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油茶花芽分化

油茶花芽分化

發布時間: 2023-05-17 11:59:55

① 油茶樹長多高剪掉頂枝

樹干高度達到80厘米以上。
油茶樹生長季的修剪:夏剪主要是利用和控制生長季果樹營養物質的製造、輸導、消耗、貯存的運轉規律,來解決果樹生長與結果的矛盾。如落葉果樹從芽萌動到開花結成幼果,以及新梢的開始生長,都是依靠前一年秋季落葉前所積存的營養物質,若營養不足,則容易引起落花落果,甚至新梢生長緩慢。油茶樹的新梢生長過旺、過弱或結果過多,都不利於花芽的分化和果實的增大生長。因此,生長季修剪的主要作用在於控制生長粗州知過旺,使其營養生長能轉化為生殖生長,或調整生長空間。夏季修剪,由於梢葉生長旺盛,樹體貯藏養分較少,而新長出的葉形成的葉面積又因修剪而減少。因此,同樣修剪,但對油茶樹體生長影岩消響最大,所以,一般修剪盡量輕度,多採用摘心,抹芽,有利於集中養分。由於是果實開始生長和花芽分化形成的時期,修剪得適當,可以及時調節生長結果,促進花芽分化和果實生長,並有利於2、3次枝梢生長,控制樹冠,有利於結果枝組的培養。油茶樹秋季修剪,因枝梢已基本停止生長,樹體進入營養物質轉移和貯藏階段,許多器官已發育成熟,芽體分化較好,修剪的影響較夏剪為弱,但較冬剪為強,此時進行適當修剪,可緊湊枝體,改善光跡扮照,充實枝芽,准備越冬,增強耐寒力,同時復壯內膛,而且大枝剪除後翌春剪口反應比冬剪弱,剪口比較緩和,秋剪特別有利於大枝剪除。
油茶樹修剪的意義和原則:修剪能調節樹冠光照強度,改變樹體內的營養狀況,對樹體內營養物質的運轉和分配都有一定的影響,或起到局部的調節作用。修剪總的原則是:因地因樹(品種)制宜,同時要考慮可能達到的經營水平,調節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關系。因此,①要繼續保持整形原有的樹形:②調節葉幕展的疏密度,保全林分的通風透光,以及結果需要的葉面積;③調節樹體承載花、果合理的數量。

② 油茶種植技術

油茶喜溫暖,怕寒冷,要求有較充足的陽光,否則只長枝葉,結果少,含油率低。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油茶種植技術,一起來看看。

油茶種植技術

一、概述

1、經濟價值

油茶是山茶科山茶屬植物,是我國南方主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樹種。茶油是深受群眾喜愛的優質高級食用油,以油酸和亞油酸為主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佔90%以上,茶油易於人體吸收、消化,不含人體難以吸收的芥酸和山俞酸,也不含會引起人體血壓增高,導致血管硬化的膽固醇,長期食用能降低血清膽固醇含量,起到預防和治療高血壓和常見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茶油耐貯藏,不易酸敗,色美味香是烹制食品、加工罐頭、製造奶油的最好油料。除食用外,茶油及其副產品在工業、農業、醫葯等方面還具有廣泛用途。

油茶是一種常綠、長壽樹種,一次種植,收獲期長達100年以上。油茶適應性強,能耐乾旱瘠薄,是我國南方低山丘崗紅壤大邊區的先鋒造林綠化樹種,油茶冬春開花,花色濃艷,尤其是普通油茶,在少花的秋冬季開放,既是美麗的觀賞植物,又是重要的蜜源樹種。油茶還是優良的防火樹種。

因此,在我省低山丘陵地區大力發展油茶生產,既能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群眾的經濟收入,提供優質保健油源,滿足人民生活日益增長的需求,又可提高低山丘陵區的森林覆蓋率。同時,油茶林還具有美化環境,凈化空氣,調節氣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等多種生態效益,促進工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據測定,油茶林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比值為10:3。

2、分布與現狀

油茶在世界上分布不廣,我國為其自然分布中心。油茶在我國的水平分布大約在北緯18°21′-34°34′,東經98°40′-121°41′之間,全分布區跨18個省市,1100個縣。垂直分布的幅度多在400-800m,但隨緯度、經度和地貌不同而有差異。

我國油茶林的類型有集約經營的人工林、半野生狀態的低產林和自然分布的混交林幾種。主產地油茶林以人工營造的純林為主,是油茶生產力的主體;半野生油茶林管理粗放,產量低,經濟效益差,現正加以逐步改造;天然林分中,油茶生長常常受抑,產量很低。

近20餘年來,我國油茶科學研究和生產水平有了提高,良種化工作迅速開展,無性繁殖技術有了新突破,無性系造林普遍實行,豐產林標准得以實施,大面積低產林進行了改造,經濟效益顯著提高。特別是近年來,對油茶林在南方生態區位中重要性的認識得到加強,油茶已被視為南方丘陵地區首選的生態經濟型樹種,在荒山綠化、退耕還林中,油茶已成為新的發展熱點。

目前,全國油茶栽培面積5500萬畝,我省是油茶中心產區,栽培面積2000多萬畝,常年產油7-8萬噸,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第一。

長沙縣現有油茶麵積4484.9公頃,佔全縣林業用地面積6%,全部為人工林,全縣20個鄉鎮,均有分布,其中667公頃以上的鄉鎮2個,67公頃以上的鄉鎮7個。品種以寒露籽居多,霜降籽次之;樹齡以中老樹居多,且全部為常規品種,幼樹及良種油茶極少,年平均產油246噸,每公頃僅55公斤。當地群眾有近300年經營歷史,油茶種植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近幾年每年新造1000畝,低改2000畝速度)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茶油的需求量必將上升,因此長沙縣發展油茶產業具有一定的有利條件。

二、生物學特性

1、生長結果習性

油茶是常綠小喬木,壽命長達幾十年至數百年,油茶開始結果年齡因繁殖方式不同而異,實生苗5年才開始結實,10年進入盛果期;嫁接苗3年即開始結果,6年進入盛果期,在良好的管理條件下,盛果期可維持40-50年。

根:油茶為軸狀深根性樹種,主樹特別發達,伸入地下1-2m,而側根、細根相對稀少,吸收根分布在20-50cm的土層內。油茶的根,一年中有兩個生長高峰,2月中旬開始活動,3-4月間即新梢快速生長之前,根系生長出現第一個生長高峰;9月即花芽分化、果實增長停止以後,開花之前,根系生長出現第二個高峰;12月至翌年2月生長緩慢,但未見停止。油茶根系生長具有強烈的趨水趨肥性及較強的癒合力和再生力。

芽:油茶的芽,依其在枝梢著生位置可分為頂芽和腋芽;依其性質則可分為葉芽和花芽。頂芽一般1-3枚,多的可達10餘枚,中間1枚為葉芽,余為花芽;腋芽一般1-2枚並生於葉腋處,其中一為葉芽,余為花芽。葉芽瘦長,花芽肥大。開始難於用肉眼區別花芽與葉芽,到5月中旬方可識別,凡圓而粗,呈紅色的為花芽;細扁而尖,呈青綠色為翌年萌發新梢的葉芽。

茶花芽分化規律:花芽在春梢的分布量與林齡、經營水平、樹冠和枝條的不同部位有關。經營水平高,施肥區油茶花芽分化率高,且分化時期早;在同植株上,樹冠上中部的花芽多;在一根枝條上以頂端的花芽較多;樹冠南向較北向分化率高。枝條類型不同,花芽分化的時間和分化率也有差異,花芽分化率以長果枝為最高約佔38%,但從整個植株而言,花芽所佔比例以中果枝最高,短果枝次之,長果枝最少,這是因為中果枝,短果枝佔全樹的比例大。

油茶花芽分化過程:油茶的花芽分化是在春梢基本結束生長後的6月中下旬開始的,到8月下旬基本結束,分化盛期在6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各地因氣候長期保持不同而有差異,同一林分,甚至同一植株上,花芽分化也先後不一,這也是造成油茶花期長的主要原因。

枝梢:油茶的枝梢,按抽發的季節可分為春梢、夏梢和秋梢。油茶幼年階段,當肥水條件較好時,常三者兼而有之。成年階段的油茶主要抽發春梢,少有夏梢。單枝具有三片葉以上才能形成花芽,開花著果;全株每果平均有葉15-20片才能保證穩定均衡生長,葉片過少,翌年必然出現小年。

春梢的生長不僅關繫到當年花芽的分化,而且還關繫到翌年油茶產量,春梢數量與翌年產果量成正相關。

花:油茶的花為兩性花,異花授粉,傳粉媒介主要是昆蟲,如蜜蜂、蝴蝶等。油茶從10月中旬開始開花,11月為盛花期,12月下旬開花基本結束,少數延至翌年2月開放。一天中開花時間一般在上午9點至下午2點;而以上午11點至下午1點最盛,因為這時氣溫較高,有利花朵開放,傳粉和授精。

果實:油茶雌花授粉受精以後,子房逐漸膨大,形成幼果。12月中旬以後,因氣溫過低而停止增長,3月氣溫回升,幼果繼續生長,4-8月果實體積增長較快,7-8月為果實迅速增長期,8月中下旬以後,果實從體積增大轉向質量增加和油脂積累,此時種含油量迅速增加,而水分、澱粉、含糖量逐步下降,9月未到10月中下旬,油脂轉化逐步停止,果實成熟。

2、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氣候條件:油茶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一般要求年平均氣溫14-21℃,1月平均氣溫3℃以上,7月平均氣溫28℃以下,極端最低氣溫-10℃,≥10℃年活動積溫1500-5000℃;年降水量1000-2200mm,降水集中於4-8月;年日照1800-2200h,無霜期200天以上。

溫度對油茶生長發育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其中對花芽分化和開花坐果的影響最大。油茶花芽分化最適溫度為27-29℃,花期最適溫度為14-18℃,如果溫度不適宜,則會降低花芽分化率和坐花坐果率。

油茶是喜光樹種,苗期和幼樹期有一定耐蔭性,但成林後,要求充足的光照。

油茶對水分條件的要求不嚴,但在8-9月果實生長發育期間,雨量充沛、均勻,立地水分充足,有利於果實生長和油脂轉化,開花期間降水過多,則不利於傳粉受精,加劇落花落果。民諺“七月干球,八月干油”指的就是這個道理。

土壤條件:油茶對土壤要求不嚴,以黃壤和紅黃壤生長最好,黃紅壤和紅壤次之。生產上應選擇PH值5-6的疏鬆、深厚、肥沃、排水良好、保肥保水力強的壤土,或砂質壤土條件下栽培。油茶是嫌鈣植物,不能在中性土和鈣質土上生長。

地形地貌條件:海拔、坡向、坡位、坡度等條件,對油茶生長發育有間接的影響。山地陽坡油茶林的生長量、果產量、含油率等性狀均較陰坡的油茶林要高,且花期提前,果熟期早;下坡的油茶林,其長勢、產量等,均優於上坡;坡度宜緩,超過25°則生長不良。

三、苗木培育

1、實生苗培育

將油茶種子直接播於苗床,培育1-2年,以裸根苗出圃,這是常規育苗方法。油茶幼苗期為偏陰性,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肥沃的土壤,圃地宜選設在東南向排灌良好的坡地,PH值5.5-6.5的沙質壤土為宜。油茶不宜在高濕排水不良、粘重板結或乾燥的沙土生長。初冬翻耕圃地後,均勻施入腐熟廄肥,然後耙碎作畦。冬播則要防鼠害。春播前25天浸種2-3天,沙床催芽18-22天,然後播於圃地。油茶以條狀點播,株行距10×20cm為宜。每畝播種約20000粒,約種子40kg左右。覆土厚1.5-2.0cm,稍加鎮壓。苗高10cm左右施速效氮肥(0.5‰)一次,當長出3-5片真葉時用鐵鏟在地表下10-15cm呈45度斜插切斷主根,以促使側根生根。然後再施復合肥(1‰)一次。春雨期用半量的波爾多液防治葉軟腐病;高溫多雨季節用1‰托布津防治葉炭疽病。注意鬆土鋤草,使土壤保持一定的含水量。一年生苗高達30cm,根莖粗0.25-3.0cm,一級苗數量每畝可達9000-11000株。

2、扦插苗培育

扦插繁殖是無性繁殖中最簡便易行的方法,能在較短期間繁育出大量的良種苗木供應生產,因而被廣泛採用。選取優良品種類型、優良單株或優良無性系樹冠中上部外圍,粗壯通直、腋芽健全、葉片完整的1年生以內的春梢、夏梢做插穗,尤以當年生剛木質化的春梢最好。

採集穗條必須鋒利的枝剪剪取,剪截的部位在枝條基部的弱芽(一般是第一或第二片葉以上)上方1cm左右,使剪下的枝條能充分利用健壯的腋芽作繁殖。

插穗有長穗和短穗兩種。長穗每穗帶3-5個芽葉,長約8-10cm。長穗因葉面積大,光合產物多,生根容易,常規扦插成活率較高。短穗則每穗帶1-2片葉,長3-5cm;繁殖系數比前者高2-3倍,但要求較優越的環境和管理條件。削穗時用單面刀片從腋芽上方2mm左右處呈45度角切斷,穗的基中末端切口削成斜面,切口要平滑,不能傷芽、葉。削穗的過程要注意保濕,防止風吹日曬。

在條件較優越的地方作成一般苗圃式的苗床,床面高15cm,上面鋪2:1的黃泥混沙,以作扦插層。扦插後必須設置蔭棚,棚內溫度不越過30℃,透光度30%左右。

常規扦插以夏、秋為宜,但夏插最好。大量試驗證明,扦插時機以5月底至6月份為好。

3、嫁接苗培育

油茶嫁接的方法有皮下技接、盾形芽接、切接、腹接和芽苗砧接等多種,目前基本上採用“芽苗砧嫁接法”,具體操作方法是:

選種催芽:將油茶果採回後陰干,選出大粒種子(380-440粒/公斤),經消毒處理後用濕砂貯藏,蓋上薄膜或其他覆蓋物進行催芽。

圃地選擇:選擇交通方便,地形平坦,光照充足,易於排灌的水田或旱土作為圃地。圃地選好後,將其植被清除干凈,3月中旬開始整地,每畝施石灰50公斤、復合肥50公斤後深翻整地,6-7天後開始作床,床寬1.2米左右,要求床面平整,土壤疏鬆,苗床作好後,可覆蓋一層黃心土,以減少雜草危害。

架設蔭棚:苗床備好後,即架設蔭棚,棚高1.7米左右,遮蔭架設後,將苗床用塑料薄膜覆蓋,防止雨水沖刷,保持床地疏鬆,干濕適宜,便於嫁接與培育。

接穗採集、運輸和貯藏。采穗時要選擇葉芽飽滿,無病蟲危害,生長良好的枝條。若長途運輸,可在箱底鋪上脫脂棉,用水淋濕,運至育苗地點後,將其插在陰涼處的沙床上或地窯中,保持濕度,可使用5-7天。

嫁接:嫁接時期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待種砧已生長到3-4厘米高,接穗半木質化時開始嫁接。如若種子萌發過早,可在芽床上加蓋一層濕沙,延長出芽期,加粗芽砧;如若種子萌發過慢,可每隔2-3天灑溫水一次,可保證芽砧期與接穗期吻合。

嫁接方法:削砧,將砧苗挖出後洗去泥沙,在子葉上方2厘米處切斷,去掉生長點,然後於切口處縱切一刀,將砧木劈成兩半,切口深1.2-1.5厘米。削穗,接芽下方兩側各削一刀,將下端削成楔形,長1.2厘米,再將上端齊芽尖削斷,帶一葉一芽,葉片可以全留或削去1/2。嵌穗與捆紮,將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使形成層相接,然後用皮條在介面處包緊,再將芽砧的主根切去1/3。

栽植:將嫁接好的苗木栽入苗床,栽植密度每畝6萬株,栽後用灑水壺灑一次透水。

接後管理:嫁接後20天左右開始第一次除萌,並除去雜草和死亡的單株,除萌去雜工作一直要延續到9月份。嫁接後一個月左右是苗癒合的關鍵時期,低溫陰雨或乾旱都會造成苗木癒合困難。低溫陰雨常使地下水位上升,苗木易於根腐,應及時清溝排水。如遇高溫乾旱,則應增加遮蔭度,減少光照,及時噴灌,降低圃地溫度。苗木移栽半個月後可噴施2-3次磷酸二氫鉀,可防止圃地白絹病、根腐病、地老虎,促進苗木的生長。苗木嫁接40天左右,接苗已成活,即可取去保濕罩,白露節後可拆去蔭棚。

為了提高苗木質量和保證造林成活率,在第2年5月上旬春梢接近停止生長時,即採用摘心定干措施,促進苗木分枝,地徑粗達到0.4厘米以上,苗高為40厘米-45厘米,根系發達。

四、造林技術

1、造林地選擇

油茶是喜酸性樹種,一般宜在pH值5-6.5的土壤中生長。鐵芒箕、映山紅、烏飯樹、鹽膚木、白茅等酸性土指示植物生長繁茂的低山丘陵,便可作為油茶的造林地。

油茶是一種在個體發育過程中,逐步從半陰過度到陽性的樹種。進入成年階段(10年以後),由於大量結果,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交替進行,對直射光的需要十分迫切,如光照不足,對油茶產量影響極大。種植油茶以多結果、多產籽、多出油為主要目的,故造林必須選擇陽光充足的陽坡和半陽坡。特別是地處峰巒重迭的山區,尤其要注意林地坡向選擇,宜選南向、東向或東南向。

油茶要經常中耕撫育,在各生育階段需要對林地土壤進行不同程度的挖墾。坡度越大,挖墾將加速水土的流失。為了保持水土,涵養水源,油茶宜選擇25度以下斜坡或緩坡造林。

2、整地

油茶整地方法有全墾整地、帶狀和塊狀整地三種,可根據林地條件、經營水平高低、勞力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等情況因地制宜選用。全墾整地適用小於15度的緩坡、不易造成水土流失的造林地。塊狀整地在坡度較陡,坡面破碎以及“四旁”植樹均可採用。整地工作應在造林前三、四個月進行,有利土壤風化和洞穴土壤落實。種植穴應為80×80×80cm的大穴,結合大穴填土施足基肥,基肥應與回填土充分混和均勻,洞穴填土應高於地面20cm以上。

3、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主要是根據物種生物學特性、立地條件及經營目的品種模型等來確定,一般每畝栽植60—120株左右。有肥地栽稀,土瘦栽密;山腳栽稀,山頂栽密;緩坡栽稀,陡坡栽密;間作栽稀,不間作栽密的經驗,霜降品種栽密,寒露品種栽稀的經驗,值得提倡。

4、苗木栽植

油茶為常綠闊葉樹種,幼苗主根長而側根少,晴天和旱季起苗造林最易引起苗木失水,導致造林失敗。油茶造林成活率的高低,與空氣濕度和土壤水分關系十分密切,晴天與雨天造林成活率大不一樣,以隨起隨造成活率高。春季多雨,空氣濕度較大,土壤濕潤,在“立春”至“驚蟄”之間,芽將萌動之前選擇陰天或小雨天氣造林最為適宜。

植苗造林根據“三埋兩踩一提苗”的原則。一定要做到栽緊踏實。平坡大穴,在栽植後要用鬆土將基莖部分堆成饅頭形,防止雨季穴土沉陷積水,造成水漬死亡。苗木定植深度以超過原圃地根際1-1.5cm為宜。

直播造林,方法簡便、省工,可以迅速完成大面積的造林任務。

5、撫育管理

幼林的管理主要是中耕除草,解決幼苗與雜草爭光、水、肥,每年進行2—3次,同時可進行間種,以耕代撫;其次就是樹型培養,及時定干摘心,控制枝條延長,以培養樹冠緊湊,樹型開張的豐產樹型;為了確保幼林的早產豐產,應適當施肥。成林階段是油茶從開始結果到大量結果的時期,也是油茶經營最有價值的時期,要保證成年油茶高產穩產,每年夏季要鏟山除草一次,每隔3年要在冬季深挖一次。此外,應根據土壤肥力狀況、樹齡大小、樹勢強弱、結果大小年進行合理施肥。

五、低產林改造

油茶低產林是油茶生產中的一個很普遍的問題,其成因有歷史和現實兩方面的原因。歷史原因是傳統上的實生繁殖,造成了林分品種混雜,劣株比例大,株產差異大;很多油茶林經歷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林分結構不合理,稀密不均,多代同堂,林分衰老,自然更新能力差。現實原因是對油茶生產認識不足,將油茶視為“露水財”,經營管理粗放,林地荒蕪,養分貧乏,以及病蟲害嚴重,撫育管理不當和採收過早等,油茶低產林改造投資少,見效快,是短期內提高產量的有效途徑。對不同的林分有不同的改造方法,各種措施相互配合,綜合運用,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油茶低產林改造的主要技術方法有:

(一) 林地清理

林地清理是指對油茶林內灌木、雜草、寄主植物和其他混生的用材林、經濟果木林樹種進行徹底的伐除。對於有雜灌的林地,要先一次性全面徹底的清除,有利於後續作業。在清理林地時,不但要清除雜灌,對油茶的老、殘、病株也要一並砍掉。

(二)伐密補疏

對於過密的林分和地點,一定要下狠心疏伐。實驗證明,越是疏伐得徹底的,效果越好,不但不影響產量,而且會增產。在疏伐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要伐除林下受壓的小樹。

2、要砍掉樹體結構不合理的樹。

3、要去掉不太結果或不結果的樹。通過疏伐,將郁閉度調整在0.7~0.8之間,使林分內保持合理的透光度。

對稀林則需補植,以充分利用地力空間,提高單位面積的生產潛力,增加林內良種率。

(三)整枝修剪

為了形成合理的樹體結構,改善林內通風透光條件,便於其他作業,整枝修剪很有必要。整枝修剪時應注意:1、以疏剪為主。以修剪下部枝條為主,即修枝亮腳,使之樹下較空,便於墾復、施肥、開溝等作業。2、要因樹制宜,剪密留稀,去弱留強,形成合理的樹林結構。3、避免用砍刀砍枝,尤其是大枝,要用鋸刀鋸枝,以免損傷樹干樹皮,引起病蟲害。

(四)深挖墾復

油茶墾復,能大大促進油茶的生長發育,成倍地提高產量。我國油茶麵積大,粗放經營管理,長期呈荒蕪或半荒蕪狀態,因此,必須大力提倡墾復。在墾復時要注意:

1、深度在20厘米以上。

2、要全面深挖墾復。

3、提倡深翻墾復,將土塊翻過來,一則有利於枯枝落葉等掉落物深埋腐爛,二則有利於雜灌根系翻曬枯死。

4、要堅持三年一深挖、一年一淺鋤的習慣,才能鞏固深挖墾復的成果。特別是第一年秋、冬深挖以後,第二年夏季一定要淺鋤一次,這樣才能有效的控制雜草,疏鬆土壤。

(五)挖竹節溝

我國油茶林大都分布在亞熱帶季風區域內,春夏雨季多,水土流失嚴重;高溫乾旱,都不利於油茶生長發育。而挖竹節溝是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林地保水、保土、保肥能力的重要措施。竹節溝的標准和要求:

1、沿環山水平線開挖,溝底寬50厘米,深40厘米。

2、溝距依林地坡度大小而定,坡度大於15度的上下溝距8米,15度以下的溝距10米。

3、有條件的地方,株行距較規整的林分可逐步建設水平梯土,但即使建成水平梯土,梯面內坡也應挖蓄水竹節溝,才能防止水土流失。

4、按技術要求,林地坡度超過25度的林分可根據實地情況,採取挖魚鱗坑等多種形式。總的原則是確保水、土、肥不流失或盡量少流失。

(六)合理施肥

大面積油茶林,長期荒蕪,粗放經營,生長發育不良,產量偏低,與土壤嚴重缺肥有很大關系。因此,結合墾復,增施一定的肥料,是大幅度提高油茶產量的關鍵技術措施。

施肥原則:

1、大年以磷、鉀肥為主,小年以氮肥為主。

2、秋冬以有機肥為主,春夏以速效肥為主。

3、大樹多施,小樹少施。

4、豐產樹多施,不結果或者結果少的樹少施或者不施。

5、生長勢強的樹少施氮、多施磷、鉀肥,生長勢弱的樹要多施氮肥。

6、立地條件好、生長勢強的林分多施磷、鉀肥,立地條件較差、生長勢弱的樹多施氮肥。

施肥方法:在上坡位沿樹冠外緣投影地開半圓形環狀溝,溝深15厘米左右,進行溝施,再覆土。注意:肥料不能施在表面,也不能把肥施在一堆,以便根系吸收。

六、病蟲害防治

1、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油茶病害有20餘種,對生產有一定危害的主要有炭疽病、軟腐病和煙煤病等。油茶病害應以林業技術防治為主,加強林分經營管理,清潔林內環境,保持林內通風透光,減低林內濕度。發病期間不宜施氮肥,應增施磷肥、鉀肥,提高植株抗病性。病區在早春新梢生長後,噴射1%波爾多液進行保護,防止初次侵染。發病初期用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波美0.3度的石硫合劑進行防治。

2、主要蟲害及防治方法

危害油茶的害蟲主要有油茶尺蠖、茶毒蛾、油茶蛀莖蟲和油茶藍翅天牛等。防治可採用的林業技術措施有夏鏟冬墾滅蛹、滅幼蟲,人工捕捉和燈光誘蛾;招引益鳥捕食害蟲,施用白僵菌、蘇雲金桿菌,讓害蟲感病死亡等生物防治措施是油茶蟲害防治的方向。葯物防治只有在蟲害大發生成災時才使用,一般情況下盡量不用或少用。

油茶的種植技巧

繁殖方法

油茶以種子、插條或嫁接繁殖。為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多採用插條或嫁接育苗,然後進行栽植造林,最適造林季節是立春到驚蟄,也有在10月份進行的。直播造林以冬季最好。

播種育苗

油茶的播種育苗工作在冬季和春季都可以進行,比較適宜採用條播的方式。一般水稻土、重粘土、以及鹼性反應土等不適合作為油茶的圃地,最好選擇地勢平坦、避風向陽、質地肥沃、且保水與排水性能良好的微酸性土壤分布區。在播種前做好苗床並施足基肥,然後在播種後要覆蓋上一層細肥土並在其上蓋上一層薄草,以便保持土壤的濕潤,使種子盡快發芽、出土。當種子發芽出土後,需要在陰天或者是傍晚的時候揭開薄草,並及時進行除草和鬆土工作。

扦插育苗

雖說油茶可以在春季、秋季以及夏季進行扦插,但是最好是進行夏插。采穗比較適合在清晨進行,應該選擇已經木質化、葉片完整、腋芽飽滿且沒有病蟲害的枝條,然後將其截成長度約4cm且帶有一葉一芽的插穗。在進行扦插前,為了促進生根需要用ABT生根粉對其進行處理;在扦插時,要保證插穗直立、葉面朝上,且株行間距為5cm和15cm左右;在扦插完成後需要澆透水,並注意搭棚遮蔭。

一般油茶在扦插之後的1~2個月內就逐漸癒合發根,而在油茶發根前,由於插穗沒有根系,所以必須要及時對其進行澆水,從而加速內部細胞的分裂活動,盡快萌發新根。在油茶發根之後,要在早晚或者是陰天的時候揭開蔭棚,以增加光照,促進油茶的生長和發育。

③ 油茶樹應該是什麼肥料哪些階段需要施肥

山茶是屬於山茶和山茶的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在我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現已廣泛分布於各地。我國從2008年開始高度重視油茶的發展,此後油茶產業的發展速度逐漸加快。六安市是我國山茶的主要產地之一,種植面積和經濟效益逐年增加,對當地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以前對油茶林的管理太粗糙,隨著油茶林經營理念的不斷更新,逐漸開始實行高效的科學管理模式,其中一項必要措施是加強肥料管理。通過各對象的科學肥料,可以減少環境污染,同時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提改歲高山茶的產量。結合目前六安旦殲困市油茶生產的實際,簡要總結油菜肥料的選擇及科學肥料技術,供種植者參考。

我國規定復合肥料的有效養分含量如下:高濃度氮磷鉀含量至少為40%,低濃度氮磷鉀含量至少為25%,其中不含微量元素含量,水溶性磷含量為40%,水分含量在5%以下,顆粒途徑在1.00~4.75 mm之間。含有鉀的復合肥主要有兩種,分別是硫酸鉀、氯化鉀。結合氯離子含量,復合肥料可分為不同的類別。氯含量不超過3%是山羊復合肥料,3% <氯含量15%是低氯復合肥料,15% <氯含量30%是中氯復合肥料,氯含量30%以上是高氯復合肥料。

④ 油茶樹什麼時間環割最好

一、油茶樹什麼時候環割比較好?
油茶的芽屬於混合芽,花芽分化是從5月份春梢生長停止後,氣溫大於19度時就可以花芽分化了,當氣溫上升至二十多度時候,花芽分化也隨只會加快。
二、油茶樹環割的作用和好處:
油茶樹環割主要是為了切斷葉片光合作用的養分迴流輸送,調節樹體養分平衡供應,抑制枝條生長的作用;對促花促果的茶樹更好、更多的形成花芽,減少落花落果量,對增加果產有顯著的效果。
三、油茶樹各個時期的修剪方法
1、休眠期的修剪
(1)冬剪是從果樹生長發育基本矛盾的觀點出發的。結合修剪的作用,休眠期的修剪作用不僅有利於生長、結果、形成花芽、提高果實質量,還有利於克服大小年現象。
(2)油茶樹在1~2月處於休眠狀態,各種養分貯藏豐富,而且多集中於根部和樹體內,冬剪後,春季萌芽時,集中利用貯藏營養物質,新梢和葉片很快成為生長中心,其他器官 競爭性弱,所以冬剪越重,貯藏的養分供應越集中,越能促進新梢旺長。同時因根系活拆叢動較早,根攔御御系尖端所產生的激素物質也供應較早且集中,剪口附近芽處於頂端優勢。因此,枝梢生長極性明顯,剪口芽易長出新梢。
2、生長季的修剪
(1)夏剪主要是利用和控制生長季果樹營養物質的製造、輸導、消耗、貯存的運轉規律,來解決果樹生長與結果的矛盾。如落葉果樹從芽萌動到開花結成幼果,以及新梢的開始生長,都是依靠前一年秋季落葉前所積存的營養物質,若營養不足,則容易引起落花落果,甚至新梢生長緩慢。油茶樹的新梢生長過旺、過弱或結果過多,都不利於花芽的分化和果實的增大生長。因此,生長季修剪的主要作用在於控制生長過旺,使其營養生長能轉化為生殖生長,或調整生長空間。
(2)夏季修剪,由於梢葉生長旺盛,樹體貯藏養分較少,而新長出的葉形成的葉面積又因修剪而減少。因此,同樣修剪,但對油茶樹體生長影響最大,所以,一般修剪盡量輕度,多采簡岩用摘心,抹芽,有利於集中養分。由於是果實開始生長和花芽分化形成的時期,修剪得適當,可以及時調節生長結果,促進花芽分化和果實生長,並有利於2、3次枝梢生長,控制樹冠,有利於結果枝組的培養。
(3)油茶樹秋季修剪,因枝梢已基本停止生長,樹體進入營養物質轉移和貯藏階段,許多器官已發育成熟,芽體分化較好,修剪的影響較夏剪為弱,但較冬剪為強,此時進行適當修剪,可緊湊枝體,改善光照,充實枝芽,准備越冬,增強耐寒力,同時復壯內膛,而且大枝剪除後,翌春剪口反應比冬剪弱,剪口比較緩和,秋剪特別有利於大枝剪除。

⑤ 老油茶樹如何管理有哪些方法

老油茶樹的品種通過若干年的自然生長、自然混交,很多優良的性狀發生退化,失去了原有品種的特性,對油茶樹的生長以及產量都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嚴重的都會造成油茶樹的絕收。多年的混交,使油茶樹的大小不一,所處的生長周期也不夠協調,樹木與樹木之間相互妨礙,彼此影響了其正常的生長,為病害的蔓延以及蟲害的集中爆發提供了條件。

而夏季復墾目的是疏鬆土壤,降低根系生長的阻力以及提高其養分的吸收水平,還要避免復墾的過程中盡量減少墾復對根系的破壞,此時要淺耕一般不超過10厘米。當然在確定墾復的深度時,還要綜合考慮油茶樹的樹齡、所處的生長階段以及地形。要做到三年一深墾、一年一中墾。復墾樹冠范圍內的土壤時盡量淺一些,樹冠外面的部分盡量深友改含一些好笑;小樹淺,大樹深;肥沃的土地淺、荒地深;陡坡淺、平坡深。

⑥ 茶花應該怎樣養

山茶花的養殖方法:

1、土壤選擇:山茶花通常喜歡高溫多濕的環境,不太挑土質,但最好是以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為宜(PH值5-6.5),夏季不幹燥且接近鹼性的土壤。

2、溫度要求:山茶花喜溫暖濕潤氣候,較耐陰,忌曝曬。抗寒力因品種而異,接近原始種的品種能忍受-10℃低溫,名貴品種抗低溫能力就差。

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0-25℃,超過35℃就會出現日灼。始花溫度為2℃,適宜開花溫度為10-20℃之間。夏秋高溫季節應遮蔭降溫。

3、光照要求:山茶花在半遮陰處生長良好,但為了使花色更加艷麗,最好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種植。在幼苗尚嫩的情況下要特別避開盛夏午後的強烈光照。

4、施肥方法:山茶花喜肥沃、疏鬆、微酸性的壤土或腐殖土,pH值在4.5-6.5范圍內都能生長,要求排水良好,不積水,以免爛根。

但要求空氣濕度大,忌乾燥,年降水量1200mm以上地,只要大雨後及時排水,都能生長良好。因此,山茶花育苗和栽培過程應經常澆水,保持土壤和空氣濕潤。要求補肥次數多、濃度低,切忌一次高濃度、大劑量施肥。

5、澆水方法:夏季不要使其特別乾燥,要每天澆水,為了使花盆不幹燥,進行灌水式澆灌更好。

盆栽情況下,山茶花結了花苞卻不開花甚至產生落苞現象,是由水分不足造成的,因此在結花之時要經常噴霧以提高濕度防止落花。

山茶花的養殖注意事項:

1、注意不要把山茶花放到烈日曝曬:

山茶花是喜半陰半陽的環境,喜溫暖濕潤。山茶花生長的最適溫度是15-25℃,所以適宜在夏天有半陰或散光,冬天南面受全光,而北面有風障的地方栽種。

夏天高溫時要在枝葉上及其周圍噴灑水霧,降溫防燥。6至9月間則要進行遮陰處理。

2、注意不要隨意改變山茶花的擺放方向:

山茶花適應性較差,在4至9月間抽芽長蕾時期不能隨意改變山茶花的擺放方向,以免原來靠陰面的葉片突然接觸強光而凋落。

3、注意不要用鹼性的土壤養殖山茶花:

山茶花根肉脆弱,要用土壤疏鬆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粘性、鹼性土均不適合,石灰質土更不能用。

而且盆土最好二三年換一次,換盆時注意要在盆底墊基肥,可用少量的頭發、骨粉、雞毛、禽類等含過磷酸鈣的物質。換盆時間選在「雨水」至「立夏」兩個季節之間進行比較好。

4、注意不要給山茶花澆過多水,施過濃的肥:

山茶花為肉質根、澆過多水容易爛根,必須適量。乾旱高溫時要每天向葉面澆水兩次。山茶花喜肥,除花期外,平時可薄肥勤施,但切忌施過濃的肥,否則容易傷根並導致植株被燒死。

肥料以磷鉀肥為主,氮肥為次,用三分腐熟的餅肥、雞糞或人糞混七分水為好。夏、秋二十天左右施一次,以促使山茶花生長旺盛,植株健壯。

⑦ 油茶如何施肥,油茶施肥技術

1 油茶的需肥特點和施肥技術
1.1 油茶幼林
幼林期是指從定植後到進入盛果前期的階段,油茶嫁接苗一般為 6~9a。此時期的管理特點是促使樹冠迅速擴展,培養良好的樹體結構,促進樹體養分積累,為進入盛果期打下基礎。幼樹期以營養生長為主,施肥則主要以氮肥,配合磷鉀肥,主攻春、夏、秋三次梢,隨樹齡大小使施肥量從少到多,逐年提高。
1.2 油茶成林
良種油茶進入盛果期一般為 8~10a,經濟收益期限長達 30~50a。在盛果期內,每年開花結實量大,需消耗大量的營養成份,所以成林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加強林地土、肥、水管理,恢復樹勢,防治病蟲害。

⑧ 湘西油茶樹什麼月份開花結果

茶花的花芽分化一般從6月至10月中旬。從花原基分化至明顯出現花蕾,約需1個月時間。開花時間從8月中旬至12月下旬。一年中開花盛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下旬。開花期可持續45-78天不等。在一天之中,9月和10月的開花時間在上午4-6時;10月下旬以後在上午6-8時;11月中旬多在中午12時至下午2時開放。

⑨ 請告訴我油茶栽培技術

油茶栽培技術
2009年06月01日湖南省林業科學院 陳永忠
一、油茶生物學特性 油茶屬於山茶科山茶屬樹種,為常綠大灌木或小喬木,樹高一般為2~8m,樹齡可達100年以上。蒴果球形、桔形、卵形、橄欖形等;果實顏色有青色、紅色、青黃色、紅黃色等。油茶幼齡期一般經歷3~5年時間,7~8年逐漸進入豐產期,油茶生長到7O~8O年後,逐漸進入衰老期。 油茶從新梢萌發開始生長,根據萌發季節的不同,可分為春梢、夏梢、秋梢和冬梢。通常油茶以百夏梢為主,冬梢常見於生長旺盛的幼齡植株,春梢在3月上旬或中旬開始萌發,5月上中旬基本結束。夏梢通常在5月中下旬開始萌發,7月下旬終止。二次夏梢始於7月中旬,8月下旬終止。秋梢一般在9月上旬萌發,1O月中旬終止。 油茶花多著生於生長良好的當年生春梢上,少量發育健壯的夏梢也能分化花芽。花芽分化開始形成於新梢停止生長之後,一般在5月中下旬,到6月下旬基本成型。油茶花大多於1O月下旬開放,最盛時期為11月,少量春花物種2—4月開放。油茶為蟲媒兩性花,當花朵授粉受精以後,到3月中旬子房逐漸膨大,形成幼果。3月下旬到8月下旬,果實以體積增長為主,至1O月上旬或下旬,油茶果實成熟。此時正直花蕾大量開放,形成了花果並舉的奇特現象,俗稱「抱子懷胎」。
二、油茶豐產栽培技術 油茶豐產栽培必須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油茶豐產林》,國家林業局《林木種子質量管理辦法》、《油茶種苗質量管理規定》。以及一些地方標准和法規,提高林木良種意識,杜絕非良種苗木用於油茶產業基地建設,堅持油茶生產的良種化、標准化、科學化。 1、造林地的選擇 油茶林地應選擇紅壤、黃壤、紅黃壤地,土層深度60cm以上,土質疏鬆、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地下水位在1m以下,pH值4.5~6.5。海拔高度10O~5O0m的低山丘陵地區,應選擇陽光充足的陽坡和半陽坡,坡向以南向、東向或東南向為好,所選林地要開闊,無寒風,坡度25度以下的中下坡為宜。 2、林地規劃 營造油茶林之前,對山林面積要進行全面的規劃設計。要盡量集中連片,根據地形、地勢和地貌,劃分林班和小班,規劃好公路、林道和作業區等。有條件的地方,還要考慮灌溉和蓄水、抗旱的設施。 3、整地施肥 整地應在造林前一年或半年進行,最好是在頭一年的夏、秋季開荒、翻地。整地前期,必須清楚林地上的雜草、灌木和樹蔸。可以採用人工清理、機械處理或化學除草劑處理等方式。整地方式有全墾、帶墾和穴墾。要根據林地立地條件、地形、坡度和經營方式的要求,以及資金和勞力等情況,因地制宜選擇進行。 每穴施農家肥10~20kg或餅肥l kg或復合肥O.3~0.5kg,然後回填表土。覆土要高出地表10~15 cm,將穴填滿,使之呈饅頭形。 5、良種壯苗 良種是豐產的基礎,是高產、優質、高效的前提。造林苗木要求為通過國家和省級以上的林木良種審定委員會審(認)定的油茶良種,苗木規格達I I級苗以上。按《油茶良種選育與苗木質量分級》(LYl730.3—2008),一年生嫁接容器杯苗苗高7cm、地徑0.20cm以上;二年生嫁接苗苗高30cm、地徑0.30cm以上;一年生家系苗苗高15cm、地徑0.20cm以上。 6、適時栽植 油茶栽植後能否成活,與栽植季節關系密切。應當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苗木地上部分停止生長或雨季的時期栽植。一般在12月至3月造林。 7、密度控制 油茶優良品系單株產量高,有了足夠合理的株數,才能有效地形成群體產量。栽植密度以株距2~2.5m,株距2.5~3.5m,每畝90~120株為宜。一般低山丘陵為每畝11O株為宜,株行距為2m×3m。造林時因地制宜選擇造林密度。 8、科學撫育管理 (1)幼林管理 ①及時補植及培蔸 發現缺株和病株,要以同齡壯苗補植,並加強管理,使補植苗與林地幼苗生長基本保持一致。同時對未栽正的或根系裸露的苗木要及時扶正及培土。 ②撫育時間與次數 一般要連續撫育三年,每年撫育兩次,主要是除草、鬆土、培蔸、培土和擴穴。第一次在5~6月份,第二次在8~9月份。新造油茶林地,可在林內間種作物,以耕代撫。 ④適當施肥 定植當年可以不施肥,有條件的地方可在6—7月份樹苗恢復生長後,適當澆些稀薄的人糞尿,或每株施25~50克的尿素或專用肥。從第二年起,每年3月份新稍萌動錢半個月左右,每株施速效氮肥50~100g;11月上旬,則施以土雜肥或有機肥作為越冬肥,每株5~10kg。隨著樹齡的增大,施肥量應從小到多,逐年提高。 ⑤間作套種 適宜在油茶幼林內間種的作物很多,但要選擇合理。要選擇地上植株矮小、枝葉稀疏,地下部分根盤范圍小,生長不過旺,吸肥力較小;適應性強,耐酸、耐瘠、耐旱,與油茶無共同病蟲害的作物,忌用藤蔓作物。如春季作物有馬鈴薯,夏季作物有黃豆和花生,冬季作物有油菜、豌豆和蠶豆等。間作物應距油茶植株60cm左右。 ⑥定干整形 在油茶長到1m左右,應在幼樹距地面0.5~O.8m處短截主幹,待其萌發新枝,從中選留不同方位、上下間距1O~15cm的健壯枝條4~5個,作為骨幹枝。幼林修剪整形,以輕度修建為主,控制徒長枝,促進主側枝生長,培育形成自然圓頭形和開心形樹冠。 當主枝間距過大時,宜選留有培養前途的分枝作為副主枝,主枝、副主枝間距宜保持6O~70cm,使其所分生的側枝均可受到充分的陽光。主枝基部或主幹上所萌發的無用枝與過密枝,要早行除萌,或及時剪去。 ⑦病蟲害防治 油茶炭疽病 病害特徵:油茶炭疽病主要危害葉、枝梢、花蕾和果等部位,常引起落葉、枯梢、落蕾和落果。發病初期果皮上出現褐色小斑,後擴大成褐色圓形病斑,有時數個聯合成不規則形,無明顯邊緣,病果早落;葉部病斑多發生在葉尖或葉緣,為棕色至褐色,圓形、半圓形或不規則形;枝幹上病斑多呈長橢圓形或棱形,患部下陷,木質部變黑,邊緣波狀或不規則。大樹嫁接換冠時也可在樹幹上見到潰瘍病斑。 發病時間:通常發生時間是5—8月高溫高濕季節,7—8月是發病高峰期,成林在8—9月會大量落果落葉。 防治方法:①綜合防治:配合營林措施減少病源,清除病葉、病枝、病果及歷史病株;②化學防治:在苗期時春夏季節定期噴施1%的波爾多液(硫酸桐:生石灰:水=1:1:100)預防,發病早期可用50%的多菌靈等內吸性殺菌劑防治。 油茶軟腐病 病害特徵:油茶軟腐病又稱落葉病,主要在果實、葉、芽和梢上發生,造成大量落葉落果,芽梢枯死。葉片感病後出現棕黃色或黃褐色水漬狀斑,病葉在2—3天內脫落;芽梢受害後呈淡黃褐色,並很快枯死;果實感病後出現水潰狀淡黃色斑點,病斑中心有隆起的小褐點,常在2—3周內脫落。 發病時間:通常於3—6月和10—12月為發病高峰期,在南方對於油茶苗期,則全年都有可能發生,造成苗木落葉後成片死亡。 防治方法:①綜合防治:主要採用營林管理措施,清除樹上或地面的病葉、病果,消滅越冬病菌;②化學防治:1%波爾多液預防效果較好,其次為多菌靈和托布津。 油茶根腐病 病害特徵:根腐病主要為害油茶一年生苗木,病菌最先侵染地面附近苗木根頸部,起初患部組織褐色,上生白色綿毛狀物,並迅速向上及土壤表面擴展。受害苗木根部腐爛,葉片凋萎脫落,最後枯死。 發病時間:4—5月和9—10月份為發病高峰期,7—8月是重病株死亡期。 防治方法:①綜合防治:從圃地選擇開始,注意土壤質地、排水情況等;②化學防治:發病後清除重病株,以熟石灰拌土覆蓋,或5O%退茵特、5O%多菌靈等澆灌根莖處。 主要蟲害及其防治措施 能造成經濟損失的油茶害蟲主要有以油茶尺蠖和茶毒蛾為代表的食葉害蟲,包括刺蛾類、蓑蛾類、金龜子類和葉甲類;以茶梢尖蛾和油茶綿蚧為代表的枝梢害蟲,包括油茶蛀梗蟲和蚧蟲類;以藍翅天牛為代表的蛀干害蟲;以及種實害蟲茶籽象甲等。 油茶蟲害的防治:①綜合防治:加強營林管理,修剪清除病蟲枝和過弱枝,消滅越冬害蟲;②生物防治:保護天敵;③化學防治:鱗翅目和鞘翅目食葉害蟲可在2—3齡時以9O%敵百蟲、50%辛硫磷乳油等防治,蚜蟲和介殼蟲等刺吸式害蟲可用40%樂果乳油或氧化樂果乳油防治,茶梢蛾和茶蛀梗蟲等鑽蛀性害蟲應在成蟲盛發期、卵初孵化或幼蟲轉移蛀梢盛期以40%氧化樂果乳油等強滲透內吸作用化學農葯噴灑。 (2)成林管理 ①土壤改良 墾復有全墾、帶墾、穴墾和階梯式墾以及壕溝施肥撫育等多種。其中階梯式墾復簡便易行,增產效果顯著。階梯式墾復是在全面深挖墾復,砍除灌木和雜草的基礎上,修成外高內低、外築埂、內開溝的等高梯地。梯地的寬度隨坡度而定,坡度15度左右可修成3—4m寬的梯地,超過15度可修成1~2m的梯地。梯地兩邊要挖排水溝和蓄水沉沙池。墾復包括冬墾和夏墾。冬墾深度一般為2O~25cm,並將土塊翻過來,草根朝天。夏墾深度一般為1O~15cm,要求淺鏟。三年一深挖,一年一淺鋤。 ②合理施肥 春季施速效肥,每株O.5~1.Okg;冬季施土雜肥或農家肥等有機肥20—30kg,酌情噴施速效肥或葉面肥。施肥方法在樹冠投影邊緣挖圓形或長方形溝,溝的寬和深均為30-40cm,肥料施入後用土蓋好。油茶施肥以結合冬季挖山、夏季中耕進行為最好。大年要多施氮磷肥,以促進保果、長油和抽梢;小年應多施磷鉀肥,以保果和促進花芽分化。 ③水分管理 乾旱較嚴重的年份,尤其是保水能力較差的土壤以及造林後的第一、第二年,要在6~8月份進行1~2次人工抗旱,以在早晨或傍晚澆水為好。 ④科學修剪 修剪時間在收果後至春梢萌發前(11月一翌年2月間)。修枝對象為枯枝、病蟲枝、徒長枝和交叉枝等。修剪原則是幼樹輕剪,老樹重剪;大年重剪,小年輕剪。方法要因樹制宜,先剪下部,後剪中上部;先剪冠內,後剪冠外。做到修剪均勻,上下不過分重疊,左右不擁擠,留樁不能過高。切口要求平滑,稍傾斜,要用接蠟或黃泥封閉切口。避免用砍刀砍枝,尤其是大枝,要用鋸鋸枝,以免損傷樹干樹皮,引起病蟲害。
三、油茶低產林綜合改造技術 (一)低產林的定義 油茶低產林是與高產林相比較而存在的,各地劃分標准不一。低產林主要是指生產能力沒有發揮或沒有充分發揮的林分。 (二)低產林的現狀和改造意義 目前我國的油茶低產林分面積是十分巨大的,全國良種面積比率不足10%。低產林核心問題主要是大面積油茶單產低,殘次林比例大,生產效益差,也就是油茶存在「劣、疏、密、老、病、荒」的普遍現狀。其主要原因是經營過於粗放,林地荒蕪嚴重,長時間的自然演替導致品種混雜和品質低劣,林分處於野生或半野生狀態,基本上是只採果,不投入。通過油茶良種的應用和工程的實施,低產林的改造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如聯合國援助項目「2696工程」和國家低產林改造工程的滾動實施,使油茶生產更上了一個台階,在永興、常寧和耒陽三縣共改造9萬畝,改造前的1983—1985三年平均畝產油3.36kg,而改造後的1986~1989年平均畝產油12.44kg;衡東縣的4000畝低改林從改造前的4.2kg提高到1988~1989年平均23.2 kg。攸縣新市油茶場進行的油茶優良無性系換冠中試林,改造後第四年年產油達到4O.5kg/畝,現在基本穩定在30—50kg的水平,基收益扣除當年投資,平均每畝純收入近500元。 (三)低產林的分類 根據立地條件、產量水平等可以將油茶低產林分為四類。一類林為立地條件好、林相整齊、經營水平較高,年畝產油5 kg以上的林分;二類林為立地條件較好、經營水平一般,林相不整齊,年畝產油3—5kg的林分;三類為立地條件一般,林分老化衰敗、長期荒蕪,年畝產油2--3kg的林分;四類林為立地條件差或長期與其他樹種混生,處於自然生長狀態,年畝產油2kg以下的林分。 對一、二類林主要採取深挖墾復、開竹節溝、修枝亮腳、合理施肥等措施,加以改造,提高單產。對三類林選擇立地條件較好,具有開發潛力的林地實施良種更新;對四類林可考慮按分類經營的要求轉化為生態林或其他林種。 (四)具體技術措施 存在針對以上原因,提出10條具體技術措施,根據不同立地條件和林分情況有選擇地使用。 1、林地清理 油茶林內灌木、雜草、寄主植物和其他混生的用材林、經濟果木林樹種進行徹底的伐除。對於有雜灌的林地,要先一次性全面徹底的清除,有利於後續作業。在清理林地時,不但要清除雜灌,對油茶的老、殘、病株也要一並砍掉。 2、土壤改良 低產林大多是處於野生狀態,粗放經營管理,長期呈荒蕪或半荒蕪狀態。林地荒蕪嚴重,雜灌叢生、土壤板結、產量下降。通過深挖墾復,挖除一切雜灌樹蔸,抑制雜草的生長,減少或清除與油茶爭奪養分的對象。墾復要全面,墾復深度在20cm以上,只有深挖才能真正見效,深度不夠達不到改土的目的。墾復方法同新造林。 3、保水保肥 水平竹節溝能使整個坡面的徑流形成分段截留的格局,既防止了地表徑流,增加了地下徑流,又可蓄水延長地下徑流時間,提高土壤含水量和穩定性,同時,可阻滯部分表肥土和林地凋落物,防止養分的損失。竹節溝要組織專業隊,逐山統一放線,確保水平竹節溝的規整和合理設置。沿環山水平線開挖竹節溝,溝底寬50cm,深40cm,節長因地勢而定,可長可短,以最小投工為原則費定,但不宜太短,一般要求在1.5m以上,太短不成其溝而變為洞。溝距依林坡度大小而定,坡度大於15度的上下溝距8m,15度以下的溝距10m。最上一條竹節溝應設置在山頂往下7~8m處,最下一條竹節溝的定線應是山腳油茶林邊緣以上的4~5m處。 4、密度調控 油茶由於在長期的生長發育過程中,由於自然萌發更新、人為破壞或病蟲害等原因, 導致林分多代同堂,良莠不齊,林相雜亂。林分密度過大,枝葉交錯,相互擠壓,不但 造成相互間的機械損傷,更嚴重的是相互間為爭奪空間而引起垂直向上而生長過旺,生殖生長衰弱,影響產量和茶油品質。要砍掉樹體結構不合理、不太結果或不結果的樹,砍棹林下受壓的小樹。通過疏伐,將郁閉度調整在0.7~0.8之間,使林分內保持合理的透光度。 對於林中空地或密度太稀的地方,要進行補植,充分利用地力空間,提高單位面積產量。補植要用2年生以上的油茶良種苗木,切記就地就近挖取幼樹小苗補植。每年在墾復、復鏟、施肥的同時,對補植幼樹要進行特別管理,促進其快速生長。 5、整形修剪 由於長期荒蕪和疏於管理,林冠郁閉紊亂,枝頭密生,交叉重疊,徒長枝、萌發枝、病蟲枝、重疊枝、內膛細弱枝、下腳枝、下垂枝等較多。這些枝條影響墾復、施肥、開溝等作業;消耗營養不結果或少結果;有的影響林內通風通光性,形成病原載體。因此很有必要進行修剪。修剪方法同油茶新造林的成林修剪。 6、合理施肥 油茶長期荒蕪,粗放經營,生長發育不良,產量偏低,與土壤嚴重缺肥有很大關系。 因此,綜合墾復,增施一定的肥料,是大幅度提高油茶產量的關鍵技術措施。施肥時可遵循以下幾條原則:大年以P、K肥為主, 小年以N肥為主;秋冬以有機肥為主,春夏以速效肥為主;大樹多施,小樹少施;豐產樹多施,不結果或結果甚少的樹少施或者不施;生長勢強的樹少施N、多施P、K肥、生長勢弱的樹要多施N肥;立地條件好的、生長勢強的林分多施P、K肥,立地條件較差,生長勢弱的樹多施N肥。施肥量以尿素20~3Okg/畝,磷肥40~60kg/畝,鉀肥10~20kg/畝,有機肥每畝500kg以上。施肥方法同油茶新造林。 7、更換劣株 凡是品種類型很差,樹勢衰老,生產能力很低的林分。劣株大體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因老、弱、病、殘而結果少,生長不良、衰敗,樹體結構不合理。另一種類型是因遺傳基礎較差,生長勢也好,營養生長較旺,樹體結構也合理,就是不結果或結果甚少。對於前一種類型的劣株,應在清理林地時一並清除掉,進行良種大苗大穴補植更換,對於後一種類型,可採取大樹嫁接換冠的形式進行更換。 8、防治病蟲 防治病蟲害,要貫徹「防重於治」的原則,以營林技術措施為基礎,生物措施和葯物防治相結合,進行綜合防治。嚴格掌握密林疏伐、整枝修剪、林地清理等技術標准。疏代要合理,老、弱、病、殘株要全部剪掉,徹底清除病原。施氮肥要適度。尤其是立地條件較好,生長勢旺的林分,要少施氮肥,防止營養生長過旺,有利於病蟲害的發生。 9、引蜂授粉 油茶是蟲媒異花授粉植物。能給油茶花傳粉的昆蟲,有蜂、蠅、蟻等5O多種,其中授粉效果最好是土蜂.為了充分保護土蜂,lO月份至11月下旬,土蜂陸續羽化出土,不要在林內熏煙、燒火土灰,不要噴灑農葯。人工飼養的蜜蜂,雖有傳粉作用,但油茶花蜜濃度大、皂素多,對蜜蜂有毒害,不宜在油茶林內放養蜜蜂。 10、適時採收 嚴格採收時間。寒露籽應在寒露節前後採收,霜降類型應在霜降節前後採收,一般在節氣的「前三後七」為宜。各地應訂立鄉規民約,統一採收時間,防止茶果採收的混亂秩序和提早採收。 (五)高接換優 對第三類林或者第一、二類林分中的植株進行改造可採用高接換優方法。該法適用於大樹換冠,是一種先嫁接活再斷砧的技術,易於操作和恢復樹勢,廣泛應用於采穗圃和豐產示範林的建設、種質資源收集和觀賞茶花大樹的培育等。

⑩ 我想種植茶油樹,各位老師能提供一些參考資料嗎,非常

一、油茶樹的栽培要點

根據埋液生產實踐,栽培油茶須做到:

1 立地選擇

油茶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能耐較瘠薄的土壤凡生長有映山紅、鐵芒萁、杉木、茶樹、馬尾松等植物的丘陵、山地,都可選為油茶造林地,但以選擇土壤深厚、疏鬆、排水良好、向陽的丘陵地為好:造林密度應根據立地蒂件、經營目的而定土壤條件好,長期進行林糧間作的,土層較深厚(50cm左右),pH值5.0~6.5,坡度在30度以下的向陽山坡,為便於管理,應相對集中。

2 整地

一般在栽植前一個多月把地整好,使土壤熟化後再進行栽植。塊狀或帶狀整地有利於水土保持,在陡坡上採取塊狀整地,即按照一定的株行距,挖深20~25cm,面積為0.25~0.3的穴;緩坡上採取帶狀整地方式,即按一定行距延水平方向挖深20~ 25cm,0.7~1m寬的水平帶,再按株行距進行塊狀整地。油茶每畝一般栽植100株以上,即株行距為2.2m×3.3m,各地可因地制宜地確定合理密度。

3 栽植

(1)時間

冬季和春季栽植均可,霍山縣一般在春季栽植(2月中旬至3月中旬),因春季雨水較多,乎棚能提高成活率。

(2)方法

苗木應保持根系濕潤,切忌風吹日曬,栽前適當修剪主根(剪去尖端部分),能促進其多生側根。最好在雨後或陰天栽植,先把整好的樹穴再挖松,除去雜物(草根、石子等),按照茶苗根系大小和長度刨一小穴,把油茶放入穴中使其根系保持舒展,再覆蓋土,稍提茶苗讓根系落實,再稍用力踩緊,再覆一次土,踏實踩緊,使根系與土壤完全密接,然後再覆一次土,即「三埋二踩一提苗」,最後覆上鬆土,覆土要稍高於油茶苗須根頸部分。

4 注意事項

油茶栽植時要求穴土細碎,苗干栽正,適當深栽,根系舒展,填土踏實,根土密接,上覆鬆土。

(1)踏實踩緊,油茶成活率高低的關鍵在於踏實踩緊,使其根土密接。

(2)栽植時深度寧深勿淺,栽植過淺會因不耐乾旱而死亡,影響成活率。

(3)苗木根系要舒展,在栽植中稍不注意就會把苗木根系彎扭在土裡,這樣會影響成活率。

(4)覆土時特別是第一次覆土切不要將草根、石塊等雜物填在苗木根上部,以免影響成活率

(5)要用優質苗木。

5 幼林撫育

油彎頃物茶幼林尤其要抓好修剪工作,以培育豐產樹形。新栽油茶當年要通過撫育管理促進其成活,第1年撫育2次,分別在5月和7月進行以除草和壅土為主的塊狀撫育,不宜鬆土。第3年後,每年全面或帶狀撫育2次。幼林期進行農林間種,不僅能促進林木生長和提高林地生產力,還可以獲得經濟收益。間種的農作物以豆科植物為好,不要間種藤本植物和高桿作物。在管理農作物時,不能損傷油茶,要防止人畜對油茶的危害。

6合理修剪

油茶一年四季都可以修剪,一般在茶果採收後到春梢萌發前修剪較好:先剪下部,後剪中上部,先修冠內,後修冠外,要求小空,內飽外滿,左右不重,枝葉繁茂.通風透光,增大結果體積:一般剪去乾枯枝、衰老枝、下腳枝、病蟲枝、蔭蔽枝、螞蟻枝、寄生枝等。

對徒長枝、交叉枝視情況合理修剪:要因地制宜,一般向陽宜輕剪,陰坡可酌情重剪;密林適當重剪,稀林輕剪;冠下適當重剪,中上部輕剪或不剪;幼林輕剪,老樹重剪;生長旺的宜輕,生長弱的宜重油茶是萌發性很強的樹種,不能過度修剪油茶一般是梢頂開花結實.所以不宜疏刪,不要短截。

7施肥

最好施用有機肥料,化肥為輔,幼林以施氮肥為主,成林以施磷、鉀肥為主。氮、磷、鉀配合使用,才能對油茶每個生長發育階段起協調作用,對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都有利。

二、油茶樹常見的病蟲害防治

1.油茶樹常見的三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1)油茶炭疽病

易發生於濕度大、溫度高的條件下,4~5月開始發病,7~9月蔓延最快,落果也最多,直到採收為止。病菌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在病果、病葉組織越冬,翌年春天借風雨或象鼻蟲等傳播擴展危害。

(2)油茶軟腐病

又名油茶落葉病、葉枯病,危害油茶樹和幼苗,引起大量落葉、落果、無花芽分化,造成減產。在濕度大、生長衰弱的油茶林中發病較重,排水不良,雜草叢生的窪地發病較多。

(3)油茶煙煤病

又名煤污病,3~6月和10~11月為發病盛期,以子囊殼或菌絲在病葉、病枝上越冬。該病主要是蚧殼蟲、粉虱類和蚜蟲等危害誘發而引起的。

(4)防治方法

應在選育抗病高產品種的基礎上推行以下技術措施:

a:冬墾夏鋤:冬墾翻土,消滅病原菌。墾復方法冬深挖,夏淺挖;荒地深挖,熟地淺挖;緩坡深挖,陡坡淺挖;老樹深挖,幼樹淺挖;冠外深挖,冠內淺挖;頭年深挖,次年淺挖。深挖深度為16~20厘米,淺挖深度為10~12厘米。據建大、板溪等村民組調查,墾復前三年的茶油平均畝產3.67公斤,墾復後三年平均達到18.3公斤,最高年份達24公斤。

b:整枝修剪:清除病株、病枝、病葉、病果等,集中燒毀,防止蔓延擴展。剪除萌芽條和徒長枝,保持油茶林通風透光,抑制病害的發展。宜在採摘茶籽後或翌年3~4月修枝,以冬末春初為最佳季節。通過整枝,炭疽病、軟腐病和煙煤病平均發病率分別下降28%、66%和41%,產量可增加20%~30%。

c:老油茶林更新:更新產量極低、病蟲害嚴重的老油茶林,人工補植優良抗病品種,或將老油茶樹離地高15~20厘米鋸掉,第二年冬保留2~3根健壯的萌芽條即可,同時結合冬墾、培土,4年後即可恢復結果。

d:砍除發病中心株:在不影響單位面積產量的前提下,砍除病株更新。如果發病中心株比較多或出現嚴重塊狀區時,應先補植優良抗病品種,數年以後再砍除病株。

e:生物防治:凡生長山蒼子的油茶林,油茶煙煤病的發病率極低主要是山蒼子的果、葉揮發的芳香油有殺煙煤菌及其他黴菌的作用。因此,在油茶林中間種山蒼子樹是防治煙煤病的有效措施。另可以通過引放瓢蟲、草蛉,保護食蚜蠅、食蚜虻和其他天敵,控制誘病害蟲的發生。

f:做好化學防治:6月下旬開始,用1%的波爾多液,加2%的茶枯水,每10天噴一次,連噴4~5次,防治油茶炭疽病有很好效果。夏季用0.3度、秋季用1度、冬季用3度的石硫合劑噴灑病株,可有效防治油茶煙煤病。

2.油茶樹常見的蟲害及其防治

(1)油茶毒蛾

又叫茶毒蛾、茶毛蟲、毛辣蟲,一年發生三代到四代。發生較整齊,無世代交替現象,以卵越冬,越冬卵多產於樹冠中下層1米以下的萌芽枝條或葉片的反面。

防治方法:

(a)滅蛹,培土7~10厘米,打實,使土中蛹不能羽化。

(b)捕殺幼齡幼蟲,將枯黃或灰白色膜質被害葉片摘掉,將幼蟲放入盛葯粉或石灰的土箕內滅殺。

(c)葯殺幼蟲或用肥皂水浸幼蟲,將肥皂或棉油皂切成薄片,用少量水煮溶,加水(不能用井水)配成150~200倍液,將有蟲枝葉浸入肥皂水內,隨即取出,殺蟲率可達100%。

(2)油茶象鼻蟲

又叫茶子象甲,兩年一代,以成蟲及幼蟲在土中越冬,入土深10~20厘米左右,8~10月幼蟲從被害茶果里鑽出,入土作室,次年在土下滯育,第三年4、5月間成蟲逐漸出土。6月到7月中旬為盛期。

防治方法:

(a)水淹法:把收摘回來的茶果堆在曬場中翻曬。茶果內的幼蟲便鑽入土中,茶果處理完畢,立即灌水。淹死蟲子。

(b)捕捉法:利用油茶象鼻蟲有假死的習性和飛翔能力弱的特點,進行人工捕捉消滅。

(3)藍翅天牛

2~3年—代,以幼蟲在枝幹內越冬。兩年生幼蟲最早變蛹,4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為盛蛹期。成蟲在4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出現。5月中旬至6月中旬幼蟲

防治方法:

(a)修剪滅蟲:將被害枝條平環痕上減去燒毀。

(b)捕捉成蟲:成蟲羽化期間,可以在每天早晨進行人工捕殺。

(4)油茶蛀莖蟲

又叫鑽心蟲,一年一代,以大幼蟲在被害枝條上越冬。越冬幼蟲以次年4月下旬開始化蛹,5月上、中旬為化蛹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為成蟲羽化盛期。成蟲夜間活動,有趨光性。

防治方法:

(a)誘殺:成蟲趨光性很強,在羽化盛期,可以夜間用燈光誘殺。

(b)葯殺:幼蟲期噴灑90%敵百蟲500倍液,成蟲噴灑90%敵百蟲1000倍液、20%樂果乳劑500倍液,效果很明顯。

熱點內容
每個姓氏都是一朵花郝 發布:2025-07-30 14:19:23 瀏覽:319
油用鳳丹牡丹 發布:2025-07-30 14:17:47 瀏覽:484
台灣櫻花季節 發布:2025-07-30 14:12:04 瀏覽:251
法語山茶花 發布:2025-07-30 14:01:49 瀏覽:395
土豆西蘭花輔食 發布:2025-07-30 14:01:09 瀏覽:475
插花工序 發布:2025-07-30 13:52:24 瀏覽:597
七夕邀約信息 發布:2025-07-30 13:40:38 瀏覽:438
蘭花奇花異草圖片大全 發布:2025-07-30 13:24:07 瀏覽:991
杭州情人節吃飯場所 發布:2025-07-30 13:08:35 瀏覽:681
遂寧市盆景店 發布:2025-07-30 13:07:33 瀏覽: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