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的小茶花
㈠ 書荒書荒,小說達人幫個忙~~
綰青絲
瀟然夢
若愛只是擦肩而過
跨越千年來愛你
終難忘
鳳囚凰
非常唯美
㈡ 發生在高原地區的感人故事
高原的茶花
在祖國邊陲的昆侖山巔,常年積雪不化,積百年千年之雪。幾乎半個世紀以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上萬名官兵像鉚釘一樣駐扎在高原的永凍層上。他們都知道同一個故事,關於高原的茶花的故事。
那一年茶花四歲,第一次和媽媽出門走的就是遠路,在辭舊迎新的時節。
被冰雪覆蓋的高原依然以它千百年的沉靜和冷寂來對待人類任何一個火紅的節日。
高原恢宏的美麗是殘酷的。
長長的青藏公路上,車越來越少,偶爾有一輛,也是從雪線回格爾木過年的。
從山東來的賀嫂帶著四歲的茶花站在路口,焦急地盼望著能有一輛開往昆侖山深處不凍泉兵站的車,她要去那兒尋夫。此時此刻她只有一個願望:無論如何仨人要一起過年,那叫團圓。這也是老賀每封信里一定要說的話。賀嫂早已忘記兵站有條不讓大人帶小孩上雪線的規定,另外她怎麼也不相信高原的空氣真的就是什麼「冷麵殺手」。大家不是都活得好好的嗎?
賀嫂抱著小茶花,手腳都凍得麻木了。好不容易才攔住一輛進山的便車,但司機很不情願捎這個腳。
「別人都下山,你偏上山,還帶著個娃娃!」
「我從山東老家來探望丈夫,約好在格爾木過節,誰知他臨時有任務下不來,我這才往山裡趕。」
「你這是千里尋夫啊,丈夫在哪兒工作?」
「他在不凍泉兵站當兵。」
「那上車吧。」
司機再沒有說什麼,他啟動馬達,開車。
賀嫂抱著小茶花坐在駕駛室里。小茶花輕輕地從干澀的嘴裡擠出幾個字:「爸——爸——」
「她病啦?」司機問。
「我們坐了兩天兩夜的火車,又坐了兩天兩夜的汽車,可能太累,孩子受不住。」賀嫂說著緊摟了一下小茶花,小茶花的額上很燙。
看著昏昏沉沉的小茶花,司機知道是讓討厭的高原反應症給纏上了,他加快了速度,想盡快把賀嫂送到丈夫所在的兵站。
汽車在盤山道上行駛,雪依然下著,兩道剛剛出現的車轍,很快就被悄然無聲的落雪蓋住。
小茶花在賀嫂的懷里半醒半睡,不停地喊著:「爸——爸——」賀嫂一會兒抬頭看前面的路,一會兒低頭看女兒,兩行熱淚悄然而下⋯⋯
自從上次老賀回家探親,一別就是五年,女兒都四歲了,還沒有見過爸爸,只知道爸爸在很高很高的地方當兵,而賀嫂想到這些,終於未能抵擋得住揪心的企盼,帶著孩子奔昆侖山的不凍泉兵站來了。
老賀自從沂蒙山到昆侖山來當兵,一干就是十多年。這些年,他在天寒地凍的不凍泉兵站操持著家什,他是那兒的上尉指導員。他的所有柔情就是在寫給賀嫂的信中的那句話:無論如何,年要仨人一起過。看來這次能如願,賀嫂想。
㈢ 茶花的產地在哪
中國是茶花來的發源地之一。自研究表明,中國茶花起源於青藏高原,後分南、北兩支,南支發展為雲南山茶,北支發展為四川山茶。後來,四川山茶沿長江流域向東發展,又形成了華東山茶。華東山茶、雲南山茶均為世界茶花中的珍品。
㈣ 小說標題"高原的茶花"有什麼寓意以它為題有什麼好處
剛剛小搜了一下,這個茶花開放時很美,而且是在晚秋天氣稍涼時開放,與大多數花在內春季開放不同,茶花容不與百花爭奇斗艷。茶花又名山茶花,屬茶科,可飲用,實用價值高。
所以我覺得這個標題的寓意或者就是說高原地區,低調又有作為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們把
㈤ 昆明一年四季各有些什麼花
昆明一年四季分來別有以下源花:
1、春天:茶花。茶花的花期較長,從10月份到翌年5月份都有開放,盛花期通常在1-3月份。原產於中國東部,在長江流域、珠江流域、重慶、雲南和四川各地,朝鮮、日本、中國台灣和印度等地普遍種植。
2、夏天:薰衣草。薰衣草的花期在6月。全株略帶木頭甜味的清淡香氣,因花、葉和莖上的絨毛均藏有油腺,輕輕碰觸油腺即破裂而釋出香味。
3、秋天:菊花。菊花的花期有早、晚之分。早菊花期在9月中、下旬為中型菊。晚菊花期在10-11月為大型菊,是栽培最普遍的秋菊。
4、冬天:梅花。梅花的花期在冬春季。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
5、全年:夾竹桃。夾竹桃的花期幾乎全年,夏秋為最盛;果期一般在冬春季,栽培很少結果。中國各省區有栽培,尤以中國南方為多,常在公園、風景區、道路旁或河旁、湖旁周圍栽培;長江以北栽培者須在溫室越冬。野生於伊朗、印度、尼泊爾;現廣植於世界熱帶地區。
㈥ 戰士們高原地區的感人故事
高原的茶花
在祖國邊陲的昆侖山巔,常年積雪不化,積百年千年之雪。幾乎半個世紀以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上萬名官兵像鉚釘一樣駐扎在高原的永凍層上。他們都知道同一個故事,關於高原的茶花的故事。
那一年茶花四歲,第一次和媽媽出門走的就是遠路,在辭舊迎新的時節。
被冰雪覆蓋的高原依然以它千百年的沉靜和冷寂來對待人類任何一個火紅的節日。
高原恢宏的美麗是殘酷的。
長長的青藏公路上,車越來越少,偶爾有一輛,也是從雪線回格爾木過年的。
從山東來的賀嫂帶著四歲的茶花站在路口,焦急地盼望著能有一輛開往昆侖山深處不凍泉兵站的車,她要去那兒尋夫。此時此刻她只有一個願望:無論如何仨人要一起過年,那叫團圓。這也是老賀每封信里一定要說的話。賀嫂早已忘記兵站有條不讓大人帶小孩上雪線的規定,另外她怎麼也不相信高原的空氣真的就是什麼「冷麵殺手」。大家不是都活得好好的嗎?
賀嫂抱著小茶花,手腳都凍得麻木了。好不容易才攔住一輛進山的便車,但司機很不情願捎這個腳。
「別人都下山,你偏上山,還帶著個娃娃!」
「我從山東老家來探望丈夫,約好在格爾木過節,誰知他臨時有任務下不來,我這才往山裡趕。」
「你這是千里尋夫啊,丈夫在哪兒工作?」
「他在不凍泉兵站當兵。」
「那上車吧。」
司機再沒有說什麼,他啟動馬達,開車。
賀嫂抱著小茶花坐在駕駛室里。小茶花輕輕地從干澀的嘴裡擠出幾個字:「爸——爸——」
「她病啦?」司機問。
「我們坐了兩天兩夜的火車,又坐了兩天兩夜的汽車,可能太累,孩子受不住。」賀嫂說著緊摟了一下小茶花,小茶花的額上很燙。
看著昏昏沉沉的小茶花,司機知道是讓討厭的高原反應症給纏上了,他加快了速度,想盡快把賀嫂送到丈夫所在的兵站。
汽車在盤山道上行駛,雪依然下著,兩道剛剛出現的車轍,很快就被悄然無聲的落雪蓋住。
小茶花在賀嫂的懷里半醒半睡,不停地喊著:「爸——爸——」賀嫂一會兒抬頭看前面的路,一會兒低頭看女兒,兩行熱淚悄然而下⋯⋯
自從上次老賀回家探親,一別就是五年,女兒都四歲了,還沒有見過爸爸,只知道爸爸在很高很高的地方當兵,而賀嫂想到這些,終於未能抵擋得住揪心的企盼,帶著孩子奔昆侖山的不凍泉兵站來了。
老賀自從沂蒙山到昆侖山來當兵,一干就是十多年。這些年,他在天寒地凍的不凍泉兵站操持著家什,他是那兒的上尉指導員。他的所有柔情就是在寫給賀嫂的信中的那句話:無論如何,年要仨人一起過。看來這次能如願,賀嫂想。
修建青藏鐵路的資料與感人故事
人們曾說修建通往西藏的鐵路是不可能的,有5000米的高山要爬、12公里的山谷要架橋、數百公里的凍土區無法支撐鐵軌和火車。再說,誰又可能在稍動一下就要找氧氣瓶的情況下鋪鐵軌?這條鐵路是中國「敢為」精神的最佳例證。 鐵道兵十師有位叫鄧廣吉的連長,為修建青藏鐵路,他帶病上了高原。後來,他在高原得了白血病。在家鄉的醫院搶救他時,他對親人和戰友留下遺囑:「我若死去,把我的骨灰埋在青藏高原上,我生前沒有把鐵路修通,死後也要看到鐵路修到世界屋脊上。」 原總公司黨委書記孫有禮是青藏鐵路建設中的一名指揮員,他的兒子孫勝很小的時候就隨他一起上了高原,兒子到了8歲的時候,還不知鴨子是長腿還是不長腿。 還有許多人的孩子是在高原出生的,只吃過蘋果,沒見到過樹木,下山時,到了西寧,見到楊樹,大吵大鬧要上樹摘蘋果。他們只知道蘋果生長在樹上,但他們不知道,世界上竟有許許多多的樹木。 王漢東是中鐵十七局的施工處長,修青藏鐵路時,勇猛得如下山的猛虎,但是,就在他不知什麼是苦是累的時候,他不知不覺地得了病,後來死在了太原的一間病房裡。醫生說:「他得的是高原病。」死前,他對局領導說:「當了鐵道兵不悔,死了,讓女兒也去當不穿軍裝的鐵道兵,修路去。」他傳給女兒的,不僅是創業的意識,還有江山的豁達和崇高,一種高山意識折射出的人生也當有如此的精神,滲給自己,也滲給了女兒 1974年,時為鐵道兵四十七團副團長的王連清是第一批進入關角隧道的戰士之一。 50年代,青藏鐵路的修建第一次下馬。經過14年頭後,關角隧道由於風蝕水浸,隧道內積滿了水。戰士們打開封口,坐著林筏開始了初探。第一次初探,木伐就翻了。這似乎意味著部隊在關角隧道會有一次惡戰。 1975年4月5日10時40分,關角隧道出口30米長的邊牆倒塌引起拱架倒塌,1600立方米的岩石落了下來,將正在施工的127名指戰員捂在了隧道里。洞中的同志為了搶險突圍,關鍵崗位全部是幹部、是黨員,而讓群眾和新兵待在一旁。 新兵問:「為什麼?」黨員答:「這里有死亡。」 新兵們哭了,他們哭著求那些幹部和黨員們:「你讓我們上吧,大家都在死亡的威脅中,虎口狼牙中,你們把一點生的希望留給我們,我們心裡難受……」接著是一陣哭聲…… 副營長吳德安在在氧氣極其稀薄的絕境中,讓大家不要驚慌,少說話,組織大家自救。 終於,洞內的同志在洞外同志的營救下,從死亡的黑洞中爬了出來。他們一見太陽,全部昏倒在地,隧道口躺倒了一大片……
這條神奇「天路」承載幾多感人故事
應自治區政協的邀請,鐵道部原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孫永福作了題為《神秘的青藏鐵路》專場演講。 孫永福曾擔任青藏鐵路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主持青藏鐵路建設工作。作為青藏鐵路建設的領導者和參與者,孫永福在演講中,除了向聽眾講述青藏鐵路工程建設和開通運營的全過程之外,還提到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百人血書請戰修「天路」 孫永福欣慰地說,廣大建設者在青藏鐵路建設中努力地說,打造著「精神高原」。 當年提出修建青藏鐵路的方案時,曾經有人勸孫永福,青藏施工環境這么艱苦,就不要做了。還有人擔憂,在「世界屋脊」上修「天路」會使人卻步。然而令他感動的是,青藏鐵路修建進行招投標時,很多建設單位表現踴躍。中鐵十七局,曾經在上世紀50年代的青藏鐵路西寧-格爾木段鐵路建設工程中擔任重任。這次,中鐵十七局來投標時落選了。沒有中標,職工們很失望:「我們曾為老青藏鐵路灑下汗水,現在新一段鐵路要修建,怎能沒有我們的身影?」參加投標的局長背負眾望,回到局裡竟無法面對職工。後來,這位局長找到孫永福,再三請纓青藏鐵路修建,並帶來100多人咬破手指寫的請戰血書,表達要上高原、要為青藏鐵路修建做貢獻的決心。 風火山觀測站,海拔4700多米。40多年來,三代技術人員守望著這個觀測站,收集了1200多萬個資料數據,為修建青藏鐵路解決多年凍土問題提供了非常珍貴的資料。守望觀測站的第一代人是該站的黨委書記,他幹了10多年後病倒了。臨死前,他留言:「我死了之後請將我的骨灰埋在風火山,我要看著青藏鐵路的火車通過。」後來,他兒子參加了這個工作。現在守在風火山檢測站的第三代人已經幹了30多年。 對付缺氧指揮長搞發明 在高原上,青藏鐵路工程建設人員的日常生活、施工都受到自然條件的制約,甚至稍稍不注意,都有可能喪命。但工程建設者們靠自己出謀劃策,破解了一個又一個困難。 當時,施工人員晚上起來解手都要走一段路。幾萬人在高原上工作,條件有限,多數工地基本都在荒山野外,工程人員們都住帳篷,如果不注意,就有可能造成晚上起夜解手的時候引起感冒,由感冒轉為腦水腫、肺水腫。怎麼辦?中鐵十二局的指揮長琢磨出一個解決辦法——造活動廁所。晚上將活動廁所推到營地和營地的門對接起來,讓大家不經過露天就可到廁所解手,白天則把廁所移走,這樣一來,就避免大家感冒、著涼。 四五千米的海拔,正常人尚覺得呼吸困難,更何況還要進行打隧道這樣的體力運動。怎麼保障工人們順利施工?中鐵二十局的指揮長想出辦法,研製出高原制氧機在現場制氧,把氧氣直接送到工地上去。眾人拾柴火焰高,當時,全線做了17台高原制氧機,使得沿線高海拔地區施工隊伍的工作得到保障。 凍土路段正經受考驗 令孫永福感到驕傲的是,截至11月,青藏鐵路運送旅客95.3萬人次。進藏27萬人次,出藏31萬人次。煤炭、石油、化肥、糧食等重點物資發送量逐步增長,有力促進了青、藏兩省區經濟社會發展。 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是高原鐵路建設的三大世界性難題。青藏鐵路已經運行了半年。今年進入第一個冬天後,曾有媒體報道,凍土路段有部分發生輕微變形,這些情況對青藏鐵路正常運行有什麼影響?針對人們的疑問,9月份孫永福到西藏開會時,他特地從西寧坐車進西藏,感受鐵路運行效果。「據鐵路沿線最近的監測結果來看,我們發現路基的變形程度很小,青藏鐵路凍土路段只有很小部分發生輕微變形,路基有細微沉降。」孫永福斬釘截鐵地回答,「總體上路基是穩定可靠的,並基本上達到了設計要求,目前正在經受寒冬的考驗。」
㈦ 朗讀《高原上的小茶花》的基調是什麼
基調
高大上的感覺
㈧ 我是2014屆的播音考試的學生,我的身高162。體重98,但腰上有點肉肉,我的自備稿件是《高原茶花
精幹,個性,
㈨ 分析 分析 高原的茶花
1987年的冬天,新年快到了。這一天,從山東農村來的軍嫂賀英奇帶著年僅
四歲的女兒小茶花坐在開往昆侖山巔不凍泉兵站的卡車上,心急如焚。她怎麼也沒
有想到,在高原恢宏美麗的外表背後,等待著她的卻是殘酷而嚴峻的現實。
此時,小茶花昏昏沉沉地睡在媽媽的懷里,雙唇乾裂,小臉蠟黃,幾天幾夜的
路程使孩子像變了個人,只是嘴裡不停地喊著:「爸——爸——」
賀嫂把孩子緊緊地摟在懷里,雙眼直盯著前方,她的心裡只有一個願望:無論
如何也要和老賀一起過個年。5年了,茶花已經4歲了,可是還從來沒有見過爸爸。
為了這個願望,賀嫂早已忘記兵站有條不成文的規定:不能帶小孩上雪線。
汽車向著兵站駛去,一程又一程,終於到達了目的地。然而小茶花已經停止了
呼吸,賀嫂抱著的是女兒微溫的屍體。悲劇已經發生在路上了。
整個兵站的人都被驚呆了,大家圍著這輛汽車,脫帽默默肅立著。賀嫂抱著小
茶花坐在駕駛室里一動也不動。
此時的老賀卻不在兵站,他還在百里以外的哨卡執行任務,妻子到站和發生的
悲劇他自然一概不知。
天黑後,戰士們實在不忍心再這樣讓賀嫂抱著小茶花坐在冰冷的駕駛室里,便
勸她進站歇歇。賀嫂下了車,只是依舊抱著女兒,不說一句話。
不凍泉兵站的元旦之夜,像死一般地寂靜。沒有笑聲,沒有歌聲,甚至連燈光
也沒有。警衛班長心疼嫂子,對她說:「嫂子,你太累了,讓我抱抱咱們的小茶花
吧!」說完,從賀嫂手裡接過了孩子。
看著班長這么做,所有的戰士都跑過來排隊等候抱小茶花。就這樣,你抱半小
時,他抱10分鍾,一直到天亮,又到天黑。
整整兩天兩夜呀,小茶花的小身體在不凍泉兵站指戰員的手裡傳遞著。直至老
賀執勤回來,站上才爆發出雷吼一般的哭聲。
這一夜,不凍泉兵站的指戰員們唱起了《十五的月亮》,一遍又一遍.
㈩ 急求播音主持稿件 <<高原上的小茶花>>
高原上的小茶花
1987年的冬天,新年快到了。這一天,從山東農村來的軍嫂賀英奇帶著年僅四歲的女兒小茶花坐在開往昆侖山巔不凍泉兵站的卡車上,心急如焚。她怎麼也沒有想到,在高原恢宏美麗的外表背後,等待著她的卻是殘酷而嚴峻的現實。
此時,小茶花昏昏沉沉地睡在媽媽的懷里,雙唇乾裂,小臉蠟黃,幾天幾夜的路程使孩子像變了個人,只是嘴裡不停地喊著:"爸--爸--"
賀嫂把孩子緊緊地摟在懷里,雙眼直盯著前方,她的心裡只有一個願望:無論如何也要和老賀一起過個年。5年了,茶花已經4歲了,可是還從來沒有見過爸爸。
為了這個願望,賀嫂早已忘記兵站有條不成文的規定:不能帶小孩上雪線。
汽車向著兵站駛去,一程又一程,終於到達了目的地。然而小茶花已經停止了呼吸,賀嫂抱著的是女兒微溫的屍體。悲劇已經發生在路上了。
整個兵站的人都被驚呆了,大家圍著這輛汽車,脫帽默默肅立著。賀嫂抱著小茶花坐在駕駛室里一動也不動。
此時的老賀卻不在兵站,他還在百里以外的哨卡執行任務,妻子到站和發生的悲劇他自然一概不知。
天黑後,戰士們實在不忍心再這樣讓賀嫂抱著小茶花坐在冰冷的駕駛室里,便勸她進站歇歇。賀嫂下了車,只是依舊抱著女兒,不說一句話。
不凍泉兵站的元旦之夜,像死一般地寂靜。沒有笑聲,沒有歌聲,甚至連燈光也沒有。警衛班長心疼嫂子,對她說:"嫂子,你太累了,讓我抱抱咱們的小茶花吧!"說完,從賀嫂手裡接過了孩子。
看著班長這么做,所有的戰士都跑過來排隊等候抱小茶花。就這樣,你抱半小時,他抱10分鍾,一直到天亮,又到天黑。
整整兩天兩夜呀,小茶花的小身體在不凍泉兵站指戰員的手裡傳遞著。直至老賀執勤回來,站上才爆發出雷吼一般的哭聲。
這一夜,不凍泉兵站的指戰員們唱起了《十五的月亮》,一遍又一遍。
(10)高原上的小茶花擴展閱讀:
茶花(學名:Camelliasp.)又名山茶花,是山茶科、山茶屬多種植物和園藝品種的通稱。花瓣為碗形,分單瓣或重瓣,單瓣茶花多為原始花種,重瓣茶花的花瓣可多達60片。茶花有不同程度的紅、紫、白、黃各色花種,甚至還有彩色斑紋茶花,而花枝最高可以達到4米。性喜溫暖、濕潤的環境。花期較長,從10月份到翌年5月份都有開放,盛花期通常在1-3月份。
因其植株形姿優美,葉為濃綠綠而光澤,花形艷麗繽紛,而受到世界園藝界的珍視。茶花的品種極多,是中國傳統的觀賞花卉,「十大名花」中排名第八,亦是世界名貴花木之一。原產於中國東部,在長江流域、珠江流域、重慶、雲南和四川各地,朝鮮、日本、中國台灣和印度等地普遍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