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科技
⑴ 雙陽梅花鹿優良品種
雙陽梅花鹿作為世界首例鹿科動物定型品種,其培育歷程可追溯至1990年,當時雙陽梅花鹿育種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通過地方類型選育、個體表型選擇、配種策略優化、大群繁育等方法,歷經基礎群組建、初選擴繁和精選提高三個階段,最終形成了優良的雙陽梅花鹿品種。
其體質外貌特徵顯著,體形勻稱,毛色深沉,梅花斑點大且清晰,背線淡雅,頭部寬額,胸部寬闊,腹部較大。在吉林省五個梅花鹿類型中,雙陽梅花鹿在體型指標上表現出色,特別是在頭長、體長和胸圍方面。成年公鹿身高101-111cm,體重138kg,母鹿體型清秀,體重68-81kg。雙陽梅花鹿的毛色隨季節變化,夏季棕紅色或棕黃色,冬季灰褐色。
在生產性能方面,雙陽梅花鹿以高產鹿茸著稱。1985年至1989年間,公鹿平均單產鹿茸顯著高於選育初期和全國平均水平。其鹿茸不僅量大質優,枝頭肥大、質地松嫩、色澤鮮艷,有效成分含量高,具有很高的市場價值。
遺傳穩定性是雙陽梅花鹿的另一個重要特性,其遺傳性能穩定,特別是茸重性狀具有高遺傳力,這使其在育種上具有顯著優勢。早熟性也是其特性之一,16個月齡的母鹿可達性成熟,公鹿則早於同類,如12個月齡可收獲初角茸。
雙陽梅花鹿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對環境和飼料的耐受性強,食性廣泛,適合粗飼料,這使得它們在不同氣候和條件下都能良好地生存和發展。
(1)梅花鹿科技擴展閱讀
「雙陽梅花鹿育種」科研課題始於二十世紀60年代,由原雙陽國營第三鹿場高級畜牧師韓坤主持。1979年該科研課題被列入國家農墾部重點科研項目。1986年「雙陽梅花鹿育種」項目取得豐碩成果,歷經20多年人工培育的梅花鹿新品種——「雙陽梅花鹿」通過國家農墾部組織的技術鑒定。1987年「雙陽梅花鹿育種」科研成果獲農牧漁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990年再度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雙陽梅花鹿選育成功填補了國內茸鹿育種領域的空白,在世界鹿科動物育種學科中居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