踐、創造,努力形成自己的散文風 格。

(六)慘淡經營,文采斐然 優秀的散文不可能是「掉以輕心」寫出來的,它們都是作者慘淡經營、刻意加工的結晶。 秦牧指出:「一篇小小的散文也許寫作時間僅僅是一兩個小時,但卻要求作家深厚的素養, 而且不斷擴大和豐富這種素養。把散文當作是『小功夫』,『掉以輕心』的寫作態度,是很不 利於我們散文創作的繁榮發展的。即使是怎樣熟練的名作家,我們也要求他們在寫作一篇小 文章時,採取『大象搏獅用全力,搏兔也用全力』的態度。」有些散文家提倡散文的「整體 美」,也是要求作者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慘淡經營」。 整篇文章是慘淡經營、刻意加工寫成的,它的語言就是精煉的,文采斐然的。這是由於作者 運用的是散文筆調。那麼什麼是「散文筆調」呢?可以說,散文筆調一方面表現在它的行文 靈活自如,另一方面則表現在它十分講究文采。散文的文采不僅有華麗的,而且有樸素的。

學習散文寫作,既要掌握華麗的文采,也要掌握樸素的文采。寫得華麗並不容易,寫得樸素 更難。徐遲的文章是很有文採的,他常用賦的方法兼用比、興修辭,使得文采華美。但是他 說:「只有寫得樸素了,才能顯出真正的文采來。古今大散文家,都是這樣寫作的。越是大 作家,越到成熟之時,越是寫得樸素。而文采閃耀在樸素的篇頁之上。」我們還要看到,不 管是華麗的還是樸素的,散文的富有文採的語言都是從新鮮、活潑的口語中來的,也是對優 秀的古代散文創造性的繼承,也是作者仔細選擇、錘煉和加工的結果。

第二節散文的寫作

一、精於立意
「凡文以意為主」。散文的「意」是存在於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要獲得它,必須依靠我們對生活的深入觀察、感受、理解。因此,散文立意只要從生活實際出 發,憑著鮮明的感受,鋒銳的觀察能力,同人民同時代共同跳動的脈博,深厚的感情,豐富 的想像,深沉的思索,就會感到我們生活中洋溢著的詩意。這詩意,就是使我們心靈受到觸 動的東西,使我們眼睛豁然開朗的東西,思想突然升華的東西,感情更為純潔的東西,它就 詩的靈感。我們要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趕緊捕捉住它。因為這裡面有心靈的顫動,思想的 閃光。劉白羽說:「哪怕是微弱的閃耀也比沒有閃耀要好,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這才是文 學。」(《早晨的太陽》序)

譬如,一個作家去看茶花,品種繁多,美不勝收的茶花引起了他的思索:「茶花是美啊。 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勞動創造的。是誰白天黑夜、積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澆著花,象撫育自己兒女一樣撫育著花秧,終於培養出這樣絕色的好花?應該感謝那為我們美化生活的 人。」這就是思想的閃耀,作家十分寶貴它,就及時把這個意思記下來。後來,他聽一位花匠介紹一種茶花說:「這叫童子面,花期遲,剛打開骨朵,開起來顏色深紅,倒是最好看的。」 並沒有引起思索,但他是記住這種茶花的名稱的。過了一會,恰巧一群小孩也來看茶花,這 事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看見孩子們一個個仰著鮮紅的小臉,甜蜜蜜地笑著,唧唧喳喳叫個 不休,心靈猛然一顫,不禁脫口說出:「童子麵茶花開了。」而花匠聽了這話省悟後說:「真 的呢,再沒有比這種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這話使得一個念頭突然跳出他的腦海,他說:「我得到一幅畫的構思。如果用最濃最艷的朱紅畫一大朵含露乍開的童子麵茶花,豈不正可 以象徵著祖國的面貌?」於是,作家就把看茶花引起的感受、思索寫成一篇文情並茂的散文 《茶花賦》。這個作家就楊朔。而讀者、評論者通過閱讀就可以悟出作家寫此文的立意:歌 頌如花的祖國,歌頌美化祖國的勞動人民。

二、善於構思
構思是寫作者對生活素材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加工、提煉 的過程。寫作者要在構思中為散文的思想內容尋找盡量完美的藝術形式,使思想性與藝術性 達到和諧的統一。因此,構思要解決立意、選材、創造意境、確定體裁、基本手法、布局謀 篇等問題。這里著重講講確定體裁、尋找線索、創造意境三個問題。
第一、確定體裁。散文的體裁靈活多樣。我們有了一個好的意思(思想),並且選取了 表現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麼就要考慮:是寫成書信體,還是寫成日記體?是寫成隨 筆,還是寫成偶感?是寫成游記,還是寫成回憶錄?是寫成序或跋,還是寫成讀後感?確定 具體體裁的原則是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譬如到蘇州旅遊之後,你感到要向父母 報告一下自己的游蹤和觀感,你就可以寫成書信;你在遊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動的人或事, 你就可以寫隨筆、漫錄;你在遊玩虎丘、獅子林、寒山寺、西園、留園等地之後,覺得寒山 寺的鍾特別吸引人,並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寫成如《社稷壇抒情》那樣詩意濃郁的抒情 文;你如果是舊地重遊,吃到蘇州某種土特產而憶起往事,則可以偏重於回憶,寫成《小米 的回憶》那樣的回憶式的散文……總之,要根據立意內容來確定表現形式——具體的體裁。

第二、尋找線索。散文的材料應該是很「散」的,每一個材料都是一顆珍珠,但這些珍 珠互相之間有內在的聯系,我們寫作者要尋找一根線,用筆作針,將這些散亂的珍珠穿起來, 成為一串光彩奪目的珠圈、項鏈。那末,有哪些東西可以作為線索呢? 一是感情線索。我們的感情在生活中發生變化,如由厭惡到喜愛,或從喜歡到厭惡,就 可以用這條感情的線索把一些似乎沒有關聯的材料聯結起來。如楊朔寫《荔枝蜜》就是利用 感情線索,才把兒時記憶、從化療養、荔枝樹林、蘇軾詩詞、喜嘗蜂蜜、參觀蜂場、贊揚蜜 蜂、農民勞動和夜晚夢蜂等事串連起來的。

二是事物線索。如曹靖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仍然需要發揚延安時期「小米加步 槍」的艱苦奮斗精神,就搜羅記憶中有關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發生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不同情況下的事件組合在一起。許多托物詠志的散文也是以物為線索的,如冰心的《櫻花贊》。

三是人物線索。如寫某一個人物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活動,可以用這個人物作為線 索串連起來,也可以用另一個人物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人物、不同內容的事物串連 起來。這個人物還可以是寫作者本人——「我」。

四是思緒線索。如面對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鶩趨八極,心游萬仞」,「觀古今於 須臾,撫四海於一瞬」,「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就能通過聯想與想像,把有關的 材料組織在一起,表達原定的主題思想。如秦牧的《土地》、楊朔的《海市》、賈平凹的《丑 石》等。

五是景物線索。「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通過景物描寫,在寫景中融進寫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天山景物記》、《西湖即景》。

六是行動線索。如游記以遊程行蹤為線索。劉白羽寫《長江三日》就以遊程為主線來寫, 當然,全文還有一條哲理性的思緒線索:「戰斗——航進——穿過黑夜走向黎明」。
「文無定法」,散文的線索很多,以上六種線索是較為人們常用的。

第三、創造意境。散文的意境是情和景的交融,是意和境的統一,是作者浸透了時代精 神的主觀感情、意志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統一。意是靈魂,境是血肉。意高則境深,意 低則境淺。散文的這種意境應是詩的意境,即所謂「詩情畫意」。它是可以捉摸的,可以感 受的,是物質的,形象的,但它又是動人心弦的,震顫魂魄的,是精神的,性靈的。如朱自 清寫《荷塘月色》,全篇著力「淡淡的情趣」,順著沿路走來、佇立凝想的線索,通過描繪 使小路、荷塘、花姿、月色、樹影、霧氣、燈光……色彩斑爛,可見可感,而葉香、蛙鳴、 蟬聲,又可味可聞。更加上心情的抒寫,巧妙的譬喻,創造出一種淡雅、閑靜、情景交融的 意境。這種優美的意境,正是散文寫作者要努力追求、刻意創造的。

構思方法可以向前人借鑒,更需自己創新。過去就有一個青年作者發明出一種「散文快 速構思法」,為《青春》、《採石》等刊物的編輯所重視。

三、巧於布局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布局有方便的地方,但要布局得好,卻因篇幅短小而有其難處。這 猶如一座大山上有小堆的亂石,常常無損大山的壯觀。但是一個小園中有一堆亂石,就很容 易破壞園林之美。因此,散文的布局——結構十分重要。參觀蘇州園林,從它精巧的建築布 局上,我們可以得到啟示,可以借鑒它的園林建築布局來考慮散文的布局。葉聖陶在《蘇州 園林》中寫道,蘇州園林建築的設計者和匠師們「講究亭台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 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 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作為散文的寫作來說,也要這樣講究材料的布局、配合、映 襯、層次。蘇州園林不講究對稱,但散文布局有時則需講究對稱,或對比。葉聖陶又說:「蘇 州園林在每一個角度都注意圖畫美。」那麼,散文的整體布局要講究藝術性,它的局部的布 局不是同樣要講究藝術性嗎? 至於布局的具體方法是很多的,前面講的線索問題也與布局有關。這里可以著重提一下 的是:不少散文的布局都要巧設「文眼」,開頭往往似談家常,結尾則加以深化,畫龍點睛, 「卒章顯其志」,並且首尾呼應,通體一貫,有機結合。初學散文寫作,不妨學習這種布局 的方法。

四、明於斷續 散文要「散」得起來,除了選材要有技巧之外,就是在敘寫上要注意斷續的技巧。明於 斷續,才能使散文的行文上揮灑自如。賈平凹說:「記住:越是你知道多的地方,越要不寫 或者寫得很少;空白,這正是你要寫的地方呢。」他認為,「講究『空白』處理,一是散文 可以散起來,斷續之,續斷之,文能『飛起』,神妙便顯也。二是散文可以含蓄起來,古人 也講過:意在筆先,故得舉止閑暇,看似胡亂說,骨子裡卻有分數。」(《怎樣寫好散文》)我 們要多閱讀古人優秀的散文作品,學習他人的斷續技巧,在寫作實踐中多次運用之後就必然 熟能生巧。

第三節 散文寫作的模式

記人散文模式

【開頭】①感情化語言概括敘述。我和該人,重點在後。 介紹該人,如肖像描寫。②兩者關系及該人精神特質的議論。

【中間】▲一種情況:一件事。從開頭、發展到結尾,細致敘述和描寫。

▲另一種情況:幾件事。每件事即每層次前,可以用對該人精神特質的一個因素領起。 以對該人的感情體驗及整體議論來貫穿幾件事。

【結尾】①重申特質,照應開頭。②深化感情關系,發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

【開頭】1敘述自己與景物的關系。2議論景物和自己。

【中間】1描寫景物,分出層次,細致動人。2聯想發揮,更大意義。

【結尾】感慨

Ⅲ 散文應該怎麼寫

這個問題涉及到散文的寫作技巧,關於這個問題詳解如下:
一、散文的寫作技巧:
1.以小見大

散文多寫零碎片段的材料,從小題中悟出大道理,顯示深刻的思想內涵,抒發強烈的感。郭沫若的《杜鵑》寫一尋常的鳥,但並非就鳥論鳥,而是從鳥到,指出有面杜鵑,鶯受愚,不應受愚。不盡看出了鳥的習,而且引申到社會事,深入一層,立意就高了。

要能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必須觀察敏銳,察現實,善於分析,抓住根本,時時關心社會動態,對生活有真實感。渾渾噩噩過子,對事物視若無睹,聽而不聞,是寫不出好的散文的。

2.善於聯想

散文創作往往是作者在生活中受到一種事物的觸動,懷,浮想聯翩,然後構思篇。受觸動的事物可以是一、一事、一景、一物,往往不完整。因此,作者要善於抓住一點,聯想生發,開拓思路,這是散文構思的重要方法。

聯想的基本特點是,從眼前的「此物」想到「彼物」,通過描繪,或藉助類比,或取其寓意,或虛實相生,表現出深刻的思想含義。茅盾的《白楊贊》就是從自然景物聯想到社會生活,從黃土高原偉岸、正直的白楊樹聯想到我北方不屈不撓地堅持抗戰的廣大民眾,歌頌了中華民族的斗爭精神。

聯想並非想。「長期積累,偶然得之」,要在生活中不斷觀察、體會,有所積累,只要有了一定的基礎,就一定能寫出好的散文。否則,中無物,是較難觸發聯想的。

3.創造意境

優美的散文善於將深刻的思想、深邃的哲理和強烈的感寓於生動形象的生活圖景之中,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意境」。「意」即「內」,包括思想、哲理與感;「境」即「外物」,就是生動形象的生活圖景。「內」與「外物」的和諧統一,高度融合,就形耐尋味、感至深的藝術境界。
二、補充解釋散文的創作特點:
1、文采。「言而無文,行之不遠」散文是重文採的。但文采並非大量使用形容詞和修飾語,可以用平常的語言,經過選擇、加工、提煉、組合,使之雋永而又自然。

2、神韻。這是通過語言表現出來的味趣性,它經得住推敲,受得住時間的檢驗。

3、瀟灑。是活潑自然,從容不迫,絕不是輕佻和擺闊。

4、錯綜美。散文不受韻律約束,有錯綜的語言美,長長短短,錯落有致。如豐子愷、梁實秋的散文。《雅舍小集》里的文章,很有韻味。也是對我啟蒙最深的作家。

5、節奏美。散文不講究韻律,但注意節奏,包括字音抑揚頓挫,音節長短,適當的修辭(排比對偶)句式變化等,做到節奏明快,聲調悅耳,讀來能朗朗上口,受到美的感染。

熱點內容
三七花卉圖片 發布:2025-09-04 17:28:06 瀏覽:690
綠植維護協議 發布:2025-09-04 17:27:29 瀏覽:56
平民盆景 發布:2025-09-04 17:15:46 瀏覽:523
一朵帆船對嗎 發布:2025-09-04 17:15:45 瀏覽:481
禹城綠城百合新城 發布:2025-09-04 17:04:32 瀏覽:124
種梅花好嗎 發布:2025-09-04 17:01:04 瀏覽:122
七夕第一彈 發布:2025-09-04 16:55:57 瀏覽:393
中國古代的情人節 發布:2025-09-04 16:55:15 瀏覽:753
徐州玫瑰園 發布:2025-09-04 16:55:13 瀏覽:402
古梅花觀 發布:2025-09-04 16:48:54 瀏覽: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