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王振孫
Ⅰ 茶花女哪個譯本好
問題一:《茶花女》哪個中文譯本的比較好? 對於外國文學作品我是主張多看幾種譯本的。
早在一百多年以前,即十九世紀九十年代,著名翻譯家林紓便用文言體翻譯、出版了小說《茶花女》(中文譯本的書名是《巴黎茶花女遺事》)。林紓的譯文雖然未必完全忠實於法文本原著,但他那生動櫻粗消傳神、極富形象化的語言使小說《茶花女》的第一部中譯本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以後,人們又陸陸續續讀到了劉半農等人翻譯的話劇《茶花女》和夏康農等人翻譯的小說《茶花女》。瑪格麗特和阿爾芒的愛情故事能夠在中國的讀者群中迅速流傳,深入人心,外國文學翻譯界的這些前輩們的努力是功不可沒的。
在一九四九年至「文化革命」結束之後這長達三十年的歷史時期內,《茶花女》卻經歷了一番曲曲折折的遭遇。這樣一部重要的外國文學作品居然沒有新譯本奉獻給新中國的讀者,而舊譯本的再版為數也極為有限,到了後來,《茶花女》乾脆銷聲匿跡了,以至於在年輕一代的讀者心目中,《茶花女》不僅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甚至還頂著種種不應該有的惡名。粉碎「四人幫」以後,大批外國文學名著終於重見天日,振孫先生就是在這撫一種背景下著手翻譯小說《茶花女》的,並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勞動,他的新譯本《茶花女》不僅忠實於法文原著,而且生動地表達了原作的感 *** 彩,因而受脊知到了讀者的喜愛和歡迎。小說《茶花女》新譯本自一九八○ 年問世以來,一版再版,至今累計印數已達百萬余冊,可以說是這部作品影響最大,流行最廣的一部中譯本。
問題二:茶花女的那個譯本最好,謝謝誒! 最早的當然是林紓的《巴黎茶花女遺事》,文筆很古雅,民國時,比較流行的是劉半農和夏康農的,78年骸後的,鄭克魯,王振孫的比較權威。
問題三:茶花女誰翻譯的好?王振孫還是鄭克魯? 覺得鄭克魯的不錯,另外一本沒看過。
問題四:茶花女哪個譯文版的好,哪個出版社翻譯的比較好?? 上海譯文出版常的最好,最接近原著,我覺得是最好的,且前面的序言和關於小仲馬的介紹也是很好的,全面而有見地。。。我很支持上譯的版本。
人民文學的主要是看版本,序言好的才要,譯林的我覺得相當不好,整個走形了,所以最喜歡的還是上海譯文出版社的
問題五:《茶花女》誰的中文譯本的比較好? 是應該多看幾個譯本
問題六:茶花女的中文譯本 出版時間譯者出版社1979年陳林、文光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王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夏康農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陳林、文光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3年王振孫上海譯文出版社1993年鄭克魯譯林出版社1993年黃甲年長江文藝出版社1994年文光河北大學出版社1995年張保慶北嶽文藝出版社1995年趙學橋貴州民族出版社1996年臧藏接力出版社1998年楊可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9年黃友玲精品出版社2000年孫良方海峽文藝出版社2001年王振孫上海譯文出版社2001年王殿忠浙江文藝出版社2002年胡小躍灕江出版社2003年夏冰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王振孫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王瑞陝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劉遠征中國書籍出版社2005年李文軍中國書籍出版社2006年齊俊紅廣州出版社2007年楊松河華夏出版社2007年趙虛年河南文藝出版社2007年陳琳秀哈爾濱出版社2008年李登福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李雨農村讀物出版社2008年謝磊廣州出版社2009年水木萬卷出版公司2009年李玉民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年劉超哈爾濱出版社2011年董強譯林出版社2011年黃甲年長江文藝出版社
問題七:茶花女哪個版本好??為什麼?急! 建議你看博集天卷版本的,很厚很全,字跡也很清晰,我剛好買了一凳兄本。
問題八:世界名著的最佳譯本有哪些 ・俄國・
《戰爭與和平》-- 草嬰,短期無法超越。(可惜由於草嬰先生撤版,已不能出了。)
《戰爭與和平》-- 高植,也很好。(上海譯文八十年代)
《戰爭與和平》-- 劉遼逸,人民文學版。
《安娜卡列尼娜》-- 草嬰
《安娜卡列尼娜》-- 羅稷南(三聯)
《復活》-- 汝龍
《復活》-- 草嬰,這兩個譯本都是經典。
《前夜》-- 麗尼
《貴族之家》-- 麗尼
《父與子》-- 巴金
《卡拉瑪左夫兄弟》-- 耿濟之
《罪與罰》-- 朱海觀 王汶
《 *** 》-- 南江
《被欺凌與被侮辱的》-- 南江
《童年 在人間 我的大學》-- 劉遼逸 樓適夷 陸風
《高爾基短篇小說選》-- 瞿秋白 巴金 耿濟之 伊信
《獵人筆記》-- 豐子愷
《獵人筆記》-- 馮春,未知如何。
契訶夫作品 -- 汝龍
《當代英雄》-- 翟松年
《靜靜的頓河》-- 金人
《普希金詩選》-- 查良錚
《家庭的戲劇》-- 巴金
《死魂靈》-- 滿濤
《一個人的遭遇》-- 草嬰
《阿列霞》-- 藍英年
《日瓦戈醫生》-- 藍英年 張秉衡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梅益
《誰之罪》-- 樓適夷
《苦難的歷程》-- 王士燮
《往事與隨想》-- 巴金,上海譯文79年版。
・法國・
《悲慘世界》-- 李丹 方於,短期無法超越。
《悲慘世界》-- 鄭克魯,也很好。
《巴黎聖母院》-- 陳敬容
《海上勞工》-- 陳筱卿
《笑面人》-- 鄭永慧
《笑面人》-- 魯膺,上海譯文,也相當不錯。
《九三年》-- 鄭永慧
《冰島的凶漢》-- 陳筱卿
《雨果詩選》-- 程曾厚
雨果戲劇 -- 許淵沖
《包法利夫人》-- 李建吾,短期無法超越
《包法利夫人》-- 周克西(譯文),也很好。
《約翰克利斯朵夫》-- 傅雷
《歐也妮葛朗台》-- 傅雷
《高老頭》-- 傅雷
《幻滅》-- 傅雷
《巴爾扎克中短篇小說選》-- 鄭永慧
《惡之花》-- 錢春綺
《茶花女》-- 王振孫
《紅與黑》-- 郝運
《巴馬修道院》-- 郝運
《都德小說選》-- 郝運
《一生 漂亮朋友》-- 王振孫
《吉爾・布拉斯》-- 楊絳
《莫里哀喜劇六種》-- 李建吾
《娜娜》-- 焦菊隱
《吉爾布拉斯》-- 楊絳
《基督山伯爵》-- 蔣學模
・德國・
《浮士德》-- 郭沫若,1959年人民文學版。
《浮士德》-- 董問樵,1983年復旦大學版。
《浮士德》-- 錢春綺,1982年上海譯文版。
《浮士德》-- 綠原,人民文學版。
《少年維特之煩惱》-- 郭沫若
《席勒戲劇詩歌選》-- 錢春綺等
《威廉・邁斯特的漫遊時代》-- 馮至 姚萬昆
・英國・
《唐璜》-- 查良錚
莎士比亞戲劇 -- 朱生豪
《莎士比亞悲劇四種》-- 卞之琳
《傲慢與偏見》-- 王科一
《孤星血淚》-- 王科一
《牛虻》-- 李Z民
《卡斯特橋市長》-- 侍桁
《性心理學》-- 潘光旦
《雪萊抒情詩選》-- 查良錚
《一九八四》-- 董樂山
《魯濱遜漂流記》-- 徐霞村
《德伯家的苔絲》-- 張谷若
《無名的裘德》-- 張谷若
《還鄉》-- 張谷若
《大衛?考坡菲》-- 張谷若
《呼嘯山莊》-- 張玲 張揚
《名利場》-- 楊必
《傲慢與偏見》-- 張玲 張揚
《失樂園》-- 朱維之
《福爾賽世家》-- 周煦良
《董貝父子》-- 祝慶英
・美國・
《瓦爾登湖》......>>
問題九:茶花女cd版本哪個最好 建議用上海譯文出版社的。 上海譯文出版社的最好,最接近原著,且前面的序言和關於小仲馬的介紹也是很好的,全面而有見地。人民文學的主要是看版本,王振孫的譯本就不錯。譯林的不好,整個走形了,所以還是上海譯文出版社的譯本好。
問題十:「茶花女」有這個句子的譯者和出版社版本。我不夠富,不能像我希望的 70分 我喜歡這句話
Ⅱ 茶花女的簡介
《茶花女》就是根據他親身經歷所寫的一部力作。是發生在小仲馬身邊的一個故事。在19世紀40年代,一個叫阿爾豐西娜·普萊西的貧苦鄉下姑娘來到巴黎,走進了名利場,成了上流社會的一個社交明星,開始了賣笑生涯;並改名為瑪麗·杜普萊西。她愛好文學,音樂,談吐不俗。一次在劇院門口咳血時被阿爾芒看見,阿爾芒甚是心痛。瑪麗也非常感動,於是兩人開始了一段交往。後來阿爾芒和瑪麗的感情出現了問題。一次阿爾芒回到巴黎時聽說了瑪麗的離去,異常後悔,愧疚,於是寫出了這部文學史上的經典。在一些版本里,您會看到這本書的第一頁就是小仲馬為瑪麗·杜普萊西寫的一首詩,名叫《獻給瑪麗·杜普萊西》。此外,由於小仲馬的母親並不是大仲馬的妻子,大仲馬曾不肯相認。小仲馬也藉此為當時所有母親這樣的女人說話。 值得一提的是,《茶花女》是第一本流傳到我國的外國小說,由著名的翻譯家林琴南先生用文言譯就。現在也有很多翻譯家譯出的不錯的譯本,其中以王振孫的譯本(人民文學出版社與上海譯文出版社都出版這個版本)、鄭克魯的譯本(譯林出版社出版)流傳較
Ⅲ 茶花女叩夢麗譯本怎麼樣
《茶花女》是法國作家小仲馬的著作,叩夢麗譯本沒什麼名氣,但也是可以的。下面給出其他幾個稍有名氣的譯本,摘取其中一段,你看看,參考下
王振孫:人民文學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她把我端詳了一會兒,又拿起望遠鏡想仔細瞧瞧我,她肯定覺得我面熟,但一下子又想不起我是誰。因為當她放下望遠鏡的時候,嘴角上浮現出一絲微笑,這是女人用來致意的一種非常嫵媚的笑容,顯然她在准備回答我即將向她表示的敬意。但是我對她的致意一點反應也沒有,似乎故意要顯得比她高貴,我裝出一副她記起了我,我倒已經把她忘掉了的神氣。
鄭克魯:譯林出版社
她有一會兒端詳著我,拿起她的觀劇望遠鏡,想把我看得更清楚些。她一定覺得我面熟,可是又不能確切地說出我是誰。因為她放下觀劇望遠鏡的時候,嘴角上浮現出一絲微笑,這是女人用來致意的嫵媚方式,為的是回答我的致意,她看來正等待著我這樣做。但是我毫無反應,彷彿要佔她的上風,她記起了我,我倒顯得忘記了她似的。
白睿:果麥&浙江文藝出版社
她盯著我端詳片刻,拿起單筒望遠鏡想要看清楚。她大概認出了我,又不確定我是誰。因為她放下望遠鏡時,唇邊泛起一絲微笑,這是女人們施展魅力的方式,她看來正等待我的致意,然後做出回應。可是我卻毫不領情,故意顯得高高在上,她記起了我,而我卻裝作忘記了她。
王殿忠:讀客&文匯出版社
她打量了我一會兒,為看得更清楚一些,又拿起望遠鏡,看樣子她肯定認出我來了,但又想不出我究竟是誰,因為當她把望遠鏡放下時,嘴角上便流露出一種笑容,這種致意的方式十分嫵媚,是女人常用的。而且看樣子她在等待著我的回答。然而我卻不予理會,故意做出高她一等的樣子,好像雖然她已記起了我,我卻把她忘到腦後去了。
李玉民:萬亭文化&中央編譯出版社
她注意望了我一會兒,又拿起觀劇望遠鏡,好看得更清楚些,大概以為認出我來,但又不能確切說出我是誰。因為,她放下觀劇鏡時,嘴唇泛起一絲微笑,那是女人作為打招呼的迷人微笑,好似回應她期待於我的致意。然而,我根本沒有回禮,就好像自己有權用目光追尋她似的,等她回想起來,我似乎又置於腦後了。
Ⅳ 茶花女那個出版社翻譯的好
外國文學名著的話,
1.人民文學出版社
(非常的專業,所以有時會覺得有點悶,但很專業)
2.譯林出版社
(公認的權威翻譯類書籍出版社,文句也很生動活潑)
兩個出版社是不同風格的,主要取決於你的口味咯!
Ⅳ 夏康農在翻譯茶花女去三段文字可取嗎
不可取。
在翻譯譯本的時候,是盡量要求譯者能夠完整的翻譯出來,唯辯有困難的地方可以查閱資料或是詢問更有學問的人,刪除內容是最後都沒有辦法翻譯的時候,才能採取的。不過由於很多譯本是很難的,絕大多數的譯者都會或多或少的對原作進行刪除。
《茶花女》是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其由外國文學出版社於1997年3月出版,王振孫翻譯。故事講述了一個青年人與巴黎上流社會一位交際花曲折凄婉的愛情故事。作品通過一個妓女的愛情悲劇,揭露了法國七月王朝上指棗缺流社會的糜爛生活。岩尺對貴族資產階級的虛偽道德提出了血淚控訴。在法國文學史上,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為主角的作品。
Ⅵ 《茶花女》誰的中文譯本的比較好
一、上海譯文出版社的王振孫譯本比較權威,序言和關於小仲馬的介紹也是很好的,全面而有見地。林紓的《巴黎茶花女遺事》,文筆很古雅,那生動傳神、極富形象化的語言使小說《茶花女》的第一部中譯本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二、簡介:
1、王振孫,浙江湖州人,1933年4月生,是個作家。迄今已出版譯作約四百萬字,主要有《茶花女》、《悲慘世界》、《左拉中短篇小說選》、《溫泉》、《巴尼奧爾喜劇選》、《雙雄記》、《王後的項鏈》、《不朽》、《胡蘿卜須》等。
2、林紓(1852~1924年),近代文學家、翻譯家。字琴南,號畏廬,別署冷紅生,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晚稱蠡叟、踐卓翁、六橋補柳翁、春覺齋主人。室名春覺齋、煙雲樓等。
早年曾從同縣薛錫極讀歐陽修文及杜瞎亮甫詩。後讀同縣李宗言家所藏書,不下三、四萬卷,博學強記,能詩,能文,能畫,有狂生的稱號。光緒八年(1882年)舉人,官教論,考進士不中。二十六年(1900年),在北京任五城中學國文教員。所作古文,為桐城派大師吳汝綸所推重,名益著,因任北京大學講席。辛亥革命後,入北洋軍人徐樹錚所辦正志學校教學,推重桐城派古文。後在北京,專以譯書售稿與賣文賣畫為生。曾創辦「蒼霞精舍」—氏凱—今福建工程學院前身。工詩古文辭,以意譯外國名家小說見稱於時。復肆力於畫。山水初靈秀似文徵明,繼而濃厚近戴熙。偶涉石濤,故其渾厚之中頗有淋漓之趣。其題畫詩雲:「平生不入三王派,家法微微出苦瓜,我意獨饒山水味,何須攻苦學名家?」花鳥得其師陳文台之傳,淡墨薄色,神致生動。晚年居北京,求者多以山水,而花鳥則不復作矣。著畏廬文集、詩集、春覺齋題畫跋及小說筆磨核寬記等。
三、《茶花女》簡介:
《茶花女》是法國著名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的代表作。故事講述了一個青年人與巴黎上流社會一位交際花曲折凄婉的愛情故事。 作品通過一個妓女的愛情悲劇,揭露了法國七月王朝上流社會的生活。對貴族資產階級的虛偽道德提出了血淚控訴。
Ⅶ 茶花女誰翻譯的好王振孫還是鄭克魯
覺得鄭克魯的不錯,另外一本沒看過。
Ⅷ 外國經典文學啟蒙的版本選擇(二)
繼續上一期對外國文學作品的比較,下面這六本也是我近期閱讀並仔細比較過不同譯本的。這些書都特別精彩,值得精讀。不過我覺得這幾本書反映的社會生活比較復雜,意義更為含蓄深遠。因此特別把這幾本書單獨分開來,建議在孩子高中階段以後再開始閱讀。
1 、《德伯家的苔絲》:推薦人民文學出版社張谷若譯本
《德伯家的苔絲》是英國作消運侍家托馬斯·哈代的代表作品,發表於1891年。原著以其鮮明的人物形象、完整的篇章結構、感人至深的故事情節成為英國現代主義作品的巔峰。
我先後認真讀過四個版本,包括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張谷若譯本、安徽文藝出版社的何學文譯本,上海譯文出版社的鄭大民譯本和萬卷出版社的辛慧譯本等。其中,張谷若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對哈代的小說、詩歌以及他的思想有深入的研究和深刻的見解,其在20世紀30年代翻譯的哈代的一系列作品成為經典。張谷若譯本的突出特點是主要採用了漢語的語言表達習慣,閱讀連貫自然,語言形象生動,其次根據哈代原文比較注重節奏和韻律的特點,中譯本也有大量四字、六字連句的特點。此外,張谷若譯本還有大拿吵量注釋,對英國歷史和引文考證做了深入的詮釋,可以說也是研究哈代作品的很好資料。不過,略有遺憾的是,張谷若譯本為了突出哈代原作的鄉村地區特色,採用了大量諸如「俺、頂好、多咱、今兒」等北方方言語言,雖有鄉土氣息,但是對全國范圍的讀者來說接受度略有影響。
鄭大民譯本中規中矩,相比而言感染力略遜一籌。比較而言,安徽文藝出版社的何學文譯本其實也是一個不錯好的讀本,語言流暢、生動感人。如果不喜歡張谷若譯本那種北方方言特點的讀者,可以選擇何學文譯本。
2 、《月亮和六便士》:推薦上海譯文出版社傅惟慈譯本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的代表作,成書於1919年,以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為原型,創作虛構了一個不近人情、充滿藝術追求的人物形象,展現了令人震撼的藝術世界。
傅惟慈,1923年生,著名翻譯家。上海譯文出版社傅惟慈譯本行文流暢、形象生動,充滿感染力,充分展現了原著的風采。
3 、《茶花女》:推薦上海譯文出版社悄猜王振孫譯本
《茶花女》是法國作家小仲馬的代表作,1852年面世,得到一致好評。《茶花女》故事結構嚴謹,篇幅適中,矛盾沖突集中,可讀性很強。
王振孫,1933年出生,專攻法語作品翻譯,有大量的翻譯作品。上海譯文出版社王振孫譯本流暢生動,是一個很好的譯本。中國的第一個中譯本是19世紀末翻譯家林紓的《巴黎茶花女遺事》,這個譯本有很大的影響力,現在在圖書館還能找到,但由於是用文言文翻譯的,所以不建議讀這個譯本。
4 、《包法利夫人》:推薦上海譯文出版社周克希譯本
《包法利夫人》是法國作家福樓拜的代表作品,發表於1857年。福樓拜對女性心理的觀察、研究、分析細致入微,塑造的包法利夫人形象十分鮮明,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看過《包法利夫人》兩個譯本,人民文學出版社李健吾譯本和上海譯文出版社周克希譯本。李健吾是近代著名作家、翻譯家,1925年前後譯出了《包法利夫人》。他的譯筆節奏感強,以四字句子居多,語言簡潔、古意盎然,是一個很好的譯本。不過,四字句表達也顯得不夠連貫,語義跳躍、略顯干澀。因此,我更喜歡周克希的譯本,這個譯本是2002年才出版的,同樣是吸取了福樓拜原文語言節奏特點,但不拘泥於四字,短句以5-8字為主,語言更加自然流暢,感染力更強。
5 、《紅與黑》:推薦北京燕山出版社羅新璋譯本
《紅與黑》是法國作家司湯達的代表作,出版於1830年,著重描寫法國復辟王朝時期上流社會復雜的人情和社會關系。
上海譯文出版社的郝運譯本中規中矩,忠實於原著的表達方式,語言流暢,適合大多數讀者的閱讀習慣。但是,由於法語句子結構與漢語不同,郝運譯本忠實原文的句子結構,有時候含義不夠清晰,需要做一定的思考和分析後才能理解。而羅新璋譯本則是非常好的一個譯本。羅新璋,1936年生,長期專注於研究法語作品,可惜譯作不多。在1993年完成的譯本注釋中,羅新璋已經說明了以前《紅與黑》有四個譯本,分別是1947年的趙瑞蕻譯本,1954年的羅玉臨譯本,1986年的郝運譯本和1988年的聞家駟譯本。讀下來我感覺羅新璋譯本簡直就是一次再創作,語言風格文白交錯,很像錢鍾書的《圍城》,行文自然、流暢、趣味盎然。而且,大量的句子按照譯者的理解全部經過了重新組織,含義清晰明了。可以說這個譯本完全就是一次新的創作,文采飛揚、攝人心魄,是一個非常精彩的譯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羅新璋譯本2017年第二版,裝幀精美,印刷質量上乘,可惜有一些錯別字,可謂是白璧微瑕。所以我只好退而求其次,推薦北京燕山出版社2014年的第五版,校訂仔細,就是板式和印刷質量略遜一籌。
6 、《安娜·卡列尼娜》:推薦中國出版集團現代出版社草嬰譯本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代表作,完成於1877年,該書全景式描寫了俄羅斯的社會生活,人物形象十分鮮明,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讀過《安娜•卡列尼娜》三個譯本,分別是中國出版集團現代出版社草嬰譯本、上海譯文出版社的高惠群、傅石球、於國畔、顧生根譯本、灕江出版社的力岡譯本。這三個譯本都非常好,都是適合閱讀的,還有一個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周揚譯本我沒看過,看網上評論也是很好的。現在我們有這么多好的譯本可以選擇真是太幸福了。草嬰1923年生,力岡1926年生,這兩位是相同時代的,都是長期研究俄文作品的翻譯家,都有大量的俄文翻譯作品。上海譯文出版社的高惠群等譯本則是譯文社重新組織翻譯的比較新近的譯本。這三個版本比較而言,草嬰譯本語言比較朴實,行文十分流暢。高惠群等譯本語言更文氣一些,人名的譯法與另外兩個版本差別很大,伏倫斯基譯為渥倫斯基,吉娣譯為吉提,文字上可以看出借用另外兩個版本的痕跡。力岡譯本的句子相對較長,成語更多,但表達上就略顯晦澀,文風華麗但略為做作。畢竟原作的信息量非常大,朴實的文風已經足以讓作品光彩四溢,不需要過多的修飾了。比較下來,還是草嬰譯本文字表達的整體連貫性和流暢度是最好的,因此我還是推薦草嬰譯本。
遼闊2018年12月
Ⅸ 茶花女講的是什麼故事
茶花女講述了一個青年人與巴黎上流社會一位交際花曲折凄婉的愛情故事。作品講述了一個愛情悲劇,揭露了法國七月王朝上流社會的糜爛生活。對貴族資產階級的虛偽道德提出了血淚控訴。
1.《茶花女》是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其由外國文學出版社於1997-3出版,王振孫翻譯。
2.瑪格麗特原來是個貧苦的鄉下姑娘,來到巴黎後,開始了賣笑生涯。由於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貴族公子爭相追逐,成了紅極一時的「社交明星」。她隨身的裝扮總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稱「茶花女」。
10.彌留之際,她不斷地呼喊著阿爾芒的名字,「從她的睛里流出了無聲的眼淚」。她始終沒有再見到她心愛的人。死後只有一個好心的鄰居米利為她入殮。當阿爾芒重回到巴黎時,她把瑪格麗特的一本日記交給了她。從日記中,阿爾芒才知道了她的高尚心靈。「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終愛我的證據外,我似乎覺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會顯得越加崇高。」
11.阿爾芒懷著無限的悔恨與惆悵,專門為瑪格麗特遷墳安葬,並在她的墳前擺滿了白色的茶花。
12.本小說通過「我」充分體現了作者所主張的人道主義思想,著重表現了人與人之間誠摯的交往、寬容、理解和尊重。阿爾芒和瑪格麗特之間的愛情體現了人間的真情,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寬容與尊重,體現了人性的愛。
括展資料
小仲馬筆下的茶花女,是一個性格鮮明、思想明朗、感情純真而又富有自我犧牲精神的一個姑娘。雖然命運和生活把她推進了另一種境界。但是,她純真的本質沒有改變。為了高貴的愛情,她寧可失掉一切,寧可受盡屈辱和誤會。最後,為真情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茶花女的遭遇和悲慘結局,揭露資本主義社會對被侮辱、被殘害者的冷酷無情,批判資產階級虛偽的道德觀念。人們在看《茶花女》時,往往落下傷心的眼淚。悲劇直接給人以痛感,但痛感迅速的向快感轉換,從而使讀者在感情上得到一種滿足。
Ⅹ 茶花女的那個譯本最好,謝謝誒!
最早的當然是林紓的《巴黎茶花女遺事》,文筆很古雅,民國時,比較流行的是劉半農和夏康農的,78年以後的,鄭克魯,王振孫的比較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