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江梅類
❶ 靈峰探梅的梅花種類
梅(學名:Prunus mume)
是薔薇科李屬的落葉喬木,有時也指其果(梅子)或花(梅花)。梅花原產於中國,後來引種到韓國與日本,樹高可達5一6米。樹冠開展,樹干褐紫色或淡灰色,多縱駁紋。小枝細長,枝端尖,綠色,無毛。單葉互生,葉寬卵形或卵形,邊緣有細鋸齒,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闊楔形,幼時或在沿葉脈處有短柔毛;葉柄長約1厘米,近頂端有2腺體;具托葉,常早落。 梅花品種及變種很多,常見的梅花種類按照它的枝條姿態一般分為三大類:直枝梅類(枝條直上)、垂枝梅類(枝條下垂)、龍游梅類(枝條扭曲)。目前大品種有30多個,下屬小品種有300多個。
(一).按枝條形狀分:葉梅、直角梅、照水梅和龍游梅等;
(二).按花色花型分:宮粉梅、紅梅、照水梅、綠萼梅、大紅梅、玉蝶梅、灑金梅等。 其中宮粉梅最為普遍,花瓣粉紅,著花密而濃;玉蝶梅花瓣紫白;綠萼梅花瓣白色,香味極濃,尤以「金錢綠萼」為好。
(三).按觀賞性分類 直枝梅類、垂枝梅類、龍游梅類、
杏梅類、櫻李梅類、山桃梅類 (1).直枝梅類分:品字梅型、小細梅型、江梅型、宮粉型、綠萼型、玉蝶型、硃砂型、黃香型、灑金型
其中直枝梅類的詳細情況是;
(a).品字梅型:
典型的一花三果品種,現僅1種。即品字梅。
(b).小細梅型:
花小至特小,白、黃或紅色,徑7-22mm,單瓣,偶無瓣,果小,葉亦小。
小細梅型的梅花品種有北京小梅、磨山小梅、梅州小梅、黃金梅等。
(c).江梅型:
花單瓣,呈紅、粉、白等色,萼絳紫色或在綠底上灑暈。
主要品種有江梅、雪梅、六瓣、六瓣紅、星湖小花、長蕊單粉、單粉、淡寒紅、日寒紅、粉寒紅、福壽梅、雪月花、芳流閣等。
(d).宮粉型:
花復瓣至重瓣,呈深紅或淺之粉紅。
主要品種有大羽、扣瓣大紅、老人美大紅、小歐宮粉、復瓣小宮粉、粉皮宮粉、粉朱、粉羽、粉暈宮
粉、蔡山宮粉、曹溪宮粉、川西小粉、重瓣粉口、台閣宮粉、傅粉、黃岩粉、虎丘晚粉、玉露宮粉、金殿粉、晚碗宮粉、清明晚粉、淡桃粉、龍潭粉、潮塘宮粉、重瓣粉朱、紅艷宮粉、華南宮粉、華農宮粉、華農晚粉、徽州台粉、江砂宮粉、蓮湖粉、蓮湖淡粉、綠枝宮粉、泉州宮粉、雪海宮粉等。
(e).綠萼型:
花單瓣、復瓣或重瓣,白色或初開時為淡綠色,萼綠色,小枝青綠而無紫暈。
主要品種有變綠萼、台閣綠萼、長蕊變綠萼、二綠萼、復瓣綠萼、六綠萼、小綠萼、金錢綠萼、米單綠、長蕊單綠、單瓣綠萼等。
(f).玉蝶型:
花復瓣或重瓣,純白色。
主要品種有北京玉蝶、扣子玉蝶、華農玉蝶、徽州檀香、紫蒂白、素白台閣、青芝玉蝶、小玉蝶、三輪玉蝶、荷花玉蝶、徽州白玉蝶、吳陽玉蝶、玉台照水、紫蒂白照水等。
(g).硃砂型:
花單瓣、復瓣或重瓣,花紫紅色,萼醬紫色,木質部淺暗紫紅色為其主要特徵。
主要品種有烏羽玉、常熟墨、骨里紅、舞硃砂、台閣硃砂、徽州骨紅、鐵骨紅、多萼硃砂、千瓣硃砂、南京紅須、粉紅硃砂、細枝硃砂、水硃砂、白須硃砂、江南硃砂、早種硃砂、單瓣硃砂、淡暈硃砂、骨紅照水、紅千鳥、幾夜寢覺、千台硃砂、桃紅硃砂、銀邊飛硃砂、銀邊台閣硃砂等。
(h).黃香型:
花復瓣或重瓣,淡黃色或近白色,花心微黃,萼絳紫色。
主要品種有黃山黃香、曹王黃香、單瓣黃香、南京復黃香等。
(i).灑金型:
花單瓣、復瓣或重瓣,一樹上有紅、白兩色或水紅色條紋斑點的花朵。
主要品種有昆明小跳枝、晚跳枝、復瓣跳枝、單瓣跳枝、米單跳枝等。
(2).垂枝梅類分:粉花垂枝型、五寶垂枝型、殘雪垂枝型、白碧垂枝型、骨紅垂枝型
(3).龍游梅類分:玉蝶龍游型 (4).杏梅類分:單瓣杏梅型和春後型
(5).櫻李梅類分:美人梅型
(6).山桃梅類分:山桃梅型 中國境內有一些歷史悠久、比較為人所知的古梅。其中有代表的是楚梅、晉梅、隋梅、唐梅和宋梅,有五大古梅之說。
(1).楚梅:在湖北沙市章華寺內。據傳為楚靈王所植。如此算起至今已歷2500餘年,可稱最古的古梅了。
(2).晉梅:在湖北黃梅江心寺內。據傳為東晉名僧支遁和尚親手所栽,距今已有1600餘年。冬末春初梅開兩度,人稱「二度梅」(還有一個說法,因整個花期歷冬春兩季而得二度梅的之名)。原木已枯,現存為近年後發的新枝。
(3).隋梅:在浙江天台山國清寺內。相傳為佛教天台寺創始人智者大師的弟子灌頂法師所種,距今已有1300多年,
(4).唐梅:現在有兩棵古梅並稱「唐梅」。一在浙江超山大明堂院內,相傳種於唐朝開元年間。一在雲南昆明黑水祠內,相傳為唐開元元年(公元713年)道安和尚手植。
(5).宋梅:在浙江超山報慈寺。一般梅花都是五瓣,這株宋梅卻是六瓣,甚是稀奇。 梅花原產中國西南部,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觀賞梅系果梅的一個分支。野梅在中國分布的次中心有4個,即川東、鄂西山區;鄂東南、贛東北、皖浙山區;兩廣、贛南山區和閩、台地區,其中台灣省以台南縣楠西鄉梅嶺風景區、南投縣信義鄉最多。
為落葉喬木。梅喜溫暖氣候,花期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梅喜空氣濕度較大,但花期忌暴雨。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區可生長良好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瘠薄。陽性樹種,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為長壽樹種。長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在四川、湖北、廣西等高海拔地區均有野梅分布。栽培的梅花在黃河以南可安全露地越冬,經雜交育種的梅花,在北京露地越冬已獲成功,梅花喜溫暖稍帶濕潤的氣候,喜陽略耐蔭,不畏寒,土質以輕壤、砂壤而富含腐殖質最佳,在中黏壤土上生長易生刺。
梅是薔薇科李屬的落葉喬木,有時也指其果(梅子)或花(梅花),學名為Prunus mume。梅花原產於中國,後來引種到韓國與日本,又從日本傳播到西方國家,而梅花的學名實際上是日語的發音,這個發音據說是來自中國古代中原地區對梅花一詞的發音。
四世紀伴隨中國文化傳入日本,在日本廣有種植 Ume(梅)是亞洲梅樹(薔薇科李屬)的日本名稱。作為賞花樹種被廣泛種植,果實可以食用。雖然被稱為梅,但實際上在分類上更接近於杏屬。還有一種日本梅被稱做sumomo。 在日本,梅的花期在晚冬,也就是一月下旬及二月份,先花後葉。花五瓣,直徑1~3厘米。花野生型為白色,有玫瑰紅及深紅等人工變種。葉在花落之後很快抽出。葉橢圓型,葉尖箭形。果實於初夏成熟,也就是日本的六月。因為果實成熟時期恰逢中國江南雨季,所以這種時期又被稱為梅雨季節。果實圓形,自柄至尖部有一道淺槽。果皮綠色,採摘後逐漸轉黃,並可能呈現紅色,此時表明果實已經成熟。果肉呈黃色。
西方:除紐西蘭略有分布外,歐美少有種植。
此外,梅花與臘梅是兩種完全沒有關系的植物。梅花屬薔薇科,臘梅屬臘梅科。臘梅高最高僅三米,且花多為黃色。果為瘦紡錘型,這與梅花都是不同。
❷ 幫幫忙看看這是什麼品種的梅花!!!
江梅,其花單瓣,花瓣為瓣,呈白、粉、紅等單色,花萼為紫色或紫綠相間。
有的江梅品種花瓣較小而花絲較長,可形成長須的優美花型。
江梅型梅花一般是一花一果,是最常見的梅花,具有重要的觀賞價值及葯用價值。
梅花又名「五福花」,象徵著快樂、幸福、長壽、順利、和平,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
江梅是一種野生梅花,又稱野梅,在古代全是野生,常在山澗水濱荒寒清絕之處生長,後來才被移植之園中栽培。江梅的花期有早有晚,但相對來說早花品種多些。有的江梅品種花瓣較小而花絲較長,可形成長須的優美花型。
枝:枝幹褐紫色,多縱駁紋,枝條直上或斜出。
葉:葉的前端尖銳,基部為鈍形,葉片上有毛。
花:開白色或淡紅色花。江梅的花色並不單一,其花色有白、粉、紅等色。江梅為單瓣花,花芽著生在長枝的葉腋間,每節著花1~2朵,無梗或具短梗,直徑1~3厘米,芳香。花瓣為多5片,也有6片或7片的,不過數量較少。花萼為絳紫色或在綠底上灑暈。
梅按種型分為三個種系,分別為真梅系、杏梅系、櫻李梅系等。江梅屬於真梅系中的直枝梅類。江梅的花期有早有晚,但相對來說早花品種多些。有的江梅品種花瓣較小而花絲較長,可形成長須的優美花型。江梅的特點是花具濃香,花期早,一般在3月下旬。
❸ 梅花的種類
梅花分為三系(真梅系、杏梅系、櫻李梅系)、五類(直枝梅類、垂枝梅類、龍回遊梅類、杏梅類、櫻答李梅類)、十八型(江梅型、宮粉型、玉蝶型、黃香型、綠萼型、硃砂型、灑金(跳枝)型、單粉垂枝型、殘雪垂枝型、白碧垂枝型、骨紅垂枝型、玉蝶龍游型、單瓣杏梅型、豐後型、送春型、美人梅型等)。
梅花分為十一個品種群,分別是:「單瓣品種群(江梅品種群)、玉蝶品種群、黃香品種群、綠萼品種群、跳枝品種群(灑金品種群)、硃砂品種群、垂枝品種群、龍游品種群,以及杏梅品種群和美人梅品種群。
梅花的品種有很多,我們比較常見的有:
品字梅:該梅花很典型,一朵花上結三個果實;
小細梅:正如它的名字一般,花朵比較小,顏色有三種,白色、淡黃色和紅色;
江梅:此類梅花花瓣單數,也有紅、粉、白三色;
黃香梅:此類花瓣很特別,有重瓣或者復瓣,花心微黃;
宮粉型:花瓣復瓣至重瓣,深紅或淺粉紅
❹ 梅花的種類
梅花又名來春梅、源干枝梅等,是薔薇科杏屬植物,在我國,梅花與蘭、竹、菊並稱為「四君子」,可見人們對於梅花的喜愛。梅花在冬天開花也給人以發憤圖強的精神激勵,所以梅花在我國栽培非常廣泛,還有花友會將其做成盆栽栽種在家中。
梅花
中文學名:梅花
拉丁學名:Armeniaca mume
別稱:酸梅、黃仔、合漢梅、白梅花、綠萼梅、綠梅花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薔薇目
科:薔薇科
亞科:梅亞科
屬:杏屬
種:梅
分布區域:江浙一帶
❺ 梅花出自哪裡
梅花系我國特產。我國是梅花的世界野生分布中心,也是梅花的世界栽培中心。
梅花野生於我國西南及長江流域以至台灣省的山區,其中滇、川兩省是我國野梅的分布中心,並東延至鄂西地7a6431333234316637區。梅花在我國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由於梅花適應性較強,露地栽培分布區很廣,包括華東(含台灣省)、華中、西南、華南之大部及華北、西北之南部。
古代先民採集野梅,主要系加工食品或祭祀之用。在長期的馴化栽培過程中,個別出現了復瓣、重瓣、台閣等變異,有心人另行嫁接繁殖,就育成了專供觀賞的新品種。這就是花梅(梅花)從果梅(梅子)中分化而出的來龍去脈。
梅始以花聞天下,約在西漢初葉。如《西京雜記》載:「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朱梅、胭脂梅」。又載:「漢上林苑有侯梅、同心梅、紫蒂梅、麗有梅」。稍遲,揚雄(公元前53~公元18)撰《蜀都賦》,有「被以櫻、梅,樹以木蘭」之記述。可見,距今約2000年前,梅已在華西各域作城市綠化樹種應用了。漢初之梅花品種,似多屬江梅型、宮粉型,或有少量硃砂型。
魏晉之際,有關梅花栽培的詩文漸多。如晉之陸凱自荊州專寄一枝梅花贈長安范曄並附短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至南北朝時,如宋之鮑照,梁之庾肩吾、何遜、陰鏗、陳之謝燮、蘇子卿乃至北周之庾信等,均有梅花詩,蕭綱(梁簡文帝)有《梅花賦》等。
自漢、晉至南北朝,可稱我國栽培梅花初盛時期。時至隋、唐、五代,梅花栽培漸盛,此際梅花品種,主要仍屬江梅、宮粉型;而在四川,則硃砂型脫穎而出,當時稱為「紅梅」。唐代恐始有屬綠萼型之「綠萼梅」。
宋元400年(960~1368)是古代栽培梅花的興盛時期,形成了一段藝梅的高潮。宋代詠梅最著者北宋有林逋、蘇軾、秦觀、王安石、歐陽修等,南宋則有陸游、陳亮、楊萬里、范成大等。梅花見重於宋代和畫藝大有關聯。北宋畫家始創「墨梅」之法,將枝幹虯曲、疏影橫斜之神態勾勒得淋漓盡致。至元代王冕,更以《墨梅》詩、畫聞名於世。由於文學繪化創作的興盛,也就更助長了藝梅之風。宋元之際,梅花類型與品種大增。除真梅系直枝梅之江梅、宮粉、硃砂、綠萼等型外,新增玉蝶型(重葉梅)、早梅型(早梅)與黃香型(黃香梅)以及杏梅系等。
明、清時是藝梅昌盛時期,明王象晉著《群芳譜》,清陳昊自撰花鏡,書中記述梅花品種與栽培甚詳,反映此際在藝梅規模及水平上均有發展。如《群芳譜》列記了19個梅花品種,還介紹了不少藝梅經驗。《花鏡》中記述了21個品種,新增『照水梅』、『台閣梅』等。明朝已發展了藝梅、賞梅勝地,如南京梅花山、蘇州之光福、杭州之西溪等。
辛亥革命後,藝梅事業又有新的發展,品種續有增多。各地私家園林在國內搜集不少品種,上海黃園還從日本引入灑金型、垂枝類新品種數十,並將藝梅經驗寫入《花經》中。曾勉教授1942年發表梅花專刊,並記重慶梅花品種15個。這是標志科學整理梅花品種的里程碑。1947年陳俊愉教授在南京調查,開始發現『龍游』梅。50年代後梅花栽培的規模與技藝均有迅猛發展,品種也大量增加,並系統開展全國梅花品種調查研究,開始梅花引種馴化與雜交育種等研究。
❻ 梅花三倫玉蝶和江梅有什麼區別
梅花三輪玉蝶和江梅他們的區別在質量上外觀上都是有。比較好奇別的。
❼ 未來的梅花品種將向什麼方向進化
生物由低級向高級進化是一個不可更改的進化趨勢,梅花也正朝著更高級的形態進內化著。那容么,在未來的梅花品種中將出現什麼樣的新品種呢?這里,依據進化論的理論略述如下:
梅為片瓣花,菊為筒瓣花。片瓣花是由花瓣原基各自分別發育而成,從形態方面來看,它和營養葉片極近似,因此較為原始。筒瓣花是花瓣經區環發育而成的,在結構方面,筒狀的花瓣和片狀的營養葉片有很大的區別,所以是較進化的類型。依此理論,未來的梅花可能出現筒瓣花的品種。
梅為散生花,即花散生於各枝條上,沒有一定的花軸,而與它同科的梨花卻密集生長形成總狀花序。有些學者認為花是由單朵散生向密集生長進化的。依此理論,散生的梅花有可能演變成密集生長的梅花。
梅的原始類型江梅為兩性花,即雌蕊和雄蕊同時並存於一朵花之中。有些學者認為花是由單性花進化到兩性花,最後又由兩性花簡化為單性花的。在梅花中有些品種已出現了一些變異,而這些變異正好符合上述理論。例如台閣梅,雌蕊退化,卻在花心長出一小花,就成為無雌蕊的雄性花。又如一些品種的梅花,雄蕊部分瓣化(花絲演變成花瓣形狀),若進一步,即全部雄蕊瓣化,那麼此花就能成為無雄蕊的雌性花,可想而知,此類梅花的花瓣將增加很多。
❽ 我國梅花的栽培史大致可分為哪幾個時期
著名梅花權威陳俊愉院士將我國梅花栽培史大致分為5個時期:
(1)漢初至南北朝 此為梅花栽培初盛時期。梅花品種以直枝梅類的江梅型、宮粉型為主。
(2)隋初至五代 此為梅花栽培漸盛時期。梅花品種以直枝梅類的江梅型、宮粉型為主;直枝梅類的硃砂型漸多,唐代特稱之為「紅梅」。
(3)宋初至元 此為梅花栽培興盛時期。范成大(約1186)的《梅譜》記載梅花品種12個,包括真梅系統直枝梅類的江梅、宮粉、玉蝶、綠萼、早梅、硃砂、黃香等型,杏梅系統的單杏型首次出現。
(4)明初至清 此為梅花栽培昌盛時期。以直枝梅的江梅、宮粉、玉蝶、綠萼、硃砂等型為主,另有杏梅系統。品種增多,如王象晉(1621)的《群芳譜》記載梅花品種19個;汪灝(1708)的《廣群芳譜》記載梅花品種20個;陳淏子(1688)的《花鏡》中記載有『黃香』、『杏梅』、『照水』、『台閣』梅。
(5)近代(1912年以後) 此為梅花發展時期。曾勉教授(1942)記載重慶栽培的梅花品種15個;1943年起汪菊淵、陳俊愉記載成都梅花品種,陳俊愉(1947)著《巴山蜀水記梅花》,書中記35個四川梅花品種;陳俊愉和他人1947年調查記載江蘇及上海等地品種,首次發現龍游梅及灑金梅花等;陳俊愉等近年發現黃香型品種;武漢、北京等選育新品種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