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花黃素
A. 喝完茶胃很餓:茶多酚里這類物質高達75%,多喝會年輕
我再給你簡單捋一下,茶葉里最主要的一類物質就叫茶多酚,茶多酚可以佔到多少呢?我們剛才沒泡這茶之前,這叫干茶,茶多酚在干茶里的佔比,大概最高能佔到36.9%,就是它是茶葉里最主要的一類物質。
1、天然抗氧化劑:茶多酚里的兒茶素
但是茶多酚是什麼?茶多酚是一類物質,它不是單一的,茶多酚里含有的最主要的一個物質叫兒茶素。喝茶為什麼使我們年輕啊?因為兒茶素是天然的抗氧化劑,它可以清除我們的自由基。
就是人衰老的一種科學理念,人為什麼會衰老?就是自由基越來越多,它造成我們的氧化,就是人老會有那種老年斑,就是自由基的清除越來越慢,兒茶素是天然的抗氧化劑。
然後兒茶素它可以佔到茶多酚總含量的大概75%,就是我們說的抗氧化劑,實際上這也印證為什麼喝茶可以使人年輕。這是主要的一類物質。當我們吸收了,自然可以年輕。
2、樹齡不大的茶喝完會餓:酯型兒茶素在作怪
然後兒茶素再細分,就分為酯型兒茶素和簡單兒茶素。酯型兒茶素在比如說這樹齡小的這種茶樹里含量是最高的,但是它的特點就是刺激性強,現在都把它復雜化了,現在都復雜成英文字母了;
這類物質實際上是在兒茶素裡面佔比最高的。所以為什麼說台地茶或者說那種樹齡不大的茶做成的茶葉,你喝完會覺得餓啊,你會覺得胃裡面很寡啊,消食的能力強啊,就是因為刺激性大。
3、喝著更舒服的古樹茶:簡單兒茶素含量高
另外一種是簡單兒茶素,簡單兒茶素的刺激性就小,但是簡單兒茶素的含量,就是樹齡越大,簡單兒茶素含量越高。
所以這就為什麼,所謂我們說的古樹茶,或者說你比如說像其他茶里的老樅,你喝著相對對胃的刺激不大,這是科學道理。
4、說白茶讓女性年輕的原因:黃酮含量更高
然後你看茶多酚裡面,兒茶素是最主要的一類吧,它佔到75%,另外的25%什麼呢? 花並兆黃素類。
花黃素里有什麼?黃酮、黃酮絕宴租醇,你到賣白茶的地方,他一定跟你說,我白茶為什麼可以讓你們女性很年輕啊?我們白茶里黃酮含量高,也是抗氧化劑,其實比起兒茶素里差太多了,對吧?
小結:茶葉科學的重要性
所以說茶葉給我們身體很多的好處,基本都是因為茶多酚,明白了吧?不要祥派搞那麼太復雜,什麼現在都開始給你搞英文字母了,我的天,沒必要吧,你唬人了半天,你對推廣不利啊。
實際上對這個行業最有意義的發展是,消費者越來越明白,消費者通過明白,他是真正的喜歡,這樣才是良性的,對不對?
消費端ok了,才能倒逼著生產端規矩走,你說這話對不對?消費者全是迷迷糊糊的,生產端我想怎麼來就怎麼來唄,全給你是古樹茶,全給你是老班章。
所以,這個就是我跟你講的,就是茶葉科學課的重要性,是必須要學的,因為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你所有的茶葉,只要是茶葉,它一定還有茶多酚,它既然有,只是多少而已嘛。
B. 請問茶、煙、葉子煙(大煙)里有哪些化學物質
茶:茶中主要包含水分、蛋白質與氨基酸、生物鹼、茶多酚、糖類、有機酸、類脂類、色素、芳香
物質、維生素、酶類、無機化合物等。
煙:雖然香煙內的化學物質主要是干煙草,但是經過化學處理又加了很多添加成份。點燃香煙的煙
霧含約4000種化學物質,很多是有毒物質,引致異變物質及有數千種致癌物質。
放射性同位素
是吸香煙者罹患肺癌的原因之一。香煙的釙210無法排出身體。可進入血管而導致心肝胃等出現病變。香族冊煙也有鐳226及鉛210。放射性同位素是由礦物肥料而來。六十至八十年代已有人發現吸煙者的體內有放射性同位素。燃點香煙的煙霧亦含亞硝胺,苯並芘等致癌物。
葉子煙:因為屬於「煙」的一種,所以兩者的化學組成成為類似。
詳細內容摘自《 普洱中國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學堂 > 茶葉中的主要化學成分及功效》
1、水分
水分是茶樹生命活動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是制茶過程一系列化學變化的重要介質。制茶過程中茶葉色香味的變化就是伴隨著水分變化而變化的。因此,在制茶時常將水分的變化作為控製品質的重要生化指標。茶鮮葉的含水量一般為75%~78%,鮮葉老嫩、茶樹品種、季節不一,含水量也不同。一般幼嫩芽葉、雨水葉、露水葉、大葉種,雨季、春季的含水量較高,高的可達84%左右。老葉、中小葉種和旱季、晴天葉含水量較低。
2、蛋白質與氨基酸
茶葉中的蛋白質含量占干物質量的20%~30%,能溶於水直接被利用的蛋白質含量僅佔1%~2%。這部分水溶性蛋白質是形成茶湯滋味的成分之一。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物質,含量占干物質總量的1%~4%。茶葉中的氨基酸主要有茶氨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天門冬酸胺、精氨酸、絲氨酸、丙氨酸、組氨酸、蘇氨酸、谷氨醯胺、苯丙氨酸、甘氨酸、纈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和異亮氨酸等25種以上,其中茶氨酸含量約占氨基酸總量50%以上。氨基酸,尤其是茶氨酸是形成茶葉香氣和鮮爽度的重要成分,對形成綠茶香氣關系極為密切。
3、生物鹼
茶葉中的生物鹼包括咖啡鹼、可可鹼和條鹼。其中以咖啡鹼的含量最多,約佔2%~5%;其他含量甚微,所以茶葉中的生物鹼含量常以測定咖啡鹼的含量為代表。咖啡鹼易溶於水,是形成茶葉滋味的重要物質。紅茶湯中出現的「冷後渾」就是咖啡培帆鹼與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生成的大分子絡合物,是衡量紅茶品質優劣指標之一。咖啡鹼可作為鑒別真假茶的特徵之一。兆中宏咖啡鹼對人體有多種葯理功效,如提神、利尿、促進血液循環、助消化等。
4、茶多酚
茶多酚是茶葉中三十多種多酚類物質的總稱,包括兒茶素、黃酮類、花青素和酚酸等四大類物質。茶多酚的含量占干物質總量的20%~35%。而在茶多酚總量中,兒茶素約佔70%,它是決定茶葉色、香、味的重要成分,其氧化聚合產物茶黃素、茶紅素等,對紅茶湯色的紅艷度和滋味有決定性作用。黃酮類物質又稱花黃素,是形成綠茶湯色的主要物質之一,含量占干物質總量的1%~2%。花青素呈苦味,紫色芽中花青素含量較高,如花青素多,茶葉品質不好,會造成紅茶發酵困難,影響湯色的紅艷度;對綠茶品質更為不利,會造成滋味苦澀、葉底青綠等弊病。茶葉中酚酸含量較低,包括沒食子酸、茶沒食子素、綠原酸、咖啡酸等。
5、糖類
茶葉中的糖類包括單糖、雙糖和多糖三類。其含量占干物質總量的20%~25%。單糖和雙糖又稱可溶性糖,易溶於水,含量為0.8%~4%,是組成茶葉滋味的物質之一。茶葉中的多糖包括澱粉、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等物質,含量占茶葉干物質總量的20%以上,多糖不溶於水,是衡量茶葉老嫩度的重要成分。茶葉嫩度低,多糖含量高;嫩度高,多糖含量低。
茶葉中的果膠等物質是糖的代謝產物,含量占干物質總量的4%左右,水溶性果膠是形成茶湯厚度和外形光澤度的主要成分之一。
6、有機酸
茶葉中有機酸種類較多,含量為干物質總量的3%左右。茶葉中的有機酸多為游離有機酸,如蘋果酸、檸檬酸、琥珀酸、草酸等。在制茶過程中形成的有機酸,有棕櫚酸、亞油酸、乙烯酸等。茶葉中的有機酸是香氣的主要成分之一,現已發現茶葉香氣成分中有機酸的種類達25種,有些有機酸本身雖無香氣,但經氧化後轉化為香氣成分,如亞油酸等;有些有機酸是香氣成分的良好吸附劑,如棕櫚酸等。
7、類脂類
茶葉中的類脂類物質包括脂肪、磷脂、甘油脂、糖酯和硫酯等,含量占干物質總量的8%左右。對形成茶葉香氣有著積極作用。類脂類物質在茶樹體的原生質中,對進人細胞的物質滲透起著調節作用
8、色素
茶葉中的色素包括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兩部分,含量僅占茶葉干物質總量的1%左右。脂溶性色素不溶於水,有葉綠素、葉黃素、胡蘿卜素等。水溶性色素有黃酮類物質、花青素及茶多酚氧化產物茶黃素、條紅素和茶褐素等。脂溶性色素是形成干茶色澤和葉底色澤的主要成分。尤其是綠茶、干茶色澤和葉底的黃綠色,主要決定於葉綠素的總含量與葉綠素a和葉綠素b的組成比例。葉綠素a是深綠色,葉綠素b呈黃綠色,幼嫩芽葉中葉綠素b含量較高,所以干色多呈嫩黃或嫩綠色。在紅茶加工的發酵過程中,葉綠素被大量破壞,產生黑褐色物質和茶多酚的氧化產物,茶葉中的蛋白質、果膠、糖等物質結合,使紅茶干色呈褐紅色或烏黑色,葉底呈紅色。綠茶、紅茶、黃茶、白茶、烏龍茶、黑茶六大茶類的色澤均與茶葉中色素的含量、組成、轉化密切相關。
9、芳香物質
茶葉中的芳香物質是指茶葉中揮發性物質的總稱。在茶葉化學成分的總含量中,芳香物質含量並不多,一般鮮葉中含0.02%,綠茶中含0、005%~0、02%,紅茶中含0.01%~0.03%。茶葉中芳香物質的含量雖不多,但其種類卻很復雜。據分析,通常茶葉含有的香氣成分化合物達三百餘種,鮮葉中香氣成分化合物為5O種左右;綠茶香氣成分化合物達100種以上;紅茶香氣成分化合物達300種之多。組成茶葉芳香物質的主要成分有醇、酚、醛、酮、酸、酯、內酯類、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碳氫化合物、氧化物等十多類。鮮葉中的芳香物質以醇類化合物為主,低沸點的青葉醇具有強烈的青草氣,高沸點的沉香醇、苯乙醇等,具有清香、花香等特性。成品綠茶的芳香物質以醇類和吡嗪類的香氣成分含量較多,吡嗪類香氣成分多在綠茶加工的烘炒過程中形成。紅茶香氣成分以醇類、醛類、酮類、酯類等香氣化合物為主,它們多是在紅茶加工過程中氧化而成的。
10、維生素
茶葉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類,其含量占干物質總量的0、6%~1%。維生素類分水溶性和脂溶性兩類。脂溶性維生素有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和維生素K等。維生素A含量較多。脂溶性維生素不溶於水,飲茶時不能被直接吸收利用。水溶性維生素有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3、維生素B5、維生素B11、維生素P和肌醇等。維生素C含量最多,尤以高檔名優綠茶含量為高,一般每100克高級綠茶中含量可達250毫克左右,最高的可達500毫克以上。可見,人們通過飲用綠茶可以吸取一定的營養成分
11、酶類
酶是一種蛋白體,在茶樹生命活動和茶葉加工過程中參與一系列由酶促活動而引起的化學變化,故又被稱為生物催化劑。茶葉中的酶較為復雜,種類很多,包括氧化還原酶、水解酶、裂解酶、磷酸化酶、移換酶和同工異構酶等幾大類。酶蛋白具有一般蛋白質的特性,在高溫或低溫條件下有易變性失活的特點。各類酶均有其活性的最適溫度范圍,一般在30C~50℃范圍內酶活性最強。酶若失活、變性,則就喪失了催化能力。酶的催化作用具有專一性,如多酚氧化酶,只能使茶多酚物質氧化,聚合成茶多酚的氧化產物茶黃素、茶紅素和茶褐素等;蛋白酶只能促使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茶葉加工就是利用酶具有的這種特性,用技術手段鈍化或激發酶的活性,使其沿著茶類所需的要求發生酶促反應而獲得各類茶特有的色香味。如綠茶加工過程中的殺青就是利用高溫鈍化酶的活性,在短時間內制止由酶引起的一系列化學變化,形成綠葉綠湯的品質特點。紅茶加工過程中的發酵就是激化酶的活性,促使茶多酚物質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發生氧化聚合反應,生成茶黃素、茶紅素等氧化產物,形成紅茶紅葉紅湯的品質特點。
12、無機化合物
茶葉中無機化合物占干物質總量的3.5%~7.0%,分為水溶性和水不溶性兩部分。這些無機化合物經高溫灼燒後的無機物質稱之為「灰分」。灰分中能溶於水的部分稱之為水溶性灰分,占總灰分的50%~60%。嫩度好的茶葉水溶性灰分較高,粗老茶、含梗多的茶葉總灰分含量高。灰分是出口茶葉質量檢驗的指標之一,一般要求總灰分含量不超過6.5%
C. 簡述茶葉中所含的色素物質
最近有朋友問,茶葉的鮮葉是綠色的,可為什麼會有五顏六色的茶湯呢?我們說到顏色肯定是由色素構成的,而這里的色素並非是化學物質裡面說的色素,而是有色物質的統稱。
六大茶類茶湯的顏色及口感
學著喝茶
日子可以繼續繁忙而普通
但心一定會慢慢的精緻
把喝茶當做一種習慣
精緻也會成為日子的常態
D. 學生如何選購茶葉
觀形
看各種茶葉是否外形均勻一致,色澤油潤,含碎茶和枝梗等雜質多少來評定其品質的優次。
綠茶以綠潤顯毫(白茸毛)為好,色黃甚至死紅、枯暗的為差,茶湯明亮為好。
一些名茶具有獨特的外形特徵:如西湖龍井茶一般為光平扁直,糙米黃色,不顯毫。
銀針、蝦針、珠茶、菊花茶各具「針、蝦、珠、菊花」造型;黃山毛峰多毫顯峰;信陽毛尖外形細直、圓滑多毫;碧螺春條索纖細,捲曲成螺。
聞味
聞茶葉的氣,也可評定茶葉的品質。聞茶葉的香氣有干聞、濕聞兩種。干聞時,好的茶葉均應無青草氣、異雜氣味。開泡後濕聞茶湯時,好茶香氣鮮靈、濃厚、無異味。
摸、品、看
摸茶葉的「身份」,主要是估量其條索或顆粒的松緊、輕重、粗細。相對重實者好,粗老輕飄者差。
在品滋味的同時還要觀察葉底。茶湯一般以濃醇鮮爽、回味帶甜為上品,淡薄粗澀為下品。
觀其葉底,完整、柔軟、厚實、鮮嫩顯芽為好,葉底單薄、粗硬、色澤暗為差。烏龍茶的葉底一般是七分綠、三分紅邊。
詢問
選購茶葉,還應看其正宗產地及對應品種。
比如西湖龍井茶的特定產地,按浙江省地方標准規定,在杭州西湖一帶的獅峰、梅塢、龍塢區;碧螺春的產地,是江蘇無錫洞庭湖畔;烏龍鐵觀音產於福建安溪。
關於茶湯的顏色,可以分為幾類:
茶湯顏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茶葉所含的元素來形成的,如本身的顏色,或發生氧化、發酵等化學反應等等。
這些都是茶湯顏色形成的主要因素。
不同茶葉的茶湯會因茶葉的品種、以及製作工藝等原因的不同,而導致不同的茶湯顏色。
而泡好的茶葉也會因水質、時間等因素、使得沏茶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常見的綠茶茶湯中含有的是黃綠湯色的物質,而絕大部份的茶湯成分是茶多酚和它的氧化物,其中含有花黃素和花青素等。
這些元素都是大多能溶於熱水的有色物質。
這些茶素在加工過程中,會發生部分的氧化,變成極易溶於熱水的黃色物質,也是形成茶湯色的主要物質。
加工過程中由於茶的溫度不夠高,從而使兒茶素會進一步氧化,從黃色變成紅褐色。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一杯茶若放久了,顏色也會加深。
而茶葉的保存不良,也會讓沖泡出來的茶呈現深色,這個原因是因為茶多酚的氧化所引起的。
再如紅茶,因為紅茶是不經過高溫殺青處理的一種茶葉,其茶多酚的變化是非常劇烈的。
尤其經過發酵以後會讓茶多酚大量氧化,從而使得顏色變得更深了,變成了紅黃色、紅褐色的物質。
紅茶茶葉的茶素主要有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等等,這些都統統稱為紅茶色素,所以優質的紅茶茶黃素與茶紅素的含量是較多的。
此外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沖泡後的茶湯是呈黃紅色的;
黑茶都是用粗老的鮮葉來作為原料的,茶湯為棕紅色;
黃茶類茶湯色澤是黃色的,而且葉底也是黃色的;
白茶是屬於輕度發酵的,其茶多酚在未經氧化的條件下是屬於無色的那種,不過稍為氧化了以後就會變成黃白色的,因此白茶的湯色是黃白而明亮的。
留意沖泡後真茶與假茶的區別:
真茶與假茶,可從其沖泡後葉張形態特徵區別。茶葉葉片四周有鋸齒,一般為16-32對。
形狀均為上部密而深,下部稀而疏,葉柄處平滑無鋸齒。
其他植物葉片多數葉緣四周布滿鋸齒,或無鋸齒。
茶葉側脈延伸至離邊緣1/3處向上彎曲呈弧形,與上方側脈相連。
其他植物葉片側脈多呈羽狀,直通葉片邊緣。
對於非專業人員來說,辨別茶葉的好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一些茶友買茶葉,總擔心要掉進坑,也是人之常情,只有多留個心眼,以免被忽悠。
E. 茶湯的顏色會暴露出什麼樣的小秘密
茶葉的主體成分是茶多酚,而讓茶湯顯示出不同色澤來的正是茶多酚以及它的氧化物質,這些成分溶於水。不同的茶葉所含各類物質的比例不同,加工工藝不同,影響它們呈現出各種不同的色彩。
紅茶的茶湯是鮮艷明亮的紅色。茶紅素和茶黃素的比例會直接影響紅茶的色澤。上等紅茶既不能過於明亮而紅艷不足,也不能色澤鮮紅,但衫慶光彩暗淡。
烏龍茶里發酵程度淺一些的鐵觀音色彩偏綠,而發酵程度深的大紅袍就會偏紅。烏龍茶是受工藝性影響極大的,它的色彩跨度也是最大的。
F. 白茶需要測茶黃素含量嗎
要。
經過科學鑒定,白茶中茶黃素類的含量一般為0.25%~0.5%,並且隨著儲存時間推移,其內部的兒茶素也會不斷轉化為茶黃素,其葯用價值也在不斷悶穗提高,這也是白茶「一螞彎卜年茶三年葯」說法的由來。茶黃素具有保護肝臟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但在茶葉中的含量極低,所以又被稱為「軟黃金」鬧悔。
G. 茶葉葉底色澤構成物質主要是哪些(茶葉生物化學)
茶的成分:茶葉中的化學成分歸納起來可分為水分和干物質兩大部分。據有的研究資料表明,茶葉的化學成分有500種之多,其中有機化合物達450種以上,無機化合物約30種
1、水分:水分是茶樹生命活動中必不可少的成分,茶鮮葉的含水量一般為75%~78%,一般幼嫩芽葉、雨水葉、露水葉、大葉種,雨季、春季的含水量較高,高的可達84%左右。鮮葉的老嫩、茶樹的品種、 季節不同含水量也會不同。老葉、中小葉種和旱季、晴天葉含水量較低。制茶過程中茶葉色香味的變化就是伴隨著水分變化而變化的。因此,在制茶時常將水份的變化作為控製品質的重要生化指標。
2、蛋白質與氨ji 酸:氨ji 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物質,含量占干物質總量的1%~4%。茶葉中的氨ji 酸主要有茶氨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天門冬酸胺、精氨酸、絲氨酸、丙氨酸、組氨酸、蘇氨酸、谷氨醯胺、苯丙氨酸、甘氨酸、纈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和異亮氨酸等25種以上,其中茶氨酸含量約占氨ji 酸總量50%以上。氨ji 酸,尤其是茶氨酸是形成茶葉香氣和鮮爽度的重要成分,對形成綠茶香氣關系極為密切。茶葉中的蛋白質含量占干物質量的20%~30%,能溶於水直接被利用的蛋白質含量僅佔1%~2%。這部分水溶性蛋白質是形成茶湯滋味的成分之一。
3、生物鹼:可可鹼和條鹼。其中以咖啡鹼的含量最多,約佔2%~5%;其他含量甚微,所以茶葉中的生物鹼含量常以測定咖啡鹼的含量為代表。茶葉中的生物鹼包括咖啡鹼、咖啡鹼對人體有多種yao 理功效,如提神、利尿、促進血液循環、助消化等。咖啡鹼易溶於水,是形成茶葉滋味的重要物質。紅茶湯中出現的「冷後渾」就是咖啡鹼與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生成的大分子絡合物,是衡量紅茶品質優劣指標之一。咖啡鹼可作為鑒別真假茶的特徵之一。
4、茶多酚:茶多酚是茶葉中三十多種多酚類物質的總稱,包括兒茶素、黃tong類、花青素和酚酸等四大類物質。茶多酚的含量占干物質總量的20%~35%。而在茶多酚總量中,兒茶素約佔70%,它是決定茶葉色、香、味的重要成分。其氧化聚合產物茶黃素、茶紅素等,對紅茶湯色的紅艷度和滋味有決定性作用。黃tong 類物質又稱花黃素,是形成綠茶湯色的主要物質之一,含量占干物質總量的1%~2%。花青素呈苦味,紫色芽中花青素含量較高,如花青素多,茶葉品質不好,會造成紅茶發酵困難,影響湯色的紅艷度;對綠茶品質更為不利,會造成滋味苦澀、葉底青綠等弊bing。茶葉中酚酸含量較低,包括沒食子酸、茶沒食子素、綠原酸、咖啡酸基知腔等。
5、糖類:茶葉中的糖類包括單糖、雙糖和多糖三類。其含量占干物質總量的20%~25%。單糖和雙糖又稱可溶性糖,易溶搏衫於水,含量為0.8%~4%,是組成茶葉滋味的物質之一。茶葉中的多糖包括澱粉、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等物質,含量占茶葉干物質總量的20%以上,多糖不溶於水,是衡量茶葉老嫩度的重要成分。茶葉嫩度低,多糖含量高;嫩度高,多糖含量低。茶葉中的果膠等物質是糖的代謝產物,含量占干物質總量的4%左右,水溶性果膠是形成茶湯厚度和外形光澤度的主要成分之一。6、有機酸茶葉中有機酸種類較多,含量為干物質總量的3%左右。茶葉中的有機酸多為游離有機酸,如蘋果酸、檸檬酸、琥珀酸、草酸等。在制茶過程中形成的有機酸,有棕櫚酸、亞油酸、乙烯酸等。茶葉中的有機酸是猛喚香氣的主要成分之一,現已發現茶葉香氣成分中有機酸的種類達25種,有些有機酸本身雖無香氣,但經氧化後轉化為香氣成分,如亞油酸等;有些有機酸是香氣成分的良好吸附劑,如棕櫚酸7、類脂類茶葉中的類脂類物質包括脂肪、磷脂、甘油脂、糖酯和硫酯等,含量占干物質總量的8%左右。對形成茶葉香氣有著積極作用。類脂類物質在茶樹體的原生質中,對進人細胞的物質滲透起著調節作用。8、色素茶葉中的色素包括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兩部分,含量僅占茶葉干物質總量的1%左右。脂溶性色素不溶於水,有葉綠素、葉黃素、胡蘿卜素等。水溶性色素有黃tong 類物質、花青素及茶多酚氧化產物茶黃素、條紅素和茶褐素等。脂溶性色素是形成干茶色澤和葉底色澤的主要成分。尤其是綠茶、干茶色澤和葉底的黃綠色,主要決定於葉綠素的總含量與葉綠素a和葉綠素b的組成比例。葉綠素a是深綠色,葉綠素b呈黃綠色,幼嫩芽葉中葉綠素b含量較高,所以干色多呈嫩黃或嫩綠色。在紅茶加工的發酵過程中,葉綠素被大量破壞,產生黑褐色物質和茶多酚的氧化產物,茶葉中的蛋白質、果膠、糖等物質結合,使紅茶干色呈褐紅色或烏黑色,葉底呈紅色。綠茶、紅茶、黃茶、白茶、烏龍茶、黑茶六大茶類的色澤均與茶葉中色素的含量、組成、轉化密切相關。
9、芳香物質茶葉中的芳香物質是指茶葉中揮發性物質的總稱。組成茶葉芳香物質的主要成分有醇、酚、醛、tong 、酸、酯、內酯類、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碳氫化合物、氧化物等十多類。鮮葉中的芳香物質以醇類化合物為主。。在茶葉化學成分的總含量中,芳香物質含量並不多,一般鮮葉中含0.02%,綠茶中含0、005%~0、02%,紅茶中含0.01%~0.03%。
低沸點的青葉醇具有強烈的青草氣,高沸點的沉香醇、苯乙醇等,具有清香、花香等特性。成品綠茶的芳香物質以醇類和吡嗪類的香氣成分含量較多,吡嗪類香氣成分多在綠茶加工的烘炒過程中形成。紅茶香氣成分以醇類、醛類、tong類、酯類等香氣化合物為主,它們多是在紅茶加工過程中氧化而成的。
10、維生素茶葉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類,維生素類分水溶性和脂溶性兩類。脂溶性維生素有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和維生素K等。維生素A含量較多。脂溶性維生素不溶於水,飲茶時不能被直接吸收利用。
水溶性維生素有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3、維生素B5、維生素B11、維生素P和肌醇等。維生素C含量最多,尤以高檔名優綠茶含量為高,一般每100克高級綠茶中含量可達250毫克左右,zui 高的可達500毫克以上。11、酶類:酶是一種蛋白體,故又被稱為生物催化劑。茶葉中的酶較為復雜,種類很多,包括氧化還原酶、水解酶、裂解酶、磷suan化酶、移換酶和同工異構酶等幾大類。茶葉加工就是利用酶具有的這種特性,用技術手段鈍化或激發酶的活性,使其沿著茶類所需的要求發生酶促反應而獲得各類茶特有的色香味。12、無機化合物茶葉中無機化合物占干物質總量的3.5%~7.0%,分為水溶性和水不溶性兩部分。這些無機化合物經高溫灼燒後的無機物質稱之為「灰分」。灰分中能溶於水的部分稱之為水溶性灰分,占總灰分的50%~60%。嫩度好的茶葉水溶性灰分較高,粗老茶、含梗多的茶葉總灰分含量高。灰分是出口茶葉質量檢驗的指標之一,一般要求總灰分含量不超過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