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梅花九首其一高啟

梅花九首其一高啟

發布時間: 2025-05-23 13:35:24

梅花九首(其一)明 高啟瓊姿只合在瑤台,誰向江南處處栽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寒依疏影蕭


小題1:首聯講梅花本應開在瑤台,不知為何卻開在江南,揭開了其超凡脫俗的特點;(2分)頷聯把梅比喻成高士美人,揭示了其孤傲高潔的特點;(2分)頸聯用疏影殘香揭示了其淡泊自愛的特點。(2分)
小題2:借用何遜的典故,(1分)說天下除了何遜之外,無人真正懂梅,言外之意為,當今只有詩人自己才真正懂得梅,表達了詩人的寂寞,(2分)詩人引梅為知己,表達了自己的高潔與傲骨。(2分)

㈡ 古詩梅花九首其一高啟頸聯賞析

頸聯分承頷聯,進一步加以申說:山間的秀竹,自然不會放過與高士交結的機會,他們把自己蕭蕭竹聲的清寒,奉獻給梅花的身影,好讓疏朗的梅影借著這清寒,更顯得儀態高峻;山間那默默的青苔,也知道愛憐美人,當梅花完成報春的使命,留有餘香的花瓣半蝕於春泥中時,青苔用自己的身體來掩蓋「美人」軀體。

㈢ 步韻高啟梅花九首

詩/琴心劍膽    圖/來自網路侵刪

梅花九首其一

浮槎蓬島訪瑤台,雲外寒枝循夢栽。

邀月頻將疏影弄,乘風每送暗香來。

欲新筋骨時拈韻,為畫瓊姿三點苔。

信有清泉鳴錦瑟,冰心長向雪崖開。

梅花九首其二

本是塵寰一謫仙,生來澹泊只隨緣。

疏枝淡墨聽殘雪,重瓣疊瓊含翠煙。

高士倚琴新月下,玉人拾夢舊階前。

春風何日梳情思,芳魄清光共碧天。

一夜青山盡白頭,半江碧水墨雲收。

含苞幾朵春如夢,醉酌千盅月在舟。

放鶴歸林常寄趣,尋琴踏雪不言愁。

花前但與初陽舞,漫看瓊娥入畫游。

梅花九首其四

青女飛霜搵泣痕,羅浮夢覺帶香溫。

疏星幾點燃清夜,新月半彎移雪村。

欲把相思斟玉盞,不堪離恨作冰魂。

何時得見春風過,花倚空山雲倚門。

梅花九首其五

清香直上玉蟾宮,星作浮槎渡可通。

素袂停雲煙緲緲,青天磨鏡夢空空。

宜將林下黃昏後,藏與眉間瘦骨中。

取次冰心拋擲久,何當斗酒入詩叢。

梅花九首其六

橫斜孤絕棄凡塵,千古悠悠畫里人。

雪滿空山松作客,雲深高寺雨遲春。

素衣側帽閑愁落,綠萼擎杯宿醉頻。

若使君心明似月,幽香何苦笑天真。

梅花九首其七

天生瘦骨與星依,又向姮娥賒月輝。

一縷暗香隨雪舞,半抔玉蕊共春飛。

白衣素手故人杳,蒼狗浮雲清影稀。

莫問折枝何所寄,新醅綠蟻夢卿歸。

梅花九首其八

半枝和雪寄寒陽,鳥語簫音在客鄉。

三弄方知魂絕代,百聞自覺頰生香。

船山不讓青丘夢,班鬢堪如素月荒。

回首向來蕭瑟處,一樽清酒共吟霜。

梅花九首其九

魂斷倚樓君不知,白雲天外看瓊枝。

迎風帶雪亭亭立,解語飛花切切思。

乍暖還寒情落處,暗香浮動月明時。

誰憂好詠千年盡,眼底波濤總是詩。

(20201222) 點此查看下一篇《步韻張問陶梅花八首》

㈣ 梅花九首其一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運用了比喻、對偶、用典的手法。

詩人為梅花定下高士美人這樣基本的品格意象,然後圍繞此一核心展開多側面、多層次的描寫。高啟之前寫梅之詩已眾多,而高啟的《梅花九首》又在詠梅詩的天地里開辟出一片新領域。這一方面,表現為對詠梅傳統的繼承,另一方面,表現為對詠梅題材的創新。

賞析

《梅花九首》用「高士」和「美人」比喻梅花,將梅花塑造成傳統的隱士、高士或美人,就是對傳統寫法的繼承。組詩第一首引用了「袁安困雪家中卧」和「趙師雄羅浮山夢遇梅仙」兩個典故,將梅花比擬成「高士」和「美人」。

「高士」即「隱士",「美人」便是「仙人」,他們在白雪覆蓋的山中和月光籠罩的林下獨處,遠離塵世的喧囂,清幽寂寞、遺世獨立,顯得高潔雅逸。此外,詩中還使用一些相近的意象,例如「縞袂」、「羅浮」、「翠羽」、「白衣宰相」、「花神」。有的意象展現了女性之美,繼承了蘇軾擅於將梅花女性化的寫作手法。

㈤ 高啟《梅花九首》其一: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

曹雪芹「空山中高士晶瑩雪,世外仙姝寂寞林」的出處,是高啟梅花詩

「瓊姿只合在瑤台,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 」明朝高啟《梅花九首》

很多喜歡紅樓夢的讀者,都對一首紅樓夢中的詩有印象,

「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

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曹雪芹紅樓夢的《終身誤》

在這首詞里,山中高士晶瑩雪,是指薛寶釵,而世外仙殊是指林黛玉。因為紅樓夢的廣泛流行,所以這首詞也為人熟悉,在欣賞紅樓夢小說的復雜曲折時,也不免佩服曹雪芹將薛寶釵和林黛玉寫的如此完美,彷彿薛姑娘是寒冷白雪中安然的隱士,而黛玉是仙境中的樹林,引發了一系列對薛寶釵和林黛玉品質的探討。比如薛寶釵何以稱為高士?林黛玉何以稱為仙女?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兩個句子,原本就是出自元末清初的著名詩人高啟的梅花名句。「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

高啟,生長在元末明初的亂世。蘇州人。他出生富族,卻父母早亡。從小酷愛讀書。至親的缺失更容易使得他在書籍里尋找靈魂安慰,熟讀歷史,精通詩文,且別有見地。

元末又是非常動盪的時期,讀書人科舉那已經是不可能的了,但自有愛好讀書的人連成朋友,高啟是當地的小天才。

張士誠反元起義,自立為吳王,有了他的保護,這一帶凋敝的經濟很快恢復,也正是新朝用人的時候,淮南行省參知政事饒介守吳中,廣羅人才,聽說了高啟,多次派人邀請,延為上賓,招為幕僚。此時高啟年僅16歲,在一大群老儒當中,那是玉樹臨風鶴立雞群。此中還有 施耐庵、羅貫中等為現代人熟悉的《水滸傳》《西遊記》的作者。

高啟在張士誠政權中工作了7年,具體幹了些什麼呢?現在很難有具體的資料,但是他32歲,被明朝征入朝廷,直接授予他翰林編修,朱元璋親自讓他主持修撰前朝元史,那麼高啟是在當時有很高的名氣的。雖然他在23歲的時候,就離開了張士誠和饒介的幕府,回鄉隱居。

高啟用兩年左右的時間修完元史,朱元璋看見這個年輕人,高岸清正,落落不群,想讓他發揮才幹,委任 戶部右侍郎,這實際是相當需要官員清廉守正的重要崗位,乾的好,國家的財政就是由他打理,可以說朱元璋相當信任這個年輕人,給機會他上進。但是高啟拒絕了。

說只想回家隱居。

朱元璋重金放還,但是也埋下了高啟的殺身大禍。

那麼高啟為什麼想回鄉不想做官呢?

一,他父母雙亡,一脈單傳,天性敏感,更看重家人的相守。

二,天才的敏感,城頭變幻大王旗,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他因為洞徹人生起滅,都覺得那些很難上心。

三,在張士誠幕府中,他和人打交道,覺得吃力。他不是全才。張愛玲說,在有人的場合她感覺壓抑,而在沒有人的場合,她覺得自在。

四,張士誠的辭官,實際是對自己很清醒,然而,朱元璋並不了解這個年輕人。

時間推移到五年之後,張士誠因為本地蘇州知府魏觀修復府治舊基,盛情要求他寫一篇《上樑文》,或者出於盛情難卻,或者出於經濟原因,或者出於對本土建築修復的支持,張士誠寫了。其中有溢美之辭,說建在這里虎踞龍盤。一篇文字而已,卻觸怒了朱元璋。

有好事者,告發魏觀是張士誠舊部,有反心,高啟被牽連案件當中,被朱元璋處以腰斬。年僅39歲。

一代天才就此慘烈魂歸。

這是個慘烈悲劇的故事。讓我們來看看高啟的《梅花九首》,今天欣賞的是第一篇。

高啟整個生活還是比較悠閑平順的,父母留下的產業,使他能夠在亂世中有一點歸家隱居的底氣。他愛著這種平靜寂寞的生活,在外面游歷之後,更覺得這種生活的可貴。

他的清高不是裝的,對於人生和感情有著缺失的人,精神的寄託和皈依是非常重要的。家園里一樹樹寂靜開放的梅花,是父母靈魂的守護,也是他的樂園。

而他的身世自然有著別人所不知道的悲涼,在封建家族社會,失去父母的人,其實也很難融入世俗的社交圈,當然文學文化圈則是另外一種。那麼在梅花上,高啟肯定是寄託了自己的感情和靈魂的。他孤獨而寂寞的成長,人世的風雪,如魚飲水,梅花不是愛冰雪,因為它的存在是先天註定。

「 瓊姿只合在瑤台,誰向江南處處栽?「

這樣美麗的梅花開放,最適合它的地方是天上的瓊樓玉宇啊,是誰將梅花落入人間,這江南遍地,處處梅花,看著花雪一片,讓人心生喜悅。

我可以想到高啟看見梅花開的時候那種內心的喜悅,我甚至能夠感受到他童年和少年的敏感孤獨,在沒有父母陪伴的童年裡,有梅花的地方,才是他不用心思去面對周圍關系的樂園吧。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悅和放鬆。

「 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 。」

那梅花的老樹,在大雪中,就像古代的高士,睡在雪中,享受著天地冰冷曠達之氣。

在明月的夜晚,梅花開放,香氣繚繞,那花朵如同環佩,清香如同步履,是梅花仙子裊裊下凡,在林間自在徘徊。

」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 「

竹子愛著梅花瀟灑蕭疏的影子,情願和梅花作伴啊,那春風吹起落梅,花瓣優雅飄飛,點綴在一片片青苔上。

」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 「

自從南北朝何遜是真愛梅花,寫出了梅花最美的句子,梅花是這樣的寂寞,年年梅花之美,無有好句,梅花在這里是在等待今日之何遜吧。

那麼高啟的梅花詩,顯然比南北朝何遜更美。當然高啟的梅花和何遜的梅花一脈相承,寫的是梅花動人在寒冷里,以一種清雅的姿態等待知音。

因為何遜的梅花是這樣寫的,」驚時最是梅。」震驚是這樣當著我開放的梅花。「 銜霜當路發,映雪擬寒開。枝橫卻月觀,花繞凌風台。朝灑長門泣,夕駐臨邛杯。」

寫的是什麼呢,梅花在寒冷里開放,以這樣美好惆悵的姿態,是為了日夜等待何遜。

高啟的詩寫的是什麼含義呢,他將這眼前的梅花擬人化,這樣的梅花仙子,是為了尋找前生愛她的故人,裊裊下凡,在冰雪中做長久的等待。

但是高啟也暗指了自己就是梅花知己,在風雪裡守候梅花,等待梅花的開放。

高啟並非刻意苦情的詩人,這種清邃恬然,並不給人帶來過分的悲傷,反而有一種融入的美滿,這是高啟難能可貴的地方。

在漫長的生活里,高啟是低調而滿足的,沒有父母還有妻子,沒有知己還有梅花,享受並沉浸這種自然的孤獨,寄託自己美好的心願,在寫梅花清高寒冷的同時,仍舊有脈脈溫情。

被人認為寫出了梅花那種清美而旖旎的靈魂。

也正是這種長期的浸潤,高啟是真的志在山林,疏闊散淡,所以他的隱居並非是對朱元璋的不滿。只是嗜殺成性的朱元璋,哪裡會懂得想到這么多,只認為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那麼回過頭來,談談紅樓夢化用的這兩句。顯然曹雪芹是酷愛高啟的梅花詩的,在紅樓夢大觀園的詩詞中,處處可以看到他對高啟詩句和意境的化用,比如縞袂仙子,竹林蕭蕭。

曹雪芹將高啟的梅花詩化用到紅樓夢里,有沒有含義呢?

當然肯定有的。

一,實際林黛玉另外的化身就是梅花。

二,薛寶釵和林黛玉都是有梅花一樣的美好,大觀園本身就是一座世外園林。

三,曹雪芹肯定知道高啟的冤死,而林黛玉和紅樓夢中很多人的結局,也是一種悲劇,是皇權下的一種命運必然。

四,高啟求一種平淡而性靈的生活而不得,現實中誰人不是如此?

高啟是天才的詩人,他的《梅花九首》堪稱梅花詩的翹楚,在以後,我會繼續為大家解讀另外八首。也以此文祭奠高啟,一位被命運摧殘的梅花一樣的天才。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㈥ 梅花九首其一高啟運用了什麼修辭

高啟的《梅花九首》(其一),運用了比喻、對偶、用典的修辭手法,表現了詩人高貴雅潔、超凡脫俗、懷才不遇、寂寞愁苦的情感。

首聯以梅自喻,寫梅花本應住在天宮之中,卻落到人間江南,來表現自己出身高貴卻被賤待。頷聯以 「高士」「美人」為喻,也是自比,表現自己高潔的品質與高超的才華。

作為一首七言律詩,頷聯和頸聯對仗工整。上下兩聯平仄協調,讀來琅琅上口;詞性相同,恰如綵線貫珠。特別是頸聯的「蕭蕭竹」對「漠漠苔」,一動一靜,訴諸讀者的聽覺和視覺,可謂妙絕。

尾聯借用何遜的典故,說自從南朝詩人何遜寫了大量的梅花好詩以後,就很少有人再寫出梅花詩了。然後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不被理解的寂寞與愁苦之情。

熱點內容
茶花素英文 發布:2025-05-23 19:12:42 瀏覽:136
盆栽的發展前景 發布:2025-05-23 19:06:20 瀏覽:930
毛線鉤梅花 發布:2025-05-23 19:04:50 瀏覽:342
梅花糕是哪裡的特產 發布:2025-05-23 19:04:50 瀏覽:422
吃了壞的百合 發布:2025-05-23 19:04:48 瀏覽:716
牡丹江司達 發布:2025-05-23 18:58:17 瀏覽:582
七夕戀歌 發布:2025-05-23 18:34:44 瀏覽:510
荷花有的有的有的還 發布:2025-05-23 17:55:16 瀏覽:193
蘭花盆有螞蟻 發布:2025-05-23 17:53:07 瀏覽:561
胡蝶蘭花圖片 發布:2025-05-23 17:53:03 瀏覽: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