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書屋梅花鹿
⑴ 為什麼三味書屋的學生要拜鹿
鹿代表著孔子思想,魯迅先生寫道:「中間掛著一塊扁道:三味書屋。扁下是一副畫,畫著一副肥大的梅花鹿,沒有孔子的碑位,我們便對那扁鹿行禮,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可是為什麼鹿代表孔子呢。鹿同祿,即俸祿,古代認為讀書獲祿,這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組成部分。自然拜鹿等於拜先生了~~
⑵ 魯迅為什麼拜孔子時拜三味書屋的匾和一幅畫上的梅花鹿
我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先生」
胡樹廷 宋慶娥
魯迅先生的散文名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中學語文的傳統篇目。作品中的長媽媽.以她動聽的故事贏得了一代代學子的愛,但作者著力描寫的另一個人物——「三味書屋」中的「先生」,卻陰差陽錯地以其「迂腐」遭到了本不應有的非議。有人說:「先生」也和一般宿儒一樣的古板、迂腐。他認為學生只應讀正經的書,不該問旁門雜學。他那書讀到精彩處的姿勢,也是非常迂腐可笑的。」①也有人說:「通過對這位老先生一面教學生死讀書、讀死書,一面自己在課堂上搖頭晃腦地欣賞無聊文章的描寫,特別是通過寫學生按規矩如何先拜孔丘後拜他,魯迅如何抱著求知的渴望和仰慕的心情拿天真的問題去請教他,而碰了一鼻子灰……,說明了他是一個體現孔孟之道的、不學無術的典型腐儒」②。
魯迅筆下的「先生」,真是一位「迂腐」之人嗎?
作品是這樣寫魯迅拜孔子、拜「先生」的:「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著那匾和鹿行禮。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③有人據此斷言說:這位「先生」是「典型腐儒」。好象只有不要學生拜孔子和拜先生的人才不是「腐儒」。如是,我以為這實在也太苛求「先生」了,因為「先生」不可能超越歷史,去要他的學生對著五星紅旗注目。再說,行禮時,「先生」並不擺放孔子牌位,也不掛孔子聖像,而是讓學生對著寫有「三味書屋」的匾行禮,「先生」的做法,從「三味是勸人讀書多吟味,多體會」④的含義看,其良苦用心,略見一斑。「典型腐儒」怎有如此並不墨守陳規之舉?
「先生」不回答魯迅「怪哉」問題,是「迂腐」論者進行非議的重要話題。如有人就認為魯迅「抱著求知的渴望和仰慕的心情拿天真的問題去請教他,而碰一鼻子灰」。「說明了他是一個體現孔孟之道的、不學無術的典型腐儒」。「先生」為什麼要讓魯迅「碰」這「一鼻子灰」呢?這里,且不說魯迅問「先生」的內容與私塾中蒙童通常應受的教育是否背道而馳,也不說「先生」如果給他解釋「怪哉」蟲是不是「冤氣所化」、以及為什麼「用酒一澆,就消釋了」的道理,他是否能正確理解,單就在課堂上向「先生」問如此與自已所學的課程毫不相乾的內容來說,我看,這「一鼻子灰」就應該讓他「碰」,因為別說是在舊時的私塾課堂里,就是在現在社會主義的學校課堂上,那樣做,也是不能容許的。譬如,現在電子技術即將進入尋常百姓家,如果有哪個學生在語文課上回答完老師的提問後,問起電子游戲機的原理來,這位語文老師對此懂不懂且不論,就是精通此道,難到可以放下課文不講,去為他解說一番不成?如不解釋,這位語文老師便是什麼「不學無術的典型腐儒」?如是,真稱得上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了。在我看來,「先生」讓魯迅「碰」的這「一鼻子灰」,不僅「碰」得對,而且「碰」得好。你想,不正是這一「碰」,才使魯迅「知道做學生是不應該問這些事的」⑤嗎?不正是這一「碰』」。才使「我就只讀書」⑥了嗎?不正是這一「碰」,才使他為防止同學影響自己的學習而寫了」君子自重」的紅紙條貼在書桌上,學習成績「總是最好的」⑦嗎?
「先生」在課堂上的入神讀書,更是「迂腐」論者進行非議的主要話題。作品是這樣寫「先生」讀書的:「先生自己也讀書。後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去了,只有他還大聲朗讀著:——「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⑧有人認為「先生」「書讀到精彩處的姿勢」,「是非常迂腐可笑的」,甚至還有人認為這是「先生」「一面在課堂上搖頭晃腦地欣賞無聊文章的描寫」,「一面教學生死讀書、讀死書」,是「典型腐儒」。我從做學生到教學生,不知對《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過了多少遍,恕我愚昧,我還從沒有認為「先生」讀書的形象是「迂腐可笑的」,從來沒有認為「先生」讀的是「無聊文章」,更沒有認為「先生」是在「教學生死讀書、讀死書」。恰恰相反,每當我讀到和教到關於「先生」入神讀書的地方時,便不由的從心底湧出一股對這位「先生」的敬佩之情。敬佩他「須發都花白了」⑨,還那樣活到老學到老;敬佩他雖不再是為金榜題名而讀,卻那樣神情專注;敬佩他身為名師,卻還那樣注重身教,執著敬業。「先生」讀書的內容,是清代武進人劉翰寫的《李克用置酒三垂岡賦》中的兩句,這兩句是劉翰寫唐藩鎮李克用因一次對梁戰爭的勝利,在三垂岡置酒慶賀,手揮如意,倒空酒杯,欣喜若狂的情景的。賦的內容是寫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又寫得生動、傳神,怎麼是「欣賞無聊文章」呢?書是要用「心」來讀的。書讀到精彩處,動了情,「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後面拗過去」,怎麼就「是非常迂腐可笑的」呢?不是有許多人書讀到感人處也常常潸然淚下的嗎?難道那也「是非常迂腐可笑的」?魯迅之所以把「先生」讀書的情景當作特寫鏡頭寫進作品裡,一方面,固然是因為他要寫下文的「做戲」和「畫畫」;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對「先生」是怎樣讀書的印象太深了。當然,印象再深,如果與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沒有什麼作用的話,他也是不會寫進作品裡去的。寫進作品,定有其用意。用意究競是什麼?難道就只可以理解「先生」在「教學生死讀書、讀死書」?事實上,這種理解是錯誤的,因為「那種認為作者對『三味書屋』的描寫是意在批判封建教育制度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⑩我認為這是「先生」在為學生做表率,教育學生讀書耍做到「三到」即「心到、口到、眼到」,從而表現「先生」執著敬業的,這有史實可證:魯迅在「三味書屋」讀書時,「曾製作一張書簽,中間豎寫『讀書三到:心到,口到,眼到』 10個字,夾在書頁里」。「先生」入神讀書對魯迅的影響,難道不是顯而易見的嗎?「先生」不僅教學生讀書,而且以身作則教學生怎樣讀書,即讀書時要「多吟味,多體會」。他在課堂上不是心猿意馬,想入非非,而是全身心地投入。這敬業的執著精神,難道不是連現在為人師者都應該好好學習的嗎?如今商潮湧來,有人干起了「第二職業」。雙休日難得休息,工作日就更忙了,因「雀巢鮮果棒」要天天進貨,雖有「野馬」代步,但終因種種原因也難盡如人意。常常是「野馬」立足未穩,上課鈴聲就連連敲響,不得不飢腸軛輸,氣喘吁吁,拎起教本疲憊不堪地進了課堂。如果不是原來教他的老教授們執著敬業,堅持嚴格要求,使其學得倒還踏實,只怕是登上講台,連今日這「十年一貫制」的講授也難以為繼了。每當我讀到「先生」入神讀書的一節時,每當我將「先生」的形象與現在有些人的作為聯系起來時,我就常常作如是想:「先生」不容否定。如果世上真的每個教師都對「趙公元帥」禮拜勤起來,都變得不「迂腐」了,將「孔方兄」供在心靈的擱板上,一門心思求發財,那時,只怕「希望」學校也就變成「無望」學校了。
因此,我認為;如果說長媽媽是以她動聽的故事給魯迅留下了美好的記憶的話,那麼,「先生」則是以其執著敬業的精神受到了魯迅難以忘懷的崇敬。說「先生」「迂腐」,實在有欠公允。「迂腐」論可以休矣。
注釋:
①塗元濟《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札記兩則》,載《福建師大學報》1980年第2期。
②李何林《北京市中學語文課本中十五篇魯迅作品的問題試答》,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4年版。
③⑤⑥⑧⑨⑾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語文》第一冊,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年版。
④⑦⑩常國武、王震理《中學語文教材析疑》,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如果想參考就點激網業
⑶ 三味書屋裡的梅花鹿,古時候松,鶴,蝙蝠分別代表什麼意義
福壽:「壽」字本是一般的漢字,但因人們長壽觀念的作用,把它圖案化、藝術化,變成了吉祥符。獨立的壽字圖案與其他事物的組合圖案,廣泛地運用於日常生活和禮儀中。
福豆:翡翠墜的題材有很多,最受人喜愛的題材有「福豆」,以翡翠雕成豆角,據說寺廟中常以豆角為佳餚,和尚稱其為「佛豆」。
福在眼前:蝙蝠,取偕音「變富」福氣。蝙蝠爬在一個圓圓的銅錢上,稱之為「福在眼前」圓圓的銅錢也是圓圓滿滿的意思,寓意招財進寶,圓圓滿滿。
福祿壽:雕有壽星、鹿、桃、蝙蝠。「蝠」與「福」諧音,「鹿」與「祿」諧音。壽星老,仙桃象徵長壽。壽星老也稱「福星」。祿星《論語》「有人有命,有祿命者富貴貧賤也,祿者盛衰興廢也」之說。所以,民音常以三星作為合家多福,長壽不老,祿位高升的幸福象徵。
松鶴延年:松,松樹常青,挺拔直立;鶴,傳說神人駕鶴上天,有鶴壽千年之說。此寓意為:健康長壽,富貴吉祥。
龜龍獻壽:烏龜長壽,龍頭龜身,寓意身體健康,龍騰虎躍,生命長壽。此寓意為幸福長壽,萬年長青。
福祿壽喜·黃翡掛件:採用天然緬甸黃翡精雕而成,作品中利用黃翡巧雕一棵挺拔的松樹,枝繁葉茂,樹下一隻松鼠正歡騰嬉戲,生動有趣,富有生活氣息,刻劃得唯妙唯肖,更顯得分外靈動喜人!反面雕有蝙蝠、聚寶盆與元寶,使作品美好的寓意體現得淋漓盡致!
多子多福多壽:多隻葫蘆匯集一處,葫蘆寓意福壽,又有自古襲傳的多子之意,故為多子多福多壽!真誠祝願您財源茂盛、福壽齊天、人生如意、好運連連!
壽星拜壽:這款壽星拜壽,手工雕琢,荷葉做底,背附如意,老壽星笑逐顏開,手托壽桃,肩落蝙蝠,有福,有壽,如意,荷葉,惟妙惟肖
多福多壽:一隻漂亮佛手,一隻蝙蝠攀附其上,造型考究,寓意多福多壽。
靈瑞福壽:靈猴攀上一隻碩大的佛手,靈猴即為靈瑞,佛手即為福壽,祝壽寓意表述鮮明!
福至心靈:雕有靈芝、壽桃和蝙蝠,靈芝通靈、桃如心、蝙蝠即為福。
壽上壽:作品中雕有海水和一大海龜背馱一小海龜,海水寓意福海壽山。龜為水生動物,其特點是腹背皆有硬甲,耐飢渴、壽命長。大龜馱小龜形容。
福壽雙全:雕刻有蝙蝠、壽桃、兩枚古錢,分別指福壽雙全。
流雲百福:雕有如意雲紋、蝙蝠、比喻幸福綿延無邊。
花開五福:在一竹子上雕有五朵梅花。
龜鶴齊嶺:烏龜與仙鶴均是千年高壽之物,此寓意為長壽。
麒麟賀壽:作品雕有麒麟、仙鶴、綬帶鳥,麒麟為古代傳說中的神奇動物,被視為仁獸,麒麟為四靈之一,品質仁厚。綬帶鳥又名壽帶鳥,產於巴峽及閩廣地區。諧音取意象徵長壽的吉祥物。「鶴」與「賀」諧音,鶴為羽族之長,被稱為「一品鳥」。是民間傳說的長壽仙禽。《淮南子》中有曰:「鶴壽千歲,以極其游」。傳說中的鶴為長壽之王,人們常以鶴嶺、鶴壽等詞頌揚人們的長壽。
八寶紋:吉慶有餘紋,百事如意紋,和合如意紋,天仙捧壽紋,一路平安紋,竹報平安紋,三陽開泰紋,金玉滿堂紋,瓜爬綿綿紋,福壽長慶紋,太平有象紋,福貴耄耋紋,白頭福貴紋,喜鵲登據紋,十全紋,五福捧壽紋,五倫圖,五客圖,五瑞圖,五子登科圖,五鳳圖,五毒圖,宜男多子紋,三多紋,雲龍捧壽紋,鶯鳳和鳴紋,花好月圓紋,燈籠紋,松鶴延年紋,獅子滾綉球紋,歲寒三友紋,錦上添花紋,蘭桂齊芳紋,龜鶴齊齡紋,麒麟送子紋,連生貴子紋,四喜人紋,萬字紋等。常用圖案素材及含義,牡丹--富貴,石榴--多子,桃子--長壽,松柏--常青,鴛鴦--愛情,喜鵲--喜慶,瑞鹿--祿位,蝙蝠--幸福,魚--福足,鵲鴉--平安,鸞鳳--美麗盛繁,絞帶鳥--長壽,戟--吉利,磐--一吉慶,瓶――平安,荷花--純潔清高,桂花--富貴,竹--志節,菊花--傲骨,蘭花--繁榮昌盛節操,盤長--通明,靈芝--福壽如意,佛手--福,扇--善,葡萄--連綿不斷輪回永生,柿--事,水仙--仙,桔--吉,海棠--玉棠富貴,芙蓉--榮華,枇杷--吉祥等。表現手法可分兩大類型,一是理性化手法,二是完美求全的手法。追求完美齊全的意境等。
⑷ 為什麼三味書屋要掛一幅畫有梅花鹿的畫含義是什麼
祿,本義:福氣、福運。作動詞是給予俸祿的意思。
國畫很講究寓意,例如牡丹——富貴,鱖魚——富貴,蝙蝠——福氣,鯉魚——魚躍龍門,鹿——福氣,享受俸祿........
一幅畫,有蝙蝠、鹿、壽星,寓意「福祿壽」三星齊聚。
學而優則仕學文化就是要考功名,考上功名,享受俸祿,光宗耀祖——這就是書房中掛一副梅花鹿的含義。
⑸ 三味書屋中畫上的那幅梅花鹿有什麼象徵意義
三味復書屋中畫上的那幅梅花制鹿有什麼象徵意義?
在封建社會里,學生書讀得好,就可以做官,做官就有俸祿。而「鹿」與「祿」諧音,「樹」與「書」諧音。「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其含義是「豐厚的俸祿就在古書中」。意即高官厚祿要讀書。"松"表示 不老;「鶴 」表示 延壽;松鶴延年。「蝙蝠 」表示 福氣。因為福(蝠)祿(鹿)壽喜。
請採納~
⑹ 魯迅先生的「三味書屋」上掛的梅花鹿圖是什麼意思
樹下有鹿,是書下有祿的意思,意思是考科舉的真正目的在於做大官,得高薪。也是儒學後期僵化的表現。
鹿」與「祿」諧音,「鹿:包容「祿」的含義。祿者,俸給,俸祿,高官厚祿也。「祿」的本義是「福」,所以,「鹿」中又含有「福」的寓意。
「梅花鹿」與「梅花榜」有一定聯系:清代時,在魯迅故鄉紹興一帶,科舉考試之取錄名單發榜時是寫成「梅花榜」的——每一榜50名,第1名提高大寫,第2名排在右下方,余者如是依次按順時針方向寫去,則至第50名時剛好排在第1名的左下方,便構成一幅由人名編織的圓形梅花圖案——即被稱之為「梅花榜」或「梅花圖」。之所以要構成這種圖案也寓有象徵意義,同「松鹿圖」中的「梅花鹿」相彷彿。
考試發榜是「梅花榜」,「松鹿圖」中的「鹿」是「梅花鹿」——可見,「梅花」也是那時紹興讀書人美好的象徵。
"樹」也是取其同「書」的諧音的象徵意義,即「古樹」包容「古書」的寓意。
這類「梅花鹿伏在古樹下」的圖畫,其中的「古樹」也往往是「古柏樹」,因為松、柏有共通的特性。書,當然指經、史、子之類。
因此,「松鹿圖」是「雙關」圖,頗具象徵意義。其象徵寓意大略是:倘真誠地拜伏古樹下,就可望登上「梅花榜」,獲取高官厚祿了。所以,「松鹿圖」既是美好的圖畫,但它也是一種無字的勸勉,其「味」在畫面之外。在中國封建社會里,把「鹿」和「松」、「柏」畫在一起的圖畫,較為流行,特別在清代的儒者書生之家常常把它懸掛壁上,是他們給自己含蓄祝福的意思,比貼上有字的對聯之類要顯得雅緻。「三味書屋」鄭重懸掛此畫,正是書屋主人思想體系的標志
⑺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三味書屋」畫梅花鹿的用意
梅花鹿是智慧的象徵。
⑻ 三味書屋為什麼向梅花鹿畫行禮 簡略3 句2句就行
鹿代表著孔子思想,魯迅先生寫道:「中間掛著一塊扁道:三味書屋.扁下是一副畫,畫著一副肥大的梅花鹿,沒有孔子的碑位,我們便對那扁鹿行禮,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可是為什麼鹿代表孔子呢.鹿同祿,即俸祿,古代認為讀書獲祿,這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組成部分.自然拜鹿等於拜先生了~
⑼ 三味書屋扁下的為什麼畫一隻梅花鹿
樹下有鹿,是書下有祿的意思,意思是考科舉的真正目的在於做大官,得高薪。也是儒學後期僵化的表現。「松鹿圖」是「雙關」圖,頗具象徵意義。
梅花鹿是高雅富貴之物,被視為君子,與八大山人看空世事的情懷有不謀而合之處。此外「松鹿題材」也是傳統的吉祥題材,「鹿」與「祿」同音,松樹象徵著高壽,《松鹿圖》寄託著福祿長壽的美好寓意。
(9)三味書屋梅花鹿擴展閱讀:
三味書屋的歷史:
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幼年讀書的地方。他於12歲那年到這里上學。第二年秋後,因祖父下獄,少年魯迅離家去紹興農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難,故學業中斷。1894年夏間回家,仍返三味書屋。這樣一直到大約1898年往南京水師學堂學習前半年才離開,首尾竟達六年。
這里的一切都保存得十分完好,仍舊如魯迅回憶時寫的那樣:「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這匾和畫,解放前曾散失,解放後,黨組織派幹部想盡辦法才找回來。
當年和魯迅一道念書的同學,解放初還有周梅卿、章祥耀、王福林三位健在,按照這三位老同學的回憶,三味書屋恢復了原來的布置。
屋子裡,好像是中國舊式的客廳,這在今天的青少年看來,是會感到奇特的。學生的座位一共有11個;魯迅的座位排在北牆邊,是一張帶抽屜的長方形桌子,桌子後面放著一張略嫌低些的椅子。這兒光線很暗,空氣也顯得潮濕。
他的書桌右角,至今還刻有一個約一寸見方的「早」字,刀法簡朴挺直,它是魯迅幼年手刻的一件極為珍貴的木刻文物。
至於它的來歷,據說是這樣的:有一天,魯迅上學遲到了,受到塾師的責備,他就用小刀刻下了這個方方正正的「早」字,來督促、提醒自己不要遲到。從此,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堂屋匾額上的「三味書屋」四個楷體字,一說為杭州人梁同書所書。梁同書為清代書法家,性耿介,工書,晚年名滿天下。他終年93歲,著有《頻羅庵遺集》。其為三味書屋題寫的不僅這塊匾額,還有堂屋中的抱聯: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詩書。
1962年秋天,郭沫若曾到三味書屋瞻仰,並題詩紀念,詩雲:我亦甘為孺子牛,橫眉敢對千夫怒。三味書屋尚依然,拈花欲上臘梅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