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梅花用什麼盆
可以,當梅花放入盆中的時候,切忌不要澆水,等到3—4天的時候澆水一次,第內7—10天的時候每容天澆水一次,土壤不宜過濕,切勿積水。
當梅花入盆的之前都不需要再次施肥了,當梅花的根莖長到約五厘米左右再次施肥(有的花友會問怎麼知道它的根莖有五厘米,這大概在梅花成活後20-30天左右);
一般是每月施加一次稀薄液肥。待枝條長到20-25厘米時應節制肥水。夏末秋初施2次追肥,以促進花芽分化。每次施肥後都應注意及時澆水和鬆土,以保持盆土疏鬆,有利根系發育。
(1)種梅花用什麼盆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文人對梅花情有獨鍾,視賞梅為一件雅事。賞梅貴在「探」字,品賞梅花著眼於色、香、形、韻、時等方面。
梅花的花色有紫紅、粉紅、淡黃、淡墨、純白等多種顏色。「紅梅」,花形極美,花香濃郁;「綠萼」,花白色,萼片綠色,重瓣雪白,香味襲人;「紫梅」,重瓣紫色,淡香;
「玉蝶」,花白略帶輕紅,有單重瓣之分,輕柔素雅。成片栽植上萬株梅花,疏枝綴玉繽紛怒放,有的艷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有的綠如碧玉,形成梅海凝雲,雲蒸霞蔚的壯觀景象。
2. 梅花盆景要怎樣選盆
梅花來盆景的選盆要求:梅花宜用紫砂源陶盆或釉陶盆,一般不宜太淺,斜乾式、曲乾式多用中深的馬槽盆或圓盆、方盆、六角盆等;懸崖式則多用千筒盆。
材料選用:梅花對土壤要求不嚴,耐貧瘠,凡排水良好的粘土,壤土及沙壤土,微鹼性土(PH值在6~8),均能良好生長。
3. 梅花樹樁盆景用什麼盆好看
當然首先是紫砂盆,再就瓷盆。盆的形式則根據樹樁的造型風格相適應。
4. 怎樣選用梅花花盆
梅花花盆的種類有很多,按其質地可分有:
(1)泥盆 泥盆又稱素燒盆、瓦盆、土盆,這是最普遍使用的花盆,這種盆價格便宜,透氣性及滲水性均較好,據說還有吸收陽光的作用,但外表不美觀,不耐用。
(2)木盆 泥盆過大時容易破碎,但需用40厘米口徑的泥盆時,可採用木盆。
(3)缸瓦盆 這種盆外觀比泥盆光潔些,有的還塗有一層光釉,質地結實堅硬,經久耐用,但透氣性能及滲水性能較差。
(4)紫砂陶盆 這種盆產於江蘇宜興,故又稱宜興盆。此盆外形美觀雅緻,適合客廳、居室陳設,但透氣性能、滲水性能不太好。
圖8 梅花觀賞花盆的部分式樣
(5)瓷盆 這種花盆透氣性能、滲水性能極差,但由於其製作精細,塗有各色彩釉,有的還繪上精美的畫面或悅目的圖案,很具美化環境的作用,故常被用作套盆(瓷盆裡面放置較小一些的泥盆)。
(6)塑料盆 價格便宜,質地輕巧、耐用,外表也頗美觀,但透氣性能、滲水性能較差。
怎樣選用梅花花盆呢?栽植梅花用的花盆,以泥盆或木盆為最好,其次是陶盆,再次是缸瓦盆,最次是瓷盆或塑料盆。泥盆利於滲水、排水,便於掌握澆水,適於梅花生長;瓷盆則反之,常用於裝飾。所以我們培養梅花多在泥盆中進行,觀賞前(即花蕾期)再換觀賞盆進行展出或欣賞。梅花觀賞後(即花謝後),再換回泥盆中進行培養。觀賞盆從外形上分,有圓形、橢圓形、方形、長方形、六角形、圓桶形、扇形、廣口、淺口等多種。
5. 梅花花盆的種類有哪些
梅花花盆的種類有很多,按其質地可分有:(1)泥盆泥盆又稱素燒盆、瓦盆、土盆,內這是最普遍使用的花盆,這種盆容價格便宜,透氣性及滲水性均較好,據說還有吸收陽光的作用,但外表不美觀,不耐用。
(2)木盆:泥盆過大時容易破碎,但需用40厘米口徑的泥盆時,可採用木盆。
(3)缸瓦盆:這種盆外觀比泥盆光潔些,有的還塗有一層光釉,質地結實堅硬,經久耐用,但透氣性能及滲水性能較差。
(4)紫砂陶盆:這種盆產於江蘇宜興,故又稱宜興盆。此盆外形美觀雅緻,適合客廳、居室陳設,但透氣性能、滲水性能不太好。
梅花觀賞花盆的部分式樣
(5)瓷盆:這種花盆透氣性能、滲水性能極差,但由於其製作精細,塗有各色彩釉,有的還繪上精美的畫面或悅目的圖案,很具美化環境的作用,故常被用作套盆(瓷盆裡面放置較小一些的泥盆)。
(6)塑料盆:價格便宜,質地輕巧、耐用,外表也頗美觀,但透氣性能、滲水性能較差。
6. 盆栽選什麼梅花好
紅梅、綠梅、白梅、龍梅、美人梅等品種都不錯。
盆栽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一、梅花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的中性土壤都能生長,但盆栽梅花因盆土有限,要選用疏鬆肥沃的營養土。營養土配製以食用渣4份,堆積雜肥土4份,煤灰土2份混合均勻做培養基,在花後每年換土一次,待換盆後先放在陰涼處一星期,然後轉入正常養護。
二、梅花對水分敏感如果盆土長期過濕,容易引起爛根。因此,要控制澆水,當新枝條長到20厘米時,要注意控制澆水,控制新梢過分伸長,促進花芽分化。但在夏季每天要澆一次水,秋季視土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冬季要少澆水,使土壤偏干。
三、梅花不喜大肥梅花在萌發枝葉時肥水要足,每月施1至2次有機液肥。當新梢長到5厘米時,要施一次薄肥,以促進枝條生長。在夏末秋初時要施一次腐熟餅肥水,並加重磷、鉀肥,促進花芽形成,待花芽分化後,噴施1至2次磷酸二氫鉀,這樣分層次的科學施肥,對梅花生長有利。
四、梅花修剪整形梅花的修剪整形是一個技術活兒。修剪要從幼苗開始,當幼苗長到20至25厘米時,截去頂端,待萌芽後留3至5枝條作為主枝,當主枝長到10至15厘米時進行摘心,以促進枝條粗壯和花芽形成。花後的修剪,當花凋謝之後從基部留2至3個芽短截,當新枝長到5至6片葉時又進行摘心,只留3至4片葉,促進生長更多花枝。以後每年反復修剪,使枝條充實,花蕾增多。
五、梅花病蟲害防治一定要保持通氣透光。梅花病害主要來自炭疽病和斑枯病,一般發病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採用50%的多菌靈或70%的托布津溶解800至1000倍交換噴施進行防治。每年蚜蟲危害較多,採用500倍溶液的洗衣粉噴殺,效果明顯。但梅花對樂果,敵敵畏等農葯敏感,不要使用。
六、梅花春節開放凡是種梅花的人都想讓她春節期間開放,這就需要掌握好催花技術。 首先要計算好催花日期。在春節前20天左右,將盆栽梅花移入溫室內,並要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養護,室內溫度要控制在10至15度為宜。同時,每天要向花枝和周圍噴灑清水,保持枝條濕潤。在澆水時要適度,如果澆水過多,不利梅花生長,容易引起爛根落蕾,如澆水不足,又會使花蕾干癟。 其次要把握好溫度與開花時間。在春節前一周,若花蕾還小,則將花盆移到15至25度中溫的環境中管理。如果春節未到就提前開花,就把盆花周圍的溫度下降10度左右,而且少見陽光,控制水分。 還有,要適度施肥。為了使梅花開放得鮮艷,香味更濃,就應適度施肥。一般是每7至10天施一次稀薄的有機液肥,同時,每7天向花蕾噴一次磷酸二氫鉀和植物催長素。
7. 兩年的梅花移栽要多大的盆
兩年的梅花移栽要40公分至100公分以上的大的花盆,梅花的根系發達。
許多盆友喜歡盆栽種養梅花,甚至有些比較講究的盆友還會將其打造成梅花盆景欣賞,其觀賞價值比普通梅花盆栽也更高,但不少盆友卻糾結於不知道怎麼給梅花盆栽配盆而發愁,這主要是由於花盆的大小對於植株的生長也產生重要影響,盆栽梅花也不例外。
栽植梅花講究
至於栽植梅花所需的花盆,在大小上是非常有講究的,梅花與其它許多花卉植物不太一樣,有些花卉植物對花盆的大小要求並不嚴格,但梅花對花盆的要求卻比較嚴格,不僅要求材質透氣透水,同時也要求大小合適、深淺適宜,這樣才利於其生長。
梅花在地栽環境下其根系顯得比較發達,這就讓人誤以為梅花適合使用大盆、深盆進行栽植。實際上,梅花在地栽環境下其根系相對來說的確比較發達,但作為盆栽種養的話,我們需要考慮的因素不僅限於根系,更重要的是水分。因為梅花不耐水澇,如果澆水太多的話,它很容易出現黃葉和落葉現象。
因此,我們平時澆水除了要科學合理之外,還需要對花盆和盆土的通透性有一定要求。由於有些盆友對梅花配盆的大小拿捏不準。
8. 梅花盆景用什麼盆
用什麼盆,這並無定論,而要依據梅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盆。一般成型回的以紫砂盆最佳,答而以瓷盆觀賞漂亮,但透氣性差。泥盆透氣性好,適宜栽培,但不美觀。至於盆的大小、式樣則根據梅花的大小,造型來決定,以相匹配為原則。
9. 梅花哪些品種適合盆栽
梅花盆景藝術不同於其他花卉的盆景藝術,它不僅要求能觀花,更要求能賞形。那麼,它到底有何講究?哪些品種適合製作盆景呢?
疏影橫斜之梅,適作盆景。其枝生方向應以橫生為上,斜出為次,直上為下。梅枝生長方向依品種不同而不同,有的品種如『白須硃砂』,多橫生或斜出;有的品種如『桃紅台閣』多直上。並要求此品種少生枝刺,最好不生枝刺。枝刺不僅影響美觀,而且耗費營養。野生或粗管的梅樹上多生枝刺,而經栽培馴化精管的梅上生刺較少。還要求此品種較易著花,因為盆養比地養較難著花。若花太繁可適當疏去一些,以增其神韻。此外,就是要求此品種年生長量適中,因為長勢太強的品種,不僅不易控制姿形,而且韻味也低,太弱的品種又太嬌貴而不易培養。
我國梅花品種極其豐富,其中有很多適合製作盆景。例如直枝梅中宮粉型的『凝馨』、『粉妝台閣』、『龍潭粉』以及綠萼型的『二綠萼』、『小綠萼』、『米單綠』等均適合製作盆景;硃砂型的『白須硃砂』、『小紅硃砂』和玉蝶型的『三輪玉蝶』、『青芝玉蝶』、『素白台閣』等也適合製作盆景,其中『白須硃砂』尤為適合。在武漢磨山梅園,其大樹的自然樹態宛如天成。除此之外,垂枝梅和龍游梅也極適合製作盆景。垂枝梅的枝條自然下垂,形成一種優美的傘形樹態,龍游梅的枝條自然扭曲,好似虯龍,蒼勁古樸。
10. 怎麼在冬季種一盆梅花
梅花買回來後,選一個大小與梅花的根部稍大的泥瓦盆(如果有專門的盆景用盆更佳內),用土種上即可容。盆土的配製一般用腐葉土一份,菜園土三份,摻少量砂土培制而成,這種土壤土質松軟營養豐富,通氣、排水性能良好,乾燥時不會板結開裂,潮濕時不會緊密成團。
養植時用瓦盆較好,在盆底平鋪一層碎盆片,以利排水和免得養分流失,又增加了空間面積,利於通風透氣。剪去過長的主根和少量的側根,多留須根,先倒入少量的土,然後將梅樁放入盆內,添土後搖動花盆使疏鬆的土下沉與根部結緊,澆足水,放在陽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