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梅花
Ⅰ 古詩《梅花》是什麼意思
1、古詩《梅花》是北宋詩人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
這首詩中以梅花的堅內強和高潔品格喻示那些像詩人一樣容,處於艱難、惡劣的環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主張正義,為國家強盛而不畏排擠和打擊的人。
2、具體原文如下: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3、釋義:
牆角有幾枝梅花,正冒著嚴寒獨自開放。為什麼遠看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Ⅱ 梅花古詩
盧仝《有所思》、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劉過《柳梢青·送盧梅坡》、龔自珍《病梅館記》、黃庭堅《虞美人·宜州見梅作》、李商隱《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王維《雜詩三首》、張道洽《嶺梅》中均描寫過梅花。
有關梅花的古詩:
1、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盧仝《有所思》
2、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蘭時。——吳文英《浣溪沙·題李中齋舟中梅屏》
3、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吹得香零落。——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4、角聲吹徹小梅花,夜長人憶家。——趙長卿《阮郎歸·客中見梅》
5、淡黃楊柳暗棲鴉。玉人和月摘梅花。——賀鑄《減字浣溪沙·樓角初銷一縷霞》
6、泛菊杯深,吹梅角遠,同在京城。——劉過《柳梢青·送盧梅坡》
7、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龔自珍《病梅館記》
8、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黃庭堅《虞美人·宜州見梅作》
9、匝路亭亭艷,非時裛裛香。——李商隱《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10、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三首 / 雜詠三首》
11、落梅庭榭香,芳草池塘綠。——晏幾道《生查子·落梅庭榭香》
12、應酬都不暇,一嶺是梅花。——張道洽《嶺梅》
梅花的象徵意義:
梅花代表著高潔、傲骨之風、不畏嚴寒、堅強、美麗、貧寒卻有德行的人。
梅花是中國傳統名花,它不僅是清雅俊逸的風度使古今詩人畫家為它贊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為民族的精華而為世人所敬重。
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徵。
Ⅲ 急需王維的《梅花》!!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釋] ①來日:指從故鄉動身起程的那天。綺(qi起)窗:鏤花的窗戶。②著花未:開了花沒有。
這是王維思鄉組詩中的一首,《雜詩》計有三首,這是組詩中的第二首,這三首可視為一整體。總的主題是思鄉,即為遊子及其同鄉人在感情交流中的話談中心。第一首的前兩句只是同鄉人的自我介紹,後兩句寫他心中原本早已存有思鄉之情,但卻想通過詢問對方的辦法,達到希望從對方口中了解一些家鄉情況的目的。第二首寫遊子的答話。前兩句說你才從那裡來,應該知道得比我多一些。後兩句寫他最關心的問題,即梅花開了沒有。這樣的回答使對方很失望。第三首寫同鄉人的感嘆。前兩句先答復梅花開否一事,再說春鳥也已啼鳴,表示春已深。後兩句說自己恐怕要在江南滯留一段時間,鄉思之愁大概會越來越重的。這第二首講,全詩運用詢問的口吻,選擇典型的家鄉景物,表達抒情主人公的深切思鄉之情,寫得詩意十足,充滿韻味。清人趙殿成評本詩曰:「一詠一吟,更有悠揚不盡之致」(《王右丞集箋注》),近人王文濡也說:「通首都是詢問口吻,不必作無聊語。即此尋常通問,而遊子思鄉之念,昭然若揭。」(《歷代詩評注讀本》)這說明即使是將其二一首單獨抽出也是難得的好詩,更不要說將三首詩相聯而讀了。作者通過設問的方式,借對故鄉來人的問話,來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讀來含蓄深沉,問出了鄉情,問出了境界。
開頭兩句,以一種不加修飾、接近於生活的自然狀態的形式,傳神地表達了"我"的這種感情。"故鄉"一詞迭見,正表現出鄉思之殷,"應知"雲雲,寫出了解鄉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種兒童式的天真與親切。純用白描記言,卻簡潔地將"我"在特寫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態、口吻等表現得栩栩如生。接著寫故鄉的一切都值得懷念。而往往引起親切懷想的,卻是一些平常、細小的情事。就象這窗前的寒梅,它已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鄉的一種象徵。它蘊含著當年家居生活親切有趣的情事
Ⅳ 王維寫 《梅花》
牆角數支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Ⅳ 王維____代.<梅花>是誰的作品_____
1。唐代
2。[宋]王安石
梅 花
[宋]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唯有暗香來。
Ⅵ 王維____代.<梅花>是誰的作品_____
王維 字摩詰,河東人,工書畫,與弟縉俱有俊才。開元九年,進士擢第,調太樂丞,坐累為濟州司倉參軍。歷右拾遺、監察御史、左補闕、庫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寶末,為給事中,安祿山陷兩都,維為賊所得,服葯陽〔疒音〕,拘於菩提寺。祿山宴凝碧池,維潛賦詩悲悼,聞於行在。賊平,陷賊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責授太子中允,遷中庶子、中書舍人,復拜給事中,轉尚書右丞。維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寧薛諸王駙馬豪貴之門,無不拂席迎之,得宋之問輞川別墅,山水絕勝,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篤於奉佛,晚年長齋禪誦。一日,忽索筆作書數紙,別弟縉及平生親故,舍筆而卒,贈秘書監,寶應中,代宗問縉,朕常於諸王坐聞維樂章,今存幾何?縉集詩六卷,文四卷,表上之。敕答雲,卿伯氏位列先朝,名高希代,抗行周雅。長揖楚辭,詩家歸美,克成編錄,嘆息良深。殷〔王番〕謂維詩詞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成珠,著壁成繪。蘇軾亦雲,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也。今編詩四卷。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夏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酬張少府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群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歸嵩山作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過香積寺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鍾?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送梓州李使君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木童〕布,巴人訟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漢江臨眺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美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卧南山陲。
但去莫復聞,白雲無盡時。
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青溪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句隹〕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西施詠
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
遂令東山客,不得顧採薇。
既至金門遠,孰雲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
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
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送朱大入秦
避人五陵去, 寶劍值千金。
分手脫相贈, 平生一片心。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絳幘雞人送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向鳳池頭。
酬郭給事
洞門高閣靄餘輝,桃李陰陰柳絮飛。
禁里疏鍾官舍晚,省中啼鳥吏人稀。
晨搖玉佩趨金殿,夕奉天書拜瑣闈。
強欲從君無那老,將因卧病解朝衣。
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
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花。
雲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
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遊玩物華。
積雨輞川庄作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撟蛿去三點水加草頭)。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和賈舍人早朝
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
送張五歸山
送君盡惆悵,復送何人歸。
幾日同攜手,一朝先拂衣。
東山有茅屋,幸為掃荊扉。
當亦謝官去,豈令心事違。
新晴野(一作晚)望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
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
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黃花川
危徑幾萬轉,數里將三休。
回環見徒侶,隱映隔林丘。
颯颯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靜言深溪里,長嘯高山頭。
望見南山陽,白露靄悠悠。
青皋麗已凈,綠樹郁如浮。
曾是厭蒙密,曠然銷人憂。
崔濮陽兄季重前山興
秋色有佳興,況君池上閑。
悠悠西林下,自識門前山。
千里橫黛色,數峰出雲間。
嵯峨對秦國,合沓藏荊關。
殘雨斜日照,夕嵐飛鳥還。
故人今尚爾,嘆息此頹顏。
老將行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
射殺山中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須兒!
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
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自從棄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時飛箭無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
路旁時賣故侯瓜,門前學種先生柳。
蒼茫古木連窮巷,寥落寒山對虛牖。
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潁川空使酒。
賀蘭山下陣如雲,羽檄交馳日夕聞。
節使三河募年少,詔書五道出將軍。
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
願得燕弓射大將,恥令越甲鳴吾君。
莫嫌舊日雲中守,猶堪一戰取功勛!
桃源行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
山口潛行始隈〔阝奧〕,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一處攢雲樹,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
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雲中雞犬喧。
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
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
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
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
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游衍。
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
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曲到雲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洛陽女兒行
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容顏十五餘。
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
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檐向。
羅帷送上七香車,寶扇迎歸九華帳。
狂夫富貴在青春,意氣驕奢劇季倫。
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
春窗曙滅九微火,九微片片飛花瑣。
戲罷曾無理曲時,妝成只是薰香坐。
城中相識盡繁華,日夜經過趙李家。
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早春行
紫梅發初遍,黃鳥歌猶澀。
誰家折楊女,弄春如不及。
愛水看妝坐,羞人映花立。
香畏風吹散,衣愁露沾濕。
玉閨青門里,日落香車入。
游衍益相思,含啼向彩帷。
憶君長入夢,歸晚更生疑。
不及紅檐燕,雙棲綠草時。
從岐王過楊氏別業應教楊子談經所、淮王我酒過。
興間略鳥緩,坐久落花多。
經轉回銀燭,林開散工可。
嚴城時未啟,前路擁第歌。
從岐王在宴衛家山地應教
座客香貂滿,宮娃紹使張。
澗花輕粉色,山月少燈光。
積翠紗富睛,飛泉綉產原。
還將歌舞出,歸路莫愁長。
同崔員外秋育寓直
建禮高秋夜,承明候曉過。
九門寒溫徹,萬井晤鍾多。
月回藏珠斗,雲消出絕河。
更漸衰朽質,南陌共鳴何。
寄荊州張丞相
所思竟何在,帳望深荊門。
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思。
方將與農圃,藝植老丘園。
目盡南飛雁,何由寄一言。
酬虞部蘇員外過藍田別業不見留之作
貧居依谷口,喬木帶荒村。
石路枉回駕,山家難候門。
漁舟膠標浦,豬火燒寒原。
唯有白雲外,疏鍾聞夜猿。
送張判官赴河西
單車曾出塞,報國敢邀勛。
見逐張征虜,今思霍冠軍。
沙平連白雲,蓬捲入黃雲。
慷慨倚長劍,高歌一進君。
送丘為落第歸江東
傳君不得意,況復柳條春。
為客黃金盡,還家白發新。
五湖三畝宅、萬里一歸人。
知爾不能薦,羞稱獻納座。
送友人前歸
萬里春應反,三江雁亦稀。
連天漢水廣,孤客郢城歸。
鄖國稻苗秀,楚人范米肥。
懸知倚門望,遙識老菜衣。
梅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足雪 ,為有暗香來
梅花
唐·崔道融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技依病看。 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梅花
唐·庾信
當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 不信今春晚,俱來雪裡看。
樹動懸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覓不見,真悔著衣單。
梅花
唐·庾信
當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 不信今春晚,俱來雪裡看。
樹動懸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覓不見,真悔著衣單。
Ⅶ 王維寫的梅花表達了他怎樣的情懷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這首詩表現作者的情趣和傾向。思念故鄉在情理之中,喜愛梅花溢於言表。
詩中的情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指作者),是一個久在異鄉之人,遇上故鄉來人,首先激起的是強烈的思鄉之情。
Ⅷ 王維寫的梅花詩有哪些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這一位少年是這樣的,問從故鄉來的朋友,你從老家過來,應該知道故鄉的事情吧。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你來的時候,那個錦綉窗戶前的梅花,開花沒?
Ⅸ 王維的《梅花魂》前兩句是什麼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注「王孫」,古代對人的尊稱。意思是明年春天綠草如茵的時候,您回來不回來呢?
Ⅹ 王維描寫梅花的詩句
雜詩三首·其二
唐代: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譯文
您是剛從我們家鄉來的,一定了解家鄉的人情世態。
請問您來的時候我家雕畫花紋的窗戶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有?
創作背景
王維在孟津住了十餘年,久在異鄉,忽然他鄉遇故知,激起了是王維強烈的鄉思,因此做此詩表達自己強烈的思鄉之情。
鑒賞
這首詩通篇運用借問法,以第一人稱敘寫。四句都是遊子向故鄉來人的詢問之辭。遊子離家日久,不免思家懷內。遇到故鄉來人,迫不及待地打聽家中情事。他關心的事情一定很多,其中最關心的是他的妻子。但他偏偏不直接問妻子的情況,也不問其他重大的事,卻問起窗前的那株寒梅開花了沒有,似乎不可思議。細細品味,這一問,確如前人所說,問得「淡絕妙絕」。窗前著一「綺」字,則窗中之人,必是遊子魂牽夢繞的佳人愛妻。清黃叔燦《唐詩箋評》說:「『綺窗前』三字,含情無限。」體味精妙。而這株亭亭玉立於綺窗前的「寒梅」,更耐人尋味。它或許是愛妻親手栽植,或許傾聽過他們夫妻二人的山盟海誓,總之,是他們愛情的見證或象徵。因此,遊子對它有著深刻的印象和特別的感情。他不直接說思念故鄉、親人,而對寒梅開花沒有這一微小的卻又牽動著他情懷的事物表示關切,而把對故鄉和妻子的思念,對往事的回憶眷戀,表現得格外含蓄、濃烈、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