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梅花
⑴ 我有幅畫署名寫的吳邦,畫的是雙虎.請問吳邦是誰
2007年迎春藝術品拍賣會已成交作品的列表裡
第362件拍出的作品署名的藝術家為吳邦畫的是雙虎圖
尺寸為122×41cm
最初估價為800-800(元),但是成交價未知。
質地為設色絹本(立軸)
拍賣公司為山西晉寶齋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專場是 中國書畫 油畫
拍賣日期是2007-01-21
有關與吳邦的個人簡介是沒有的
但是由蘇庚春題簽
蘇庚春(1924-2001年),字更淳,河北深縣人,1924年12月出生於北京古玩世家,自小秉承家學,又博聞強識,從父親蘇永乾先生(字惕夫)在北京琉璃廠經營字畫古董行——貞古齋,後又師承夏山樓主韓德壽先生(字慎先),年紀輕輕便練就了一雙鑒別書畫的慧眼,時與劉九庵、王大山、李孟東並譽為「琉璃廠書畫鑒定四大家」,郭沫若先生贊其「年少眼明,後起之秀」。1956年公私合營以後,蘇庚春先生任北京寶古齋書畫門市部主任等職。1961年,他應當時廣東省副省長魏今非邀請,調廣東省工作,從此廣東書畫文物的鑒賞水平渙然一新。蘇庚春先生以其高深的學養和獨特的鑒賞能力,為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海關等國家機構鑒定或徵集文物達數十萬件,保護和挽救了祖國珍貴的文化遺產;他所培養的書畫鑒定人才已成為廣東文物鑒定界的棟梁。筆者自1992年7月起進入蘇先生曾供職的廣東省博物館從事書畫鑒藏工作,有幸忝列門牆,跟隨學習書畫鑒定近十年,其中於先生之事耳濡目染既多,現擇其要者略述其一二,以紀教澤。
師從韓慎先學鑒定
傳統的書畫鑒定,離不開老師的言傳身教,蘇先生也不例外。他在書畫鑒定方面的老師,據他所說,主要是韓慎先。韓慎先(1897—1962年),字德壽,號夏山樓主,北京人,久居天津,其祖父韓麟閣曾為清吏部官吏。韓氏曾自開古玩店,後與陳彥衡學戲,對譚派唱腔頗有研究。曾於高亭唱片公司灌有唱片,頗有影響。他的拿手戲為「三子」(《法場換子》、《桑園寄子》、《轅門斬子》)。余叔岩曾從其學《南陽關》唱腔,並傳韓氏《戰太平》唱腔。韓慎先是新中國早期書畫鑒定權威之一,與張珩、啟功、謝稚柳等同為首批書畫鑒定小組成員,任職天津藝術博物館副館長。
據蘇庚春回憶,韓慎先幼時常隨父游覽於廠肆,當時尚蓄一小辮,故有人稱韓小辮;因為他居長,所以人們官稱為韓大爺。他博學多能,除對書畫精通外,尚能識別瓷、銅、玉、硯等項。對詩文、書法也自有獨到之處;在京劇方面,嗓音極好,專攻老生,有餘(叔岩)派韻味;自己又會拉胡琴,晚年天津名票多拜於門下。他在京津影響很大,如果誰說是夏山樓主的學生,走到哪都能吃得開。韓慎先晚年主要研究書畫和授徒。蘇庚春與韓老結識,先是由鑒定書畫,後來則是兼學唱戲。蘇庚春在其書畫鑒定札記《犁春居書畫瑣談》中載,韓慎先作蘇先生的琴師,他說蘇嗓子好,有「雲遮月」之味,一定要比鑒定字畫更紅,叫蘇學唱戲。可是蘇庚春常常向他把所學會的戲唱過後,他總說,全對,也全不對,假如要教蘇,比教不會唱的更難。因為這時蘇先生已經唱的有自己的一套了,改起來較難。蘇先生便「知難而退」了,還是轉搞他的字畫鑒定本行。
學習鑒定字畫,韓老師告訴蘇先生說,第一要有好記憶力,如沒有好的記憶力,那一定學不會,這是個根本,沾事則忘,那就學不了鑒定;第二要熟悉歷史和歷代有名的書畫家;第三要真假好壞都得看,有比較才有鑒別。有一天,蘇先生去韓老師家,見房中掛著幅鄭板橋的墨竹,便向他討教。韓老師說,鄭板橋是用畫法寫書,書體叫「亂石鋪街」,字體中有的筆畫像竹枝和蘭葉;畫竹的特點是竹葉比竹枝要寬,每一幅單看是「個」字,整看也是「個」字;畫石頭不點苔。他的署名「燮」字,從「火」字多數是真,從「又」字多數是偽。韓老師說,一天就讓學這么多,以後要學,每學一「招」要付10元,「錢我不要,湊多了咱們拿這錢去吃飯,這樣你會印象深,能記住。」
蘇庚春原住東琉璃廠旁的小胡同,每個月有時去天津兩次或一次,每次去了都會學個一兩「招」。時間長了,又通過自己實踐中有所領悟,慢慢就積累了一些知識。這就是蘇庚春後來走上書畫鑒定並卓然成家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獨具慧眼救國寶
誰也不能准確統計,也無法說出蘇庚春於上世紀60年代初南下廣東後,究竟為廣東的博物館、美術館徵集了多少書畫藏品,為國家搶救了多少重要書畫文物。但提起蘇先生的名字,廣東文博界無人不知。大凡廣東博物館、美術館中有書畫收藏者,都有過蘇先生曾參與鑒定或徵集書畫的記錄。據不完全統計,經蘇庚春手鑒定、徵集和搶救的書畫文物有數萬件,尤其是廣東省博物館——就筆者目力所及,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蘇先生退休,在博物館的書畫賬本、卡片、包首、布套,甚至木櫃上,到處都能見到蘇先生手跡,這些手跡包括一些鑒定意見、徵集經過、題簽等,字字珠璣,飽含了他對所鑒定、徵集書畫的所傾注的數十年的感情。這里特別要提的是,他為國家所搶救的兩件國寶級書畫——明陳錄《推蓬春意圖》和邊景昭《雪梅雙鶴圖》。
1973年,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舉行。蘇先生對出口的古舊字畫進行例行鑒定。按照當時政策,一些工藝品公司可以將不能進博物館、美術館收藏的古舊書畫出口,以此為國家換取外匯。這類書畫,一般多為偽品,或即使是真品,大多水平不高,屬等外品。但為了慎重起見,作為南大門的廣州,每次大多由蘇先生主持對這一批書畫作最後把關,確信無誤後才給予放行。在這一年,蘇先生對天津送來的一件署款為「陳錄」的《梅花圖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憑借多年經驗,他斷定,這件品相完好、畫幅巨大(縱29厘米、橫902.5厘米)、被當地文物鑒定部門定為仿品的《梅花圖卷》極有可能是一條漏網的「大魚」。於是,他以30元的價格為廣東省博物館買下來,帶回館里進一步研究。陳錄是明早期著名畫家,字憲章,號如隱居士,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工詩擅畫,梅、松、竹、蘭見長,尤以墨梅的造詣最為精湛,與王謙齊名。他的傳世作品不多。蘇先生將此畫與其他已有定論的陳錄作品進一步比較,發現系真跡無疑。該畫引首有徐世昌和周右的鑒定名章,時人程南雲題寫篆書「推蓬春意」,拖尾則有明清兩代鑒藏家題跋,分別是明代劉昌欽、張泰和清代陳鴻壽、徐茂、盧昌祚、姚元之、楊殿邦、夏塽、林則徐等人,這些題跋也是真跡,更加印證了蘇先生的判斷。後來,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小組的專家們來鑒定後,也都認為是陳錄精品,被定為一級文物。在80年代,文物出版社還專門為此畫出版了單行本冊頁,流傳甚廣。
搶救《雪梅雙鶴圖》之事頗具傳奇色彩。1982年,廣州某書店從北方徵集一批古舊書籍和字畫,邀請蘇先生鑒定。當蘇先生對每件書畫和古籍逐一鑒定完後,沒有發現多少可圈可點的寶貝。在臨走時,突然對包裹這批書畫和古籍的一張顏色黯淡、發黃的舊絹產生了濃厚興趣,覺得應該是一幅非常古老的舊絹。後來他將此絹帶回博物館,將絹上塵封的污跡小心翼翼地拭去,發現是一幅畫有白鶴與梅花的古畫,近而再摩娑,用放大鏡審視,發現在畫的右上角有一柱香題識:「待招邊景昭寫雪梅雙鶴圖」。蘇先生一看,異常興奮,因為畫的風格與邊景昭完全一致,又有邊景昭自己的題識,當為邊景昭真品無疑。蘇先生以1500元的價格從書店為博物館購得此畫,並送往北京請古畫裝裱師修復,後來在題款下又發現了「邊氏文進」和「移情動植」兩方印,更進一步肯定了他的判斷。80年代後期,啟功、徐邦達、劉九庵、謝稚柳、楊仁愷等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小組專家巡迴鑒定到廣東省博物館,看了《雪梅雙鶴圖》後,均允稱精品,並將其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據鑒定小組編輯的《中國古代書畫圖目》記載,邊景昭傳世的畫作極為少見,僅有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雙鶴圖》、《竹鶴雙清圖》(合作)、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杏竹春禽圖》、《花竹聚禽圖》和《秋塘鶺鴒圖》和廣東省博物館收藏的這件作品,計6件。廣東省博物館所藏的此件作品,縱156厘米、橫91厘米,堪稱鴻篇巨制,乃其傳世畫跡中之珍品。此畫所幸有賴蘇先生彗眼識寶,不然可能將永無見天之日,或早已被人棄之紙簍。這類例子還有很多,如在北京琉璃廠的大甩賣中只花了3元錢便為廣東省博物館收購到明末清初廣東著名水墨花鳥畫家趙焞夫《花卉冊頁》……等等。在廣東省博物館,凡是經他徵集的作品大多在背後有著一段動人的故事,記錄著獨具慧眼的蘇先生的傳奇經歷。
對於博物館徵集藏品,蘇先生常常告誡我們,一定要有前瞻性。如一些美術史上的小名家,作品傳世不多,但藝術水平精湛,這類作品也要適當徵集,也許將來隨著研究的深入,他們將成為填補美術史空白的重要佐證;當代一些藝術造詣高超的畫家作品也要適當徵集,這些作品若干年後就是重要的文物。在蘇先生所處的「當代」,他便利用其廣泛的社會關系,為博物館收藏了諸如傅抱石、謝稚柳、李可染、劉海粟、黎雄才、關山月等人佳作。事實上,當時並不被文博界所看好的當代名家作品已然成為博物館、美術館收藏的新寵。目前廣東省博物館收藏此類作品極多,這是和蘇先生的遠見卓識分不開的。
正是因為蘇先生這種獨到的鑒定實力與高瞻遠矚的眼界,使得僻居嶺海一角的廣東省博物館能成為繼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天津藝術博物館之後的中國書畫收藏大館,尤其明清以來的書畫作品,無論質量還是數量,均可在省級博物館中位居前列。
「鑒偽易,鑒真難」
書畫鑒定是門高深且兼具實用性和學術性的學問,沒有一定的書畫閱歷和文史、藝術等方面的知識是遠遠不行的。在現代文物鑒定中,書畫鑒定是唯一一種不能以科技手段替代的文物鑒定門類,在以後相當長時間內,仍然需要人們的經驗來判斷。既然主要取決於經驗,因此難免會受到很多主觀因素的制約,使書畫鑒定自然成為所有文物鑒定中最難的一門學問。
在蘇庚春看來,書畫鑒定中,最難的莫過於「鑒真」而不是所謂的「鑒偽」。所謂鑒偽,包括筆者在內的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經常看到某某「鑒定家」動輒將東西看假,有時即使是真作品,但略有瑕疵,也會被判以偽作。這樣會白白地錯失徵集佳作的良機,若果此公供職於把守國門的文物監管、鑒定部門,那國家可能會因此流失文物,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後果就相當嚴重了。若發現此類鑒定「失誤」,真正追究起來,他可以說是自己眼力較嚴,兩手一甩,毫不幹事,人們也會因為他的「把關嚴」而理解、原諒他。其實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最多也就是鑒定書畫的初級階段。所謂「鑒真」則是在別人「鑒偽」或不留意的作品中發現「仙丹」,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大家所熟知的啟功、徐邦達、劉九庵、謝稚柳、楊仁愷、傅熹年等著名書畫鑒定專家都有這個本事,蘇庚春也不例外。上述《推蓬春意圖》和《雪梅雙鶴圖》的發現與搶救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經常在一些畫廊、文物店、拍賣行或收藏家手中,蘇先生都能不斷地發現一些不被人看好、打入冷宮但實際上是真品、精品的書畫,為博物館收購回來,充實了館藏。有的已被定為一級或二、三級文物,絕大多數被選入權威的《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中國美術全集》和《中國繪畫全集》中,成為研究中國美術史的重要實物。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藝術市場復甦。由於蘇庚春在京、粵兩地書畫圈中所公認的鑒定眼力與公信力,社會上登門求字、鑒定和要求為其書畫題跋的人踵接於門。蘇先生是一個謙和與古道熱腸之人,他幾乎有求必應。但對於假的書畫,他一概婉言相謝,即使再熟的朋友也不題半字,這一點幾乎成為圈中人的共識。
但在藝術市場上(尤其是廣東市場),常常出現一些假冒蘇先生的題跋或書法作品。在一些假書畫作品上也赫然出現假的蘇先生題字;更有甚者,在一些假的書畫上出現真的蘇先生題跋。後來一調查,原來是蘇先生在真的書畫上題跋後被人調了包,換在了假的書畫上(俗稱「移花接木」)。對於知情者來說,知道是那些趨利者所為,大多一笑置之。對於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來說,以為是蘇先生收了別人的錢財而違心所題(據我所知,蘇先生為人題跋從未收受錢財),這自然就嚴重影響到他的聲譽。從維護他的聲譽著想,我們幾次建議他登報聲名或將作假售假者訴之以法,也有記者朋友自告奮勇要寫文章幫他澄清。一向淡泊為人的蘇先生總是淡然一笑:「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完全是一副恬淡出世的心態。這種豁達與寬容在當今實屬罕見。
後來再有人題跋,他總是詼諧地告訴來者,想賣好價錢,就不要來找我題,大家都知道這個題跋是不可信的。事實上,這種違反誠信准則的作假行為不但無損蘇先生形象,反而讓更多的人知道了蘇先生的大名,知道了書畫鑒定的真正准則。
著書立說 薪火相傳
蘇先生從早年北京琉璃廠「少掌櫃」到南方地區赫赫有名的書畫鑒定家,60年如一日,積累了豐富的鑒定經驗。知道蘇先生的人,都認為他只懂得鑒定,而拙於筆耕。這是一個美麗的誤解。
蘇庚春先生著述豐富,卻從不張揚。從上個世紀70年代起,他便開始撰寫《中國藝術輯略》,洋洋灑灑70萬言。該書對中國書畫藝術的流變、畫家的生平以及所寓目的畫跡做了詳盡考述。其時余劍華《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還未面世,此書的編撰,無疑對於整理中國繪畫史、查閱畫家資料具有開創之功。遺憾的是,由於各種原因此書在他生前一直未能面世。2004年,為紀念蘇先生誕辰80周年,由筆者將其數十本手稿整理,更名為《蘇庚春中國畫史記略》,交廣東旅遊出版社梓行。雖然由於時代的變遷,大量的美術史論著已經問世,書中的一些觀點或資料有些過時,但書中高揚的一種嚴謹踏實的學風則是值得美術史學界借鑒。難得的是,書中所提供的一般畫史所難以見到的第一手資料,有不少來自於蘇先生鑒畫紀余的筆錄,蘊含了他的鑒定思想,為中國繪畫史的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貴的參考依據。
蘇先生的另一部著作是他所編撰的《明清以來書畫鑒定家選》一書。該書於1998年由榮寶齋(香港)有限公司出版。該書記錄了明清以來書畫鑒定家的生平及常用印鑒,對於書畫鑒定具有非常重要的輔證作用。此書在大陸較為少見,影響不廣,但在廣東、香港地區,一直以來成為很多書畫從業人員和收藏者案頭必備的參考書。
此外,蘇先生長期以來有將自己鑒定心得記錄在紙的習慣。自2000年以來,筆者將這些隨手所寫之筆記和他隨口所講之鑒定妙語整理出來,並徵得他的同意,命名曰《犁春居書畫瑣談》,按不同內容加上小標題。先是於2000年在《中國文物報·收藏鑒賞周刊》連載,一開始便在海內外引起很大反響。筆者時常接到來函來電詢問結集出版之事,有時因工作原因未能及時整理發表,便有讀者來電追問事由,惟恐停載。後來,一些網站也作了轉載。近年,廣州的《文史縱橫》、《收藏·拍賣》等雜志也紛紛連載,在行內影響極大。
著書傳道之外,蘇先生還從不吝惜自己的「絕活」,經常在不同場合向晚輩們傳授自己的學術精髓和鑒定心得。書畫鑒定是門古老的綜合性人文學科,所需要的是博聞強識和堅忍不拔的毅力。蘇先生所經眼之書畫不知凡幾,他通過類比總結,並大量閱讀典籍,逐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鑒定思路與方法。如「海陽四家」之一的查士標(另三家為漸江、汪之瑞、孫逸)的署款中之「士」字,到了晚年一般都寫成「七」字才是真跡。廣東南海林良是明代花鳥畫家,與當時的呂紀齊名。他的署款都是兩個字「林良」,用印大多為朱文方印「以善圖書」。其中,署款之「林」字,左邊的「木」字較短,右邊的「木」字較細長,而最後一捺,多是用點……等等。雖然這些並不是什麼驚世宏論,但沒有相當閱歷和深厚功力的人是無法總結出來的。
蘇先生是嶺南地區唯一的以鑒定古代書畫為主的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直到現在,這種「唯一」還沒有被打破。在傳統的鑒定大家漸行漸遠的時代,相信廣東在以後也很難有人在目鑒方面打破這種紀錄。盡管如此,由於蘇先生的言傳身教,廣東的書畫鑒定人才卻是代不乏人。如今,蘇先生所培育的廣東新一代書畫鑒定人才也正在茁壯成長;他們在文物監管部門、博物館、美術館、文物店、畫廊、拍賣行等繼續傳承著他的書畫鑒定事業,使其薪火相傳。而他的著述也正在教化後人,成為美術史學界、文物鑒定界的重要文化遺產;經他所徵集、鑒定的書畫正在博物館、美術館的展廳里、學術講壇上澤被後世……
「以有限的人生,做無窮的事業」
蘇先生長期身患糖尿病,晚年更染咳疾和眼疾,加上長期忘我工作,體質較弱,於2001年12月23日上午在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安詳辭世,享壽僅78歲。當時,廣東各界數千人在廣州新殯儀館青松廳為這位在廣東嘔心瀝血40餘年的書畫鑒定家送行。廣東損失了一座書畫鑒定的重鎮,整個中國也失去了一個傳統性的書畫鑒定大家。
蘇庚春先生生前有很多任職,他歷任第四、第五、第六屆廣東省政協委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文物出境鑒定組組長、廣東省博物館顧問、廣東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廣州市文史研究館館員等職。自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在所有這些榮譽和任職中,他所最看中的還是作為書畫鑒定家的身份。在蘇庚春先生的廣州寓所中,經常可以見到這樣一幅他手書的行草對聯:「以有限的人生,做無窮的事業」。正是這樣的座右銘,使他沒有忘記自己作為書畫鑒定家的責任感和使命。
大凡博物館或其他文物鑒定部門有所求,即使再忙,他也會忙中抽閑,傾力而為。2000年8月,筆者經手從香港接收了一批書畫收藏家李國榮先生捐贈的宋元以來的書畫數十件。蘇先生在廣州對其作了初步鑒定後,認為其中一張署款「夏圭」的扇面山水畫和其他幾件無款的宋元繪畫很值得研究,這些畫應該都是宋元時期的,「夏圭」則是後添款。為了進一步印證自己的判斷,他建議我們單獨將這幾件畫送到北京請徐邦達先生再掌掌眼。他不顧身體不適,在炎熱的北京城,親自和我們一起將畫送到徐邦達寓所,和徐先生一起對畫逐一鑒定研究。除了一件猴子扇畫被蘇先生定為元代後期、而徐先生定為明代早期,時代略有出入外,最後的鑒定結果和蘇先生一致。這件小小的事給我的印象極為深刻。蘇先生那種嚴謹踏實的學風、兢兢業業的責任感,現在回想起來,還讓人十分感念。
蘇先生自1984年退休後,一直生活在廣州和北京兩地。他有一方印曰:「燕粵兩居人」,以示其生活狀態。每逢暑期,他必到北京小住,一般國慶節後,又回到廣州。他曾將自己喻為候鳥。兩地奔波的生活方式也有被打破的時候,那就是如果博物館和文物鑒定部門有重要的文物需要鑒定,或有與書畫相關的重要活動時,他便會無怨無悔地選擇留在廣州。這種犧牲精神似乎也成為他的另一種生活方式。
蘇庚春先生也是書法家和篆刻家,其書法宗師鍾繇、王羲之,淡雅而飄逸,深為收藏界所贊賞。其夫人張沛之(蘊貞)擅長繪畫,但拙於臨池,因此蘇先生常常為其畫題字。古時有「潘(恭壽)畫王(文治)題」之謂,今則有「張畫蘇題」之雅事,一時傳為藝苑美談。在90年代,蘇庚春伉儷在廣州、北京兩地聯合舉辦書畫聯展,出版《蘇庚春張沛之書畫集》。
蘇庚春先生一生為人謙和、淡泊名利;治學縝密,誨人不卷。他的早逝,是中國文博界,尤其是廣東文博界的巨大損失。他的學者風范和高尚品格,將影響和激勵後人,成為書畫鑒定界的典範。
⑵ 把酒問梅花用啟功字體怎麼寫
把酒問梅花
⑶ 沈鵬、歐陽中石、張海、舒同、啟功、李鐸哪個更厲害些
舒同是第一屆書協主席,1981年-1984年
啟功是第二屆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任期1984年-1990年
沈鵬是第四屆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任期1991年-2005年
張海是第五屆中國書協主席:2005年至今
歐陽中石是首師大教授
李鐸是書協副主席
陳玉龍為舒同題過字,是歐陽在北大的老師,和啟功,沈鵬是朋友!他的字可謂老辣蒼勁,別有一番風味!
建議您可以多看看!多比比!
⑷ 啟功對聯大全
啟功聯語
四言聯
清白為人 正直傳家
五言聯
魚樂人亦樂 泉清心共清
霽月光凰境 民胞物輿心
翰墨驚千秋 詞害通今古
浩歌向蘭渚 把釣待秋風
至人無異趣 靜者得長生
一生大自在 萬事將舞同
行文簡淺顯 臨事誠平恆
行文簡淺顯 做事誠平恆
孤煙寒色樹 高雪夕陽山
汲古得修綆 盪胸生層雲
明月照積雪 平疇交逮凰
春秋多佳日 山水含清暉
靜坐得幽趣 清游快此生
不俗即仙骨 多情乃佛心
名下無虛士 餘事作詩人
琴高緣不鼓 松老是忘年
三陪詩書畫 一掃毒賭黃
愛畫入骨髓 高歌披心胸
高名郭有道 介節王無功
南海八千路 遼東第一山
炎光凝寶藏 黃裔發文明
六言聯
詎能盡如人意 但求無愧我心
七言聯
梅花歡喜漫天雪 風物長宜放眼量
梅花歡喜漫天雪 風物長宜放眼量
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
若能杯水如名淡 應信村茶比酒香
若能杯水如名淡 應信村茶比酒香
襟度靜懸秋月影 文章高振海濤聲
壽岳高齊山頂洞 福星真見地行仙
百年史學推甌北 萬首詩篇愛劍南
不肯低頭事?[鶴 偶然伸腳動星辰
文章博綜希中壘 醪醴風流半信陵
琴心酒趣神相會 和氣歡聲兆有年
一路沿溪花覆水 幾家深樹碧藏樓
人天福慧歸三寶 民族交融本一家
北溟徙海雲程遠 西嶽??真道號尊
文獻縱橫供尚論 丹鉛勤苦證名山
無限丹心等統一 數莖白發為臨邊
飲餘有量徐添酒 讀日無多快買書
飲餘有興徐添酒 讀日無多快買書
飲餘有興徐添酒 讀日無多慎買書
時和始見陶鈞力 風便那知道路長
佛祖傅心如指月 詩人得句在聞鍾
山川自遜神工筆 魂夢長懸故宅心
山川自遜神工筆 魂夢長懸故宅心
一路沿溪花覆水 幾家深樹碧藏樓
三更皓潔秦淮月 十里芬芳吳苑花
盈畦杞菊堪頤養 滿目江山即畫圖
萬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曉送流年
幾處早鶯爭暖樹 頻來語燕定新巢
名園綠水環修竹 古調清風入碧松
能與諸賢齊品目 不將世故系情懷
滄海六鰲瞻氣象 青天一鶴見精神
書本紛披來野意 文辭古怪兄天真
無力東風花半露 有情春水燕雙飛
書田菽粟饒真味 心地芝蘭有異香
春水船如天上坐 秋山人在畫中行
雲霞詞彩??璋度 川岳精神松桂身
海中大佛八寶蓋 雲端仙人雙翠翹
明月二分山一角 荷花十里桂三秋
暫時流水當今世 隨地春山是故人
寶露春涵芝圃秀 柔雲晴護玉階明
學於古訓乃有獲 樂夫天命復奚疑
隨地山林諸老會 一天弦管萬人春
大地清幽山水會 此生懷抱管弦知
立身苦被浮名累 涉世無如本色難
天地大觀盡游覽 今古無多獨行人
湛露凝珠滋翰墨 卿雲流彩煥絲綸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錦綉江山歸一覽 中華文化聚微型
袖裡紅霓沖霽色 筆端風雨駕雲濤
二分明月維揚夜 十里名花茂苑春
舊書常誦出新意 俗見盡除為雅人
誰歟圖者元真子 歌以侑之菩薩蠻
青山城郭紅泉磴 黃絹才華綠綺琴
青山城郭紅泉磴 黃絹才華綠綺琴
得與天下同其樂 不可一日無此君
一游騰讀十年書 萬卷重開五夜燈
能將忙事成閑事 不薄今人愛古人
城隅綠水明秋月 江上詩情為晚霞
草色全經細雨後 花枝欲動春風寒
昔聞筆力能扛鼎 舊說文心似湧泉
桃李春風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燈
竹邊有興調琴軫 溪上忘機棄釣竿
萬有不齊天地事 一無可寄古今情
臨岩松似餐霞客 倚澗花如照水人
綠波楊葉三篙水 白雪梅花一笛風
曲澗繞門環聽水 短垣當戶坐看山
南樓楚雨三更遠 春水吳江一夜添
石鼎夜聯詩句細 布囊春醉酒錢粗
名書要如詩句讀 古琴兼作水聲聰
明月自來如愛我 好時初得欲驚人
作古文當有生氣 遇賢者自無妄言
讀書身健方為福 種樹花開總是緣
滿襟和氣春如海 萬丈文瀾月在天
池傍坐客穿聚?q 林外遙山接翠風
老圃地寬花富貴 醉鄉天澗酒神仙
大猷萬利宏逾海 然諾千金重似山
立身苦被浮名累 涉世無如本色難
涵星硯取幽花露 沉水香浮小閣雲
事冗書將零碎讀 時來花自整齊開
滄海未全歸禹貢 春城無處不飛花
經傳馬鄭專門古 人興蘇辛辣味同
懋著德言標學府 兼融華梵仰宗師
曲江山水聞來久 庾信文章老更成
[飄風泊酸齊字 水曲雲凹陋室銘
花落早枝寒舞蝶 絮飛春樹晚啼鶯
詞氣力興宋元角 史通學補談移疏
詞氣力興宋元角 史通學補談移?\
幾處早鶯爭暖樹 頻來語燕定新巢
要知劍氣珠光在 並挹??枝玉樹新
氣傲皆因經歷少 心平只為折磨多
書藝大宗歸北海 文章無債聚東方
書藝大宗歸北海 文章無債聚東方
花里??櫳晴放燕 柳邊樓閣曉聞鶯
玉林泛露談三雅 綉幄圍香讀六朝
紅滴硯池花瀉露 綠藏書榻樹圍雲
因山小徑通古寺 片雲隔水度清鍾
十年以長公多健 萬卷新傳自著書
楊柳昏黃曉西月 梨花明白夜來風
能將忙事成閑事 不薄今人愛古人
大智有成無我相 眾生得濟感慈恩
大智有成無我相 眾生得濟感慈恩
天增歲月人增壽 春滿乾坤福滿堂
天高地厚人多壽 書妙詩新畫有情
論文說劍非常士 對酒當歌大雅才
書法有精神者貴 道心以廉讓為高
盤根磐石尋無跡 松子飄琴落有聲
萬里煙波濯紈綺 千章杞梓蔭雲天
大麓可尊人共泰 福林偕?\眾騰歡
樓中飲興因明月 江上詩情為晚霞
香偏竹籬天下暖 寒鍾鐵骨世間稀
鞦韆庭院人初下 春半園林酒正中
楊柳昏黃曉西月 梨花明白夜東風
千林松柏居仙鶴 萬疊峰巒拱壽星
橫雲嶺外千重樹 秋色牆頭數點山
八言聯
彈豪珠零落紙錦粲 繁文綺合縟旨星稠
超二十七重天以上 度百千萬億劫之中
地負海涵淵?s?[峙 桃花淥水秋月春風
游連雲港福如東海
簡易無威廉靖樂道 汗漫翰墨浮沉里??
綠綺鳳凰梧桐庭院 青春鸚鵡楊柳樓台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品節詳明德性堅定 事理通達心氣和平
二曜麗天靡所不照 百川歸海其實能容
靜則生明養心有主 溫而能斷臨事無疑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盛世清明新年值卯 鴻圖廣大吉月當寅
麗照中天神州日永 振興中華民心最熾
多言聯
草屋八九間三徑陶潛有酒有雞真富庶 梨桃數百樹小園庾信何功何德濫吹噓
草屋八九間三徑陶潛有酒有雞真富庶 梨桃數百樹小園庾信何功何德濫吹噓
玉我於成出先生預料外 報君以德在後死不言中
怪石聚奇觀萬?[風來獅子吼 名園饒勝概千家詩發海潮音
小住廿番春四壁如人扶又倒 浮生餘幾日一身隨意去還來
小住廿番春四壁如人扶又倒 浮生餘幾日一身隨意去還來
寫生萬華新羅不朽丹青傳百世 揮毫驚畢加索誰知榮悴各殊途
俯察仰觀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高朋勝友見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歸行在破陣聲宏檀板節成長短句 望長安叩昏途遠夕陽紅隔萬重山
濟南泉水洛下園林閑氣英華鍾韻語 故國前塵歸來夢影中與文獻讓遺嫠
紅袖夜船孤?r蟆陵邊往事悲歡商婦淚 青衫秋浦別琵琶筵上一時棖觸謫臣心
勝地掾淮南看雲影當空與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過橋下同簫聲何處有人吹到月三更
狡兔雖多誰曾見凈幾明窗鑽他三窟 閑談漸少或真能平心靜氣獻我餘生
一目望全收千世中華文化 半天游可偏萬重錦綉河山
懋績著青編劫後乾坤曾蒙再造 威名延奕世階前蘭玉長炳遺徽
一死倍飴甘千古民心同不死 瓣香逾鼎享終天人節盡馨香
探語法辨修辭先路辟蠹佳業廣千秋尊碩學 培國本育英才豐功垂禹甸輝騰四裔仰宗師
遲長三年論藝彌謙增我愧 一眠千古遺文永壽仰公賢
早輯風謠晚逢更化盛世優賢詩叟壽 獨成絕詣廣育英才髦年講學祖師尊
⑸ 啟功對聯大全
啟功聯語
四言聯
清白為人 正直傳家
五言聯
魚樂人亦樂 泉清心共清
霽月光凰境
民胞物輿心
翰墨驚千秋 詞害通今古
浩歌向蘭渚 把釣待秋風
至人無異趣 靜者得長生
一生大自在 萬事將舞同
行文簡淺顯
臨事誠平恆
行文簡淺顯 做事誠平恆
孤煙寒色樹 高雪夕陽山
汲古得修綆 盪胸生層雲
明月照積雪 平疇交逮凰
春秋多佳日
山水含清暉
靜坐得幽趣 清游快此生
不俗即仙骨 多情乃佛心
名下無虛士 餘事作詩人
琴高緣不鼓 松老是忘年
三陪詩書畫
一掃毒賭黃
愛畫入骨髓 高歌披心胸
高名郭有道 介節王無功
南海八千路 遼東第一山
炎光凝寶藏
黃裔發文明
六言聯
詎能盡如人意
但求無愧我心
七言聯
梅花歡喜漫天雪
風物長宜放眼量
梅花歡喜漫天雪 風物長宜放眼量
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
若能杯水如名淡 應信村茶比酒香
若能杯水如名淡
應信村茶比酒香
襟度靜懸秋月影 文章高振海濤聲
壽岳高齊山頂洞 福星真見地行仙
百年史學推甌北
萬首詩篇愛劍南
不肯低頭事?[鶴
偶然伸腳動星辰
文章博綜希中壘 醪醴風流半信陵
琴心酒趣神相會 和氣歡聲兆有年
一路沿溪花覆水 幾家深樹碧藏樓
人天福慧歸三寶
民族交融本一家
北溟徙海雲程遠 西嶽??真道號尊
文獻縱橫供尚論 丹鉛勤苦證名山
無限丹心等統一 數莖白發為臨邊
飲餘有量徐添酒
讀日無多快買書
飲餘有興徐添酒 讀日無多快買書
飲餘有興徐添酒 讀日無多慎買書
時和始見陶鈞力 風便那知道路長
佛祖傅心如指月
詩人得句在聞鍾
山川自遜神工筆 魂夢長懸故宅心
山川自遜神工筆 魂夢長懸故宅心
一路沿溪花覆水 幾家深樹碧藏樓
三更皓潔秦淮月
十里芬芳吳苑花
盈畦杞菊堪頤養 滿目江山即畫圖
萬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曉送流年
幾處早鶯爭暖樹 頻來語燕定新巢
名園綠水環修竹
古調清風入碧松
能與諸賢齊品目 不將世故系情懷
滄海六鰲瞻氣象 青天一鶴見精神
書本紛披來野意 文辭古怪兄天真
無力東風花半露
有情春水燕雙飛
書田菽粟饒真味 心地芝蘭有異香
春水船如天上坐 秋山人在畫中行
雲霞詞彩??璋度 川岳精神松桂身
海中大佛八寶蓋
雲端仙人雙翠翹
明月二分山一角 荷花十里桂三秋
暫時流水當今世 隨地春山是故人
寶露春涵芝圃秀 柔雲晴護玉階明
學於古訓乃有獲
樂夫天命復奚疑
隨地山林諸老會 一天弦管萬人春
大地清幽山水會 此生懷抱管弦知
立身苦被浮名累 涉世無如本色難
天地大觀盡游覽
今古無多獨行人
湛露凝珠滋翰墨 卿雲流彩煥絲綸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錦綉江山歸一覽 中華文化聚微型
袖裡紅霓沖霽色
筆端風雨駕雲濤
二分明月維揚夜 十里名花茂苑春
舊書常誦出新意 俗見盡除為雅人
誰歟圖者元真子
歌以侑之菩薩蠻
青山城郭紅泉磴 黃絹才華綠綺琴
青山城郭紅泉磴 黃絹才華綠綺琴
得與天下同其樂 不可一日無此君
一游騰讀十年書
萬卷重開五夜燈
能將忙事成閑事 不薄今人愛古人
城隅綠水明秋月 江上詩情為晚霞
草色全經細雨後 花枝欲動春風寒
昔聞筆力能扛鼎
舊說文心似湧泉
桃李春風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燈
竹邊有興調琴軫 溪上忘機棄釣竿
萬有不齊天地事 一無可寄古今情
臨岩松似餐霞客
倚澗花如照水人
綠波楊葉三篙水 白雪梅花一笛風
曲澗繞門環聽水 短垣當戶坐看山
南樓楚雨三更遠 春水吳江一夜添
石鼎夜聯詩句細
布囊春醉酒錢粗
名書要如詩句讀 古琴兼作水聲聰
明月自來如愛我 好時初得欲驚人
作古文當有生氣 遇賢者自無妄言
讀書身健方為福
種樹花開總是緣
滿襟和氣春如海 萬丈文瀾月在天
池傍坐客穿聚?q 林外遙山接翠風
老圃地寬花富貴 醉鄉天澗酒神仙
大猷萬利宏逾海
然諾千金重似山
立身苦被浮名累 涉世無如本色難
涵星硯取幽花露
沉水香浮小閣雲
事冗書將零碎讀 時來花自整齊開
滄海未全歸禹貢 春城無處不飛花
經傳馬鄭專門古 人興蘇辛辣味同
懋著德言標學府
兼融華梵仰宗師
曲江山水聞來久 庾信文章老更成
?[飄風泊酸齊字 水曲雲凹陋室銘
花落早枝寒舞蝶 絮飛春樹晚啼鶯
詞氣力興宋元角
史通學補談移疏
詞氣力興宋元角 史通學補談移?\
幾處早鶯爭暖樹 頻來語燕定新巢
要知劍氣珠光在
並挹??枝玉樹新
氣傲皆因經歷少 心平只為折磨多
書藝大宗歸北海
文章無債聚東方
書藝大宗歸北海 文章無債聚東方
花里??櫳晴放燕 柳邊樓閣曉聞鶯
玉林泛露談三雅
綉幄圍香讀六朝
紅滴硯池花瀉露 綠藏書榻樹圍雲
因山小徑通古寺
片雲隔水度清鍾
十年以長公多健 萬卷新傳自著書
楊柳昏黃曉西月 梨花明白夜來風
能將忙事成閑事 不薄今人愛古人
大智有成無我相
眾生得濟感慈恩
大智有成無我相 眾生得濟感慈恩
天增歲月人增壽 春滿乾坤福滿堂
天高地厚人多壽 書妙詩新畫有情
論文說劍非常士
對酒當歌大雅才
書法有精神者貴 道心以廉讓為高
盤根磐石尋無跡 松子飄琴落有聲
萬里煙波濯紈綺 千章杞梓蔭雲天
大麓可尊人共泰 福林偕?\眾騰歡
樓中飲興因明月
江上詩情為晚霞
香偏竹籬天下暖 寒鍾鐵骨世間稀
鞦韆庭院人初下 春半園林酒正中
楊柳昏黃曉西月 梨花明白夜東風
千林松柏居仙鶴
萬疊峰巒拱壽星
橫雲嶺外千重樹 秋色牆頭數點山
八言聯
彈豪珠零落紙錦粲
繁文綺合縟旨星稠
超二十七重天以上 度百千萬億劫之中
地負海涵淵?s?[峙 桃花淥水秋月春風
游連雲港福如東海
簡易無威廉靖樂道
汗漫翰墨浮沉里??
綠綺鳳凰梧桐庭院 青春鸚鵡楊柳樓台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品節詳明德性堅定
事理通達心氣和平
二曜麗天靡所不照 百川歸海其實能容
靜則生明養心有主 溫而能斷臨事無疑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盛世清明新年值卯 鴻圖廣大吉月當寅
麗照中天神州日永 振興中華民心最熾
多言聯
草屋八九間三徑陶潛有酒有雞真富庶
梨桃數百樹小園庾信何功何德濫吹噓
草屋八九間三徑陶潛有酒有雞真富庶 梨桃數百樹小園庾信何功何德濫吹噓
玉我於成出先生預料外
報君以德在後死不言中
怪石聚奇觀萬?[風來獅子吼 名園饒勝概千家詩發海潮音
小住廿番春四壁如人扶又倒
浮生餘幾日一身隨意去還來
小住廿番春四壁如人扶又倒 浮生餘幾日一身隨意去還來
寫生萬華新羅不朽丹青傳百世 揮毫驚畢加索誰知榮悴各殊途
俯察仰觀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高朋勝友見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歸行在破陣聲宏檀板節成長短句
望長安叩昏途遠夕陽紅隔萬重山
濟南泉水洛下園林閑氣英華鍾韻語 故國前塵歸來夢影中與文獻讓遺嫠
紅袖夜船孤?r蟆陵邊往事悲歡商婦淚
青衫秋浦別琵琶筵上一時棖觸謫臣心
勝地掾淮南看雲影當空與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過橋下同簫聲何處有人吹到月三更
狡兔雖多誰曾見凈幾明窗鑽他三窟
閑談漸少或真能平心靜氣獻我餘生
一目望全收千世中華文化 半天游可偏萬重錦綉河山
懋績著青編劫後乾坤曾蒙再造
威名延奕世階前蘭玉長炳遺徽
一死倍飴甘千古民心同不死 瓣香逾鼎享終天人節盡馨香
探語法辨修辭先路辟蠹佳業廣千秋尊碩學
培國本育英才豐功垂禹甸輝騰四裔仰宗師
遲長三年論藝彌謙增我愧 一眠千古遺文永壽仰公賢
早輯風謠晚逢更化盛世優賢詩叟壽
獨成絕詣廣育英才髦年講學祖師尊
⑹ 啟功先生的畫梅詩孤山冷好生涯,實先開是此花,香遍竹籮天下暖,不風雪壓枝斜。
孤山冷澹好生涯,後實先開是此花,香遍竹籬天下暖,不辭風雪壓枝斜。
畫梅偶題一首,回一九八二年冬答日啟功
這首詩是寫梅花的,寓意不難懂,但侵透了作者坎坷的人生經歷和高尚情懷。中學時代我就讀梅花的詩,讀了毛澤東的《詠梅》,不管怎樣評價毛澤東,他無疑是個偉大的詩人。還讀了陸游的《卜運算元·詠梅》。往後讀了一些陸游的詞,覺得陸游詩詞的高度後人很難超越。「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陸游78歲寫的這首詠梅詩,別開生面。以白雪堆山喻梅花之盛,語言鮮明,景象開闊。三、四兩句更是高邁脫俗:願化身千億個陸游,而每個陸游前都有一樹梅花,把痴迷的愛梅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與梅心心相印,人梅合一,凸現了作者高標絕俗的人格。
近日,我把自己寫的散文隨筆題名為《梅溪吟唱》。我無艱難的人生體驗,更無梅花般的品格,僅僅愛慕梅花,在梅溪旁吟唱而已。
⑺ 青島啟功書法鑒定
我們可以。
順便說下我們自己,我們是北京聚賢閣書畫院。網路一下,就能找到我們。也可以直接網路Hi我。支持上門挑選字畫。國畫禮品已經是商務人士,親朋好友送禮的佳品。我們畫院普通的字畫裝裱好的20元起。可以直接裝飾或者送禮都行。如山水,牡丹。梅花,書法等。名氣大點的書畫作品200元起。國畫能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美目養眼,祝您生活愉快。
⑻ 明月二分山一角出自啟功恩師的對聯 和山人一起復讀
明月二分山一角荷花十里桂三秋
出自啟功老師對聯
六渡山人信札
春隨香草千年艷 人與梅花一樣清
出自明朝旅行家、文學家徐霞客之手。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南直隸江陰人。著有高度科學、文學價值的《徐霞客游記》。
萬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曉送流年
宋代文學家陸游的自題聯。此聯語又見陸游《題老學庵壁》詩:「此生生計愈蕭然,架竹苫茅只數椽。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太平民樂無愁嘆,衰老形枯少睡眠。喚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掃地亦隨緣。」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出自南宋詩人趙師秀的《約客》
六渡山人信札
深院春無限,香風吹綠漪。玉妃清夢醒,花雨落胭脂。
出自元朝詩人王冕
六渡山人信札
⑼ 綠波楊業三篙水,白雪梅花一笛風是誰的作品表達的什麼意思
這句話來源於啟功的書法對聯。表達的是對舒適愜意生活的嚮往。
⑽ 於右任與沈尹默沙孟海林散之啟功誰的書法水平高
藝術本身就是百花齊放,那什麼統一標准來衡量所謂水平高低?請他們參加書法知識競賽,臨摹同一本古帖,比誰一分鍾時間內寫的字最多……?所以,你問的是沒有可比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