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為梅花醉不歸
1. 2015版新射鵰英雄傳中黃葯師回憶與梅超風往事之前的那一段詩。
「人已老,事皆非。花間不飲淚沾衣。如今但欲關門睡,一任梅花作雪飛。 老人無復少年歡。嫌酒倦吹彈。黃昏又是風雨,樓外角聲殘。 劉郎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萬里東風,國破山河照落紅。 今古事,英雄淚,老相催。長恨夕陽西去,晚潮回。」
其實,黃葯師念得這首詩並非是金庸的原創,而是出自南宋詩人朱敦儒的詩詞,而劇中黃老邪念的不過是把朱敦儒的好幾首詩拼在一起組合而成。
1、黃葯師第一句「人已老,事皆非。花間不飲淚沾衣。如今但欲關門睡,一任梅花作雪飛」出自《鷓鴣天》
鷓鴣天(宋·朱敦儒)
曾為梅花醉不歸。佳人挽袖乞新詞。輕紅遍寫鴛鴦帶,濃碧爭斟翡翠卮。
人已老,事皆非。花前不飲淚沾衣。如今但欲關門睡,一任梅花作雪飛。
2、第二句「老人無復少年歡。嫌酒倦吹彈。黃昏又是風雨,樓外角聲殘。 」出自《訴衷情》
《訴衷情》 (南宋)朱敦儒
老人無復少年歡。嫌酒倦吹彈。黃昏又是風雨,樓外角聲殘。 悲故園,念塵寰。事難言。下了紙帳,曳上青氈,一任霜寒。
3、「劉郎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萬里東風,國破山河照落紅。」出自《減木蘭字花》
減木蘭字花(宋·朱敦儒)
劉郎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要聽琵琶,重院鶯啼覓謝家。
曲終人醉,多似潯陽江上淚。萬里東風,國破山河落照紅。
4、「今古事,英雄淚,老相催。長恨夕陽西去,晚潮回。」出自《相見歡》
《相見歡》(南宋)朱敦儒
東風吹盡江梅。橘花開。舊日吳王宮殿、長青苔。 今古事。英雄淚。老相催。長恨夕陽西去、晚潮回。
黃葯師經典語錄:(送給梅超風的詩詞)
《定風波》(宋朝·歐陽修)
把酒花前欲問公。對花何事訴金鍾。為問去年春甚處。虛度。鶯聲撩亂一場空。
今歲春來須愛惜。難得。須知花面不長紅。待得酒醒君不見。千片。不隨流水即隨風。
2. 朱敦儒的《鷓鴣天》怎麼翻譯
曾為梅花醉不歸,佳人挽袖乞新詞。輕紅遍寫鴛鴦帶,濃碧爭斟翡翠卮。人已老,事皆非,花前不飲淚沾衣。如今但欲關門睡,一任梅花作雪飛。
——朱敦儒:《鷓鴣天》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號岩壑,洛陽人,人稱岩壑老人、洛陽遺民、伊川老人、洛川先生、少室山人等。今存詞約二百五十首,屬南渡時期詞人存詞之冠,宋代即有「詞俊」之稱,成為「洛中八俊」①之一。歷來評論者多注意到了朱敦儒《鷓鴣天·我是清都山水郎》等詞,但對於這首《鷓鴣天》卻不曾有人關注,筆者認為這首詞不僅結構獨特,而且思想深刻,頗有欣賞與玩味的必要。
先來看它的結構藝術。詞之為體,比較突出的特徵之一是他的分段式體式,除少數單片詞外,一首詞分上下兩片者最為常見,這種體式的結構方式可分為三類:山斷雲連式、異峰突起式、駿馬下坡式,其中前兩類吻合詞體分片式體式,上下片內容有所轉換;而駿馬下坡式則打破上下片的限制,一氣呵成,朱詞即屬此類。乍一看來,朱詞不過在言今昔對比,仔細讀來,它不光是今昔對比,而是三度對比:過去,後來,現在。也可以推想,後者正是從前者發展而來。詞史上,言今昔對比的詞篇非常多,出現也甚早,如唐代劉禹錫的《楊柳枝》:「花萼樓前初種時,美人樓上斗腰肢。如今拋擲長街里,露葉如啼欲恨誰」,這是單片詞作,雙片詞言今昔對比者如柳永的不少詞上片言如今之羈旅窮愁,下片言當年之兩情相悅,即屬此類。但言三度對比者詞史上就不多了,不過出現也比較早,如五代韋庄的《荷 葉杯》:「記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識謝娘時。水堂西面畫簾垂,攜手暗相期。惆悵曉鶯殘月,相別,從此隔音塵。如今俱是異鄉人,相見更無因。」再如北宋晁補之的《驀山溪》:「鳳凰山下,東畔青苔院。記得當初個,與玉人,幽歡小宴。黃昏風雨,人散不歸家,簾旌卷。燈火顫。驚擁嬌羞面。別來憔悴,偏我愁無限。歌酒情都減,也不獨,朱顏改變。如今桃李,湖上泛舟時,青天晚。青山遠。願見無由見。」這兩首詞與朱詞結構已基本相同,均為三度對比,先言過去之相識相戀,次言別來之相思相憶,最後歸結為如今之無法再相見,內容安排上打破了詞的上下片體式,比較獨特,但與朱詞相比,便覺稍遜一籌,原因即在於朱詞以「梅花」為參照物,將三幅圖畫串聯起來,頗具特色。第一幅:梅花盛開時節,清狂少年有佳人相伴,於歌場中狂歡醉舞。第二幅:年過半百之人,飽經風霜,感慨萬千,欲語無言,只能面對梅花默默流淚。第三幅:室外梅花似雪紛飛,室內之人卻只想關門睡覺。而韋詞和晁詞因缺乏這種參照物而顯得不夠凝練與規整。這種以某一意象為參照,串聯心情意緒,展現歲月給人心理烙下的印痕者在詞史上有幾篇,但均出現在朱詞之後,如辛棄疾之《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以「愁滋味」為線索,展現心路歷程:少年時是不識愁而強說愁;而今識盡了愁滋味,卻欲說還休。再加蔣捷之《虞美人·少年聽雨歌樓上》以「聽雨」為線索,貫穿全篇:少年時聽雨在歌樓之上,是「紅燭昏羅帳」;壯年時聽雨在客舟之中,是「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是「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二人之詞明顯受到朱詞影響,特別是蔣詞簡直就是朱詞的翻版:先寫當年的裘馬清狂生活,次寫後來的凄哀悲涼境遇,最後寫如今之看穿世事,隨性放曠,尤其是末句也用「一任……」句式,與朱詞完全相同。辛蔣二詞均受到了歷代人的好評,成為古今傳誦的佳作,而朱敦儒的這首詞卻鮮有評論者問津,或有個別人目之為消極頹放,不足掛齒,筆者認為這並非公允之見。僅從內容安排上的這種獨創性來說,就頗見作者的藝術功力,值得肯定。而說其「消極頹放」則更是沒有真正讀懂這首詞者的膚淺之見,其實這首詞在思想意蘊方面頗有值得稱道之處。
要談這首詞的思想內蘊,需要先了解一下朱敦儒思想上的趨禪傾向,對於朱敦儒喜禪,其友人即已談及,如張山臬 所言「禪塌仍兼卧,蒲團穩著眠」②。辛棄疾、李曾伯等人也都曾效仿朱禪趣詞而作禪趣詞③,王鵬運《四印齋本樵歌識》也說:「希真詞於名理禪機均有悟入。」朱敦儒生活的時代,正是士大夫生活與禪緊密交融的時期,自北宋前期以來,幾乎所有名公巨儒、文人學士都與禪發生了或多或少、或深或淺的因緣,自稱居士者比比皆是。朱敦儒本人未自稱居士,正史筆記中也缺乏有關他參禪的記載,但我們還是可以通過其他一些材料了解到他與禪的不解之緣:據《寶慶四明志》卷九《敘人中仙釋》記載,朱敦儒對能詩善文的僧人法平頗為欣賞,二人曾有交往;而他所敬仰的兩位前輩——蘇軾與黃庭堅,也都對禪有深入了解④,這不能不對他的人生及藝術價值取向產生影響。朱敦儒喜禪不僅是時代的共同興趣所致,也是他本人歷經人生無常之後的自覺選擇,朱敦儒本有出世成仙之夢,後來隨著國事及自身經歷的變化,精神一度陷入苦悶,怎樣擺脫苦悶,求得心靈的安適成為當務之急,道家的虛幻不實顯然無濟於事,而注重現世超越的南宗便乘勢而入了,如其詞作《感皇恩》中所言:「一個小園兒,兩三畝地,花竹隨宜旋裝綴。槿籬茅舍,便有山家風味兒。等閑池上飲、林間醉。都為自家,胸中無事,風景爭來趁游戲。稱心如意,剩活人間幾歲。洞天誰道在,塵寰外。」這里詞人稱心如意的生活狀態正是禪家所雲之「水牯牛飽卧斜陽,抬板漢清貧常樂,粥足飯足,俯仰隨時,筯籠不亂攙匙,老鼠不咬甑簟,山家活計,淡薄長情」⑤,「洞天」並非如道家所雲在塵世之外,塵世即是洞天,所謂「眼前尋見自家春,罷問玉霄雲海路」(《木蘭花·老後人間無雲處》)是也,正是在禪宗「平常心是道」思想的影響下,他在塵世中發現了人生的意趣。所以朱敦儒的詞作便深深打上了禪學思想的烙印,其中有直接闡發禪理的,也有不少暗含禪趣之作,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這首詞即是其中一首佳作。禪宗認為,人人皆具佛性,只是妄念的遮蔽,使人暫時迷失了自性,只要能擺脫妄念,自性自然呈現,而擺脫妄念的方法之一即截斷兩頭,有無俱遣,使相對的心念無從安立,所以禪宗有「八風不動」之說(所謂八風,即利、衰、毀、譽、稱、譏、苦、樂,乃使人心動搖的八種障礙物),認為「若得如是定者,雖是凡夫,即入佛位」⑥,強調「但行直心,於一切法,勿有執著」⑦,「夫真正學道人,……迥然獨脫,不與物拘;乾坤倒覆,我更不疑。十方諸佛現前,無一念心喜;三塗地獄頓現,無一念心怖」⑧,這種思想流露於朱詞中,便是:當年詞人曾執著於人生的逍遙自在,面對梅花而沉醉不可自拔;後來詞人又因家國之難及自身之仕途遭際憂愁不堪,於是又面對梅花而淚濕衣襟,執著於人生之苦而不可自拔;最終,詞人在禪宗「破執」思想的影響下,認識到了先前之痴妄,於是放下了執著妄念之心,便「一任梅花作雪飛」了,從此既不為梅花而醉,也不為梅花流淚,達到心中無礙、悠閑自在的超脫境界。這與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之「也無風雨也無晴」相類,均表達了詞人們在禪學不二法門思想影響下,去掉執著、擺脫妄念,在險惡的人生道路上,逍遙自適、曠達超脫的生活態度。
① 《跋朱岩壑賦及送閭丘使君詩》,樓鑰《攻愧集》卷71。
② 《次韻朱希真韻》,《紫微集》卷6。
③如辛棄疾之《念奴嬌·賦雨岩效朱希真體》,《稼軒詞編年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74頁;李曾伯之《念奴嬌·丙午和朱希真老來可喜韻》,《全宋詞》,中華書局1999年版第4冊第3563頁。
④參見《中國禪學思想史》第4編,忽滑谷快天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⑤ 《五燈會元》卷20《東林道顏禪師》。
⑥ 《頓悟入道要門論》卷上。
⑦ 《壇經》。
⑧ 《古尊宿語錄》卷4《鎮州臨濟(義玄)慧照禪師語錄》。
3. "當年走馬錦城西 曾為梅花醉似泥 "展現了一個怎樣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那一年騎馬經過錦官城的西面,曾經為絢麗的梅花陶醉,曾為此在那裡喝酒回欣賞並大醉了一場。展現答了出主人的公豪放、肆意、張揚、真性情。也表現出主人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原詩:
《梅花絕句》
作者:陸游
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陸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書》,「簡核有法」,史評色彩鮮明,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4. 請教姜夔的虞美人(西園曾為梅花醉)全詞解釋
姜夔(約1155-1221),字堯章,一字石帚,別號白石道人。鄱陽(今波陽縣)人。南宋著名詩詞作家、音樂家。他在文學藝術上的才華和成就是多方面。不僅文學上有很高的造詣,成為當時一大詞家和詩人;且嫻通音律,善吹簫彈琴,有樂論著述,能配合詞作自創曲譜,成為南宋唯一詞調曲譜傳世的傑出音樂家。他的書法也為當時人所稱道,有論書法的《續書譜》傳世。
姜夔的詩,風格高秀,繼承和發展了江西詩派的風韻,有《白石詩集》傳世。清代詩人朱彝尊在《重鋟裘司直詩集序》中論江西詩派時說:「繼蕭東夫(即蕭德藻)起者,姜堯章其尤也。」他的詞曲更為後世所推崇。姜夔和吳文英等成為南宋前期詞家婉約派主要代表,上繼「花間」(《花間集》),強調音樂性,被認為是詞家的正宗。姜夔詞的風格是:清新峻拔,立意幽遠,煉字琢句,倚聲協律。
姜夔的這首虞美人(賦牡丹)
西園曾為梅花醉,葉翦春雲細。
玉笙涼夜隔簾吹,卧看花梢搖動、一枝枝。
娉娉裊裊教誰惜,空壓紗巾側。
沈香亭北又青苔,唯有當時蝴蝶、自飛來
此詞表面上看是詠牡丹,實際上是抒發了自己一生困蹇,懷才不遇的感慨,借物詠人,古之長有。
夔為人清高,犖犖不羈。曾與抗金主戰的大臣名將張浚之孫張鑒結為至交,並長期得其資助。鑒死後,夔生計日絀,但仍清貧自守,不肯屈節以求官祿。晚年多旅食抗嘉湖之間。當寓居武康時,與白石洞天為鄰,有潘轉翁者號之曰:「白石道人」。夔答以詩雲:「南山仙人何所食,夜夜山中煮白石,世人喚作白石仙,一生費齒不費錢。」用以自解其清苦。他在飽經顛沛轉徙的困顧生活後,病卒於臨安(今杭州)水磨方氏館旅邸。幸得友人捐助,始獲就近安葬。
曾經飲酒賞梅,推杯換盞,看葉隙風清雲淡
如今獨卧花畔,看花枝搖動,夜涼如水,簾外誰人在吹笙?
花啊花,你國色天香,高貴如斯,現如今不也只落得閑置紗巾邊,和我一樣懷才不遇?
一過經年,門庭冷落,沈香亭北長滿青苔
惟有蝴蝶不知人情淡,還飛來看我……
此詞字面意思比較淺顯,沒有什麼太多解釋的,通過上面的背景資料,有助於我們了解這詞的真正含義。
我只讀到高二,不過偏愛詩詞,希望對你有幫助
5. 一任梅花作雪飛是什麼意思
一任梅花作雪飛出自:
鷓鴣天(宋·朱敦儒)
曾為梅花醉不歸。佳人挽袖乞新詞。輕專紅遍寫鴛鴦帶,濃碧爭屬斟翡翠卮。
人已老,事皆非。花前不飲淚沾衣。如今但欲關門睡,一任梅花作雪飛。
一任梅花作雪飛的意思:
室外梅花似雪紛飛,室內之人卻只想關門睡覺。
6. 請高手鑒賞—朱敦儒《鷓鴣天》
呵呵 這個確實罕見 竟然找不到答案--!本想復制的!找了1個多小時都沒找到 相信你也找了好久。。沒辦法我 只好親自來、確實夠晦澀的 好難明白 我也只能大概--、鑒賞詩詞不但要有深厚的文學底蘊 還要了解作者的時代背景等 才能准確的注釋 不過這首好像不是鷓鴣天 舫:指的就是船 畫舫就是裝飾的比較好的船 船身有雕刻 用綢緞等 裝飾華麗的遊船。洛水:位於河南省西部大概:和情人在一起時 坐遊船遊玩時洛水是清的 天是藍的 離別時的心情就像是分手一樣 西風中流著淚分別十年中很多時候都在思念 雲背對著水 不能相見 大雁也早已飛回見不到 只因為伊人早以早逝 以前一起采蓮花的地方 只有那風和明月仍在那裡感傷。 情調是懷念故人的。故人是男是女不敢說,看「西風挹淚」、「芳草見離魂」句,對方是女性的可能要大些。
它其實也是在虛寫,寫離情別緒。詩人回憶從前和故人一起的美好時光,到再去故地時,沒有伊人在身邊,只剩下「凄凄的風」和「明明的月」依舊吹著、照著,這更增加了懷念的愁苦。 年輕人不大適合詞,更適合詩。詞中婉約偏多,扭扭捏捏的,容易讓人消沉;唐詩是大成之作,多半非常有報復,很大氣,年輕人是需要頭腦發熱一下的。
不過就我個人而言我也偏重詞,可能是性格關系吧,也可能是詞的辭藻比較華麗,反正一個人的感覺有時是說不清的
我已經在網路創建了這個詞條 受人魚不如受人於以漁 不知道能通過不 呵呵
7. 曾妍字樣的藏頭詩求解
曾為梅花醉不歸
妍華須是占時生
8. 求翻譯朱敦儒的鷓鴣天,同時這首詩又跟金庸的小說什麼關系
曾經飲酒賞梅花,沉醉忘記歸路。
紅顏佳人輕挽袖口,向我求填新詞。
梅花片片輕舞版飄飛,落在鴛權鴦帶上留下點點紅跡,
枝葉比斟酒的翡翠杯還要碧綠。(回憶年輕時與佳人美景度過的美好時光)
(而現在)我人老了,物是人非。
梅花前再也不飲酒了,而是淚濕衣襟。
想要關上門睡覺了,
任它梅花向雪一樣飄飛吧。
此詞上闕懷舊,下闕傷今。美酒佳人,皆如前塵往事,非常傷感!
但不好意思的是,我沒精讀過金庸的小說,不知道與小說的關系。
9. 陳曉版版神鵰俠侶黃葯師吟誦的古詩詞出自哪裡
1、黃葯師第一句「人已老,事皆非。花間不飲淚沾衣。如今但欲關門睡,一任梅花作雪飛」出自《鷓鴣天》
鷓鴣天(宋·朱敦儒)
曾為梅花醉不歸。佳人挽袖乞新詞。輕紅遍寫鴛鴦帶,濃碧爭斟翡翠卮。
人已老,事皆非。花前不飲淚沾衣。如今但欲關門睡,一任梅花作雪飛。
2、第二句「老人無復少年歡。嫌酒倦吹彈。黃昏又是風雨,樓外角聲殘。 」出自《訴衷情》
《訴衷情》 (南宋)朱敦儒
老人無復少年歡。嫌酒倦吹彈。黃昏又是風雨,樓外角聲殘。 悲故園,念塵寰。事難言。下了紙帳,曳上青氈,一任霜寒。
3、「劉郎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萬里東風,國破山河照落紅。」出自《減木蘭字花》
減木蘭字花(宋·朱敦儒)
劉郎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要聽琵琶,重院鶯啼覓謝家。
曲終人醉,多似潯陽江上淚。萬里東風,國破山河落照紅。
4、「今古事,英雄淚,老相催。長恨夕陽西去,晚潮回。」出自《相見歡》
《相見歡》(南宋)朱敦儒
東風吹盡江梅。橘花開。舊日吳王宮殿、長青苔。 今古事。英雄淚。老相催。長恨夕陽西去、晚潮回。
黃葯師經典語錄:(送給梅超風的詩詞)
《定風波》(宋朝·歐陽修)
把酒花前欲問公。對花何事訴金鍾。為問去年春甚處。虛度。鶯聲撩亂一場空。
今歲春來須愛惜。難得。須知花面不長紅。待得酒醒君不見。千片。不隨流水即隨風。
10. 曾為梅花醉十年,求上聯!!!
青羊宮前錦江路,曾為梅花醉十年。
豈知今日尋香處,卻是山陰雪夜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