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花耐寒
⑴ 茶花耐寒嗎什麼時候開花
耐寒。
茶花懼風喜陽、地勢高爽、空氣流通、溫暖濕潤、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專砂質壤土屬,黃土或腐殖土。pH5.5-6.5最佳。環境濕度70%以上,大部分品種可耐-8 ℃低溫(自然越冬,雲茶稍不耐寒),在淮河以南地區一般可自然越冬喜酸性土壤,並要求較好的透氣性。
花期1-4月。培育品種茶花的花期較長,一般從10月份始花,翌年5月份終花,盛花期1-3月份。
(1)油茶花耐寒擴展閱讀:
茶花栽培注意事項
1、土壤是盆栽山茶花的生長基礎,因為茶花根系依賴土壤生長、發育,茶花生命活動所需要的水分和養分主要從土壤中吸取。
2、茶花喜歡偏酸性、含腐殖質較高、疏鬆通氣的山地紅(黃)壤土,pH值在5至6.5之間,不能採用鹼性土或黏性重的土壤作盆栽茶花基質。
3、土壤配製:山泥土(種作物的熟化紅壤土)50%,木屑或食用菌渣40%,餅肥粉或牲畜糞和磷肥粉10%,三者拌勻,澆水適量裝袋熟化,夏秋20天以上,春冬30天以上,這種土壤不僅疏鬆通氣,還能保肥保水,適合茶花生長發育。
⑵ 油茶種植技術
油茶喜溫暖,怕寒冷,要求有較充足的陽光,否則只長枝葉,結果少,含油率低。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油茶種植技術,一起來看看。
油茶種植技術
一、概述
1、經濟價值
油茶是山茶科山茶屬植物,是我國南方主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樹種。茶油是深受群眾喜愛的優質高級食用油,以油酸和亞油酸為主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佔90%以上,茶油易於人體吸收、消化,不含人體難以吸收的芥酸和山俞酸,也不含會引起人體血壓增高,導致血管硬化的膽固醇,長期食用能降低血清膽固醇含量,起到預防和治療高血壓和常見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茶油耐貯藏,不易酸敗,色美味香是烹制食品、加工罐頭、製造奶油的最好油料。除食用外,茶油及其副產品在工業、農業、醫葯等方面還具有廣泛用途。
油茶是一種常綠、長壽樹種,一次種植,收獲期長達100年以上。油茶適應性強,能耐乾旱瘠薄,是我國南方低山丘崗紅壤大邊區的先鋒造林綠化樹種,油茶冬春開花,花色濃艷,尤其是普通油茶,在少花的秋冬季開放,既是美麗的觀賞植物,又是重要的蜜源樹種。油茶還是優良的防火樹種。
因此,在我省低山丘陵地區大力發展油茶生產,既能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群眾的經濟收入,提供優質保健油源,滿足人民生活日益增長的需求,又可提高低山丘陵區的森林覆蓋率。同時,油茶林還具有美化環境,凈化空氣,調節氣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等多種生態效益,促進工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據測定,油茶林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比值為10:3。
2、分布與現狀
油茶在世界上分布不廣,我國為其自然分布中心。油茶在我國的水平分布大約在北緯18°21′-34°34′,東經98°40′-121°41′之間,全分布區跨18個省市,1100個縣。垂直分布的幅度多在400-800m,但隨緯度、經度和地貌不同而有差異。
我國油茶林的類型有集約經營的人工林、半野生狀態的低產林和自然分布的混交林幾種。主產地油茶林以人工營造的純林為主,是油茶生產力的主體;半野生油茶林管理粗放,產量低,經濟效益差,現正加以逐步改造;天然林分中,油茶生長常常受抑,產量很低。
近20餘年來,我國油茶科學研究和生產水平有了提高,良種化工作迅速開展,無性繁殖技術有了新突破,無性系造林普遍實行,豐產林標准得以實施,大面積低產林進行了改造,經濟效益顯著提高。特別是近年來,對油茶林在南方生態區位中重要性的認識得到加強,油茶已被視為南方丘陵地區首選的生態經濟型樹種,在荒山綠化、退耕還林中,油茶已成為新的發展熱點。
目前,全國油茶栽培面積5500萬畝,我省是油茶中心產區,栽培面積2000多萬畝,常年產油7-8萬噸,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第一。
長沙縣現有油茶麵積4484.9公頃,佔全縣林業用地面積6%,全部為人工林,全縣20個鄉鎮,均有分布,其中667公頃以上的鄉鎮2個,67公頃以上的鄉鎮7個。品種以寒露籽居多,霜降籽次之;樹齡以中老樹居多,且全部為常規品種,幼樹及良種油茶極少,年平均產油246噸,每公頃僅55公斤。當地群眾有近300年經營歷史,油茶種植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近幾年每年新造1000畝,低改2000畝速度)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茶油的需求量必將上升,因此長沙縣發展油茶產業具有一定的有利條件。
二、生物學特性
1、生長結果習性
油茶是常綠小喬木,壽命長達幾十年至數百年,油茶開始結果年齡因繁殖方式不同而異,實生苗5年才開始結實,10年進入盛果期;嫁接苗3年即開始結果,6年進入盛果期,在良好的管理條件下,盛果期可維持40-50年。
根:油茶為軸狀深根性樹種,主樹特別發達,伸入地下1-2m,而側根、細根相對稀少,吸收根分布在20-50cm的土層內。油茶的根,一年中有兩個生長高峰,2月中旬開始活動,3-4月間即新梢快速生長之前,根系生長出現第一個生長高峰;9月即花芽分化、果實增長停止以後,開花之前,根系生長出現第二個高峰;12月至翌年2月生長緩慢,但未見停止。油茶根系生長具有強烈的趨水趨肥性及較強的癒合力和再生力。
芽:油茶的芽,依其在枝梢著生位置可分為頂芽和腋芽;依其性質則可分為葉芽和花芽。頂芽一般1-3枚,多的可達10餘枚,中間1枚為葉芽,余為花芽;腋芽一般1-2枚並生於葉腋處,其中一為葉芽,余為花芽。葉芽瘦長,花芽肥大。開始難於用肉眼區別花芽與葉芽,到5月中旬方可識別,凡圓而粗,呈紅色的為花芽;細扁而尖,呈青綠色為翌年萌發新梢的葉芽。
油茶花芽分化規律:花芽在春梢的分布量與林齡、經營水平、樹冠和枝條的不同部位有關。經營水平高,施肥區油茶花芽分化率高,且分化時期早;在同植株上,樹冠上中部的花芽多;在一根枝條上以頂端的花芽較多;樹冠南向較北向分化率高。枝條類型不同,花芽分化的時間和分化率也有差異,花芽分化率以長果枝為最高約佔38%,但從整個植株而言,花芽所佔比例以中果枝最高,短果枝次之,長果枝最少,這是因為中果枝,短果枝佔全樹的比例大。
油茶花芽分化過程:油茶的花芽分化是在春梢基本結束生長後的6月中下旬開始的,到8月下旬基本結束,分化盛期在6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各地因氣候長期保持不同而有差異,同一林分,甚至同一植株上,花芽分化也先後不一,這也是造成油茶花期長的主要原因。
枝梢:油茶的枝梢,按抽發的季節可分為春梢、夏梢和秋梢。油茶幼年階段,當肥水條件較好時,常三者兼而有之。成年階段的油茶主要抽發春梢,少有夏梢。單枝具有三片葉以上才能形成花芽,開花著果;全株每果平均有葉15-20片才能保證穩定均衡生長,葉片過少,翌年必然出現小年。
春梢的生長不僅關繫到當年花芽的分化,而且還關繫到翌年油茶產量,春梢數量與翌年產果量成正相關。
花:油茶的花為兩性花,異花授粉,傳粉媒介主要是昆蟲,如蜜蜂、蝴蝶等。油茶從10月中旬開始開花,11月為盛花期,12月下旬開花基本結束,少數延至翌年2月開放。一天中開花時間一般在上午9點至下午2點;而以上午11點至下午1點最盛,因為這時氣溫較高,有利花朵開放,傳粉和授精。
果實:油茶雌花授粉受精以後,子房逐漸膨大,形成幼果。12月中旬以後,因氣溫過低而停止增長,3月氣溫回升,幼果繼續生長,4-8月果實體積增長較快,7-8月為果實迅速增長期,8月中下旬以後,果實從體積增大轉向質量增加和油脂積累,此時種含油量迅速增加,而水分、澱粉、含糖量逐步下降,9月未到10月中下旬,油脂轉化逐步停止,果實成熟。
2、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氣候條件:油茶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一般要求年平均氣溫14-21℃,1月平均氣溫3℃以上,7月平均氣溫28℃以下,極端最低氣溫-10℃,≥10℃年活動積溫1500-5000℃;年降水量1000-2200mm,降水集中於4-8月;年日照1800-2200h,無霜期200天以上。
溫度對油茶生長發育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其中對花芽分化和開花坐果的影響最大。油茶花芽分化最適溫度為27-29℃,花期最適溫度為14-18℃,如果溫度不適宜,則會降低花芽分化率和坐花坐果率。
油茶是喜光樹種,苗期和幼樹期有一定耐蔭性,但成林後,要求充足的光照。
油茶對水分條件的要求不嚴,但在8-9月果實生長發育期間,雨量充沛、均勻,立地水分充足,有利於果實生長和油脂轉化,開花期間降水過多,則不利於傳粉受精,加劇落花落果。民諺“七月干球,八月干油”指的就是這個道理。
土壤條件:油茶對土壤要求不嚴,以黃壤和紅黃壤生長最好,黃紅壤和紅壤次之。生產上應選擇PH值5-6的疏鬆、深厚、肥沃、排水良好、保肥保水力強的壤土,或砂質壤土條件下栽培。油茶是嫌鈣植物,不能在中性土和鈣質土上生長。
地形地貌條件:海拔、坡向、坡位、坡度等條件,對油茶生長發育有間接的影響。山地陽坡油茶林的生長量、果產量、含油率等性狀均較陰坡的油茶林要高,且花期提前,果熟期早;下坡的油茶林,其長勢、產量等,均優於上坡;坡度宜緩,超過25°則生長不良。
三、苗木培育
1、實生苗培育
將油茶種子直接播於苗床,培育1-2年,以裸根苗出圃,這是常規育苗方法。油茶幼苗期為偏陰性,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肥沃的土壤,圃地宜選設在東南向排灌良好的坡地,PH值5.5-6.5的沙質壤土為宜。油茶不宜在高濕排水不良、粘重板結或乾燥的沙土生長。初冬翻耕圃地後,均勻施入腐熟廄肥,然後耙碎作畦。冬播則要防鼠害。春播前25天浸種2-3天,沙床催芽18-22天,然後播於圃地。油茶以條狀點播,株行距10×20cm為宜。每畝播種約20000粒,約種子40kg左右。覆土厚1.5-2.0cm,稍加鎮壓。苗高10cm左右施速效氮肥(0.5‰)一次,當長出3-5片真葉時用鐵鏟在地表下10-15cm呈45度斜插切斷主根,以促使側根生根。然後再施復合肥(1‰)一次。春雨期用半量的波爾多液防治葉軟腐病;高溫多雨季節用1‰托布津防治葉炭疽病。注意鬆土鋤草,使土壤保持一定的含水量。一年生苗高達30cm,根莖粗0.25-3.0cm,一級苗數量每畝可達9000-11000株。
2、扦插苗培育
扦插繁殖是無性繁殖中最簡便易行的方法,能在較短期間繁育出大量的良種苗木供應生產,因而被廣泛採用。選取優良品種類型、優良單株或優良無性系樹冠中上部外圍,粗壯通直、腋芽健全、葉片完整的1年生以內的春梢、夏梢做插穗,尤以當年生剛木質化的春梢最好。
採集穗條必須鋒利的枝剪剪取,剪截的部位在枝條基部的弱芽(一般是第一或第二片葉以上)上方1cm左右,使剪下的枝條能充分利用健壯的腋芽作繁殖。
插穗有長穗和短穗兩種。長穗每穗帶3-5個芽葉,長約8-10cm。長穗因葉面積大,光合產物多,生根容易,常規扦插成活率較高。短穗則每穗帶1-2片葉,長3-5cm;繁殖系數比前者高2-3倍,但要求較優越的環境和管理條件。削穗時用單面刀片從腋芽上方2mm左右處呈45度角切斷,穗的基中末端切口削成斜面,切口要平滑,不能傷芽、葉。削穗的過程要注意保濕,防止風吹日曬。
在條件較優越的地方作成一般苗圃式的苗床,床面高15cm,上面鋪2:1的黃泥混沙,以作扦插層。扦插後必須設置蔭棚,棚內溫度不越過30℃,透光度30%左右。
常規扦插以夏、秋為宜,但夏插最好。大量試驗證明,扦插時機以5月底至6月份為好。
3、嫁接苗培育
油茶嫁接的方法有皮下技接、盾形芽接、切接、腹接和芽苗砧接等多種,目前基本上採用“芽苗砧嫁接法”,具體操作方法是:
選種催芽:將油茶果採回後陰干,選出大粒種子(380-440粒/公斤),經消毒處理後用濕砂貯藏,蓋上薄膜或其他覆蓋物進行催芽。
圃地選擇:選擇交通方便,地形平坦,光照充足,易於排灌的水田或旱土作為圃地。圃地選好後,將其植被清除干凈,3月中旬開始整地,每畝施石灰50公斤、復合肥50公斤後深翻整地,6-7天後開始作床,床寬1.2米左右,要求床面平整,土壤疏鬆,苗床作好後,可覆蓋一層黃心土,以減少雜草危害。
架設蔭棚:苗床備好後,即架設蔭棚,棚高1.7米左右,遮蔭架設後,將苗床用塑料薄膜覆蓋,防止雨水沖刷,保持床地疏鬆,干濕適宜,便於嫁接與培育。
接穗採集、運輸和貯藏。采穗時要選擇葉芽飽滿,無病蟲危害,生長良好的枝條。若長途運輸,可在箱底鋪上脫脂棉,用水淋濕,運至育苗地點後,將其插在陰涼處的沙床上或地窯中,保持濕度,可使用5-7天。
嫁接:嫁接時期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待種砧已生長到3-4厘米高,接穗半木質化時開始嫁接。如若種子萌發過早,可在芽床上加蓋一層濕沙,延長出芽期,加粗芽砧;如若種子萌發過慢,可每隔2-3天灑溫水一次,可保證芽砧期與接穗期吻合。
嫁接方法:削砧,將砧苗挖出後洗去泥沙,在子葉上方2厘米處切斷,去掉生長點,然後於切口處縱切一刀,將砧木劈成兩半,切口深1.2-1.5厘米。削穗,接芽下方兩側各削一刀,將下端削成楔形,長1.2厘米,再將上端齊芽尖削斷,帶一葉一芽,葉片可以全留或削去1/2。嵌穗與捆紮,將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使形成層相接,然後用皮條在介面處包緊,再將芽砧的主根切去1/3。
栽植:將嫁接好的苗木栽入苗床,栽植密度每畝6萬株,栽後用灑水壺灑一次透水。
接後管理:嫁接後20天左右開始第一次除萌,並除去雜草和死亡的單株,除萌去雜工作一直要延續到9月份。嫁接後一個月左右是苗癒合的關鍵時期,低溫陰雨或乾旱都會造成苗木癒合困難。低溫陰雨常使地下水位上升,苗木易於根腐,應及時清溝排水。如遇高溫乾旱,則應增加遮蔭度,減少光照,及時噴灌,降低圃地溫度。苗木移栽半個月後可噴施2-3次磷酸二氫鉀,可防止圃地白絹病、根腐病、地老虎,促進苗木的生長。苗木嫁接40天左右,接苗已成活,即可取去保濕罩,白露節後可拆去蔭棚。
為了提高苗木質量和保證造林成活率,在第2年5月上旬春梢接近停止生長時,即採用摘心定干措施,促進苗木分枝,地徑粗達到0.4厘米以上,苗高為40厘米-45厘米,根系發達。
四、造林技術
1、造林地選擇
油茶是喜酸性樹種,一般宜在pH值5-6.5的土壤中生長。鐵芒箕、映山紅、烏飯樹、鹽膚木、白茅等酸性土指示植物生長繁茂的低山丘陵,便可作為油茶的造林地。
油茶是一種在個體發育過程中,逐步從半陰過度到陽性的樹種。進入成年階段(10年以後),由於大量結果,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交替進行,對直射光的需要十分迫切,如光照不足,對油茶產量影響極大。種植油茶以多結果、多產籽、多出油為主要目的,故造林必須選擇陽光充足的陽坡和半陽坡。特別是地處峰巒重迭的山區,尤其要注意林地坡向選擇,宜選南向、東向或東南向。
油茶要經常中耕撫育,在各生育階段需要對林地土壤進行不同程度的挖墾。坡度越大,挖墾將加速水土的流失。為了保持水土,涵養水源,油茶宜選擇25度以下斜坡或緩坡造林。
2、整地
油茶整地方法有全墾整地、帶狀和塊狀整地三種,可根據林地條件、經營水平高低、勞力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等情況因地制宜選用。全墾整地適用小於15度的緩坡、不易造成水土流失的造林地。塊狀整地在坡度較陡,坡面破碎以及“四旁”植樹均可採用。整地工作應在造林前三、四個月進行,有利土壤風化和洞穴土壤落實。種植穴應為80×80×80cm的大穴,結合大穴填土施足基肥,基肥應與回填土充分混和均勻,洞穴填土應高於地面20cm以上。
3、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主要是根據物種生物學特性、立地條件及經營目的品種模型等來確定,一般每畝栽植60—120株左右。有肥地栽稀,土瘦栽密;山腳栽稀,山頂栽密;緩坡栽稀,陡坡栽密;間作栽稀,不間作栽密的經驗,霜降品種栽密,寒露品種栽稀的經驗,值得提倡。
4、苗木栽植
油茶為常綠闊葉樹種,幼苗主根長而側根少,晴天和旱季起苗造林最易引起苗木失水,導致造林失敗。油茶造林成活率的高低,與空氣濕度和土壤水分關系十分密切,晴天與雨天造林成活率大不一樣,以隨起隨造成活率高。春季多雨,空氣濕度較大,土壤濕潤,在“立春”至“驚蟄”之間,芽將萌動之前選擇陰天或小雨天氣造林最為適宜。
植苗造林根據“三埋兩踩一提苗”的原則。一定要做到栽緊踏實。平坡大穴,在栽植後要用鬆土將基莖部分堆成饅頭形,防止雨季穴土沉陷積水,造成水漬死亡。苗木定植深度以超過原圃地根際1-1.5cm為宜。
直播造林,方法簡便、省工,可以迅速完成大面積的造林任務。
5、撫育管理
幼林的管理主要是中耕除草,解決幼苗與雜草爭光、水、肥,每年進行2—3次,同時可進行間種,以耕代撫;其次就是樹型培養,及時定干摘心,控制枝條延長,以培養樹冠緊湊,樹型開張的豐產樹型;為了確保幼林的早產豐產,應適當施肥。成林階段是油茶從開始結果到大量結果的時期,也是油茶經營最有價值的時期,要保證成年油茶高產穩產,每年夏季要鏟山除草一次,每隔3年要在冬季深挖一次。此外,應根據土壤肥力狀況、樹齡大小、樹勢強弱、結果大小年進行合理施肥。
五、低產林改造
油茶低產林是油茶生產中的一個很普遍的問題,其成因有歷史和現實兩方面的原因。歷史原因是傳統上的實生繁殖,造成了林分品種混雜,劣株比例大,株產差異大;很多油茶林經歷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林分結構不合理,稀密不均,多代同堂,林分衰老,自然更新能力差。現實原因是對油茶生產認識不足,將油茶視為“露水財”,經營管理粗放,林地荒蕪,養分貧乏,以及病蟲害嚴重,撫育管理不當和採收過早等,油茶低產林改造投資少,見效快,是短期內提高產量的有效途徑。對不同的林分有不同的改造方法,各種措施相互配合,綜合運用,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油茶低產林改造的主要技術方法有:
(一) 林地清理
林地清理是指對油茶林內灌木、雜草、寄主植物和其他混生的用材林、經濟果木林樹種進行徹底的伐除。對於有雜灌的林地,要先一次性全面徹底的清除,有利於後續作業。在清理林地時,不但要清除雜灌,對油茶的老、殘、病株也要一並砍掉。
(二)伐密補疏
對於過密的林分和地點,一定要下狠心疏伐。實驗證明,越是疏伐得徹底的,效果越好,不但不影響產量,而且會增產。在疏伐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要伐除林下受壓的小樹。
2、要砍掉樹體結構不合理的樹。
3、要去掉不太結果或不結果的樹。通過疏伐,將郁閉度調整在0.7~0.8之間,使林分內保持合理的透光度。
對稀林則需補植,以充分利用地力空間,提高單位面積的生產潛力,增加林內良種率。
(三)整枝修剪
為了形成合理的樹體結構,改善林內通風透光條件,便於其他作業,整枝修剪很有必要。整枝修剪時應注意:1、以疏剪為主。以修剪下部枝條為主,即修枝亮腳,使之樹下較空,便於墾復、施肥、開溝等作業。2、要因樹制宜,剪密留稀,去弱留強,形成合理的樹林結構。3、避免用砍刀砍枝,尤其是大枝,要用鋸刀鋸枝,以免損傷樹干樹皮,引起病蟲害。
(四)深挖墾復
油茶墾復,能大大促進油茶的生長發育,成倍地提高產量。我國油茶麵積大,粗放經營管理,長期呈荒蕪或半荒蕪狀態,因此,必須大力提倡墾復。在墾復時要注意:
1、深度在20厘米以上。
2、要全面深挖墾復。
3、提倡深翻墾復,將土塊翻過來,一則有利於枯枝落葉等掉落物深埋腐爛,二則有利於雜灌根系翻曬枯死。
4、要堅持三年一深挖、一年一淺鋤的習慣,才能鞏固深挖墾復的成果。特別是第一年秋、冬深挖以後,第二年夏季一定要淺鋤一次,這樣才能有效的控制雜草,疏鬆土壤。
(五)挖竹節溝
我國油茶林大都分布在亞熱帶季風區域內,春夏雨季多,水土流失嚴重;高溫乾旱,都不利於油茶生長發育。而挖竹節溝是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林地保水、保土、保肥能力的重要措施。竹節溝的標准和要求:
1、沿環山水平線開挖,溝底寬50厘米,深40厘米。
2、溝距依林地坡度大小而定,坡度大於15度的上下溝距8米,15度以下的溝距10米。
3、有條件的地方,株行距較規整的林分可逐步建設水平梯土,但即使建成水平梯土,梯面內坡也應挖蓄水竹節溝,才能防止水土流失。
4、按技術要求,林地坡度超過25度的林分可根據實地情況,採取挖魚鱗坑等多種形式。總的原則是確保水、土、肥不流失或盡量少流失。
(六)合理施肥
大面積油茶林,長期荒蕪,粗放經營,生長發育不良,產量偏低,與土壤嚴重缺肥有很大關系。因此,結合墾復,增施一定的肥料,是大幅度提高油茶產量的關鍵技術措施。
施肥原則:
1、大年以磷、鉀肥為主,小年以氮肥為主。
2、秋冬以有機肥為主,春夏以速效肥為主。
3、大樹多施,小樹少施。
4、豐產樹多施,不結果或者結果少的樹少施或者不施。
5、生長勢強的樹少施氮、多施磷、鉀肥,生長勢弱的樹要多施氮肥。
6、立地條件好、生長勢強的林分多施磷、鉀肥,立地條件較差、生長勢弱的樹多施氮肥。
施肥方法:在上坡位沿樹冠外緣投影地開半圓形環狀溝,溝深15厘米左右,進行溝施,再覆土。注意:肥料不能施在表面,也不能把肥施在一堆,以便根系吸收。
六、病蟲害防治
1、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油茶病害有20餘種,對生產有一定危害的主要有炭疽病、軟腐病和煙煤病等。油茶病害應以林業技術防治為主,加強林分經營管理,清潔林內環境,保持林內通風透光,減低林內濕度。發病期間不宜施氮肥,應增施磷肥、鉀肥,提高植株抗病性。病區在早春新梢生長後,噴射1%波爾多液進行保護,防止初次侵染。發病初期用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波美0.3度的石硫合劑進行防治。
2、主要蟲害及防治方法
危害油茶的害蟲主要有油茶尺蠖、茶毒蛾、油茶蛀莖蟲和油茶藍翅天牛等。防治可採用的林業技術措施有夏鏟冬墾滅蛹、滅幼蟲,人工捕捉和燈光誘蛾;招引益鳥捕食害蟲,施用白僵菌、蘇雲金桿菌,讓害蟲感病死亡等生物防治措施是油茶蟲害防治的方向。葯物防治只有在蟲害大發生成災時才使用,一般情況下盡量不用或少用。
油茶的種植技巧
繁殖方法
油茶以種子、插條或嫁接繁殖。為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多採用插條或嫁接育苗,然後進行栽植造林,最適造林季節是立春到驚蟄,也有在10月份進行的。直播造林以冬季最好。
播種育苗
油茶的播種育苗工作在冬季和春季都可以進行,比較適宜採用條播的方式。一般水稻土、重粘土、以及鹼性反應土等不適合作為油茶的圃地,最好選擇地勢平坦、避風向陽、質地肥沃、且保水與排水性能良好的微酸性土壤分布區。在播種前做好苗床並施足基肥,然後在播種後要覆蓋上一層細肥土並在其上蓋上一層薄草,以便保持土壤的濕潤,使種子盡快發芽、出土。當種子發芽出土後,需要在陰天或者是傍晚的時候揭開薄草,並及時進行除草和鬆土工作。
扦插育苗
雖說油茶可以在春季、秋季以及夏季進行扦插,但是最好是進行夏插。采穗比較適合在清晨進行,應該選擇已經木質化、葉片完整、腋芽飽滿且沒有病蟲害的枝條,然後將其截成長度約4cm且帶有一葉一芽的插穗。在進行扦插前,為了促進生根需要用ABT生根粉對其進行處理;在扦插時,要保證插穗直立、葉面朝上,且株行間距為5cm和15cm左右;在扦插完成後需要澆透水,並注意搭棚遮蔭。
一般油茶在扦插之後的1~2個月內就逐漸癒合發根,而在油茶發根前,由於插穗沒有根系,所以必須要及時對其進行澆水,從而加速內部細胞的分裂活動,盡快萌發新根。在油茶發根之後,要在早晚或者是陰天的時候揭開蔭棚,以增加光照,促進油茶的生長和發育。
⑶ 油茶樹有哪些良種呢
油茶樹有很多良種,相公寨純茶油的良種培育專家在這里為大家介紹:普通油茶,小果油茶,浙江紅果油茶、騰沖紅花油茶、攸縣油茶、越南油茶等良種。通過國家級認證或者省級認證的良種有亞林系列、長林系列、湘林系列等良種系列。其中以湘林系中湘林油茶無性系1 品種特性:果形為大橄欖形,果色為青旦洞念色,平均單果模困重19.2克,鮮果出籽率46.8%,每公斤果數為52個,鮮種子千粒重1826克,氣干出籽率20%,鮮果含油顫行率8.869%,嫁接後第四年平均畝產油48.15公斤。
⑷ 山茶花怎樣養才能活
山茶花的養殖方法:
1、土壤選擇:山茶花通常喜歡高溫多濕的環境,不太挑土質,但最好是以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為宜(PH值5-6.5),夏季不幹燥且接近鹼性的土壤。
2、溫度要求:山茶花喜溫暖濕潤氣候,較耐陰,忌曝曬。抗寒力因品種而異,接近原始種的品種能忍受-10℃低溫,名貴品種抗低溫能力就差。
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0-25℃,超過35℃就會出現日灼。始花溫度為2℃,適宜開花溫度為10-20℃之間。夏秋高溫季節應遮蔭降溫。
3、光照要求:山茶花在半遮陰處生長良好,但為了使花色更加艷麗,最好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種植。在幼苗尚嫩的情況下要特別避開盛夏午後的強烈光照。
4、施肥方法:山茶花喜肥沃、疏鬆、微酸性的壤土或腐殖土,pH值在4.5-6.5范圍內都能生長,要求排水良好,不積水,以免爛根。
但要求空氣濕度大,忌乾燥,年降水量1200mm以上地,只要大雨後及時排水,都能生長良好。因此,山茶花育苗和栽培過程應經常澆水,保持土壤和空氣濕潤。要求補肥次數多、濃度低,切忌一次高濃度、大劑量施肥。
5、澆水方法:夏季不要使其特別乾燥,要每天澆水,為了使花盆不幹燥,進行灌水式澆灌更好。
盆栽情況下,山茶花結了花苞卻不開花甚至產生落苞現象,是由水分不足造成的,因此在結花之時要經常噴霧以提高濕度防止落花。
山茶花的養殖注意事項:
1、注意不要把山茶花放到烈日曝曬:
山茶花是喜半陰半陽的環境,喜溫暖濕潤。山茶花生長的最適溫度是15-25℃,所以適宜在夏天有半陰或散光,冬天南面受全光,而北面有風障的地方栽種。
夏天高溫時要在枝葉上及其周圍噴灑水霧,降溫防燥。6至9月間則要進行遮陰處理。
2、注意不要隨意改變山茶花的擺放方向:
山茶花適應性較差,在4至9月間抽芽長蕾時期不能隨意改變山茶花的擺放方向,以免原來靠陰面的葉片突然接觸強光而凋落。
3、注意不要用鹼性的土壤養殖山茶花:
山茶花根肉脆弱,要用土壤疏鬆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粘性、鹼性土均不適合,石灰質土更不能用。
而且盆土最好二三年換一次,換盆時注意要在盆底墊基肥,可用少量的頭發、骨粉、雞毛、禽類等含過磷酸鈣的物質。換盆時間選在「雨水」至「立夏」兩個季節之間進行比較好。
4、注意不要給山茶花澆過多水,施過濃的肥:
山茶花為肉質根、澆過多水容易爛根,必須適量。乾旱高溫時要每天向葉面澆水兩次。山茶花喜肥,除花期外,平時可薄肥勤施,但切忌施過濃的肥,否則容易傷根並導致植株被燒死。
肥料以磷鉀肥為主,氮肥為次,用三分腐熟的餅肥、雞糞或人糞混七分水為好。夏、秋二十天左右施一次,以促使山茶花生長旺盛,植株健壯。
⑸ 油茶對水分及氣候有什麼要求
油茶原產我國,利用、栽培歷史逾2000年,是我國主要的木本食用油料。茶油是優質高級食用油,以油酸和亞油酸為主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佔90%以上,茶油易於人體吸收、消化,不含人體難以吸收的芥酸配神和山俞酸,也不含會引起人體血壓增高,而導致血管硬化的膽固醇。茶油耐貯藏,不易酸敗,不會產生引起人體致癌的黃麴黴素。茶油色美味香,是烹制食品、加工罐頭、製造人造奶油的最好油料。茶油除食用外,還是凡士林、生發油、機械潤滑油以及醫葯上製作青、鏈黴素油劑的原料。
4、地形及土壤因子對油茶生長發育的影響
我市海拔高度南坡700m,東坡500m以下均適宜油茶生長結果,海拔500-700m的油茶林產量明顯高於低海拔或高海拔地帶的油茶產量;陽坡油茶林產量也同樣高於陰坡,高海拔地帶的油茶含油率均高於低海拔;地形開闊、土層深厚地帶的油茶產量和含油率較陡坡深谷和土層淺薄處為高。油茶喜酸性和微酸性土壤,不適宜中性或鹼性土壤。油茶根深,適生於土層深厚的土壤。油茶高產林地土壤的共同特點是:土層深厚,一般深達1m以上;結構良好,多為壤質;土壤中養分含量較高,主要養分儲存量多。
⑹ 油茶花的作用
油茶花,別名,茶子木花。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子宮出血;燙傷。
主要分布在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廣泛栽培,為重要的木本油科植物。
⑺ 你知道油茶樹應該怎麼種才能長得好嗎
油茶不僅是我國特有的經濟樹種,也是江南低山丘陵地區最重要的食用油樹種。油茶是山茶科的一種常綠灌木或小樹。它的樹皮黃褐色,光滑。大白花在秋天盛開,又稱「白茶」。油茶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耐寒性和抗旱性。是紅壤轉化的主要樹種。油茶籽具有提取油脂的能力,籽仁含油率高達59.2%。它是中國含油量最高的植物之一。茶油是植物油的優良產品。也可用作肥皂、蠟燭和防銹塗料的原料,下面給大家介紹種植油茶樹的幾種方法。
6、合理種植,油搜遲茶種植時間一般在每年的10月和2月。此時,種植油茶的成活率將高於平栽。判漏猛如果土壤貧瘠則樹木之間的間距應較大,肥沃則樹木距離應較小。
7、要學會修剪,在油茶生長過程中,由於環境因素的影響,並非所有的果實都會生長,中間會出現一些明顯的壞果。生長時,由於光線、地形等因素,其生長會異常,周圍會出現一堆無用的樹枝。修剪是油茶種植時要注意的一個關鍵點。主要修剪雜枝、爛果、老枝,這樣可大大延長油茶滿果期的壽命。
⑻ 廣東韶關適合種植哪一類油茶
廣東韶關適合種植:廣西的紅花油茶或岑溪軟枝油茶.
1\大果紅花油茶,屬山茶科山茶屬植物,為我國栽培的油茶主要種群之一,也是食用、葯用、觀賞、綠化價值較高的山茶優良品種。大果紅花油茶屬我國油茶中的優良種群,經測定,種子出油率為35-40%,油脂中含不飽合脂肪酸79--89%左右,具有軟化血管、降低血脂、滋補提神、驅蟲健胃的功效;也可做為純天然優質化裝品原料。其種子榨油後剩下的油麩可以作生物殺蟲農葯和優質有機肥料;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大果紅花油茶的市場需求將會不斷增加。因此,開展大果紅花油茶品種資源保護,發展大果紅花油茶種植、進行大果紅花油茶精深加工具有十分廣闊的前景。目前,大果紅花油茶生產由於管理粗放、亂摘濫采、產品加工研發滯後、沒有大面積種植而造成整體效益偏低等問題。需要政府、技術部門大力發動廣大農民群眾在本地大面積種植、開展大果紅花油茶及相關產品精深加工和拓展新的應用領域等方面工作,使大果紅花油茶發揮更強的產業優勢,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本果場培育的大果紅花油茶,來源於廣西平南縣附近一帶深山老林,經過長期培育改良而成,單果重1-3斤,株掛果60-200斤,本地有示範大果紅花油茶林約1000畝。環境適應性強:凡油茶產區均可種植,能耐-10℃嚴寒和40℃酷暑,極少病蟲害,抗旱耐寒耐貧瘠;近幾年廣西秋冬季基本無雨的情況下照常開花結果。嫁接苗2至3年開花,4年結果,6至7年豐產,實生苗比嫁接苗遲開花1至2年。株產果60--200市斤,正常株年產茶油2-4市斤,最高株產油達到6市斤。大果紅花油伏穗賀茶的畝產油量:粗放管理--畝產茶油100--150市斤;正常管理--畝產茶油200-300市斤。比普通白花油茶畝產高10倍。精心管理--畝產茶油的產量將更高!按每市斤茶油零售20元計算,畝產值2000至4000元,經濟效益可觀!
我國目前油茶種植面積約5000萬畝,如果全國油茶產區能適種族困我金佰果桂場培育的大果紅花油茶,則能極大程度地提高我國油茶的產量、產值和增加當地農民的經濟收入;綜合開發相關的深層次的深加工產品,其經濟效益將更為可觀。由此,也能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大果紅花油茶產量極高、油質特優,是我國目前單果產量最大、最具開發潛力的油茶品種,大力開發種植,其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無可估量。
大果紅花油茶---1年種植,100年受益!
2\油茶良種——岑溪軟枝油茶簡介
岑溪軟枝油茶為廣西著名優良品種,曾獲全國科技重大成果獎,今年(2008年)已通過國家林業局油茶良種的審定,並列全國油茶良種第一位。
該品種成年樹高2—4米,莖粗l 0一20厘米,樹冠傘型,結果枝柔軟下垂,葉片倒卵或披針型,一般果大如乒乓球,果實34-50個/公斤,果青或青紅色,倒杯狀或球型,幼樹果殼稍厚,老樹殼薄,每果有籽1-8粒,多為棱形,半圓形,稀圓形,鮮果出籽率40%左右,帶殼壓榨出油率24—32%,油體橙黃透明,氣味香醇,富含多種營養成份,是目前最好的優質保健食用植物油之一。
岑溪軟枝油茶生長旺盛,適應性強,喜光(幼樹稍耐蔭),喜溫,耐旱,怕澇,耐寒,較耐貧瘠,且高抗病蟲害,早結豐產,無明顯大小年,在長江以南各省區任何土質的平地、山嶺坡地均可種植。 (註:該油茶良種已在我國南方14省區推廣10萬平方公里以上,在廣西推廣6萬平缺派方公里以上,良種覆蓋率達15%以上,新增經濟效益、社會、生態效益顯著。)
該品種實生苗植後3—4年始果,6-8年進入盛產期,盛產期長達30-40年。粗放管理一般畝產茶籽l50—250公斤,產油40—65公斤,精細管理產量將翻番,投入與產出比達1:5—10。
該油茶12月至4月間種植,按2×3米畝種110—120穴,為提高前期產量每穴可植2株,以後視生長情況適時砍一留一,最後隔一株砍一株,保持3×4米規格以達高產穩產目的。
栽培要點:地應全墾,穴施農家肥、廄肥、草木灰等肥10-12公斤,植前用紅泥漿根,植後馬上淋透定根水,如遇天旱尚需適時澆淋水1至數次至苗木成活,死苗補齊。植後二至三個月可初施稀薄水肥一次,以利梢、根壯旺。以後每年春秋結合除草、松蔸、培土各施肥一次(掛果前株施尿素、鉀肥各50-150克,掛果後株可環狀溝埋施或結合中耕墾復施鉀肥或復合肥100-200克),一般有少量蟲可不必理會,成災即應滅殺。如此管理成年樹畝產值可達千元。
成熟果於霜降前後在開裂前採摘暴曬,開裂除殼後得茶籽曬干榨油,加工方法跟其他油茶子相同。
⑼ 油茶樹什麼時候開花
油茶花期在冬春之間。
油茶以種子、插條或嫁接繁殖。為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多採用插條或嫁接育苗,然後進行栽植造林,最適造林季節是立春到驚蟄,也有在10月份進行的。直播造林以冬季最好。
油茶喜溫暖,怕寒冷,要求年平均氣溫16~18℃,花期平均氣溫為12~13℃。突然的低溫或晚霜會造成落花、落果。要求有較充足的陽光,否則只長枝葉,結果少,含油率低。
要求水分充足,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但花期連續降雨,影響授粉。要求在坡度和緩、侵蝕作用弱的地方栽植,對土壤要求不甚嚴格,一般適宜土層深厚的酸性土,而不適於石塊多和土質堅硬的地方。
(9)油茶花耐寒擴展閱讀:
雖說油茶可以在春季、秋季以及夏季進行扦插,但是最好是進行夏插。采穗比較適合在清晨進行,應該選擇已經木質化、葉片完整、腋芽飽滿且沒有病蟲害的枝條,然後將其截成長度約4cm且帶有一葉一芽的插穗。
在進行扦插前,為了促進生根需要用ABT生根粉對其進行處理;在扦插時,要保證插穗直立、葉面朝上,且株行間距為5cm和15cm左右;在扦插完成後需要澆透水,並注意搭棚遮蔭。
一般油茶在扦插之後的1~2個月內就逐漸癒合發根,而在油茶發根前,由於插穗沒有根系,所以必須要及時對其進行澆水,從而加速內部細胞的分裂活動,盡快萌發新根。在油茶發根之後,要在早晚或者是陰天的時候揭開蔭棚,以增加光照,促進油茶的生長和發育。
⑽ 油茶哪個品種產量最好
一、中科大果油茶
,中科大果油茶為目前國內外最好油茶品種之一。該品種適應性強,凡油茶產區均可種植,能耐-10℃嚴寒和40℃酷暑,極少病蟲害,抗旱耐寒貧瘠。嫁接苗3年開花,4年結果,6至7年豐產,實生苗比嫁接苗遲開花1至2年。畝產油茶果3000公斤以上,該有茶一般畝產高檔茶油100公斤以上,比普通茶油高產7倍以上。
二、大果紅花油茶
人工栽培嫁接苗、扦插苗2年開花,3-4年結果,5-6年豐產;實生苗5年開花,7-8年豐產,生長期100-200年。大果紅花油茶單果重0.5kg以上,株產果50-150kg,最高株產350kg,每50千克生果可產茶油2千克。茶仁出油率40%-62%,比普通油茶高2-3倍。
三、湘林油茶系列品種——湘林69
經專家現場測產審定以鐵的事實證明畝產茶油75.5-85公斤,是國家級、省級審定的國內畝產茶油最高的油茶品種之一,嫁接苗栽後3年即掛果,嫁接後第四年平均畝產茶油75.5-85公斤。
四、浙林17號
浙林17號品種特性早熟種,大小年明顯。嫁接苗定植後6-9年連續4年測定,年均畝產量40.25公斤,鮮果出籽率50.45,種仁含油率49.36。果油率5.54。
五、大果寒露2號
大果寒露2號品種特性為大果早花型,高產、穩產,盛果期平均株產量11.4公斤,6年生試驗林畝產油量44.6公斤,比對照增產77.5;盛花期10月下旬,成熟期10月中旬;平均單果重17.2克,鮮果出籽率44.5,乾果出籽率25.16,出仁率61.82,種仁含油率48.6。
六、亞林1號
亞林1號的品種特性為樹冠張開,分枝力強,果實64個/公斤,盛果期10月,四年平均畝產油35公斤,鮮果出籽率45.98,種仁含油率47.35,果油率8.63,可作為食用油或化妝品原料。
油茶提高產量,可以追施沃葉水溶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