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英國
A. 英國《茶花女 卡蜜兒》 2007 雨中跳舞時的插曲如題 謝謝了
您好,看到您的問題將要被新提的問題從問題列表中擠出,問題無人回答過期後會被扣分並且懸賞分也將被沒收!所以我給你提幾條建議: 一,您可以選擇在正確的分類下去提問或者到與您問題相關專業網站論壇里去看看,這樣知道你問題答案的人才會多一些,回答的人也會多些。 二,您可以多認識一些知識豐富的網友,和曾經為你解答過問題的網友經常保持聯系,遇到問題時可以直接向這些好友詢問,他們會更加真誠熱心為你尋找答案的。 三,該自己做的事還是必須由自己來做的,有的事還是須由自己的聰明才智來解決的,別人不可能代勞!只有自己做了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別人只能給你提供指導和建議,最終靠自己。 您可以不採納我的答案,但請你一定採納我的建議哦!! 雖然我的答案很可能不能解決你的問題,但一定可以使你更好地使用問問哦~~~
B. 讀《茶花女》想到了哪些相似的書或者是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1、《紅與黑》
主人公於連是小業主的兒子,憑著聰明才智,在當地市長家當家庭教師時與市長夫人勾搭成奸,事情敗露後逃離市長家,進了神學院。經神學院院長舉薦,到巴黎給極端保王黨中堅人物拉莫爾侯爵當私人秘書,很快得到侯爵的賞識和重用。與此同時,於連又與侯爵的女兒有了私情。最後在教會的策劃下,市長夫人被逼寫了一封告密信揭發他,使他的飛黃騰達毀於一旦。他在氣憤之下,開槍擊傷市長夫人,被判處死刑,上了斷頭台。
2、《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丁的代表作。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為素材,一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的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這部社會風情畫式的小說不僅在當時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至今日,仍給讀者以獨特的藝術享受。
3、《簡·愛》
《簡·愛》(Jane Eyre)是十九世紀英國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們普遍認為《簡·愛》是夏洛蒂·勃朗特「詩意的生平寫照」,是一部具有自傳色彩的作品。講述一位從小變成孤兒的英國女子在各種磨難中不斷追求自由與尊嚴,堅持自我,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小說引人入勝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愛情經歷,歌頌了擺脫一切舊習俗和偏見,成功塑造了一個敢於反抗,敢於爭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婦女形象。
C. 簡愛與茶花女作者什麼關系
簡愛的作者是英國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十九世紀的女作家而茶花女是十八世紀法國作家小仲馬寫的。所以兩人沒有任何關系更不是一對。
茶花女又不懂的可隨時提問。
往採納。
D. 茶花女歌劇是哪國的
義大利。歌劇《茶花女》是義大利作曲家朱塞佩·威爾第的作品。
E. 茶花女的電影版有幾部
截至2019年5月,茶花女電影版有13部。
1、《茶花女》1936
是米高梅公司出品,由喬治·庫克執導,葛麗泰·嘉寶、羅伯特·泰勒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根據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講述了巴黎風塵女郎瑪格麗特約見華維爾男爵卻與青年亞芒相識、相戀。
2、《茶花女》1967
該片改編自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的代表作,講述在19世紀40年代,一個叫阿爾豐西娜·普萊西的貧苦鄉下姑娘來到巴黎,走進了名利場,成了上流社會的一個社交明星,開始了賣笑生涯;並改名為瑪麗·杜普萊西,結識了小仲馬(小說中就是亞芒),於是兩人開始了一段交往的愛情故事。
3、《茶花女》1984
是德斯蒙·戴維斯執導,格列塔·斯卡奇、科林·費斯等主演的劇情片。影片講述了在19世紀40年代,一個叫阿爾豐西娜·普萊西的貧苦鄉下姑娘來到巴黎,成了上流社會的一個社交明星,結識了小仲馬並與之相戀的愛情故事。
4、《茶花女》1995
該片改編自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的代表作,講述在19世紀40年代,一個叫阿爾豐西娜·普萊西的貧苦鄉下姑娘來到巴黎,走進了名利場,成了上流社會的一個社交明星,開始了賣笑生涯;並改名為瑪麗·杜普萊西,結識了小仲馬(小說中就是亞芒),於是兩人開始了一段交往的愛情故事。
5、《茶花女》1921
由Ray C. Smallwood執導,魯道夫·瓦倫蒂諾、艾拉·娜茲莫娃等主演。
《茶花女》改編自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的代表作,講述在19世紀40年代,一個叫阿爾豐西娜·普萊西的貧苦鄉下姑娘來到巴黎,走進了名利場,成了上流社會的一個社交明星,開始了賣笑生涯;並改名為瑪麗·杜普萊西,結識了小仲馬(小說中就是阿爾芒),於是兩人開始了一段交往的愛情故事。
(5)茶花女英國擴展閱讀
《茶花女》就是根據小仲馬親身經歷所寫的一部力作,這是是發生在他身邊的一個故事。小仲馬出生於法國巴黎,他的母親卡特琳娜·拉貝是一個貧窮的縫衣女工,他的父親大仲馬當時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抄寫員,後來在戲劇創作和小說創作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成為法國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運動中的重要代表。
隨著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的不斷改變,他的父親大仲馬越來越瞧不起縫衣女工卡特琳娜·拉貝。他混跡於巴黎的上流社會,整日與那些貴婦人、女演員廝混在一起,把小仲馬母子倆忘得一干二凈。可憐的縫衣女工只好一個人起早貪黑辛苦勞動,勉強維持母子兩人的生計。
小仲馬七歲的時候,父親大仲馬通過打官司從卡特琳娜·拉貝手中奪取了對兒子的監護權,而那位勤勞善良的縫衣女工則就此失去了自己一手養大的兒子,重新成為一個孤苦伶仃的人。這使小仲馬從小體驗到了人世間的殘酷和不平。
使得小仲馬熱切地期望著自己也能像父親一樣,揚名於文壇。於是,他也開始從現實中取材,從婦女、婚姻等問題中尋找創作素材。
F. 誰聽過這個故事——「不懂外國語,翻譯《茶花女》」
說的是林紓吧。
林紓自幼嗜書如命,五歲時在私塾當一名旁聽生,受孰師薛則柯的影響,深愛中國傳統文學,從此與文學結下不解之緣。但由於家境貧寒、且遇亂世,他不得不為生計終日奔波。閑時他也不忘苦讀詩書,13歲至20歲期間校閱殘爛古籍不下兩千餘卷。1882年對於林紓來說是關鍵而又具轉折性意義的一年-----從一個窮秀才一躍成為江南赫赫有名的舉人。在擺脫貧困窘境的同時,他廣結師友、飽讀詩書。愛國心切的他,雖已過而立之年,卻不辭辛苦,七次上京參加禮部會試。原本一心報效祖國的林紓"七上春官,屢試屢敗"因而從此絕意於仕途,專心致志地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1897年,已步入不惑之年的林紓捧著《閩中新樂府》和讓洛陽"一時紙貴"的《巴黎茶花女遺事》譯本開始了他遲來且豐碩的著譯生涯。然而,林紓涉入譯界卻是極為偶然的事,他的譯作如此暢銷也在意料之外。當時恰逢林紓母親去世,接踵而至又是妻子病故。魏翰、王壽昌等幾位好友為幫林紓走出消沉的困境邀他一同譯書。林紓起先再三推脫,最後才接受了這一請求。《巴黎茶花女遺事》得到國人相當的認可,從某種程度上激勵著林紓沿著翻譯文學作品的道路繼續走下去。在之後短暫的27 年生命里,他不僅用一腔愛國熱血揮就了百餘篇針砭時弊的文章;用犀利、恰切的文筆完成了《畏廬文集》《諷喻新樂府》《巾幗陽秋》等40餘部書,成功地勾勒了中國近代社會的人生百態;而且在不諳外文的特殊情況下,與魏翰、陳家麟等曾留學海外的才子們合作翻譯了180餘部西洋小說,其中有許多出自外國名家之手,如英國作家狄更斯著的《大衛·科波菲爾德》、英國哈葛德的《天女離魂記》,俄國托爾斯泰著的《恨縷情絲》,西班牙塞萬提斯的《魔俠傳》,法國 森彼得的《離恨天》,英國司哥特著的《撒克遜劫後英雄略》、笛符著的《魯濱遜漂流記》等。這些西洋小說向中國民眾展示了豐富的西方文化,開拓了人們的視野。它們牢固地確立了林紓作為中國新文化先驅及譯界之王的地位。至此,林紓被公認為中國近代文壇的開山祖師及譯界的泰斗,並留下了"譯才並世數嚴林"的佳話。
G. 茶花女、基督山伯爵這類法語書,有必要看英文原版的嗎
可以看看英語版的,因為根據我的閱讀經驗看,一般19世紀的法、俄作品,你說的那內幾本還有俄容羅斯托爾斯泰、PUSKINS等人的作品,我們翻譯的質量還真的不如英國的好。如果有可能,你讀讀我們的《戰爭與和平》和藍登書屋《WAR AND PEACE》,我們的叫人讀不下去,翻譯的支離破碎,看著看著就想扔掉書;但藍登出的這個1927版翻譯本忠實於冗長的原文還能叫你讀著不覺得厭倦。
而且很具諷刺意味的是,我們很著名的蔣學模1947年翻譯的《基督山伯爵》(這是國內最好的兩個版本之一),正是從LONGMAN英譯本轉翻來的——因為蔣壓根不懂法語
雖然這些19世紀法語作品往往都是20世紀初翻譯成英語的,或許你會想當然地以為有很多單詞會看不懂,其實完全不是這樣,這些本子的單詞大部分以我們今天CET-4級別的為主,句法結構上有CET-6難度的句子也不多見,一般人閱讀起來沒什麼問題,讀多了對應試做閱讀理解和作文都很有幫助。
H. 歌劇茶花女1994版的主人公是由誰扮演的
1994年,羅馬尼亞女高音喬治烏在英國皇家歌劇院演出的《茶花女》是最近一個國際上較有影響的版本。這個羅馬尼亞火車司機的女兒自此一舉成名,被世人譽為「卡拉斯再生」。
I. 電影《茶花女》哪個版本好看
電影茶花女(1936年版)葛麗泰嘉寶 主演的,黑白片,在眾多茶花女電影中目前為止最出名。 版嘉寶權的容貌和氣質很好,可惜長得太壯,身材挺高。伊莎貝爾於佩爾主演的80年法國版法國電影是拍的最大膽的,經常會有畸戀方面的倫理戲,還經常有上身或全身裸露的戲,法國片基本都有這樣的特點,反而是美國電影相對保守一點電影茶花女(1995年版) 安娜·拉德旺波蘭版的《茶花女》,各方面都拍得不錯,女主人公有種東西方結合的美,有點憂郁的氣質2005年義大利版的主演:朗切斯卡·內里、琳達·巴蒂斯塔、塞爾吉奧·穆尼茲電影茶花女(2007版)英國 主 演 西耶娜·米勒
J. 關於英國文學中的幾個作品名的翻譯
1.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塊肉餘生記》(David Copperfield)
2.斯賓塞(Herbert Spencr),社會學如斯賓塞的《群學肄言》(英文名為《Study of Sociology》,今譯為《社會學研究》
3.約翰·穆勒(John Muller)的《論自由》《On Liberty》為《群己權界論》,也就是說:約翰穆勒的《群己權界論》,英文原名《自由論》。
4.小仲馬(Dumas, Alexandre, fils),(1824—1895):法國著名作家,《茶花女遺事》英文名〈CAMILLE〉
法語原版是:《茶花女》(La dame aux Cam lli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