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古梅花
A. 古詩《梅花》
其一:
《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注釋]
1.凌寒:冒著嚴寒。
2.遙:遠遠的。
3.為:因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解說]
牆角有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開放。為什麼遠看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賞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詩中,有一首相當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尤其是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更被贊為詠梅的絕唱。林逋這人一輩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個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種梅養鶴,過著隱居的生活。所以他的詠梅詩,表現的不過是脫離社會現實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詩則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詩句,卻能推陳出新。你看他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牆角但毫不自卑,遠遠地散發著清香。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贊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於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復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其二:
梅花
宋·陳亮
疏技橫玉瘦,小萼點珠光。
一朵忽先發,百花皆後春。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
稀疏的梅樹枝條橫斜著,潔白如玉,剛勁有力;花萼上點綴著顆顆雪珠,反射出晶瑩的光彩。有一朵梅花竟然先開了,競吐芳香的百花就都落在梅花的後面了。梅花呀,要把春天到來的信息傳遞,又哪怕那雪壓冰欺!玉笛呀,不要再反復吹奏《梅花落》的曲子了,因為春神正在主宰著人間。
「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梅花不怕挫折打擊、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嚴冬阻擋不了春天到來的腳步,深雪又怎能埋藏梅花的芬芳氣息?頌揚了梅花堅貞不屈的精神,詩人以頌贊梅花的口吻來寄託自己的愛國思想。
「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玉笛不要再吹奏那傷感的「梅花三弄」曲調了,春神就要來到人間,主宰大地。表達了詩人愛梅、惜梅之情,請東君為梅花作主,讓玉笛不要再吹「三弄」了,留住春天,不要讓梅花凋謝。
陳亮一生極力主張抗金,反對投降,有著強烈的愛國精神。《梅花》一詩,表達了他的愛國之志,對抗金的勝利、國家的前途,都充滿了必勝的信心。詩是詩人情感發展的產物,既然玉笛演奏的《梅花落》曲子阻擋不了在春天陽光哺育下的梅花茁壯成長,那末,投降派的種種苟且的言論又怎能阻擋歷史車輪的滾滾前進呢?進一步以頌贊梅花的挺然獨立來表達對投降派的強烈譴責,寄託了自己一生力主抗戰,反對投降的愛國主義思想。
B. 古人誰最喜歡梅花
古人喜歡梅花的人很多,很多文人墨客都喜一梅花作詩詞,其中最喜歡梅花的應屬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復,後人稱為和靖先生,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說奉化大里黃賢村人。北宋著名隱逸詩人。
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後,曾漫遊江淮間,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游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天聖六年(1028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宋仁宗賜謚「和靖先生」。
林逋隱居西湖孤山,終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養鶴,自謂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妻鶴子」。
梅,「獨天下而春」,作為傳春報喜、吉慶的象徵,從古至今一直被中國人視為吉祥之物。「梅具四德,初生為元,是開始之本;開花為亨,意味著通達順利;結子為利,象徵祥和有益;成熟為貞,代表堅定貞潔。」此為梅之「元亨利貞」四德。梅開五瓣,象徵五福,即快樂、幸福、長壽、順利與和平。
早期,人們對梅花的認識主要局限在梅子的實用性上。如殷商文獻《書經·說命》中有「若做和羹,爾惟鹽梅」。春秋時期的《詩經》中出現了「山有嘉卉,候栗候梅」的描述,人們稱梅為「嘉卉」已反映出對梅花的欣賞態度。晉代的清商曲辭《梅花落》中,開始描述「梅花落已盡,柳花隨風散。嘆我當春年,無人相要喚」,感嘆春光易逝。進入南北朝後,曾出現壽陽公主「梅花妝」的故事和陸凱折梅贈友人報春傳情的詠梅名句「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天所有,聊寄一枝春」。唐以前,詠梅詩數量不是很多,但可見人們已從物質的實用性上升到精神層面的感受了。唐五代時期,由於當時的自然氣候和社會的安定民生發展,梅花的栽培技藝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這一時期種梅詠梅活動逐漸升溫,上至帝王、名臣,下至布衣百姓詠梅作品大量涌現。如唐王李世民的「送寒余雪盡,迎歲早梅新」詠梅絕句,以及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隱等一大批詠梅詩人,以不同的心態和審美觀寫下了流芳千古的詠梅佳句。
宋、元時代,梅花文化的發展進入興盛時期。文化上,梅詩、梅文、梅書、梅畫紛紛問世,其作品之多為歷朝歷代之最,梅花也於此時確立了百花獨尊、群芳之首的地位。宋代梅詩特多,故在宋代末年的方回《瀛奎律髓》中,別出"梅花"為一類。梅詞也多佳作。名家如北宋林逋(和靖)隱居杭州孤山,植梅放鶴,號稱梅妻鶴子。其梅花詩詞甚多,而"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山園小梅》)的詩句,更是傳神佳句。余如北宋的蘇試、秦觀、王安石等,南宋的陸游、陳亮、范成大等,皆多梅花詩詞傳世。由於文人墨客、士大夫階層的閑情雅趣促進了私家園林的興起,各地紛建梅園,遍植梅樹、梅溪、梅湖、梅台、梅亭等賞梅景觀的引導效應,使喜梅、植梅、賞梅成為一種社會時尚。梅畫作品日漸豐富,涌現出一批擅畫梅花的大家,如高僧華光寺長老仲仁、趙佶、楊無咎、馬遠、趙孟堅等。《全宋詩》中,梅花題材的文學作品有4700多首,《全宋詞》中詠梅詞1120多首。
明清兩代是梅花文化的發展期,明代詠梅之風有增無減,楊慎、焦宏、高啟、唐寅諸名家,俱有梅花詩;徐渭、姚淶、劉基等,則均有梅花文賦。另一方面,書、文、詩、畫等文化層面也有新的發展和提升。如在詠梅詩創作上,明清兩代也是人才輩出,徐渭、高啟、方孝孺、李方膺等一批詩人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無論在詩的意境、內涵或是審美觀念上都有獨到的創新成就。在繪畫創作上「揚州八怪」等,尤以金農、李方膺為代表建樹起座座詠梅畫梅的高峰。
C. 梅花稱作一枝春的原因
一枝來春指的就是梅花,一枝春源的由來是因為一個典故,最早是出現在陸凱的詩中,在古時候,有個叫陸凱和范曄的人關系密切,情趣相投,當兩人分居異地後,陸凱就寫了一首詩來表達對范曄的思念,詩中就把梅花叫做一枝春,後世也就以一枝春指代梅花了。
D. 「孤館寒梅發,春風款款來。故園花落盡,江上一枝開」是什麼意思
譯文:
一枝寒復梅怒放,春風徐徐吹制來,想起家鄉已是春意闌珊,而此地卻是一枝獨開。
E. 古代描寫梅花的古詩詞有哪些
有關梅花的古詩句:
1、宋·王安石《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專是雪,為有暗香來。
2、唐·柳宗元屬《早梅》
早梅發高樹,迥映楚天碧。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3、宋·辛棄疾《生查子·重葉梅》
百花頭上開,冰雪寒中見。霜月定相知,先識春風面。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折我最繁枝,還許冰壺薦。
4、宋·蘇軾《西江月·梅花》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素麵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5、宋·林逋《山園小梅·其一》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F. 梅花在古代中的含義是什麼
梅花的象徵意義
1.梅花象徵品行高潔的隱士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是林和靖最著名的詩句,他將梅花傳神的寫照描繪了出來。梅花是一個高潔的隱士,清和淡雅,又有著剛烈直腸的品格。不僅如此,南宋愛國詩人陸放翁詠梅的詞《卜運算元》里寫道:「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詠梅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不論怎樣受挫折也永遠保持高風勁節的情操。
2.梅花象徵欺霜賽雪的美人古人以梅花比喻美人的非常多,梅花欺霜傲雪,象徵著美人的美麗和傲骨。如范成大的《雪後守之家梅未開,呈宗偉》:「瑞雪再三白,南枝尚含情。定知司花女,未肯嫁娉婷。」《金凌志》有傳說「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日卧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於額上,成五齣花,拂之不去,號梅花妝,宮人皆效之。」這將美人和梅花融為一體,展現出美人的英姿。
3.梅花象徵五福梅花有五瓣,五片花瓣分別帶表五種含義它們是:「快樂、幸運、長壽、順利、太平」。這是用梅花來寄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希望。用梅花來寄託多種情思,這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是絕無僅有的。
4.梅花象徵高雅的氣質梅花的姿態濃而不艷、冷而不淡,那疏影橫斜的風韻和清雅宜人的幽香,是其他花卉不能相比的。在人們的心中,用梅花比喻一個人是他的言談、舉止等顯得高雅,高尚,不粗俗,是內在氣質的一種外在表現。
5.梅花象徵中華民族的可貴精神梅花在寒冬依然不屈地綻放,象徵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頑強奮斗、不畏艱難的可貴精神品質。梅花迎霜斗雪,不屈不撓,堅韌不拔,也被認為是最有氣節和傲骨的花種,雖然其生長環境惡劣,但依然堅強、快樂地綻放,表現了一種開拓進取,迎接希望的無畏精神與樂觀性格。
梅花的風水象徵在風水學中,梅花有四德,有「梅具四德,初生為元,開花為亨,結子為利,成熟為貞。」梅花又有五福「快樂、幸福、長壽、順利、和平」。這個風水中的五行是相合的。在庭院中栽種梅花和竹子,有「竹梅雙喜」的意向,以竹喻夫,梅喻妻,常用以祝賀新禧,夫妻和樂。喜鵲在梅花上歡叫的圖案,常被稱為「喜報早春」,「喜報春光」,「喜上眉梢」,取諧音或寓意。
G. 古人稱贊梅花的詩句是什麼
雪梅
作者: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井作十分春。
梅花---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墨梅
(唐)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
只留清氣滿乾坤。
卜運算元 .詠梅
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楊萬里《雪中觀梅》
小樹梅花徹夜開,侵晨雪片趁花回。
即非雪片催梅花,卻是梅花喚雪來。
琪樹橫枝吹腦子,玉妃乘月上瑤台。
世間出雀梅梢雪,便是冰雪也帶埃
盧梅坡《雪梅》
有雪無梅不精神,
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
與梅並作十分春。
李清照《漁家傲》
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
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
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林和靖《山園小梅》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黃金樽
H. 王安石《梅花》一詩中寫到「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可否將其中的「數枝」改為「一枝」結合理解談談
不能改。「一枝」一般是與同類的對比,梅是木本植物,枝條較多,開時不大可內能是一枝容獨放,用「數枝」既寫實又更具詩意。數枝梅的數,是虛指,意思是幾枝梅花。是從意象上來強調梅的「少」,因為已經是寒冬,百花都已經凋零,「數枝」既顯出了梅的清瘦以及生命力之頑強,又體現了梅花的高貴品格,當別的花都已經凋零的時候,只有梅花依然凌風傲雪。同時「數枝」也與「牆角」搭配極為自然,其實「牆角」一詞別具深意,因為牆角是最容易讓人忽視的地方,能夠發現梅花的人,肯定是一個有心人,可能就是一個像梅花一樣處境卻堅強高潔的人。「牆角數枝梅」
不僅凸顯了梅也暗寫了詩人本身,若改為「一枝」就破壞了原有的意境,正如不能將「僧敲月下門」改為「僧推月下門」一樣。
I. 關於梅花的整首古詩
1、點絳唇·蹴罷鞦韆
【作者】李清照【朝代】宋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白話翻譯:
盪罷鞦韆起身,懶得揉搓細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掛著晶瑩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滲透著薄薄的羅衣。
突然進來一位客人,她慌得顧不上穿鞋,只穿著襪子抽身就走,連頭上的金釵也滑落下來。她含羞跑開,倚靠門回頭看,又聞了一陣青梅的花香。
2、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 黃鶴樓聞笛
【作者】李白【朝代】唐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白話翻譯:
一旦成為貶滴之人,就像賈誼到了長沙,日日西望,望不見長安,也望不見家。
黃鶴樓上傳來了一聲聲《梅花落》的笛聲,使這五月的江城又見到紛落的梅花。
3、梅花 / 梅
【作者】王安石【朝代】宋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白話翻譯:
那牆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
為什麼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4、雜詩三首·其二
【作者】王維【朝代】唐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白話翻譯:
您是剛從我們家鄉來的,一定了解家鄉的人情世態。
請問您來的時候我家雕畫花紋的窗戶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有?
5、清平樂·年年雪裡
【作者】李清照【朝代】宋
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白話翻譯:
小時候每年下雪,我常常會沉醉在插梅花的興致中。後來雖然梅枝在手,卻無好心情去賞玩,只是漫不經心地揉搓著,卻使得淚水沾滿了衣裳。
今年梅花又開放的時候,我卻一個人住在很偏遠的地方,而我耳際短而稀的頭發也已斑白。看著那晚來的風吹著開放的梅花,大概也難見它的絢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