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芽養根
1. 求教山茶花養殖方法
山茶花原產中國。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怕高溫,忌烈日。山茶花的生長適溫為18~25℃,3~9月為13~18℃,9月至翌年3月為10~13℃。當溫度在12℃以上開始萌芽,30℃以上則停止生長,始花溫度為2℃,適宜花朵開放的溫度在10~20℃。山茶花的耐寒品種能短時間耐-10℃,一般品種-3---4℃。夏季溫度超過35℃,就會出現葉片灼傷現象。 山茶花適宜水分充足、空氣濕潤環境,忌乾燥。高溫乾旱的夏秋季,應及時澆水或噴水,空氣相對濕度以70%~80%為好。梅雨季注意排水,以免引起根部受澇腐爛。 山茶花屬半陰性植物,宜於散射光下生長,怕直射光暴曬,幼苗需遮蔭。但長期過陰對山茶花生長不利,葉片薄、開花少,影響觀賞價值。成年植株需較多光照,才能利於花芽的形成和開花。 露地栽培,選擇土層深厚、疏鬆,排水性好,酸鹼度出5~6最為適宜,鹼性土壤不適宜茶花生長。盆栽土用肥沃疏鬆、微酸性的壤土或腐葉土。 地栽山茶花又分為園林栽培與圃地栽培。如作園林綠化栽培,要有蔽蔭樹作伴,圃地栽培要成行種好遮蔭樹。溫暖地區一般秋植較春植好。施肥要掌握好三個關鍵時期,即:2一3月間施追肥,以促進春梢和花蕾的生長;6月間施追肥,以促使二次枝生長,提高抗旱力; 10-11月施基肥,提高植株抗寒力,為翌春新梢生長打下良好的基礎。清潔園地是防治病蟲害、增強樹勢的有效措施之一。冬耕可消滅越冬害蟲。全年需進行中耕除草5一6次,但夏季高溫季節應停止中耕,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山茶花的主要蟲害有:茶毛蟲、茶細蛾、茶二叉蚜等。主要病害有:茶輪斑病、山茶藻斑病及山茶炭疽病等。防治方法是:清除枯枝落葉,消滅侵染源。加強栽培管理,以增強植株抗病力,葯物防治。 盆栽山茶花盆子大小與苗木比例要適當。所用盆土最好在園土中加入1/2一1/3經1年腐熟的切斷松針。於11月或翌年2一3月上盆,高溫季節切忌上盆。上盆後水要澆足,平時澆水要適量。澆水量要隨季節變化,清明前後植株進入生長萌發期,水量應逐漸增多,新梢停止生長後(約5月下旬)要適當控制澆水,以促 進花芽分化。6月是梅雨季節,應防積水。夏季高溫季節葉面蒸發量大,需葉面噴水,噴水宜在清晨或傍晚進行,切忌中午噴水。冬季植株逐漸進人體眠,澆水次數宜相應減少。切忌在高溫烈日下澆冷水,以免引起根部不適應,而產生生理性的落葉現象。氣溫高或大風天,葉面蒸發量大,應多澆水或噴水。空氣濕度大時,要減少澆水量。如遇乾旱脫水,枝葉萎蔫,要立即將植、株置於陰處,澆透水,同時進行葉面噴水。一般茶花大葉大花種和生長迅速的品種需水量大,應多澆水。名貴品種如:十祥景、鴛鳳冠、灑金寶珠、鳳仙、綠珠球等水分蒸發量少,澆少過多會引起落葉、落蕾。夏、秋高溫季節要及時進行蔽蔭降溫。冬季要採取防凍措施。盆株在室內越冬,以保持3一4℃為宜,若溫度超過16℃,就會促使提前發芽。盆栽茶花的施肥、修剪以及病蟲害防治等,與露地栽培基本相同。 山茶花盆栽常用15~20厘米盆。山茶花根系脆弱,移栽時要注意不傷根系。盆栽山茶,每年春季花後或9~10月換盆,剪去徒長枝或枯枝,換上肥沃的腐葉土。山茶喜濕潤,但土壤不宜過濕,特別盆栽,盆土過濕易引起爛根。相反,灌溉不透,過於乾燥,葉片發生捲曲,也會影響花蕾發育。 春季山茶花換盆後,不需馬上施肥。入夏後莖葉生長旺盛育期,每半月施肥1次或用"卉友"21-7-7酸肥。9月現蕾至開花期,增施1~2次磷鉀肥。在夏末初秋山茶開始形成花芽,每根枝梢宜留1~2個花蕾,不宜過多,以免消耗養分,影響主花蕾開花。摘蕾時注意葉芽位置,以保持株形美觀。同時,將乾枯的廢蕾隨手摘除。 生長期應保持充足水分,同時葉片每天噴水1次,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夏季遮蔭50%。每月施水肥一次,同時抽新梢前後追施濃肥,8月以後開始逐步控肥,9月以後停肥,以促進花芽形成,待花蕾形成後再追液肥。
2. 山茶花的土壤栽培要點有哪些
山茶花的土壤栽培:1.選土與定植:山茶喜疏鬆、肥沃、腐殖質豐富、排水良好的偏酸性土壤。最宜植於半陰且避西北風的溫暖之處。忌低窪積水。盆栽時,培養土要按要求配好,pH以5.5~6.5為宜。多以山泥或松針腐葉為主的培養土。並選用紫砂盆,底部墊物要多一些,以利排水透氣。定植時,每盆1株。
2.澆水施肥:(1)山茶喜濕潤環境,但忌澆水過多。春季生長新的枝葉時,土壤濕度應大一些,及時澆水、噴水。進入花芽分化時(5月份),土壤應以偏干為宜,以利於花芽正常分化。夏秋高溫時,應澆透水。特別是盆栽茶花,應在早晚各澆1次水,同時還應對葉面、地面多次噴水,以保持環境濕潤,安全度過盛夏。
(2)山茶的施肥:山茶根細而脆弱,對肥料要求比較嚴格。其需肥特點是:5月份時新枝呈現木質化,枝上部的花芽進行分化,此時需要以磷為主,氮磷鉀結合的肥料,以促進花芽分化。7月份是山茶花芽形成之時,此時以施速效磷為宜。立秋後減少施肥,入室後要停止施肥。謝花後應補施以氮為主的肥料,以利於枝葉生長。
合理施肥是養好茶花的重要一環,施肥要科學,方法要得當,有經驗蒔養者總結如下幾點:①養葉促根:新上盆的山茶,施肥好壞關繫到它能否成活和生長的好壞。不施肥生長緩慢,易成僵株;施肥不當,易造成死亡。具體方法是,栽後半年一般不施澆根肥,只給葉面噴肥,淡肥勤噴。1~2份漚肥,加清水8~9份,化肥0.1%~0.2%,每5~7天噴1次,以養葉促根。待植株長出新枝新葉,並基本老化後,表明新發的根系生長成熟,吸水、吸肥功能健全,才可追施澆根淡薄肥,每周1次。
②花後補身:3~4月份,茶花大多數已開完花,樹體養分大量消耗,這時應追施以氮肥為主的「補身肥」,以恢復樹勢,促發新根,多長新芽。在泡漚的畜禽糞或其他漚肥中,加入少量尿素,取漚肥液2份,加清水8份澆根,促使新根新芽多而健壯,新葉肥大,色澤光亮,光合作用強。每3~5天施1次。
③懷胎孕蕾:5~6月份新枝成熟,開始進入花芽分化,在4~6月份追施以磷肥為主的懷胎肥,以滿足植株孕蕾的需要。在泡漚肥液中,加入適量過磷酸鈣或鈣鎂磷肥。取漚肥液2份,加水8份,每3~5天施1次,或每3~5天噴施1次0.2%磷酸二氫鉀,使花蕾多而大。
④保蕾著花:植株現蕾不等於全部開好花。花蕾要在植株上生長七八個月才開放。在這漫長的生長過程中,常出現死蕾、落蕾。在7~8月份追施以磷為主的保蕾肥,施肥濃度應淡些,以增強植株抗烈日高溫能力,傍晚結合澆水施肥。在漚肥液里加入適量磷肥和氯化鉀,取肥液1份,加水9份,每3~5天施1次。
⑤促開艷花:10~11月份是茶花的第二個生長高峰期,花蕾迅速膨大,開始開花。追肥以磷鉀為主,在泡漚液肥時,加入部分菜籽餅或花生餅或棉籽餅一起漚熟。這些餅肥含磷鉀成分多,肥效長,可取其液肥1份,加水9份,澆根追施,每3~5天澆1次,以促使花大色艷,單花開放期長。
⑥施後勁肥:春節前後茶花進入盛花期,追施後勁肥,增強花期後勁,使遲開的花與早開的花徑面一樣大,單花花期一樣長,花色一樣鮮艷。花期施肥濃度要減淡一兩成,以磷鉀為主,每周施1次。
3.調溫控光:(1)喜溫暖,忌嚴寒:山茶生長的適宜溫度是15~25℃,高於30~35℃時,生長緩慢或呈半休眠狀態。在連續數天的0℃以下的溫度下,山茶即可受凍害,因此對山茶需注意採取保暖措施。盆栽山茶需放置向陽、避風的溫暖之處,以免受凍害。山茶花芽分化期所需要的溫度為25℃左右,一般是在5~6月份。
(2)喜半陰,忌烈日:山茶的正常生長需要的日照時間為10小時左右。在溫室盆栽時,日照時間也不應少於4小時,方可滿足山茶枝葉生長、葉芽展開和花芽分化的需要。如長期光照不足、光合作用減少,山茶即會生長不良。但山茶又怕烈日直射。在盛夏烈日照射時要遮陽防曬,對葉面或地面要多次噴水,以免灼傷葉片。
4.防治病蟲:山茶易患灰霉病、炭疽病、煤煙病等,除了清除病枝、病葉集中燒掉外,用葯防治,可用50%代森銨水劑1000倍液噴灑防灰霉病;噴50%苯來特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防炭疽病。
易發生蟲害有茶細蛾,日本薊馬等,都應及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