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的用法
Ⅰ 梅花能做什麼東西
梅花能做什麼東西
梅花能做什麼東西,中國傳統文化中,梅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也與松樹、竹子一起被稱為歲寒三友。梅花也是一味好葯。下面一起來看看梅花能做什麼東西吧?
梅花能做什麼東西1
1、梅花粥
梅花粥是一款美味菜譜,屬於粵菜菜系,是廣東省傳統的名小吃。主要原料有梅花、粳米等,這道菜能疏肝理氣,激發食慾。
2、梅花雞湯
主要材料有熟雞塊、蘑菇、豌豆和梅花瓣。此湯有補益作用,讓人神清氣爽。
3、梅花湯餅
功效:開胃理氣、清肺熱按語:此食譜為宋人林洪的《山家清供》中所記載。梅花理氣和胃、檀香清肺止痛,兩者相配更增加開胃理氣和清肺熱的作用。梅花湯餅在檀香的郁香中又透出梅花的幽香,再加上雞湯的鮮美,常一食而不再忘梅也。
梅花的作用
1、護胃
每年1~2月份是白梅花大量採收的時間,採集含苞待放的花蕾,攤置席上,曬干。宜放入密封罐與密封袋中,保存於通風陰涼、乾躁處,以防蟲蛀、受潮。花蕾含有揮發油,主要為異丁香油酚、苯甲醛、苯甲酸。微酸,味澀,無毒。具有舒肝,和胃,化痰。它的味道酸澀,性質平穩。胃不好的朋友們,就可以常用白梅花泡茶來喝。
2、活血化瘀
白梅花具有減輕白細胞下降和活血化瘀作用。但是在飲茶也應適時適量,清晨可泡一杯不宜太濃的白梅花茶,每天茶水總量不要超過1000―1500毫升。除了泡茶飲用外,還可以用白梅花煮粥哦。梅花粥:取白梅花5-7朵,掰下花瓣,用清水洗凈。將100克粳米洗凈入鍋煮至粥熟,加入白梅花和適量白糖,略沸即成。該粥能夠舒肝理氣,健脾開胃,醒腦明目。
白梅花茶治梅核氣,平常有肝胃氣痛,食慾不振,頭暈,瘰癧等症狀的人群,可以適當的喝些白梅花茶來緩解些以上症狀。白梅花茶沖泡好有很濃烈的清香,嗅一些清香對於平常忙綠的朋友也是一種很好的放鬆方式。所以,喝白梅花茶還可以緩解壓力哦。白梅花的功效與作用有這么多,還在猶豫什麼呢?趕快運用到你的生活中來吧。
梅花的功效
性味: 微酸、澀,平。
歸經: 歸肝、胃、肺經。
功能主治: 開郁和中,化痰,解毒。用於郁悶心煩,肝胃氣痛,梅核氣,瘰癧瘡毒。
1、《本草綱目拾遺》:「《百花鏡》:開胃散邪,煮粥食,助清陽之氣上升,蒸露點茶,生津止渴,解暑滌煩。」
2、《飲片新參》:「綠萼梅平肝和胃,止腕痛,頭暈,進飲食嫌陪銀」。
3、鮮花可提取香精,花,葉,根和種仁均可入葯。
用法用量: 3~5g。
梅花能做什麼東西2
梅花的功效與作用
1、梅原產我國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無論作觀賞或果樹均有許多品種。許多類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觀賞,還可以栽為盆花,製作梅樁。
2、鮮花可提取香精,花、葉、根和種仁均可入葯。
3、果實可食、鹽漬或千制,或熏製成烏梅人葯,有止咳、止瀉、生津、止渴之效。
4、梅又能抗根線蟲危害,可作核果類果樹的砧木。
梅花的葯用價值
疏肝解郁,開胃生津,化痰。主用於郁悶心煩;肝胃氣痛;梅核氣;瘰癧瘡毒。
1、《神農本草經》首先指出梅的葯用價值:「梅實味酸平,主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蝕惡肉。」
2、梅果因加工方法不同,成品有白梅、烏梅之分。後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即記載了這種加工方法。作白梅法:「梅子酸,核初成時摘取,夜以鹽汁漬之,晝則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作烏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時摘取,籠盛,於芹宴突上熏之,令干即成矣。」
3、明代著名葯物學家李時珍認為:烏梅能「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腫涌痰,殺蟲,解魚毒、馬汗毒、硫黃毒。」白梅則「治中風驚癇,喉痹痰厥僵仆,牙關緊閉者,取梅肉揩擦牙齦,涎出即開。又治瀉痢煩渴,霍亂吐下,下血血崩。」
4、由此可見梅的葯用范圍很廣。近代醫學界研究表明,梅的花蕾能開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黃疸。烏梅肉斂肺澀腸,亂並殺蟲生津功能,並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霍亂弧菌等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
5、梅花主含揮發油,苯甲醛、異丁香油酚、苯甲酸。烏梅主含檸檬酸、谷甾醇,成熟後含氫氰酸。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傷寒、副傷寒、痢疾、結核等桿菌及皮膚真菌均有抑製作用,且能減少豚鼠蛋白質過敏性休剋死亡的發生。
梅花的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2-6g;或入丸、散。外用:鮮品敷。
梅花的`食用方法
1、梅花粥
做法:取綠梅花5克,粳米80克,先將粳米煮成粥,再加入綠梅花,煮沸兩三分鍾即可,每餐吃一碗,可連吃三五天。
功效:綠梅花性平,能舒肝理氣,激發食慾。食慾減退者食用效果頗佳,健康者食用則精力倍增。
2、梅花雞塊湯
做法:熟雞塊去骨,切成小塊,將鮮湯倒入鍋中煮。湯內放進雞塊、蘑菇、豌豆,燒開後,放鹽調好口味,再撒入梅花瓣,微微沸騰後,即可食用。
功效:梅花可促進胃腸蠕動,增加食慾,幫助消化,具有一定的健胃作用;與雞塊一起燉湯更有補益身體的功效。
貼士:因為梅花花質輕氣芳香,易揮發,所以,當梅花入粥或者燉湯時,都不宜時間過長,以免影響功效。
梅花能做什麼東西3
梅花的特點
1、外形特徵
梅花為小喬木,稀灌木,高4~10米,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小枝綠色,葉片卵形或橢圓形,先端尾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葉邊常具小銳鋸齒。花單生或有時2朵同生於1芽內,香味濃,先於葉開放,花梗短,花萼通常紅褐色,萼筒寬鍾形,萼片卵形或近圓形,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紅色。果實近球形,味酸,果肉與核粘貼,核橢圓形,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在華北果期延至7~8月)。
2、生長特點
梅花喜溫暖氣候,耐寒性不強,除杏梅系品種能耐-25℃低溫外,一般耐-10℃低溫,較耐乾旱,不耐澇,壽命長,可達千年。花期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喜空氣濕度較大,但忌暴雨。耐高溫,在40℃條件下也能生長,在年平均氣溫16~23℃地區生長發育最好。對溫度非常敏感,在早春平均氣溫達-5~7℃時開花,若遇低溫,開花期延後,若開花時遇低溫,則花期可延長。
梅花的精神品質
1、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
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
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布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
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願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反映自己不願同流合污的品質,言淺而意深。
2、梅花在寒冬依然不屈地綻放,象徵我們民族不屈不饒、頑強奮斗、不畏艱難的可貴品質都在它身上得到很好地體現,我們古代就有詩人詠詩歌頌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也被認為是最有氣節的花種。
另外梅花雖然生長環境惡劣,但是依然快樂的綻放,表達了一種迎接希望的樂觀的性格,自古以來人們都贊美她的傲雪精神,她那孤獨的不與百花爭春的高潔的美。
Ⅱ 梅花有什麼用葯價值
梅花,中葯名。為薔薇科植物梅的乾燥花蕾。初春花未開放時採摘,及時低溫乾燥。入葯以白梅花為主,主產於江蘇、浙江等地;花冠紅色者稱「紅梅花」,主產於四川、湖北等地。
性味
微酸,平。
歸經
歸肝、胃、肺經。
功效
疏肝和中,化痰散結。
主治
用於肝胃氣痛,郁悶心煩,梅核氣,瘰癧瘡毒。
相關配伍
1、梅花蛋:雞蛋1個,一端開孔,放入綠萼梅7朵,封口,飯上蒸熟。去梅花食蛋,每日1個,連服7日。源於《本草綱目拾遺》。此取綠萼梅疏肝理氣以散結。用於瘰癧不消。
2、梅花粥:粳米30~60g,煮成稀粥,加綠萼梅3g,再煮至花剛熟即成。一次服用。源於《本草綱目拾遺》。此取綠萼梅「助(脾胃)清陽之氣上升」,粳米養胃氣。用於素體脾胃虛弱,濕犯脾胃則清陽之氣不升,以致脘悶,食慾減退。
3、梅花茶:綠萼梅3~6g,蜂蜜適量。用沸水浸泡,代茶飲。源於《本草綱目》、《百花鏡》。本方取綠萼梅清熱生津、除煩,蜂蜜清熱潤燥。用於暑熱或熱傷胃陰的心煩口渴。
用法用量
3~5g。
相關論述
《本草綱目拾遺》:「綱目載梅花無治方,止言點湯煮粥助雅緻而已。食物宜忌雲∶梅花味酸澀、性平,並無主治。殆亦不知梅花之用,入葯最廣,而功效亦最大。百草鏡∶梅花冬蕊春開,其花不畏霜雪,花後發葉,得先天氣最足,故能解先天胎毒,有紅、白、綠萼,千葉、單葉之分,惟單葉綠萼入葯尤良。采能不犯人手更佳。含苞者力勝。性寒或曰平,味酸澀清香,開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陽之氣上升;蒸露點茶,止渴生津,解暑滌煩。
Ⅲ 梅花的葯用價值
梅花的功效
【性味】 微酸、澀,平。
【歸經】 歸肝、胃、肺經。
【功能主治】 開郁和中,化痰,解毒。用於郁悶心煩,肝胃氣痛,梅核氣,瘰癧瘡毒。
1、《本草綱目拾遺》:「《百花鏡》:開胃散邪,煮粥食,助清陽之氣上升,蒸露點茶,生津止渴,解暑滌煩。」
2、《飲片新參》:「綠萼梅平肝和胃,止腕痛,頭暈,進飲食」。
3、鮮花可提取香精,花,葉,根和種仁均可入葯。
【用法用量】 3~5g。
梅花的作用:
1.護胃
每年1~2月份是白梅花大量採收的時間,採集含苞待放的花蕾,攤置席上,曬干。宜放入密封罐與密封袋中,保存於通風陰涼、乾躁處,以防蟲蛀、受潮。花蕾含有揮發油,主要為異丁香油酚、苯甲醛、苯甲酸。微酸,味澀,無毒。具有舒肝,和胃,化痰。它的味道酸澀,性質平穩。胃不好的朋友們,就可以常用白梅花泡茶來喝。
2. 活血化瘀
白梅花具有減輕白細胞下降和活血化瘀作用。但是在飲茶也應適時適量,清晨可泡一杯不宜太濃的白梅花茶,每天茶水總量不要超過1000―1500毫升。
除了泡茶飲用外,還可以用白梅花煮粥哦。梅花粥:取白梅花5-7朵,掰下花瓣,用清水洗凈。將100克粳米洗凈入鍋煮至粥熟,加入白梅花和適量白糖,略沸即成。該粥能夠舒肝理氣,健脾開胃,醒腦明目。
白梅花茶治梅核氣,平常有肝胃氣痛,食慾不振,頭暈,瘰癧等症狀的人群,可以適當地喝些白梅花茶來緩解些以上症狀。白梅花茶沖泡好有很濃烈的清香,嗅一些清香對於平常忙綠的朋友也是一種很好的放鬆方式。所以,喝白梅花茶還可以緩解壓力哦!
Ⅳ 梅花是怎樣的
梅花
梅花——花中君子
學名:Prunus mume
英名:Mumeplant Japanese Apricot
別名:春梅、干枝梅、紅綠梅 紅梅、綠梅等.
科名:薔薇科
形態特徵:株高約10m,干呈褐紫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葉片廣卵形至卵形,邊緣具細鋸齒。花每節1~2朵,無梗或具短梗,原種呈淡粉紅或白色,栽培品種則有紫、紅、彩斑至淡黃等花色,於早春先葉而開。 梅花可分為系、類、型。如真梅系、杏梅系、櫻 李梅系等。系下分類,類下分型.梅花為落葉小喬木,樹干灰褐色,小枝細長綠色無毛,葉卵形或圓卵形,葉緣有細齒,花芽著生在長枝的葉腋間,每節著花1—2朵,芳香,花瓣5枚,白色至水紅,也有重瓣品種。核果近球形,有縫合線,黃色或綠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粘附不易分離,6—7月果實成熟。(見圖2—1)
梅花品種及變種很多,目前品種有30多個,其品種按枝條及生長姿態可分為葉梅、直角梅、照水梅和龍游梅等類;按花色花型可分為宮粉、紅梅、照水梅、綠萼、大紅、玉蝶灑金等型。其中宮粉最為普遍,花粉紅,著花密而濃;玉蝶型花紫白;綠萼型花白色,香味極濃,尤以「金錢綠萼」為好。
產地與習性:梅花原產中國西南部,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觀賞梅系果梅的一個分支。野梅在中國分布的次中心有4個,即川東、鄂西山區;鄂東南、贛東北、皖浙山區;兩廣、贛南山區和閩、台北區。為落葉喬木。梅喜溫暖氣候,花期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梅喜空氣濕度較大,但花期忌暴雨。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區可生長良好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瘠薄。陽性樹種,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為長壽樹種。長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在四川、湖北、廣西等高海拔地區均有野梅分布。栽培的梅花在黃河以南可安全露地越冬,經雜交育種的梅花,在北京露地越冬已獲成功,梅花喜溫暖稍帶濕潤的氣候,喜陽略耐蔭,不畏寒,土質以輕壤、砂壤而富含腐殖質最佳,在中黏壤土上生長易生刺。四川的成都,自古以梅花著稱,宋代詩人陸游《詠梅花》詩:「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
繁殖與栽培:常用嫁接法繁殖,砧木多用梅、桃、杏、山杏和山桃。梅花露地栽培,應於陽坡或半陽坡地段,株距3~5m。通常在生長期間施3次肥,即在秋季至初冬施肥,如餅肥堆肥、廄肥等;在含苞前施速效性肥;在新梢停止生長後(6月底至7月初),適當控制水分並施肥,促進花芽分化。
梅花適作盆景栽培。將地栽培數年後的植株上盆。盆土宜軟松肥沃,栽前栽後均要整形和修剪。
常見病害有穿孔病、炭疽病、白粉病、枯枝流膠病、干腐流膠病等。
應用:在園林、綠地、庭園、風景區,可孤植、叢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際、路邊自然配植。若用常綠喬木或深色建築作背景,更可襯托出梅花玉潔冰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搭配,蒼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強調"梅花繞屋"、"登樓觀梅"等,均是為了獲得最佳的觀賞效果。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嶺、梅峰、梅園、梅溪、梅徑、梅塢等。
相關故事:相傳隋代趙師雄游浮羅山時,夜裡夢見與一位裝束樸素的女子一起飲酒,這位女子芳香襲人,又有一位綠衣童子,在一旁歡歌笑舞。天將發亮時,趙師雄醒來,卻發現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樹下,樹上有翠鳥在歡唱。運來夢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樹,綠衣童子就是翠鳥,這時,月亮已經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橫斜,趙師雄獨自一人惆悵不已,後用為梅花的典故。
《梅譜》說,紹興,吳興一帶有一種梅,名苔梅:「苔須垂於枝間,或長數寸,風至,綠絲絲飄飄可玩。」
《武林舊事》載,苔梅有兩種:一種苔蘚特厚,花特別多;一種苔如細絲,長尺余。
【英文名】 FLOS MUME
【來源】本品為薔薇科植物梅 Prunus mume (Sieb.) Sieb. et Zucc.的乾燥花蕾。初春花未開放時採摘,及時低溫乾燥。
【性狀】本品呈類球形,直徑3~6mm,有短梗。苞片數層,鱗片狀,棕褐色。花萼5 ,灰綠色或棕紅色。花瓣5 或多數,黃白色或淡粉紅色。雄蕊多數;雌蕊1 ,子房密被細柔毛。體輕。氣清香,味微苦、澀。
【性味歸經】微酸、澀,平。歸肝、胃、肺經。
【功能主治】開郁和中,化痰,解毒。用於郁悶心煩,肝胃氣痛,梅核氣,瘰癧瘡毒。
【用法用量】 3~5g 。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防霉,防蛀。
【摘錄】《中國葯典》
[栽培技術]
繁殖:梅花繁殖以嫁接、壓條為主,也可扦插、播種。
(1)嫁接:以切接為主,也可用芽接和靠接,砧木有梅花實生苗及桃、李、杏。
切接:在春芽即將萌動時進行,以雨水節前後為宜,多用一至二年生的毛桃和杏作砧,用桃作砧木的優點是生長快,缺點是壽命短,為了解決這一矛盾,讓介面靠近地面,成活後培土,促進接穗根就可克服這一缺點。
芽接:在8月進行,取用當年生枝條的芽來嫁接,採取丁字形芽接式盾狀嵌芽接的方法。一般當年不萌發,翌春才萌發抽葉,應及時於抽葉後對砧木進行截梢並隨時抹砧芽。
(2)扦插:於秋分或早春花後,截取一年生粗壯枝條,長10—15厘米作為插條。成活率一般較低,只有20—80%,其中宮粉梅易成活,綠萼梅次之,硃砂梅最難。
(3)壓條:2—3月選生長健壯的1—3年生長枝,在母株旁挖一深溝,於枝彎曲處下方淺切三刀,然後覆土,上面壓磚生根後截離母體,亦可採取高壓法。
(4)播種:果實成熟後,採收攤放室內,使其充分後熟。洗出種子晾乾備用,秋播較為理想,可免去層積過程。如果必須春播時,就應該用濕沙層積種子,早春取出條播。
管理:梅花的栽培方式與管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露地栽培:露地栽培忌積水,不幹不澆。過於過濕易使其早期落葉。每年開花前施肥一次,花後放葉需水肥更多,每月應施肥水1—2次。五至六月花芽形成前,則應適當控水,以促花芽形成。秋後施肥1—2次,促使花蕾肥大;每年開花前修剪枯枝和小枝;開花初期再修剪整形,又可獲得切花;梅樹最好整成自然開心形,修剪以疏剪為主,截枝時以輕剪為宜,以免導致主枝長而影響下年開花。開花後的枝條留基部2—3芽短截,以促發新枝,平時加強管理,注意澆水,除草防治病蟲害。
(2)切花栽培:將母株集中成片栽種,株行距為3米X 3米,主幹留30厘米高,並多施肥,適當重剪,促進發枝。梅花切花生產可在溫室較低的條件下進行以節約能源,所以在當今能源危機時代,梅花等木本切花是一個發展方向。
(3)盆栽:在年前上盆時,在盆底加入基肥,然後帶土移栽人盆中,盆土保持半干半濕。當樹根長滿盆中時即換盆,剪去死根。如要提前開花,可在初冬移人溫度催化,要常在枝頭噴水,以免乾枯,這樣可提前到春節開花,但對樹勢有影響,所以在花謝後仍要下地栽培,恢復樹勢後再上盆。
梅花蟲害多,但主要以蚜蟲危害為主,應及時用100倍「敵敵畏」噴灑。家庭養花可用100倍煙水加適量洗衣粉防治,不宜噴用「樂果」乳劑。
[用 途]
梅花冰清玉潔,純貞高雅,是冬春之季觀賞的重要花卉。它可成片叢植也可作盆景和切花,以美化庭院等環境。
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製成話梅、梅乾等各式蜜餞和梅醬、梅膏等物。
果子入葯,具有解熱鎮咳、驅蟲止痢的功效;花、根人葯,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
另外,果及樹皮還可製作染料;樹乾材質優良,紋理細膩,是用於手工藝雕刻的重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