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幾課時
A.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6課梅花魂13段參考答案
1.外祖父單純的贊賞梅花的精神。(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專欺雪壓,花開的愈屬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
2.贊賞中國人也像梅花。(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經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
3.要求外孫女也要像梅花一樣。(一個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B. 五年級下冊梅花魂思維導圖怎麼畫
工具材料:手繪思維導圖的工具准備: 1.空白紙張2. 彩色水筆和鉛筆3.你的大腦和想像力操作方法1.A4紙橫放,這樣寬度會比較大一些。在紙的中心,畫出能夠代表你心目中的主體思想的圖像,再用水彩筆盡情任意發揮你的思維。2.繪畫時,從中心圖像開始,畫一些向四周放射出來的粗線條。將主要分支與二級分支連接起來,二級分支與三級分支再連接起來,以此類推。每一條線都使用不同的顏色,這些分支代表不同的主體思想。因為顏色和圖像一樣能夠讓你的大腦興奮,所以盡量多使用不同顏色,能夠給你的思維導圖增添活力和生命力,為你的創造性思維增添巨大的能量,而且很能吸引眼球且有趣。3.在繪制思維導圖的時候,你可以添加無數條線,這些線自然彎曲,最好不要是一條直線。4.在每一個分支上,用大號的字清楚地標上關鍵詞。從始至終使用圖形,因為每個圖形,就像中心圖形一樣,相當於1000個詞彙,言簡意賅。5.繪制的過程中有些專用名詞可以使用簡寫,不僅簡單美觀使得版面不擁擠,而且有助於記憶和理解。
《梅花魂》,寫的是一位老華僑十分珍愛墨梅圖,在回國之際把墨梅圖和綉著血色梅花的手絹鄭重地交給外孫女,讓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過贊美梅花來頌揚像梅花一樣有氣節的中國人,寄託了老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文章通過闡述老人對一幅墨梅的珍愛,透析出梅花那堅貞不屈的氣節。梅花,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通過貫穿在全文中老人的三次流淚,進而讓讀者感受到一個僑居在異鄉的老人一份對祖國的深切熱愛和對家鄉的眷戀之情。
C.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六課梅花魂讓人感動的句子有哪些
讓人感動的句子有:想不到淚眼朦朧的外祖父也上了船,遞給我一塊內手絹--一色雪白的容西亞麻布上綉著血色的梅花。
「是啊,鶯兒,你要好好保存!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經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一個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多少年過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這幅梅花圖和給我的手絹,就想到,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
D. 小學語文說課稿:《梅花魂》
小學語文說課稿:《梅花魂》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梅花魂》,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語文說課稿:《梅花魂》1
一、先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這篇回憶錄,以倒敘的手法給孩子們勾畫出了一位遠在異鄉的老華僑也就是「我」的外祖父與梅花之間的那份深情。梅花身上秉承的堅強、氣節正是老華僑的化身,也是老華僑眷念故土的寄託。整篇文章以梅花喻人,以梅花魂喻國人之氣節。透過「我」的記憶,追溯了我、外祖父關於梅花發生的五件事,雖然在敘述上有詳有略,但無論是外祖父贈梅,望梅、還是護梅,其實都是在揭示梅花身上蘊涵的魂魄,影響「我」要做一個具有梅花秉性的人。文中細致的描寫了外祖父愛梅花的每個動作、神情,讓孩子們能在閱讀中從細微處體會出這位老人愛梅花,在梅花身上寄託了這分愛祖國的情誼。
文章結構嚴謹,做到了前後呼應,首位相連。開頭由梅花想到已故的外祖父,結尾是看到梅花圖而想到外祖父那顆眷戀祖國的心。這樣不僅使文章結構完整,渾然一體,而且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使我們不難發覺藏在梅花下的那一位身在異鄉的華僑老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
2、教學目標:
⑴ 知識目標:認識12個生字,會寫14個,了解課前後照應,首相連的特點。
⑵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外祖父酷愛梅花,眷念祖國的情感。
⑶ 情感目標:了解梅花的品格,做一個有梅花品性的人。
接下來看教學重難點。
3、教學重點:反復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外祖父愛梅花,並在愛梅花中寄託愛祖國的感情。
4、教學難點:體會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做一個有梅花品性的人。
二、教學方法
1、教師教法:針對五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本單元的文本特點,我選擇了以下教法。
圖文結合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插圖中人物神情,勾畫對應文本,來體會華僑老人對梅花的喜愛,對故土的眷念。
聯想理解法:為使學生旁徵博引,學以致用,聯系學生課外閱讀的如王安石的《梅花》詩等名作,舉例說說中華民族具有梅花高潔氣節的人,幫助學生體味梅花傲雪的精神,產生贊揚並學習這種品格的動機和願望。也使學生明白外祖父愛梅花即是愛祖國這一思想感情。
讀中品,品中悟:朗讀是與文本對話的工具,教師利用深情並茂地朗讀,用飽滿的真摯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同時激發學生朗讀的願望。在反復誦讀品味重點句子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用情感驅動學習,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把人家的秉性變成自己的,從而產生與主人公相同的思索和共鳴。
2、學生學法有:
合作交流:讓學生在互相傾聽中發揮主觀能動性,不僅避免了教師教學的單一性,同時還不斷豐富了文本的情感內容。
圈點勾畫,談體會:文本中的重點詞句是幫助學生體驗情感的載體,所以學生的體會都是在教師引導下從圈點勾畫的地方中產生的。
三、第二課時教學流程
我將從以下五個環節安排教學。初讀課文,理清思路,品梅花秉性,悟愛國深情,成民族氣節,題文結合,寫法呈現,課堂小結,課外拓展。
(一)、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語言導入:梅花向來都是文人墨客筆下贊頌的對象,「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樣優美的詩句可謂字字含情,句句鏗鏘。文中我的外祖父對梅花更是情有獨鍾,圍繞梅花作者回憶了哪幾件往事呢?(師板書:護圖,送圖,贈絹)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創設是為幫助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感知文本的主線,同時又有助於把握課文重點,為進入精讀鋪墊。)
(二)、重點說品梅花秉性,悟愛國深情,成民族氣節,我把這一重點分成三不來完成
第一步:品花,悟魂。
文章既然以「梅花」為題,所以在教學中我首先帶領學生品梅花,為悟情鋪路。課前學生收集了相關的寫梅花的名句,對梅花有了自己初步的感知,課堂上給他們展示自己積累的機會,通過他們之間的相互交流,提煉梅花的特質。隨後,我又引導學生尋找勾畫文中描寫梅花的詞句,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緊扣關鍵詞,從「冷艷、幽芳」,從4個愈和3個最中更深層次的體會梅花的魂既是梅花的精神,也就是堅強耐磨的氣節。在這一步的「品」中,我意在讓學生愛花,贊花,懂花。
第二步:品爺孫事,悟華僑情。
因為有了整體感知環節的鋪墊,學生已經明了課文發生在爺孫倆身上的五件事,這一步的「品」就是要學生從這五件事情中人物的語言,神情、動作體會當事人的內心活動,從而實現悟情的目的。
教學中,我將引領學生體會事件中主人公老華僑的不同情感變化。將五件事歸為「落淚、生氣、鄭重其事」三種情緒表現,同時把「品落淚」作為重點。
讀全文,找找外祖父幾次落淚,分別在什麼情況下流淚?幾次落淚給我的感受有什麼不同?根據生的交流侍機板書三次落淚。第一次叫我讀唐詩宋詞時,讀到思鄉的詩句時情不自禁流淚。此刻外祖父想到了些什麼?由此幫助體會外祖父時刻牽掛祖國,心繫祖國的內心世界,同時在教師深情的朗讀感染下指導學生讀出外祖父的傷感、憂郁之情。第二次,當我告訴外祖父回國的消息時,他嗚嗚大聲哭了起來。從開始看見外祖父哭,我傻傻地笑,而現在我似乎明白了些什麼,讓學生補充省略號的內容。聯想此時的我會想些什麼?第三處在送別時贈送我手帕時淚眼朦朧,這里對外祖父的外貌作了特寫,讓學生讀描寫外貌的句子,談談自己的體會。(生會想到外祖父老了,已無法達成回國的願望了,但他的心會隨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牽夢繞的祖國。)
這一環節,緊緊扣住了外祖父三次落淚的情景,讓學生透過人物身份和不尋常的舉動感悟到海外遊子的愛國心。作者在描寫這幾次落淚時也伴隨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學生感悟時也有一個逐漸深化的過程。另外每次展開的學習活動也不同。第一處是讀中悟,第二處是想像悟,第三處是談體會。活動實現了由積累到表達感悟的過程。
對於文中其餘兩件事情的品讀和感悟,我放手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通過勾畫重點詞句去獨立領悟,同時提示學生可以把兩件事做一個對比,從差異中體會人物的內心。學生能從「訓斥、玷污、大發雷霆」等舉措和用詞中感受到外祖父的生氣,對比先前的慈愛,不難領會出對「梅花」圖的珍惜,更能感受到老人對花的愛惜之情。後來,老人鄭重地將心愛的珍藏贈與我時,孩子們回憶先前的嚴厲,再讀老人對花的贊賞,那麼自然清晰地理解了花與老人之間的`情在何處。
第三步,花魂寓人,品民族氣節。
文本的精髓,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文本的語言、內容、情感成為學生自己的特徵,「讓學生主動做一個具有梅花秉性的人」這是我本堂教學希望達到的最終目的,同時也是教學的難點。道理好懂,品質難求,所以這一步「品」一定要是學生自主的「品」,主動的「品」,教師只能無痕的引。
所以,在學生從外祖父愛花的身上悟出了他愛國的情節時,老師用板書中的「花 —— 國」做引子,讓學生結合品花品情的過程去尋找為什麼梅花能成為國的象徵?在討論回答這個問題的同時,學生會再次讀祖父贈梅的那番話,會和文中的「我」一起尋找具有和梅花一樣特質的中國人,領會梅花身上的秉性其實就是蘊藏在中華民族身上堅強的民族氣節,梅花的品質正是中華民族的靈魂,這樣整篇文本的理解又成功濃縮到了文題上。
這一環節以文本為起點,又從文本中拓展,學生在每一次尋找有梅花魂的中國人的過程中,在每一次被這些人物的感動和欣賞中,把梅花的秉性也漸漸根植在自己的內心裡。
(三)、在給大家簡要說說題文結合,寫法呈現。
從題中的花入手,到悟出花魂一樣的民族氣節,學生對於文章為什麼以《梅花魂》為題已經心中有數,教師再次將二者結合,通讀全文,讓學生尋找文本的寫作特點,引出「首尾呼應」,再次深化「主題」,明確花魂貫穿全文,承載著老華僑深切的愛國情感,承載著千千萬萬中國人堅強不屈的民族氣節。
(四)、在教學的結語部分,我給學生一個暢想的空間,給他們一次做英雄的機會,希望他們和我一起愛花、愛國、根植梅花的魂
(五)、在課外拓展的空間里,我不希望學生的感悟隨著文本教學的結束而消失,所以讓他們去尋找自己最崇拜的英雄,尋找隱含在這些人物身上的民族氣節,學做這樣的人。
四、最後說我的板書:
在板書設計中,所有的內容都在於揭示梅花魂之所在,不論是花還是愛國的老人,他們的身上都蘊藏著屬於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民族氣節,也是我和學生們要去體驗和追尋的目標。請各位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梅花魂
花 堅強不屈 國愛
吟詩(流淚)
護圖(生氣)
傷懷(流淚)
送圖(鄭重)
贈絹 (流淚)
小學語文說課稿:《梅花魂》2
《梅花魂》是一篇文筆優美,情感真摯的好文章。我主要要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和說板書設計四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一)說教材的地位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二單元第二篇課文。該單元雖然體裁不同,但都表達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的愛國之情。本單元重點訓練的是「前後照應,首尾連貫」與前一組「分清事物的前因後果」緊密聯系。但是本單元又側重於從訓練作文的角度提出,因此,不僅要讓學生明白課文是怎樣做到「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還要在今後的作文寫作中注意應用。
《梅花魂》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這是一篇以敘事為主的文章。文章講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華僑老人,他十分喜愛墨梅圖,在回國之跡把墨梅圖和綉著血色的梅花手絹鄭重的交給我,讓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過贊美梅花來贊美像梅花一樣有氣節的中國人,寄託了老人對祖國的深深的眷戀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課文的思想內容和寫作特色,單元目標及要求,根據新課標要求,我設了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並會寫「撩、眷」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梅花魂、縷縷幽香、葬身異國」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特點,理解外祖父愛梅花,並在愛梅花中寄託了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學習這種品格,並培養閱讀思考的習慣以及與人合作的能力。
(三)說教學重點:
根據語文新課標要求,單元教學的要求,本課的教學重點如下:
1.通過外祖父愛梅花,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感情。
2.了解課文「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特點。
(四)說教學難點:
這篇課文所授的對象為五年級的學生,因此,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在愛梅花送梅花圖中寄託外祖父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為本課學生理解的難點,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1.討論法:學生都比較喜歡提問,老師則要多鼓勵學生敢提問,愛提問,這不僅是教學的需要,也是學生張揚個性的需要。梅花的品格是什麼?「魂」又是什麼?標題的含義又是什麼?這些問題都可以引發學生討論,自由發揮,使他們對學習此文有良好的興趣。
2.品讀法:這篇課文情感渲染的高潮是外祖父的三次落淚,我在這里會讓學生們採用齊讀,默讀,品賞這三次哭,讓學生在學習中更深入了解梅花的含義。感受語言的魅力,體會美好的感情,提升閱讀的樂趣。
(二)說學法
我們班的學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普遍較好,班級同學比較活潑開朗,課堂活躍,比較喜歡搶答問題,在課堂上我採取了多討論,多提問,多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們了解學習此課。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了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梅花魂》是一篇敘事散文,結合文章的特點和寫作手法,我借鑒了記敘文的引導發現模式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復習導入,回憶上節課內容
(二)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對梅花的喜愛?
設計意圖:提出問題,讓同學們默讀課文,通過默讀了解全文,提出問題,使學生默讀時有重點的把握了解點,讓學生能抓住重點事件。同時,在這個環節中我運用了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
(四)深入理解
1.在這個環節,我會先提出這樣的問題,請同學們快速的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看看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學生朗讀課文在交流中體會到害怕的原因是我玩耍時不小心弄臟了墨梅圖,外祖父拉下臉來訓斥媽媽。老師追問,從哪裡看出外祖父對這幅墨梅圖的喜愛呢?學生會抓住惟獨,分外,輕輕,慢慢,抹凈等詞語來體會。並且我會讓同學們分析這段用了什麼寫作手法,學生分析是採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當交流的生氣的原因是一幅墨梅圖時,向同學們提出就是一幅,墨梅圖有什麼好生氣的啊?
設計意圖:這個問題可以使學生初步了解梅花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使學生初步懂得梅花的含義。了解字詞的作用並體會其表達效果,對學生寫作手法的積累,並為下一題做鋪墊。其中我在這個環節中運用了討論法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由老師范讀「臨別贈梅」一段,找出在哪幾句體現了梅花的品格,梅花的品格又是什麼?學生們回答後,提出「魂」的含義是什麼?
插入《紅梅贊》音樂,幫助學生理解梅花魂的含義。
設計意圖:范讀中讓學生感受梅花的精神,品格的回答使學生更加了解了梅花的深層含義,理解「魂」字的含義,懂得「魂」指的就是梅花精神,是外祖父的一顆愛國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與導語相照應。
(四)品味賞析
1.外祖父贊美梅花頂天立地,堅貞不屈的秉性,可是有件事卻時刻寄託著他的情愫,每當想起就不禁悵然淚下。讀全文,找到外祖父幾次落淚,分別是在什麼時候?學生回答共有三處。幾次落淚給我的感受是什麼?
2.第一次是教我讀唐詩宋詞的時候,讀到思鄉的詩句時,情不自禁的流淚,此刻祖父想到了什麼?由此體會外祖父時刻牽掛祖國,心繫祖國。並且在這里我會指導同學朗讀,讀出外祖父的傷感,憂郁之情。
3.第二次,當我告訴外祖父就要回國的消息時,外祖父竟然嗚嗚的大哭起來,從開始看見外祖父哭,我傻傻地笑,而現在我似乎明白了些什麼?讓學生補充省略號的內容,想想此時我會想的什麼?
4.第三次在送別之時贈送我手帕時淚眼朦朧,這里對外祖父的外貌做了特寫,讓學生讀描寫外貌的句子,談談自己的體會。學生想到外祖父老了,已無法達到回國的心願,但他的心會隨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牽夢繞的祖國。
(五)課堂練筆,把讀寫結合落到實處
(六)指導寫法:讀讀課文開頭和結尾有什麼聯系,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學習「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寫作手法,體會這種寫作手法的好處。
(七)擴展延伸
課內閱讀《我的中國心》,對課文做有益的補充
(八)布置作業
對課堂教學進行鞏固。把課內外聯系起來。
四、說板書設梅花魂
中國心
計意圖:本文由珍愛梅圖——贈送梅圖——三次落淚的過程講起,並且在講解這三個過程時都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華僑老人的愛國之心,華僑老人的中國心。這樣的板書使學生一看即懂,看到板書就能夠明白所講內容及文章重點。
小學語文說課稿:《梅花魂》3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梅花魂》這篇課文圍繞一幅梅花圖寫了「我」和外祖父的幾件事,展現了一位老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文中的外祖父特別珍惜梅花圖,他認為梅花代表了中國人最美好的品質,在外孫女回國之前,他將梅花圖交給了外孫女,這也寄寓了老人對後輩深沉的希望,即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課文感情真摯,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二)教學目標。
1.會認「葬、腮」等13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探究,體會梅花堅韌高潔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對祖國無限眷戀的深情。
3.學習梅花的堅貞不屈,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意。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學習探究,體會梅花堅韌高潔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對祖國無限眷戀的深情。
難點:
學習梅花的堅貞不屈,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意。
二、說教法。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默讀法
本課課前有默讀要求,要繼續鍛煉學生通過默讀獲取信息的能力。
2.發現點拔教學法
本課多次提到梅花,要帶領學生深入分析梅花所代表的意像,引導學生體會梅花所寄寓的愛國情意。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本課的教學同時准備了多媒體課件,內容涵蓋作者簡介和課文生字等內容,輔助教學。
三、說學法。
本課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包括預習生字,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課內主要是正確了解課文內容,正確理解課文的主旨。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的教學課時是一課時,課前要安排預習,教學流程如下:
(一)布置預習
1.利用工具書,把不認識的字詞註上音並識記字形、字義。
2.圈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懂的地方,並思考為什麼。
(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梅,歷來是畫家、詩人所贊美的對象(課件展示贊美梅花的詩句)。她不畏嚴寒、不怕風欺雪壓,頂天立地不肯低頭的秉性,深受古今中國人的喜愛。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珍愛梅花的老人。
二、初讀課文,直奔中心
1.快速默讀課文,疏通字詞。(讀准字音、記住字形)
生字:葬 腮 虯 玷 鄭 秉 颼 碼 撩 朧 絹 僑 眷
2.課文寫了外祖父哪些事?表達了什麼感情?
教外孫女讀詩詞落淚;愛惜墨梅圖;因不能回國而哭;將墨梅圖送給外孫女;贈送梅花手絹。
3.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第二段(2-15)對外祖父的回憶;第三段(16)點明主題
4.再讀課文,說說自己的感受。
三、討論交流,體會情感
1.外祖父為何讀到詩句落淚,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文中哪些地方表現出外祖父愛惜墨梅圖?(拉下臉、訓斥、輕輕颳去、慢慢抹凈)
3.外祖父為什麼這么愛惜墨梅圖?(第13自然段)
舉例中華民族中有氣節的人物,體會外祖父深愛梅花是為了讓自己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國人的氣節。
4.外祖父贈送墨梅圖和手絹的原因。
讓「我」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國人的氣節,也把他自己對祖國的眷戀之心帶回祖國。
五、升華情感
1.課文寫了幾次外祖父落淚,你體會到了什麼?
一個異國他鄉的華僑老人強烈希望歸國卻無法回國、刻苦銘心的憾事。
2.對課題《梅花魂》中的「魂」有什麼更深的了解。
這梅花魂就是外祖父的愛國心,就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海外赤子的一片愛國之心
3.感情朗讀。
六、課文小結
梅花魂是中華民族的魂,也是每一個有氣節的中國人的魂!從對梅花的喜愛中,我們看到的是外祖父不變的中國心。由於歷史原因,有許多像文中的外祖父那樣的中華兒女流落他鄉,他們雖然身在異國,血管里卻始終流動著中國人的血,胸中跳動著一顆顆中國心。
七、板書設計
;E. 五年級上一二單元總結跪求!!!給多少都行!!!!!
本單元共有四篇課文,其中《竊讀記》、《走遍天下書為侶》是精讀課文;《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我的"長生果"》是略讀課文;《口語交際·習作1》《回顧·拓展1》是綜合性訓練。
本單元以"我愛讀書"為專題組織教學,教材選擇了體裁多樣、內容豐富的文章,使學生從多個側面感受書與人生的關系,體會讀書的樂趣,並學習一些讀書的方法。激發他們熱愛喜歡閱讀的情感,鼓勵學生從閱讀中汲取營養,從小養成愛好閱讀的習慣,不斷提高習作水平,懂得要一生與書為伴的道理。《竊讀記》、《我的"長生果"》所講述的都是作者童年的美好往事,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通,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小苗與大樹的對話》說出了學生的心裡話。四篇課文里,作家們的親身經歷與循循善誘,都將為學生鼓起閱讀的風帆,讓學生不僅得到情感的體驗,更領悟到更多的方法與哲理。
教師在教學本單元內容時,要注意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讀懂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積累優美句段,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像文中描寫的場景,並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閱讀實際加深情感體驗。要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給予學生充分的語言訓練,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回顧·拓展1"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要引導學生交流自己閱讀的文章,感受到的讀書的樂趣,以及自己積累的讀書方法,並理性的分析總結,不斷進行改進。鼓勵學生不斷培養自己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斷總結自己讀書的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汲取閱讀方法和寫作方法,在交流探討中提高閱讀水平。在交流中能就自己的某一點體會暢所欲言,學會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二教學目標
1.本單元的23個生字,會認、會寫、會用;能正確認讀本單元的26個二類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體會重點句、段的含義。
4.感悟文中所描寫的場景。揣摩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和描寫充滿感情又朴實平易的寫作方法。
5.積累本組課文中的優美句、段,並試著背下來。
6.通過交流讀書心得,講述讀書故事等活動,激發口語交際和寫作慾望,並結合活動情況進行寫作。
7.引導學生交流在課內外閱讀中的真實感受,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對閱讀的看法或建議,激發學生廣泛閱讀,不斷提高自己閱讀水平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1 理解反復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
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3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結合自己的課外閱讀和習作實際體會「長生果」的寓意,並學習作者的讀寫方法。
4從文章的對話沖得到怎樣讀書與學習的啟示。
F. 《梅花魂》這一課里外祖父告訴「我」要做什麼樣的人
本課以梅花為線索,講了外祖父的幾件事,從中表現了這位老人對梅版花的摯愛,表達了身在異國的權華僑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課文由故鄉梅花的開放引出了對摯愛梅花的外祖父的回憶,然後具體敘述了反映外祖父喜愛梅花、思念祖國的幾件事,最後又借梅花點明了外祖父的愛國心。本課的重點是反映外祖父對祖國的思念之情。寫愛梅花,是因為梅花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徵,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國的代表,愛梅花和愛祖國是統一的。因此,課文中寫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寫外祖父對祖國的懷念之情,如,教小外孫女讀唐詩宋詞而且讀著讀著就流出眼淚,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大哭起來;有的卻是通過寫愛梅花而間接反映外祖父的愛國心的,如,對一幅墨梅圖的珍愛,在離別前把墨梅圖送給外孫女,在快要開船時把綉著梅花的手絹給了外孫女。
G. 《梅花魂》課文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課文重點表達了外祖父對祖國的熱愛,眷戀之情。一共寫了五件小事,有的直接表達這種情感,如教我讀唐詩宋詞時,讀到思鄉詩時會落淚;因年齡大不能回國時,竟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哭起來。有的間接表達這種情感,如因為我弄臟了墨梅圖而發脾氣;臨走送我墨梅圖,到船上送我綉著梅花的手絹。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自主探究,體會梅花堅韌高潔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對祖國無限眷戀的深情,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及愛國情意。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個性化閱讀,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愛國情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說起梅花,我們學過許多有關梅花的詩句,你還記得嗎?梅花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預設:王安石的《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師:是呀,傲骨凌霜的梅花不畏嚴寒,不畏風雪,古今中外多少人畫梅,詠梅贊梅。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有關梅花的小故事。
板書課題:梅花魂
齊讀,強調「魂」的寫法。組詞,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看到題目,你有什麼疑問嗎?
預設:梅花魂指的是什麼?
課文講了有關梅花的什麼事?
2、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1)讀准字音,讀通句子。
(2)談一談你初讀課文的感受,你最想說什麼?
3、檢查預習。
(1)生詞:縷縷幽芳 頗負盛名 抹凈 低頭折節 衰老 秉性
(2)交流感受。
預設:a、外公久居他國,非常思念祖國,家鄉。
b、外祖父喜歡梅花。
4、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寫了那幾件事來表達外祖父對祖國的思念之情。
預設:a、讀詩詞落淚。b、分外珍惜墨梅圖。c、不能回國,失聲痛哭。d、送墨梅圖。e、臨行送梅花手絹。
師:這節課我們了解到了外祖父對祖國的思念和眷戀之情,而這種情感作者並未直抒胸臆,而是通過自己回憶的幾件真實的小事來表達的,使文章更真實,更感人。而我們在習作中也可以以運用這種表達方法來表達情感。
三、作業。
熟記生字詞,熟讀課後的閱讀連接《故鄉》。
H.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六課《梅花魂》教案
寫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發揮每一個老師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所以老師的教案要結合自己的特點,因材施教。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培笑六課《梅花魂》教案,供您參考,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擊教案欄目查看。
篇一:梅花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認識12個生字,會寫16個字。正確讀寫相關詞語。 過程與方法: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結合重點語句體會人物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
3、摘錄讓自己感動的詞句。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習梅花的高尚品格,培養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重點。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義是難點。
【教學准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大家見過梅花嗎?(出示一組梅花圖片)梅花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引導交流梅配銷含花的古詩、名句、名畫、歌曲等)
2、是啊,古往今來,多少人通過畫梅、唱梅、寫梅來贊美梅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與梅花有關的動人故事。(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梅花有魂嗎?這里的「魂」是什麼意思?(理解題目字面意思)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二、讀文質疑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2、探討課文圍繞外祖父寫了哪幾件事情?
3、圍繞這五件事情,你能提出哪些不懂的問題呢?
三、感悟探究
(一)解讀「梅花魂」
在學習的過程中擅長提出自己的懷疑這很好,然而真正會學習的人不僅能提出問題,還會自己解決問題。其實這些問題的謎底就歸納在課題中的一個字――魂,那麼梅花魂到底是指什麼呢?讀讀課文,找到課文中能說明梅花魂的話。
反饋,出示句子:
「這梅花,……她是最有品質、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 層次一:梅花魂是指梅花的精神
1、指導朗讀「愈」和「最」。
2、那該怎麼讀出梅花的精神呢?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本來外公愛好梅花,就是喜歡――(梅花的精神)
學到這里,你以為梅花魂是指什麼呢?――梅花的精神 層次二:梅花魂是指中華民族的精神
1、梅花魂僅僅指的是梅花的精神嗎?再找句子讀。( 出示句子)
2、看梅花凌寒單獨開了―― 播放課件:歌曲《紅梅贊》
告知學生:這首歌是片子《江姐》的主題曲,影片中江姐為了尋求革命信奉和高尚幻想,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絕不搖動,正氣凜然,最後含笑走上法場,倒在一片梅花殘暴的處所。歌曲唱的是梅花,實是誇獎江姐。
那麼在你的記憶中像江姐那樣有中華民族氣節的人還有嗎?(方誌敏,王二小,董存瑞,邱少雲……)
3、是啊,他們就像這昂首盛開的梅花一樣,千里冰霜腳下踩,三九酷寒何所懼,一片赤忱朝陽開!把這種感到帶進去,自己再好好讀讀下面這段話。
「是啊,鶯兒,……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自由練讀――指名讀
4、原來外公贊揚梅花,就是贊頌――具備梅花精神的中國人!而他們擁有的這種精神恰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
板書:民族魂
層次三,做具有梅花精神的人
是啊,外公豈但謳歌梅花,他更盼望鶯兒做一個有梅花品德的人。引讀――「一個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老師小結:實在,這段話不僅僅是外公對鶯兒說的,這更是他白叟家自己心靈的獨白。他漂泊海外,中國人的氣節不變,對祖國的愛沒有變,就像他深愛的梅花一樣,有品德,有靈魂,有骨氣。 板書:愛國心 思鄉情
(二)分析「愛國心」
1、外公對梅花的愛好,對祖國的眷念,成年後的作者終於明確了。同學們,你們能清楚嗎?請你細細品讀外公三次流淚的內容讀後談體會,准備交流。(分三組,每組交流一次).出示自學要求:
(1)、自主讀,找思念祖國而傷感落淚的句子;
(2)、合作探究,評議讀句說體會;
(3)、匯報交流,品讀展示。
2、全班交流,老師相機領導。
(A)正是這眷戀祖國的心才使外祖父在吟詩誦詞的時候黯然淚下。 咱們來看看,外祖父吟誦的都是一些什麼詩啊?
獨在異斗冊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外祖父在異國他鄉每逢佳節更加思念的是――)
春草明年綠,天孫歸不歸:介紹詩句的出處和詩句的意思; 自由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介紹詩句的出處和詩句的意思。
問:外祖父夜裡夢到的是什麼啊?他心裡千縷萬縷的愁又是什麼呢?。
是啊,外公教我讀詩,不僅僅是想使「我」從小受到民族文明的陶冶,更主要的是借讀這些詩詞,寄託自己對祖國的懷念之情。
(引讀)所以,每當我讀到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顆兩顆冰冷的淚珠落在我的腮(sāi)邊、手背。
(B)由此,我們也不難解釋,在我弄臟梅花圖時,外公為什麼會拉下臉來,訓斥我媽。(出示句子)
問:外公說的玷污,玷污的僅僅是梅花圖嗎?玷污的仍是什麼? (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徵,這梅花代表的就是祖國,愛梅花和愛祖國是同一的。外公不容許中華民族的氣節受到一絲一毫的玷污!不許可我們的祖國受到一絲一毫的玷辱!)
引讀:所以他拉下臉,有生以來第一次訓斥我媽――訓罷,便用……
外公做這些事時是那樣的――謹小慎微!
你能讀出這份警惕這份珍愛嗎?
外公膽大妄為愛護的是――自己深深留戀祖國的心
老師小結:是啊,雖然身在異國他鄉,但是外公還始終深深愛著自己的祖國,深深眷戀著自己的祖國,他把自己的一腔愛國情寄託在這梅花圖上,這梅花魂還包含著一個久居異國他鄉的華僑老人的愛國之心。
(C)外公因自己不能回國而失聲痛哭是由於他切實把持不住自己的情感了,因為他真正發自內心的惦念自己的祖國。
是啊,這里包括著外祖父如許深切的思念祖國的情感啊!這是一顆身在異國他鄉的華僑老人依戀祖國的心啊。
(D)外公之所以臨別前要將他最珍重的墨梅圖和綉著梅花的手絹送給我是因為在外祖父的心中,梅花已不僅僅是梅花,它更是祖國
的化身,是時時繚繞於外祖父心頭的愛國情啊! 是啊,正如作者寫道(出示句子)(齊讀):多少年過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收藏的這幅梅花圖和給我的手絹,就想到,這不僅是花,而且是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
四、升華主題
1、設想寫話,延長「愛國心」
當我們回國的大客輪越行越遠,淚眼朦朧的,顯得越發朽邁的、滿頭銀發的外公望著遠去的船兒,感嘆萬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在想些什麼,心裡默默念叨著什麼呢?拿出筆,寫下這位愛國老華僑的心聲。(交流 )
2、傾聽歌曲,升華「愛國心」 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 是啊,洋裝固然穿在身,可心裡深深掛念著的仍然是祖國,不僅僅是外公,多少流浪異國他鄉的海外遊子心中割捨不去的就是這顆愛國之心!香港有名歌星張明敏的一首密意的《我的中國心》唱出了無數遊子的心聲,讓我們在這精美的旋律中再一次感受海外遊子的那顆誠摯的中國心吧!
篇二:梅花魂
知識與能力:
1.認識「魂、幽」等12個生字,會寫「魂,縷」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幽芳、漂泊」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感受外祖父的思鄉之情.
3.領悟梅花不畏「風欺雪壓」的品格.
情感:
教學重難點:
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的思想感情。
教學准備:查找有關梅花的資料.
學情分析: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時間: 年 月 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
1.(教師板書「梅花」二字.)你見過梅花嗎?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嗎 學生相互交流課前查找的有關資料.
2.(教師板書「魂」字.)查字典說說「魂」字的意思.
3.揭題釋題.
a.讀課題,你的心中有疑問嗎?
b.學生針對課題進行質疑.
教師過渡語:是啊,梅花只不過是一種植物,它何來之魂?讓我們帶著疑問走進課文,解答心中的困惑.
二.初讀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准字音,讀通句子,畫出生字新詞.
2.小組夥伴之間互相讀課文,交流自讀生字新詞的效果.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讀.
4.用較快的速度再次閱讀全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幾件事?
(五件事:a.外祖父常常教「我」讀唐詩宋詞,還常流眼淚.b.外祖父對墨梅圖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臟,他競大發脾氣.c.外祖父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哭了.d.外祖父將最寶貴的墨梅圖送給了「我」.e.分別那天,外祖父又把綉著梅花的手絹送給「我」.)
四.合作交流
1.討論交流:比較課文中首尾兩段,你發現了什麼?
(第一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父,最後一個自然段作者又由梅花圖想到了外祖父那顆眷戀祖國的心.在寫法上這是首尾呼應.)
2.過渡:是啊,看到梅花,看到那朵朵冷艷、縷縷幽芳的梅花,會讓作者憶起已葬身異國的外祖父,外祖父留下的一方梅花圖與手絹,讓作者永遠感受到外祖父那顆眷戀祖國的心.讓我們和作者一起穿越時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受一下吧!
3.分小組學習課文,畫出令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在旁邊做簡單的批註.
4.全班交流.
五.布置作業。
篇三:梅花魂
一.聽寫詞語
(「詞語盤點」中「讀讀寫寫」里的詞語.)
二.讀「三哭」.感悟真情
1.讀課文,畫出有關描寫外祖父哭了的語句,讀一讀,共有幾處? (共有三處:教我讀詩詞時;得知不能回國時;送「我們」上船時.)
2.學生聽錄音跟讀第2自然段,交流體會外祖父第一次哭時的情感 a.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誦的三句詩的出處,讀懂它們的意思.
b.體會外祖父教我讀唐詩宋詞的用意所在.(這三句詩都表達了遊子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外祖父教「我」的目的在於借詩句表達他對家鄉的思念.)
c.說說「外祖父哭了」的原因.
(因為這些詩句觸動了他思鄉的情感,教「我」讀著詩句,他心裡涌動的是對家鄉、對家鄉親人的懷念,淚水就不知不覺流了下來.)
3.探究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淚,體會他無法回到家鄉的傷感.
a.教師朗讀這部分內容,學生閉上眼睛想像:你看見了什麼?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b.你能理解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嗎?
久居異鄉的外祖父日夜思念著自己的家鄉,然而由於種種原因,他無法回到故里,於是他將這種思鄉之情寄託在某種事物之上,請大家再認真讀讀課文,想一想:
從哪些詞句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對梅花的珍愛?找到有關的句子讀一讀,讀出體會和感受.
「唯獨書房裡那一幅墨梅畫,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4.出示一個句子進行比較:「書房裡那一幅墨梅畫,他很愛惜.」
5.說說這兩個句子的異同,哪個句子更好?為什麼?
「有生以來,我第一次聽到他訓斥我媽:『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嗎?』訓罷,便用保險刀片輕輕颳去污跡,又用細綢
子慢慢抹凈.」
6.從外祖父的話中你感受到了什麼?從外祖父的動作中你看出了什麼?你能讀好這句話嗎?
7.品讀外祖父送畫時的話,體會老人對梅花別樣的情感.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
a.這句話中哪個詞用得最多?
b.再讀一讀這句話,說說有怎樣的感受?
c.此刻,在你的心目中,梅花具有怎樣品格呢?用外祖父的話來回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
「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
d.「他們」是指誰?為什麼把他們比喻成「梅花」?
8.你知道中華民族有哪些有氣節的人物?學生交流之後指導朗讀. 「一個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9.作為一個中國人,你怎樣理解外祖父的這句話?
a.在外祖父的眼裡,梅花代表著什麼?
(外祖父把梅花看做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是千千萬萬華夏子孫的「魂」.他珍愛梅花,贊美梅花,實則是在表現他那顆拳拳愛國之心.)
10.美讀升華:你能像外祖父般把他的這番話讀出來嗎?
11..在何情況下,外祖父第三次掉淚?讀一讀,深人體會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a.哪個詞使我們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淚眼朦朧.)
b.外祖父把珍愛的梅花圖及手絹送給「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鄉了?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這一舉動?
三.品語句,升華情感
1.從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們不僅深深體會到了他對梅花的愛,對具有梅花秉性的中華兒女的愛,更體會到了他的愛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愛,是對祖國的深深的眷戀.請你有感情地朗讀外祖父說的話和外祖父為作者送行的有關語句.
2.面對這樣一位身居異鄉的老人,我們的心中能不對他產生敬意嗎?讓我們飽含敬意朗讀課文中首尾兩段.
四.回歸整體,理清層次
1.讀到這里,你發現課文首尾兩個自然段有什麼聯系嗎?這樣寫有什麼作用呢?
2.嘗試分段,說說每部分的意思.
五.注重積累,延伸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