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梅花碗
Ⅰ 50年代東風瓷廠梅花喜鵲碗是誰畫的
50年代東風瓷廠梅花喜鵲碗是宋代吉州窯畫的。在宋代吉州窯的瓷器紋飾上面可以見到喜鵲登梅的紋飾,這是最早的該圖的紋飾了,主要是由於當時宋朝的文化影響,宋朝是我國瓷器紋飾輝煌發展的時期,為後期我國瓷器紋飾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Ⅱ 康乾民窯碗內底有一點聚中四點周圍的梅花形布置的是什麼說法
這種點一看就不是燒紙過程自然形成的屬於人工點畫的,個人覺得應該屬於某個群體或專者家庭所用的碗,因屬為瓷器在古代屬於稀有品,一般人家的碗都很少,所以每逢家中有大型活動,就會有借碗這種事情發生,為了方便收回自家的碗,一般人家都會在碗上做上標志性的記號,這只碗的四點梅花也應該是如此!
Ⅲ 居仁堂粉彩梅鵲紋碗文物簡介
蘇州博物館珍藏著一套獨特的文物——居仁堂粉彩梅鵲紋碗,這套共13件的碗和盆均標有「居仁堂制」的款識。這些碗盆的設計別致,口部微微弧形並向外擴張,腹部內收,底部為圈足。其中,盆的直徑為15厘米,而碗的大小則依次為14.5、12.6、10.7和9.2厘米。胎質潔白如霜雪,釉色純凈無瑕,工藝精細的畫工以「過牆」手法繪制了彩梅鵲圖案。畫面中,梅枝以赭色為主,梅花或白或紅,搭配綠葉,墨彩喜鵲栩栩如生,整套作品層次分明,色彩飽滿,展現出極高的藝術美感,現已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這套珍貴的瓷器源於袁世凱的第十三女袁經禎的捐贈。1963年5月和1966年9月,袁經禎分別將其作為禮物贈予博物館。袁經禎是袁世凱七姨太所出,後嫁給蘇州禮部尚書陸寶忠之子陸鼎生。袁世凱去世後,他的財產被子女瓜分,這套瓷器作為嫁妝的一部分,由袁經禎帶到蘇州。由於其特殊的歷史背景,這套「居仁堂制」瓷器被稱為「洪憲瓷」,因其稀有性,成為了鑒別真偽的重要依據。在歷史的長河中,它們見證了那個時代的變遷,如今靜靜地訴說著昔日的故事。
Ⅳ 舍爺瓷話∣磁州窯梅花紋白瓷與點彩工藝(概述上篇)
梅花斗雪迎寒而開,宋人對梅花的喜愛,潤物細無聲般的影響到當時的社會生活、藝術審美以及士大夫階層的精神世界。宋代北方重要民窯體系——磁州窯,曾燒造採用點彩工藝,繪制梅花紋飾的系列瓷器。
本系列文章將結合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了如三舍收藏的實物標本、各大博物館展陳藏品,
分「概述篇」、「魯山窯類型篇」、「器型篇」、「釉色篇」等多角度切入,來詳細介紹磁州窯梅花紋白瓷與點彩工藝。
磁州窯遺址考察中的點彩標本概況
磁州窯目前發現的17處古窯址,主要分布在邯鄲峰峰礦區和磁縣西部。在1964年故宮組織的磁縣磁州窯田野調查中,考察人員於觀台鎮遺址發現多種不同樣式的點彩標本:「用3點、4點、5點、7點不等組成朵花,安排在器物的上部及頸部……器型有瓶、壺、燈、碗、水盂等……」(《磁州窯遺址調查》,李輝柄,《文物》1964年第8期)。
故宮藏宋磁州窯白釉點褐彩缽,7點梅花裝飾
故宮藏宋磁州窯白地點褐彩缽標本
峰峰電廠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擴建開始後,陸續出土大量瓷器及瓷片標本,其中以白釉醬彩為多,燒造年代約為五代至北宋早期(《觀台磁州窯址》,馬忠理)。白釉醬彩以點、繪手法施以白釉碗、盤、罐、缽等器物……紋飾計有散點、梅花點等(《峰峰礦區臨水古瓷窯遺址調查》,龐洪奇)。
磁州窯遺址分布圖
磁州窯遺址
「粗胚細作」化妝土
磁州窯因受瓷土原料的局限,所以胎體質地較為粗糙,多呈灰色、灰白或褐黃色。利用化妝土,可以在有效控制燒瓷成本的前提下,遮蓋與彌補胎體粗糙及顏色不純,並保證胎體在燒制時的穩定性。
較為粗糙的黃褐色磁州窯胎土
根據馬忠理先生在《磁州窯器物的造型和裝飾藝術及其考古分期變化》一文的介紹可知,當時磁州窯本地所產的瓷土「大青土」,不如邢窯、定窯的細膩,但為了追求瓷白的效果,匠師便將曾在北朝和隋唐青瓷上使用過的化妝土「白鹼」,用於大青土製成的灰白色坯上……
宋磁州窯點黑彩白瓷行爐
了如三舍藏宋磁州窯點彩梅花行爐標本
值得注意的是,通過化妝土附著胎體表面,並罩以透明釉燒制的宋代磁州窯化妝土白瓷,並不等於「白釉瓷」,因為後者使用了白釉,而前者使用的是透明釉。
黃褐色的胎體上施以化妝土,並罩以透明釉燒制
磁州窯瓷器大量使用化妝土裝飾,實際上是對隋唐時期人們「尚白」,或者從地域上來講,北方地區崇尚白色的風俗有關。
《魏書·靈異志》中記載的祥瑞動物有:白狐、白鹿、白獐、白烏、白燕等。而像粟特人,則有穿白衣,修建白色城堡的習俗。通過北方民族對於白色的風俗信仰,便可以很好地理解,北方地區大量流行白釉瓷、白瓷、化妝土白瓷產品的原因。
金代點彩白瓷小羊,帶有強烈的游牧民族風
雖然北宋時期的磁州窯化妝土白瓷,通過化妝土解決胎體粗糙和「尚白」的問題,但是這一系的產品發色多「白中閃黃」。這是因為北方窯口於宋代開始,從早期與南方窯同樣的柴窯燒制,改為煤窯燒瓷。
從宋代開始採用煤炭作為燒窯燃料,使發色多白中閃黃
燃料的改變,不僅提升了窯溫,也改進了傳統「裸燒」的裝燒方法——三角形支釘與匣缽疊燒開始流行。此時,單窯的產量及成品率,比之前有了較為明顯的提升。
了如三舍收藏宋磁州窯點彩瓷
化妝土與磁州窯,好比是水之於魚。日本學者內藤匡曾這么評價二者的關系:「倘若沒有這種豐富的化妝土,就不會產生磁州窯」……
未完待續
敬請關注
歡迎勾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