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蠟梅花
㈠ 關於蠟梅花的幾種類型
1、梅花艷如朝霞,有的粉撲撲的,像兒童的小臉蛋,有的則是紅艷艷的,是顯得如此的高雅而不俗氣。雖不像牡丹那樣富麗堂皇,但卻不失應有的風度;雖不像玫瑰這樣艷麗妖嬈,蛋撻是那樣的生機勃勃。
2、梅花在冬天裡傲雪怒放,有的還是花骨朵,有的含苞待放,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已經張開了花瓣,用自己的「笑臉」去迎接這個美麗的冬天。
3、山上的梅花已經開了不少。梅樹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頭上戴著花的人兒。梅花從枝幹里鑽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展全開了,露出嫩黃色的花蕊,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是那麼的可愛,是那麼的嫩美。
4、我忽然覺得自己就是一朵梅花,穿著雪一樣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過來,整山的梅花都在翩翩起舞,各色的「衣裳」隨風飄動,風過了,我也停止了舞蹈,默默地站在那兒,我靜靜地聽著人們對我的贊語,靠在人們撫摸我的手上……
5、我最愛梅花。在我家的樓下,草坪上就屹立著許多株不高的梅花樹。冬末春初時,株株都長出許多美麗的小花苞,圓圓的,滾滾的,隨時准備開放。一枝枝臘梅苞兒在綠葉上啜飲著露水的瓊漿,好似一顆顆星星點綴著樹叉上,時不時探出粉紅的小腦袋向四周好奇地打量著這繽紛多彩的世界。
㈡ 臘梅的蠟是什麼偏旁
本來是蠟梅,因為它的花瓣表面有一層蠟質,故以得名。
蠟梅科有兩屬:一為夏蠟梅屬;一為蠟梅屬。
夏蠟梅屬有約4種,1變種,產於我國和北美洲;世界各地有栽培。我國產1種及1栽培種。其中夏蠟梅的花期5月中、下旬;美國蠟梅花期5-7月;光葉紅的花期6月。
蠟梅屬3種,我國特產,日本、朝鮮及歐洲、北美等均有引種栽培。其中蠟梅的花期花期11月至翌年3月;山蠟梅的花期10月-翌年1月;柳葉蠟梅的花期8-10月。
這些品種中最常見的是蠟梅,因其農歷臘月開花,所以多人寫為臘梅。
明朝的《花疏》曰:「蠟梅是寒花,絕品,人以臘月開,故以臘名,非也,為色正似黃蠟耳。」
錯的人多了,也約定成俗。據報道,舊版《現代漢語詞典》中,僅有「臘梅」詞條而無「蠟梅」詞條,但在2005年的新版《現代漢語詞典》中,取消了「臘梅」詞條,並在新增「蠟梅」詞條後附註「也作臘梅」。
所以把蠟梅這一品種寫作臘梅,現在也不能算錯。但是最好寫作規范的「蠟」字。目前權威的植物志皆為蠟梅。
而對於其它的蠟梅科植物,如「夏蠟梅」「柳葉蠟梅」就不能寫成「夏臘梅」「柳葉臘梅」。
㈢ 梅花的含義
梅花——梅花堅韌,象徵我們巍巍的大中華
現在正是賞梅的季節,忍不住也想談談梅花。
梅花,優雅飄逸、傲霜鬥雪,因此自古以來就為我國的無數文人騷客所贊詠,他們常以梅花來表現自己的情趣、人格或情操。梅花也為一般百姓所喜愛,而曾盛興過賞梅之風,留下了無數詠梅的詩詞和寫梅的文章和圖畫。
起源於三國時代的那句「望梅止渴」成語至今仍家喻戶曉。
據說,在我國的唐代,曾被譽為「梅花的時代」。還專門有梅花宴。據日本方面的資料,也正是在那時,梅花傳到了日本(日本古代並無梅花),也受到了日本人的喜愛。當時的日本,還專門開「梅花之宴」,宴席上,人們喝酒作詩,猶如現在日本人在櫻花樹下喝酒賞櫻花一樣。
日本最古的歌集「萬葉集」,日本最古的漢詩集「懷風藻」里都有關於梅花的歌和詩。據說就是受到從中國傳來的梅花的影響。
而且梅花不僅僅是被日本人做欣賞用,還用於治療疾病的「漢方葯」即中草葯和健康食品。960年,日本首都惡疫流行,連日本天皇都患上此病,但就是靠梅干(即由未成熟的青梅果實經熏制而成)和海帶製成的茶恢復了健康。984年日本編成了日本史上最古的醫學書「醫心方」,其中就有關於梅乾的記載。
在1904年爆發的日俄戰爭期間,梅干還被當作「軍需品」。「日之丸便當」( 即太陽旗盒飯,日之丸為日本國旗)一詞就是當時才造出來的。
直到現在,梅干還是日本人愛用的日常食用品,商店裡出售的盒飯中,也常放一顆梅干,據說這樣可以防止盒飯變質。
記得前幾年曾在日本報上看到過中國人大決定定「牡丹」為國花的報道,也從國內一些雜志報刊上看到過很多把牡丹當作國花來「歌頌」的文章。稱贊牡丹的「雍容華貴」。
當時,看到這些報道,心裡真有說不出的難過。於是忍不住在一些日本的關於中國的news group里和Mailing list里談了自己的想法。
記得當時曾悲憤地說過:牡丹,大紅大綠的,不顯得俗氣嗎?即使如某些學者所言牡丹是高貴的象徵,可這能代表我們的中華傳統?一刮風下雨就會凋零就會委靡不振,根本經不起鳳吹雨打,能表示出我們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堅韌不拔、艱苦奮斗的精神?能代表數千年來雖經受了種種磨難和屈辱,但仍沒有像世界上早已消失了的無數民族那樣滅絕,仍屹立在世界東方的中華民族?
唉,真不知道國內那些「學者」究竟對中國歷史和中華民族本身有多少的了解,有多少的感情!難道僅僅因為民國時期採用梅花為國花就非得要另闢途徑,非得對梅花本身也產生偏見,就非得用另一種花來代表我們的民族嗎?
梅花梅花滿天下,越冷她越開花,
梅花堅韌象徵我們,巍巍的大中華。
看那遍地開了梅花,有土地就有它,
冰雪風雨它都不怕,它是我的國花。
永遠忘不了孩提時代,曾在外婆家,跟著年輕漂亮的姨媽們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用蠟來做梅花的情景。
最後,附古代文人的兩首詠梅詞和兩首詠梅詩:
☆★☆★☆★☆★☆★
《踏莎行》〔南宋 呂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絕.
惱人風味阿誰知?
請君問取南樓月.
記得去年,探梅時節.
老來舊事無人說.
為誰醉倒為誰醒?
到今猶恨輕離別.
☆★☆★☆★☆★☆★
《卜運算元》
詠梅 [南宋 陸游]
驛外斷橋邊,
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
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
只有香如故。
☆★☆★☆★☆★☆★
梅花[北宋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雜詩[唐 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欹穸前,寒梅著花未。
☆★☆★☆★☆★☆★
㈣ 怎樣用蠟燭油做梅花
用蠟燭油做梅花的步驟如下:
1、准備一些紅蠟燭。
㈤ 蠟梅揭示了怎樣的生命意義
蠟梅在百花凋零的隆冬綻蕾,斗寒傲霜,表現了中華民族在強權面前永不屈服的性格,給人以精神的啟迪,美的享受。它利於庭院栽植,又適作古樁盆景和插花與造型藝術。
蠟梅是中國特產的傳統名貴觀賞花木,有「知訪寒梅過野塘」的名句。《姚氏殘語》又稱蠟梅為寒客。蠟梅花開春前,為百花之先,特別是虎蹄梅,農歷十月即放花,故人稱早梅。
又因蠟梅花入冬初放,冬盡而結實伴著冬天,故又名冬梅。
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蠟梅,釋名黃梅花,此物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似蜜蠟,故得此名。清初《花鏡》載:蠟梅俗稱臘梅,一名黃梅,本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放,其香又近似,色似蜜蠟,且臘月開放,故有其名。
富於慈愛,蠟梅花金黃似蠟,迎霜傲雪,歲首沖寒而開,久放不凋,比梅花開得還早。真是輕黃綴雪,凍莓含霜,香氣濃而清,艷而不俗。曾有詩贊美:「枝橫碧玉天然瘦,戀破黃金分外香」。
蠟梅開於寒冬,若能從花店買來幾枝,插入花瓶中,供於書案上,其清香彌漫室內,會使人感到幽香徹骨,心曠神怡。或送給慈祥的長者,寓意更深遠。
「隆冬到來時,百花跡已絕,惟有蠟梅破,凌雪獨自開」。此時,鄢陵的蠟梅相繼綻開。金黃剔透的蠟梅,吸引著無數遊人冒著嚴寒前往觀看。蠟梅因似梅花,與梅花開花期又相接近,所以很多人將蠟梅也當作梅花。
蠟梅並非梅類,兩者親緣甚遠。在植物分類學上,蠟梅屬蠟梅科,落葉灌木,而梅花則是薔薇科植物。由於它們相繼在寒冬臘月或早春時節開花,而且花形、花香相近似,所以常被人們誤認為是同種。
蠟梅的花單生於枝條兩側,花被多數,內層較小,色紫紅;中層較大,色黃,略有光澤,似蠟質;最外層由細小鱗片組成。萼片與花瓣相似。
此花名稱中有個「臘」字,和蜂蠟的「蠟」字相同。蜂蠟俗稱黃蠟。蠟梅開黃花,原名黃梅。古籍《禮記》上說:「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古代十二月的一種祭祀就叫「蠟」。因當時歲暮為舉行大祭祀之月,故農歷十二月就叫蠟月。
而蠟梅開於蠟月,故此得名。「蠟」字系周代所用,秦代改用「臘」字,因而蠟月和蠟梅的「蠟」字,可和「臘」字通用。所以蠟梅與臘梅,可以通用。
據王世懋《學圃余疏》考證,在宋神宗熙寧年(1068~1077年)間,王安石曾寫有詠黃梅的詩。後來,在宋哲宗元祐年間(1086~1094),一代文豪蘇東坡和黃山谷,因見黃梅花似蜜蠟,遂將它命名為「蠟梅」,說它「香氣似梅,類女工捻蠟所成,因謂蠟梅」。
由此蠟梅名噪一時,鼎盛於京師。後來詩家在詠蠟梅詩中,常在「蠟」字上下功夫做文章。如「蝶採花成蠟,還將蠟染花」等。
蠟梅是我國特有的珍貴花木,原產於中部的秦嶺、大巴山、武當山一帶。近年在湖北神農架發現有大面積的野生蠟梅林。在河南省鄢陵縣姚家村,幾乎家家戶戶的屋前宅後都遍植蠟梅,素有「姚家黃梅冠天下」的美譽。
(5)手蠟梅花擴展閱讀
繁殖方法
1、嫁接技術
蠟梅繁殖一般以嫁接為主,分株、播種、扦插、壓條也可。嫁接以切接為主,也可採用靠接和芽接。切接多在3~4月進行,當葉芽萌動有麥粒大小時嫁接最易成活。如芽發得過大,接後很難成活。
切接前一個月,就要從壯齡母樹上,選粗壯而又較長的一年生枝,截去頂梢,使養分集中到枝的中段,則有利於嫁接成活。接穗長約6~7厘米,砧木可用狗蠅蠟梅或用4~5年生蠟梅實生苗。砧木切口可略長,深達木質部為宜,扎縛後的切口要塗以泥漿,然後壅土封起。
接後約一個月,即可扒開封土檢查成活。用切接法繁殖的蠟梅,生長旺盛,當年可高達40~60厘米。靠接繁殖多在5月份前後進行,砧木多用數年生蠟梅實生苗。
先把砧木苗上盆培養成活,把它們搬至用作接穗的母枝附近,選擇母枝上和砧木苗粗細相當的枝條,在適當部位削成梭形切口,長約3~5厘米,深達木質部。
削口要平展,砧木和接穗的削口長短和大小要一致,然後把它們靠在一起,使四周的形成層相互對齊,用塑料帶自下而上緊密綁扎在一起。嫁接成活後先自介面下面將接穗剪斷,再把切口上面的砧木枝梢剪掉即成。
芽接繁殖宜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為好,蠟梅芽接須選用第一年生長枝條上的隱芽,其成活率高於當年生枝條上的新芽,可採取「V」字形嫁接法。
2、砧木繁殖
(1)分株繁殖。葉芽剛萌動時進行。先於前1年底在離地面20-30厘米處,將准備分株的蠟梅枝條全部截頂。分株時在母株四周將土掏出,用刀按每叢2-3根莖桿劈開,移出另栽,原處留2-3根粗大壯實的莖桿不動,分栽的蠟梅苗採用60厘米×50厘米株行距進行栽植。培養2-3年後出圃或再進行分株繁殖。
(2)播種繁殖。7-8月採收變黃的壇形果托,取出種子干藏,翌春播種,播種前用60℃溫水浸泡12-24小時,播種時先整好苗圃地,點播,或開溝條播,覆土厚度4-5厘米。注意澆水、除草,每隔20-30天施清淡薄肥一次;苗期注意排水防澇。播種苗經過3-4年培養,作為砧木使用。
3、良種嫁接
一般以狗芽蠟梅做砧木,素心蠟梅、馨口蠟梅等優良品種做接穗。
(1)切接。3-4月份,當葉芽萌動約麥粒大小時進行,在切接一個月前,從良種蠟梅壯齡樹上,選粗壯較長的一年生枝條,截去頂梢。嫁接時將接穗剪成6-7厘米長,在接穗下芽的背面1厘米處斜切一刀,削掉2/3的木質部,斜面長3-5厘米,要求斜面光滑、平直。
再在斜面的背面削1厘米長的斜面呈楔形,接穗上保留1-2對芽,削成楔形,稍露出木質部。砧木用2-3年生的狗牙蠟梅,也可用4-5年生的蠟梅實生苗。在離地面3-5厘米處剪除砧木,選皮厚、光滑的地方把砧木削平,再在皮層內略帶木質部垂直切3-4厘米。
把接穗的長斜面對准砧木的木質部處插入,使接穗斜面兩邊的形成層和砧木切口兩邊形成層對准靠緊。接後綁紮好,在介面處塗上泥漿,用疏鬆濕潤的細土將接穗封住即可。
(2)腹接。採用當年生枝條作為接穗,帶有2-3對芽,長度為8-10厘米,在莖粗1.5-2厘米的砧木上准備嫁接的部位用刀斜切一切口,深達砧木粗度的1/3,切口長2-3厘米,將接穗小段頂芽一側的莖部斜向削一削麵,
削麵長度與砧木切口長度相等,在此削麵背面再削1厘米長的小斜面,然後用手輕輕推開砧木,將接穗插入,使長削麵緊貼砧木木質部,兩個形成層對准,最後用塑料條緊綁介面即可。
(3)嫁接苗的管理。當嫁接成活的接穗長出6片葉片左右時及時摘心,促其增粗、萌發側枝,形成樹冠和開花枝。培育具有較高主幹的植株時,等到第二年砧木與接穗生長牢固後,利用其新萌發的枝芽培育主幹。
春季切接成活的植株,在初夏「松綁」,將綁縛用的塑料薄膜松開,但不可完全去掉;夏季腹接成活的植株,在翌年初夏「松綁」,用鋒利的小刀在塑料膜上輕輕縱向劃一刀,使塑料膜松動即可。
㈥ 用蠟怎麼做梅花
1、首先准備好紅色蠟燭。
㈦ 用象徵手法寫一篇有關蠟梅花散文詩.
今天,我們一行十一人乘車去蠟梅園。我們一路歡歌笑語,不一會兒,就來到了蠟梅園。
蠟梅園的路兩邊插著各色的彩旗,並且每面小旗上都寫著「蠟梅園」三個大字。我十分疑惑:咦?臘梅是在臘月開花,應該是「月」字旁的「臘」,為什麼是「蟲」字旁的「蠟」呢?是.......是寫錯了,又一想,不可能吧?這么多彩旗,這么多的人路過,應該不會錯吧?我帶著一問去請教老師
可是,當我請教曹老師時,曹老師搖搖頭說她也正在思考這個問題呢!讓我再想想,左思右想,我開玩笑地說:「曹老師,蠟梅用「蟲」字旁,可能是臘梅裡面有蟲子吧!」大家聽了哈哈大笑起來,直到一定不是這個原因,決定請教導游。
我們一起詢問導游:「阿姨,為什麼臘梅用「蟲」字旁呀?難道臘梅裡面長了小蟲子?」阿姨笑了笑,說:「當然不是了。蠟梅是臘梅中的一種,因為這種蠟梅的花瓣上面有一層像蠟一樣的東西,所以用「蟲」字旁。」我們恍然大悟!
真高興,我親自解開了一個疑問。
隨著導游,我們走進蠟梅園。聽了導游的介紹,我知道了:蠟梅有四個種類,素心蠟梅、罄口蠟梅、狗牙蠟梅、小花蠟梅。並且蠟梅與梅花的不同之處在於,蠟梅的枝幹都是灰白色的,但梅花的枝幹是黑色的,但它們的花瓣都是五片。
後來,導游又領我們到了生態餐廳。一走進生態餐廳,一股蠟梅的清香撲鼻而來。導游還領我們看了看各種各樣的蠟梅。我在導游的指點下發現了:素心蠟梅的花心是白色的;罄口蠟梅的形狀像古時候的罄,因此而得名;狗牙蠟梅的花瓣又細又長,像狗的牙;小花蠟梅則指這種蠟梅花很小還不到一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