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指
⑴ 茶花女的簡介
1、作品簡介
《茶花女》是法國著名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的代表作。故事講述了一個青年人與巴黎上流社會一位交際花曲折凄婉的愛情故事。作品通過一個妓女的愛情悲劇,揭露了法國七月王朝上流社會的糜爛生活。對貴族資產階級的虛偽道德提出了血淚控訴。在法國文學史上,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為主角的作品。
2、創作背景
這是是發生在小仲馬身邊的一個故事。1844年9月,小仲馬與巴黎名妓瑪麗·杜普萊西一見鍾情。瑪麗出身貧苦,流落巴黎,被逼為娼。她珍重小仲馬的真摯愛情,但為了維持生計,仍得同闊佬們保持關系。小仲馬一氣之下就寫了絕交信去出國旅行。1847年小仲馬回歸法國,得知只有23歲的瑪麗已經不在人世,她病重時昔日的追求者都棄她而去,死後送葬只有兩個人!她的遺物拍賣後還清了債務,餘款給了她一個窮苦的外甥女,但條件是繼承人永遠不得來巴黎!現實生活的悲劇深深地震動了小仲馬,他滿懷悔恨與思念,將自己囚禁於郊外,閉門謝客,開始了創作之程。一年後,當小仲馬24歲時,寫下了這本凝集著永恆愛情的《茶花女》。
3、作者簡介
小仲馬,法國小說家,戲劇家。大仲馬的私生子。7歲時大仲馬才認其為子,但仍拒不認其母為妻。私生子的身世使小仲馬在童年和少年時代受盡世人的譏誚。成年後痛感法國資本主義社會的淫靡之風造成許多像他們母子這樣的被侮辱與被損害者,決心通過文學改變社會道德。他曾說:「任何文學,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為目的,都是病態的、不健全的文學。」這是他文學創作的基本指導思想。而探討資產階級的社會道德問題,則是貫穿其文學創作的中心內容。
⑵ <茶花女>為什麼叫茶花女
1、原因
主人公瑪麗生性偏愛茶花,每逢外出,隨身必帶茶花,其顏色時紅時白。據說,這是她暗示客人的信號:紅色表示這一天不能接待客人;白色則意味歡迎來訪。或許這正是「茶花女」得名的由來。
2、原文簡介
《茶花女》是法國著名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的代表作。故事講述了一個青年人與巴黎上流社會一位交際花曲折凄婉的愛情故事。作品通過一個妓女的愛情悲劇,揭露了法國七月王朝上流社會的糜爛生活。對貴族資產階級的虛偽道德提出了血淚控訴。在法國文學史上,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為主角的作品。
3、簡析
傳統的道德觀念,包括對戲劇和小說創作的要求,認為與人通姦的有夫之婦或青樓賣妓的年輕女子都是靈魂有罪的人,應該使她們改邪歸正獲得新生,要不就在自殺或被殺中處死她們。小仲馬明顯是要背離這種傳統。在《茶花女》這部小說里,小仲馬決定以瑪麗·杜普萊西的詩人---「戈蒂耶」作女主人翁的姓,並毫不顧忌地以她的原名阿爾豐西娜來做她的名。後來覺得這還不足以表現他所愛的這位女子,便以聖母瑪麗亞的名字來命名她,把她看成是聖母和天使,稱她為「瑪格麗特·戈蒂埃」,同時保留她生前眾人所給予她的親切的外號「茶花女」,把她寫成是一個靈魂高尚的人,而不是一般人心中的下賤的妓女。從這個角度讀者又可以看出茶花女的高尚美。
4、作者簡介
小仲馬,法國小說家,戲劇家。大仲馬的私生子。7歲時大仲馬才認其為子,但仍拒不認其母為妻。私生子的身世使小仲馬在童年和少年時代受盡世人的譏誚。成年後痛感法國資本主義社會的淫靡之風造成許多像他們母子這樣的被侮辱與被損害者,決心通過文學改變社會道德。他曾說:「任何文學,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為目的,都是病態的、不健全的文學。」這是他文學創作的基本指導思想。而探討資產階級的社會道德問題,則是貫穿其文學創作的中心內容。
⑶ 《茶花女》的簡介和寫作背景
《茶花女》是法國著名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的代表作。故事講述了一個青年人與巴黎上流社會一位交際花曲折凄婉的愛情故事。作品通過一個妓女的愛情悲劇,揭露了法國七月王朝上流社會的糜爛生活。對貴族資產階級的虛偽道德提出了血淚控訴。在法國文學史上,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為主角的作品。
寫作背景:
《茶花女》就是根據小仲馬親身經歷所寫的一部力作,這是是發生在他身邊的一個故事。小仲馬出生於法國巴黎,他的母親卡特琳娜·拉貝是一個貧窮的縫衣女工,他的父親大仲馬當時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抄寫員,後來在戲劇創作和小說創作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成為法國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運動中的重要代表。隨著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的不斷改變,他的父親大仲馬越來越瞧不起縫衣女工卡特琳娜·拉貝。他混跡於巴黎的上流社會,整日與那些貴婦人、女演員廝混在一起,把小仲馬母子倆忘得一千二凈。可憐的縫衣女工只好一個人起早貪黑辛苦勞動,勉強維持母子兩人的生計。小仲馬七歲的時候,父親大仲馬通過打官司從卡特琳娜·拉貝手中奪取了對兒子的監護權,而那位勤勞善良的縫衣女工則就此失去了自己一手養大的兒子,重新成為一個孤苦伶仃的人。這使小仲馬從小體驗到了人世間的殘酷和不平。使得小仲馬熱切地期望著自己也能像父親一樣,揚名於文壇。於是,他也開始從現實中取材,從婦女、婚姻等問題中尋找創作素材。《茶花女》就是根據他親身經歷所寫的一部力作。這是是發生在小仲馬身邊的一個故事。1844年9月,小仲馬與巴黎名妓瑪麗·杜普萊西一見鍾情。瑪麗出身貧苦,流落巴黎,被逼為娼。她珍重小仲馬的真摯愛情,但為了維持生計,仍得同闊佬們保持關系。小仲馬一氣之下就寫了絕交信去出國旅行。1847年小仲馬回歸法國,得知只有23歲的瑪麗已經不在人世,她病重時昔日的追求者都棄她而去,死後送葬只有兩個人!她的遺物拍賣後還清了債務,餘款給了她一個窮苦的外甥女,但條件是繼承人永遠不得來巴黎!現實生活的悲劇深深地震動了小仲馬,他滿懷悔恨與思念,將自己囚禁於郊外,閉門謝客,開始了創作之程。一年後,當小仲馬24歲時,寫下了這本凝集著永恆愛情的《茶花女》。名妓瑪麗·杜普萊西嚮往上流社會生活,和小仲馬母親卡特琳娜·拉貝被大仲馬拋棄,同時反映當時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拜金現象,批判當時資本主義的黑暗。
⑷ 塵埃里的花:瑪格麗特——《茶花女》
《茶花女》是小仲馬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作。故事是發生在他身上的一個真實故事。
他曾愛過一個妓女——瑪麗,但是卻拋棄了她,當他再次回到巴黎時,紅顏已經香消玉殞。出於自責和深深的內疚,小仲馬完成了《茶花女》。也是對瑪麗的愛和愧疚,讓他筆下的瑪格麗特那麼完美,那麼無私。所有的錯誤、所有的過失他都推給了那個扭曲的資本社會和那個自私偏執的阿爾芒——他自己。
在《茶花女》的故事中,瑪格麗特是個為衛道士所不能容忍的妓女,但是她卻比任何貞潔聖女,都要完美。
她善良單純、敢於追求真愛、隱忍寬容、善解人意、為了愛情敢於犧牲和奉獻。為了愛人,她可以放棄她的生活,她的希望,甚至她的生命。
她是上流社會被人包養、奢侈成性的高級妓女。
當她遇到阿爾芒的時,立馬便成了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
當她勇於追求真愛,為了和阿爾芒在一起,勇於切斷與過去所有的聯系,不再在浮華中沉淪時,她又像是一個敢愛敢恨的烈女。
當她為了阿爾芒的前途,為了迪瓦爾家的名譽而犧牲自己的愛情和希望時,她又像是一個無私奉獻的聖女。
她是無私的。也正是她的無私,才讓那麼多讀者對她心生憐憫,愛她,尊敬她,為她落淚。
故事的開始是「我」去參觀一個即將被拍賣的公寓,這個公寓里曾經住著一個名噪一時的妓女——瑪格麗特·戈蒂埃。
公寓華麗的傢具和陳設,梳妝室中各式各樣的珠寶首飾,彰顯出一個妓女生前的奢華生活。
她的生活是奢華的,因為她有資本——她的美麗和無窮的魅力。因為她的美麗,讓無數上流社會的男子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她身材頎長,窈窕得有點過度,可是擁有精妙絕倫的才能,只要在穿著上稍加安排,就可以消除造化的這種疏忽。……她的頭發異常秀美,經過精心修飾,顯得小巧玲瓏……在一張艷若桃李的鵝蛋臉上,嵌著兩只黑眼鏡,黛眉彎彎,活像畫就一般;這雙眼睛罩上了濃密的睫毛,當睫毛低垂的時候,彷彿在艷紅的臉頰上投下了陰影;鼻子細巧、挺秀,充滿靈氣。……這就是這張迷人的臉的全貌了。」
她是一個貧窮的鄉下姑娘,但是貧窮和她的美麗並不相稱。她應該擁有財富。但是對於她來說,一個沒有地位,沒有任何技能知識,沒有財產,她得到金錢滿足她的虛榮心的方法,只能是犧牲肉體。
阿爾芒責備她接待G伯爵而欺騙他的時候,她說道:「我的朋友,如果我是某某公爵夫人,如果我有二十萬里弗爾的年收入,那麼無論我是您的情婦,還是除了您以外我又有一個情人,您都有權利問我,為什麼我欺騙您。但我是瑪格麗特·戈蒂埃小姐,我有四萬法郎的債,沒有一丁點財產,而且我每年要花費十萬法郎。」
她沒有財產,沒有地位,她也曾依靠廉價的勞動維持生活,但是勞動讓她依舊貧窮。所以追求財富讓她走上了賣笑賣淫的道路,她曾喝醉酒時憤怒地說道:「有的人老是來向我要求同樣的東西,他們為我付錢,就自以為同我算清賬了,不斷地看到這些人,真叫我煩透了。但是不行啊,要有衣裙、馬車和鑽石的虛榮心,把我們往火坑裡拖。……有朝一日我們會在毀掉別人再自我毀滅以後,像條狗一樣無聲無息死去。」
這樣奢侈狂放的生活是她生存的命脈,是她的命,是她生活的來源。「即使我好好照顧自己,我也會死去。支持著我的,是我所過的狂放不羈的生活。再說,好好照顧自己,這對家庭和朋友的上流社會婦女是有用的,但是我們呢,一旦我們不能再滿足情人的虛榮心,不能再供他們尋歡作樂,他們就拋棄我們,於是漫漫長夜之後,白天仍然是度日如年。」
這就是一個惡性輪回,這就是她一個妓女不得不遵循的生命軌跡,她只能墮落,只能沉溺在物質營造的淫盪的、奢華的、看似光鮮實則骯臟的生活中。
貞潔早與她無關,他們說得話越下流,她笑得越開心。她是一個被人唾棄的妓女。但是在瑪格麗特身上,我們卻能看到一種不是她這種身份的女子應該有的高貴的氣質。書中的「我」,也曾遇到過瑪格麗特,「她坐在一輛由兩匹棗紅色駿馬駕轅的藍色四輪轎式的小馬車里,每天一準來到那裡。那時我注意到在她身上具有一種她那一類人罕見的高貴氣質,……。」
她雖然在物質的世界中墮落了,但是骨子裡卻透露著一個聖潔少女的高貴和純真。這也就是她為什麼能像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一樣接受阿爾芒的愛,也能無比執著勇敢地愛著阿爾芒的原因。
瑪格麗特雖然有過無數的情人,但是在真正的愛情上她卻是一個貞潔的處女。
她聽過無數的情話,當過很多人的情婦,但是無不是金錢和美貌的交易,並沒有真愛。所以真愛一直在她的心裡,也是這份壓抑在心裡的真愛,讓她看起來帶有著處女的純真和稚氣。
阿爾芒眼中的瑪格麗特是純真的、多情的、純潔的處女。
「在這個女人身上,有著某些單純的東西。可以看出她雖然過著放縱的生活,但仍然保持純真。……一句話,在這個姑娘身上,可以看出處女的成分,只不過她一失足才成了妓女,而這個妓女很容易又會成為最多情、最純潔的處女。」
這種處女的氣質並不只有阿爾芒看到了,書中的「我」也同樣看到了,「瑪格麗特雖過著縱欲的生活,但她的面容卻呈現出處女的神態,甚至帶著稚氣的特徵,這點難免令人納悶。」
瑪格麗特雖然出賣著愛情,卻從未真正愛過誰,所以她給阿爾芒的愛情,就是一個少女最純真、最單純、最真摯的愛。
在她們的愛情故事裡,瑪格麗特一直想要擺脫一個妓女的形象,但是她又不得不依靠妓女的身份去維持她和阿爾芒的交往。
但是阿爾芒的愛,卻是自私的、佔有欲極強的,他無法容忍瑪格麗特有別的情人,即使他知道她是一個妓女,她奢侈的生活需要多個情人來維系,他也知道這是她的生活來源。但是他還是無法忍受。甚至不惜寫帶有挑釁嘲諷的信,傷害瑪格麗特對她的愛和她僅有的自尊心。
「我非但不知足,反而想獨佔一切,強迫她一下子斬斷過去的關系,而這些關系是她今後的生活來源。」
但是瑪格麗特卻一次一次的原諒了他。並給了他,她能給的最大的體諒。
「我們這些女人,當我們還有一點良心的時候,我們說話做事都別有深意,別的女人是一無所知的,因此,我對您再說一遍,瑪格麗特·戈蒂埃找到還債的方法,不像您要錢,這是一種體諒……」
她盡可能的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安排他們的事情,體諒著阿爾芒,她不想用他的錢,她不想他們的關系就像從前賣淫一樣。
除了對阿爾芒的體諒和理解,瑪格麗特也勇敢地追求真愛,不計後果得去維持他們的愛情。她不是無人可愛,只是愛得義無反顧。
N伯爵的身份、地位、金錢、還有苦苦地追求,都不能使她動心,然而阿爾芒的關心卻讓她義無反顧地愛上了他。她委身於他,比任何男人都要快,「因為你看到我咯血時握住了我的手,因為你哭泣了,因為世間只有你真正想同情我。」
她也在努力維護他們的愛情,不惜一切代價。就是因為阿爾芒的嫉妒,瑪格麗特斷絕了她同所有情人的關系,並宣布她是阿爾芒的情人,甚至不惜和公爵決裂。她用斷絕了生命來源的方式在愛著他。
當阿爾芒責備瑪格麗特賣馬、當衣服,並要替她償還債務的時候,她說:「像我們這樣的關系,如果女方還有一點自尊心,她就應該由自己作出各種各樣的犧牲,而不問她的情人要錢,否則她的愛情就跟賣淫無異。」
因為她是妓女,對金錢和愛情的交易極為敏感。所以她不想讓他們的愛情跟金錢扯上任何關系。
她在謀劃著他們的未來,她不再虛榮,不再奢侈,只想做個平凡的女人守候著平凡的愛情。
與她縝密的思考和成熟的想法相比,阿爾芒顯得幼稚得多。他為瑪格麗特失去了馬車和美麗的衣服、鑽石而感到心痛,為了他們的奢靡生活,四處借債,不惜傾家盪產,抵上他最後的財產。
而瑪格麗特卻表示出與他同甘共苦的決心,她不要鑽石、馬車和漂亮衣服,她要變賣她的豪華家居用來還債,換一套租金不高的小公寓,然後用阿爾芒並不是很高的收入過她們的小日子。
但是阿爾芒父親的到來,卻斷送了瑪格麗特最後的希望。
她出淤泥而不染,她犧牲物質去追求精神的戀愛,她為了維持愛情而無私奉獻,都不足以讓讀者幾個世紀都無法忘懷,真正讓瑪格麗特深入人心的是她為了阿爾芒的前途,迪瓦爾家的名譽,他妹妹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愛情和希望,甚至於生命的偉大舉動。
面對一個年老的父親的乞求,她無法無動於衷。她終究是個妓女,妓女,一個註定敗壞名譽的職業,一個註定傷風敗俗的名銜。
瑪格麗特明白「我過去的生活不容許我去夢想這樣的未來,而且我要對我的生活習慣和名譽所造成的後果承擔責任。」
他父親羅列出了很多理由,每一條理由都讓瑪格麗特不得不離開。阿爾芒的前途,他們並不可能美好的同居生活,玷污迪瓦爾家的名譽,以及會耽誤他妹妹的婚事……他父親甚至這樣說:「一個女孩子的前途掌握在您的手裡,可她絲毫沒有傷害過您,而且她有權指望前途美好。……瑪格麗特,把我女兒的幸福賜給我吧。」
但是瑪格麗特又何嘗傷害過你們?你們卻推她走入了地獄。
善良的瑪格麗特是無法面對這樣的懇求的,她用她的行動證明她對阿爾芒愛的無私,對他父親的尊重和愛戴,還有對這個世界的善意。
她遵守了對一個父親的承諾,讓阿爾芒恨她,離開了阿爾芒,讓他回到他父親的身邊。但是偏執的阿爾芒,自私地愛著瑪格麗特的阿爾芒,怎麼能如瑪格麗特般偉大?
為了報復「狠心」離開他的瑪格麗特,阿爾芒讓瑪格麗特的對頭當她的情婦,處處刁難瑪格麗特,侮辱她,折磨她。
面對著瑪格麗特的求饒,他卻更加變本加厲地折磨她。她的身體一天天在垮掉,她被這個世界、被她愛的人活生生地推入了地獄。
其實,想一想,她根本不會斷送阿爾芒的前途,因為她將不久於人世。她也根本不會讓他傾家盪產、失去對家庭的責任,她是那麼的體貼,那麼的無私,那麼的善解人意。
唯獨改變不了的就是她是個妓女,一個被生活所迫淪為的妓女,一個沒傷害過任何人的可憐的女子。而她卻要因為一個姓氏,犧牲掉她的幸福甚至生命。
書中的「我」去到了阿爾芒的家裡,感慨出了這樣一句話:「貞潔的少女不知道,一個遠離她的妓女,僅僅為了維護她的姓氏,犧牲了自己的幸福。」 (這個她指的是阿爾芒的妹妹,姓氏是迪瓦爾)
基督教文化的善與愛,犧牲與奉獻在一個低賤的妓女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也許是出於對瑪麗的內疚和愛,讓小仲馬把瑪麗塑造成了一個在愛情中極為完美的瑪格麗特,而把自己塑造成了自私、偏執、佔有欲極強、以自我為中心甚至最後把瑪格麗特逼上絕路的極其不堪的阿爾芒。
正是阿爾芒的自私,襯託了瑪格麗特的無私;正是阿爾芒的偏執,襯託了瑪格麗特的善解人意;正是阿爾芒瘋狂地報復,襯託了瑪格麗特的隱忍和寬容;正是阿爾芒狹隘的愛情觀,襯託了瑪格麗特愛的偉大……一個不堪的阿爾芒,襯託了一個完美的瑪格麗特,這似乎也讓讀者原諒了那個拋棄了瑪麗的小仲馬。
⑸ 茶花女的主要內容概括(中文)
<<茶花女>>的義大利名稱為Traviata,原意為"一個墮落的女人"(或"失足者"),一般均譯作"茶花女"。歌劇描寫了十九世紀上半葉巴黎社交場上一個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瑪格麗特。她名噪一時,才華出眾,過著驕奢淫逸的妓女生活,卻並沒有追求名利的世俗作風,是一個受迫害的婦女形象。雖然她贏得了阿爾弗雷德·阿芒的愛情,但她為了挽回一個所謂體面家庭"的"榮譽",決然放棄了自己的愛情,使自己成為上流社會的犧牲品。劇情梗概是因喜愛茶花而被稱為"茶花女"的巴黎名妓瑪格麗特原是一名商店職員,淪落為娼妓後,雖然過著一擲千金的生活,但精神與肉體上卻蒙受著巨大的痛苦,因而身染重病。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結識了一位青年阿芒,阿芒已在暗中愛了她4年。見面後,瑪格麗特正巧發病,其他人對此漠不關心,而阿芒卻真誠地照護她、體貼她。瑪格麗特深受感動,接受了阿芒的愛情。
為了擺脫那種奢華但又令人窒息的環境,她傾全部積蓄,與阿芒到鄉間居住,平靜的生活中兩情繾綣,十分恩愛。不料阿芒的父親聞訊後大怒,趕來鄉間興師問罪,當他得知瑪格麗特對自己兒子確是一片真心後,有所觸動,但仍堅決要求她與兒子斷絕關系。瑪格麗特考慮到阿芒將來的幸福,忍痛答應阿芒父親的要求,給阿芒留了一封信,假稱自己已做了別人的情婦,又重回巴黎。阿芒不知內情,指責她為了享樂而負心絕情。瑪格麗特遭此打擊,頓時暈倒,病情加劇,生命垂危。至此,阿芒父親才將真情告訴兒子,阿芒懷著歉疚之情再次回到瑪格麗特身邊時,她已是奄奄一息,最後帶著無法實現愛情與家庭幸福的遺恨,離開了人間。
⑹ 《茶花女》主要講述了什麼內容
《茶花女》講的是1847年3月12日,巴黎一條大街上張貼了一張拍賣廣告,拍品為傢具和古董。豪華住宅的主人瑪格麗特在三周前去世,除了遺物,她還留下了一筆巨額債務。
瑪格麗特本來是一個貧窮善良的鄉村姑娘,來到巴黎後不幸淪落風塵。因為長相漂亮,成為巴黎紅極一時的交際花;又由於她喜歡在頭上插戴茶花,因此人們習慣稱她「茶花女」。在她的墓碑前,青年阿爾芒為她擺滿了茶花。阿爾芒是個一文不名的窮小子,也是瑪格麗特惟一真正愛過的人。因為在她得了肺病時,只有阿爾芒真心實意地關心和照顧她,她把阿爾芒當成了理想的情人。此後,瑪格麗特就想法擺脫把她當成「愛女」的老公爵和糾纏不休的N伯爵;但是,開銷過大的她又不能完全斷絕和這些人來往。而阿爾芒為了應付和情人在一起的開支,不得不去賭博和借債。他們的行為激怒了老公爵,停止了供給瑪格麗特的一切費用;而此時債主們紛紛上門逼債。為了還債,瑪格麗特賣掉了自己的馬車、首飾等物品,並不找阿爾芒要一分錢。
然而兩人的新生活好景不長,阿爾芒的父親責備兒子敗壞了家庭的名聲,要他拋棄瑪格麗特,但阿爾芒拒絕了。可是瑪格麗特卻又莫名其妙地離開了他,與伯爵重歸於好。傷心的阿爾芒於是在舞會上當面羞辱瑪格麗特,又寫信去辱罵她;但瑪格麗特並不嫉恨阿爾芒,反而與他重修舊好。然而第二天阿爾芒卻送來500法郎的鈔票作為「度夜價錢」;備受打擊的瑪格麗特終於在愛情和疾病的雙重摺磨下含恨而死。阿爾芒從瑪格麗特的遺言中終於明白了瑪格麗特不辭而別的真相和內情,原來他的父親為了女兒的婚約,懇求「茶花女」與阿爾芒斷絕交往。追悔莫及的阿爾芒痛哭流涕,但一切為時已晚。
⑺ 中國「茶花女」之稱的歌唱家是哪一位
中國茶花女之稱的歌唱家是女高音歌唱家幺紅,她是遼寧沈陽人,中央歌劇院的演員,國家一級演員,她的歌聲婉轉動聽,深受大家的喜愛。
⑻ 《茶花女》一書有哪些簡要的內容概述
瑪格麗特·戈蒂埃原來是一個貧苦的鄉下姑娘,由於生得花容月貌來到巴黎後,被貴人公子爭相追逐,成了紅極一時的「社交明星」。她隨身總是帶著一束茶花,人稱「茶花女」。
茶花女不幸得了肺病。在接受治療時,受到一位公爵的寵愛,因為她酷似公爵因肺病而早夭的女兒,公爵答應,只要她改變過去的生活,便負擔她的全部日常費用。但瑪格麗特不能完全做到,公爵便將錢減少了一半,瑪格麗特入不敷出,到現在已欠下幾萬法郎的債務。
一天晚上10點鍾,瑪格麗特小姐回來後,一群客人來訪。鄰居勃呂當司帶來兩個青年,其中一個叫阿芒·杜瓦,是稅務局長杜瓦先生的兒子,他真誠地愛著茶花女。一年前,瑪格麗特生病期間,阿芒每天跑來打聽病情,卻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鄰居向瑪格麗特講了阿芒的一片痴情後,她只表示感謝。瑪格麗特在和朋友們跳舞時,她的病情突然發作,阿芒非常關切地勸她不要這樣殘害自己,同時向瑪格麗特表白了自己的愛情。他告訴茶花女,6個月以前,他撿到她手套上掉下來的紐扣,至今還珍重地保藏著。瑪格麗特原以為人情淡薄的心靈再次動了真情,她送給阿芒一朵茶花,以心相許。
愛情激發了瑪格麗特的熱情,她決心擺脫百無聊賴的巴黎生活,到鄉下和阿芒住一段時間。為此需要一大筆費用,她准備獨自一人籌劃這筆錢,就請阿芒離開她一晚上。阿芒出去時,恰好碰上瑪格麗特過去的情人來訪,頓生嫉妒,產生誤解。但不久,兩人又冰釋前嫌,並來到郊外過起如夢如詩般的田園生活。為了徹底同舊生活斷絕關系,瑪格麗特擺脫了公爵的寵愛,背著阿芒典當了自己的金銀首飾和東西來支付生活費用。阿芒了解以後,決定把母親留給他的一筆遺產轉讓掉,以還清瑪格麗特所欠下的債務。巴黎的經紀人來信要他去簽字,他暫時離開了瑪格麗特。
然而,簽字不過是阿芒父親騙開兒子的一個計謀。他單獨找到瑪格麗特,懇請她還回他的兒子與家庭的清白。瑪格麗特先是痛苦哀求杜瓦先生不要拆散她與阿芒,這等於要她的命。可是杜瓦先生毫不相讓。她只好為阿芒和家庭作出犧牲,答應了杜瓦先生的「懇求」,發誓與阿芒絕交。
阿芒接到絕交信,萬分痛苦地和父親回到家鄉。瑪格麗特回到巴黎後,則重新過起昔日荒唐而奢華的生活。她接受了一位男爵的追求,他幫她還清了一切債務,又贖回了首飾和馬車。
阿芒禁受著失戀的痛苦折磨,漸漸地把對瑪格麗特的愛轉化成強烈的嫉恨,他決心報復瑪格麗特的「背叛」。
阿芒找到了瑪格麗特,處處給她難堪。罵她是沒有良心、沒有情義的娼婦,把愛情作為商品出賣。還當著瑪格麗特的面追求放盪的妓女奧林普,並指使該妓女侮辱瑪格麗特。
可憐的瑪格麗特在一次次無情的打擊下,病情越來越重,大家都把她忘了,她失掉了財源。臨死前,債主們都來了,帶著借據,逼她還債。執達吏奉命來執行判決,查封了她的全部財產,只等她死後就進行拍賣。彌留之際,她幾次叫著阿芒的名字,「從她的眼裡流出了無聲的眼淚」。死後只有一個好心的女鄰居米利為她入殮。當阿芒重回巴黎時,她把瑪格麗特的一本日記交給了他。從日記中,阿芒才知曉了她的高尚心靈。「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終愛我的證據外,我似乎覺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裡也就會顯得越加崇高。」
阿芒懷著無限的悔恨與惆悵,專門為瑪格麗特遷了墳,安了葬,並在她的墳前擺滿了白色的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