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半醒小茶花

半醒小茶花

發布時間: 2024-12-07 23:41:17

鮮花盛放 西樵鮮花盛放迎遊客

遍地金黃的油菜花,粉紅艷麗的桃花,百重千瓣的茶花,暗香浮動的桂花。好花知時節,當春競爭艷。西樵山四大花園鮮花怒放,迎接遊客。千畝花園讓西樵山成為珠三角規模最大、品種最多的賞花景區。

油菜花園:遍地金黃

西虧宏樵山桃花園、茶花園、桂花園、油菜花園這四大花園緊緊相依,連為一體。首先映入眼簾的油菜花園,金黃色的油菜花早早吹響了迎春的號角,開得漫山遍野,一片片鵝黃色的方方塊塊鑲嵌在綠色的原野上,與旁邊的桃花相映成景。不少遊客沿著賞花小徑而走,無數蜜蜂在枝頭飛舞,翅翼間流出了美妙的旋律,淡淡的花香撲鼻而來,活脫脫一幅法國印象派大師的風景畫。

桃花園:嬌似彩霞

油菜花園旁邊的是桃花園,漫山遍野的桃花有的開得正艷,有的蓓蕾初綻,有的含苞欲放。淡紅的碧桃、深紅的絳桃、粉紅色的寸桃、如雪的白桃,競相怒放,漫山遍野,燦若紅雲,嬌似彩霞,萬枝丹彩灼春融。400多畝桃園50多個品種成了花的海洋。西樵山桃花沿山坡而種,每一個山坡種的桃花品種都不一樣。翻過一道山樑是一種景緻,越過一條溝坎又是另一種韻味。山巒起伏,一茬接一茬的桃花就是這樣有起有落,有張有弛地燃燒著。
「桃花簾外開依舊,簾中人比桃花秀」;「若將人面比桃花,面自桃紅花自美」。許多少女隱在花叢中,與桃花比美,形成人面桃花相映紅之美景。「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在西樵山桃花園賞桃花,自己也成了一個鄉村野夫,在半醉半醒目復日,花落花開年臘空拿復年的意境中陶醉了。

茶花園:百重千瓣

「春光無限好,猶道不如歸」。在春暖花開的春節期間,西樵山200多畝茶花開得如火如荼。超級花仙子、普佗紫光、蘇杭金絲、金華玉盤、蝶戀香妃等茶花中的極品都開了。油光碧綠的葉子中間托著千百個重瓣的茶花,那樣紅艷,每朵花都像一團燃燒得正旺的火焰。看了西樵山的茶花,才明白春深似海的妙處。楊朔的《茶花賦》彷彿就是西樵山茶花園的寫照,「人道樵山花如錦,勝過天池百花搖」。

丹桂園:暗香浮動

西樵山二百畝丹桂園一年四季鮮花盛開,暗香盈盈,香飄十里。春節來西樵山參加嶺南民俗文化節的遊客,還有機會飲上一杯桂花酒,這酒是西樵山山民珍藏多年的珍品。飲桂花酒是西樵山春節的傳統風俗,至今估計有上千年歷史了。西樵山上村民世世代代都會釀桂花酒,最為出名的數丹桂園的桂花酒。花色絳紅,香飄數里。山上人就集花曬干,釀製成酒,酒輪搭色絳紅,香醇可口,成為山中歷代名產。
據《西樵山志》記載,古時候,西樵山上有個姑娘叫桂花,與山裡的漢子鷹強相戀。後來鷹強參加了「抗清保明」軍隊。臨別時,他們兩人分別把兩碗酒倒在桂花樹下,以表達他們忠貞的愛情。過了7天,桂花開了,竟然是血紅的顏色。桂花姑娘把飄落在樹下的桂花收集起來釀造成桂花酒,桂花酒浸了一年又一年,酒味香醇,酒色如血。後來她離開了人世,鷹強還沒有回來。山裡人就把她葬在桂花樹下。如今,這幾株桂花樹仍然在西樵山丹桂園,樹高身粗,有著幾百年的歷史了。

❷ 茶道之美 | 侘 寂

茶,初是葯,後成飲物,作為高雅的趣味。

8世紀茶在中國進入詩意的領域,15世紀日本茶道集美學、宗教、哲學於一體,進一步發展。

在紛繁俗世中發現美並加以欣賞,是茶道讓人著迷的地方。

日本茶道的產生背景是佛教,核心是禪宗。禪宗的思想和形式影響著日本茶道的方方面面。

和——和諧和悅。

是茶室過程的精神。「和諧」是茶道的形式,「和悅」是茶道內在的情感,重在以心傳心,擯棄紛爭,心心相印,以茶會友。茶事的氣氛在「和」的精神上建立起來,包括觸覺、嗅覺、視覺和聽覺上的和。

比如,客人拿起茶碗不能覺得冰涼;茶室的香氣要柔和;風聲和爐子上煮水聲音相附和,和諧的環境之美和飲茶人的人格之美相互和諧共處。

敬——心佛平等

日本茶道吸收了禪宗的「心佛平等」觀,加以提煉和升華,形成「敬」的理念,最能體現這種理念的是「一座建立」。

指的是茶道參與者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人們互相尊重,共同創造和享受一種和諧的茶室氣氛。

不論客人的身份地位,一律從「小入口」匍匐進入。古代如果武士有佩刀,須將刀解下,放在茶室外,才能進入。

清——物我合一

清指的是清潔、整齊,茶道中的清,更多的是指對靈魂的洗滌。

在被稱為露地的茶室中,茶人們隨時要潑灑清水。迎接貴賓前,要用抹布擦凈茶室中的樹葉和石頭。

茶室里一塵不染,連燒水用的炭都提前一天洗去浮塵。茶人就是這樣通過去除身外的污染來達到內心的清靜。

寂——本來無一物

「寂」是日本茶道追求的最高境界。

四諦的根本在於「寂」,它可以被表現為佛教的涅槃、寂靜、空寂,積極意義上的「無」。

當茶人或者禪修者完成了對各色事物的否定後,進入一個沒有任何聲音、色彩的「無」的世界。

在否定了一切固有的審美價值,拋棄了所有的思想束縛後,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就出現了。

茶室作為專門為茶道服務的建築,其設計也源自禪宗的思想,茶室反映著許多禪宗教義。

歷史上第一個獨立茶室是由千利休所建造。這位大師中的大師,於16世紀創立了茶道禮儀,並使之臻於完美。

茶室建築由茶室本身、水屋、門廊(待合)、連接門廊與茶室的露地組成。

茶室本身,最多隻能容納5人。水屋,用於清潔和茶會前的准備。門廊,用於客人等待的地方。

露地,連接門廊與茶室,意味著禪定的第一階段,即通往自明的道路。

露地的存在,旨在切斷茶室與外部世界的聯系,使人的感官更加敏銳,得以專心體味茶室本身蘊含的審美情趣。

庭院深深,樹影婆娑,卵石鋪路,雜然有序,小徑蜿蜒,松針遍地。

石燈籠上苔痕斑駁,四下里寂然無聲。漫步其中,往往不覺拋開俗世,怡然忘憂。

這種感覺令人印象深刻,即使深處鬧世,也如同置身山林。

這些營造出的寧靜與純粹背後,是煞費苦心的匠意。

賓客穿過露地時,被喚起的感覺,會因為茶人的風格不同有所差別。

千利休,追求的是絕對的孤寂。他主張鋪設露地的秘密,包含在一首古代歌謠里:遠望秋浦,枯木干枝。海屋獨自,暮色沉沉。

其他人,如小崛遠州,認為露地的理想,應如同這首詩:隔著樹林望去,只能看到些許的月和些許的海。

營造的意境:剛蘇醒的靈魂,還徘徊在往日幽暗夢境中,又沐浴在半夢半醒的甜美微光中,繾綣難離,憧憬無盡自由的彼岸。

日本茶室有許多特有的構造,如壁龕、需跪行而入的小入口、不對稱性。

小入口:茶室入口尺寸高約73厘米、寬約70厘米,做入口的木板由兩塊舊木板拼成,內側有橫框,釘子帽要露在外面不得加以掩飾。

如此設計,不論什麼人進入茶室都必須彎下身子,匍匐進入,無論尊卑,無一例外。目的是使來者領悟平和謙遜的真意,也有放下名利地位,解除壓力,親身體驗無我的境界。

壁龕:岡倉天心曾說「茶室的簡朴單純是模仿禪院的結果」。壁龕在日本茶室中地位超然,人們進入後,首先要跪在壁龕前行最高的禮,拜讀掛在壁龕里的禪宗墨跡,觀賞茶花。

茶室只使用土、砂、木、竹等材料建造,外表不加修飾。卻在清貧簡朴中處處流露這精緻與優雅。

建造一個好的茶室,耗資遠遠超過一座普通的房子,因為其選材和工藝,都需要極度的細致和嚴謹。

結合佛家的無常觀,和心外無物的訓誡,禪宗將房屋視做肉體暫時的居所。

茶室以茅草屋頂,象徵柔弱易逝。以纖細的柱樑,喻指虛虧不堅。以細竹作為支撐,暗示難禁風雨的單薄。其選材皆為常見,表明心隨自然,而非刻意。

茶道的精神潛藏在這些簡單的事物中,並用其優雅的微光,為它們披上一層美麗的面紗,從中我們將尋得永恆。

不對稱性,這也是日本堅持禪宗和道教理念的結果。禪宗和道教認為完美的理念是具有動態特徵的,追求完美的過程勝於完美本身。

生命和藝術的活力,在於它的成長性。真正的美,是用自己的想像和品位,完善那些不完善之處後,才能領略到的。

盡力規避重復的跡象,在茶室里隨處可見。裝飾用的各種物件經過仔細挑選,以防止顏色和樣式上的雷同。

如果茶室中擺放了鮮花,那懸掛的繪畫,就不會再採用花鳥畫。

如果選用了圓形茶壺,那水罐就必須有稜角。

黑釉茶碗也不能與黑漆的茶葉罐搭配。

在壁龕放置花瓶或者香爐時,注意不能放在正中,以免切分出均等對稱的空間。

壁龕柱子的材質,也要與其他柱子種類不同,以避免千篇一律。

茶室的簡潔樸素和出塵脫俗,使它成為遠離外在世界紛擾的世外桃源。

17世紀,在德川幕府推行嚴格的形式主義之後,茶室成為自由交流藝術精神的唯一去處。

日本茶人在舉行茶會時,都抱有「一期一會」的心情。

「一期一會」,是「一生一次機會」的意思。

這種心情體現了佛教「無常觀」,告誡人們認真對待一時一事,彼此抱著「一生一次」的信念,覺知人生如同茶的泡沫一般轉瞬即逝,體會互相依存,珍惜生命。

在茶道大師千利休的時代,戰爭連綿,昨日見面次日便被殺害的朋友不計其數,所以利休大師表示,每一次茶會都抱持這是與友人最後一次見面的感概心情。

現在的和平年代,我們總是說著「明天見」或者「下周見」,然後分手。以為再次相見是再自然不過的了。

但是人活在世上,總有一天會遇上無法「再次」相見的事。

雖然是事先已明白的道理,真正遇上時,心裡還是毫無准備。

結果不是難以掩飾的驚慌失措,就是悲傷不已。唯有親身遇上,才能了解真正失去的是什麼。

深深以為:

花開了,就慶祝。

想見面時,就見面。

談戀愛時,就好好愛個夠。

有喜歡的人時,就明白對他說喜歡。

幸福的時候,好好擁抱幸福,百分之百真心體驗,因為這是人生唯一可以掌握的。

人心非得經過洗練,才能慢慢真實感受生命的真義。

雖然人生在世,一切應該向前看,充滿光明更具有價值。但是,若無反向事物的存在,便顯現不出「光明」的價值。兩者共存,才能互相映照真義。

正如羅曼羅蘭說的: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識生命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茶人對於花草,從不隨意摘取,而是按照心的藝術構思,小心選擇一枝一葉。

假如有葉子,會考慮與花的關系,因為呈現的將是植物生命整體之美。

當花草被安排成滿意的樣子,茶人便會把它放到壁龕,房屋中最尊貴的位置。

周遭不放任何器物,因為這樣會破壞它的效果,甚至畫也不行,除非它們彼此呼應,能夠展現出特別的美感。

花在那裡,像一位君主,客人依次進入房間,先要向它致敬。

茶人對花的崇拜,只是美學儀式的一部分,不是獨立的信仰。和其他茶室里的藝術品一樣,插花從屬於裝飾的整體架構。

同樣,茶人插的花,一旦挪動,也就失去意義。因為它的線條、比例,都與周遭的環境密切相關。

直到17世紀中葉,花道家們展露頭角之後,才有了專門針對花本身的膜拜。這時,花才終於脫離了茶室,再不受其他規矩約束。

茶室的花,是一種在設定上恰到好處的藝術,真切貼近於生命,並因此打動我們的內心。

茶人認為他們的職責,僅限於對花的選擇,剩下的工作便交給花兒們,讓它們去講述屬於自己的故事。

若是在晚冬時節進入茶室,你可能會看到纖弱的山櫻,配著一支含苞待放的茶花,那是冬天離去的足音和春天到來的回響。

如果炎炎夏日走進茶室,你可能會注意到在壁龕幽暗陰涼的角落裡孤懸著一瓶百合,含露欲滴,彷彿在輕笑人生的愚昧。

單是花兒的獨奏,已經很有意思,再加上繪畫和雕塑的協奏,則更加使人著迷。

比如茶人紹巴,把一首描寫海邊孤寂之美的詩,一個形似漁家茅廬的青銅香爐,還有一些岸邊野花,搭配在一起,令人感受到晚秋的蕭瑟氣息。

一個著名的故事,16世紀時牽牛花在日本還是罕見之物。千利休在庭院里種滿了牽牛花,悉心呵護。消息傳到太閣耳里,想去參觀,利休因此邀請太閣來喝早茶。

太閣在約定時間步入庭院,卻看不到任何花的痕跡。他壓著怒氣進入茶室,迎接他的景象卻讓他的怒火消失的無影無蹤。

只見壁龕上,一尊罕見而精美的宋代銅器里,插著一朵牽牛花。那整個花園的女王!

茶道只有「禮法」,「禮法」本身要求嚴格,幾乎毫無自由可言。有人覺得,茶道有如將人嵌入模具之中。

學習茶道,老師只教沏茶的流程,嚴格遵循傳統,不會回答為什麼,只說去做。

可是經過反復練習,沉浸其中,自然理解認同。經過十年、十五年,某天不經意的想:啊,原來是這樣啊!自然就獲得解答。

茶道依季節的循環,將日本人的生活美學與哲學變成親身體驗,瞭然於心。

真正的體悟需要時間,可是就在「啊,原來如此」的那個瞬間,完全化為身上的血與肉。

體悟是什麼?也許在《日日是好日》中的聽雨的一段,可以描摹出大概,讓我們作為旁觀者一窺究竟。

「嘩——」

這間木屋似乎完全消失在雨中,由於雨聲過大,即使人在屋內,也可以感覺戶外的大雨情景。

一滴滴雨聲感覺聽的非常清楚,有如聆聽打擊樂般,低音大鼓、定音鼓、木琴、響葫蘆等各種樂器的音色明晰可辨,還與遠方群聚的雨聲層層交疊,構成更加盛大的音響世界。

從未如此專心聽過雨聲,覺得自己似乎正深入探索雨音密林的奧秘,心中怦然不已。

心裡雖然恐懼如此真切的感受,卻又想更深入探索。我的「耳朵」也因此變得更加敏銳。

感覺聽力忽然擴張,而且一口氣想要突破什麼。

一瞬間,耳朵似乎聽到了什麼。

「——」

莫大的空間里,突然只剩下我一個人。

這里究竟是哪裡?

沒有任何東西阻礙著我。

這一刻,往常緊張流程的出錯、在意工作的表現、擔心回家後還有不得不完成的事等,已不再困擾我。

甚至覺得自己不努力不行、不獲得別人的好評自我就沒有價值、害怕別人看到自己弱點的恐懼與不安感,也全然消失。

身心完全自由,享受著溫暖大雨的沖刷,一切的喜悅、快樂,皆有如孩童在雨中玩耍般歡欣鼓舞,即使視線因雨過大而看不清楚也毫不在意。

生平初嘗如此自由奔放的感覺。

無論到多遠的地方,皆可看見自我開闊的前景。

可以一直在這兒,哪兒都不必去。

沒有任何不可以做的事。

也沒有任何非做不可的事。

也沒有任何的不足夠。

完全滿足於當下。

「嘩——」

當敏銳聽力消失,發現自己依然坐著。

剛才的感受,我想只發生於數秒、數十秒之間。

突然想起還沒有觀賞壁龕,不經意回頭往上看——「雨聽」。(傾聽雨聲!)

我的視線無法離開字畫。

在雨聲環繞下,感覺自己當時正處於決定性時刻,像在等待暗號來打開緊閉門扉的那一瞬間。

「雨天,請聽雨。將身心都放在這里,好好運用五官,專心品味當下,這樣便能有所領悟。自由之道,其實一直存在於當下,這里。」

我們總在懊悔過去,煩惱尚未來臨的未來。殊不知,過去的日子終究已過去,不再復返,而未來也非能萬全准備的。

一味考慮過去與未來,當然無法安心過當下的日子。其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何不好好體驗當下。

我發現唯有忽略過去與未來,專注當下這一刻,人才能無所掛礙、自由自在的活著。

雨停了。我屏息,感動的坐著。

雨天聽雨,下雪日觀雪,夏天體驗酷暑,冬天領受刺骨寒風。無論什麼樣的日子,盡情玩味其中就好。

茶道就是教導人這樣的「生存之道」。人若能這樣活著,就算遭遇世間所謂的「苦難」,也能甘之如飴吧!

下雨天,一旦感覺不順遂,我們往往怪罪「都是天氣不好」。其實,沒有真正所謂「不好的天氣」。

下雨天,如果也能樂在其中,任何日子都能變成「好日子」。

天天是好日。

茶道的領悟沒有時間限制,無論三年或者三十年,成熟的速度因人而異,該領悟時就能領悟,靜待個人的時機。

寫在最後

電影《尋訪千利休》,千利休說:能讓天下地動山搖的,不只有武器和黃金。唯一能讓他低頭的,只有美!美讓世界充滿了生命力。

王小波說,一個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夠對的,他還應當有詩意的世界。

詩意,來自心的感受和對生命的體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莫將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面對喧囂忙亂的世界,我們更需要給自己一點時間,一點從容,擦拭心靈,去感受美,去感受生命。

❸ 求一首七言絕句 四個人用來當游戲名字,最好是優美點的,寫花什麼的··比如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

從張仲謀乞臘梅 ——黃庭堅 聞君寺後野梅發,香蜜染成宮樣黃。 不擬折來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 迎春花 暮春四月柳發時,花濃幽香掩映姿。 蝶不採蜜鶯啼說,信步獨賞話語絲。 櫻花 不守叢林佇此身,膩斂荏苒也芳紛。

忽然一夜清風勁,疏散依稀萬里春。 墨梅 ——朱熹 夢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凜冰霜。 如今白黑渾休問,且作人間時世妝。 題楊補之畫 ——樓鑰 梅花屢見筆如神,松竹寧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歲寒只見此三人。 雪梅——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香。 雪梅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茶花 溫室春色勝芝蘭,嫣然一笑秀靨甜。 便以斗室乾坤巨,悠然散淡卧其間。

縷霞春色映疏無,枝茂點白無需扶。 不裝招展素顏面,淡淡幽香畫一幅。 梅花絕句 雪虐風號愈凜然, 花中氣節最高堅。 過時自會飄零去, 恥向東君更乞憐。

❹ 發生在高原地區的感人故事

高原的茶花

在祖國邊陲的昆侖山巔,常年積雪不化,積百年千年之雪。幾乎半個世紀以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上萬名官兵像鉚釘一樣駐扎在高原的永凍層上。他們都知道同一個故事,關於高原的茶花的故事。
那一年茶花四歲,第一次和媽媽出門走的就是遠路,在辭舊迎新的時節。
被冰雪覆蓋的高原依然以它千百年的沉靜和冷寂來對待人類任何一個火紅的節日。
高原恢宏的美麗是殘酷的。
長長的青藏公路上,車越來越少,偶爾有一輛,也是從雪線回格爾木過年的。
從山東來的賀嫂帶著四歲的茶花站在路口,焦急地盼望著能有一輛開往昆侖山深處不凍泉兵站的車,她要去那兒尋夫。此時此刻她只有一個願望:無論如何仨人要一起過年,那叫團圓。這也是老賀每封信里一定要說的話。賀嫂早已忘記兵站有條不讓大人帶小孩上雪線的規定,另外她怎麼也不相信高原的空氣真的就是什麼「冷麵殺手」。大家不是都活得好好的嗎?
賀嫂抱著小茶花,手腳都凍得麻木了。好不容易才攔住一輛進山的便車,但司機很不情願捎這個腳。
「別人都下山,你偏上山,還帶著個娃娃!」
「我從山東老家來探望丈夫,約好在格爾木過節,誰知他臨時有任務下不來,我這才往山裡趕。」
「你這是千里尋夫啊,丈夫在哪兒工作?」
「他在不凍泉兵站當兵。」
「那上車吧。」
司機再沒有說什麼,他啟動馬達,開車。
賀嫂抱著小茶花坐在駕駛室里。小茶花輕輕地從干澀的嘴裡擠出幾個字:「爸——爸——」
「她病啦?」司機問。
「我們坐了兩天兩夜的火車,又坐了兩天兩夜的汽車,可能太累,孩子受不住。」賀嫂說著緊摟了一下小茶花,小茶花的額上很燙。
看著昏昏沉沉的小茶花,司機知道是讓討厭的高原反應症給纏上了,他加快了速度,想盡快把賀嫂送到丈夫所在的兵站。
汽車在盤山道上行駛,雪依然下著,兩道剛剛出現的車轍,很快就被悄然無聲的落雪蓋住。
小茶花在賀嫂的懷里半醒半睡,不停地喊著:「爸——爸——」賀嫂一會兒抬頭看前面的路,一會兒低頭看女兒,兩行熱淚悄然而下⋯⋯
自從上次老賀回家探親,一別就是五年,女兒都四歲了,還沒有見過爸爸,只知道爸爸在很高很高的地方當兵,而賀嫂想到這些,終於未能抵擋得住揪心的企盼,帶著孩子奔昆侖山的不凍泉兵站來了。
老賀自從沂蒙山到昆侖山來當兵,一干就是十多年。這些年,他在天寒地凍的不凍泉兵站操持著家什,他是那兒的上尉指導員。他的所有柔情就是在寫給賀嫂的信中的那句話:無論如何,年要仨人一起過。看來這次能如願,賀嫂想。

熱點內容
浪漫櫻花女 發布:2025-04-30 18:39:03 瀏覽:15
浦東川沙花店 發布:2025-04-30 18:38:56 瀏覽:886
梅花十字鎖 發布:2025-04-30 17:55:00 瀏覽:534
七夕情人節送女朋友禮物視頻 發布:2025-04-30 17:43:51 瀏覽:28
盆栽徐天他爸 發布:2025-04-30 17:26:50 瀏覽:848
玫瑰精油搭配 發布:2025-04-30 17:07:02 瀏覽:946
珠海盆栽批發市場 發布:2025-04-30 17:06:52 瀏覽:629
玫瑰園里的老少爺們兒電視劇 發布:2025-04-30 17:06:05 瀏覽:388
最耐凍的戶外綠植 發布:2025-04-30 17:05:14 瀏覽:397
我的荷花池 發布:2025-04-30 16:39:01 瀏覽: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