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簪花
① 山茶插花始於何時
前面提到的唐代詩人溫庭筠的《海榴》詩,不僅寫了重瓣山茶,還寫了山茶插花,「葉亂裁箋綠,花宜插鬢紅」,意思是說山茶的綠葉如剪裁精美的箋紙,它的花是婦女喜愛的插鬢飾物。「花宜插鬢紅」,正好說明了在唐代,山茶已成為「簪花」習俗,當時婦女把花卉簪插於鬢發之上作為飾品。山茶從地栽、盆栽,發展到瓶供(插花),這是山茶的藝術深加工、再創作,其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升華。如果說插花藝術是中國花文化的一部鴻篇巨制,那麼山茶的插花藝術則是其中的瑰麗篇章。插花,中國古代稱之為「瓶供」、「瓶玩」,所插之花稱「瓶花」。現珍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宋代畫家董祥的《歲朝圖》,就畫有山茶的「瓶供」。特別是明代袁宏道插花專著《瓶史》的問世,對插花藝術進行了全面的理論總結,使山茶在插花藝術中嶄露頭角。關於山茶在插花藝術中的運用,《瓶史》雲:「梅花以迎春、瑞香、山茶為婢……菊以黃、白山茶、秋海棠為婢……諸婢姿態,各盛一時,濃淡雅俗,亦也品評:……山茶鮮妍,瑞香芳烈,玫瑰旖旎、芙蓉明艷、石氏之翔風也。」山茶,不僅在「瓶玩」中扮演「花使令」的配角,還出演「花客卿」、「花盟主」的主要角色。在袁宏道的《瓶史》「使令」論中,將主角之花稱為「花盟主」,將花種搭配時地位次於「花盟主」的花,稱為「花客卿」。「客卿」為秦代的官名。請其他國家的人到本國做官,他的地位為卿,而以客禮待之,故稱「客卿」。明代屠本畯的《瓶史月表》中山茶所司的職是:「正月——花盟主:白寶珠、茶梅;花客卿:山茶花……十一月——花客卿:漳茶。」山茶「瓶花」還被古人排列了品級次序。明代張謙德的《瓶花譜》中,山茶被列入譜的有四種:一品九命:滇茶;二品八命:黃、白山茶;三品七命:蜀茶;六品四命:茶梅。「九品」,始於東漢末的「九品官人法」,到了魏晉就成為官吏等級,一品最高,九品為末級。「九命」,是周代官爵的九個等級,九命最高,一命為末級。在前三個品級中都有山茶,山茶真可謂「名列三甲」。
② 騰沖些有什麼特產
騰沖有很多特產,現在我們就以下幾個方面介紹:
【飲食】:快餐餌絲、炒餌塊、臘腌菜、各種野菜(蕨菜、樹花、山蔥、苦菜、刺五加、各種野生菌子)、騰沖北界白魚、果脯、騰沖蒲川清涼磨鍋茶、以及各種時鮮蔬菜水果。
【玉器】:騰沖素有"翡翠之鄉"、"玉石城"之稱,加之經營玉雕已有 500餘年歷史,是西南最大的玉石翡翠集散地。騰沖玉器以玉石為原料,品種繁多,工藝精美,形色俱佳,產品有手鐲、簪花、耳環、玉墜、佛像等幾百個品種,其中18個品種出口,深受國內外客商喜愛。
【山茶花】:作為雲南山茶花的故鄉,騰沖諸多山鄉的春色幾乎是被紅花油茶獨佔了的——僅雲華一鄉,就轟轟烈烈地瘋長著上萬畝成林成片的紅花油茶,簡直就是一個天然的山茶花園。
【中葯材】:騰沖素有「天然植物園」之稱,「一屁股坐得著三棵葯」,中草葯品資源相當豐富。早在明末清初,騰沖在中成葯就以原料地道、配方得宜、療效顯著而遐邇聞名,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
【藤編】:騰沖與緬甸接壤的邊境一帶原始老林里,盛產一種質地堅韌、身條極長的藤本植物——藤條,其外皮色澤光潤,手感平滑,彈性極佳,似蔑而非蔑,故稱藤蔑,是一種上好的天然編織材料。騰沖人用此編制的藤椅、藤箱等日常用具工藝精巧,品種多樣,經久耐用,古往今來深受消費者喜愛。
【騰宣】:早在清代,騰沖人就利用本地盛產的枸皮、仙人掌生產出「觀音塘大白紙」(後又稱「余宣」),頗受書畫界的青睞。
【翡翠】:騰沖很早便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與交通優勢,成為我國歷史上發育最早、規模最大、延續最久的翡翠集散地,並獲得了「翡翠之城」的盛名。
【騰沖農民畫】:上世紀七十年代在群眾性繪畫活動中產生並形成的,與我國民族民間傳統美術及手工藝品如剪紙、麵塑、泥人、皮影、窗花、板畫、年畫等一脈相承,其整體藝術水平已不低於我國著名的金山、戶縣農民畫。騰沖農民畫以傣族、傈僳族、佤族等少數民族為作者為創作主體,民族特徵十分鮮明,先後有多幅作品參加全國性展出並獲獎,上百幅作品在省里展出,十多幅在國外展出並被收藏,多幅作品在國家級省級刊物發表;有近百人次獲國家及省地(市)表彰獎勵。
③ 山茶花詩句經典
《山茶花》
風裁日染開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謬。
今朝一朵墮階前,應有看人怨孫秀。
《見三山翁插山茶花一朵二首》
人老簪花卻自然,花紅就不厭華顛。
人間無此風流樣,何止源流二百年。
《見三山翁插山茶花一朵二首》
故里歸來一幅巾,廟堂誰記此祠臣。
卻將筆下黃麻意,自語山中白發人。
《和虞使君賦山茶花二首》
眼明絕艷照凋年,傲雪凌霜分外妍。
鶴頂染砂那得似,犀棱削角自蒼然。
若為白瑞三科里,獨抱丹心一節堅。
歲晚須公與商略,盡渠春書萬紅嫣。
《和虞使君賦山茶花二首》
梅花蘸碧江當,似怪高人金玉音。
詠絮可憐清寡伴,冠霞來與共論心。
定知名迫瓊瑤響,莫情杯浮琥珀深。
姑射清寒西子醉,一時嫵媚索高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