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三弄插曲
㈠ 請給我梅花三弄(三個電視劇)的主題曲和片尾曲插曲什莫的的名字,謝謝~~~~
《梅花三弄》總主題曲:《梅花三弄》——姜育恆
《梅花三弄之梅花烙》:
《梅花三弄》(片頭曲)——姜育恆
《你是我心底的烙印》(片尾曲之一)——鍾鎮濤VS章蓉舫
《你我曾經走過紀元》(片尾曲之二)——費玉清
《痴情不是一種罪過》(插曲)——潘越雲
《梅花三弄之鬼丈夫》:
《鴛鴦錦》(片頭曲)——葉歡
《從不後悔愛上你》(片尾曲)——姜育恆
《相認》(插曲)——鄭智化VS岳翎
《梅花三弄之水雲間》:
《水雲間》(片頭曲)——童孔
《我心已許》(片尾曲)——蔡幸娟
《回憶》——鍾鎮濤
下載地址:http://mp3..com/
㈡ 梅花三弄三部曲全部歌曲
一、主題曲《水雲間》
作詞:瓊瑤
作曲:陳復明
主唱:童孔
二、片尾曲《我心已許》
作詞:瓊瑤
作曲:陳耀川
主唱:蔡幸娟
三、插曲《回憶》
作詞:方露
作曲:陳志遠
主唱:鍾鎮濤
四、主題曲《梅花三弄》
作詞:瓊瑤
作曲:陳志遠
主唱:姜育恆
五、片尾曲《你我曾經走過紀元》
作詞:瓊瑤
作曲:吳大衛
演唱:費玉清
六、插曲《痴情不是一種罪過》
作詞:陳樂融
作曲:陳志遠
演唱:潘越雲
七、主題曲《鴛鴦錦》
作詞:瓊瑤
作曲:吳大衛
演唱:葉歡
八、片尾曲《從不後悔愛上你》
作詞:陳樂融
作曲:陳志遠
演唱:姜育恆
九、插曲《相認》
作詞:鄭智化
作曲:鄭智化
演唱:鄭智化、岳翎
(2)梅花三弄插曲擴展閱讀:
《梅花三弄》是改編自瓊瑤小說的愛情電視劇,由沈怡執導,瓊瑤編劇。分為三部作品《梅花烙》、《水雲間》、《鬼丈夫》;講述了三個動人的愛情故事。
關於笛曲《梅花落》改編,移植為琴曲《梅花三弄》,有托於唐人顏師所作《江梅引。憶紅梅》中「漫彈綠綺,引三弄,不覺魂飛」句,說明此曲明代尚流傳。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聲演奏主調,並以同樣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復3次,故稱為《三弄》。
㈢ 梅花三弄三部曲全部歌曲
第一部《梅花烙》 1.OP:梅花三弄 2.OST:癡情不是一種罪過 3.ED1:你是我心底的烙印版 4.ED2:你我曾經走過紀元權 第二部《鬼丈夫》 1.OP:鴛鴦錦 2.OST:相認 3.ED:從不後悔愛上你 第三部《水雲間》 1.OP:水雲間 2.OST:回憶 3.ED:我心已許
滿意請採納
㈣ 《梅花三弄》插曲
1. 梅花三弄 - 姜育恆 (中視"梅花三弄"主題曲) 國語
2. 山雨欲來(配樂)
3. 邂逅(配樂)
4. 你是我心底的烙印 - 鍾鎮濤/章蓉舫 (中視"梅花三弄之梅花烙"片尾曲Ⅱ) 國語
5. 鴛鴦同衾(配樂)
6. 獵狐(配樂)
7. 指婚(配樂)
8. 你我曾經走過紀元 - 費玉清 (中視"梅花三弄之梅花烙"片尾曲Ⅰ) 國語
9. 別來滄海(配樂)
10. 離離草原上(配樂)
11. 怨情錯(配樂)
12. 聖怒萬里(配樂)
13. 痴情不是一種罪過 - 潘越雲 (中視"梅花三弄之梅花烙"插曲) 國語
14. 行刑 (配樂)
<鬼丈夫>--所有曲目:
1. 鴛鴦錦 - 葉歡 (中視"梅花三弄之鬼丈夫"片頭曲) 國語
2. 才子佳人 (配樂)
3. 晴天霹靂(配樂)
4. 苦戀 (配樂)
5. 鬼影傳說(配樂)
6. 冥婚 (中視"梅花三弄之鬼丈夫"插曲) 國語
7. 痛不欲生(配樂)
8. 廢墟怪客(配樂)
9. 從不後悔愛上你 - 姜育恆 (中視"梅花三弄之鬼丈夫"片尾曲) 國語
10. 寒松園(配樂)
11. 夢里相思 (配樂)
12. 相認 - 鄭智化/岳翎 (中視"梅花三弄之鬼丈夫"插曲) 國語
13. 面具(配樂)
14. 真相 (配樂)
15. 悔恨不已(配樂)
16. 天人永隔 (配樂)
<水雲間>--所有曲目:
1.水雲間-童孔 (中視"梅花三弄之水雲間"片頭曲) 國語
2.歌夢交歡(配樂)
3.回憶-鍾鎮濤 (中視"梅花三弄之水雲間"插曲) 國語
4.情劫(配樂)
5.錯愛(配樂)
6.愁雲慘霧(配樂)
7.蘇醒(配樂)
8.我心已許-蔡幸娟 (中視"梅花三弄之水雲間"片尾曲) 國語
9.芊芊(配樂)
10.魂斷西湖(配樂)
11.畫梅(配樂)
12.結伴遊(演唱)
13.梅花誓(配樂)
㈤ 《梅花三弄》插曲
《梅花三弄》中的插曲是《歸去來兮》。
以下是關於《歸去來兮》的詳細介紹:
- 歌曲背景:《歸去來兮》是《梅花三弄》中的一大亮點,與整個作品的主題緊密相關,體現了深沉的情感與內心的矛盾沖突。
- 歌曲內容:歌曲內容圍繞人生的無奈、別離和重逢的情感展開,以音樂的形式勾畫出人們對於逝去時光的懷念和對未來的希冀。歌詞中融入了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 旋律特點:《歸去來兮》的旋律優美動聽,富有感染力。歌曲採用了古典與現代的結合,既有傳統的民族樂器演奏,也有現代音樂元素的融入,使得歌曲既有古典的韻味,又不失現代感。
- 文化內涵與社會價值:《歸去來兮》不僅是一首音樂作品,更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社會價值。它反映了人們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對於弘揚民族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有著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