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捲葉病
得了白粉病和宿葉病。
1、白粉病。
此病常在濕度大、溫度高、通風不良的環境中發生。
早春三月,梅花萌芽時,嫩芽和新葉易受病菌侵染,受害部位會出現很薄的白粉層,接著白粉層上出現針頭大小的黑色或黃色顆粒,後期葉片變黃而枯死。
初期噴粉銹寧25%對水200倍,或者每10天噴灑多菌靈500-6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600倍液。
2、縮葉病。
可噴灑托布津或多菌靈防治,亦可噴灑1%波爾多液,每隔一星期噴一次,3~4次即可治癒。
Ⅱ 我家的五星梅怎麼突然葉子都捲起來了,有的都落了
葉子變得捲曲,邊緣有些乾枯,如果沒有落就沒有問題,梅花在這個季內節 應避免雨淋 和澆容水過多,並停止施肥促進花芽分化,還要檢查是否生了紅蜘蛛。個人覺得其實這種問題,去一些專業論壇上提問,比網路知道有時更能得到專業回答;比如類似於花卉盆藝的論壇。。
Ⅲ 梅花新長的葉子卷邊 變焦了!求幫助!
從圖片看出,類似梅花的炭疽病。到花店買以下其中一種葯物進行冶病。可選用75%百菌清700倍液,或70%炭疽福美500倍液,或使用1:2:200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間隔10-15天噴施1次,連續噴2-3次
Ⅳ 我家梅花盆栽葉子卷了怎麼辦
常見的錯誤養法
1、大量澆水
有些花友不知道盆栽梅花葉子捲曲是怎麼回事,根據日常思維認為是缺水了,然後大量澆水,企圖讓葉子重新變得平展翠綠。這樣做的後果直接會導致梅花根系腐爛,整株枯死。因為梅花葉子捲曲的時候,生長基本停滯,根系活躍性差,對水分的需求很少,大量澆水盆土過濕,加上夏天溫度高,根系就特別容易腐爛,然後葉子開始干邊、干尖、脫落、枯枝等。
糾正
當盆栽梅花出現葉子捲曲、生長緩慢的情況時,應逐漸減少澆水量,讓盆土保持微干狀態。這樣既能讓它順利的、大量的分化花芽,又能安全度夏。因為花芽分化期間適當乾燥一些,植物會有危機感,刺激植株分化出更多花芽。另外,梅花本身就喜干不喜濕,夏天溫度高,盆土過濕土壤中氧氣含量少,細菌活躍,就容易造成爛根。不過在控水的時候要注意,別控的太過厲害,乾燥缺水了還是要及時澆,畢竟夏天溫度高,水分蒸發量大沒裂蘆。去年有一個花友給梅花控水,十一天沒澆,直接導致枝條乾枯,整株死亡,要引以為鑒。
2、葉面大量噴水
當盆栽梅花出現葉子捲曲、沒有光澤、生長緩慢時,很容易被花友誤認為是空氣濕度過於乾燥導致的。尤其北方地區,這種誤解更加強烈。於是,就有花友給盆栽梅花大量葉面噴水,上午噴,下午噴,晚上還噴。梅花的這種生理性葉子捲曲噴枯帶水是沒有用的,該咋卷還是咋卷。葉面噴水過多還會造成新的問題,就是容易滋生病蟲害,容易導致葉尖乾枯。原因是噴水過多微環境過於濕潤時,細菌、蟲子比較活躍,繁殖速度快,就很容易侵害到盆栽梅花。除此之外,噴水過多水珠長時間停留在梅花的葉面、葉尖,影響氣孔呼吸,就會造成葉肉壞死乾枯。
在盆栽梅花葉子捲曲、花芽分化期間,最好保持葉面乾爽,更有利於度夏和花芽的順利分化。梅花適應性比較強,我國南方北方都能栽種,對空氣濕度的要求並不高。尤其南方養護盆栽梅花,夏天除了不要葉面噴水以外,還應當避免長時間、頻繁的淋雨。淋雨一方面會影響花芽分化,另外一方面容易引起爛根,還有一方面就是很容易生病。一源慧旦出現葉子乾枯、脫落等異常情況,梅花就不真正的正常了,嚴重時會危及到小命。
3、不曬太陽
當盆栽梅花出現葉子捲曲、沒有光澤、生長緩慢時,就會有花友說這是因為光照太強了,要移到陰涼處養護。的確,當光照過強時,梅花為了減少水分蒸發,也會把葉子捲曲起來。但這種捲曲和休眠期生理性捲曲不一樣,當改變光照強度時,它又會舒展開,變得翠綠好看。如果把生理性卷葉當成是光照過強的卷葉來應對,就可能錯過花芽分化,來年無法觀花。原因是花芽分化需要一定的光照參與光合作用,合成促使長花芽的有機物,才能完成這個過程。長時間將需要光照的盆栽梅花放到沒有光照的地方養,自然就會影響花芽分化。
夏天盆栽梅花出現葉子捲曲、生長緩慢的情況時,的確需要遮光,不要再強光暴曬。尤其上午十點以後到下午五點以前這段時間,可以養護在散光、或者遮光50%以上的環境中。但在光照比較弱的上午和下午,還是要盡可能的多給梅花曬曬太陽,幫助花芽順利分化。如果家裡有調節遮陽的環境,夏天可以全天將盆栽梅花養護在遮光50%以上的環境中,來年開花效果要好於其他養護方法。
4、高溫施肥
盆栽梅花出現葉子捲曲、生長緩慢的情況時,有些花友覺得是缺肥了,應該施一些氮元素高的肥料,促進枝葉生長。這樣做有兩個壞處,一個是當梅花葉子捲曲的時候,說明溫度已經不低了,高溫條件下施肥不安全。另外一個是梅花葉子捲曲是從營養生長階段過渡到生殖生長的階段,需要的是磷鉀肥,施高氮肥反倒會阻止花芽分化,導致冬春季節開花量少或者不開花。
當最高溫度高於三十度時,就不要給梅花盆栽施肥了,容易傷根。而且這個時候它已經停止了生長,對養分的需求量不大,根系活躍性低,施肥也吸收不了多少。如果真的想施肥,可以葉面噴施一點高磷鉀肥,有助於花芽分化,葉面直接吸收,肥傷的可能性會大大降低。尤其花後沒有進行施肥的盆栽梅花,花芽分化前施一點磷鉀肥是很有必要的。否則即便有了花芽分化的條件,養分不給力,也是無法分化出多的花芽,或者就算分化了,也不能順利長大。
Ⅳ 家養的梅花葉子捲曲乾枯,葉子上有麵粉一樣的白點和蜘蛛網,是什麼病呢
是被紅蜘蛛感染了,紅蜘蛛,又名棉紅蜘蛛,俗稱大蜘蛛、大龍、砂龍等,學名葉蟎,我國的種類以硃砂葉蟎為主,屬蛛形綱、蜱蟎目、葉蟎科。分布廣泛,食性雜,可危害110多種植物。
在栽培花卉過程中,紅蜘蛛是常見的破壞者,受其害的有月季、米蘭、茉莉、金桔、海棠、桂花、佛手等花。這種蟲子個體很小,不到1 毫米,圓形或卵圓形,桔黃色或紅褐色,由於體小不易發現,一旦發現其為害時,往往花卉受害已是比較重了。這種蟲子為害方式是以口器刺入葉片內吮吸汁液,使葉綠素受到破壞,葉片呈現灰黃點或斑塊,葉片桔黃、脫落,甚至落光。此蟲喜歡高溫乾燥環境,因此,在高溫乾旱的氣候條件下,繁殖迅速,為害嚴重。蟲子多群集於花卉葉片背面吐絲結網為害。紅蜘蛛的傳播蔓延除靠自身爬行外,風、雨水及操作攜帶是重要途徑。防治紅蜘蛛為害,平時應注意觀察,發現葉片顏色異常時,應仔細檢查葉背,個別葉片受害,可摘除蟲葉;較多葉片發生時,應及早噴葯,常用的農葯有克蟎特、三氯殺蟎醇、樂果、花蟲凈、速滅殺丁等。家庭養花可備花卉噴霧器,在400 毫升水中,克蟎特或速滅殺丁或花蟲凈可滴入4 滴(相當於2000 倍葯液),用三氯殺蟎醇或樂果可滴入8 滴(相當於1000 倍葯液),加葯後搖勻,隨即噴灑,噴葯要求均勻、周到,尤其要注意噴好葉背。噴葯時,最好將盆花移到室外進行,若在室內噴葯,切勿接近食物、用具。每次用畢,把多餘的葯液倒出,用清水把噴霧器洗凈。
Ⅵ 梅花葉子邊變白什麼原因 是肥施多了嗎
梅花葉子邊變白,是長病害了。
梅花病害
卷葉病:
卷葉病是一種生理性病害。地栽或盆栽梅花,在水分脅迫狀態下,葉片兩側向正中摺合內卷,整個梅株呈疲倦萎蔫狀態,嚴重時導致葉片大量脫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夏季高溫少雨、土壤乾旱、空氣乾燥、光照過強,另一方面梅樹本身為細須根,對水分的吸收和運送能力較差,再加上梅花葉質偏薄,而此時梅株對水分的蒸發又較快,總體上水分處於虧缺狀態,從而導致其葉片發生捲曲,其中尤以「綠萼梅」品種發生最為嚴重。卷葉現象約從6月開始,雨後有所緩和,葉片可稍許平展;在風調雨順、水分供應充足時,卷葉出現較晚,不會大量落葉,也不會影響到花芽的分化。
防治方法:
卷葉是梅花本身特別的結構和生理特性,以及不良氣候因素綜合作用所致。為此加強管理,使其根系發育良好、樹體生長健壯,從而提高其吸水和運水能力;進入高溫乾旱季節後,加強根部澆水、葉面噴水和環境灑水,通過增濕降溫為其創造一個相對涼爽的環境;盆栽梅花,特別是淺盆梅樁,尤其是對「綠萼梅」品種,可搭棚遮陰,遮光度控制在30%至40%之間,保護其卷葉不至於因脫水過重而掉落即可。
黃化病:
是一種在鹼性土壤條件下,出現的缺鐵性生理病害。淮河以北地區地栽或盆栽的梅花,由於土壤或培養土偏鹼,或因長時間澆灌偏鹼的用水,使梅株根系長期處於偏鹼的環境中,導致營養須根壞死,從而引起葉片褪綠發黃。鹼黃主要表現在新抽嫩枝的葉片上,葉片偏小,葉脈間褪綠呈黃白色,不很規則,但葉脈尚呈綠色,中下部的老葉一般不發生黃化。
防治方法:
盆栽用土或地栽園土,要將其pH值調整至6.5以下;用自來水澆花,要先放置3至5天,並在其中加入少量的硫酸亞鐵顆粒;生長季節每月澆施一次礬肥水,可預防黃化病的發生;葉片出現較嚴重的黃化後,可用0.3%的硫酸亞鐵溶液澆施根部,用0.2%的葯液噴灑葉面,半月一次,澆噴兼施、雙管齊下,可促成其嫩葉褪黃變綠。少量盆栽也可考慮用1%的食醋液或0.5%檸檬酸液澆施根部。
流膠病:
為枝、干主要病害。患病枝、干變褐腐爛,並伴有流膠,樹勢逐漸衰弱,導致抽枝少而細,花芽分化不良,嚴重時枝條乾枯,甚至整株死亡。枯枝型流膠,一般發生在多年生枝上,多以皮孔為中心,滲出脂狀膠液,初呈淡黃色、半透明、柔軟,後逐漸氧化凝固成褐色晶體狀,嚴重時病部以上枝條枯死;干腐型流膠,一般發生在主幹上,初為水漬狀;後變褐腐爛,腐爛部分逐漸變褐下凹,樹皮開裂反卷,並伴隨有流膠,嚴重時樹勢衰弱,甚至會全株枯死。3至11月均可發生,以6至9月最為嚴重。
防治方法:
加強水肥管理,及時排除積水;防止蛀乾性害蟲侵入,避免日灼和凍害;刮除病部膠狀物,塗抹3至5度的波美石硫合劑或0.1%的升汞水消毒;或用70%甲基托布津、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倍液塗抹創口。
膏葯病:
在枝幹樹皮上形成圓形、橢圓形灰褐色大病斑,狀似平貼之膏葯,後期出現龜裂,小枝發病的膏葯形病斑呈淺灰色,並且繞小枝一圈,後期與小枝分離,呈鞘狀套住小枝。此病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削弱樹勢,嚴重時樹體逐漸衰弱死亡。全年均可發生,以夏季最為集中,地處潮濕、樹冠郁閉的衰弱樹易發病,蚧殼蟲為主要傳播媒介。
防治方法:
通風透光,開溝排水;消滅蚧殼蟲,減少傳媒;秋末落葉後至春季發葉前刮除病部燒毀,塗抹3至5度波美石硫合劑;少量盆栽,有葉期可於颳去病斑後。塗抹達克寧霜軟膏。
煤污病:
由於蚜蟲、蚧殼蟲等的刺吸危害,其排泄的分泌物 至至「蜜露」,在比較陰濕的條件下,易誘發煤污病。表現為葉片、樹干、枝條上被有一層烏黑的煤污層,嚴重影響到梅株葉片的正常光合作用,從而導致植株生長不良,不能正常孕蕾開花。
防治方法:
春季出現蚜蟲危害,及時用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除;出現蚧殼蟲危害,可用25%的撲虱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除;每15天一次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多·硫懸浮劑800倍液噴灑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