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薩瑟蘭茶花女

薩瑟蘭茶花女

發布時間: 2025-08-12 22:40:41

A. 三大男高音

三大男高音是帕瓦羅蒂、多明戈、卡雷拉斯

魯契亞諾·帕瓦羅蒂
(Luciano Pavarotti,1935-2007),世界著名的義大利男高音歌唱家。早年是小學教師,1961年在雷基渥·埃米利亞國際比賽中的扮演魯道夫,從此開始歌唱生涯。1964年首次在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登台。翌年,應邀去澳大利亞演出及錄制唱片。1967年被卡拉揚挑選為威爾第《安魂曲》的男高音獨唱者。從此,聲名節節上升,成為活躍於當前國際歌劇舞台上的最佳男高音之一。

帕瓦羅蒂具有十分漂亮的音色,在兩個八度以上的整個音域里,所有音均能迸射出明亮、晶瑩的光輝。被一般男高音視為畏途的「高音c」也能唱得清暢、圓潤而富於穿透力,因而被譽為「高音c之王」。他是當今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

2007年9月6日當地時間凌晨5時在他位於義大利莫迪那的寓所內逝世,享年71歲。去年男高音被診斷出患有胰腺癌,並於2007年8月開始接受集中治療。這一消息是由帕瓦羅蒂的經紀人公布的。在一份聲明中,他的經紀人說道:「老帕與胰腺癌進行了不屈不撓的艱苦鬥爭,最後還是被病魔奪走的生命。與病魔所作的斗爭也正是他那光輝一生的典範和縮影,他畢生都對生活充滿樂觀和積極態度,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多明戈
(Placido Domingo,194l-),西班牙著名男高音。1941年1月21日生於馬德里,1950年隨父母到墨西哥,學鋼琴和指揮,後又學聲樂,1957年首次以男中音在西班牙方言歌劇中演唱,演唱男高音則始於1960年在《茶花女》中飾演阿爾弗雷德。多明戈1962-1965年為以色列國家歌劇院成員,在12部歌劇中演唱了300多場。1965年,多明戈被邀請到紐約市歌劇院,1968年大都會歌劇院上演契雷亞的歌劇《阿德里安娜·萊科夫露爾》,原定主演科萊里有病,他頂替而演唱,引起轟動。1971年,多明戈與薩瑟蘭合作演出《拉莫摩爾的露契亞》,與泰巴爾迪合作演出《藝術家的生涯》,與普賴斯合作《游吟詩人》,與尼爾森合作《圖蘭朵》,在大師的扶植下,他漸漸成熟。1969年多明戈首次錄制唱片,由梅塔指揮,錄《游吟詩人》,與他合作的是普賴斯、柯索托和米爾恩斯。70年代是多明戈藝術上最輝煌的時期,他成為公認的威爾第和普契尼作品的詮釋者。1974和1975年他分別突破了威爾第歌劇中難度最高的兩個男高音角色:《西西里晚禱》中的阿里戈和《奧賽羅》中的奧賽羅,奧賽羅的形象成為他飾演的作家角色。整個70年代,他每年要演出75場歌劇,平均每5天唱一場,差不多所有最受歡迎的歌劇的唱片都邀請他演唱,他的演出場次到1986年時已達1900場,相當於兩個人的演出生涯。進入90年代,多明戈主要是與帕瓦羅蒂、卡雷拉斯的聯袂演出。

多明戈原本是以男中音起家,但音域寬廣的他立刻在男高音領域獲得非凡的成就。尤其他不凡的表演天分和執著的事業心,使得多明戈能不斷嘗試新的戲碼,從最初的抒情男高音到後來的戲劇男高音及瓦格納歌劇,甚至跨足指揮領域,全都贏得觀眾的熱愛。多明戈的演唱以抒情性見長,充滿情感和戲劇性的征服力,他的舞台感覺好,表演細膩准確,表演上的才能甚至高於演唱的技巧。多明戈的高音不如帕瓦羅蒂漂亮,但他有一種美麗的音色,嗓音寬厚,他演唱帶悲劇色彩的男高音尤有魅力。多明戈在歌劇中的表現,除奧賽羅之外,應該是與薩瑟蘭合作的《霍夫曼的故事》、與科特魯巴斯合作的《茶花女》以及和里恰蕾莉合作的《阿伊達》。

何塞·卡雷拉斯
(Jose Carreras,1946-),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十歲在法雅的木偶劇《彼德羅先生》中飾報幕少年,二十二歲始登歌劇舞台。在義大利威爾第國際聲樂比賽中獲獎後,曾到意、西、法等國巡迴演出,並先後在紐約市立歌劇院和倫敦修道院花園歌劇院登台演出《茶花女》、《唐·卡洛斯》等劇目。七十年代中期被卡拉揚挑選為威爾第《安魂曲》的男高音演唱者。

他的嗓音流暢抒情、清峻柔美,氣息均勻、線條清晰,任何時候都不放縱聲音。他是目前西方最負盛譽的男高音之一。

B. 國外的花腔女高音都有誰歌曲從頭到尾都花腔的

1、Miliza Korjus

Miliza.Korjus是波蘭籍女高音歌唱家,(1909-1980)她的父親亞瑟,愛沙尼亞國籍,是一名俄國皇家軍隊的參謀長,她的母親安娜, 從貴族的身份下嫁於他的。後來,她的父母因故彼此分開了, 她在這期間開始了音樂的學習。當還是少女的時候, Korjus便到處旅行以及演唱。 在列寧時代,迫於某些壓力,她逃出了蘇聯國界,進入愛沙尼亞,與她的父親團聚。 並於一個名叫Kuno.Foelsch的物理學家結婚了。 經過一段時期的游歷,Korjus在德國繼續了她的音樂事業。她的歌劇演唱以及錄音迅速使她成為歐洲歌手的領軍人物,並獲得綽號"柏林夜鶯" 。甚至有電影製片人聽見了她的錄音後與她簽署了十年的影片合同。 Korjus 的唯一一部好萊塢影片是1938年的《翠堤春曉》。她第二次結婚是與一名叫Walter.Shector的醫生, 她在1980 年8月死於心力衰竭。

Militza Korjus - Bell Song from Lakme (Delibes)

Korjus的華麗變奏曲

Korjus在翠堤春曉里的片段。。。

關於Korjus我有她的兩張CD。。。一張是以waltz為主。。。還有一張是一些歌劇選段。。。感覺她的演唱的確符合「長笛之聲」的美譽。。。水汪汪的花腔。。。。其中影之歌的high A令人印象深刻。。。(MS她的一些錄音都是較為早年的。。那時嗓音條件也比較好吧。。。)

2、嘉麗-庫契(Amelita Galli-Curci)

嘉麗-庫契(Amelita Galli-Curci,1882-1963)義大利女高音歌唱家。曾在米蘭學習鋼琴和作曲,自學歌唱。 首次登台演出威爾第的《弄臣》後,1909年在羅馬演出比才的《唐•普羅科皮奧》(Don Procopio)。首次登台演出威爾第的《弄臣》後,1909年在羅馬演出比才的《唐•普羅科皮奧》(Don Procopio)。 此後去埃及、南美、西班牙和俄國巡迴演出,遐邇聞名。此後去埃及、南美、西班牙和俄國巡迴演出,遐邇聞名。 1916年開始在美國演出。 1916年開始在美國演出。 1936年演唱普契尼《波希米亞人》後,退出舞台。 1936年演唱普契尼《波希米亞人》後,退出舞台。

Curci的Una voce poco fa

Amelita Galli-Curci - Bell Song(Lakme)

3、Lily Pons

莉麗·龐斯(Lily Pons,1904.4.12-1976.2.13)法國花腔女高音歌唱家(1940年入美國籍)。生於法國德拉吉南。早年在巴黎音樂學院主修鋼琴。1925年從戈羅斯梯阿學習聲樂。1928年在阿爾薩斯的米盧斯首演歌劇《拉克美》(德里勃作曲,飾女主角拉克美),得到好評。1931年在美國大都會歌劇院演出多尼采蒂的《拉美莫爾的露契亞》中的露契亞,聲震美國。1931-1938年在美國大都會歌劇院和布宜諾斯艾利斯科隆歌劇院演唱,同時又去歐美各地旅行演出。1964年退休。1972年,以68歲高齡,又在紐約愛樂樂團的伴奏下舉行過晚年的一次成功的音樂會。

她的嗓音優美流暢,富於高度的靈活性,音域寬廣、表情生動,是20世紀前半葉繼嘉麗·庫契(Galli-Curci)之後最受歡迎的花腔女高音之一。擅唱露契亞、拉克美、吉爾達、羅西娜、迷娘、阿米娜等。

LILY PONS SINGS FROM LUCIA 1937

Lily Pons - Una voce poco fa

LILY PONS SINGS LIKE A BIRD FILM 1937

Lily Pons的這套比較早期的錄音

聲音還不是很開很乾澀,花腔運用也較為突出。。。而這張

都是一些較晚的錄音。。。。(四五十歲這樣)感覺雖然MS更花了點。。。但音色卻有點開始干澀了。。。有時MS還有「斷層」= =。。。。。

4、Erna Sack

艾娜·薩克(Erna Sack,1898-1972),德國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1898年2月生於德國施潘道(今屬柏林),1972年卒於德國威斯巴登,享年74歲。

Erna Sack是上世紀三十年代聞名遐邇、顯赫一時的「德國夜鶯」。她天生一副好嗓子,無師自通。這位能唱跨越四個八度的天才,極度尖高花腔女高音, 在三十年代中期的 Telefunken 灌錄了大量最有價值的唱片。

Erna Sack 拿手好戲, 輕歌劇, 美聲炫技的義大利曲子,當時之流行曲。

Erna Sack - Voices of Spring(後半段)

注意前面幾秒,不要被嚇到。。。。。

Erna Sack - 藍色多瑙河

這個人動不動g3、a3亂來- -。。。還經常出現長達十多秒的高音。。。。聽她的CD經常要做好心理准備= =。。。。MS最高音能唱到b3.。。。

5、Mado Robin

馬多•羅賓(Mado Robin,1918-1960),法國花腔女高音。有世界超級花腔女高音,"法國夜鶯"的美譽。

她是二十世紀美聲體系中唱得最高的兩個女人之一(另一個是erna sack),尤其在她不濫用高音時,最富藝術性的演唱。

Mado Robin是位天賦異稟的女高音,她能做到一般女高音使盡全力也達不成的任務-「輕松愉快地」唱出比high-C高八度的音,而且音高愈高時,她的控制力就愈見穩定,不只如此,Robin的嗓音甜美無比,這使她成為一位無與倫比的花腔女高音。

令世人惋惜的是Mado Robin 42歲就英年早逝。

Mado Robin的Lucia瘋狂場面的片段(最後那個音有b3.。。。。)

Mado Robin - Una voce poco fa

這人唱起來有個規律:最後一個音都是向上拔的- -。。。所以要聽最高音的話就去跳到最後吧= =。。。。

6、Maria Galvany

Maria Galvany (1876-1949)著名西班牙花腔女高音。

Maria Galvany1897年首次在露西邸歌劇院登台,其後在若乾重要歌劇院演唱,雖然從未在斯卡拉、科文特花園、大都會等最重要的歌劇院。

1949年,galvany在里約熱內盧去逝。

(有評論說:西班牙花腔女高音往往高音區發達,擅長跳音,有器樂化的花腔技巧,但聲音的legato能力較差(似乎存疑),有時花腔運用過於機械生硬,太過炫技花哨;Maria Galvany是這方面的典型人物,她的缺點和優點同樣明顯。)

Maria Galvany - Arditi - L'incantatrice

Maria Galvany - Der Holle Rache

縫紉機般的花腔- -。。。。據說晚年境況悲涼。。。。從這張CD上發現其實她的legato能力也不差。。。。而且低音區也相當結實。。MS還是個大號花腔。。。。只是錄音質量實在有限。。。她的技術聽起來多少有點打了折扣。。。。

7、Luisa Tetrazzini 泰特拉齊妮

Luisa Tetrazzini (1871~1940),義大利花腔女高音歌唱家,1871年 6月29日生於佛羅倫薩,1940年4月28日卒於米蘭。

Luisa Tetrazzini被譽為義大利佛羅倫薩「夜鶯」,高音c以上頭聲極為出色,有著名的高音e。

在佛羅倫薩音樂學院從其胞姐埃娃和切凱里尼學習聲樂。1890年在該市的帕格利亞諾劇院首次登台,扮演《非洲女郎》中的伊內茲。繼在義大利一些劇院演出後,到國外獻藝,其中到過聖彼得堡、馬德里、墨西哥和布宜諾斯艾利斯,曾被譽為阿根廷第一女高音。1907和1908年,她先後在倫敦科文特加登和紐約曼哈頓歌劇院扮演《茶花女》中的薇奧萊塔,獲得成功。她所擅長的角色還有露契亞、吉爾達、羅西娜、阿米娜等。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在義大利多次義演,戰後也多次舉行音樂會。雖然她的低音略嫌蒼白稚氣,但是她的中聲區和高聲區卻格外優美飽滿,高音C以上的音尤為出眾。她所演唱的華彩段和跳音,靈活流暢,造詣極高。是當時最卓越的花腔女高音之一。晚年執教於米蘭。逝世時一貧如洗,由國家出資將她安葬。
Luisa Tetrazzini以演出《茶花女》中的薇奧麗塔和《弄臣》中的吉兒達等角色最受稱道。

(身材不怎樣- -。。。。)

Una voce poco fa (感覺還不錯。。。)

鈴歌

一段錄像。。。。

她也算是老牌花腔了。。。聲音比較掩蓋一點。。。

C. 茶花女的這個版是誰演的啊

是1983年的歌劇電影版: La Traviata(1983),主演是多明戈和斯特拉塔斯。央視音樂頻道播過大部分。另外,市面上也有碟片。

D. 世界三大男高音有哪些啊

世界三大男高音是指普拉西多·多明戈、盧恰諾·帕瓦羅蒂、何塞·卡雷拉斯。它們的國籍分別是義大利、西班牙、西班牙。

這三位的資料見下:
三大歌王的傳奇故事

帕瓦羅蒂:靠耳朵和特殊符號學歌

即將放歌紫禁城的帕瓦羅蒂全名叫盧恰諾.帕瓦羅蒂,1935年10月12日生於義大利的摩德納。令人驚奇的是,這位號稱「高音C之王」和「世界首席男高音」的歌唱家並不識譜。他自己在一次演出結束後透露說,他是依靠他的耳朵和他自己的符號替代音符系統來學習歌曲的。

帕瓦羅蒂有一次在羅馬翁布里亞區小鎮卡斯泰洛舉行的萬國音樂節期間對記者說:「是的,這是真的。我不識譜,我不是音樂家。我沒有研究過專業的東西。樂譜是一回事,唱歌是另一回事。如果我記得一種音樂並且能用我的音喉把它唱出來,那就已經很好了。」

帕瓦羅蒂是在一位歌劇演員維托里奧.加斯曼說他發現這位男高音不看樂譜後作這番透露的。此前加斯曼說過,他發現他們在准備一首二重唱時帕瓦羅蒂不參照樂譜。加斯曼說:「我非常震驚。我是在排練期間認識到這點的。他用耳朵掌握曲調節奏,但是沒唱錯一個音符。」

伴奏師萊昂內.馬傑拉說,帕瓦羅蒂用他的耳朵以及拿筆在樂譜上做記號,幫助他記憶曲調的升降處。馬傑拉說:「盧恰諾在這方面有點兒不利。我認識到這一點是因為他時不時地與樂師們發生爭論。他本來是想通過正規渠道學習音樂的,但是現在太晚了。」

帕瓦羅蒂青年時代曾受教於A.波拉等名師。曾在雷基渥.埃未利亞國際聲樂比賽中獲獎。因在歌劇《藝術家生涯》中扮演魯道夫而一舉成名。其後又成功地扮演了埃德加、曼圖亞公爵等角色。

全世界的專家公認,帕瓦羅蒂的嗓音豐滿、充沛,帶有透明感的明亮。其中高聲區統一,音色寬厚,帶有強烈的自然美感。

多明戈:花甲老人歌猶壯

普拉西多.多明戈今年整整60歲,按照中國人的說法早已過了知天命的年齡,但是他依然以「歌劇之王」盛譽馳騁於全世界最著名的舞台之間。現在,當雄渾有力的男高音從這位花甲老人喉嚨里發出時,「人們驚訝地發現,他的演唱似乎說明他還處於盛年」。

美聯社曾經評論說,普拉西多.多明戈的歌劇表演也許並非次次成功,但大多數是成功的。而且,他的演唱一旦成功,就是登峰造極的成功。

這位當代最大的三位歌唱家之一的大師出生於馬德里的一個音樂世家。其父母是西班牙傳統小歌劇的演員。他曾在墨西哥城國立音樂學院學習,1959年十八歲時開始歌劇生涯。1961年在墨西哥的蒙特雷首次正式演出歌劇,因演唱《茶花女》一舉成名。

多明戈曾在約50部世界著名歌劇中擔任主角,與世界著名歌劇院簽訂的演出合同中包括《托斯卡》、《羅密歐與朱麗葉》、《阿依達》、《游吟詩人》、《唐.卡洛斯》、《命運的力量》、《杜蘭朵》、《奧賽羅》、《卡門》等節目。1984年他在紀念大都會歌劇院成立100周年的慶祝會上,演唱瓦格納的《羅恩格林》獲得極大成功。

多明戈擅長表演各種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是當今蜚聲世界歌壇的男高音歌唱家,有「歌劇之王」之稱。1982年他還參加拍攝了影片《蝴蝶夫人》。多明戈錄制的音帶有《阿依達》、《假面舞會》和《托斯卡》等。

卡雷拉斯:險些溺死河中的「不凡之人」

何塞.卡雷拉斯是三大男高音中最年輕的一位,1946年12月出生在巴塞羅那的一個普通家庭。兩歲時,卡雷拉斯險些溺死河中,幸虧被母親及時救起。對他疼惜有加的母親認為,大難不死的愛子定會成為「不凡之人」。在母親的教導下,卡雷拉斯5歲時便立下了當歌唱家的遠大志向。他經常將自己反鎖在房間里,連續數小時練習義大利和西班牙民歌。

6歲時,卡雷拉斯觀看了音樂電影《偉大的卡魯索》,立即沉浸在馬里奧.蘭扎的美妙歌聲中。回家後,憑借超凡的音樂記憶,他一音不差地唱出了片中所有的詠嘆調。

初登舞台,卡雷拉斯出演的多是抒情輕音樂劇,如《露克雷齊亞.博爾吉亞》中的詹那羅、《蝴蝶夫人》中的平克頓、《藝術家的生涯》中的魯道夫等。他英俊瀟灑的舞台形象傾倒了無數歌迷,但他沒有止步於此,而是冒著失聲的風險,不斷拓寬自己的戲路。他曾選擇了非己所長的威爾第歌劇《奧塞羅》和普契尼的《圖蘭朵》等許多難以駕馭的曲目以挑戰自我。他說:「不犯錯誤,沒有失敗的藝術生涯枯燥難耐。如果成天為嗓音提心吊膽,老是拘泥於某些角色,對我來說太痛苦了。我希望生活更加多彩,哪怕藝術生命短暫也在所不惜,畢竟我是為生活而歌。」

在三大男高音中,卡雷拉斯聲音的戲劇表現力不及多明戈和帕瓦羅蒂,但他擅長抒情,不肆意放縱,也不恃音凌人,這正是其特色。

卡雷拉斯外表沉默寡言,內心卻激情澎湃。他還是巴塞羅那隊最忠實的球迷,每逢重大賽事,他總要去賭場為心愛的球隊賭上一把。

生活中的卡雷拉斯也是個性情中人。1972年,在拍攝《藝術家的生涯》一片時,他與戲中搭檔、義大利最負盛名的女高音歌唱家恰蕾莉墜入愛河,這段甜蜜而痛苦的戀情維持了13年。此後,他又和奧地利空姐埃格爾一見鍾情,並與其共同生活19年。

1987年,正值事業巔峰的卡雷拉斯被查出患有白血病,然而,只用兩年時間,他又奇跡般地重返舞台,以盛況空前的歐洲巡迴演出來慶賀自己逃脫死神的魔爪。3年後,三大男高音也冰釋前嫌,首次同台演出,轟動全球。「當然,我的嗓音已不如30年前了,然而,我唱出的每個音符卻更富表現力。歌手應該用心靈去歌唱,如果過分地追求花哨,那絕不是真正的歌者。」卡雷拉斯如是說。
參考資料:新浪網(http://ent.sina.com.cn/c/i/47254.html)

E. 著名的歌劇有哪些介紹一下好嗎。

1弄臣
三幕歌劇。根據法國維克多.雨果的劇本《逍遙王》改編,由偉大的義大利歌劇作曲家朱塞佩·威爾第(Giuse

ppe Verdi 1813-1901)作曲,義大利弗蘭切斯科·瑪利亞·皮亞維作詞,1851年3 月11日首演於威尼斯鳳凰劇院。

劇情
劇情大意為貌丑背駝的主人公利哥萊托,在孟圖阿公爵的宮廷中當一名弄臣。公爵年青貌美,專以玩弄女性為樂,引起眾多朝臣的不滿。利哥萊托對朝臣妻女受辱的不幸大加嘲諷,得罪了許多人,終致失女之禍;自己的愛女竟對虛情假意的公爵一往情深,甘願為愛情而替公爵一死。
點評
作曲家成功地塑造了三個不同性格角色的音樂形象。
2茶花女
簡介

三幕歌劇,根據法國小仲馬的劇本《茶花女》改編,威爾第作曲,皮亞維作詞,1853年3月6日首演於威尼斯鳳凰劇院。

劇情
劇情描述了名妓薇奧萊塔為青年阿爾弗萊德真摯的愛情所感動,毅然拋棄紙醉金迷的生活。但是,阿爾弗萊德的父親喬治歐激烈反對。為了顧全阿爾弗萊德的家庭和幸福,薇奧萊塔決心犧牲自己的愛情,重返風月場。阿爾弗萊德誤以為她變了心而當眾羞辱她,患有肺病的薇奧萊塔終於承受不了這一致命的打擊而卧床不起。不久,喬治歐良心發現,把全部真情對兒子言明。當阿爾弗萊德回到薇奧萊塔身邊時,她已經奄奄一息,疾病和不公正的社會奪去了她的愛情和生命。
點評
音樂以細微的心理描寫、誠摯優美的歌詞和感人肺腑的悲劇力量,集中體現了威爾第歌劇創作中期的基本特點。
3卡門
簡介

四幕歌劇。根據法國普羅斯貝爾·梅里美的同名小說改編,法國著名作曲家喬治·比才(Georges Bizet 1838-1875)作曲,法國亨利·梅拉克和呂多維克·阿萊維作詞。1875年3月3日首演於巴黎喜歌劇院。

劇情
劇情描述了漂亮而性格堅強的吉卜賽姑娘卡門愛上了軍曹霍塞並使其陷入情網,霍塞因此舍棄了原來的情人並離開軍隊加入卡門所在的走私販行列。但這時卡門又愛上了鬥牛士埃斯卡米里奧。於是,霍塞與卡門之間的矛盾日益激烈。最後,倔強的卡門斷然拒絕了霍塞的愛情,終於死在霍塞的劍下。
點評
這是一部以合唱見長的歌劇,是近百年來各國上演最多的經典歌劇作品之一。
4奧賽羅
簡介

四幕歌劇。根據英國威廉·莎士比亞的同名戲劇改編,威爾第作曲,義大利阿里戈·博伊托作詞,1887年2月 首演於米蘭。

劇情
劇情大意為:陰險的旗官亞戈因對奧賽羅懷恨在心,挑起了奧賽羅和副將卡西奧的矛盾,又製造種種假象,誘使生性多疑的奧賽羅認為妻子苔絲德蒙娜與卡西奧之間存在「姦情」而喪失了理性,掐死了無辜的苔絲德蒙娜。當他了解真相後,追悔莫及,在愛妻身邊拔刀自刎。
點評
《奧賽羅》集中體現了威爾第幾十年歌劇創作的經驗,吸取了瓦格納「樂劇」的某些創作手法,更加註意發揮樂隊的表現功能,使音樂語言與劇詩結合緊密,從而加強了歌唱的戲劇性。旋律刻劃也更為深刻而富於情感。
5藝術家的生涯
簡介

亦稱《波西米亞人》、《綉花女》。四幕歌劇。根據法國亨利·謬爾傑的小說《窮藝術家的生活情景》改編,由義大利賈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作曲,義大利朱塞佩·賈科薩、路易基·伊利卡作詞,1896年2月1日,托斯卡尼尼指揮首演於義大利圖林。

劇情
劇情大意為:生活貧困的窮詩人魯道爾夫巧遇綉花女咪咪,一見鍾情。後來,兩人的愛情瀕於破裂。咪咪生了嚴重的肺病,和魯道爾夫見最後一面時,又重新和好,並計劃著將來的一切。咪咪終於病重死去,魯道爾夫悲痛欲絕。
點評
這部歌劇的音樂新穎而富有魅力,經受了時間的反復考驗,至今仍然百看不厭,成為最受觀眾喜愛的歌劇。世界歌王帕瓦羅蒂和義大利熱那亞歌劇團於1986年訪華演出中上演了這個劇目,受到我國觀眾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
6托斯卡
簡介

三幕歌劇。根據法國維多利安·薩爾杜的劇本改編,由普契尼作曲,伊利卡和賈科薩作詞,科斯坦齊1900年1月14日首演於羅馬科斯坦齊劇院。

劇情
劇情大意是警察總監以處死馬里奧脅迫托斯卡委身於他,歌劇女演員托斯卡為救戀人、羅馬畫家馬里奧·卡伐拉多西,假意應允。騙到警察總監簽發的離境通行證後,托斯卡刺死了警察總監,但她亦被警察總監「假處死」的花招所騙,馬里奧被真的處決了。托斯卡因刺死總監之事暴露,最終跳牆自殺。
點評
劇中的音樂感情強烈、粗獷,許多戲劇性場面的音樂效果極為強烈,從而成為推動劇情發展的有力手段。
7蝴蝶夫人
簡介

二幕歌劇。根據美國約翰·朗的小說和大衛·貝拉斯科的話劇改編,由普契尼作曲,義大利伊利卡和賈科薩作詞,1904年2月17日首演於米蘭的拉.斯卡拉劇院。

劇情
劇情大意為:天真活潑的日本姑娘巧巧桑,人稱「蝴蝶姑娘」,委身於美國海軍上尉平克爾頓。婚後不久,平克爾頓回國,三年之間杳無音信。原來,平克爾頓已另有新娶,置蝴蝶夫人於腦後。當他偕美國夫人重登長崎,苦苦等候三年的蝴蝶夫人悲憤交加,在交出了伶俐的兒子後,刎劍自盡。
點評
這部歌劇抒情性風格極為強烈,音樂優美感人,成功地塑造了蝴蝶夫人純潔、溫柔、深情忠貞的動人形象。

8浮士德
簡介
浮士德是一部長達一萬二千一百一十一行的詩劇,第一部二十五場,不分幕。第二部分五幕,二十七場。

點評
全劇沒有首尾連貫的情節,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發展變化為線索。構思宏偉,內容復雜,結構龐大,風格多變,融現實主義與浪溫主義於一爐,將真實的描寫與奔放的想像、當代的生活與古代的神話傳說雜揉一處,善於運用矛盾對比之法安排場面、配置人物、時庄時諧、有諷有頌、形式多樣、色彩斑駁,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
9鄉村騎士
簡介

獨幕歌劇,由塔爾焦尼·托澤蒂(G.Targion-Tozzeti)和梅納希(Guido Menasci),根據韋爾加(G.Verga)原著的短篇小說合作改編,由馬斯卡尼(P.Mascagni)譜曲,1890年5月20日在羅馬孔斯坦齊歌劇院(Constanzi Theatre)首次公演。

點評
本劇是馬斯卡尼一舉成名的傑作,在當時,義大利米蘭藝術學院懸賞徵求獨幕歌劇,馬斯卡尼得知這消息,在短短8天之內便完成這出歌劇。而果然得到錦標,大受觀眾的熱烈歡迎,連義大利的皇帝也賞了榮譽冠冕,是歌劇作家中少有的榮耀。
10圖蘭朵
芭蕾舞劇《圖蘭朵》改編自同名歌劇,在80多部世界性的歌劇中,普契尼的《圖蘭朵》是唯一一部中國題材的作品,多年來以其深邃的思想內容和高超的藝術水平歷演不衰,"今夜無人入睡"更是廣為傳唱,成為歌劇選曲中的"流行歌曲"。

11阿依達
四幕七景歌劇,是一個以埃及法老時代為背景的古老傳奇故事。阿依達講述了忠誠與背叛,愛情與戰爭的人類永恆主題,一百多年來在世界歌劇舞台上常演不衰,是舉世公認的十大經典歌劇之一,並曾先後在埃及、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希臘、瑞士、中國上海等地以露天景觀歌劇的形式九次上演, 引起了轟動。北京這場演出作為《阿依達》在世界上第十次以露天形式演出的景觀歌劇,將成為此次國際戲劇演出季的經典之作,並將創造新的世界之最。
12費加羅的婚禮
四幕喜歌劇,根據法國喜劇作家博馬舍的同名喜劇改編,奧地利作曲家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作曲,義大利洛倫佐·達·龐特作詞。1786年5月1日首演於維也納。

劇情
劇中描述了17世紀,塞維勒貴族阿爾馬維瓦伯爵的僕人費加羅准備和羅西娜伯爵夫人的女僕蘇姍娜結婚時所發生的故事。伯爵曾宣布放棄貴族在農奴結婚時對新娘的初夜權,卻企圖在蘇姍娜身上恢復這個可恥的權利,於是引起了一場劇烈的斗爭。終於,費加羅和蘇姍娜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懲罰了伯爵的好色行徑,兩人幸福地結為伴侶。
點評
歌劇反映了當時法國第三等級的思想、願望和利益。劇中費加羅的勝利,意味著法國人民群眾反封建斗爭的勝利。
13魔笛
兩幕歌劇。是莫扎特創作的最後一個歌劇。德國埃馬努埃爾·席坎內德爾作詞,1791年9月30日首演於維也納。

劇情
劇情描述了埃及王子埃米諾為了尋找夜女王的女兒帕米娜,隨身攜帶夜女王所贈的一支魔笛。在象徵光明的薩拉斯特羅的幫助下,經受了種種考驗和曲折,終於趕走了代表黑暗和邪惡勢力的夜女王和摩爾人,和帕米娜幸福地結合,巴巴給諾也找到了自己稱心如意的情人巴巴給娜。
點評
這出歌劇是用德國民族歌劇「歌唱劇」(Sing Piecl)的形式譜寫而成的,由說白和帶編號的樂曲組成,戲劇動作在說白中進行。樂曲通俗、質朴,帶有濃厚的德國民族色彩,對於德國人來說,《魔笛》具有特殊的魅力。劇中光輝的合唱曲保持了德國男聲合唱的傳統;劇中的歌曲是真正德國風格的歌謠;劇中的抒情樂曲感情真摯,完全擺脫了當時義大利歌劇膚淺、浮華的風格。
14塞維利亞理發師
二幕喜歌劇。根據法國博馬舍的同名喜劇改編,由義大利著名作曲家焦阿基諾·安東尼奧·羅西尼(Gioa Chino Antonio Rossini 1792-1868)作曲,切薩雷·斯特比尼作詞,1816年2月20日首演於羅馬阿金蒂納劇院。

劇情
劇情描述了17世紀發生在西班牙塞維利亞的一則故事。伯爵阿爾馬維瓦與富有而美麗的少女羅西娜相愛,但羅西娜的監護人、貪婪而狡猾的醫生巴爾托羅也在打羅西娜的主意,音樂教師巴西利奧為他出謀劃策。在機敏幽默而又正直的理發師費加羅的巧妙安排下,伯爵和羅西娜沖破了巴爾托羅的阻撓和防範,終成眷屬。
點評
作曲家吸取了德國和法國喜劇中誇張幽默的手法,結合義大利歌劇注重旋律和歌唱技巧的特點,使明快華美而獨特的音樂喜劇風格,在該歌劇的許多著名的詠嘆調、演唱曲、浪漫曲和重唱曲中得到充分地體現

熱點內容
茶花驅蚊嗎 發布:2025-08-13 02:16:39 瀏覽:517
多肉花卉圖片 發布:2025-08-13 01:58:09 瀏覽:881
2016泉州情人節 發布:2025-08-13 01:55:56 瀏覽:327
浪花一朵朵北體大隊長 發布:2025-08-13 01:50:24 瀏覽:771
和諧的綠植 發布:2025-08-13 01:49:45 瀏覽:760
里昂的蘭花 發布:2025-08-13 01:38:37 瀏覽:12
蘋果玫瑰茶 發布:2025-08-13 01:26:36 瀏覽:845
玫瑰糠疹會發燒嗎 發布:2025-08-13 01:22:16 瀏覽:825
玫瑰緣藤席 發布:2025-08-13 01:21:25 瀏覽:594
胡蘿卜雕刻玫瑰花視頻 發布:2025-08-13 01:13:28 瀏覽: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