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梅花樹
A. 詠梅詩詞篇150首
1.《樂府詩》(漢)
庭前一樹梅,寒多未覺開。
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來。
2.《贈范曄詩》(南北朝)陸凱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3.《詠梅》(南北朝)蕭繹
梅含今春樹,還臨先日池。
人懷前歲憶,花發故年枝。
4.《早梅》(南北朝)謝燮
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
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
5.《春日看梅詩兩首》(選一)(隋)侯夫人
砌雪無消日,卷簾時自顰。
庭梅對我有憐意,先露枝頭一點春。
6.《江濱梅》(唐)王適
忽見寒梅樹,開花漢水濱。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7.《雜詩》(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8.《梅花落》(唐)韓翃
新歲芳梅樹,繁花四面同。
春風吹漸落,一夜幾枝空。
9.《早梅》(唐)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10.《春女怨》(唐)蔣(薛)維翰
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花開。
兒家門戶重重閉,春色因何入得來?
11.《梅灣》(唐)顧況
白石盤盤磴,清香樹樹梅。
山深不吟賞,辜負委蒼苔。
12.《游春詞》(唐)令狐楚
高樓曉見一花開,便覺春光四面來。
暖日晴雲知次第,東風不用更相催。
13.《新栽梅》(唐)白居易
池邊新種七株梅,欲到花時點檢來。
莫怕長洲桃李妒,今年好為使君開。
14.《梅溪》(唐)張籍
自愛新梅好,行尋一徑斜。
不教人掃石,恐損落來花。
15.《梅溪》(唐)韋處厚
夾岸凝清素,交枝漾淺淪。
味調方薦實,臘近又先春。
16.《竹里梅》(唐)劉言史
竹里梅花相並枝,梅花正發竹枝垂。
風吹總向竹枝上,直似王家雪下時。
17.《山驛梅花》(唐)李群玉
生在幽崖獨無主,溪蘿澗鳥為儔侶。
行人陌上不留情,愁香空謝深山雨。
18.《憶梅》(唐)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19.《紅梅》(唐)羅隱
天賜胭脂一抹腮,盤中磊落笛中哀。
雖然未得和羹便,曾與將軍止渴來。
20.《梅花》(唐)羅鄴
繁如瑞雪壓枝開,越嶺吳溪免用栽。
卻是五侯家未識,春風不放過江來。
21.《梅花》(唐)來鵠
枝枝倚檻照池冰,粉薄香殘恨不勝。
佔得早芳何所利?與他霜雪助威稜。
22.《旅館梅花》(唐)吳融
清香無以敵寒梅,可愛他鄉獨看來。
為憶故溪千萬樹,幾年辜負雪中開。
23.《梅花塢》(唐)陸希聲
凍蕊凝香色艷新,小山深塢伴幽人。
知君有意凌寒雪,羞共千花一樣春。
24.《百花亭題梅兩首》(選一)(唐)錢鏐
穠花圍里萬株梅,含蕊經霜待雪催。
莫訝玉顏無粉態,百花中最我先開。
25.《初識梅花》(唐)崔塗
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斷北人腸。
燕脂桃頰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妝。
26.《大石嶺驛梅花》(唐)王周
仙中姑射接瑤姬,成陣清香擁路歧。
半出驛牆誰畫得,雪英相倚兩三枝。
27.《梅花》(晚唐五代)李中
群木方憎雪,開花長在先。
流鶯與舞蝶,不見許因緣。
28.《寒梅詞》(晚唐五代)李九齡
霜梅先拆嶺頭枝,萬卉千花凍不知。
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風雪苦相欺。
29.《早梅》(唐或宋)劉元載妻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種春風有兩般。
憑仗高樓莫吹笛,大家留取倚闌干。
30.《梅花》(宋)范仲淹
蕭條臘後復春前,雪壓霜欺未放妍。
昨日倚闌枝上看,似留春意入新年。
31.《梅花》(宋)蔡襄
日暖香繁已盛開,開時曾繞百千回。
春風豈是多情思,相伴花前去又來。
32.《憶越中梅》(宋)曾鞏
浣紗亭北小山梅,蘭渚移來手自栽。
今日舊林冰雪地,冷艷幽香為誰開?
33.《梅花》(宋)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34.《次韻楊公濟奉議梅花十首》(選一)(宋)蘇軾
君知早落坐先開,莫看新詩四句催。
嶺北霜枝最多思,忍寒留待使君來。
35.《梅花》(宋)黃庭堅
障羞半面依篁竹,隨意淡妝窺野塘。
飄泊風塵少滋味,一枝猶傍故人香。
36.《蠟梅》(宋)陳師道
一花香十里,更值滿枝開。
承恩不在貌,誰敢斗香來?
37.《紅梅》(宋)毛滂
好處曾臨阿母池,渾將絳雪點寒枝。
東牆羞頬逢人笑,南國酡顏強自持。
38.《仁老寄墨梅七首》(選一)(宋)鄒浩
前年謫向新州去,嶺上寒梅正作花。
今日霜縑玩標格,宛然風外數枝斜。
39.《尋梅兩首》(選一)(宋)饒節
樂事何如憂患多,尋梅不厭數經過。
從今直到楊花盡,終使春風亦幾何。
40.《殘梅》(宋)惠洪
殘香和雪隔簾櫳,只待江頭一笛風。
今夜迴廊無限意,小庭疏影月朦朧。
41.《臘梅口號》(宋)王安中
雪裡園林玉作台,侵寒錯認暗香回。
化工清氣先誰得,品格高奇是蠟梅。
42.《詠梅》(宋)朱淑真
雪格冰姿蠟蒂紅,水邊山畔淡煙籠。
江風也似知人意,密遞清香到室中
43.《次韻公顯賦臘梅》(宋)張綱
愁里危腸日九回,今朝愁眼為花開。
一枝斜倚向人笑,應報上林春信來。
44.《梅花》(宋)呂本中
白玉花頭碧玉枝,水邊籬下雪晴時。
暗香別有關情處,卻是春風未得知。
45.《獨步小園》(宋)曾幾
江梅落盡紅梅在,百葉緗梅剩欲開。
園里無人園外靜,暗香引得數蜂來。
46.《詠梅》(宋)李邴
綿霜歷雪岔開遲,風笛無情抵死吹。
鼎實未成心尚苦,不甘桃李傍疏籬。
47.《紅梅》(宋)徐恢
江梅閑盡臘梅稀,又是紅梅占曉枝。
卻憶東坡詩上語,淡妝濃抹總相宜。
48.《易安齋梅岩》(宋)趙構
怪石蒼岩映翠霞,梅梢疏瘦正橫斜。
得因祀事來尋勝,試探春風第一花。
49.《蠟梅》(宋)韓駒
路入君家百步香,隔簾初試漢宮妝。
只疑夢到昭陽殿,一簇輕紅繞淡黃。
50.《和張矩臣水墨梅五首》(選一)(宋)陳與義
自讀西湖處士詩,年年臨水看幽姿。
晴窗畫出橫斜影,絕勝前村夜雪時。
51.《早春紅梅盛開有感》(宋)黃公度
不與雪霜分素艷,卻隨桃杏競芳辰。
自知孤潔群心妒,故著微紅伴早春。
52.《梅花》(宋)江漢
小小人家短短籬,冷香濕雪兩三枝。
寂寥竹外無窮思,正值江天日暮時。
53.《江梅》(宋)王十朋
園林盡搖落,冰雪獨相宜。
預報春消息,花中第一枝。
54.《梅花》(宋)黃銖
玉簫吹徹北樓寒,野月崢嶸動萬山。
一夜霜清不成夢,起來春意滿人間。
55.《梅花絕句六首》(選一) (宋)陸游
當年走馬錦城西,曾被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
56.《題張希顏紙本紅梅》(宋)范成大
酒力欺朝寒,潮紅上妝面。
桃李漫同時,輸了春風半。
57.《探梅》(宋)楊萬里
山間幽步不勝奇,正是深寒淺暮時。
一樹梅花開一朵,惱人偏在最高枝。
58.《梅》(宋)王淇
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
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
59.《次韻南澗先生蠟梅兩首》(選一)(宋)徐安國
香銷金縷喜新裁,非是江梅是蠟梅。
不憤南枝出奇早,率先齊向雪中開。
60.《梅》(宋)朱熹
姑射仙人冰雪容,塵心已共彩雲空。
年年一笑相逢處,長在愁煙苦霧中。
61.《道間見梅》(宋)張孝祥
寒女生來不解妝,天然玉色照孤芳。
疏籬茅舍無端恨,故有幽人已斷腸。
62.《妙高梅花》(宋)張栻
戲折寒梅畫里傳,便知香潺攪佳眠。
愛君花木逡巡有,乾笑春風入暮年。
63.《題徐聖可知縣所藏楊補之畫兩首》(選一)(宋)樓鑰
梅花屢見筆如神,松竹寧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歲寒只見此三人。
64.《題王文顯畫梅》(宋)陸九淵
子作寒梢已逼真,不須向上更稱神。
由來絕藝知音少,只恐今人過古人。
65.《和傅岩叟梅花兩首》(選一)(宋)辛棄疾
月淡黃昏欲雪時,小窗猶欠歲寒枝。
暗香疏影無人處,唯有西湖處士知。
66.《雪梅兩首》(選一)(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67.《項里苔梅》(宋)姜夔
舊國婆娑幾樹梅,將軍逐鹿未歸來。
江東父老空相憶,枝上年年長綠苔。
68.《見梅》(宋)葛天民
絕憐生意上寒枝,幾度巡檐錯恨遲。
數點疏花人未見,窗開早被月明知。
69.《程朝望送梅花》(宋)汪莘
昨夜燈前把酒杯,鄱陽主簿送春來。
只疑天地無清氣,都在江頭一樹梅。
70.《舍外早梅》(宋)翁卷
行遍江村未有梅,一花忽向暖枝開。
黃蜂何處知消息,便解尋香隔舍來。
71.《甘園尋梅》(宋)居簡
疏枝重復裹莓苔,護得寒英暖未開。
料理不關元化事,翠花長是雪前來。
72.《寒夜》(宋)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73.《見梅》(宋)何應龍
雲繞前崗水繞村,忽驚空谷有佳人。
天寒日暮吹香去,盡是冰霜不是春。
74.《觀梅》(宋)戴敏
三杯暖寒酒,一榻竹亭前。
為愛梅花月,終宵不肯眠。
75.《雪中觀梅》(宋)戴復古
孤負溪橋雪與梅,怕寒不肯出門來。
欲邀鄭老同清賞,爭得梅花六月開。
76.《病後訪梅九首》(選一)(宋)劉克庄
與梅交絕幾星霜,瞥見南枝喜欲狂。
便欲佩壺攜鐵笛,為花痛飲百千場。
77.《次蕭冰崖梅花韻》(宋)趙希潞
冰姿瓊骨凈無瑕,竹外溪邊處士家。
若使牡丹開得早,有誰風雪看梅花?
78.《山寺早梅三首》(選一)(宋)陳淵
竹籬茅舍近前溪,煙澹風微月上遲。
認得暗香來去處,夜寒無路覓橫枝。
79.《紅梅》(宋)許棐
不堪冷照黃昏月,強倚春風作杏妝。
雖得容顏暫時好,欠他肌骨舊來香。
80.《雪後梅邊十首》(選一)(宋)方岳
一枝密密一枝疏,一樹亭亭一樹枯。
月是毛錐煙是紙,為予寫作百梅圖。
81.《嶺梅》(宋)張道洽
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
應酬都不暇,一嶺是梅花。
82.《武夷山中》(宋)謝枋得
十年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
83.《訪梅》(宋)楊公遠
荒寒茅屋是誰家,獨木橋橫小徑斜。
卻是無人行到處,春風先已到梅花。
84.《梅邊》(宋)何夢桂
江南何處美人家,認似梅花尚恐差。
近向梅邊得春信,始知人好似梅花。
85.《探梅》(宋)劉辰翁
江天欲雪未雪時,絕江探梅驢倒騎。
空中著我方成畫,亂後逢花且賦詩。
86.《梅》(宋)文天祥
梅花耐寒白如玉,干涉春風紅更黃。
若為司花示薄罰,到底不能磨滅香。
87.《在燕京作》(宋)趙顯
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
黃金台下客,應是不歸來。
88.《詠梅花》(宋)李少雲
素艷明寒雪,清香任晚風。
可憐渾似我,零落此山中。
89.《古梅》(宋)熊瑞
風度飄飄一世豪,偃然猶自外離騷。
諸公慣作婆娑態,動說山人索價高。
90.《詠梅》(宋)范楷
開遍南枝又北枝,春風消息不嫌遲。
平生自抱冰為骨,莫待趨炎附熱時。
91.《探野航古梅》(宋)張侃
池邊梅未綻,不是怯霜風。
待得陽和到,清香一線通。
92.《小春見梅》(宋)史彌應
孤根十月已先溫,不待春風破玉痕。
冷艷一枝何處見,竹邊池閣水邊村。
93.《紅梅花》(宋)高氏
帶雪匆匆別楚雲,天寒依約見湘君。
只疑不合瑤池去,引得春風八九分。
94.《仁壽堂古梅》(宋)李邦憲
手種黃梅已著花,此身依舊在天涯。
二年客罷攜家去,贏得東風兩鬢華。
95.《紅梅》(宋)劉嗣慶
瞥眼繁華處處空,寒林獨透一枝紅。
入時姿態人爭羨,清韻須知冰雪同。
96.《孤山觀梅》(宋)朱南傑
費盡年年造化功,精神全在雪霜中。
一枝映帶窗前月,消得逋仙作主翁。
97.《枯梅》(宋)馬知節
斧斤戕不死,半蘚半枯槎。
寂寞幽岩下,一枝三四花。
98.《枯梅》(宋)史文卿
樛枝半著古苔痕,萬斛寒香一點春。
總為古今吟不盡,十分清瘦似詩人。
99.《題吳氏梅堂》(宋)方逢辰
聞君家在雪邊住,靠盡欄桿索盡詩。
只怕梅花應冷笑,清香元不要人知。
100.《雪梅》(宋)嚴粲
報道梅邊雪未休,披衣晨起上簾鉤。
孤根清健元如許,空為花寒一夜愁。
101.《詠瓶中梅》(宋)晁公溯
折得寒香日暮歸,銅瓶添水養橫枝。
書窗一夜月初滿,卻似小溪清淺時。
102.《墨梅兩首》(選一) (宋)家鉉翁
非香之香,非色之色。
伴我孤吟,風清月白。
103.《詠梅》(宋)程瑞
清淺溪橋水,高低籬外枝。
這些風骨異,瘦盡古今詩。
104.《紅梅》(遼金元)麻九疇
一種冰魂物已尤,朱唇點注更風流。
歲寒未許東風管,淡抹濃妝得自由。
105.《香梅兩首》(選一)(遼金元)李俊民
被誰說破夢中梅,應有羅浮倒掛來。
只為怕愁貪睡後,返魂才向北枝開。
106.《梅花》(遼金元)元好問
一樹寒梅古寺邊,荒山草木動春妍。
東家賴有詩人在,照影橫枝莫自憐。
107.《憶梅》(遼金元)段克己
姑射仙人冰雪膚,昔年伴我向西湖。
別來幾度春風換,標格而今似舊無?
108.《乘興杖履山麓,值梅始華,徘徊久之。因折數枝置幾側,燈下漫成兩首》(選一)(遼金元)段成幾
幽香不許俗人知,才是東風第一枝。
誤認文君新睡起,讀書窗下立多時。
109.《水墨梅花》(遼金元)戴錶元
江海歸來見似人,離披猶自少風塵。
何如淡月山莊夜,百幅清溪亂寫真。
110.《舜舉梅竹折枝》(遼金元)程鉅夫
吳興畫手早相知,粉墨凄涼歲月移。
惟有寒梅並翠竹,京華相對獨題詩。
111.《題所畫梅竹贈石民瞻》(遼金元)趙孟頫
故人贈我江南句,飛盡梅花我未歸。
欲寄相思無別語,一枝寒玉淡春暉。
112.《山中梅》(遼金元)馮子振
岩谷深居養素貞,歲寒松竹淡相鄰。
孤根歷盡冰霜苦,不識人間別有春。
113.《題松雪墨梅》(遼金元)鄧文原
小橋流水雪晴時,曾折幽芳寄所思。
明月觀松春夢遠,玉堂仙客寫橫枝。
114.《題畫梅》(遼金元)管道升
雪後瓊枝嫩,霜中玉蕊寒。
前村留不得,移入月宮看。
115.《墨梅寄因上人二首》(選一)(遼金元)宋無
寒枝香在天外,疏花影流水中。
梨雲夜深清夢,草玄筆底春風。
116.《蠟梅》(遼金元)明本
金玉同盟破雪開,清香異色滿瑤台。
不因蜜滓將花染,安得蜂黃點額來?
117.《天師月梅圖》(遼金元)歐陽玄
隴頭誰寄一枝來,多謝天宮巧剪裁。
猶自壽陽妝額後,到今玉蕊忍全開。
118.《夢題墨梅》(遼金元)揭傒斯
點點苔枝綴玉,疏疏檀蕊凝香。
還記當年月色,簫聲暗度宮牆。
119.《題畫梅》(遼金元)陳旅
處士橋邊古岸隈,梅花偏向小園開。
沖寒有客尋春去,移得晴窗雪影來。
120.《墨梅四首》(選一)(遼金元)王冕
吾家洗研(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留)清氣滿乾坤。
121.《梅花》(遼金元)黃鎮成
吟屋蕭疏霜後村,江頭千樹欲黃昏。
等閑又被春風覺,添得寒梢月一痕。
122.《墨梅為李華遠作》(遼金元)宋耿
風香月影雪肌膚,朔客晴窗看畫圖。
江北江南數千里,夢魂何處覓西湖。
123.《月梅》(遼金元)楊維楨
天上清虛府,人間香影家。
阿剛斫桂斧,只合種梅花。
124.《題畫墨梅》(遼金元)吳萊
北風吹倒人,古木化為鐵。
一花天下春,萬里江南雪。
125.《題紅梅翠竹圖》(遼金元)余闕
竹葉梅花一色春,盈盈翠袖掩丹唇。
休言畫史無情思,卻勝宮中剪綵人。
126.《墨梅》(遼金元)倪瓚
幽蘭芳蕙相伯仲,江梅山礬難弟兄。
室里上人初定起,靜看明月寫敷榮。
127.《綠窗詩》(選一)(遼金元)孫蕙蘭
燦燦梅花樹,盈盈似玉人。
甘心對冰雪,不愛艷陽春。
128.《孤梅》(遼金元)袁士元
玉骨冰肌迥不群,羅浮山下幾黃昏。
應時桃李知誰在,月冷霜清欲斷魂。
129.《鄰牆梅花》(遼金元)張昱
臘後春才到,寒香襲素袍。
梅花如有意,不在粉牆高。
130.《題畫墨梅》(遼金元)陶宗儀
明月孤山處士家,湖光寒浸玉橫斜。
似將篆籀縱橫筆,鐵線圈成個個花。
131.《王山農畫梅三首》(選一)(遼金元)唐肅
溪上雪消初,溪冰未動魚。
一枝寒日里。照見影疏疏。
132.《題梅書於周砥道宅壁間》(遼金元)趙偕
老梅枝老花愈妙,幾度相看正眼開。
不道夜深人正睡,一枝隨月上窗來。
133.《臨水梅》(遼金元)丁鶴年
疏花清有影,止水凈無埃。
好似菩提樹,明明照鏡台。
134.《梅花》(又名悟道)(遼金元)梅花尼
終日尋梅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
歸來笑捻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135.《梅花》(遼金元)鄭允瑞
歲寒冰雪裡,獨見一枝來。
不比凡桃李,春風無數開。
136.《月下觀梅》(遼金元)許楨
老樹清溪映白沙,可人竹外一枝斜。
黃昏信步前村去,香到松林賣酒家。
137.《題梅三首》(選一)(遼金元)貢性之
江城鍾鼓夜迢迢,霜月多情照寂寥。
更有梅花是知己,小窗斜度兩三梢。
138.《題松雪墨梅》(遼金元)錢惟善
小橋流水雪晴時,曾折幽芳寄所思。
明月觀深春夢遠,玉堂仙客寫橫枝。
139.《恢上人墨梅》(遼金元)華幼武
冰姿玉質本天真,幻化移來物外春。
可是道人嫌太潔,從教素服染緇塵。
140.《題王元章梅》(遼金元)張渥
照水疏花冰有暈,橫窗瘦影玉無痕。
孤山月冷黃昏後,拄杖曾敲處士門。
141.《題墨梅三首》(選一)(遼金元)劉永之
郭西茅屋經年別,嫩蕊疏枝入夢頻。
何處幽尋重相憶,寒雲野水月如銀。
142.《庭前梅花》(遼金元)李翠娥
粲粲梅花樹,盈盈似玉人。
甘心對冰雪,不愛艷陽春。
143.《野梅》(遼金元)馬虛中
凋盡群芳一樹奇,傍山傍水最相宜。
如何慣守堅貞操,不怕風霜怕笛吹。
144.《蠟梅》(遼金元)趙伯成
凍蕾含香蠟點勻,古來幽谷有佳人。
詩家只恐和羹晚,不道紅梅別是春。
145.《訪梅》(遼金元)陶安
山市凌寒特為梅,霜清綠萼未春開。
莫愁獨立無人見,勾引詩翁兩度來。
146.《題林處士觀梅圖》(明)錢宰
放鶴仙人不可招,斷河殘月夜聞簫。
別來欲問春消息,花落西泠第二橋。
147.《為王仲義題雪梅》(明)梁寅
小橋東郭先生履,曲徑西湖處士家。
向暖早看花似雪,冒寒更愛雪如花。
148.《為謝實林題紅梅》(明)陳謨
孤山傲雪厭芳涼,換得東風到玉堂。
更聘海棠為侍女,桃花馬上少年郎。
149.《題李俊民墨梅兩首》(選一)(明)詹同
冷蕊疏花歲晚時,古今費盡幾人詩。
廣平賦後林逋句,不及商書八字奇。
150.《題姚雪谷梅圖》(明)唐桂芳
天荒地老春長在,斗落參橫夜未央。
每憶臞仙姚雪谷,毫端自有返魂香。
B. 梅花經典詩詞有哪些(小寒節氣梅花五首)
小寒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以小寒節氣為時間點,時間進入季冬。還有一個月左右,就會迎來古代天文歷法上的春季,立春。
節氣歷,是以太陽有規律的運行周期而定。一個春夏秋冬,就意味著一年。
中國古代的日歷是陰陽合歷,其年份的框架是太陽歷,也就是節氣歷,而具體的月份則是在一年的框架里,做調整,比如會出現一年有十三個月,多的那個月稱為閏月。
那麼為什麼會以太陽歷或者節氣歷,來確定一年呢,這是因為,太陽在地面的光照移動非常有規律,而隨著太陽的移動,帶來北半球分明的四季,周而復始,循環不斷。
小寒節氣的名字,代表此時的氣候和氣溫。小寒大寒組成冬天最後也最酷烈的嚴寒。
雖然春天的腳步在走近,雖然冬至後太陽徐徐北行,但是此時由於北半球處於持續的散熱狀態,收入的熱量遠遠低於陽光照耀產生的熱量,所以氣溫持續走低,在黃河流域,日溫在零下五度甚至零下十五度,而長江流域,也常常降到冰點或者冰點以下,往往是一年最冷的時段。
但是這種極寒狀態下,因為太陽的回歸和敏感與陽光的動植物的存在,有著異樣的醞釀生意和春意的清美。
冬天並不意味著生機斷絕,哪怕是南極北極亦有耐寒的生物。
熱愛草本的古中國人,當然會發現冬天裡存在的生機和美。
比如有竹子和松柏等四季常青的樹木,山林中還會有野茶花,甚至一些耐寒的草本,也彷彿感知陽光的日漸充裕,比如球狀莖類的植物,也往往會發芽。
比如荔草,就是馬藺,在先秦是作為大雪節氣的物候。
那麼到了隋唐之後,梅花的種植和欣賞廣泛起來,梅花就作為跨年的美花備受推崇。
而梅花的釀花期非常漫長,從花枝打苞,到滿樹繁花,可以從冬至以前一直延伸到正月,二月。
所以梅花稱為年芳。
而小寒節氣,正是江南梅花普遍發蕾,含苞欲放,甚至會先行開放的時段。
所以在宋朝之後,以春花為主的二十四番花信風,將花事上推至小寒節氣。認為梅花開放,就代表春天歸來。
所以小寒節氣的第一花信風,就是梅花。
有人說,梅花盛花期是在立春前後,何以小寒節氣,花信風將梅花列為第一呢?
花信,有著花的最初春訊的含義,此時梅花雖然未盛,但是那種凌寒之美,次第開放的生氣,更加動人。
「天子命我參卿事,奮然相對亦可歡。
回波一醉嘲栲栳,山驛官梅破小寒。」北宋 · 黃庭堅《送曹子方福建路運判兼簡運使張仲謀》
這是黃庭堅在43歲時寫的一首詩,此時他備受宋哲宗的青睞,提拔為起居舍人,國史編修,也替皇帝做一些人事方面的工作。
比如,他代表天子替兩位官員餞行,去異地履新。而這兩位官員的啟用,也是他們平常政績的積累,值此用人之際,彷彿老樹寒梅迎來了春天。也可以知道,給他們的不是安享就能得來的富貴,而是需要能力和實幹才能完成的任務。任命的崗位是帶著壓力和責任的。
運判,轉運使,是宋朝中央部門設置的管理交通運輸的官員,管控當地的交通運輸系統上的運轉和財務,實際涉及當地多路賦稅,需要的是沉穩,廉潔,應對能力強,能完成許多高壓任務的官員,對於履新的人,是機遇也是挑戰。
那麼黃庭堅是怎麼祝福這兩位官員呢?
寫的大氣也很有深意。
皇帝讓我參與你們的任命,我努力選擇了你們,現在為你們踐行,我感到欣慰。
我在這餞行宴上,喝得大醉,因為,這山上驛站的梅花,在小寒天氣開放,也預示著你們,像梅花一樣,迎來了自己命運的春天和機會。
相信你們不負我和皇帝的期望,靠你們自身的能力,帶給***新的希望。
想必這兩位官員,也是在仕途上默默躬耕良久,終於迎來了施展抱負的機會。就像梅花苦守,陽光終來。
可以知道,在宋朝早期,小寒節氣和梅花就對應起來,梅花為小寒節氣的花候,並以此對照人生境遇。
「傍雨移梅趁小寒,探春幾度獨憑欄。
不知冷淡緣何事,偏得幽人帶笑看。」宋 · 李綱 《葉夢授送家園梅花》
小寒節氣,欣賞即將綻放,或者已經零星開放的梅花,成為一種文化流行。
那麼在小寒時節,送人梅花,則顯得格外有意義。
而且這送的不是梅花枝,而是將自己種在園子里的一棵梅花樹,都送給了朋友。
送著誠信,而收納者更是興奮而幸福。
小寒節氣,那是冒著雨,帶著鋤頭,將一整個花樹都移植。
此時移植,天氣寒冷,梅樹不會輕易爛根,而花朵正在打苞,這基本就是包種包活。
這棵分量不小的梅樹移植成功後,梅花還沒有盛開,得到梅花的詩人已經笑得合不攏嘴。
因為喜歡,因為主人情意重,小寒梅花天,好樹贈窗開。
「冰花只作小寒枝,拄杖不辭穿巀嶭。
野僧省事畏客狂,攀援自向南枝折。」宋 · 沈與求《探梅》
宋朝文化繁榮,人工培植的梅花,遍種庭院園林,但是人們產生了新的審美,就是要去山林,去看最原始的最野趣的野梅花。
小寒節氣,通常也是野梅花開始開花的季節,就有人不辭辛勞,翻山越嶺,去尋找她的芳蹤。
野外梅花,花色潔白,但是格外芬芳,有著沐浴自然風雨而形成的獨特的氣質。
冰清玉潔的花朵,只長在小寒天氣里的野外寒枝上,我為了尋找她,不辭拿著拐杖爬山,穿過各種山林險地。
陪同的僧人,怕我們太興奮,連梅花所有帶著花苞的枝條都會攀折走,他自告奮勇,爬上梅花樹,單單就挑了向著南面快開花的樹枝,象徵性地折了幾枝,送給我們。
正是宋朝的愛花狂潮,所以野外的牡丹被人發掘殆盡,至今無有遺留,那麼一種賞花狂潮下,也必定會有人攀折野梅,造成生態破壞。
這位僧人,想必也是見識過都市人那種折野梅花的狂潮和丑態,所以雖然是帶著朋友尋找梅花,卻也不願意他們折枝太過。
阿彌陀佛,好在梅花的生命力頑強,還有這么多有愛心的人守護,才免於野牡丹被滅絕的命運吧。
還是那句,愛梅不要折枝,能養就養,不能養,請手下留情。愛護自然,人人有責。
「溫室簾開新月夜,瓦盆梅發小寒時。
冥鴻斥鴳無窮事,一任天公更不疑。」清 · 張英《小寒日梅放一枝 》
小寒節氣梅花發,是植物與自然的和諧。
梅花是敏感與光照的冬春花樹,低溫而光照充足的晚冬,適合梅花的發花和成長。這種生長特徵是原始梅樹在西南山地險惡的自然條件下,千萬年演化而成。
為了生存,它們選擇在競爭少的寒冬里開花,為了不被風吹落花朵,梅花的花苞是貼著樹枝生長,每一種獨特的生物,都是為了適應殘酷的生存條件而逐漸演化。
都說梅花是仙子,可是誰知道這仙子之美的背後,是殘酷呢?
但是殘酷之後,是美和自然和諧共存。
從溫暖的室內,打開窗簾,看到了一彎新月,還看到了在小寒節氣,霜風明月中開花的小盆梅樹。多麼美的冬夜,多麼冰清玉潔仙意的梅花啊。
我愛自然。我愛著自然界里的大雁飛鳥,明月梅花,那是自然的賜予。
感動,感恩,無言。
小寒節氣因為梅花而美。
梅花香醉三九天。
「槁木中有生意存,恰似一陽來地底。
初番花信小寒前,早綻梢頭兩三蕊。」清 · 弘歷《古乾梅歌》
我喜歡乾隆的這首梅花詩。寫的一樹老梅,在小寒節氣前就開了幾朵花。
那枯槁的樹干中,依舊有生命力和春意存在,恰像是老梅樹,最能感受冬至陽回,那深扎在地下的根,感受了最初大地陽回的信息。
第一番花朵就開在了小寒節氣之前。
那虯曲的枝幹上,綻開了梅花三兩朵。老樹新花,是生命力,也是敏感和睿智的表現啊。
老人,也許是最敏感的人,在洞徹了自然和人世的滄桑之後,更睿智,更懂得規律和春來。
C. 女的送梅花給男朋友代表什麼意思
堅忍
因為有那麼一句話說:寶劍鋒從磨勵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梅以它的高潔版、堅強、謙虛的品權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徵。有關梅的傳說故事、梅的美好寓意在我國流傳深遠,應用極廣。
美好的一切
梅花是歲寒三友之一,自古以來,人們都贊美她的傲雪精神,她的孤獨的不與百花爭春的高潔的美。所以,她應該象徵高潔、堅強的人
一:隱者高士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二:霜美人、雪美人、冷美人 家住寒溪曲,梅花雜暖春,學妝如小女,聚笑發丹唇
三:高風亮節的人 天然根性異,萬物盡難陪。自古承春早,嚴冬斗雪開
我想答案就在這 !自己 想想看她想讓你 應該怎麼做!
D. 什麼時候人們把贈送梅花視為上品呢
一、春秋戰國時期,愛梅成為時尚,把饋贈梅花、上品。據《說苑》記載,贈梅還貴到國君。當時,越國使臣向梁工贈送一枝梅花,便被列為國君,梁王的臣子韓子便說:「一枝梅花,怎麼能貴到國君?(翻譯:一支梅花而已,怎麼會比國君貴?)」梁王卻高興地說:「當然可以。」
二、晉代陸凱與范嘩是好朋友,他通過驛使,自湖北荊州給在長安的范嘩寄贈一枝梅花,還附贈一首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翻譯:我折下一枝梅花給郵差,請他帶給我在邊塞的朋友范曄.江南這兒沒有別的什麼,姑且送他一枝梅花,請他一起分享下江南的春色吧!)
三、相傳隋代趙師雄游羅浮山時,夜裡夢見與一位裝束樸素的女子一起飲酒,這位女子芳香襲人,又有一位綠衣童子,在一旁歡歌笑舞。天將發亮時,趙師雄醒來,卻發現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樹下,樹上有翠鳥在歡唱。
原來夢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樹,綠衣童子就是翠鳥,這時,月亮已經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橫斜,趙師雄獨自一人惆悵不已,後用為梅花的典故。
四、孤山梅仙愛梅也情真意切。梅仙就是北宋的詩人林逋。他性格孤高,長期居住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他的愛好就是養鶴種梅,終身不仕不娶。他常在西湖中泛舟,如果客人來了,童子就放鶴飛報。素有「梅妻鶴子」之說。
林通寫下了許多詠梅的詩,其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翻譯:稀疏的影兒,橫斜在清淺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動在黃昏的月光之下。)等句己成為千古絕唱。
五、元代著名的詩人、畫家王冕也是一位詠梅、畫梅的隱士。王冕出身貧寒,力學通儒。他憎惡阿諛,屢試不第,便攜妻隱居,寄情梅花,一身清風,寫下了膾炙人口詩句,
有《墨梅》舒情:「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身居山野,卻心繫天下,可見《白梅》詠志:「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翻譯):白梅生長在有冰有雪的樹林之中,並不與桃花李花混在一起,淪落在世俗的塵埃之中。忽然間,這一夜清新的香味散發出來,竟散作了天地間的萬里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