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畫梅花鹿角

畫梅花鹿角

發布時間: 2025-07-20 11:03:34

⑴ 中國人喜歡畫鹿的原因是什麼

古代,鹿被稱為麒麟,是瑞獸。鹿性子溫和,很符合那些儒雅的無比龜毛的上層高雅人士的口味,畫鹿就像畫梅花似的,就是表達他們啥情操啦,情趣啦巴拉巴拉的。

⑵ 帶你識別鹿角

鹿角識別要點如下

  1. 形態分類

    • 馬鹿角:長達50~120厘米,分為4~6個枝條。主枝彎曲,直徑可達3~6厘米,底部有珍珠盤和稀疏小孔。表麵灰褐色或黃褐色,質地堅硬,內部呈蜂窩狀。
    • 梅花鹿角:長度在30~60厘米之間,直徑2.5~5厘米,通常有3~4枝。側枝向兩側延伸,枝端黃棕色或灰棕色,頂部灰白色,表面有光澤和苦瓜棱排列。
    • 鹿角脫盤:形狀似頭盔,直徑3~6厘米,高1.5~4厘米。底部平滑,蜂窩狀結構,珍珠盤周邊有孔洞。
  2. 葯理特性

    • 鹿角富含膠質、磷酸鈣和多種氨基酸,如天冬氨酸、蘇氨酸等。
    • 具有調節心血管、增強心臟搏出量、抗炎和抑制MAO酶活性的葯理作用。
  3. 功能與應用

    • 鹿角在中醫中用於溫腎陽、強筋骨、行血消腫。
    • 常用於治療腎陽不足、陽痿遺精、腰脊冷痛、陰疽瘡瘍和乳癰初起等疾病。

通過這些特徵,我們可以有效識別鹿角及其不同類型,並了解其在葯理和應用上的獨特價值。

⑶ 王冕的墨梅

(一)墨梅流派和他的風格。
墨梅的創始,和文學有密切關系,先是北宋林和靖、蘇東坡等詩人熱情地歌頌梅花的豐神和風骨,使人們對梅花產生了無限珍愛的感情,「無聲之詩」的畫繼之而起,梅花也就成為畫壇上盛極一時的題材了。當時對畫梅最有創造和貢獻的當推釋仲仁和揚補之。仲仁又名華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於窗紙上而得到啟發,創作了用濃濃淡淡的墨水暈染而成的所謂墨梅。大詩人黃庭堅見了大加贊揚說:「如嫩寒清曉,行孤山籬落間,但欠香耳。」一時華光的墨梅便成了畫壇上一個新的品種。趙孟頫墨梅題跋也曾說:「世之論墨梅者,皆以華光為稱首。」
揚補之接受了華光的衣缽,在此基礎上發展,把自己寫的墨梅,送給宋徽宗趙佶看。趙佶說他寫的是「村梅」,因而他自稱為「奉敕村梅」。他創造了兩種畫梅的方法:一種用水墨塗於絹上烘托出梅的點點白葩,另一種是以墨筆圈出梅花潔白芳馨的特色。金冬心(農)說:「揚補之為華光和尚入室子弟,其瘦處如鷺立寒汀,不欲為人作近玩也。」(《冬心畫梅題記》)後來揚的兩個外甥湯叔雅、湯叔用也擅長此道。《冬心畫梅題記》:「揚補之甥湯叔雅,宋開禧間與弟叔用皆工墨梅,各出新意,謂之倒暈花枝。時有茅進士汝元亦擅名當世。叔雅畫梅,曾見於吾鄉梁少師鄉林家,不愧逃禪叟(揚補之)。而叔用及汝元之疏枝瘦萼未嘗睹者。」
發展到元代,據說元四家的吳鎮(仲圭),以及王冕,都是畫梅能手。范成大雲:「近世始畫墨梅,江西揚補之者尤有名,其徒仿之者實繁,蓋吳仲圭、王元章皆用其法。」(《范村梅菊譜》)由此看來,王冕正是這派的嫡系。
元末蒲庵禪師有《梅花歌》:「會稽王冕高頰顴,愛梅自號梅花仙。豪來寫遍羅浮雪千樹,脫巾大叫成花顛。有時百金閑買東山屐,有時一壺獨釣西湖船。暮校梅花譜,朝誦梅花篇。水邊籬落見孤韻,恍然悟得華光禪。我昔識公蓬萊古城下,卧雲草閣秋瀟灑。短衣迎客懶梳頭,只把梅花索高價。……」(郎瑛《七修類稿·山農刺時》)
從《梅花歌》來看,王冕正是接受了華光、揚、湯一派的傳統,孜孜不倦地學習梅花譜和梅花篇,在這基礎上,發揮了他的藝術才能。王冕的墨梅,是和他的思想感情分不開的。正如清朝朱方靄說的:「畫梅須高人,非人梅則俗,會稽煮石農,妙筆繪寒玉。」(《畫梅題記》)這種意識在王冕的題畫中表現得很突出,有的反映了人民的疾苦,有的顯示了孤傲正直的性格,有的表達了與統治階級不合作的精神,有的流露了愛國主義的熱忱,有的表現出自己的不凡抱負和樂觀的感情,他想把自己的情感激流灌注在繪畫創作的園地上。王冕愛畫的梅花,據清代宜興吳仲倫在題鄭小僬(淳)梅冊上說:「王元章喜寫野梅,不畫官梅。」(《竹波軒梅冊》)何謂野梅?凡生長在山野清絕的地方,梅干勁直,盡自然之本性,都叫野梅,有時也叫村梅。何謂官梅?凡由人工造作,失卻天真,干多盤曲,叫做官梅,也稱宮梅。有人往往以野梅比為「疏曠平遠」,以官梅比為「金碧庄嚴」,藉以隱喻不同環境中的不同人格。明朝孫長真往往摹仿王冕此種畫法,所以他題詩說:「梅花取直不取曲,此理世人多未推。詩人獨得梅清性,不畫官梅畫野梅。」(《畫梅辨難》)
且看王冕墨梅(圖1)。一枝梅花,橫斜在畫幅的中間,枝幹一拉數尺長,顯出很有勁,枝的梢頭,露出了筆的尖鋒,更突出了它的清高拔俗,十數朵梅花,含苞欲放地洋溢著蓬勃的生氣,令人感到醒目清新。這是他抓住最典型的一枝,表達了集中凝聚的效果,從他內心的感情來渲染花枝的景色,又以花枝的景色來反映自己的胸襟。題詩曰:「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按《竹齋詩集》,「流」字作「留」)
他的「墨梅」風格,可用「神韻秀逸」四字來概括。試從構圖、枝幹、花等方面來分析。畫梅構圖以枝幹為主。王冕畫梅花的成功,與他構圖是分不開的。構圖可分疏的、密的、不疏不密三種。疏的如疏影橫斜,以疏淡有致,雅淡出塵為妙。不疏不密的,如俯仰得直,照應有情,要密中見疏,疏中仍有聚散謂之得直。密的如繁花密蕊。第三法,首開其宗的就是王冕。朱方靄說:「宋人畫梅,大都疏枝淺蕊,至元煮石山農始易以繁花,千叢萬簇,倍覺風神綽約,珠胎隱現,為此花別開生面。明時陳憲章常師其意,吾友汪巢林、金吉金繼之。」(《畫梅題記》)王冕這種構圖就是以密取勝,同時做到密而不亂,繁而有韻。在枝乾的構圖上,能疏疏密密,做到長處疏,短處密,疏散處疏,交錯處密,疏可走馬,密不容針;他能把握虛虛實實,而且層次分明,應有盡有。他在華光和尚的「多而不繁,少而不虧」,揚補之的「交枝而花繁累累,分梢而萼蕊疏疏」的理論基礎上更有所發揮。在枝乾的質感上,運用了湯叔雅的「其為梢也,有如斗柄者,有如鐵鞭者,有如鶴膝者,有如龍角者,有如鹿角者,有如弓梢者,有如釣竿者」的理論,加以具體實踐,因此他立干如龍,勁似鐵;發梢如箭,短如戟。梅干如龍不容易,畫時必須彎曲有力,用筆多轉折,或以飛白出之。要勁也不易做到,畫時筆須頓挫得直,使轉有方。畫梅梢貴直,但要直中仍有韻致,絕非如尺。他的枝梢一筆拉到幾尺長,枝的梢頭,露出了筆的尖鋒,突出了梅的清高拔俗。因此令人感到風神綽約,美奕有致。畫花,他也不是只畫一朵花的形似,而能在形似以外求神態,表現出或嬌艷,或清雅,或燦爛,或蕭疏等等姿態;在開花的形態上,也運用了湯叔雅的「其為花也,有椒子,有蟹眼,有含笑,有開謝,有落英」的理論,畫出了老樹枝怪花疏,嫩樹枝密花繁。總之對於行校、布干、點萼、生花都是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掌握了筆墨洗練功夫,集中表現了他的新風貌。明魯宗賢說:「古今畫梅誰者高,前有補之後王老。」(《雪湖梅譜》)清趙蘭舟說:「揚補之、王元章為癯仙,盡洗鉛華,別開生面,華光老人又為寫影傳神,畫梅之能事畢矣。」(《竹波軒梅冊》)前人對他評價極高。
(二)冰花個個圓如玉,羌笛吹它不下來。
墨梅自華光和尚創造以來,經過揚補之、湯叔雅等人的努力,已取得顯著成績。但它能繼承下來,還是與王冕的努力分不開的。他曾作了種種水墨畫的嘗試。筆墨的洗練功夫,使墨梅在原有的基礎上,更邁進了一大步。下面是幾位名人對他的評語。明朝畫梅高手姚淛有詩曰:「畫梅用墨不用色,華光從來有筆力。紛紛作者俱不同,貌得仙葩似荊棘。補之叔雅師此老,各占花枝互有得。前元博士柯九思,愛將脂粉染梅枝。王家元章傳墨法,雪月風煙種種奇。」(《雪湖梅譜》)劉基有詩曰:「會稽老王拙且痴,能畫梅花稱絕奇。春窗走筆生古怪,中有窈窕傾城姿。人生得閑真是好,得閑不閑惟此老。布袍闒茸發不梳,一生只被梅花惱。天生梅實可知羹,爾梅有花結不成。世間花實總尤物,不如畫圖終古無枯榮。」(《誠意伯文集》)
從姚淛、劉基等詩句看來,可以知道王冕水墨作畫的才能和畫出雪、月、風、煙種種奇絕的形態。明代吳興沈堯龍甚至直接稱王冕為「墨王」:「君身前是林處士,人間空復數墨王。」可見明代對王冕墨梅成就的敬佩。可惜他的遺作很少。我們雖然無法欣賞他那各種絕奇的精彩作品,但從後人的詩作中,可知他畫過雪梅,如《南湖集》卷四:「王郎胸次亦情奇,畫寫孤山雪後枝。老我江南無俗事,為渠日日賦新詩。」他畫過月梅,如高士奇題王元章絕句雲:「不分村野與溪橋,亂寫橫枝一二條。酒醒只疑疏影落,朦朧煙月伴寒宵。」難怪劉基說他梅花奇絕,落筆分晴曦,花如露後珠玉一般,枝如水影中龍蛇游舞一樣,水墨畫的效果達到呼寒呼冷、解暑解寒的程度。
王冕的筆墨洗練的功力,也值得注意。他發枝筆力遒勁,形神兼備,這是他從勤學苦練,千錘百煉中得來。執筆挺直,才能筆筆堅挺,而無蛇腹鼠尾的毛病。中鋒、偏鋒用得好,行枝接續,氣力頓挫處才能斷而復連,交接處停而勿滯。手弗偏重偏輕,故能一氣呵成。這是他煉氣於骨的手法。清朝何璦王詩:「山農筆力勁如鐵,中有窈窕姿傾城。清標信有煙霞骨,補之而後存典型。」(《題王元章墨梅》)
在圈花法上,他也有所發揮。揚補之以「筆分三趯攢成瓣」圈花。即花瓣要如鐵線圈成,一筆三頓挫畫之。王冕把這種畫法稍加改變,改成為一筆二頓挫,這就是乾隆所說的「鉤圈略異揚家法」。這也是他從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有人稱之為「白花頭畫法」。這個創造對後世的影響很大,明代的陳憲章、盛行之、劉世儒、清代的羅兩峰等人都學二筆圈花。後來到金冬心、童二樹等人出,更簡單地改為一筆圈花。雖然,元明以三筆二筆成瓣,但其側瓣及小苞還是一筆。王冕圈花的畫法是用筆不飄浮,嚴謹逼真。明魏成憲詩雲:「山農作畫同作書,花瓣圈來鐵線如。真個匆匆不潦草,墨痕濃淡點椒除。」(《百梅集·墨梅題跋》)
另外王冕又發揮了「破蕊之法」。什麼叫破蕊之法?梅花原來有花須,須上有小點叫英,他畫花須不點英,看去很零亂,不像須,也不像英,這叫「破蕊之法」。揚補之也有此畫法,這是野梅的畫法,與官梅的畫法不同。有人稱「亂圈花瓣亂拈須,野梅花與官梅殊」,就是這個意思。
總之,畫梅之難不在枝幹,而在花。王冕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花,他的「萬玉圖」真是千蕊萬朵,含笑盈枝,香度凌風,占滿在畫幅上,顯示了樂觀主義精神。就是後來的羅兩峰、童二樹也是莫及的。清代方祖詩雲:「美人高士超絕處,不在搓椏枝幹間。破蕊圈花真法在,兩峰二樹費尋攀。」難怪他要自傲地說:「冰花朵朵圓似玉,羌笛吹它不下來。」
(三)王冕墨梅的影響
王冕的墨梅對明代影響深遠。特別通過徐渭、陳淳等人的發展與豐富,逐漸出現了大寫意與沒骨花卉繁榮並峙的局面。
徐渭對元章的畫推崇備至,他學元章的墨梅,下了相當功夫。他認為圈花最難,說:「吾圈花少讓元章筆,發干元章不若吾。」徐文長天才縱逸,睥睨一世,他認為發干元章不及他,而圈花則不及元章。從這句話里可知他對元章的佩服程度。凡是畫過梅花的人都知道,畫梅之難,不在干,而在花;畫花則難在須與蒂。清朝懶園居士說:「青藤(即徐渭)畫梅,圈不成圈,枝不成枝,一片神行,其用筆如生龍活虎,不可捉摸,其潑墨也如空中雲霧,舒捲自然。」(《畫梅辨難》)這說明徐的畫風是大寫意。徐、王二人風格是不相同的。從功夫上看,自然元章要比青藤深得多了。
徐渭不但學王冕畫梅,且學他為人,學他畫梅花換米。徐渭曾憑吊王冕墓,並對當時一些有錢有勢的人家予以嘲笑。其詩說:「君畫梅花來換米,予今換米亦梅花。安能喚起王居士,一笑花家與米家。」(《徐文長集》)徐還同情王冕的艱苦生活,猜測他究竟多少斗米,換一幅梅花:「想見元章愁米日,不知幾斗換冰枝。」徐看了王冕的墨梅,想臨摹它,又感到無從下手,便在題王元章倒枝梅畫中寫道:「皓態孤芳壓俗姿,不堪復寫拂雲枝。從來萬事嫌高格,莫怪梅花著地垂。」
明代幾位畫梅高手,劉世儒、陳憲章、王謙、盛行之都是王冕的衣缽繼承人。劉世儒少時於故鄉的石壁上,看見元章的梅花,大為鼓舞,從此特別愛好,就深思力學,畫起梅花來了。據說,他很喜愛王元章的雪梅,曾想盡辦法,搞過試驗:其中有種畫法,是當他礬絹時,先剪好碎片的油紙,畫就搞成,這樣看去好像雪點紛紛,與花爭勝,效果很好。當時畫家謝時臣贊為「神品」。王冕畫枝條,畫得很勁秀,據說先從畫竹入手,因此劉雪湖畫梅也從畫竹開始。徐文長題其墨梅詩說:「雪湖劉子故不俗,未畫梅花先寫竹。花梅筱竹兩相於,直干橫梢鐵不如。」朱多煃題詩有「陳淳已死沈士老,晚得山陰劉世儒」句。文徵明也贊揚說:「雪湖發干遒勁,有天然之處,花亦雅稱,異日當為第一流雲。」(《雪湖梅譜》)其實,劉世儒的成就,比不上王冕、徐渭。徐文長題雪湖墨梅詩說:「我客金陵訪畫梅,畫梅莫妙盛行之。劉君放逸不可羈,一劉一盛無雄雌。」(《畫梅辨難》)明代畫家學王冕的尚有周昊、孫從吉、王人佐、袁子初、林宏顯等人。可見摹仿王冕的筆法是風靡一時的。
清代的揚州八怪,如羅聘、金農、李方膺、汪士慎等人都深受他的影響。如羅聘學他的圈白頭花,金農、汪士慎學他的千花萬蕊,李方膺學他的水墨淋漓。雖然各家風格不同,但還是從他那裡蛻化出來。其他如以畫梅稱世的童二樹也是學元章的筆法,蔣子延稱童二樹在洛陽所畫的梅花懸之能引蜂蝶。《碧溪詩》記載:「二樹生時,其母李太夫人夢一髯翁,驅一牛,負梅花而至,越日乃生。其髯翁即煮石山農王冕也,其畫蓋有所授也。」當然是無稽之談,但可見王冕的畫在人民群眾中也很有影響。
對明清畫家畫梅的特色,清朝懶園居士說:「吾人當師王元章之秀逸,劉雪湖之蒼老,徐青藤之神化,童二樹雄偉有餘,神化不足,金冬心則細枝堅挺,粗根庸弱。」這話確有道理。
王冕的畫,對明清畫壇,影響深遠。他為水墨畫打下了穩固基礎,引導了徐文長輩從摹古的一套清規戒律中跳出來,創造了新生命。他以自己的詩文畫來反抗元蒙貴族的統治,同情人民的疾苦,深刻地暴露當時的社會黑暗面,有它的積極意義。正因為此,他才受到廣大人民的熱愛和尊敬,被贊為「人奇志奇胸磊落,是花千古無枯榮」。

墨梅
作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洗硯池】相傳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臨池學書,頻洗筆硯,池水竟為之黝黑。浙江會稽山下與江西臨川均有洗硯池遺跡,傳說均曾為王羲之洗硯處。作者是著名畫家,以淡墨清雅寫梅,因與王羲之同姓,故稱「我家」,並暗喻其功底。
注釋:
[墨梅]單用墨畫的梅花。 [池頭]池邊。 [洗硯(y4n)池]洗毛筆、硯台的池塘。[淡墨痕]淡黑色的痕跡,指花的顏色。[清氣]清香的氣味。[乾(qi2n)坤(k&n)]指天地。
詩意:
這幅畫畫的是我家洗硯池旁邊的一棵樹,每一朵梅花都呈現出淡淡的黑色,沒有鮮艷的色彩。我不需要別人誇它顏色多麼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間留下清淡的芳香。

一「淡」一「滿」盡顯個性
——《墨梅》賞析
梅花,開放在萬花凋零的嚴寒季節,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於眾花報春,寒氣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為堅強品格和高貴氣節的象徵。本課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顏色畫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詩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稱為「畫梅聖手」。這是一首作者自己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詩中所描寫的墨梅勁秀芬芳、卓然不群。
古人寫詩,注重煉字。詩中(亦指畫中)的梅花生長在作者日日洗滌筆硯的池水邊,那一朵朵開放的梅花都呈現出淡淡的墨痕。一、二兩句運用白描手法寫梅花的形態,一個「淡」字既道出畫梅花的技法,又刻畫出梅花樸素淡雅、傲立於嚴寒的風骨,令人耳目為之一新。
再看末句,詩人為什麼特別愛畫不著顏色的淡墨梅花呢?原來他並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們誇獎梅花的顏色艷麗,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氣充塞在天地之間。一個「滿」字,不僅傳神地寫出了梅香的充盈激盪,而且使得詩人人格魅力的凸現與輻射分外的耀眼!這種不流於世俗、傲骨錚錚的氣節正是作為詩人的王冕的志趣所在,這種不追求虛浮綺麗的外表而鍾情於梅花精神的表現方法正是作為畫家的王冕的巧奪天工之處。
「畫梅須具梅氣骨,人與梅花一樣清。」人們是這樣稱贊王冕的。現實中的王冕與他筆下的梅花一樣,堅貞不屈、孤芳自賞。相傳由於王冕的畫畫得特別的好。當地的縣官和一個有權勢的大財主慕他之名,幾次想見他都遭到了拒絕,最後,當縣官親自下鄉見他時,他聽到消息後趕緊躲了起來,又讓縣官吃了閉門羹。因而《墨梅》這首詩不僅反映了他所畫的梅花的風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鮮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
在這首詩中,一「淡」一「滿」盡顯個性,一方面,墨梅的豐姿與詩人傲岸的形象躍然紙上;另一方面令人覺得翰墨之香與梅花的清香彷彿撲面而來!從而使「詩格」、「畫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⑷ 如何畫出美觀的梅花鹿插畫,用弧線畫出身體、梅花圖案要保持大小不一

插畫梅花鹿:鹿角可畫成樹枝、珊瑚狀,並在梅花鹿的背部畫出梅花圖案,繪畫時可參考真實的照片。具備國風特色的梅花鹿,主要用弧線畫出身體。

梅花圖案:梅花鹿身上的梅花圖案,可畫成大小不一、排列不整齊的橢圓形,然後再調整透明度。


一、如何畫出美觀的梅花鹿插畫

1、插畫梅花鹿

(1)插畫梅花鹿重點在於身形體態,另外就是頭上的鹿角,鹿角我們可以進行其他的設計,比如說樹枝、珊瑚、梅花等等。

(2)梅花鹿的梅花主要體現在背部,這一片區域有形似梅花的白色圖案,其實也是毛發的顏色造成的視角效果,如果不會畫梅花鹿,可以找網上的照片,參考梅花鹿的形態。

(3)另外國外對於梅花鹿的畫法通常都是比較寫實的,和真實的梅花鹿外形非常相似,但是具備國風特色的梅花鹿其實身形沒有那麼相似,並且身體以弧線為主,主要是展現梅花鹿的神態,我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繪畫風格。

2、梅花圖案

(1)梅花鹿背部有的梅花圖案,並不是說一定要畫出梅花的形狀,其實仔細看就是一些大小不一的橢圓組成,這就和豹子身上的斑點類似。

(2)我們只需在繪制的時候不要排列過於整齊,隨便一點,大小不一的在背部繪制,透明度也可以進行適當的調整即可。

二、插畫動物的牙齒怎麼畫

1、結構

(1)動物的牙齒結構其實和我們人類是一個道理,都是分布在上顎和下顎的骨頭上,我們人類的牙齒大部分都是比較均勻的長度,除了個別有虎牙外,基本是類似的平整分布。

(2)動物的牙齒排布基本也是和人類一樣,但是長度有非常大的區別,前面的門牙是很的細小的整齊排列在前面,然後旁邊有最長的獠牙,也可以說是虎牙等,動物越兇猛,那麼獠牙就越是尖銳,後面牙齒開始從小到大變化,直到後槽牙。

2、繪制

動物的牙齒如果要繪制出來,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風格來繪制,比如說扁平可愛風,我們只需要繪制出動物專屬的上下的獠牙就可以了,其他的牙齒不必全部繪制出來,但是繪制一些兇猛的動物,還是要為了凸顯動物的特點,需要多繪制一下牙齒的畫法。

熱點內容
梅花針放血療法危害 發布:2025-07-20 17:16:14 瀏覽:137
玫瑰木學名 發布:2025-07-20 17:04:38 瀏覽:92
送老年人盆景 發布:2025-07-20 17:04:36 瀏覽:126
櫻花櫻花想見你古箏譜 發布:2025-07-20 17:03:56 瀏覽:333
紫槐花樹盆景 發布:2025-07-20 16:56:43 瀏覽:235
大型玄關綠植 發布:2025-07-20 16:40:49 瀏覽:354
情人節範例 發布:2025-07-20 16:39:11 瀏覽:345
子塞荷花 發布:2025-07-20 16:37:53 瀏覽:862
水培沙漠玫瑰 發布:2025-07-20 16:33:48 瀏覽:863
茶花女書包網 發布:2025-07-20 16:23:30 瀏覽: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