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梅花香自苦寒來出自

梅花香自苦寒來出自

發布時間: 2022-03-08 21:23:59

❶ 「梅花香自苦寒來」是出自哪首詩是誰寫的

「梅花香自苦寒來」,出自唐代黃櫱禪師的《上堂開示頌》中,詩句「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原詩:

《上堂開示頌》唐代:黃櫱禪師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釋義:

擺脫塵勞事不尋常,須下力氣大幹一場。不經過徹骨寒冷,哪有梅花撲鼻芳香。

作者簡介:

黃櫱禪師(?-855)與黃檗(音bò)、黃櫱指的同一人。身長七尺,相貌壯嚴,額間隆起如珠;聲音朗潤,意志街澹,聰慧利達,精通內學,廣修夕陣,時人稱之為黃檗希運。

(1)梅花香自苦寒來出自擴展閱讀:

這是兩句借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獨放的性格,勉勵人克服困難、立志成就事業的格言詩。

這首詩唐代高僧黃櫱禪師的作品,詩的大意是,要擺脫塵世間的繁瑣事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情,需要下力氣緊緊抓住凡塵俗事的由頭,大幹一場。就如梅花,如果不是經歷了一翻徹骨的寒冷,她怎能綻放得如此冷艷,香氣撲鼻。

從自然屬性上來講,梅花並不出眾於水仙之香、杜鵑之艷、玫瑰之嬌;然而,是文化屬性,賦予寒梅一種清正之氣、堅韌之德、強勁之骨、奮進之態。搏擊風霜中的寒梅,與冰雪抗爭、與命運拼搏的場景。暴風雪侵襲過後,梅花一時零落凋敗,但是,風過後又有花苞奪香吐蕊、雪停後又有新梅顧盼生輝。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破寒而出的梅花,它這番艱難的成長經歷正如同莘莘學子艱辛的歷練過程,學子寒窗苦讀,正如花苞披瀝冰雪;考生金榜題名,恰如梅花綻開芬芳。

「頭懸梁」、「錐刺股」是學子埋頭的艱辛;「取蒼龍」、「步青雲」,是學有所成的驕傲。正因柳暗花明的結果是從山重水復的歷程中蜿蜒求索而來的,所以類似激勵人們去奮發耕耘的話語還有很多。

❷ 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話出自哪首詩

出自《警世賢文》之勤奮篇「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❸ 「梅花香自苦寒來」是出自哪一首詩的呢

出自《警世賢文》之勤奮篇「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這不是一首內詩,是古代容人對名句諺語的集合,收錄在警世賢文里,再把《警世賢文》之勤奮篇給你:
《 警世賢文》之勤奮篇:
有田不耕倉稟虛 有書不讀子孫愚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少壯不經勤學苦 老來方悔讀書遲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到經過才知難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寫一句空
智慧源於勤奮 偉大出自平凡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做舟
少時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欲求生富貴 須下死功夫

❹ 「梅花香自苦寒來」全詩是什麼

「梅花香自苦寒來」出自明·朱熹《增廣賢文.警世賢文》之勤奮篇。全文是:

有田不耕倉稟內虛,有容書不讀子孫愚。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少壯不知勤學苦,老來方悔讀書遲。

釋義:

有田地不去耕種糧倉就會空掉,有書不去讀的話子孫就會愚昧。

寶劍的銳利刀鋒是從不斷的磨礪中得到的,梅花飄香來自它度過了寒冷的冬季。

少壯的時候不懂得勤奮讀書,到老了再讀書就已經遲了。

(4)梅花香自苦寒來出自擴展閱讀

賞析

挨過寒冷冬季的梅花更加的幽香,經受住磨礪的寶劍才會更加的鋒利,全文其實闡述了一個很朴實的因果關系:想要糧倉滿,就要在有田的時候耕種;想要子孫聰慧,就要讀書;想要鋒利的寶劍,就要經得起磨礪,想要梅花芳香撲鼻,那得挨過三九苦寒!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毀於隨要想擁有珍貴品質或美好才華等是需要不斷的努力、修煉、克服一定的困難才能達到的。

❺ 「梅花香自苦寒來」是出自哪個朝代誰寫的詩

最初出現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早期,沒有作者。1983年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俗語》權威著錄。此句不是古語,而是當今俗語時諺。

梅花香自苦寒來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挨過寒冷冬季的梅花更加的幽香。喻義要想擁有珍貴品質或美好才華等是需要不斷的努力、修煉、克服一定的困難才能達到的。

原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的銳利刃鋒是從不斷的磨礪中得到的,挨過寒冷冬季的梅花更加的幽香。

(5)梅花香自苦寒來出自擴展閱讀:

梅花是中國傳統名花,它不僅是清雅俊逸的風度使古今詩人畫家為它贊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為民族的精華而為世人所敬重。中國歷代文人志士愛梅、頌梅者極多。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

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徵。有關梅的傳說故事、梅的美好寓意在我國流傳深遠,應用極廣。它象徵著鐵骨錚錚,不屈不撓,幸福吉祥。敢斗霜雪,疏放冷艷的梅花,在儒家正繞觀念塗抹下,成為高潔守道的凜然君子,不畏嚴寒剛毅雄傑,驚頑起懦的勇猛鬥士。

毛澤東《詠梅》一詞更是把這種精神提高到一新的時代高度。滿身清氣,屹立於嚴寒里;堅貞不屈,傲視風雪;獨立,奮進,不依附於他物,正是中華民族氣魄之根本,節氣之象徵,無疑也是梅文化的最高表現形式和巨大的社會影響力。 梅也是幸福吉祥物。古人認為,「梅具四德,初生為元,開花如亨,結子為利,成熟為貞」。

梅花綻開五瓣,象徵快樂,幸福,長壽,順利,和平,有梅開五福之說。喜鵲在梅枝上歡悅鳴叫的圖案,常被稱為「喜報早春」,「喜報春光」,「喜上眉梢」,取諧音或寓意。吉祥圖案還有「竹梅雙喜「,由竹梅和兩雙喜鵲紋圖,竹喻夫,梅喻妻,常用以祝賀新禧。

梅花還吸引了古今無數的詩人畫家,或詠梅言志,或借梅寄情,流傳下來的詩畫之多,遠非其他花卉所能比。

❻ 梅花香自苦寒來 這首詩的全文是什麼

全文如下:

《警世賢文》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譯文:「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意思是說:寶劍的銳利刃鋒是從不斷的磨礪中得到的,挨過寒冷冬季的梅花更加的幽香。「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比喻不要多管閑事,或者用來形容那些明哲保身的人。

(6)梅花香自苦寒來出自擴展閱讀: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是一句俗語,或警世語,沒有對仗,應不算詩作。

在一本唐代的佛經《輜門警訓》里也載:
「守道猶如守禁城,緊把城頭戰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說的和「梅花香自苦寒來」都是一個道理。許多古詩中對梅花芬芳傲立於嚴寒之中也有很多描寫,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話可以說古已有之,只是由後人整理而成。

梅花是中國傳統名花,它不僅是清雅俊逸的風度使古今詩人畫家為它贊美, 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為民族的精華而為世人所敬重。

中國歷代文人志士愛梅、頌梅者極多。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徵。

有關梅的傳說故事、梅的美好寓意在我國流傳深遠,應用極廣。它象徵著鐵骨錚錚,不屈不撓,幸福吉祥。敢斗霜雪,疏放冷艷的梅花,在儒家正繞觀念塗抹下,成為高潔守道的凜然君子,不畏嚴寒剛毅雄傑,驚頑起懦的勇猛鬥士。

參考資料:網路-梅花香自苦寒來

❼ 梅花香自苦寒來全詩

全文:

出處:《警世賢文》

有田不耕倉稟虛 ,有書不讀子孫愚。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少壯不經勤學苦, 老來方悔讀書遲。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

智慧源於勤奮, 偉大出自平凡。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少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欲求生富貴 ,須下死功夫。

釋義:「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意思是說:寶劍的銳利刃鋒是從不斷的磨礪中得到的,挨過寒冷冬季的梅花更加的幽香。「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比喻不要多管閑事,或者用來形容那些明哲保身的人。

(7)梅花香自苦寒來出自擴展閱讀

梅蘭竹菊被人稱為「花中四君子」、「四君子」。品質分別是:傲、幽、堅、淡。梅、蘭、竹、菊既是中國人感物喻志的象徵,也是中國畫中最常見的題材,畫家用「四君子」來標榜君子的清高品德: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蘭,空谷幽香,孤芳自賞;竹,篩風弄月,瀟灑一生;菊,凌霜自行,不趨炎勢。

梅花最令畫家傾倒的氣質,是一種寂寞中的自足,一種「凌寒獨自開」的孤傲。它不屑與凡桃俗李在春光中爭艷,而是在天寒地凍、萬木不禁寒風時,獨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開出滿樹繁花,幽幽冷香,隨風襲人。

❽ 梅花香自苦寒來,出自哪裡

梅花香自苦寒來 出自《警世賢文》之勤奮篇「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❾ 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全詩

有田不耕倉稟虛 有書不讀子孫愚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少壯不經勤學苦 老來方回悔讀書遲 書到答用時方恨少 事到經過才知難 板橙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寫一句空 智慧源於勤奮 偉大出自平凡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做舟 少時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欲求生富貴 須下死功夫

❿ "梅花香自寒中來"出自哪首詩

《警世賢文抄》之勤奮篇。

熱點內容
花卉市場趨勢 發布:2025-09-15 21:16:17 瀏覽:189
櫻花gtr 發布:2025-09-15 21:05:10 瀏覽:614
動漫百合本 發布:2025-09-15 21:05:03 瀏覽:513
百合花會結果嗎 發布:2025-09-15 20:50:31 瀏覽:701
一朵之家 發布:2025-09-15 20:50:10 瀏覽:422
矮梅花瓶 發布:2025-09-15 17:51:36 瀏覽:359
情人節唯美背景 發布:2025-09-15 17:44:43 瀏覽:375
罵盆栽 發布:2025-09-15 17:35:38 瀏覽:328
jess玫瑰 發布:2025-09-15 16:07:07 瀏覽:875
茶花山茶纏花 發布:2025-09-15 15:32:44 瀏覽: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