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濤梅花畫
1.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國畫
那個啥!步輦圖師唐閻立本的!送子天王圖是吳道子的!吳道子的作品大多是白描!有好多!
像那個馬王堆出土的帛畫,
東晉顧愷之的 女史箴圖 洛神賦圖卷 烈女仁智圖卷,
唐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 閻立本的 步輦圖 古代帝王圖, 展子虔的游春圖,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 搗練圖,周昉的 簪花仕女圖 ,孫位的高逸圖,
五代徐熙的玉堂富貴,黃筌的寫生珍禽圖, 五代的四位山水大家南方山水荊浩 關仝 北方山水董源 巨然 的有好多作品 ,貫休的羅漢圖 ,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 ,周文矩的重屏會棋圖
北宋的范寬,郭熙 王希孟 米芾 米友仁 等的山水 ,李公麟的白描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宋徽宗趙佶的工筆畫 ,蘇軾,南宋四家 李唐 劉松年 馬遠 夏圭 的作品, 南宋梁楷的潑墨仙人 ,林椿的果熟來禽圖
金武直元的赤壁圖卷 ,張瑀的文姬歸漢圖
元趙孟頫 ,元四家 王蒙 倪瓚 黃公望 吳鎮的山水畫 ,永樂宮壁畫,
明吳門畫派 文徵明 唐寅 仇英 沈周 ,董其昌,花鳥畫徐渭 陳淳, 陳洪綬,等
清初四王王時敏 王鑒 王原祁 王翚 ,吳歷 惲壽平, 清初四僧 石濤 髡殘 弘仁 八大山人 ,揚州畫派, 海派趙之謙 吳昌碩 任伯年 等等
近現代 黃賓虹 齊白石 張大千 李可染 徐悲鴻 王雪濤 陳之佛
2. 楊州現在畫梅花的是誰
揚州八怪 包括:鄭燮、羅聘、黃慎、李方膺、高翔、金農、李鱓、汪士慎八位畫家。從康熙末年崛起,到嘉慶四年「八怪」中最年輕的畫家羅聘去世,前後近百年。他們繪畫作品為數之多,流傳之廣,無可計量。僅據今人所編《揚州八怪現存畫目》記載,為國內外200多個博物館、美術館及研究單位收藏的就有8000餘幅。他們作為中國畫史上的傑出群體已經聞名於世界。
揚州八怪 生前即聲名遠播。李鱓、李方膺、高鳳翰、李勉,先後分別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見,或試畫,或授職。乾隆八年,弘歷見到鄭燮所作《櫻筍圖》,即鈐了「乾隆御覽之寶」朱文橢圓璽。乾隆十三年,弘歷東巡時,封鄭燮為「書畫史」。羅聘嘗三游都下,「一時王公卿尹,西園下士,東閣延賓,王符在門,倒屣恐晚;孟公驚座,覿面可知。」
揚州八怪 大膽創新之風,不斷為後世畫家所傳承。近現代名畫家如王小梅、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任伯年、任渭長、王夢白、王雪濤、唐雲、王一亭、陳師曾、齊白石、徐悲鴻、黃賓虹、潘天壽等,都各自在某些方面受「揚州八怪」的作品影響而自立門戶。他們中多數人對「揚州八怪」的作品作了高度評價。徐悲鴻曾在鄭燮的一幅《蘭竹》畫上題雲:「板橋先生為中國近三百年最卓絕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書畫尤奇。觀其詩文及書畫,不但想見高致,而其寓仁悲於奇妙,尤為古今天才之難得者。」
揚州八怪
揚州八怪,並不是指八隻怪物,而是八名清代書畫家的合稱。鄭燮、羅聘、黃慎、李方膺(粵音英)、高翔、金農、李鱓(粵音鱔)和汪士慎等八名書畫家,風格獨特,大膽創新,不受成法所拘束,所以被人以「怪」來稱呼。八怪從康熙末年崛起,直至嘉慶四年(1799年),八怪中最年輕的羅聘去世,前後近百年,影響深遠。
揚州八怪:
鄭燮(1693年-1765年)字克柔,號板橋、理庵,江蘇興化人,最擅長繪畫墨竹。
羅聘(1733年-1799年)字遯(粵音頓)夫,號兩峰,安徽歙(粵音攝)縣人。
黃慎(1687年-1768年)字恭壽、恭懋(粵音貿),號癭瓢(粵音影嫖)子,別號東海布衣,福建寧化人,以畫人物見長。
李方膺(1965年-1755年)字虯仲,號晴江,別號秋池、抑園,江蘇通州人。
高翔(1688年-1753年)字風岡,號犀堂、西塘,別號山林外臣,揚州人。
金農(1687年-1764年)字壽門,號冬心,別號稽留山民,浙江仁和人。
李鱓(1682-?)字宗揚,號復堂,別號懊道人、墨磨人,江蘇興化人。
汪士慎(?-1759年)字近人,號巢林,安徽歙縣人以畫梅花、水仙見長。
3. 寫意花鳥畫大師王雪濤的繪畫理論和繪畫技法是什麼
基本功的鍛煉要扎實,花鳥畫是以描繪花卉、禽鳥來表現自然界的生命力,體現欣欣向榮的生氣,從而給人以健康的藝術感染。它描繪的對象是大自然,因此培養對自然界的生命力,訓練觀察力的敏銳是主要的。不少前人也是這樣作的。傳說一位畫家,為了體驗草蟲的形態,經常趴在草叢中觀察,以至露水打濕了衣裳,可見觀察之認真。我小時生活在農村,對自然界中的一情一景十分偏好,幼時養成的觀察和寫生習慣,對我一直影響很大。要認真地了解物象的結構、特點、習性和生活規律。畫時才能作到心手相應。特別應當提到的是,有些人對所謂「寫意花鳥畫」有一定的誤解,以為「寫意」者,不必求其形似,只圖練習筆墨,這是把對現實的觀察、提煉、概括與不必研究對象的生活習性和結構特點混為一談,其結果便是把生動、多樣、變化豐富的大自然,不是畫得千篇一律,就是非驢非馬。有些畫出自不注意觀察人的手筆,是一眼可以看出的,這是畫不好畫的。花鳥畫的源泉是生動的大自然,而不是他人的筆墨,提煉與概括也要源於對自然的觀察。因此對自然界的觀察是訓練心眼的基本功。
不注意對物寫生,把握不住對象形體的特徵,就失去了藝術再現的能力。寫生不是畫蟲鳥標本,不但要能准確刻劃形象,而且特別要強調概括能力和捕捉對象瞬間的動態,我對自己的速寫總是以這樣來要求。手眼的敏捷是速寫要解決的問題,畫面的生動,離不開速寫的鍛煉。
默寫比速寫更重要,我講的默寫,實際是默記。憑眼睛看,用腦子記。速寫再快,也常局限於一時一物,而認真觀察後印在腦子里的形象,則更為完整、生動,待到運用時自然發於筆端。我的老師王夢白是近代畫家中十分注意寫生的,其主要方法是默寫。他喜歡看描寫動物的影片,有一次一起看電影,見到猴子結成一串下來喝水,他很激動,不斷捏我的手,讓我注意觀察。他的猴子畫得很好,抓得住神氣,有生活氣氛。今天的美術發展,已遠非過去的任何時代所能比擬,不少青年繪畫者得到過造型能力以及色彩、速寫等方面的鍛煉;如果把速寫的技巧與默寫、默記結合起來,對於對象的特徵和生活環境的掌握就會更深入一步。默寫的能力提高了,也有助於速寫時捕捉對象的瞬間動態。默寫的好處很大,也更難。
臨摹是重要的,早在六朝的謝赫就列為「六法」之一而得到重視。但寫意畫的臨摹卻為不少青年朋友所忽視。他們學畫,也並非全然不臨,但重視的多為畫法問題,卻未認真研究作品的精神氣質。臨摹主要是要理解畫理,既可忠實於原作,也可改動它的缺點。林良的《雙雁》,用筆洗練,章法飽滿而完整,對之令人感到增一分減一筆都是不適宜的。我在臨摹時,自然而然的要求以努力忠於原作的畫法去體會畫家的用心。相反的例子,如王一清的《雙鷹》,也畫得很好,只是兩個鷹的頭分向兩側而分散了畫面,當我臨畫時,筆筆對臨,但卻把一個鷹的頭部扭轉過來,這樣改動看來可使畫面更為集中。臨摹要解決的問題必須明確,收獲也就更多。
筆墨技巧要因其自然,筆墨是為表現對象服務的,要自然形成。明朝人講筆墨,講用中鋒的多,但其效果,正如黃賓虹所說,比較孤禿,行筆短促,顯得太干澀。畫畫時,什麼筆鋒都可通用,只要較好的表現對象即可,日久天長,自己的筆墨風格也就會自然形成;切記在畫畫的初始階段就一味追求筆墨。而放鬆對自然對象的生動表現。筆墨掌握的難易順序是筆、墨、水。其實,水分淋漓的畫法是較易表現的,而乾枯見筆處才真正需要功力。筆墨表現,對繪畫意境有很大影響。徐渭的畫有好的一面,但也並不十分高超。他善於以膠調墨作畫,如《河蟹圖》,任伯年也用這種方法。用膠的方法比掌握水容易,效果比較潤澤,缺點是墨色單調。以王夢白的《石榴》和徐渭的《石榴》相比,則前者是形神兼備,一點雕琢氣沒有,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可見筆墨表現的重要。
探究中國畫色彩運用的特點 不大了解的人常以為中國畫筆墨可取,而色彩則不講究,其實不盡然。中國畫的色彩是有傳統、有特點的。數千年前的彩陶藝術,至今能給人以美的感受,不僅因為圖案和器形的完美結合,也因為繪制流暢線條的黑紅色與陶器燒制後的表面色彩相協調,形成了色彩、圖案與器形的統一。其後,從戰國、秦漢的漆器,漢代的壁畫可以看出,美術創作中色彩的民族特點已經形成。謝赫總結的「隨類賦彩」說明千餘年前色彩問題已經提高到理論問題而加以重視了。
不強調特定時間和環境下的視覺感受,採用高度概括的藝術加工方法來表現,是中國繪畫色彩運用的特點。表現的方法,一是墨與色相結合,或以墨代色;一是表現對象固有色為主。墨畫是色彩表現上的精練概括,所謂墨分五色,運用得好,很多時候可以起到使用色彩也達不到的藝術效果。不少黑白照片的表現力很強,可以使顏色准確的色彩照片相形見絀。也沒有人認為卓別林的影片因為無聲而成為缺憾。在這里,黑白與無聲成為藝術感染力的手段。以墨來概括自然界的色彩就是中國畫色彩表現一大特點。同樣,墨與色結合使用,時常也可以得到豐富的表現力和更好地表現特定的情感。以色助墨、以墨顯色,一向為人所重視。
齊白石以濃墨畫白菜,旁邊並列二個帶有黑蒂的深紅小辣椒,色彩感覺十分鮮明。他畫的黑白蠟台,插上紅色蠟燭有著同樣的效果。紅黑二色產生的藝術感染力,古代人就很熟悉,如中國的漆器、希臘的瓶畫。它有鮮明的對比,而又莊重飽滿。我自己也有一些感受。牡丹是人所喜愛的一個花卉品種,唐代人賞牡丹成了長安、洛陽的一大風尚。歷來文人、畫工以此為題寫詩作畫的很多。然而封建文人是把它作為富貴象徵來描繪的,今日人民對它的愛好、感受全然不同。我曾試以墨色描畫枝葉,襯托紅色花頭,突破了紅花一定要綠葉來扶的格式,除卻了柔媚富貴之氣。用色雖然減少,但整體效果突出而莊重;運用得好,色彩感覺未必是單調的,同時也更能在枝葉上發揮筆墨效果。
中國畫的色彩表現與西洋畫全然不同,雖說誰都了解中國畫以表現對象固有色為主,問題就在於如何巧妙利用自然對象的固有色來豐富畫面。西洋畫中總結的色彩規律對了解這一點是有幫助的。白色的玉簪上落上一個瓢蟲,活躍了過於淡雅的色調,對比之下也更增添了花的晶瑩。生就有著兩種顏色的螳螂,在一幅畫上為赭黃色可能更諧調;另一幅中,畫成石綠色,則在對比之下可能更突出。色彩的巧妙運用可以為畫面增添音樂感和韻律。我畫過一幅「鳶尾」,其上補什麼飛蟲頗費不少腦筋,主要從色彩上考慮,添加了飛蛾才覺比較滿意。整幅畫是所謂偏冷一些的溫色調,比較明快、淡雅,同時又不過分的使用了對比,造成統一而悅目的效果。整體色調是由畫在泥金底上的草綠和青紫的花形成的,而花頭與飛蟲的紅翅造成對比。同時青紫、灰紅、黃綠三種色調又能協調為一體,色彩感覺就豐富些。藉助外國的色彩經驗,用來豐富以表現固有色為主的傳統技法,我看很值得鑽研。
引人生情的意境創造,從總的方面講,中國繪畫傳統是注重寫意的,如同京劇藝術一樣。不拘於機械的再現對象,更要把握對象的精神氣質,著意於創造意境以感染觀者。清末廣東居窠,居廉的草蟲有寫生功夫,但缺少內在的精神,形同標本,也就失卻了感人的意境。
中國畫講畫理、畫情、畫趣。一幅畫的內容是好的,但總要有情趣才能打動人心。要畫得引人生情,善於體現自然界中不大為人注意,或者是可能會發生的一種機趣,從而給人一種意想不到的感受和回味想像的餘地。雛雞爭食是生物的自然現象,而在齊白石筆下的「他日相呼」則傾注著人類的情感,和使人聯想無窮的意境。一支咬破了草籠爬於其外的紡織娘,有時不是比藏在瓜藤中的更多一番情趣嗎?
誇張的手法在花鳥畫中使用最多。鳥類由於眼睛的視角廣闊和體態的靈活,一般眼球的轉動是很少的。但八大山人的鳥,眼睛是會說話的,這在他生活的時代,或可說是代他自己在說話吧。我畫過的許多鳥,眼眶往往大於真實,眼球也隨視線而轉動,在與前者不同的意境中,則體現了生機,在情感上具有了一種擬人的味道。有些人很重視誇張,但卻作得過分,看上去不舒服,這在於沒有了解到,誇張是要根據意境創作出發,仍是藉助於形態而傳神的,誇張與漫畫不可等同。
刻意表現自然界的生機勃勃,抓取生活中的瞬間來表現動勢,是意境創作的重要因素。飛鳥固然有著千姿百態,但欲飛將落的瞬間,可能會使人想到一種聞聲索侶或覓食才歸的意趣。寓動於靜則是含蓄表現動勢的另一種方式。踞伏草中的雛雞動態很小,但在空靈數筆的脖頸上和轉折有力富有彈性的背部曲線上,蘊藏著力量,不難使人想像,在它靈活的軀體上可能預示著的動勢。總之,感人的意境是要作者傾注感情去探索的。
章法布局歸於立意 布局結構決定整幅作品的基本形式。古人強調意在筆先,立意就是總綱,其基本思想就是用什麼去打動人心。立意飽滿方可氣脈一貫,即使面對小幅紙,也要站著畫才能縱觀全局。由於中國畫工具紙張和創作上的特點,不能要求有百般推敲而成的草圖。在經營構圖時,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我初次見到有人剪貼的辦法設計構圖時,真使我驚訝不已,談何意境呢?花鳥畫要求畫前有腹稿,但它只能確定大致面貌,重要的在於落筆後能隨機應變。石濤講「一畫」,在畫法上,這初始的「一畫」決定風貌,筆筆相隨,才能貫通一氣,這或可稱之為「始於一」。這樣的畫氣脈流暢、結構完整。不可不顧落筆後的實際情況而堅持原有的構圖設想,以致使畫面零亂,這是不同於西畫的重要特點之一。
中國繪畫注重線條,構圖中以線型的安排為主,大致可有主、輔、破線三種類型。主線是確定型式的主導,輔線加強主線的氣勢,而破線一方面打破單調的布局,同時又以對比的方式再次突出主線。草蟲雖小,在花鳥畫中卻並非是點綴,體態短小的一隻蟬,有時可以視為一塊必要的墨色;而生性敏捷的螳螂,在構圖中往往是作為有折曲的線型來對待的,連那長長的觸須,是低是揚,也要安排得當,細心的人仔細琢磨是不難領會的,至於疏密、聚散、動靜、虛實等等,只起豐富主體的效果。金農的梅花有功力。但過於散漫一片,章法上是失敗的。規律要注意總結,但不可為法使。只需刻意於畫的中心,古人稱之為氣的結點,筆筆都要考慮這個中心,章法自然奇拔。
4. 誰畫梅花有名氣 鴻劍畫家 草堂布衣堂主水墨梅花
老師畫的確實很好傳統梅花謝謝
5. 當代畫梅花畫最好的畫家是誰了,求介紹
當代來畫梅花畫最好的自是木清,尤其是他的喜鵲梅花圖,一直都是人們收藏、送禮、裝飾家居的最佳選擇。
作品構圖疏密有致,枝條穿插,富有韻味。此圖中利用色彩、墨色的濃淡使空間層次分明,兩只喜鵲逗留在梅花叢中,正在對望卿聊,一幅鳥語花香的景象。
梅花的含義是:堅強、高雅和忠貞。象徵著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
木清生平簡介:
木清筆名柏吉,廣西桂林人。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廣西分會桂林會員,師從黃格勝、徐家鈺教授。
1999年作品《香遠》入選「中華陸游杯」台歷優秀獎。
2001年《花永鳥》作品入選《中國藝術博覽辭典》。
2001年作品《香雪傲骨》在全國書畫大賽中獲銅獎,作品由藝術世紀藝術館收藏。
6. 國畫牡丹的周國民牡丹
周國民號古堆山人,山香樓主。現居北京。
先後師從著名畫家柯桐枝、霍春陽、李魁正等先生。
作品曾多次在全國性專業展覽獲獎,並榮獲「當代書畫藝術名家」、「德藝雙馨藝術家」等稱號。2008年創作「心系奧運詩畫傳情」詩、書、畫、印208米長卷,各大報紙、電視台等新聞媒體曾作專題報道,2008年5月在湖南國際會展中心展覽。2009年12月在湖南美術館成功舉辦《周國民書畫作品展》大型個展。2010年至2011年「彩墨人生」書畫作品巡展於烏魯木齊、包頭、呼和浩特、哈爾賓等地。2012年10月「水墨系列」國畫作品在北京「一得閣美術館」展覽。2012年11月書畫作品在法國巴黎大皇宮國際藝術邀請展展覽。2012年12月榮獲「中國書畫人才海選華夏之星」傑出獎。2012年出版發行專著《畫論筆錄》。2013年7月書畫作品在中國軍事博物館展覽。2013年8月國畫作品在海南省博物館展覽。2013年11月國畫作品在廣西省博物館展覽。著有多篇論文發表在《國畫家》、《文藝研究》、《文化月刊》、《學院美術》、《中國美術》等國家級核心刊物。多幅作品刊登於《中國書畫報》、《美術報》、《書法報》《人民美術》等專業報刊。作品被印度、新加坡、澳大利亞、香港、台灣、英國、美國、日本、法國等國家和地區博物館及友人收藏。 張美金,山西天鎮人,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自幼酷愛書畫,作品曾多次參加省、市及全國和國際展覽並獲獎,是一位「德才兼備」的好乾部、「德藝雙全」的書畫家。現為中國現代書畫家協會會員、山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山西民間美術研究會會員、大同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大同市觀賞石協會副會長,同煤集團美術家協會理事。2012年3月,他被全國書畫級別評定委員會評定為最高級別「10級書畫家」;被中國當代書畫家潤格中心評定為「國家一級美術師」;被中國書院書畫家資格評定委員會認定為「中國書畫藝術家」,並終身享受藝術家資格;被中國書畫函授學院聘為名譽院長、客座教授。
張美金筆下的梅花千姿百態,惟妙惟肖,氣勢非凡。映雪吐艷,凌寒飄香,筆筆皆是傳神之作。畫筆雄渾有力,渲墨自然灑脫。其筆下梅花柔中帶剛、剛柔並濟。「嫵媚多姿」形容不出他的非凡氣概,「鐵骨錚錚」又難顯現他的高雅聖潔。品其梅,不光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又有一種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堅貞氣節和堅強剛毅、大義凜然的精神氣概融於作品之中,這與畫家多年來深厚的功底和發自內心對繪畫的熱情是分不開的。多年來,憑著對藝術的一腔熱忱,不斷探索創新,使梅花的姿態與梅花的靈魂完美契合,使繪畫的精神與鮮明的個性完美契合。這也正是他取得成功的完美體現。2011年他的梅花新作再次刊登在《同煤日報》專刊上,人們看完他的作品說:張美金,生於煤礦、與梅有情;懷抱畫志、與煤有意。專家贊其梅花:圖形神俱清、標格秀雅、堪稱雄奇。 李萬,出生桂林,95年畢業於廣西師大美術系,99年研修於廣州美院國畫系,
歷二十年艱難曲折磨練,融匯中西方繪畫技藝,煉成自己畫作的個性與特色。多次應邀到東南亞地區、日本等地參加國際書畫大展賽並累獲獎譽。因牡丹花鳥畫獨具特色被書畫界朋友贊稱為「南國牡丹王」,廣西省文聯主席藍懷昌先生特意揮毫書寫了 「南國牡丹王」書法一幅贈與他。 李萬現為桂林雅園書畫院副院長、廣西省美協會員,中國當代書畫藝術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書法美術家協會理事,國家壹級美術師,獲得中國花鳥四百強、當代書畫名家、跨世紀藝術家、國際藝術家的榮譽和稱號。 王雪濤,中國現代著名小寫意花鳥畫家。1903年12月31日出生,1982年11月24日逝世,河北成安人。原名庭鈞,字曉封,號遲園 。自幼喜繪畫,1918 年入保定直隸高等師范附設手工圖畫科,畢業後到小學執教。 1922 年考入北平藝術專科學校西畫系,後轉讀國畫系,受教於陳師曾、蕭謙中、湯定之、王夢白等諸位前輩,尤受王夢白影響最大。1924年拜齊白石為師,奉師命改名雪濤。1926年畢業後留校任助教、講師。抗日戰爭期間,北平淪陷,辭去教職,專事繪畫創作,賣畫為生。同時,潛心師傳統,上追徐渭、陳淳,又得名師指點,畫藝大進。1954年任中國畫研究會常務理事,被聘為中央美術學院民族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1955年參加籌備北京中國畫院工作,1957年任該院畫師、院務委員會委員,1978年任北京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美協北京分會副主席,北京市第七屆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五屆政協常委,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聯絡委員會委員及北京市委委員 。
王雪濤是現代中國卓有成就的花鳥畫大家,對我國小寫意花鳥繪畫做出了突出貢獻。他繼承宋、元以來的優秀傳統,取長補短。所作題材廣泛,構思精巧,形似神俏,清新秀麗,富有筆墨情趣。創作上主張「師法造化而抒己之情,物我一體,學先人為我所用,不斷創新」。畫法上工寫結合,虛實結合。他善於描繪花鳥世界的豐富多彩和活潑生氣,又精於表現畫家的心靈感受和動人想像。他注重寫生,尤善於描繪大自然中的小生命,如蝴蝶、螳螂、蟈蟈、天牛、青蛙、蜻蜓、馬蜂等,栩栩如生,引人喜愛。他還善用靈巧多變的筆墨,色墨結合,以色助墨、以墨顯色,在傳統固有色中融入西洋畫法講求的色彩規律,以求整體色彩對比協調,為畫面增添韻律。他能准確地把握動態中的花鳥,並且能在情景交融中體現出轉瞬即逝的情趣。因此他的花鳥蟲魚,刻畫細致入微,鮮活多姿,生動可愛,情趣盎然。擺脫了明清花鳥畫的僵化程式,創造了清新靈妙,雅俗共賞的鮮明風格。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其花鳥畫已達到一個藝術高峰,至今無人出其右。 王少非,著名畫家,1969年生於北戴河,自幼師承父親「愛海老人」王惠遠,受名家王雪濤、盧光照、韋江凡、汪刃鋒、田零等前輩的指點,潛心學畫,在天津美術學院學習期間,得到著名花鳥畫家孫其峰的親授,多次參加國內外書畫展並獲獎,擅長畫牡丹,自稱牡丹庵主,號九彩梟,人稱牡丹王,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書畫家協會理事,中國燕山畫院畫師,中國水墨書畫院理事。曾獲得中國畫大展金獎,其作品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1991年中國畫大展即大賽作品(山水畫-泰山之路)獲榮譽金獎,並被國家博物館收藏;1991年燈塔頌中國畫大展作品(牡丹圖-欣欣向榮)榮獲二等獎;2012年9月28日中國文藝報(世紀美術專刊)刊登(牡丹圖-滿堂紅和天香之魂);2012年10月17日中國光明日報(十八大特刊)刊登(牡丹圖-滿堂紅)等等。
王少非先生的主要作品有:《滿堂紅》、《五福詠春》、《陽光過度》、《火炎焱》、《天香之魂》、《傲雪伊人香》、《葉下藏嬌》、《素華馨香》、《國色天香》、《女貞黃》、《綠寶》、《紫怡天下》等
王少非少小即對北戴河的海天之色,聯峰山的野花綠樹,尤對北戴河的牡丹情有獨鍾,而對人世滄桑卻較少留意。少年時代曾向長於水墨、尤擅畫馬的父親王惠遠學習繪畫,打下筆墨童子功夫,曾受教於王雪濤、盧光照、韋江凡、汪刃鋒、田零等名家,在天津美術學院學習期間,潛心學畫,並得到著名花鳥畫家孫其峰的親授,多次參加國內外書畫展並獲獎,擅長畫牡丹,轉益多師,自成氣象。他的繪畫理念是:傳承中國文化,畫出祖國繁榮昌盛,畫出國花牡丹燦爛絢麗,畫出人們心中的愛。地處山海一隅,王少非「牡丹王」的名聲已傳播於海內外。王少非先生將其繪畫技法簡單概括為:繼承傳統的同時,在多年的繪畫實踐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技法,在畫牡丹花頭的時候,無論是紅、黃、白等顏色的花,表現的時候不用白,強調自然的和諧,更注重筆墨的味道,從而得法。 王寶欽,1959年生於河南杜甫故里,畢業於浙江美院,後調入市文化館,省博物館工作。長期和名家陳天然、陳法源、華南師大教授羅鏡全等名家研習探究。從事書畫藝術四十餘年,作品風格獨具,造型典雅, 筆墨遒勁,在傳統基礎上力主創新。
2005年參加全國新聞人物表彰大會,為大會獻出巨副佳作《牡丹圖》受到全國政協副主席張克輝,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布赫等中央領導的高度評價,被人民大會堂收藏並譽為「 中原牡丹王 」,同時又榮獲了「 全國百佳新聞人物優秀文化工作者 」稱號。人民日報社領導為牡丹圖題「 百花園里最瑰麗,大會堂中展風采 」 。作品《富貴吉祥》被編入《中國書畫作品集》,《情趣》被編入《中國當代書畫家收藏大典》,《國色天香》被編入《中華魂》,《富貴滿堂》、《細雨和風》等作品入編《中國當代名流研究》 。《牡丹圖》、《花鳥條屏》先後被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等國內外知名人士珍藏。
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當代名人書畫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河南分會會員、河南正弘書畫院院長、中國古今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北京華夏詩聯書畫院院士、中國藝術家聯合會理事、中國東方名家畫院院士等職。現居北京,專職畫家。
中國花鳥百家之一 世界華人最年輕且具有潛力的畫家
史長傑【墨馨】。男, 出生1979年,藝術家;擅長國畫。自幼喜歡繪畫。畢業於河南師范藝術系,中國美協河南分會會員,亞洲美協會員。作品全來自感悟大自然之靈氣,得宇宙之造化,融自身之一體,作品入選多部書籍,現任世界名家書畫院副秘書長,北京墨馨堂堂主。 牡丹花品種很多,從花形上分 有單瓣型、復瓣型和重瓣型。大多數畫家愛畫復瓣型的品種。這里作以示例:
步驟1:用大狠毫筆蘸欽鋅白少許,再在筆尖蘸淡淡的曙紅。按 照牡丹花立體的最前一組又亮又靠 前的花瓣點寫,這是整朵花的高光 處。不等干用略重一些的曙紅畫花 兩側的花瓣.用筆見干見毛有對 七匕。
步驟2:畫筆直取曙紅在調色 盤中調和一下,使其有過渡灰色。 大筆觸點畫下垂的一組花瓣,用筆 要有方有圓,富於變化。畫筆再蘸 曙紅和胭脂,在調色盤中調到飽和 的程度,大筆觸點寫花頭上部高舉 著的花瓣。筆蘸濃胭脂再取少許濃 墨刻畫花芯的最黑處,這部分是整 個碗的底部,要黑要重,花蕊的點 睛之筆就在此處。
步驟3:小狼毫調汁綠筆尖蘸 三綠點寫雌蕊。用濃白粉畫花絲, 然後以濃白粉蘸藤黃點在花絲頭
步驟4:取汁綠蘸曙紅點寫花 托花薯和花梗。要主輔分明,穿插 生動。以大狼毫筆蘸淡綠,筆尖 蘸曙紅,點寫輔葉嫩葉。再取重墨 點寫主葉。注意帥葉打頭,亮眼在 後。最後勾葉筋。用筆要有疏有密, 飛動流暢。最後以汁綠小心地收拾 畫面。要消滅掉多餘的亮眼,留三 五個畫眼在葉叢中即可。
落款鈴印,牡丹花小品即告完成。 畫牡丹花最重要的在色很鮮,且要很雅。不能有絲毫的不和諧,這一點王雪濤先生做得最好。
工筆牡丹畫
寫意牡丹畫
7. 王雪濤的畫家年譜
1903 年——清光緒二十九年十一月十三日(公歷 12 月 31 日)出生於直隸省(今河北省)成安縣。原名庭鈞,字曉封,後更名雪濤,以齋館名遲園為號。
1907 年——清光緒三十三年七月二十七日(公歷 9 月 4 日)徐蘭貞生於今山東省膠州市。字瑞華,後更名佩蕸。
1911 年——辛亥革命。初入私塾,此年入成安縣立高小讀書。自幼習畫。
1918 年——國立北京藝術專科學校(後改稱國立藝專)建立,鄭錦任校長。王雪濤考入保定「直隸高等師范」手工圖畫專修科。從師姚壽昌、宋蔭梧習畫。與同學陳玄廠(名曉溪)、白壽章、田登五等人籌資出版《花鳥畫譜》刻本。
1919 年——徐蘭貞幼年遷居濟南。此年入濟南女子第一師范學堂。畢業後留校任教一年。
1921 年——畢業於直隸高等師范,在定州師范及省立十三中學任圖畫教員。1922 年——赴京考入北京國立藝專專門部(大學部)西畫科,後轉入國畫科。徐蘭貞赴京考入北京平民大學文學系。
1923 年——徐蘭貞考入國立藝專西畫科。並從師陳半丁學國畫。
1924 年——藝專同學九人成立《九友畫會》。其成員為袁仲忻、李苦禪、王夢白、王雪濤(庭鈞)、徐佩蕸(蘭貞)、孫功符、閻愛蘭、何吉祥(大吉)、王香之。 此期,王庭鈞、徐蘭貞同拜齊白石為師,白石先生為庭鈞更名雪濤,為蘭貞更名佩蕸。
1926 年——林風眠任藝專校長。聘柯羅多、齊白石為教授。徐佩蕸從師柯羅多習畫。
1926 年——3 月18 日京城五千餘人在李大釗領導下集會遊行,反對日本干涉我國內政,藝專學生也參加到運動中。請願隊伍赴鐵獅子胡同 段祺瑞執政府抗議,徐佩蕸亦是參加者之一。請願遭彈壓,是為「三·一八慘案」。藝專西畫系學生姚增賢被殺害。王雪濤畢業並受聘為藝專國畫系助教,兼儀器科(掌管模特兒、教具)主任。黎明中學國畫教員。
1927 年——徐佩蕸畢業,並留任西畫系助教(後與王雪濤均升為講師)。此後曾應西畫系主任閻世開之薦赴保定第一師范教學一年。
1928 年——3 月王雪濤、徐佩蕸成婚。齊白石特賜贈齋館名藕華樓。婚後受教務長王任之相邀,同住王任之香山別墅二個月,寫生、度假。
1929 年——《雪濤佩蕸中西畫聯合展》在四平、沈陽、大連舉行。並任京華美術專科學校教授(校長邱石冥),北京國畫會導師(會長周養庵)。
1930 年——徐佩蕸因生育第一女後需撫養,故辭去教職。同年,王雪濤受杭州美專校長林風眠之聘,亦因故未能成行。
1932 年 任國立藝專國畫系教授。北華美術專科學校教授(校長張恨水)。此間還兼任志成中學、鏡湖中學、四存中學等圖畫教員。
1933 年——作《自題花卉冊》 12 禎。翌年作《墨花合璧》。收近三年所作花鳥 24 幅,由懷英製版局出版《王雪濤花鳥畫集》,珂羅版精印本。
1934 年——臨摹白陽山人《墨花捲》。
1937 年——七七事變,毅然辭去教職,鬻畫度日。
1938 年——在天津、北京多次舉辦個展。
1944 年——在家課徒,教授郭西河、肖朗等 14 人。
1945 年——抗日戰爭勝利,自題畫冊。
1948 年——作《十二屬相圖》冊。
1950 年——參加「華北物資交流」展覽繪制工作。
1952 年——聯絡畫師畫友陳半丁等在京畫家,組織「新國畫研究會」(後改為「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任常務理事、福利部主任。
1953 年——參加第一屆國畫展覽會,展出作品《蘆塘鴛鴦》,為此時期代表之作。被聘為人民美術出版社編委。
1954 年——任中國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與李苦禪等合作《天葩奇芬》,與何香凝等合作《梅花》。任北京市人民代表,參加中國畫院籌備工作。
1955 年——與齊白石、陳半丁、於非闇等 14 人創作《和平頌》,獻給在赫爾辛基召開的世界和平大會。與陳半丁、於非闇、汪慎生等人合作巨幅《五一頌》,郭沫若為其題詩。作《荷塘聚禽》等作品。
1956 年——被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參加中國文化代表團赴西歐,訪問義大利、瑞士、法國。6 月15 日在法國會見老友張大千,潘張玉良亦在座。 7 月11 日會見法國藝術大師畢加索。作《萱花蝴蝶》、《桃花鸜鵒》、《松鷹》等多幅作品。
1957 年——5 月「北京中國畫院」成立,周恩來總理出席慶典。被選為院務委員,並任畫師。完成巨作《紫藤群雞》、《芙蓉鴛鴦》(已被毀)。
參加農工民主黨。
1958 年——參加畫院組織的下鄉「送畫」活動,與郊區農民「同吃同住」。創作《牽牛豆花》、《桃竹雙禽》、《藤蘿天牛》等 23 幅。
1959 年——作《萬年青》、《百合》等作品十餘幅。
1960 年——作蝶、蜂、螳螂、蜻蜓、蠶、蛙等草蟲冊頁 12 開。 為天津美院作教學范畫 40 余幅。 為滄州師范作教學畫 50 幅。 作《烏桕白頭》、《柚子》等作品多幅。 為畫院數十名研究生授課。
1961 年——參加全國美協西南寫生團,創作《鐵線蓮花》、《雲南山麓》、《灕江山花》等作品 20 余幅。
1962 年——與李苦禪等應邀赴青島寫生,作《鳶尾雙鶴》、《雉雞斑鳩》、《鸚鵡》等十數幅。 又作《四季花鳥》、《魚》、《白香山句牡丹芳》等作品 30 余幅。 為崔子范、顏地作冊頁 40 幅。
1963 年——作《雪景喜鵲》、《白鷳杜鵑》、《玉簪》等水墨冊頁 30 余幅。 作《花鳥》冊頁 12 開。 作《瓦壺齋雨後》等大批水墨畫,為筆墨純青之代表作。
1964 年——作《池塘雙鴨》、《紅梅綬帶》、《古松蒼鷹》等禽鳥花卉八條幅,為其藝術成熟之代表作。
1965 年——作《山茶寒鵲》、《藤蘿群雞》、《綠天蕉雨》等。 作《舒笑》(獲「八十年代」畫展作品一等獎)、《斗雞》等巨幅作品。
1972 年——中美兩國建交,為聯合國作巨幅中國畫《萬紫千紅》。
1973 年——以毛澤東詠梅詩意創作《松雪梅花圖》、《飛雪迎春圖》、《詠梅》等作品。
1975 年——作《花蝶》、《豆花》、《牡丹》等冊頁數幅。 作《荷花小鳥》、《蓮塘清趣》、《菊花黃時蟹正肥》等作品十數幅。
1976 年——粉碎「四人幫」,連作兩幅巨制《百花齊放》,以表心情。 作《梅花壽酒》、《芙蓉鴛鴦》等。
1977 年——作《牡丹蜂蝶》、《松樹綬帶》、《桃李滿園》、《雪梅鸜鵒》等大幅作品。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王雪濤畫集》。 被選為北京市第五屆政協常務委員、北京花鳥畫會會長。
1978 年——任北京畫院院長。
1979 年——參加全國第四屆文化會,最後一次與老同學李苦禪、劉開渠合影,秋天,赴香港參加《中國畫展覽會》。 作《報喜圖》、《歲朝圖》、《清芬幽遠》等。 為夫人徐佩蕸作《柏壽圖》。 參加科影《中國花鳥畫》專題片的拍攝。 為人民大會堂北京廳作《紅松仙鶴》。榮寶齋出版《王雪濤畫譜》。
1980 年——任美協北京分會副主席。台灣出版《王雪濤畫集》。 北京科影拍攝完成紀錄片《王雪濤的畫》。
1981 年——參加北京畫院、南京畫院書畫展,展出作品《紫藤白鷳》;參加加拿大中華文化中心舉辦北京畫院作品展,展出作品《歲朝圖》、《紫藤鸜鵒》。會見日本南畫院院長河野秋邨先生。 參加北京畫院上海畫院聯展,展出作品《舒笑》;參加中國共產黨成立 60 周年畫展,及參加中國畫研究院成立展覽。 作《臨風索侶》、《雙雞》、《鸜鵒雙清》、《芭蕉草蟲》等作品。
1982 年——作《梅花喜鵲圖》、《絲瓜鸜鵒》、《石榴圖》參加北京畫院成立 25 周年畫展。7 月為中國兒童福利基金會捐贈作品《靈芝蘭花》。8 月作最後作品《桃花鸜鵒》、《牡丹清供圖》。11 月24 日因患癌症醫治無效病逝。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王雪濤畫選》。
1983 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王雪濤畫集》。 中國美術家協會、美協北京分會、北京畫院聯合主辦《王雪濤遺作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1987 年——10 月《王雪濤紀念館》在山東濟南趵突泉滄園建立。
8. 畫梅花最有名的畫家
1、董壽平
董壽平(1904-1997)當代著名寫意畫家、書法家。早年畢業於天津南開大學和北京東方大學。以畫松、竹、梅、蘭著稱,晚年有黃山巨擘之稱,以黃山為題材畫山水,亦善書法。他筆下的硃砂紅梅堪稱絕技,在畫界享有「董梅」、「壽平竹」、「黃山巨擘」的雅譽。
2、王雪濤
王雪濤(1903--1982),河北成安人,原名庭鈞,字曉封,號遲園,中國現代著名小寫意花鳥畫家。他繼承宋、元以來的優秀傳統,取長補短。所作題材廣泛,構思精巧,形似神俏,清新秀麗,富有筆墨情趣。
3、陳半丁
陳半丁,(1876--1970),即陳年,畫家。以寫意花卉最為知名。他的作品融明、清各家花卉技法之長,以洗練、概括的筆墨和古樸沉著的色彩來表現花卉鳥獸。
4、關山月
關山月(1912—2000),著名嶺南畫派大師,擅長山水、人物、花鳥,尤以寫梅著稱,世稱「關梅」。他的作品具有較強的現實主義精神,因而也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精神。
5、田世光
田世光(1916—1999),中央美院教授,張大千得意弟子,現當代工筆重彩花鳥畫大師。
6、江寒汀
江寒汀(1903-1963),海上著名花鳥畫家、藝術教育家,與唐雲、張大壯、陸抑非並稱「海上四大花旦」,在畫壇上有「江虛谷」的美譽。
7、謝稚柳
謝稚柳 (1910-1997),擅山水、花鳥、人物、走獸及書畫的鑒別。早年多工筆細寫,晚年喜用落墨法,縱筆放浪,墨彩交融,呈現濃郁浪漫的詩境。
8、黃幻吾
黃幻吾(1906-1985),名罕,字幻吾,號罕僧,晚年稱罕翁,是活動於上海的嶺南畫派名家。創作取材廣泛,手法多樣,山水、花鳥人物無不見長,構圖新巧,筆墨酣暢,設色雅麗,畫面生意盎然,雅俗共賞。
9、陶冷月
陶冷月(1895—1985),擅長山水、花卉、走獸、游魚,尤善畫中西合璧之月夜景色。也是寫梅花的高手。
10、談月色
談月色 (1891—1976),民國傳奇女子,工詩善書畫,精於篆刻,其畫梅馳譽海內外。
梅花在冬春季節開,和蘭花、竹子、菊花一起稱為「四君子」,也與松樹、竹子一起被稱為「歲寒三友」。中華文化有謂「春蘭,夏荷,秋菊,冬梅」,梅花憑著耐寒的特性,成為代表冬季的花。梅花是中華民族與中國的精神象徵,象徵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
9. 王雪濤畫家作品的介紹
代表作品 《群雞圖》、《萬紫千紅》、《百花齊放》、《四季花鳥》、《報喜圖》、《雉雞》等。 畫作賞析 《雉雞》 畫中兩只雉雞在一塊巨石前面棲息鳴叫,對巨石,畫家只是略勾輪廓,稍加潑染,草地亦留大片空白,以襯托羽毛鮮麗的雉雞,避免了擁塞之感,點出了雪後環境。延遲背後彈出兩束紅花,色彩鮮艷欲滴,通五彩雉雞相呼應,是畫面變得清新明麗。 王雪濤(公元1903—1982年)的花鳥畫在筆墨技巧上,能化古法於我法,」處處變化,處處統一,筆雖有意而意無窮。「他對色彩的處理也很有特色,有時以墨與色相結合,設色艷麗、豐富、輕靈、深得雅俗共賞之譽。 其它作品 《墨花合璧》、《蘆塘鴛鴦》、《天葩奇芬》,《梅花》、《和平頌》、《五一頌》、《萱花蝴蝶》、《桃花鸜鵒》、《松鷹》、《紫藤群雞》、《芙蓉鴛鴦》、《牽牛豆花》、《桃竹雙禽》、《藤蘿天牛》、《萬年青》、《百合》、《烏桕白頭》、《柚子》、《鐵線蓮花》、《雲南山麓》、《灕江山花》、《鳶尾雙鶴》、《雉雞斑鳩》、《鸚鵡》、 《四季花鳥》、《魚》、《白香山句牡丹芳》、《雪景喜鵲》、《白鷳杜鵑》、《玉簪》、《池塘雙鴨》、《紅梅綬帶》、《古松蒼鷹》、《山茶寒鵲》、《藤蘿群雞》、《綠天蕉雨》《花蝶》、《豆花》、《牡丹》《荷花小鳥》、《蓮塘清趣》、《菊花黃時蟹正肥》、《牡丹蜂蝶》、《松樹綬帶》、《桃李滿園》、《雪梅鸜鵒》《報喜圖》、《歲朝圖》、《清芬幽遠》、《梅花喜鵲圖》、《絲瓜鸜鵒》、《石榴圖》、《靈芝蘭花》等。 畫集 《王雪濤畫集》、《王雪濤畫輯》、《王雪濤畫譜》、《王雪濤的花鳥畫》等。 著述作品 《甘肅早期石窟的兩問題》、《顧愷之的傳神論》、《固原漆棺彩畫》、《滇彌山石窟》、《中國美術史》(魏晉隋唐)、《 龍門石窟窟龕編號圖冊》。
10. 王雪濤的畫家作品
代表作品
《群雞圖》、《萬紫千紅》、《百花齊放》、《四季花鳥》、《報喜圖》、《雉雞》等。
畫作賞析
《雉雞》
畫中兩只雉雞在一塊巨石前面棲息鳴叫,對巨石,畫家只是略勾輪廓,稍加潑染,草地亦留大片空白,以襯托羽毛鮮麗的雉雞,避免了擁塞之感,點出了雪後環境。延遲背後彈出兩束紅花,色彩鮮艷欲滴,通五彩雉雞相呼應,是畫面變得清新明麗。
王雪濤(公元1903—1982年)的花鳥畫在筆墨技巧上,能化古法於我法,」處處變化,處處統一,筆雖有意而意無窮。「他對色彩的處理也很有特色,有時以墨與色相結合,設色艷麗、豐富、輕靈、深得雅俗共賞之譽。
其它作品
《墨花合璧》、《蘆塘鴛鴦》、《天葩奇芬》,《梅花》、《和平頌》、《五一頌》、《萱花蝴蝶》、《桃花鸜鵒》、《松鷹》、《紫藤群雞》、《芙蓉鴛鴦》、《牽牛豆花》、《桃竹雙禽》、《藤蘿天牛》、《萬年青》、《百合》、《烏桕白頭》、《柚子》、《鐵線蓮花》、《雲南山麓》、《灕江山花》、《鳶尾雙鶴》、《雉雞斑鳩》、《鸚鵡》、 《四季花鳥》、《魚》、《白香山句牡丹芳》、《雪景喜鵲》、《白鷳杜鵑》、《玉簪》、《池塘雙鴨》、《紅梅綬帶》、《古松蒼鷹》、《山茶寒鵲》、《藤蘿群雞》、《綠天蕉雨》《花蝶》、《豆花》、《牡丹》《荷花小鳥》、《蓮塘清趣》、《菊花黃時蟹正肥》、《牡丹蜂蝶》、《松樹綬帶》、《桃李滿園》、《雪梅鸜鵒》《報喜圖》、《歲朝圖》、《清芬幽遠》、《梅花喜鵲圖》、《絲瓜鸜鵒》、《石榴圖》、《靈芝蘭花》等。
畫集
《王雪濤畫集》、《王雪濤畫輯》、《王雪濤畫譜》、《王雪濤的花鳥畫》等。
著述作品
《甘肅早期石窟的兩問題》、《顧愷之的傳神論》、《固原漆棺彩畫》、《滇彌山石窟》、《中國美術史》(魏晉隋唐)、《 龍門石窟窟龕編號圖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