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梅花的葯用

梅花的葯用

發布時間: 2021-02-06 19:20:01

梅花泡水喝有什麼功效

綠梅花氣清香,味酸澀,性平,具有疏肝、和胃、化痰、解毒的功效,主治梅核氣,肝回胃氣痛,食慾不振答,頭暈,瘰癧瘡毒以及精神抑鬱等。梅花與綠茶搭配具有理氣疏肝,和胃止痛的功效,常常用於肝胃不和症,症見兩脅脹痛,胃脘脹痛,郁悶不舒,食慾減少等。植物網。

㈡ 梅花有哪些葯用價值

梅花可供觀賞、梅子可供食用,而它還有一個作用,那就是入葯。《神農本草經》首先指出梅的葯用價值:「梅實味酸平,主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蝕惡肉。」梅果因加工方法不同,成品有白梅、烏梅之分。後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即記載了這種加工方法。作白梅法:「梅子酸,核初成時摘取,夜以鹽汁漬之,晝則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作烏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時摘取,籠盛,於突上熏之,令干即成矣。」明代著名葯物學家李時珍認為:烏梅能「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腫涌痰,殺蟲,解魚毒、馬汗毒、硫磺毒。」白梅則「治中風驚癇,喉痹痰厥僵仆,牙關緊閉者,取梅肉揩擦牙齦,涎出即開。又治瀉痢煩渴,霍亂吐下,下血血崩。」從以上的內容里,我們可以看出,梅在入葯方面范圍是非常廣泛的。
而在近代醫學界,也研究表明,梅的花蕾能開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黃疸。烏梅肉具斂肺澀腸,殺蟲生津功能,並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霍亂弧菌等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梅花主含揮發油,苯甲醛、異丁香油酚、苯甲酸。烏梅主含檸檬酸、谷甾醇,成熟後含氫氰酸。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傷寒、副傷寒、痢疾、結核等桿菌及皮膚真菌均有抑製作用,且能減少豚鼠蛋白質過敏性休剋死亡的發生。此外,梅花可提取芳香油,據清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記載:「海澄人善蒸梅及薔薇露,取之如燒酒法,每酒一壺滴露少許便芳香。」古人根據芳香油與水的沸點不同,利用分餾技術,將芳香油提取出來,用作食品的添加劑。

㈢ 梅花有什麼作用

今三千多年前,中國的古書「神農本草經」里,就也梅子的記載,也談到梅子對人身體的好處與葯效。而梅花的高雅更...梅能調節身體、去痰除澀、止吐止痢、治熱解酒、是極有益處的家庭必備零食和葯材。..

近年來我國梅研究領域不斷拓展,新成果不斷推出,科研人員在種質資源、育種、繁殖栽培技術、生理、分子生物學、梅文化、梅花應用、果梅及其加工等7個方面的研究全面推進,取得了可喜進展。
盡管梅已經在我國有7000年以上的應用歷史和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但直到現代對梅花的研究才日趨活躍。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副教授李慶衛博士對2003年以來我國梅花研究及近年來果梅研究進行了全面總結,並在日前進行公布。
悉,在梅種質資源的研究方面,梅花「北進」與梅品種區域試驗尤其引人注目。專家從原產與起源、考古與歷史、育種成就、種質滲入、栽培與藝梅、嫁接擴增遺傳多樣性、氣候變暖等方面,探討了梅花「北進」的可能性,並從歷史文化、環境綠化等方面,探討了「北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令人欣喜的是,陳俊愉院士等在「三北」地區的太原、延安、沈陽、蘭州、長春、北京等地,開展了抗寒梅花的區域試驗。結果證明,「燕杏」、「豐後」、「淡豐後」、「送春」、「美人」梅等可以應用。有關研究人員對「三北」地區抗寒梅花品種的適生區進行了區劃,並以內蒙古赤峰為中心點,對目前最抗寒品種在中國栽植應用的北界進行了限定。在冬季寒冷的沈陽,梅園正在籌建之中。為了培育抗寒且具有典型梅香的梅花新品種,陳瑞丹連續4年進行梅花雜交育種及胚培養實驗,取得了重要進展;周傑等選育出了4個抗寒性強的花果兼用梅品種;張俊等在青島梅園通過近10年的實生選種,已經培育出了「變豐後」、「舞豐後」、「豐後跳枝」、「青島淡豐後」、「小杏梅」等5個在觀賞性和抗逆性方面強於母本的新類型。
據了解,在梅花繁殖與栽培生理生態研究領域,我國科研人員也取得了顯著進展。在營養繁殖、組織培養、花期調控、梅花栽培與葉色、花色生理研究中,均獲得了可喜突破。科研人員主攻的重點之一是梅栽培及其加工。通過研究,提出了果梅低產改造技術,找到了果梅結果枝條冬季不同修剪量對生長結果的影響,在果梅病蟲害防治方面也有新的發現。
針對果梅產業存在的問題和加工應用技術,科研人員開展了深入研究。有的研究了鮮果梅保健飲料的最佳配方和生產工藝,有的提出了果梅開發利用和深加工的思路,有的則對新型青梅保健果凍進行了研製,有的研究了果梅的葯用價值和生物學特性。
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科研人員在分子生物學層面上的研究,促進了梅花基因組有關體系的建立和優化。他們根據有關技術體系和所得到的DNA指紋圖譜數據,鑒定了167個梅品種。
梅文化研究正在走向深入。有的專家研究了宋代女性文學梅花意境的性別特質,有的專家探討了梅花的花色之美和美學價值。在研究新時代梅文化方面,吳冠中、關山月、陳俊愉等大家的加盟,使梅文化研究從詩、畫、裝飾藝術、攝影藝術等方面呈現出新的生機。
研究人員從花香味對人的心理應答和生理應答兩個方面,研究了梅花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並在芳香療法與園藝治療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在梅花的植物造景上的應用、梅花盆景等應用研究中不少成果可圈可點。
在談到未來的梅研究時,李慶衛博士認為,應該對野生梅資源進一步調查,尤其是注重對貴州、重慶等地進行調查;對於野生梅樹,應實行就地保護與異地保護相結合,建立野生梅花基因庫;對梅花分布和栽培中心的梅花品種要進一步調查整理,以期發現新的品種。李博士還認為,要加緊培育能在北方露地栽培、具有典型梅香的抗寒梅花品種,培育適合切花栽培的灌叢形「二度梅」以及花果兼用的梅品種。其主要育種途徑仍是遠緣雜交。抗寒梅花的區域試驗要進一步推進。在美國、加拿大等國也可開展梅花的推廣試驗。

㈣ 梅花的作用

科名:薔薇科
梅花,又名春梅、紅梅。薔薇科李屬,落葉喬木,少有灌木。高可達5一6米。樹冠開展,樹皮淡灰色或淡綠色。小枝細長,枝端尖,綠色,無毛。葉寬卵形或卵形,邊緣有細鋸齒,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闊楔形,幼時或在沿葉脈處有短柔毛,葉柄短,具腺。花梗短,1一2朵右生於1、2年生枝梢,萼筒鍾狀,有紅,暗紅及綠 色等。花有單瓣或重瓣,白色、紅色或淡紅色,有芳香,多在早春1一2月先開花,後發葉。核果近圓球形,黃色或帶綠色,5-6月成熟。
形態特徵:梅花為落葉小喬木,樹冠開張。新梢光滑,通常綠色或帶紅褐色。葉互生,卵形,先端長漸尖,先葉開花,花著生於一年生枝的葉腋、單生,也有2朵簇生,白、紅、粉紅等色變化較多,芳香,單瓣至重瓣,萼片明顯,花後常不反折,雄蕊多數,花絲較長,雌蕊一個或數個,核果近球形,有縱溝,熟時變黃,有香味。株高約10m,干呈褐紫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葉片廣卵形至卵形,邊緣具細鋸齒。花每節1~2朵,無梗或具短梗,原種呈淡粉紅或白色,栽培品種則有紫、紅、彩斑至淡黃等花色,於早春先葉而開。 我國梅花品種極為豐富,現有300多個品種按進化與關鍵性狀可分為3系,5類,16型。

1.真梅系 是由梅花的野生原種或變種演化而來,按其枝姿分為直枝類、垂枝類和龍游類。其中直枝類最常見,品種最多,按其花型、花色、萼色,將其分為江梅型、宮粉型、玉蝶型、硃砂型、綠萼型、灑金型和黃香型。垂技類分為單粉垂枝型、殘雪垂枝型、白碧垂枝型和骨紅垂枝型。龍游類現僅有一個型、一個品種,即玉蝶龍游型,龍游梅。

2.杏梅系 其形態介於杏、梅之間。僅有一類,即杏梅類,下有單杏型、豐後型、送春型。

3.櫻李梅系 是宮粉型梅花與紅葉李的種間雜種,最早由法國人於19世紀末育成,目前僅有美人梅一類一型,下轄「美人梅」一個品種。

產地與習性:梅花原產中國,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觀賞梅系果梅的一個分支。野梅在中國分布的次中心有4個,即川東、鄂西山區;鄂東南、贛東北、皖浙山區;兩廣、贛南山區和閩、台北區。為落葉喬木。梅喜溫暖氣候,花期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梅喜空氣濕度較大,但花期忌暴雨。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區可生長良好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瘠薄。陽性樹種,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為長壽樹種。長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
應用:在園林、綠地、庭園、風景區,可孤植、叢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際、路邊自然配植。若用常綠喬木或深色建築作背景,更可襯托出梅花玉潔冰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搭配,蒼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強調"梅花繞屋"、"登樓觀梅"等,均是為了獲得最佳的觀賞效果。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嶺、梅峰、梅園、梅溪、梅徑、梅塢等。
另,三千多年前,中國的古書「神農本草經」里,就有對梅子的記載,也談到梅子對人體的好處與葯效。能調節身體、去痰除澀、止吐止痢、治熱解酒、是極有益處的家庭必備零食和葯材。

㈤ 梅花有什麼功效,可以泡茶喝嗎

在中醫眼中,梅一身都是寶,花、葉、根和種仁均可入葯。梅花入葯,用的是初春花內未開放時的花容蕾。其味苦、微甘、微酸,性涼,歸肝、胃、肺經,具有疏肝解郁、開胃生津、化痰等作用,主要用於治療郁悶心煩、肝胃氣痛、梅核氣、淋巴結結核、瘡毒等病症。

可以泡茶,梅花具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的功效。長期服用,有理氣健身之效。取白梅花2~3朵,鮮花或乾花均可,用水沖泡即可。

(5)梅花的葯用擴展閱讀

梅花的花色有紫紅、粉紅、淡黃、淡墨、純白等多種顏色。「紅梅」,花形極美,花香濃郁;「綠萼」,花白色,萼片綠色,重瓣雪白,香味襲人;「紫梅」,重瓣紫色,淡香;「骨里紅」,色深紅重瓣,凋謝時色亦不淡,樹質似紅木。

「玉蝶」,花白略帶輕紅,有單重瓣之分,輕柔素雅。成片栽植上萬株梅花,疏枝綴玉繽紛怒放,有的艷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有的綠如碧玉,形成梅海凝雲,雲蒸霞蔚的壯觀景象。

㈥ 梅花有哪些葯用價值

梅子梅花入葯
《神農本草經》首先指出梅的葯用價值:「梅實味酸平,主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蝕惡肉。」梅果因加工方法不同,成品有白梅、烏梅之分。後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即記載了這種加工方法。作白梅法:「梅子酸,核初成時摘取,夜以鹽汁漬之,晝則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作烏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時摘取,籠盛,於突上熏之,令干即成矣。」明代著名葯物學家李時珍認為:烏梅能「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腫涌痰,殺蟲,解魚毒、馬汗毒、硫黃毒。」白梅則「治中風驚癇,喉痹痰厥僵仆,牙關緊閉者,取梅肉揩擦牙齦,涎出即開。又治瀉痢煩渴,霍亂吐下,下血血崩。」
由此可見梅的葯用范圍很廣。近代醫學界研究表明,梅的花蕾能開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黃疸。烏梅肉具斂肺澀腸,殺蟲生津功能,並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霍亂弧菌等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
梅花主含揮發油,苯甲醛、異丁香油酚、苯甲酸。烏梅主含檸檬酸、谷甾醇,成熟後含氫氰酸。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傷寒、副傷寒、痢疾、結核等桿菌及皮膚真菌均有抑製作用,且能減少豚鼠蛋白質過敏性休剋死亡的發生。
此外,梅花可提取芳香油,據清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記載:「海澄人善蒸梅及薔薇露,取之如燒酒法,每酒一壺滴露少許便芳香。」古人根據芳香油與水的沸點不同,利用分餾技術,將芳香油提取出來,用作食品的添加劑。

㈦ 梅花的 用途

在園林、綠地、庭園、風景區,可孤植、叢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際、路邊自然配植。若用常綠喬木或深色建築作背景,更可襯托出梅花玉潔冰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搭配,蒼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強調"梅花繞屋"、"登樓觀梅"等,均是為了獲得最佳的觀賞效果。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嶺、梅峰、梅園、梅溪、梅徑、梅塢等。梅花冰清玉潔,純貞高雅,是冬春之季觀賞的重要花卉。它可成片叢植也可作盆景和切花,以美化庭院等環境。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製成話梅、梅乾等各式蜜餞和梅醬、梅膏等物。果子入葯,具有解熱鎮咳、驅蟲止痢的功效;花、根人葯,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另外,果及樹皮還可製作染料;樹乾材質優良,紋理細膩,是用於手工藝雕刻的重要材料。
梅子梅花入葯
《神農本草經》首先指出梅的葯用價值:「梅實味酸平,主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蝕惡肉。」梅果因加工方法不同,成品有白梅、烏梅之分。後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即記載了這種加工方法。作白梅法:「梅子酸,核初成時摘取,夜以鹽汁漬之,晝則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作烏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時摘取,籠盛,於突上熏之,令干即成矣。」明代著名葯物學家李時珍認為:烏梅能「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腫涌痰,殺蟲,解魚毒、馬汗毒、硫黃毒。」白梅則「治中風驚癇,喉痹痰厥僵仆,牙關緊閉者,取梅肉揩擦牙齦,涎出即開。又治瀉痢煩渴,霍亂吐下,下血血崩。」
由此可見梅的葯用范圍很廣。近代醫學界研究表明,梅的花蕾能開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黃疸。烏梅肉具斂肺澀腸,殺蟲生津功能,並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霍亂弧菌等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
梅花主含揮發油,苯甲醛、異丁香油酚、苯甲酸。烏梅主含檸檬酸、谷甾醇,成熟後含氫氰酸。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傷寒、副傷寒、痢疾、結核等桿菌及皮膚真菌均有抑製作用,且能減少豚鼠蛋白質過敏性休剋死亡的發生。
此外,梅花可提取芳香油,據清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記載:「海澄人善蒸梅及薔薇露,取之如燒酒法,每酒一壺滴露少許便芳香。」古人根據芳香油與水的沸點不同,利用分餾技術,將芳香油提取出來,用作食品的添加劑。

熱點內容
浪漫櫻花女 發布:2025-04-30 18:39:03 瀏覽:15
浦東川沙花店 發布:2025-04-30 18:38:56 瀏覽:886
梅花十字鎖 發布:2025-04-30 17:55:00 瀏覽:534
七夕情人節送女朋友禮物視頻 發布:2025-04-30 17:43:51 瀏覽:28
盆栽徐天他爸 發布:2025-04-30 17:26:50 瀏覽:848
玫瑰精油搭配 發布:2025-04-30 17:07:02 瀏覽:946
珠海盆栽批發市場 發布:2025-04-30 17:06:52 瀏覽:629
玫瑰園里的老少爺們兒電視劇 發布:2025-04-30 17:06:05 瀏覽:388
最耐凍的戶外綠植 發布:2025-04-30 17:05:14 瀏覽:397
我的荷花池 發布:2025-04-30 16:39:01 瀏覽: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