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梅花鹿的種類

梅花鹿的種類

發布時間: 2023-03-14 00:56:17

① 鹿的種類有哪些

鹿的種類有:

1、馴鹿:

梅花鹿是一種中小型鹿,體長125至145厘米,尾長12至13厘米,肩高70至95厘米,體重70至100千克。毛色夏季為栗紅色,有許多白斑,狀似梅花;冬季為煙褐色,白斑不顯著。頸部有鬣毛。雄性角長達30至66厘米。

② 梅花鹿的種類有多少

梅花鹿現存種類以及分布情況如下:

日本亞種 Cervus nippon aplodontus 日本本州、九州與四國島版
*東北亞種 Cervus nippon mantchuricus 我國黑龍江權、內蒙古和吉林,以及俄羅斯東部與朝鮮半島
*華北亞種 Cervus nippon mandarinus 吉林、遼寧、河北、山東以及河南北部地區
*山西亞種 Cervus nippon grassianus 山西,陝西、寧夏以及甘肅東部
*四川亞種 Cervus nippon sichuanicus 四川北部與甘肅南部
*北海道亞種 Cervus nippon yesoensis 日本北海道
*台灣亞種 Cervus nippon taiouanus 台灣
*越南亞種 Cervus nippon pseudaxis 越南以及廣西南部
*華南亞種 Cervus nippon kopschi 華南以及西南各省
*琉球亞種 Cervus nippon keramae 琉球群島
*對馬亞種 Cervus nippon pulchellus 對馬島

③ 我國現存的鹿有哪些種類

梅花鹿是鹿科鹿屬的1種。因為身上有一些明顯的白斑在背脊兩旁和體側下緣排列成行而得名。也叫花鹿。梅花鹿分7個亞種,中國有5個亞種。鼻端裸出而呈裂縫狀;雄鹿有角,每年約4月脫盤長茸,其角一般到4杈為止,眉杈斜向下伸,第2杈與眉杈相距甚遠;冬天毛的顏色為栗棕色,白色斑點不顯,尾下部為白色,腹毛淡棕;夏天毛紅棕色,有的為暗灰褐色,背部中線地方為黑色,有的至尾部黑色線變細,尾上部黑色,下部白色。分布於西伯利亞東南方,日本,中國的東北、華北、東南和台灣。現今野生梅花鹿數量非常稀少;中國列為一類保護動物。棲於混交林,山地草原和森林邊緣,一般不進入密林。冬季多在陽坡低凹背風處,春秋則在空曠少樹地區活動。夏季喜蔭涼,多在陰坡開闊透風的地方,有時為了避免蚊蠅叮咬也到高山草原活動。性機警,晨昏時結群。主要以青草、嫩芽、樹葉、沙參等為食。每年8~11月交配,懷孕期7~8個月,4~6月為產仔盛期,每胎1~2仔。

麝(Moschusmoschiferus),體型較小,體重約10公斤。雌雄性皆無角。雄性上犬齒獠牙狀,突出口外。後肢比前肢長。具膽囊。雄麝有麝香腺,分泌具有濃郁香氣的麝香,是極名貴的葯材和高級香料。我國麝香的產量與質量均居世界之首位。在分類上有人主張麝應單獨立科。

麂(Muntiacusmuntjak),是華南地區常見中型鹿類。麂皮細韌,是服裝製革和精密儀器用革的良好材料,為我國傳統出口商品。

梅花鹿(Cervusnippon),夏毛紅棕色,有顯著的白色斑點,冬毛棕褐色,白色斑點不顯。臀部具明顯的白斑。雄性角有四叉。眶下腺發達。在我國歷史上曾有過廣泛分布,但目前僅存於安徽少數地區和四川最北部。我國很多地區都建立了養鹿場,進行人工繁殖,作為割取鹿茸的主要來源。鹿胎、鹿血、鹿鞭和鹿內臟等均是貴重的葯材。

馬鹿(Cervuselaphus),是大型鹿類,體重可達200餘公斤,鹿茸也是名貴葯材,品質僅次於梅花鹿,但產量較高。

鹿曾經廣泛分布於每個大陸,澳大利亞有6種在19世紀引進的鹿,它們是:黇鹿、馬鹿、水鹿、豚鹿、蒂汶黑鹿和花鹿。但由於環境的限制,只分布在有限的范圍。

通常只有公鹿長角,馴鹿是惟一一種公鹿和母鹿都長角的鹿,但母鹿的角要小得多。在每年冬天,公鹿的角都會脫落,到春天開始長出新的角,那時鹿角會覆蓋者一層皮,叫做鹿茸。當鹿角成型時,鹿茸就會脫落。

母馴鹿的角是在春天脫落的。另外,麝和獐無論公的還是母的,都沒有角,它們用長長的獠牙去自衛。公麂既有獠牙也有角,而母麂既沒有獠牙也沒有角。

雪是鹿最大的敵人之一。如果雪並不是很大,那到沒什麼的。但當雪變得非常厚時,它們就很難找到食物,因為雪都把食物蓋住了。另外,雖然鹿跑得很快,但由於有些鹿的體重可達300公斤,當它們跑時,它們就會陷到雪中,減慢它們的速度。僅50公斤的狼便很容易地追上了它們。

不像大多數動物,鹿沒有固定的家。對鹿來說,所謂的家就是地盤。夜晚它們就睡在灌木叢中。在冬天時,當鹿的地盤覆蓋著厚雪時,它們就會再找一個雪相對較淺的地盤。當很多鹿都選這個地盤時,它們就會分地盤。

總的來說,鹿科動物是哺乳類動物中最富有價值的種類。它的價值是多方面的。自古以來,由帝王、貴族到一般老百姓,不論中外,都把「狩鹿」作為一種兼具體育性、社交性、娛樂性以及實用性的重要活動。在古代的記事中,「狩鹿」總是佔有重要地位。連孔子所訂六藝之一的「射」,也和「射鹿」有關。中國古代射獵的,主要是麋鹿,即四不象,到清代康熙、乾隆時是馬鹿和駝鹿。

對一般人說來,獵鹿主要是著眼於經濟價值。鹿全身都是寶,鹿茸、鹿胎、鹿鞭、鹿尾、鹿筋、鹿肉、鹿脯等等,無一不是葯材或補品,另外有幾種鹿的毛皮,可制為高級衣物或皮革。馴鹿更具有廣泛的用途,例如拉雪橇、馱東西、擠奶,等等。近年來駝鹿和梅花鹿還有家畜化的傾向。

正是由干鹿的經濟價值這樣高,所以人們獵得出多。麋鹿作為一種野生動物,幾乎在一兩千年前就已打絕了。梅花鹿由於鹿茸質量最優,所以在幾十年前已將山西、河北兩個亞種的野生種打絕,另外華南、東北、台灣三個亞種也所剩無幾。其他鹿種也有類似情況。現在國家固然已將絕大部分鹿種列入保護動物名單,但在野外尚未受到嚴格的保護。有些稀有種,例如海南島的坡鹿、華南的梅花鹿、西雙版納的豚鹿等,仍然處在瀕危的邊緣,值得嚴重注意。

中國是世界上產鹿種類最多的國家。屬於鹿科的動物,全世界共有17屬,38種,其中有10屬、18種在中國曾經產或現在仍產。這就是說,中國產的鹿,佔世界鹿屬的一半以上,佔世界鹿種的將近一半。相形之下,前蘇聯的國土比中國大1倍多,但只有5屬、6種;美國和加拿大面積和中國大小相近,各只有4屬、5種;印度的面積固然沒有中國大,但印度素以鳥獸種類「最豐富」著稱,卻只有鹿屬4個、鹿種8個,仍遠不及我國。更應指出,這四個國家,誰都沒有一個特有屬或特有種的鹿科動物,可是在中國產的鹿科動物中,至少有一個麋鹿屬是特有屬,有麋鹿、白唇鹿、毛額黃麂、小黃麂或再加上林麝等四五個種是特有種。另外還有黑麂(毛冠鹿)和河麂(獐子)2屬2種,除緬甸和朝鮮各產少數外,中國分布既廣,數量又多,所以基本上上可視為我國的特產動物。

四不象就是麋鹿。麋鹿是古書上的名稱,四不象則是民間的俗名。《封神演義》里講到過四不象,說這是武王伐紂大軍主帥姜子牙的乘騎。小說把四不象描述成「麟頭豸(Zhi)尾體如龍」,這當然與真實形象相去十萬八千里。但這書中所說並不是純粹出自想像。從化石資料可以知道,武王伐紂的時代,正是麋鹿最為繁盛的時代,長江南北出土的麋鹿化石,以商末周初為最豐富,之後逐漸稀少,周朝以後更急劇減少,到秦漢時代已變得極少了。有人認為,麋鹿作為一種野生動物,可能在漢朝時就已經滅亡了。但也有人考證說,直到明朝,甚至清初,在長江以北的蘇北地區,還有殘余的麋鹿生存,只是數目已微不足道了。

馴鹿:在這么多「假四不象」當中,以馴鹿最容易引人誤會,因為不僅在大興安嶺產地群眾叫它四不象,而且許多種古書,例如《清文匯書》、《黑龍江外記》、《異域錄》、《曹廷裘日記》等,都將它傳得很廣很久,使得人們相信這就是真的四不象。記得1950年春北京動物園重新開園之際,報紙上和動物說明牌上都有「四不象」一名,人們興沖沖跑去一看,原來就是馴鹿。

馴鹿和麋鹿在外形上的區別較大,即使外行人也不難一眼看清。麋鹿是尾巴最長的鹿,馴鹿的尾卻極短。麋鹿的角好似沒有眉杈,各杈皆向後發展,馴鹿卻有非常復雜的向前生長的角杈,而且它是惟一雌雄皆長角的鹿種。在體形毛色上也有不少差別。二者惟一相同之處,就是蹄子扁平寬大,間距較寬,懸蹄發達。這是因為麋鹿原來生活在沼澤和濕地,而馴鹿則長期活動在冰天雪地,二者都需要這種類型的蹄子。

中國沒有真正野生的馴鹿。鄂溫克族人所豢養的馴鹿,估計現有1000多頭,不知當初是從哪兒得來的。它們與西伯利亞及北歐各少數民族養的馴鹿,習性上基本相同,都是屬於半飼養、半野生的狀態。日間大都任其跑到山野間自由覓食閑逛,晚上跑回村裡過夜。有需要時,就把它套上拖雪橇,馱東西,擠鹿奶,甚至宰殺剝皮、割肉、煉油。寒帶少數民族需要馴鹿,正好比青藏高原上的人需要氂牛一樣。

駝鹿:駝鹿的情況卻不同。它是真正的野生動物。它的分布區不象馴鹿那樣靠北,在我國可以分布到大小興安嶺的北緯四十七八度一帶。《動物學大辭典》給它起了個名字叫「麋」。這就更容易使之同「麋鹿」相混淆。在大興安嶺有人口叫它「四不象」,但是在小興安嶺就沒有人這樣叫了。看來還是叫它「駝鹿」最為相宜,因為它身體高大如駱駝,四條長腿也有一點像駱駝,肩部特別高聳,略似駝峰。

駝鹿是世界上所有鹿中個體最大,角也最大的鹿。頭很大,臉特別長,脖子非常短,鼻子肥大而下垂,喉下有肉柱,上有許多垂毛,軀體十分雄壯短粗,四條腿卻又細長得不成比例。雄鹿的角與別的各種鹿的角形狀都不同,不是枝杈形,而是扁平的鏟狀,中間寬闊似仙人掌,四周生出大量的尖杈,最多可達三四十個。每支角的長度可超過一米,最長的竟達1.8米,寬度能達40厘米。兩支角的重量就達三四十公斤。那支撐著如此巨大的角的身體,不用說也是大得可觀了。在阿拉斯加曾經發現過肩高超過2米,體長將近3米,體重達到650公斤的大駝鹿。在興安嶺獵獲的駝鹿,沒有超過500公斤重的,毛色也較淡,角出較小,不十分寬扁。

駝鹿生活在亞寒帶多湖沼的森林地區,不愛吃草,喜歡吃嫩枝葉和樹皮,春夏秋三季常下水浸泡,攝取水草和蓮花、蓮莖,冬季則在雪地上覓食各種苔蘚。很少集合成群。牡鹿平時更喜歡獨居,但在冬季缺食時,卻有過混人牛群里覓食的情況。在內蒙古阿爾山的牛群中,就曾有兩只駝鹿被人捉住,其中一隻雌的被送到北京動物園展覽。

駝鹿和馴鹿也有鹿茸,論尺寸和重量都比梅花鹿茸大得多,但據說質量次,葯用效能低。其原因還不清楚。駝鹿如此巨大,肉量自然很可觀,可是味道如何,似乎沒有多少人稱道。但據說古代著名美味「八珍」之一的「猩唇」,就是它那肥大下垂的鼻唇。

駝鹿在外國是一種最重要的狩獵獸。人們獵它,是為了要它的巨角做紀念品。在我國,鄂倫春等少數民族獵它,是為了吃肉取皮。現在,它屬於國家第二類保護動物。至於麋鹿和馴鹿,因為都沒有野生種,所以都不用列入國家保護動物的行列。

黑鹿:在湖南南部多水的山林里,還有一種「假四不象」,就是黑鹿。越過湘粵邊境,到了廣東北部的山區,人們叫它水鹿。在四川產地,它的名字是黑鹿。到了雲南,人們又叫它馬鹿。聽說海南島上的人還叫它水牛鹿。總之,除了湖南人叫它四不象之外,所有各地都承認它是鹿。

這是一種熱帶、亞熱帶的鹿種,向南一直分布到馬來西亞、蘇門答臘,最北的產區是在我國四川西北部和青海南部一帶。台灣島上上有一個亞種。

黑鹿是一種大型鹿,身體粗壯,比馴鹿更為高大,和麋鹿差不多。我國產的黑鹿,雄的肩高可達1.25米到1.3米,體重可達200多公斤。雌鹿較小,重約130到140公斤。毛色一般黑褐,頸和尾的顏色更深。毛十分粗雜。尾巴雖比不上真正的四不象長,但比起其他各種鹿也算是長的。雄鹿有粗大的角,一般長達七八十厘米,粗達十七八厘米,最長紀錄是1.25米。這種鹿的茸角,雖不如梅花鹿和馬鹿的鹿茸價值高,但較優於駝鹿、馴鹿,過去為我國西南各省的主要土特產,每年收購數量相當大。現在它已被列入第二類保護動物名單。

④ 鹿有多少品種

鹿在全世界約有52個品種。分別包含了花鹿屬的4種、鹿屬的10種、黇鹿屬的2種、麋鹿屬的1種、毛冠鹿屬1種、麂屬的7種、獐屬的1種、駝鹿屬的2種、馴鹿屬的1種、狍屬的2種、空齒鹿屬的2種、南美澤鹿屬的1種、草原鹿屬的1種等。

其中該52個鹿的品種中最為常見是梅花鹿(為亞洲東部特產種類)、馬鹿(國內分布於黑龍江、遼寧、內蒙古呼和浩特)、歐亞駝鹿(廣泛分布於歐亞和北美大陸的北部)、狍(分布於東北、內蒙古、青海、河北、河南)以及馴鹿(廣泛分布於歐亞和北美大陸北部)。

梅花鹿分布范圍:

1、中國主要集中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中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四川、廣西等有限的幾個區域內,台灣亦分布有一個特有亞種。

2、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捷克共和國、丹麥、芬蘭、法國、德國、愛爾蘭、立陶宛、馬達加斯加、紐西蘭、菲律賓、波蘭、烏克蘭、英國和美國等地區已引進梅花鹿。

3、在韓國,梅花鹿已經滅絕,朝鮮和越南的種群也面臨著可能滅絕的風險。

⑤ 鹿的種類有哪些

鹿的種類有:

1、梅花鹿:

馴鹿,又名角鹿。是鹿科馴鹿屬下的唯一一種動物。身長約200厘米,肩高100-120厘米。雌雄皆有角,角的分枝繁復是其外觀上的重要特徵。

⑥ 梅花鹿屬於獸類嗎

梅花鹿屬於獸類嗎

梅花鹿屬於獸類嗎,對於梅花鹿大家應該都不陌生,而且梅花鹿的外形也是很具有特色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大家對於梅花鹿的了解也比較少,以下來看看梅花鹿屬於獸類嗎。

梅花鹿屬於獸類嗎1

梅花鹿隸屬偶蹄目、鹿科、鹿屬,是反芻哺乳動物。

1、有蹄類動物的有關或屬於以前稱作有蹄類哺乳動物的,現在分成奇蹄目和偶蹄目,由有蹄動物組成,例如馬、牛、鹿、豬和象

2、偶蹄目鹿科反芻動物(ruminant);每足具2大蹄、2小蹄;多數種的雄體及某些種的雌體均有角。

3、有蹄哺乳動物的一目,屬於真獸亞綱(包含豬、野豬、河馬和反芻亞目的成員),功能腳趾為偶數。

4、長頸鹿是反芻動物,因而屬於牛類和鹿類。雄*和雌*長頸鹿都有隱藏的角。

5、蹄覆蓋奇蹄目或偶蹄目哺乳動物腳趾或足下部的角質鞘,如馬,牛或鹿

6、和牛一樣亦屬於反芻類動物有羊、鹿、羚羊、長頸鹿等。

梅花鹿是保護動物嗎

是。梅花鹿是鹿科鹿屬動物,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1、背中央有暗褐色背線。尾短,背面黑色,腹面白色。夏毛棕黃色,遍布鮮明的白色梅花斑點,故稱「梅花鹿」。雌獸無角,雄獸的頭上具有一對雄偉的實角。主幹一般向兩側彎曲,略呈半弧形,眉叉向前上方橫抱,角尖稍向內彎曲,非常銳利。

2、梅花鹿它們生性機敏,聽覺嗅覺都很發達,稍有風吹草動就會豎起耳朵時刻警惕。它們的身手相當矯健,群鹿奔跑時姿勢敏捷而優雅,上下攀爬陡坡也不在話下。

3、梅花鹿是亞洲東部的特產種類,除了中國,在俄羅斯東部、日本和朝鮮也有分布。根據地理分布,全世界的梅花鹿可分為十餘個亞種。梅花鹿山西亞種是梅花鹿的一個亞種,眼窩凹陷,有顏面腺;有足腺;無膽囊。

梅花鹿屬於獸類嗎2

梅花鹿屬於猛獸區嗎?

梅花鹿不屬於猛獸區。

梅花鹿,是鹿科鹿屬動物。

梅花鹿體長125至145厘米,尾長12至13厘米,肩高70至95厘米,體重70至100千克。頭部略圓,顏面部較長,鼻端裸露,眼大而圓,眶下腺呈裂縫狀,淚窩明顯,耳長且直立,頸部長,四肢細長,主蹄狹而尖,側蹄小,尾較短。毛色隨季節的改變而改變,夏季體毛為棕黃色或栗紅色,無絨毛,在背脊兩旁和體側下緣鑲嵌著有許多排列有序的白色斑點,狀似梅花,因而得名。

冬季體毛呈煙褐色,白斑不明顯,與枯茅草的`顏色類似。頸部和耳背呈灰棕色,一條黑色的背中線從耳尖貫穿到尾的基部,腹部為白色,臀部有白色斑塊,其周圍有黑色毛圈。尾背面呈黑色,腹面為白色。雄性梅花鹿頭上具有一對實角,角上共有4個杈,眉杈和主幹成一個鈍角,在近基部向前伸出,次杈和眉杈距離較大,位置較高,常被誤以為沒有次杈,主幹在其末端再次分成兩個小枝。

主幹一般向兩側彎曲,略呈半弧形,眉叉向前上方橫抱,角尖稍向內彎曲,非常銳利。

梅花鹿晨昏活動,生活區域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改變,春季多在半陰坡,採食櫟、板栗、胡枝子、野山楂、地榆等喬木和灌木的嫩枝葉和剛剛萌發的草本植物。夏秋季遷到陰坡的林緣地帶,主要採食藤本和草本植物,如葛藤、何首烏、明黨參、草莓等,冬季則喜歡在溫暖的陽坡,採食成熟的果實、種子以及各種苔蘚地衣類植物,間或到山下採食油菜、小麥等農作物,還常到鹽鹼地舔食鹽鹼。

白天多選擇在向陽的山坡,茅草深密、體色相似的地方棲息,夜間則棲息於山坡的中部或中上部,坡向不定,但仍以向陽的山坡為多,棲息的地方茅草則相對低矮稀少。性情機警,行動敏捷,聽覺、嗅覺均很發達,視覺稍弱,膽小易驚。

由於四肢細長,蹄窄而尖,故而奔跑迅速,跳躍能力很強,尤其擅長攀登陡坡,那連續大跨度的跳躍,速度輕快敏捷。梅花鹿群居性不是很強,成年雄性往往是獨自生活,夏季和冬季會做短距離的遷移,有一定的領地意識,特別是繁殖季節。

梅花鹿屬於獸類嗎3

「鹿科哺乳動物」梅花鹿是國家幾級保護動物?可以養殖嗎?有哪些功效與作用?

梅花鹿是一種中型鹿,在分類上,它和其他鹿科動物一樣隸屬於哺乳綱鯨偶蹄目。成年雄鹿體長約1.5米,體重約100千克,可比大多數人類重。雌性梅花鹿個頭稍小,沒有長角。那梅花鹿是國家幾級保護動物?可以養殖嗎?

梅花鹿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它們曾經遍布中國各地,因為森林、草原的破壞和人類的濫捕,今天僅殘存於幾個有限的區域。傳統醫葯認為鹿茸具有葯用價值,也是它們遭到捕殺的一大原因。

梅花鹿形態特徵

梅花鹿為中型鹿。體長1.3-1.5米,肩高0.85-1.0米,尾長約0.2米,體重80-130公斤。體為棕紅色,有白色斑點,酷似梅花而得名,頭略圓,顏面部較長,鼻端裸露,眼大而圓,眶下腺呈裂狀,淚窩明顯,耳大直立。頸細長,軀干適中。四肢細長,主蹄狹尖,側啼小。尾短。臀部有明顯的白色塊斑。體毛棕色,夏毛較鮮艷,白色梅花斑明顯,冬毛略比夏毛深,有絨毛,但無白色斑點,有的僅隱約看到。

僅雄性具角,共有四叉,眉叉向前斜伸,與主幹呈一鈍角,第二枝位較高,因此常被誤認為它沒有第二枝,主幹在末端分成兩小枝。幼獸體色較鮮艷,體背及體側有密集的白色斑點。

梅花鹿的種類

梅花鹿有10個亞種。有我國華南亞種、東北亞種、山西亞種、四川亞種。

梅花鹿的生活習性

1、梅花鹿是喜歡集群的動物,每群由2頭數十頭不等。但隨季節不同,群的結構發生變化,在繁殖季節,鹿群的組合是由1頭結壯成年雄鹿,1-10多頭成年雌鹿、一些亞成體和幼鹿組成,被稱為「繁殖群」;5-7月間,是梅花鹿產仔季節,臨產雄鹿離群到辟靜隱蔽處產仔。隨後自帶幼鹿生活或與其他母子群組合起來,有時多達數十頭。被稱為「母子群」。

非繁殖季節有數頭完全是成年雄鹿或成年雌鹿組成的小群,稱為「雄鹿群」和「雌鹿群」。

2、梅花鹿主要在晨昏活動,多在離水源不遠和食物較多的地方徘徊,活動范圍大約5-15km。

梅花鹿吃什麼食物

梅花鹿為純植食性動物,採食各種草本植物、喬木和灌木的葉、芽、嫩枝。

養梅花鹿要辦什麼手續?

養梅花鹿需到林業部門取得《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和《野生動物經營許可證》,如果沒有這兩個證件其銷售、運輸都是非法,一旦抓到會被沒收、罰款甚至判刑。而且,銷售特種動物的場家還要有畜牧部門頒發的《動物防疫合格證》,否則就違反法規,產品不能做種,今後生產、銷售也有問題。

梅花鹿養殖要什麼條件?

1、場址條件:梅花鹿養殖應選擇地勢較乾燥、向南或偏向東南、有5度坡的沙質或少石的場所,山區要選在不受山水威脅、避風及排水良好的地方。

2、飼料條件:梅花鹿完全圈養的每年每隻平均需要精飼料350~400公斤,需要粗飼料1750~2000公斤,因此要求一年四季牧草繁茂。

3、水源條件:梅花鹿建場前要對地下水位、自然水源、水量、水質進行必要的勘測和調查,並注意水中的無機鹽含量,要避免使用江河等地上的自然水源或場地附近被污染的水源。

4、交通條件:梅花鹿建場地點應以距離公路1.0~1.5千米,距離鐵路5~10千米為宜,以便於設備、飼料的供應及產品的發送,便利職工生活。同時電力要充足,距離電源較近。

5、社會條件:梅花鹿場不應選擇在工礦區和公共設施附近,不要陣被牛羊傳染病污染過的地方或畜牧場上建場,還要注意場址附近的資源條件如建材是否方便、勞力是否充足等。

梅花鹿的功效

梅花鹿它全身都是寶,滋陰、補腎、壯陽、進補養生,食鹿最好!

雄鹿的嫩角沒有長成硬骨時,帶茸毛,含血液,叫做鹿茸。是一種貴重的中葯。具有生精補髓,養血益陽、強筋健骨、抗衰老、延年益壽之功效。用於虛勞贏手、眩暈、腎虛、耳鳴、目暗、腰膝酸軟、陽痿、滑精、子宮虛冷、崩漏帶下、神經衰弱、失眠、健忘等症。

鹿肉是高級野味,肉質細嫩、味道美、營養價值豐富、結締組織少,可烹制多種菜餚。鹿肉含有較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無機鹽、糖和一定量的維生素,且易於被人體消化吸收。

鹿血甘溫,所以喝鹿血酒能補虛弱、理血脈、散寒邪、止疼痛,用於陽虛怕冷,腹痛,腎虛陽萎,虛寒帶下,崩漏等症。但陰虛火旺或素有痰熱者又不相宜。

鹿鞭可以補腎壯陽,益精、活血、增強性功能、抗衰老、增免疫、抗疲勞、治療男性不育、陽痿早泄、血管性痴呆、勞損、腰膝酸痛、腎虛、盜汗、渾身無力等症狀。

鹿胎為動物胎之極品,鹿胎含有獨特的活性成份——活性囊胎素(DGPP),同時鹿胎盤含有豐富的氨基酸,維生素,鈣,鐵,鋅等元素,還有鹿胎蛋白,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及人體必需的微量無素,有補氣血,調經,壯陽,補虛,美容養顏、延緩衰老的作用,使人體保持年輕狀態。

中醫認為鹿胎可補氣養血,調經散寒,大補腎元,填精養血,扶益虛損,適用於諸虛百損之症。可治療虛損瘦弱、盜汗遺【精】、陽痿不舉、月經不調、產後缺乳,可提高機體抵力,增強免疫力。

鹿骨具有補虛、強筋、壯骨的功效,適用於久病體弱、精髓不足、貧血、風濕、四肢痛疼等症。祛風除濕、散腫療瘡、跌打損傷、無名腫毒、乳癰。

鹿筋是鹿的筋腱,性溫,味淡微咸,具有主治勞損續絕、大壯筋骨、令人食之不愛寒冷、補陽、風濕關節痛、手足無力及腳轉筋、壯筋骨、治癆損、治風濕性關節炎等作用。

鹿血,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膛血或茸血,其性熱,味甘咸,歸肝、腎二經,具有養血益精、行血祛瘀、消腫療傷,治療貧血、調節免疫、養顏容、延緩衰老、改善記憶、抗疲勞、改善性功能等多項治療保健作用。

⑦ 世界上的鹿種類有多少種

全世界共抄16屬約52種。

鹿科(Cervidae)是哺乳綱偶蹄目下的一科動物。體型大小不等,為有角的反芻類,分布於歐亞大陸、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北美洲、南美洲的南緯 40°以北地區及西南非洲。鹿科動物其特徵是生有實心的分叉的角,一般僅雄性有1對角,雌性無角,體長0.75~2.90米,體重9~800千克。

(7)梅花鹿的種類擴展閱讀:

由於過度獵捕和棲息環境的惡化,近幾十年來,我國駝鹿的分布區大為縮小,許多曾經有駝鹿分布的市、縣和林場內的種群都已經絕跡,其他尚存的自然種群的數量也在顯著減少,密度降低,與世界其他地區駝鹿的較大數量形成鮮明的對比。因此,對駝鹿加強科學研究,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有角種類的雌鹿如無角亦不具獠牙狀上犬齒。雄鹿大於雌鹿。毛色冬深夏淺,多數幼鹿有白色斑點,有的種類(如梅花鹿Cervus nippon和豚鹿Axis porcinus)成體也有斑。

參考資料:網路-鹿科

熱點內容
雪花花卉 發布:2025-10-06 04:45:38 瀏覽:939
蕭山白玫瑰足浴怎麼樣 發布:2025-10-06 04:37:46 瀏覽:369
海棠花起蟲 發布:2025-10-06 04:30:50 瀏覽:484
櫻花笑玩子 發布:2025-10-06 04:03:28 瀏覽:423
櫻花怎麼播種 發布:2025-10-06 03:55:49 瀏覽:212
一月花語 發布:2025-10-06 03:26:11 瀏覽:251
百合祛痘嗎 發布:2025-10-06 03:23:12 瀏覽:727
蘭花西陽台 發布:2025-10-06 03:17:16 瀏覽:981
999朵玫瑰原唱 發布:2025-10-06 03:14:53 瀏覽:744
早稻插花 發布:2025-10-06 03:00:38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