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梅花繪畫作品

梅花繪畫作品

發布時間: 2023-05-09 15:26:38

A. 梅花畫法

梅花入畫歷史悠久,觀賞梅花之風的興起,是從漢朝時期開始的,根據《西京雜記》裡面的記載,在漢朝初期修建上林苑的時候,有來自遠方各個國家所進獻的名果異樹,這些名果異樹裡面有朱梅和胭脂梅兩種。

梅花是花鳥畫常見的題材,代表了堅強和高潔,象徵著不屈不撓,堅韌不拔,自強不息,有吉祥如意、不趨榮利的寓意。

[愛心]梅花五瓣,便是象徵五福。梅花的第一瓣象徵著人類最渴望的和平,第二瓣象徵快樂,第三瓣象徵順利,第四瓣象徵長壽,第五瓣象徵幸運。它的存在是一種精神,它身體的任何一個部分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象徵意義,真正的做到「為自己代言」。

枝乾的刻畫:先用筆蘸調淡墨,在盤子邊上括幹些,再蘸深墨,以中鋒畫出最前面的枝條。起筆時用中鋒,畫至枝條下端漸轉側鋒,務必注意行筆過程中,枝條留白斷開,以便填花。

花頭的刻畫:注意花朵的聚散和正側偃仰背的表現。花朵與枝幹需反復交替進行。畫好主要枝幹,決定畫面大局,畫好一部分旁枝後開始畫花,花畫得差不多時,再在花中穿插枝梢,而後再補些花,或再添些細枝梢,這樣交替進行,逐步完善,不可各步驟之間截然分開。

今晚梅花作品用色:

枝幹:濃墨、淡墨

花頭:硃砂、曙紅、胭脂、濃墨

背景:淡墨

雪景:鈦白

小寫意梅花花鳥畫,梅花,自古就是文人畫家們吟詠歌頌的對象,代表了堅強和高潔,象徵著不屈不撓,堅韌不拔,自強不息,有吉祥如意、不趨榮利的寓意。

畫梅順序

老乾-枝幹-花頭

一、確定老乾位置(中間線左下方往右下方延伸,有彎曲弧度)

老乾墨色以干、枯墨為主

二、枝幹(上方延伸兩枝,一粗一細、一長一短)次要小枝伸向四方 ,主枝墨色重,次枝淡。

[慶祝]梅花花頭調色細節

一、朱膘+藤黃調底色,筆尖調曙紅色(大概筆尖1/3曙紅色)

二、藏鋒點出花瓣,根據花頭姿態花瓣有大小、寬窄變化。

三、主枝交錯處花頭比較密,顏色較重。往上下次要部分延伸花逐漸變疏變淡。

四、濃墨勾花絲、點花托。

最後是表達雪景的關鍵步驟

中國畫特色表達雪景的借地為雪法

一、調淡墨(過程可以反復嘗試,可以多調色,保證畫面背景墨色的統一性)

二、大號毛筆鋪染背景(枝幹、花頭上方留白),毛筆中水分不要太多 

三、調濃鈦白點撒雪點,營造生動的雪景氛圍

[禮物]勾皴法這可是我們枝幹刻畫的重點了

一、畫外輪廓

中側鋒用筆、墨色較乾枯

下方輪廓(顏色重,線條粗)

上方輪廓(顏色淡,線條細)

二、皴擦

把毛筆鋪開,干筆枯墨皴擦,下濃上淡

小枝乾的四面出枝法

1、中鋒行筆畫枝幹,越往尖端線條越細(提按用筆)

2、小枝方向變化豐富(主體往上)

3、「女」字穿插

雪花,拿調色盤擠上鈦白色,毛筆蘸水份將鈦白色調成酸牛奶狀,水份不要太多哈,拿一隻毛筆作為支撐點,另外一支調好鈦白色的毛筆在支撐點的毛筆上面去敲就可以了哈,雪花就撒落下來啦[呲牙]

B. 優秀梅花國畫作品有哪些

1、木清《春滿乾坤》

老乾新枝,昂揚向上,豪放不羈,盡顯梅花的勁峭冷香、豐韻傲骨。主幹之分枝以中鋒勾撇,挺拔堅韌。枝節之上的梅花競相吐蕊開放,以枝多花繁為一大特色,枝繁花茂,但繁而不亂,疏密有緒,圈花點蕊,別出新意,顯示了枝幹勁俊、千花萬蕊、天真爛漫、生機盎然的藝術效果。

C. 國畫梅花作品

國畫梅花作品

明 王謙《梅花黃鳥圖》 明 陳洪綬 《梅石圖軸》 清 沈銓 《雪中游兔圖》 清 金農 《紅綠梅花圖》 上海博物館藏 清 汪士慎 《梅花圖》 上海博物館藏 清 八大山人《梅花圖》

作為「四君子」之首、「歲寒三友」之一的梅花,是自古以來備受人們喜愛的傳統名花。

梅花,它先天下而春,欺霜傲雪凌寒而開,這種精神尤其被文人墨客喜愛。

梅花氣節高潔,孤芳自賞,疏影暗香,更是惹得無數人踏雪尋梅,吟詩作對;也頗得畫家青睞,成為花鳥畫題材里,常見的主題。

苗桂芹寫意花鳥梅花四尺斗方《梅花圖》

梅花,花姿清雅孤潔,清麗脫俗,白梅冰肌玉骨,紅梅燦若朝霞,粉色梅花則羞澀俏麗。梅花,花開五瓣,寓意五福「富裕、長壽、健康、美德、幸福」。同時,它代表著堅貞謙虛、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

一起欣賞幾幅國畫梅花佳作,品讀它「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的美」。

王振興寫意花鳥畫六尺橫幅《梅開五福》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台。」

這是一幅描寫老枝奇怪橫斜,紅梅璀璨繁鬧的寫意佳作。

枝幹筆墨肆意,濃淡相宜,表現出老枝虯結崎嶇的特點;梅花花開成簇,絢麗如雲霞,花蕾則用淡粉淺橙敷色。

枯木枝頭春意鬧,生機勃勃的氣息噴薄而出。

張國穩寫意花鳥畫梅花四尺橫幅《梅花圖》

D. 梅花怎麼畫簡單的圖片

首先要有一個大體的構思:右下方畫一石,梅之主幹由左向右上斜出。1、以斗筆或較大毛筆先蘸水,再蘸中墨以較快的速度畫石,適當加皴,不宜多。2、再以大蘭竹蘸水後,筆尖蘸濃墨,先畫主要樹枝的枝頭,適當分叉,逐漸向下畫,注意節奏和速度,越畫水分和墨越少、越干,在這時畫主要枝乾的最粗部分,以較干淡之中墨邊畫邊皴出木本樹干老皮之質感。視情況可加輪廓線,並隨手點出些苔點。
大枝幹旁一般輔以中小樹枝,主幹較淡,那麼,這小枝可適當加重,在靠近石處,右上角處,可令枝斷開留出花的位置。畫枝幹是極重要的一步。枝條要園勁,要用中鋒。畫到粗干時,墨變淡、變干,邊畫邊皴,這時則多用側鋒。加皴時可在主幹的側下部多用一些,這樣也增加了樹乾的明暗和立體感,這通過後來的渲染表現的更明顯一些。3、以較小的毛筆鉤花,蘸淡墨。一般每個花瓣兩筆鉤成,骨朵也用兩筆構成,之所以兩筆主要是要放慢速度、筆筆到位、避免草草。鉤花時注意多畫些未開半開者,全開的要少些。並且切時注意花之向背、疏密。枝有疏密,花更要有疏密。在畫的過程中體會「密不通風、疏可走馬。」枝疏處花可疏,枝密處花可密;有時也可處理成枝疏處花密,枝密處花疏。4、剔蕊點萼。因為開始考慮時要畫的是白梅花,白梅也應令其有色彩感。我便請大家用曙紅加墨,可先剔蕊。畫蕊時要挺住手腕,線要細挺剛勁,不能粗、不能弱、不能洇,每一根線都要氣貫始終,功力到位,因為這是最能體現梅花精神的地方。畫完花蕊以後,點花粉,不要拘泥於每絲一點,蕊絲相對整齊,粉點要園潤靈動。緊接著仍用曙紅加墨點萼,骨朵的方向全靠萼來表現和襯托。點萼更要干凈利落,絕不能拖泥帶水。在點萼的同時,視花密處之情況可適當增加少許小嫩枝,這與先畫好的枝相比有了色彩的差別,也可使密處更密。疏處更顯明朗。5、為了增加畫面的生機,可點綴上幾只麻雀。這幅作品我們在左下粗枝幹上蹲著一隻,石之左面地上站兩只。麻雀很簡單,也好畫,處理好了整個畫面便顯得生氣勃勃。畫時先用赭石加墨點出頭頂,三隻的一次都點上。下面的兩只可畫一正面一略側,略側者一邊用較重的赭墨畫出翅,甚至露出微翹的尾羽。接下來用另一支筆蘸濃墨鉤畫出嘴、眼,再用淡赭墨分兩筆畫出鳥之腹部,兩筆一定要相對畫出。這時可以稍等,待半干後可在肩頭加黑點,下巴加黑點,並用墨畫出微側者之翅羽,用濃墨畫出麻雀之腿、爪,其腿爪一定要畫的勁挺尖利。也可光畫腿不畫爪子,像是站在雪地里(這當然還要作一些處理),我們這幅就先不畫爪子。6、現在枝幹、花朵、萼、蕊等都已經干透了,下面可作一些簡單的渲染。首先用畫麻雀剩餘的淡赭墨染一下梅花枝幹,不管枝幹是濃墨畫的還是淡墨的,全部用淡赭墨重畫一遍,這樣更顯其質感。用淡墨加石綠染石,可以基本平塗。上部可略淡,下部可略深。仍用這個色將花朵的周圍作一些點染,不可洇入花內,這樣可使白花更顯潔白。這是畫白梅的方法之一,還可有多種表現白梅的方法,這會在今後逐步學到。仍用這個顏色在地面上點幾個大小不等的點子,像是開始溶化的春雪、小鳥在結伴覓食。接著在左上部用此色畫出一叢竹葉,作這幅畫中梅花的陪襯

E. 歷代國畫名家筆下 最美的梅花盛宴!

宋 趙孟堅 《歲寒三友圖》

梅,花中四君子之一,傲而不俗。其色分紅白及綠,另有蠟梅,色黃如蠟,香氣濃郁,雖自成科屬,其風韻卻與梅有異曲同工之妙。梅壽可逾千載,枝幹虯曲,身姿蒼古,其芳愈寒愈媚,臨風寒勁挺傲然鐵骨,遇冰雪更添飄然風儀,為歷代文人雅客所喜愛。明代李漁曾論賞梅之無奈:「風送香來,香來而寒亦至;雪助花妍,雪凍而花亦凍」。吾以為:梅不畏寒乃出自天然,而寒香俱來更是造化奇絕,踏雪尋梅,呵氣凝香,滿目嬌色,風雅至致哉!

王冕  墨梅

梅屬喬木,凌寒獨開,君子比德,為文人雅士和人民大眾所喜愛。宋代王安石詠梅名句「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和元代王冕題畫《墨梅》「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充分表現了人們對梅花象徵的高尚品格的崇敬愛戴的情懷。

圖中畫盛開的梅花,樹幹上墨書有「岩叟」二字。此圖運筆道勁有力,構圖疏密有致,枝條穿插,富有韻味,具揚補之遺法,為補之傳派中上乘之作。

此圖軸絲質,依畫稿緙織。以十五六種色絲裝的小梭代筆,巧妙搭配,畫面色澤和諧。以「通經斷緯」的手法緙織,並嫻熟地運用了多種緙絲技法。所用絲線之經密度20根/cm,緯密度44-46根/cm,精工細密。此緙絲圖很好地體現了原畫稿疏朗古樸的意趣,畫面生動,清麗,典雅,是沈子蕃為數不多的存世作品之一,也是南宋時期緙絲工藝傑出的代表作。

此圖寫紅梅翠竹,殘雪未消,寒雀刷羽枝頭,神態生動。竹梅為雙鉤填彩,而雀則用細毫寫羽毛,寫實逼真。

春消息圖  元代  鄒復雷

圖繪老梅新枝,蓓蕾競綻,喧鬧熱烈的氣氛宣告春天來臨的消息,動人心魄。畫家以勁健和時帶飛白的筆觸皴寫粗干,梅花畫法奇特,既非用筆點染,亦非用線鉤勒,而用絹卷或線團蘸墨點成。作者以特寫鏡頭截取畫面,擅用疏與密、繁與簡、直與曲等對比手法布局,筆勢遒勁奔放,墨色濃淡參差,境界幽雅淡逸,是古代墨梅畫的傑作。

此圖梅枝橫斜而出,枝條簡疏。枝節交叉處梅花競相吐蕊開放,表現了王冕野梅的清絕韻致。筆墨精練蘊藉,主幹以淡墨揮灑,濃墨點苔,蒼古老拙。分枝以中鋒勾撇,挺拔堅韌。

此幅構圖別致,布局豪縱奇崛,氣象崢嶸而清勁可愛。枝幹縱橫,以墨筆皴寫,濕筆中又呈飛白,枯健如蟠龍虯曲,再橫點重墨,更顯蒼老道勁。枝梢俏利,而嫩枝又筆直上伸,上下呼應。繁花散於嫩枝之間,只用簡潔的雙鉤,千斛萬蕊,冷艷寒香便撲面而來。妙在一縷煙霧橫遮梅梢,更添雋撥清逸之致。

此圖寫倒垂梅一株,枝由右上角出,主幹弧形彎曲,構成梅枝總的動勢。小枝則有穿插、變化,形成枝蕊參差交錯、俯仰顧盼,梅花爛漫怒放的景象,圖中以沒骨寫干,雙鉤圈花,淡墨渲染背景,突出千條萬玉、花團錦簇的視覺的效果。

這幅梅花圖與畫家的《萬玉圖》有異曲同二之妙,但在氣勢上更覺恢宏。此圖梅干自左出,倒垂而下,分為二枝,一枝彎曲直下,一直平伸出畫面,但細枝側條全取披垂之勢,與總的動勢保持一致。畫面上繁花密蕊、瓔珞紛呈,千條萬玉,撲面而來。構圖上將主幹分散從而強調密如萬玉的花朵本身的美感,有一種喜氣洋洋的氛圍,體現了畫家躬逢明王朝「盛世」,而「借花獻佛」,以寫「梅花得意羨群芳」的心情,從而少了王冕畫梅之中的那種孤傲和清雅之氣。

此圖以較工整細致的筆法畫一枝梅花與一叢翠竹,從一角斜出,垂曳於清溪之上。構圖疏秀有致,梅枝盤折曲伸,指向扇面款識,使整個畫面得到統一。

圖繪老梅一折,虯干挺拔,枝幹挺枝,枝幹交錯,頗有氣勢。枝頭繁花怒放,一片生機。用筆雄健,墨色渾厚,粗細相間,疏密有致。有曹瑩、繆朴、王麟三人題詩,左側自識「錢塘王牧之為文敏指揮使寫」,鈐「牧之」印,另一印模糊難辯。

圖繪雪景寒江,兩只鴛鴦站岸邊梳理羽毛。一株老梅,枝條繁茂,花開帶雪,分外妖嬈。雪竹挺立,小雀瑟棲於上。鴛鴦造型優美,色墨交融;梅樹用筆老辣,用墨焦重,梅花清新淡雅,整個背景以淡墨渲染,留白以表雪意。

此畫中寫水仙與茶、梅三友相為呼應,梅枝上一小鳥正躍躍欲飛。構圖奇妙,梅枝斜伸而下,另有一短枝取向上之勢。以淡墨點染出山石,水仙、茶樹用工筆細加勾畫,而花冠及梅花皆以粉色由外及內的渲染,間點丹紅,色澤淡雅脫俗,氣韻流動。山雀用筆筒略,造型卻准確生動。

梅花綬帶圖  清代  沈銓

此圖寫寒梅怒放,一綬帶鳥棲於枝上,另有一小雀在其下方啾啾嗚叫。梅枝曲折,由墨筆勾出,淡墨皴染,梅花由鉛白點染,晶瑩剔透。綬帶鳥及小雀刻畫細致入微,一絲不苟,有北宋黃筌之意韻。

梅花圖 清代  汪士慎

此畫清淡秀雅,瘦勁姿媚,使我們看到了作者畫梅的獨特風格。金農曾評日:「巢林畫繁枝,千花萬蕊,管領冷香,儼然灞橋風雪中。」但我們看到作者遺存的梅花作品中,枝、花並不太繁,是以疏朗清瘦見長,給人一種疏影瀟灑、冷香四溢的感覺,這幅《梅花圖》便可作為佐證。

春風香國圖  清  汪士慎

此畫以梅蘭竹、牡丹為題。梅花清淡秀雅,以墨筆寫干,稍加點染,曲折秀逸。墨線勾花,略罩淡粉,鉛白點蕊,神清韻足;中鋒撇寫蘭葉,轉折有致,以硃砂點寫花冠,淡墨點心,新穎不俗。牡丹花葉以淡墨潤染,鉤勒花瓣罩染輕粉,暈染有濕潤清麗,水氣空朦之感。

玉壺春色圖 清代  金農

圖中取梅樹老乾一截,通貫畫幅正中,頂天立地,布局奇絕,又以大筆鋪枝,小筆勾瓣,繁枝密萼,穿插左右,枝幹以飽含水分的淡墨揮寫,濃墨點苔,更顯出老梅凌寒的性格。「花光迷離,恍如曉雪之方開」。右側上端有作者自題,乃知為追思五十年前,觀元至大辛少府貢粉矮梅卷情事,凝想而作,款署:「薦舉博學宏詞杭郡金農畫記,時年七十又五。」此為金農老年精心之作。

此圖裁取梅樹一角,老乾蒼勁,新枝挺發,繁花密萼,正反轉側,一片生機。枝幹蒼老古樸,花蕊挺勁清秀,運筆密而不亂,繁而不雜,墨氣雄厚,一輪圓月,影照梅花,分外清逸。

有梅之記,始見於《西京雜記》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朱梅』、『胭脂梅』。迄今2000年矣。梅入畫,有史載始於南北朝,至宋僧仲仁方盛,稱「墨梅始祖」。

宋 趙佶 《臘梅山禽圖》 絹本設色 縱82.8厘米 橫52.8厘米

宋 揚無咎 《四梅花圖》「未開」

「欲開」

「盛開」

「將殘」

馬麟《層疊冰綃圖》

南宋 林椿 《梅竹寒禽圖》 上海博物館藏

元 鄒復雷《墨梅圖》

元 王冕 《墨梅圖》上海博物館藏

元 王冕 《南枝春早圖》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 王冕 《墨梅圖》上海博物館藏

《梅花水仙圖》 佚名 上海博物館藏

《墨梅圖》 佚名 遼寧省博物館藏

明 陳錄 《萬玉圖》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陳錄 《梅花圖》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王謙 《卓冠群芳圖》 上海博物館藏

明 王謙 《梅石圖》

明 王謙 《梅花黃鳥圖》(左)

明 陳洪綬 《梅石圖軸》

清 沈銓 《雪中游兔圖》

清 金農 《紅綠梅花圖》 上海博物館藏

清 汪士慎 《梅花圖》 上海博物館藏

清 八大山人《梅花圖》

清 石濤《梅花圖》

李方膺《梅花圖》

石濤 《靈台探梅圖》

清 惲壽平 《五清圖》

清 蕭晨 《踏雪尋梅圖》 青島博物館藏

唐寅 《梅花書屋圖》

清 陳枚 《月下賞梅》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煙籠玉樹圖》 明 陳錄

《梅花綬帶圖》 清 沈銓

《玉壺春色圖》 清 金農 南京博物院藏

《紅綠梅花圖》 金農 上海博物館藏

F. 名家梅花國畫作品

名家梅花國畫作品具體如下:

1、董壽平:董壽平當代著名寫意畫家、書法家。早年畢業於天津南開大學和北京東方大學。以畫松、竹、梅、蘭著稱,晚年有黃山巨擘之稱,以黃山為題材畫山水,亦善書法。他筆下的硃砂紅梅堪稱絕技,在畫界享有「董梅」、「壽平竹」、「黃山巨擘」的雅譽。

G. 當代畫家畫梅花誰最好

梅花被譽為花中「清客」,並把它與松、竹稱為「歲寒三友」,與蘭、竹、菊稱為「國畫四君子」。梅花以它傲霜鬥雪、不畏嚴寒、凌寒獨開的高潔稟性被中國傳統文人所喜愛,成為文人墨客/畫家爭相歌頌的對象,對於說當代畫家畫梅花誰最好,我們可以先來追溯一下歷史。
據畫史記載,南北朝已經有人畫梅花,到了北宋,畫梅就成了一種風氣,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他創墨梅,畫梅全不用顏色,只用水墨深淺來加以表現。
元明以來,用梅花作畫更多。元代最大的畫梅大師應該首推王冕,他自號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畫一變宋人稀疏冷倚之習,而為繁花密蕊,給人以熱烈蓬勃向上之感。
明清的畫梅者舉不勝舉,如劉世儒、石濤、金農、汪士慎等,從風格來看,他們大體繼承了宋人的疏冷和元人的繁密兩種畫風。
雖然畫風各有不同,但梅花的那種冰肌玉骨、凌寒留香都是畫家手中常描繪的景緻,關於當代畫家畫梅花誰最好的畫家,易從花鳥字畫推薦木清、李中華,劉海軍,易天也這幾位老師,以下是他們各自的梅花作品展,大家不妨欣賞一下。
1.李中華四尺橫幅梅花作品《鐵骨生春》

此幅作品以梅花為題材,梅花被譽為花中「四君子」之首,也是「歲寒三友」之一,因其所處環境惡劣,卻仍在凌厲寒風中傲然綻放於枝頭,是中華民族最有骨氣的花,是民族魂代表。此幅作品可以當做禮品贈與友人、長輩、領導,也可懸掛於家中客廳調節風水。
2.易天也老師寫意畫梅花牡丹《花鳥畫四條屏》

這是一幅花鳥四條屏,四幅圖據採用寫意畫法。右起第一幅是一樹紫藤蘿,紫藤寓意紫氣東來,亦象徵至死不渝的愛情。右起第二幅的主題是竹子,竹林之中幾朵牡丹競相開放。竹子象徵平安,第三幅是一牡丹圖,牡丹代表富貴。迎春花不為嚴寒為人們報春,是吉祥如意的代表。由此可見,這四條屏掛在家中客廳或公司企業里的大堂或者會客廳都具有很好的寓意。作為禮品饋贈他人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3.木清六尺橫幅花鳥畫梅花喜鵲雙侶《喜上眉梢》

這是木清老師創作的一幅寫意花鳥畫作品。本作品以梅花為題材,畫中以「沒骨法」畫枝幹,淡墨揮灑,濃墨點苔,蒼古老拙。老乾新枝,昂揚向上,豪放不羈,盡顯梅花的勁峭冷香、豐韻傲骨。象徵著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作品落款《喜上眉梢》十分貼題,掛在客廳或者卧室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4.劉海軍三尺橫幅花鳥畫梅花《梅花香自苦寒來》

這是一幅以梅花為題材的寫意花鳥畫作品。畫出的梅干虯矯盤錯,古勁蒼老,用筆遒勁,頓挫得宜,時而帶點飛白,富有質感,讓人感到他筆下的梅干滿身都是與風霜雨雪搏鬥經歷的印記。令人感到風神綽約,奕奕有致。滿樹梅枝虯曲蒼勁嶙峋、風韻灑落,有一種飽經滄桑,威武不屈的陽剛之美。梅花枝條多變而有規律,呈現出一種很強的力度和線條的韻律感。
要畫好梅花,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畫梅人還必須有畫梅人的品格,有人稱之為「梅氣骨」,一種高尚的情操和潔身自好的品格,正所謂:「畫梅須有梅氣骨,人與梅花一樣清」。
更多梅花作品欣賞請去易從花鳥字畫梅花字畫版塊欣賞,相信梅花的獨特氣質及畫家的精妙用筆,絕對讓你對梅花肅然起敬,愛不釋手。

H. 梅花國畫作品

梅花國畫作品有

國畫梅花十大經典作品

I. 畫梅花怎麼畫

1.首先我們畫出梅花樹的樹干,一點點就可以,不用把整顆的樹給畫出來。樹枝的線條要時而尖銳時而柔緩,具體的細節大家可以參考圖片來進行操作。

熱點內容
神鸚與櫻花 發布:2025-08-04 07:10:23 瀏覽:589
茶花女歌劇序曲 發布:2025-08-04 07:01:19 瀏覽:296
島鎖梅花 發布:2025-08-04 07:01:08 瀏覽:886
梅花鹿的簡筆畫加顏色 發布:2025-08-04 07:00:37 瀏覽:406
大盆栽白楊 發布:2025-08-04 06:50:36 瀏覽:966
白野花花語 發布:2025-08-04 06:49:42 瀏覽:473
抓荷花嘍 發布:2025-08-04 06:49:40 瀏覽:892
盆栽頑皮小瓜 發布:2025-08-04 06:17:30 瀏覽:267
真玫瑰魔術 發布:2025-08-04 06:04:05 瀏覽:834
茶花用什麼 發布:2025-08-04 06:03:27 瀏覽: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