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屆梅花獎參評上海
⑴ 誰能告訴我,梅花獎的歷屆得主,
梅花獎的歷屆得主:
1、汪育殊。
紅梅獎》的最高獎項「紅梅大獎」、第五屆中國藝術節優秀表演配角獎、1999年全省小戲、摺子戲調演一等獎、第六屆全省藝術節戲曲表演一等獎,07年還被授予安徽省「六個一批」優秀青年拔尖人才稱號。2017年5月22日,榮獲第28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2、張建峰。
第28屆中國戲劇梅花獎,中華慈善總會授予「慈善藝術使者」的稱號。活躍在當今京劇舞台的知名的同門師兄弟:譚正岩、楊少彭、凌珂、黃佳、劉宏建等。
3、蘇春梅。
紅腔弟子,1992年在廣東粵劇學校畢業,就進入了由紅線女親手創辦的廣州紅豆粵劇團。有了很好的學習機會,紅線女老師對蘇春梅很關心,可以說是悉心栽培。2017年5月22日,榮獲第28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4、韓再芬。
女,1968年3月20日生於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市,中國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第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
5、歐凱明。
獲第十二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原名歐小胡。男,廣西壯族自治區人。1989年畢業於於廣西藝術學校。1980年從藝,師承紅線女,工文武小生。
⑵ 秦腔梅花獎獲得者有哪些人
中國戲劇梅花獎是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始創於1983年,2007年更名為「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是「中國戲劇獎」的子獎項之一,也是中國戲劇界優秀中青年演員的最高獎項。從1984年第一屆到2017年該獎已經成功舉辦了28屆,榮獲梅花獎的秦腔女演員(梅花獎秦腔女花旦)已知有23位,男演員10位,他們為推動秦腔藝術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如有遺漏請評論欄補充,謝謝)。
1、戴春榮 (第5屆) 1988年 西安秦腔易俗社(現已轉影視演藝界),代表作:秦 腔《卓文君》
2、李 梅(第13屆)1996年 (第25屆)2011年,二度梅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代表作: 眉 戶《留下真情》
3、竇鳳琴(第14屆)1997年 甘肅省秦劇團,代表作: 秦腔摺子戲《斬秦英》《打路》
4、雷通霞(第16屆)1999年 甘肅省隴劇院 ,代表作:秦腔《失子驚瘋》《探窯》《謝瑤環》
5、侯紅琴(第17屆)2000年 西安秦腔劇院三意社,代表作: 秦 腔《火焰駒》
6、李 娟(第18屆)2001年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 ,代表作: 秦 腔 《楊七娘》
7、柳 萍(第19屆)2002年(第26屆)2013年,二度梅 銀川市秦劇團,代表作: 秦腔摺子戲《武松殺嫂》《月下來遲》
8、齊愛雲(第21屆)2004年 現任職於陝西省戲曲研究院,代表作:秦 腔《鄭瑛嬌》
9、任小蕾(第23屆)2007年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代表作:秦 腔《雀台歌女》
10、張小琴(第23屆)2007年 蘭州市戲曲劇院秦腔團,代表作:秦腔摺子戲《斬竇娥》《殺狗勸妻》
11、張曉琴(第23屆)2007年 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代表作: 秦腔摺子戲《趙五娘吃糠》《李逵探母》
12、張 蓓(第24屆)2009年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代表作:秦腔摺子戲《虞姬淚》《殺狗勸妻》
13、惠敏莉(第24屆)2009年 西安秦腔劇院易俗社,代表作:秦 腔《柳河灣的新娘》
14、屈巧哲(第24屆)2009年 青海省西寧市秦劇團,代表作:秦腔摺子戲《趙五娘吃糠》《趕 坡》
15、李君梅(第25屆)2011年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代表作:秦 腔《梨花情》
16、李淑芳(第25屆)2011年 西安秦腔劇院易俗社,代表作:秦腔摺子戲《藏 舟》《柳公館》《山鄉御妹》
17、候 艷(第25屆)2011年 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代表作: 秦腔摺子戲《武松殺嫂》《花木蘭.凱旋夜》
18、蘇鳳麗(第26屆)2013年 甘肅省演藝集團秦腔劇院,代表作:秦 腔《鎖麟囊》
19、屈連英(第26屆)2013年 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代表作: 秦 腔《清風亭》
20、佟紅梅(第26屆)2013年 甘肅省隴劇院,代表作:隴劇摺子戲《 血濺烏龍院》 秦腔《三娘教子》
21、衛小莉(第27屆) 2015年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眉碗劇團,代表作:《趙錦棠》
22、竇鳳霞(第27屆) 2015年 甘肅省隴劇院,代表作:隴劇《楓洛池》
23、袁丫丫 (第28屆) 2017年 天水市西秦腔研究院,代表作:秦腔《春江月》
另外,十位「男梅花」分別為李東橋、譚建勛、孫存碟、李小鋒、趙楊武、張濤、韋小兵、李小雄、王新倉、邊肖。
中國戲劇梅花獎,是戲劇界表演藝術的最高獎!成功舉辦了28屆,譽為:「中國戲劇的奧斯卡獎」。其中秦腔戲劇的歷屆獲獎者有三十三人,
女演員二十三人:
1,戴春榮、2,李梅、3,竇鳳琴;4,雷通霞;5,候紅琴;6,李娟;7,柳萍;8,齊愛雲;9,任小蕾;10,張小琴;11,張曉琴;12,張蓓;13,惠敏莉;14,屈巧哲;15,李君梅;16,李淑芳;17,候艷;18,蘇鳳麗;19,屈連英;20,佟紅梅;21,衛小莉,22,竇鳳霞,23,袁YY。
男演員10人:
李東橋、譚建勛、孫存碟、李小鋒、趙楊武、張濤、韋小兵、李小雄、王新倉、邊肖。
李梅、李娟、齊愛雲、柳萍、李小鋒、張濤、李東喬、竇鳳琴、雷通霞、袁丫丫、李小雄、侯艷、王榮華、張小琴、邊肖、任小蕾、張蘭秦、蘇鳳麗、韋小兵、佟紅梅、侯紅琴、屈巧折、譚建勛、屈蓮英、竇鳳霞、李君梅、惠敏麗、王新倉、張曉琴
陝西:李東橋、孫存碟、李曉鋒、王新倉、譚建勛、趙揚武、戴春榮、李梅、侯紅琴、齊愛雲、李娟、仼小蕾、惠敏莉、李淑芳、李君梅、張蓓
甘肅:竇風琴、雷通霞、佟紅梅、張小琴、邊肖、蘇鳳麗
寧夏:侯艷、李小雄、張曉琴、柳萍、屈連英
青海:屈巧哲
竇風琴的斬秦英很有名氣,經常下鄉演,老包公張蘭秦的鍘美案,我都會唱。
李東橋、孫存碟、李曉鋒、王新倉、譚建勛、趙揚武、戴春榮、李梅、侯紅琴、齊愛雲、李娟、仼小蕾、惠敏莉、李淑芳、李君梅、張蓓
梅花獎秦腔演員總共34位,女演員23位,男演員11位。值得一說的是,獲獎總共11位男演員,目前寧夏秦腔劇院兩位,李小雄,韋小兵,三意社一位,張濤。除了在陝西戲曲研究院奪梅的那幾位,剩下的幾位也都逃到陝西戲曲研究院了。
李梅,李娟,李小鋒,李東橋,齊愛雲,柳萍,候紅芹,……
⑶ 上海國際藝術節的重要屆次
首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於1999年11月1日至12月1日在上海舉行。活動內容包括舞台藝術演出、文化藝術展覽、群眾文化活動和各類藝術品交易等。
首屆上海國際藝術節表演劇目
1、歌劇《茶花女》——英國皇家歌劇院、上海歌劇院等
由著名作曲家威爾第根據小仲馬的小說改編作曲。於1853年首演。百餘年來盛演不衰,已成為義大利歌劇中最受歡迎的經典保留劇目。此次在藝術節期間演出的《茶花女》由英國皇家歌劇院、上海歌劇院、上海交響樂團聯手推出。由成功指揮上海大劇院開台歌劇《阿依達》的義大利著名指揮家保羅.奧爾米擔任指揮,英國皇家歌劇院著名導演屈克·揚執導。
2、音樂劇《未來組合》——四川人民藝術劇院
備受媒體關注的我國第一部青春校園音樂劇《未來組合》,作為國內首批參演節目來滬獻演。該劇是此次藝術節中唯一一台反映青年學生校園生活的作品。
《未來組合》以歌唱和舞蹈的形式,塑造出一群充滿朝氣的青年學生形象,講述了他們關於面對生活、面對親情、面對友情、面對選擇和被選擇的故事,在故事的背後揭示出如何做人?做人的原則是什麼?這樣一個深刻的主題。
該劇是車亭繼創作《船過三峽》之後又一力作,被列為四川省慶祝建國50周年的重點劇目,由廣州著名導演熊源偉執導。全劇20餘首旋律優美的歌曲則出自著名音樂人李海鷹之手,舞蹈設計是曾獲文華大獎《遠山的花朵》的編劇之一馬東風。由四川人民藝術劇院演出,這群小演員與劇中人物年齡相近,演起來自然生動,貼近生活。
青春校園音樂劇《未來組合》已得到廣泛的好評,也定會受到上海青年學生的青睞。
3、越劇《西廂記》——浙江小百花越劇團
從古典名作改編的越劇《西廂記》描寫張生與鶯鶯突破封建社教私定終生的恩愛故事,演繹千載,至今不衰。該劇曾獲中國戲劇界最高學術獎—中國戲曲學會獎等一系列大獎。
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於八十年代初創辦以來,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博採眾長,開拓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藝風格—富青春活力於藝術創新,賦古典戲曲以現代舞台綜合美感,劇團擁有茅威濤等多名國家一級演員。
4、藏劇《文成公主》——西藏自治區藏劇團
《文成公主》以西藏獨特的表現手法,再現公元七世紀中葉,吐番贊布松贊干布憑其超凡的智慧娶得文成公主,實現唐番聯姻的動人史詩,表達了對藏漢人民團結和睦、親密友好的美好祝願。
該劇融合優美動人的故事情節、色彩斑斕的藏族服飾和舞台美術、獨具特色的藏戲表演和豐富多彩的民主民間藝術,使藏戲這一古老的傳統藝術實現了新的審美價值。
5、曲劇《煙壺》——北京曲劇團
北京曲劇是建國初期由魏喜奎等老藝術家創始,由老舍先生提議定名的新劇種,是北京唯一的地方戲, 最擅長演現代戲、清裝戲。曲劇風格新穎,表演朴實,生活氣息濃郁。其唱腔以單弦牌子曲為主,吸收了北方曲藝和民間曲調,通俗易懂,旋律優雅,說唱結合,韻味獨特。
《煙壺》以濃郁的京腔京韻講述了一個寧願失去雙手也決不出賣尊嚴的工藝師傅的故事。
6、梨園戲《董生與李氏》——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
富戶彭員外臨終之時,恐其妻李氏移情再醮,密囑其鄰塾師董四畏暗為「監管」。董乃久困場屋之冬烘生也。因葬母借貸於彭,無奈應允。窺探李氏行止,遂成「每日功課」。董不禁為李氏才色所動。某夜,董登牆窺李,見其月下窗前,一改昔日縞素,元人小令,低吟淺唱,且移燈西廂,遂疑有姦情。董不忘彭之囑托,逾牆排闥而入。誰料西廂內外,唯李氏一人。董自驚唐突,正匆惶欲退,忽遭李氏一陣「有賊心無賊膽」之嬉笑怒罵。董震聾發聵,頓悟李對己苦心。兩人遂有偷期之秘。但董想及彭,是夜事竟不諧。翌曰,董又上墳向彭「述職」。自覺「書生暗室欺心」。董在彭魂威逼下,跪地受責。彭魂擲劍令董「代行家法」,戮殺李氏。董哀求未果,沖冠一怒為紅顏,嚴詞痛斥彭之不仁不智,致人不信不義。並規勸彭甘於消亡。彭懾於儒生凜然正氣,含憤隱去。董生李氏,終成夫妻。
7、花燈戲《卓梅與阿羅》——雲南蘭溪花燈戲劇團
根據莎士比亞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改編
雲南省玉溪地區花燈戲劇團成立於1952年,演職員除漢族外,還有回、彝、白、蒙、佤、納西、拉祜等少數民族,《卓梅與阿羅》曾獲97曹禺戲劇優秀劇目獎。 一出流傳百世的經典愛情悲劇,上演在一個古遠的彝族山寨……
8、川劇《金子》——重慶市川劇院
根據曹禺名著《原野》改編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辦、上海市人民政府承辦的』99首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作為上海重要的文化藝術活動之一,以吸收世界優秀文化、弘揚中華民族藝術、推動中外文化交流為宗旨,是一次面向世界、群英薈萃的國家級文化盛事.入選參加藝術節活動的劇目均是經過再三甄選,精心錘煉的藝術佳作。此次,由重慶市文化局選送的,由重慶市川劇院創作改編的近代川劇《金子》(改編自曹禺名著《原野》),就是一部忠於原著,但又經過了大膽革新,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藝術節重點劇目之一。
川劇《金子》在遵循曹禺原著《原野》的基礎上,將悲劇人物「金子」的情仇愛恨作為主線,將原先的「復仇戲」改編成一部「內心戲」,著力揭示那個年代裡婦女的磨難和掙扎,反映了以「金子」為代表的婦女對自由、美好生活的渴望。女主角「金子」由曾經榮獲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的著名演員沈鐵梅飾演,其唱腔華麗,扮相秀麗,可謂「唱作具佳」,活脫脫把個風華正茂、善良可人又略顯潑辣的青年少婦表現的淋漓盡致,感人至深。劇中還運用了富於特色的幫腔及「變臉」、 「藏刀」等傳統絕活表演,更令全劇增色不少,是近年戲曲舞台上又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9、黃梅戲《徽州女人》——安徽省安慶黃梅戲二、三團
安慶市黃梅戲二團始建於1957年,該團創作首演了一大批黃梅戲精品,並造就了一代又一代黃梅戲藝術家,這年來更涌現出以韓再芬為代表的一批藝術新秀,將黃梅戲藝術推向了新的高峰。
《徽州女人》依「西遞村版畫」作劇,展現出一個閉塞古老的村落,一位善良美麗的女子,一段哀婉動人的故事。
10、京劇《寶蓮燈》——上海京劇院
古時,三聖母與兄長二郎神在華山修煉千年。儒醫劉彥昌誤入仙境,與聖母邂逅,相互愛慕。為保彥昌安全下山,聖母慨然藉以寶蓮神燈。
二郎神指斥三聖母不該萌動凡心,並以老母當初私下凡塵,受天庭嚴懲的教訓相告誡。三聖母為探究人間真相,以追燈為名,偕侍女靈芝下山。
聖母與劉彥昌在山村相會,同賞元宵花燈。兩心相印,聖母決定長留人間。
翌年,三聖母生子沉香。二郎神率天兵問罪,擊毀寶蓮燈,將三聖母抓回華山,把靈芝化為青石。靈芝留下遺言:要救三聖母,必須重煉寶蓮燈……
三聖母在煉獄中備受煎熬,仍念念不忘親人。幽囚冰窟的老母以勸說女兒為由,借機把用心血煉成的通靈寶鏡交付三聖母,助其魂游家園。
仙境方過幾日,人間倏忽十載。劉彥昌父子苦煉寶蓮未成,與三聖母魂魄相會於夢中,方知聖母被壓華山。在靈芝石啟示下,劉彥昌以身投爐,終於煉成寶蓮燈。
沉香含悲忍淚,舉起寶燈化成的如意金斧,勇登華山,力克天兵,斗敗二郎神,劈開華山,救出三聖母。人間真情,長存不滅。
11、越劇《紅樓夢》——上海越劇院
上海越劇院於1950年建院以來,因其創作,改編的400餘出傳統戲和現代戲,以及以袁雪芬為代表的一批著名越劇藝術家而屢獲殊榮。
新創作的新版越劇《紅樓夢》由上海大劇院紅樓藝術有限公司製作。在大製作的舞美場景襯托下,「寶黛」的愛情悲劇,被越劇這一最善演繹細膩情感的劇種展現得淋漓盡致。
12、話劇《生死場》——中央實驗話劇院
這本稿子到了我的桌上,已是今年的春天,我重回閘北,周圍又復熙熙攘攘的時候了,但卻看到了五年以前的哈爾濱,這自然還不過是略圖......
然而北方農民對於生的堅強,對於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力透紙背,女性作者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又增加了不少明麗和新鮮。——魯迅 第二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於2000年11月1日至12月1日在上海舉行。其內容包括:1、中國敦煌藝術展;2、西班牙「米羅藝術品展」;3、齊白石精品展;4、中國西夏王國的文字世界展;5、工藝美術精品展;6、2000上海亞洲音樂節 ;7、群眾文化;8、國際演出交易會
第二屆藝術節的規模超過了首屆,共有來自39個國家和地區的1600多名外賓前來參加藝術節的各類活動。作為主體內容,為期一個月的藝術節確定的演出劇(節)目共54台,其中正式參演40台,祝賀演出節目14台。 第五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於2003年10月18日到11月18日舉行。先後有來自世界五大洲的26個國家和地區的52台劇(節)目參加本屆上海國際藝術節的正式演出、18台參加祝賀演出,其中國外劇(節)目分別為28台和10台,都在半數以上。作為藝術節重要活動之一的國際演出交易會,吸引了27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參加,正式簽約和達成合作意向的演出項目有112項。
本屆藝術節系列展覽展示活動有15項,創下了歷屆之最。藝術節期間還成功舉辦了「俄羅斯文化周」、「巴金文學周」、第二屆中國上海國際青年鋼琴比賽、上海亞洲音樂節、上海國際魔術節五個「節中節」,使藝術節的內容更為豐滿。此外,首次在藝術節上亮相的亞太藝術節聯盟會議、長江三角洲文化合作與發展論壇等活動,既拓展了藝術節的內容,又增強了上海國際藝術節在國際、國內文化交流與合作方面的功能。據統計,第五屆藝術節總演出場次達到165場,觀眾超過40萬人次,參加藝術節系列活動的滬上市民則接近了100萬人。 2009年10月18日第十一屆上海國際藝術節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歌劇廳隆重開幕。全國政協副主席厲無畏出席並宣布第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開幕。藝術節組委會主任、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韓正出席了開幕儀式。
第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雲集著一流藝術大師、薈萃著中外文藝精品,本屆藝術節將獻演55台精心挑選的國內外優秀劇目,形式多樣,精品薈萃。藝術節期間舉行的韓國文化周、重慶文化周活動內容豐富多彩,鋼琴比賽、魔術比賽、東方喜劇展等一批優秀劇目和祝賀演出琳琅滿目,構成了本屆藝術節多姿多彩的劇目演出內容。本屆藝術節展會博覽活動精彩紛呈。12項展覽博覽活動以及國際演出交易會、群眾文化活動、系列研討論壇、節中節等六大板塊令人美不勝收,凸現出藝術節創新特色,使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更加具有繁榮與發展的特點。 2012年10月18日,由上海大劇院聯合薩爾茨堡藝術節共同製作的「原創」歌劇《波西米亞人》精彩上演,揭開第十四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大幕。劇中主要演員均由中外歌唱家混合編組,改變了中外文化合作不對等的局面。通過這種合作模式,有92年歷史的薩爾茨堡音樂節上還第一次掛起了五星紅旗。
本次藝術節將有46台精心挑選的國內外優秀劇目和14項博覽活動與觀眾見面,匯聚眾多名家名團。此外,3000多項公共文化活動以及河南文化周、「創意英國」演出系列、無錫分會場、國際青年鋼琴比賽等一批「節中節」活動,預計將吸引450餘萬人次參與。
國外名團的紛至沓來也讓「國際」兩字名副其實。世界級的德國斯圖加特芭蕾舞團將帶來現代芭蕾《茶花女》,這部創意之作全劇使用肖邦鋼琴曲配樂,從劇情到創作背景都帶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是「戲劇芭蕾」巔峰之作;英國動感多媒體舞蹈團的《水形百態》綜合運用多媒體影像與舞蹈,視覺效果出眾。
此外,由呂紹嘉指揮領銜的台灣愛樂樂團,三次問鼎格萊美獎的愛爾蘭國家合唱團,俄羅斯著名小提琴家瓦汀·列賓,音樂劇皇後憶蓮·佩姬等也將亮相本屆藝術節。
2012年11月20日晚在東方藝術中心落幕。中國著名編導、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副總導演張繼鋼與俄羅斯「指揮沙皇」捷傑耶夫一同獲得本屆藝術節頒發的「特別貢獻獎」。張繼鋼已成為與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結緣最深」的藝術家,迄今他已有舞劇《野斑馬》《千手觀音》等6部作品登上藝術節舞台。
閉幕儀式舉行之後,中國鋼琴家郎朗、捷傑耶夫與馬林斯基交響樂團聯袂獻演了精彩非凡的交響音樂會。
第十四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舉辦的逾一個月里,來自世界55個國家和地區的130多個演出團體、3300多名藝術家帶來了46台演出劇目,15萬觀眾走進劇場享受了藝術盛宴。 第十七屆上海國際藝術節2015年10月16日晚,隨著音樂劇《猶太人在上海》和芭蕾舞劇《長恨歌》在上海文化廣場和上海大劇院的同時上演,由文化部主辦、上海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十七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正式拉開帷幕。
以「藝術的盛會,人民大眾的節日」為宗旨的本屆藝術節將獻演46台精心挑選的國內外優秀劇目,推出10個大型藝術展覽。據統計,今年藝術節期間劇場演出共計100餘場。包括希薇?紀蓮全球告別演出《生命不息》、楊麗萍原創現代舞劇《十面埋伏》、陶身體劇場《8》在內的三部作品將首次亮相。音樂方面,德國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科隆西德廣播交響樂團、英國BBC愛樂樂團等世界知名樂團以及小提琴大師帕爾曼、列賓、齊默爾曼等將悉數登台。舞蹈方面有俄羅斯現代芭蕾代表艾夫曼芭蕾舞團的《安娜?卡列尼娜》、澳大利亞芭蕾舞團經典舞劇《灰姑娘》、美國舊金山芭蕾舞團攜手譚元元演出的芭蕾舞劇《吉賽爾》,美國瑪莎?格蘭姆現代舞團的《二十世紀三大藝術巨匠》專場,展現了當代世界最頂級的現代舞團舞作。在戲劇方面也有頗多亮點,中國國家話劇院的中文版《戰馬》、《紅色》,彼得布魯克戲劇上海首演的《驚奇的山谷》、濮存昕主演的北京人藝話劇《吳王金戈越王劍》、香港許鞍華導演的話劇《金鎖記》等都將在藝術節期間與觀眾見面。在本屆藝術節的十項展覽項目中,將有大量難得一見的國寶級展品通過諸如湖南省博物館的「永生之維——馬王堆漢墓藝術大展」、「上海青年文藝家培養計劃」美術家作品展、上海廿一世紀藝術博覽會等展覽讓觀眾一飽眼福。另外,堅持「藝術的盛會,人民大眾的節日」的辦節宗旨,藝術節還將舉辦「藝術天空」系列演出、「藝術教育」、「扶持青年藝術家計劃」系列活動以及西藏文化周、印度文化周、無錫分會場等一批節中之節。本屆藝術節堅持國際性、經典性、創新性,結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一帶一路」建設、弘揚中華原創戲曲文化等主題,推出了一批緊扣時代旋律的作品。例如為紀念抗戰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而推出的原創音樂劇《猶太人在上海》、國家話劇院話劇《中華士兵》、俄羅斯國立(遠東)歌舞團大型歌舞晚會《勝利之舞》,圍繞「一帶一路」推出的歌劇《大漢蘇武》、「彩繪絲路——中國當代著名美術家作品展」以及專門設立的中華優秀戲曲展演板塊等。
⑷ 2012京劇梅花獎得主
2012年九位「梅花獎」得主分別是:
上海京劇院的陳少雲、史依弘、王佩瑜、安平,
上海滬劇院的茅善玉,
上海越劇院的錢惠麗、單仰萍、章瑞虹、王志萍。
⑸ 獲得戲劇梅花獎的演員不少,哪幾位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為什麼
梅花獎是咱們國家對戲曲表演者的最高獎項,之所以叫「梅花獎」,可能是有一句話叫「梅花香自苦寒來」,從事戲曲表演藝術成長之路充滿了艱辛,就這個意思吧,獲此殊榮實屬不易,我自己猜想獲得大獎的表演者必須有自己的代表作吧。從84年到現在舉辦了27屆了,加上全中國大小劇種幾百個,期間湧出的藝術家何其多!戲曲表演是舞台藝術,是立體呈現的綜合性的藝術形式。戲曲舞台上講究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是為「四功」,手眼身法步叫做「五法」),講究人物的塑造要有血有肉,要立體,要有 情感 上的跌宕起伏,很不容易。所以就有了「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一說。
現在說正題,我是陝西人,只對我們省的地方劇種回答一下。西北五省主要流行秦腔,是梆子腔的鼻祖,很古老的一個劇種了。按照戲曲藝術的行當來說:生旦凈丑,千生萬旦,一凈難求,醜行更是人才稀缺。所以,戲曲梅花獎更多的講的是生角和旦角行當。這個秦腔生角旦角梅花獎獲得者數不勝數,但本人生角喜歡李愛琴老師、李東橋老師、紅生的康建海老師、劉隨社老師,還有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小梅花團的包東東老師,他們各自都有很精彩的作品呈現,就不一一列舉了。旦角更喜歡省戲曲研究院馬友仙老師,三意社肖(玉玲)派的侯紅琴老師,還有甘肅「隴上金鳳凰」之稱的竇鳳琴老師。她們在各自的舞台上塑造人物活靈活現,十分鮮明,有自己的特色或者叫特點,有的都成了秦腔大家,成績斐然,毋庸諱言。
其實,秦腔戲曲舞台上涌現的好演員不在少數,尤其是民間,也是高手頻現。(比如甘肅的羊倌)真正的高手在民間,這樣最好了,秦腔藝術植根在老百姓的沃土中一定會薪火相傳生生不滅發揚光大的。[微笑]
尚長榮是給我印象很深的戲劇梅花獎獲獎演員。他曾三次獲得梅花獎,是唯一獲得梅花大獎的演員。
尚長榮出身梨園世家,父親是四大名旦尚小雲。尚長榮本工花臉,發聲自然,非刻意模仿,能以傳統程式刻畫人物,演繹的每個人都能生動感人。他不但能把《李逵探母》《將相和》等前輩演紅的劇目演出新意,還創新排演了《曹操與楊修》《廉吏於成龍》等新編 歷史 劇。劇中的快原板等在繼承的基礎上確有發展和創新,令人耳目一新。
再一位令我推崇的是二度梅獲得者河南豫劇演員李樹建,他是豫劇李派的創始人,是國家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河南豫劇院院長。李樹建在傳統豫西調的基礎上發揚光大,創立了唱腔深沉委婉低回醇厚,表演生動感人催人淚奔的豫劇新流派。新創劇目《程嬰救主》《清風亭》已經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再一位令我印象深刻的梅花獎得主是現任中國戲曲學院教授張火丁。張火丁是京劇的大青衣宗程派。她曾受教於很多程派名家,後拜在趙榮琛名下。張火丁繼承流派又不拘泥流派。把刻化人物放在首位。她的唱腔深沉委婉迂迴幽咽。非常感人心魄,比傳統的程派更好聽更有新鮮感。她演的傳統戲中規中矩,新編劇出彩出新。由她首演的現代京劇《江姐》是樣板戲後最成功的新編戲之一。不但好看好聽還滿滿的釋放了正能量。裡面的唱段《紅岩上紅梅開》和《綉紅旗》以及《春蠶到死絲不盡》膾炙人口廣為傳唱。
李梅,李娟,齊愛雲,竇鳳琴,侯紅琴,李小鋒,李淑芳,惠敏莉,李東橋,任小蕾,張蓓,袁丫丫,譚建勛,張濤,孫存蝶,李君梅,竇鳳霞,李小青,雷通霞,柳萍等。他們的梅花獎實至名歸。我心中的梅花獎還有康亞嬋,丁良生,馬璐璐,薛廣民。
中國戲劇梅花獎,始於1983年,取意「梅花香自苦寒來」之意,旨在表揚在戲劇領域取得成就的中青年藝術家,苦盡甘來,予以肯定。作為愛好秦腔文化藝術的西北人,當然我們最為關注的就是獲得梅花獎的秦腔表演藝術家。因為這是戲劇界的最高榮譽勛章!
蘇鳳麗,甘肅省平涼市庄浪縣人。秦腔旦角演員,2013年第26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是秦腔泰斗李正敏先生(敏派)傳人、秦腔表演藝術家肖玉玲女士親傳弟子,主攻正小旦,擅長唱腔表演大家閨秀,其風格大氣流暢,追求內秀。在藝術上不張揚,實實在在,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對自己的藝術要求非常嚴格。在唱腔上比較講究,做工細膩。為人謙和,業務是老鄉吧,印象深刻。可謂庄浪大山裡飛出來的金鳳凰!
韋小兵, 祖籍甘肅省庄浪縣,現為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花臉演員。第28界梅花獎獲得者。1986年,11歲的他因為愛好和特長,以優異成績考入甘肅省庄浪戲校學習秦腔表演藝術, 1989年7月戲校畢業後在甘肅省庄浪縣秦腔劇團參加工作、一干就是13年,從藝以來,足跡幾乎走遍了陝甘寧喜好秦腔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把自己的汗水揮灑在了秦腔藝術的大地上。其唱腔寬宏有力,質感強,風格獨特,深受觀眾喜愛。他和蘇鳳麗都是庄浪人的驕傲。每次回家鄉來演出,鄉親們都熱烈歡迎,他兩也很謙和,總是說回鄉演出感覺親切,也算是匯報演出!
譚建勛,陝西鳳翔人,18界梅花獎獲得者。主攻小生,須生。譚建勛戲路很寬,小生、須生都能演,他的《斬姚期》不論做工還是唱腔都堪稱精品,他做派穩健大氣,唱腔很有感染力,為人真誠敬業。在庄浪來演出過幾次,其《周仁回府》感情飽滿真摯,感染力強,令觀眾落淚!
還有其他梅花獎得主,都非常出彩,不在一一列舉,你心中的醉美梅花是誰?分享給大家聽聽!
劉長瑜——她就是一個為戲而生的一個人!她扮相好,聲腔好,表演好,修養好!
她塑造了一系列只屬於她的藝術形象,活潑可愛的梅香,俏皮的春草,悲情的燕燕,溫婉的樂昌公主………還有那個堅強不屈,英勇頑強的小鐵梅。無疑,這些角色已經成了中國戲曲畫廊中最具光彩的藝術形象!
舞台上的她光芒四射,舞台下的她溫婉可親!
她就是一朵雪中紅梅,花色嬌艷動人,馨香撲鼻暖心。這就是常說的德藝雙馨吧!
這在戲劇界是不多見的!
最喜歡的梅花獎獲得者是李勝素和於魁智,她們是最美的一對舞台表演藝術家,唱 念 做 打 堪稱一流!還有王艷和孟廣祿的演唱也是我的最愛!她們的演唱及表演,功底扎實,瀟灑自如!
梅花獎是戲曲屆的最高獎項,今天咱們其它戲曲獎項不談,專門來談一談近年來秦腔的梅花獎獲得者。下面是第三屆到第24屆秦腔梅花獎獲得者名單。
第3屆 李東橋 秦腔《千古一帝》
第5屆 戴春榮 秦腔《卓文君》
第13屆 李 梅 眉戶《留下真情》
第14屆 竇鳳琴 摺子戲《斬秦英》、《打路》、《卷席筒》
第16屆 雷通霞 摺子戲《失子驚瘋》、《探窯》、《謝瑤環》
第17屆 候紅琴 秦腔《火焰駒》
第18屆 譚建勛 秦腔《飛將軍李廣》
第18屆 孫存蝶 秦腔《柳書傳奇》
第18屆 李 娟 秦腔《楊七娘》
第19屆 柳 萍 摺子戲《武松殺嫂》《月下來遲》《打神告廟》
第21屆 李小鋒 摺子戲《白逼宮》《打柴勸弟》《盤腸戰》
第21屆 齊愛雲 秦腔《鄭英嬌》
第21屆 邊 肖 摺子戲秦腔《白逼宮》隴劇《坐樓殺惜》《蘇武歸漢》
第23屆 任小蕾 秦腔《雀台歌女》
第23屆 王新倉 摺子戲《悔路》《逼侄赴科》《拷寇》
第23屆 張小琴 摺子戲《斬竇娥》、《殺狗勸妻》、《劈棺驚夢》蘭州戲曲劇院
第23屆 張嘵琴 摺子戲《趙五娘吃糠》《月下來遲》《李逵探母》青銅峽文工團
第24屆 張 蓓 摺子戲《虞姬淚》《殺狗》《鬼怨.殺生》
第24屆 惠敏莉 秦腔《柳河灣的新娘》
第24屆 屈巧哲 摺子戲《趙五娘吃糠》《背女》《趕坡》
第24屆 李小雄 摺子戲《殺廟》《寇準背靴》《太廟請罪》
截止到第24屆,秦腔演員共有22人獲得秦腔梅花獎 。他們是秦腔屆的精英,秦腔屆的頂樑柱,是觀眾心目中的名家!
問那幾位演員留下的印象最深,我說他們都不錯,是秦腔屆的驕傲!至於印象最深的演員,我來說說。
第一、竇鳳琴,甘肅省秦劇團副團長,國家一級演員。先後在30多部戲中,擔任女主角,代表劇目有《白花曲》、《斬秦英》、《竇娥冤》、《玉蟬淚》、《梨花情》、《思源》等。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在汲取秦腔藝術豐富營養的同時,又把民歌、流行歌曲的一些發聲、行腔的特色,溶入秦腔演唱之中,高亢嘹亮而又委婉細膩,在秦劇旦行表演藝術方面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演唱風格,有「隴上金嗓子」、「秦腔界的金鳳凰」之美稱,與譚建勛、張蘭秦並稱為「隴原三俊傑」。
第二、雷通霞,1967年出生,甘肅省靖遠縣人。國家一級演員,第十六屆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甘肅省劇協副主席,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三八紅旗手」,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主攻正旦、小旦。秦腔肖派傳人,師承國家一級演員、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肖玉玲和京劇表演藝術家陸淑綺。代表劇目有《官鵝情歌》、《王寶釧》、《秦香蓮》、《胡楊河》、《竇娥冤》、《女兒如花》、《黎秀芳》等。
她的成就最主要的是把肖(玉鈴)派藝術傳承和發揚,肖派的戲她演的惟妙惟肖!
第三、李小峰,1965年出生,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副團長,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陝西省秦腔藝術研究會常務理事,第二十一屆中國"梅花獎"獲得者。主攻文武小生。他先後在《白逼宮》、《周仁回府》、《清水衙門糊塗官》、《打柴勸弟》、《西湖遺恨》、《花亭相會》、《盤腸戰》、《寇準升堂》等幾十個大小劇目中擔任主要角色,以娓娓動聽的唱腔、扎實的功底塑造了眾多性格迥異的舞台藝術形象。
當然,其她梅花獎得住我也很喜歡,比如王新倉、侯紅琴、李梅、李娟張蓓等名家都很厲害,是秦腔屆的翹首,我同樣也愛他們!
大家好,我是老蘆聽戲,今天說說我最喜歡的梅花獎演員,京劇程派演員張火丁。
張火丁作為當今京劇舞台少數極富藝術魅力與個人魅力的領軍人物,「程腔張韻」早被戲迷們口口相傳。張火丁的演出,常常一票難求。她的程派唱腔收放合度,充分又得體,每一個小腔從她沉斂的嗓音中細細地、清晰完整地吐出來,迷倒了無數觀眾,更為她贏得了「第一票房青衣」的美譽。張火丁以極佳的天賦和良好的悟性,很快成長為程派後學中的佼佼者。其音色純正幽遠,行腔低回婉轉,表演節奏鮮明,身段豐富多彩。
我最愛的是《鎖麟囊》,尤其是2015年2月7日,上海大劇院的演出給我印象最深,戲中登朱樓水袖的表演堪稱一絕。後來這一次的演出看了很多遍,很是過癮,愛聽、愛看。我也就成了火粉,沒有那麼多的為什麼,就是喜歡張火丁。這就是我的回答,一個京劇愛好者的偶像張火丁。
崑曲名家張繼青,首屆梅花獎榜首;京劇名家尚長榮,首位梅花大獎(三度梅)獲得者;
梅花獎是兩年選一次,這是頒給那些在藝術上有極高成就的藝術家,也是對藝術家最高的奨勵。我映象最深刻的是京昆表演藝術家裴艷玲先生,她是位女性,但表演的男性角色那真是絕了。記得60年看她演的"林沖夜奔"心裡真是崇拜到五體投地,裴先生把林沖的絕望,孤獨,滄涼悲憤表現得淋漓盡致,唱,午,動作配合得絲絲入扣。裴先生的表演稱得上是到了戲劇表演的最高境界,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境地,她是我國戲劇界的國寶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