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大葉茶花期

大葉茶花期

發布時間: 2022-02-21 22:32:41

1. 茶樹屬於什麼科植物

山茶科
茶樹 ,原名:茶,拉丁文名: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山茶科、山茶屬灌木或小喬木,嫩枝無毛。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 茶樹的葉子可制茶(有別於油茶樹),種子可以榨油,茶樹材質細密,其木可用於雕刻。分布主要集中在南緯16度至北緯30度之間,茶樹喜歡溫暖濕潤氣候,平均氣溫10℃以上時芽開始萌動,生長最適溫度為20~25℃;年降水量要在1000毫米以上;喜光耐陰,適於在漫射光下生育;一生分為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樹齡可達一二百年,但經濟年齡一般為40~50年。我國西南部是茶樹的起源中心,世界上有60個國家引種了茶樹。在熱帶地區也有喬木型茶樹高達15-30米, 基部樹圍1.5米以上,樹齡可達數百年至上千年。

中文名
茶樹
拉丁學名
Camellia sinensis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五椏果亞綱

杜鵑花

山茶科

山茶屬

茶樹
分布區域
印度阿薩姆,中國,柬埔寨

真核域
英文名
tea plant

3-10cm
茶油樹原神茶葉茶樹精油茶花樹山茶樹網路知道茶籽樹知道大葉茶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嫩枝無毛。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長4-12厘米,寬2-5厘米,先端鈍或尖銳,基部楔形,上面發亮,下面無毛或初時有柔毛,側脈5-7對,邊緣有鋸齒,葉柄長3-8毫米,無毛。花1-3朵腋生,白色,花柄長4-6毫米,有時稍長;苞片2片,早落;萼片5片,闊卵形至圓形,長3-4毫米,無毛,宿存;花瓣5-6片,闊卵形,長1-1.6厘米,基部略連合,背面無毛,有時有短柔毛;雄蕊長8-13毫米,基部連生1-2毫米;子房密生白毛;花柱無毛,先端3裂,裂片長2-4毫米。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厘米,每球有種子1-2粒。花期10月至翌年2月。

茶樹

茶樹
茶樹常呈叢生灌木狀。嫩枝具細毛。葉薄革質,橢圓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葉脈明顯,背面有時有毛,先端鈍尖。花單生葉腋或2-3朵組成聚傘花序,白色,花梗下彎;萼片5-7,宿存;花瓣5-9;子房密被白色柔毛。蒴果球形,徑約1.5 cm,3棱;種子棕褐色。花期8-12月;果期次年10-11月。

在熱帶地區也有喬木型茶樹高達15-30米,基部樹圍1.5米以上,樹齡可達數百年至上千年。栽培茶樹往往通過修剪來抑制縱向生長,所以樹高多在0.8-1.2米間。茶樹樹齡一般在50-60年間。茶樹的葉子呈橢圓形,邊緣有鋸齒,葉間開五瓣白花,果實扁圓,呈三角形,果實開列後露出種子。

2. 你知道普洱茶的生長周期是多久嗎

簡介
拉丁名 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 (Mast.) Kitamura

中文名 普洱茶(野茶樹)

拉丁科名 Theaceae

中文科名 山茶科
保護級別 2

普洱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雲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雲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兩個系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後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成品後都還持續進行著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普洱茶是用優良品種雲南大葉種的鮮葉製成,也叫作普洱散茶。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色澤烏潤或褐紅,俗稱象豬肝色。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獨特的陳香味兒,有「美容茶」之聲譽。

產地

主要產雲南勐海、勐臘、思茅、耿馬、滄源、雙江、臨滄、元江、景東、大理、屏邊,河口、馬關、麻栗坡、文山、西疇、廣南,西雙版納、其次是貴州盤縣、榕江,廣西扶綏、昭平,福建南靖,廣東乳源、連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瓊中、樂東、保亭、陵水等地。生於海拔1 200-1 400米亞熱帶、熱帶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國、緬甸、印度也有分布。
雲南分布區多屬南亞熱帶山地季風常綠闊葉林。主要產地勐海南糯山年平均溫17--19℃,極端最高溫22.3℃,極端最低溫-5.4℃(出現在1月);年降雨量1300--1400毫米。土壤多為赤紅壤或黃色赤紅壤。喜山坡溝谷,乾季雲霧彌漫,空氣潮濕,土壤深厚,排水良好又富有腐殖質的小環境。花期9--11月,果期4--6月,有時花、果並存。野茶樹果實常被採收,天然繁殖差,林下幼苗罕見。與其伴生的主要喬木樹種有峨眉木荷Schima wallichii Choisy、截果柯Lithocarpus truncatus Rehd. et Wils.、普文楠Phoebe puwenensis Cheng等。

3. 一種大葉秋冬季開花的樹木叫什麼

寒冷的冬天即將到來,大家都知道,很多樹很多花在冬天到來時都是會凋落葉子會枯萎的,但在大自然無情的壓迫之下,有一些有著堅毅的生命力的植物不僅沒有屈服,而且還在不斷的和大自然進行著斗爭,最終它們得以在這凜凜寒冬之中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彩,讓我們可以欣賞到屬於它們的美麗,接下來就讓我來為大家介紹這些在冬天還能開花的樹吧。
冬天開花的樹有哪些
1、蠟梅
梅花一般都是春天的時候才會開放的。但在梅花家族中也有一些例外,那就是臘梅樹,臘梅的梅花和其他梅花相比較之後,你會發現,它們不同的地方在於,我們只有在嚴寒的冬天的時候才能看到的臘梅的花朵,而且還是基本都是開在嚴冬臘月的時候,所以它才會被人們起名字叫做 「臘梅」。它的花瓣看上去是蠟黃臘黃的,所以有人把它叫做黃梅花。但其實它並不是一種花,而是樹哦。

臘梅

2、一品紅
一品紅,又叫做聖誕花,是聖誕節大家家裡拿來當擺飾的一種木本植物。它原本是來自於墨西哥的某種變色形植物。它的高度一般是在六十厘米到三米之間,如果我們拿它的樹乾的高度和其它樹做對比的話,可能會覺得它很矮小,因為看上去是要比其它樹矮上很多。而且,它鮮紅的顏色很鮮艷,看上去令人感覺十分美麗,特別適合我們種在家裡以供日常觀賞。

一品紅

3、山茶花
山茶花,這個名字大家一聽到的時候會不會誤以為是一種花或者是茶呢?其實並不是,它其實也是樹,它是屬於山茶科的一類灌木。它的外表看上去大概在8到9米之間,枝葉細嫩而不會有毛,我們要是想要欣賞到它的美麗的話,可以選在一月到四月的時候去看,因為它的花期正好是在那個時候。

山茶

4、冬青
冬青樹也被叫做北寄生,是冬青科屬的一類。它的高度的跨越性比較大,矮的只有兩米多高,比很多樹都矮,而高的卻是可以達到25米高,比大部分樹都要高上很多,它不僅有著茂密的枝葉,還有著整齊的樹形,向來被人們當做綠化環境的衛士看待。

4. 茶葉會過期么

一般來說茶的保質期是12到24個月。

茶,(學名:Camellia sinensis(L.) O. Ktze.),灌木或小喬木,嫩枝無毛。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先端鈍或尖銳,基部楔形,上面發亮,下面無毛或初時有柔毛,邊緣有鋸齒,葉柄無毛。花白色,花柄有時稍長;萼片闊卵形至圓形,無毛,宿存;花瓣闊卵形,基部略連合,背面無毛,有時有短柔毛;子房密生白毛;花柱無毛。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厘米,每球有種子1-2粒。花期10月至翌年2月。

野生種遍見於中國長江以南各省的山區,為小喬木狀,葉片較大,常超過10厘米長,長期以來,經廣泛栽培,毛被及葉型變化很大。茶葉可作飲品,含有多種有益成分,並有保健功效。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茶在3類致癌物清單中。

5. 大葉種茶的分類

雲南大葉種茶樹根據分枝部位的不同,可分為喬木、小喬木等類型。喬木型植株高大,分枝部位明顯,有明顯主幹;而小喬木型茶樹,植株較高大,基部主幹明顯。按分枝部位不同,茶樹樹冠分為直立狀、半開展狀,自然生長的喬木茶樹多為半開展狀。
雲南大葉種茶樹,由於頂端生長優勢明顯,自然生長的茶樹分枝呈單軸分枝,從葉片的大小來看,定型成熟葉片的面積一般大於40cm2,從雲南大葉種內部結構來看,柵欄組織大多數為一層,且排列較稀疏。大葉種茶樹葉片長12.7~25.3cm、寬.8~9.0cm,葉形橢圓為主,葉尖聚尖或漸尖,葉面隆起,葉色綠有光澤,葉片厚而柔軟,葉身背卷或稍內折,葉緣微波,側脈10~11綠。
大葉種茶樹春芽萌發期在早春,育芽力強,.發芽密度中等,芽葉肥壯,色黃綠,茸毛特多,持嫩性強,一芽二葉百芽重平均153.2g。盛花期在10月上旬,結實率低,芽葉產量高,且內含物質豐富。
雲南大葉種茶樹的代表性品種可以分為群體種、無性系品種兩個大類。「群體種」主要是:鳳慶種、勐庫種、勐海種。「鳳慶種」:以臨滄市鳳慶縣為中心,主要分布在雲縣、永德、鎮康、臨滄、昌寧、保山、騰:中、龍陵、德宏等地。「勐庫種」:以臨滄市雙江縣為中心,主要分布在雙江、臨滄、滄源、耿馬、瀾滄、墨江、孟連、西蒙、景谷、景東、鎮源等地。
「勐海種」:以西雙版納勐海縣為中心,主要分布在西雙版納、思茅市。 雲南大葉種的另一類代表性品種,是以無性繁殖方式選育出來的雲南大葉種的後代。主要有:雲抗43號、長葉白毫;雲抗10號、雲抗14號:雲梅、雲瑰、矮豐等;雲選9號、雲抗37號.

6. 大葉種茶葉的標准

雲南大葉種茶樹根據分枝部位的不同,可分為喬木、小喬木等類型。喬木型植株高大,分枝部位明顯,有明顯主幹;而小喬木型茶樹,植株較高大,基部主幹明顯。按分枝部位不同,茶樹樹冠分為直立狀、半開展狀,自然生長的喬木茶樹多為半開展狀。 雲南大葉種茶樹,由於頂端生長優勢明顯,自然生長的茶樹分枝呈單軸分枝,從葉片的大小來看,定型成熟葉片的面積一般大於40cm2,從雲南大葉種內部結構來看,柵欄組織大多數為一層,且排列較稀疏。大葉種茶樹葉片長12.7~25.3cm、寬.8~9.0cm,葉形橢圓為主,葉尖聚尖或漸尖,葉面隆起,葉色綠有光澤,葉片厚而柔軟,葉身背卷或稍內折,葉緣微波,側脈10~11綠。 大葉種茶樹春芽萌發期在早春,育芽力強,.發芽密度中等,芽葉肥壯,色黃綠,茸毛特多,持嫩性強,一芽二葉百芽重平均153.2g。盛花期在10月上旬,結實率低,芽葉產量高,且內含物質豐富。
「勐海種」:以西雙版納勐海縣為中心,主要分布在西雙版納、思茅市。 雲南大葉種的另一類代表性品種,是以無性繁殖方式選育出來的雲南大葉種的後代。主要有:雲抗43號、長葉白毫;雲抗10號、雲抗14號:雲梅、雲瑰、矮豐等;雲選9號、雲抗37號.

7. 山茶樹轉化花期什麼月份

山茶樹的花期從開始到結束,歷經的時間較長,通常需要7、8個月。花芽從6月開始成長分化到花芽真正成形,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即6、7月這段期間,是花芽成形時期。開花的旺盛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下旬,花期一般在12月下旬結束。但茶樹的開花時間受到樹種和氣候影響,大葉種開花較小葉種遲些,如遇寒潮,開花會提前,同時處於短日照的天氣下,開花也會提前。

8. 茶葉什麼時間產出一般什麼季節喝茶的人最多

冬飲普洱,夏飲龍井。一年四季都有人喝茶的啊,開茶館主要看的是你選擇的地段和你茶館的特色,和季節的關系不大。還有你在那個城市開?就要了解當地人的飲茶習慣和消費習慣啊。

9. 茶的簡介

茶原為中國南方的嘉木.
茶葉作為一種著名的保健飲品,它是古代中國南方人民對中國飲食文化的貢獻,也是中國人民對世界飲食文化的貢獻。三皇五帝時代的神農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傳,黃帝則姓姬名荼,荼即古茶字。茶屬於山茶科,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植物,植株高達1-6米。茶樹喜歡濕潤的氣候,在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地區有廣泛栽培。
茶樹葉子製成茶葉,泡水後使用,有強心、利尿的功效。茶樹種植3年就可以采葉子。一般清明前後採摘長出4-5個葉的嫩芽,用這種嫩芽製作的茶葉質量非常好,屬於茶中的珍品。
「茶」字出於《爾雅·釋木》:「檟,苦荼(即後來的「茶」字)也。」茶的古稱還有荼、詫、茗等。
由於中國各地方言對「茶」的發音不盡相同,中國向世界各國傳播茶文化時的叫法也不同,大抵有兩種。比較早從中國傳入茶的國家語言依照漢語比較普遍的發音叫「cha」,或類似的發音,如阿拉伯、土耳其、印度、俄羅斯及其附近的斯拉夫各國,以及比較早和阿拉伯接觸的希臘和葡萄牙。俄語和印度語更叫「茶葉」(чай、chai),而後來由於荷蘭人和西班牙人先後占據台灣,從閩南語中知道茶叫「te」,或類似的發音,所以後來了解茶的西歐國家將茶稱為「te」(後演變為tea),尤其是相距很近,互相之間完全可以用自己語言交談沒有問題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對茶的名稱卻完全不同。
如有疑問可以討論,希望可以幫到你~

10. 大葉茶是什麼品種的啊

大葉種茶樹是山茶科山茶,屬山茶種(Camellia sinensis),是在雲南特殊生態環境條件下生長繁衍的具有自身獨特個性的栽培品種,分為喬木、小喬木等類型。 大葉種茶詳述雲南大葉種茶樹根據分枝部位的不同,可分為喬木、小喬木等類型。喬木型植株高大,分枝部位明顯,有明顯主幹;而小喬木型茶樹,植株較高大,基部主幹明顯。按分枝部位不同,茶樹樹冠分為直立狀、半開展狀,自然生長的喬木茶樹多為半開展狀。 雲南大葉種茶樹,由於頂端生長優勢明顯,自然生長的茶樹分枝呈單軸分枝,從葉片的大小來看,定型成熟葉片的面積一般大於40cm2,從雲南大葉種內部結構來看,柵欄組織大多數為一層,且排列較稀疏。大葉種茶樹葉片長12.7~25.3cm、寬.8~9.0cm,葉形橢圓為主,葉尖聚尖或漸尖,葉面隆起,葉色綠有光澤,葉片厚而柔軟,葉身背卷或稍內折,葉緣微波,側脈10~11綠。 大葉種茶樹春芽萌發期在早春,育芽力強,.發芽密度中等,芽葉肥壯,色黃綠,茸毛特多,持嫩性強,一芽二葉百芽重平均153.2g。盛花期在10月上旬,結實率低,芽葉產量高,且內含物質豐富。 大葉種茶園雲南大葉種茶樹的代表性品種可以分為群體種、無性系品種兩個大類。「群體種」主要是:鳳慶種、勐庫種、勐海種。「鳳慶種」:以臨滄市鳳慶縣為中心,主要分布在雲縣、永德、鎮康、臨滄、昌寧、保山、騰:中、龍陵、德宏等地。「勐庫種」:以臨滄市雙江縣為中心,主要分布在雙江、臨滄、滄源、耿馬、瀾滄、墨江、孟連、西蒙、景谷、景東、鎮源等地。 「勐海種」:以西雙版納勐海縣為中心,主要分布在西雙版納、思茅市。 雲南大葉種的另一類代表性品種,是以無性繁殖方式選育出來的雲南大葉種的後代。主要有:雲抗43號、長葉白毫;雲抗10號、雲抗14號:雲梅、雲瑰、矮豐等;雲選9號、雲抗37號. 大葉種茶與小葉種茶的區別大葉種茶與小葉種茶的形態區別。大葉種角質層厚度2~4µm;中小葉種角質層厚度4~8µm。大葉種柵欄組織通常只有的1層,遮蔭下會增加;中小葉種有柵欄組織2層,多達3層。大葉種柵欄組織細胞內葉綠體較多,有60~l00片層,光合速率較高,海綿組織比較多而松,葉背的氣孔大而細,葉色多帶黃綠,葉尖較銳長,梗和節間長,單位葉片面積的氣孔數較少,氣孔的保衛細胞較大,蒸騰速率快;小葉種柵欄組織細胞內葉綠體較少,有20~40片層,光合速率較低,海綿組織少而密,葉背氣孔多而密,葉色多濃綠:葉尖較鈍。據嚴學成研究,大葉種茶樹氣孔密度約l00個/mm2,最多為150~180個/mm2;中小葉種約200~260個/mm2。從全國紅綠茶產區的高產實例看,大葉種芽葉重在0.4~0.5g,每0.11m2采面上芽葉數應有200~250個;中小葉種芽葉重在0.2~0.25g.,每0.11m2采面上芽葉數要有400~500個。芽葉平均重量,取決於茶樹的種性,如雲南大葉種在正常培育下,一般400~500個1芽2~3葉混合芽就有500g;而中葉類型的苔茶品種則要2000個才達500g,小葉類型的要3000個以上才達500g。 一般大葉種葉大柔軟,葉面的革質層也比較薄;而小葉種葉片小而脆硬,葉面的革質層較厚,葉片硬脆,對制茶品質不良,但有利於抗逆性。大葉種的柵欄組織與海綿組織的比例為1:2或l:3,而小葉種的比例為1:1或1:1.5,即大葉種的海綿組織細胞較小葉種多。因此,茶多酚、咖啡鹼等有效物質較多,製成的茶味道濃烈。小葉種的柵欄組織較多,胡蘿卜素、葉黃素總量高,這些萜烯類衍生物可分解成β-紫羅酮和茶螺烯酮等香氣物質,所以小葉種可以制出高香的茶葉。 大葉種茶與小葉種茶之間主要化學成分的差異茶葉內含成分中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鹼含量是茶樹品種最重要特性。茶樹品種不同。物質代謝類型也不同,其生化特性的差異也反映在茶樹新梢多酚類的含量與組成上。南方大葉種碳代謝強烈,茶多酚代謝旺盛,茶多酚、兒茶素總量、酯型兒茶素(EGCG及ECG)和酚/氨比值大(見表1),形成茶黃素的潛力大,適制紅茶、普洱茶。中小葉種氮代謝和氨基酸代謝旺盛,氨、氨基酸、茶氨酸含量高,其香氣、滋味高爽,適制綠茶。 雲南大葉種茶樹的鮮葉含有較高的茶多酚,其中兒茶素含量占茶多酚總量的70%,而一般小葉種茶樹的鮮葉茶多酚含量較低(見表1)。一般來說,茶葉中兒茶素類化合物的組成、中以L-EGCG含量最高,其次是L-ECG和L-EGC,但在雲南大葉種中L-ECG含量幾乎接近L-EGCG,而且L-EC和D,L-C的含量和L-EGC相近,甚至超過L-EGC的含量(圖1)。傅冬和等研究表明,小葉種兒茶素中EGCG與ECG之比遠大於大葉種兒茶素(圖1),小葉種.兒茶素中平均比值為3.5598,大葉種兒茶素中平均比值為1.3245,說明小葉種兒茶素中EGCG所佔的比例遠高於大葉種兒茶素中EGCG的比例。大葉種兒茶素的酯型兒茶素的比例大於小葉種兒茶素的酯型兒茶素的比例,說明大葉種中酯型兒茶素的質量分數大於小葉種兒茶素中酯型兒茶素的質量分數,致使大葉種兒茶素的,抗氧化效果強於小葉種兒茶素。 茶葉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鹼是形成茶葉內質主要理化成分之一。茶多酚性味苦澀,其氧化物是構成茶湯滋味鮮爽的主要物質;氨基酸性味鮮而帶甜,與咖啡鹼形成的絡合物是構成茶湯滋味鮮爽的主要物質;咖啡鹼其性味苦,參與茶葉品質的形成,且與茶黃素結合形成絡合物提高茶湯鮮爽度,是構成茶湯滋味的重要物質。不同茶樹品種茶多酚、氨基酸、咖啡鹼含量不同(見表1)。按葉片大小分析茶多酚含量呈大葉>中葉>小葉規律,氨基酸含量呈中葉>小葉>大葉規律,咖啡鹼含量則呈大葉>小葉>中葉規律。這些成分與品種的關系對茶類的加工有指導意義。 普洱茶均由大葉種為原料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下生長的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日光乾燥、蒸壓成型等工藝製成的茶包括散茶及緊壓茶。其品質特徵為:外形色澤墨綠、香氣清純持久、滋味濃厚回甘、湯色綠黃清亮、葉底肥厚黃綠。

熱點內容
綠植牆草莓 發布:2025-09-10 10:14:43 瀏覽:893
漂亮的玻璃器皿盆栽手工製作教程 發布:2025-09-10 10:13:29 瀏覽:953
燕子海棠 發布:2025-09-10 10:13:19 瀏覽:3
櫻花學院18 發布:2025-09-10 10:12:39 瀏覽:527
瑞幸櫻花季 發布:2025-09-10 10:12:34 瀏覽:523
七夕復婚 發布:2025-09-10 10:04:41 瀏覽:976
牡丹步驟圖 發布:2025-09-10 09:58:11 瀏覽:938
牡丹江鵝店 發布:2025-09-10 09:30:19 瀏覽:781
菠蘿櫻花動漫 發布:2025-09-10 09:21:30 瀏覽:1000
茶花阿爾 發布:2025-09-10 08:44:31 瀏覽: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