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山茶花繪畫

山茶花繪畫

發布時間: 2022-02-20 03:24:06

『壹』 茶花的植物寫生(畫出來)

寫生不代表就是畫出來的,

寫生有好幾種手法:

  1. 直接以實物或風景為對象進行描繪的作畫;

  2. 以寫生手法所作的畫;

  3. 以攝影的方式表現出來。

  4. 用文字的形式表述出來。

『貳』 茶花開花多久就謝了

茶花花期較長有七八個月之久,從10月份到第二年5月份都在開放,通常大部分花在1-3月份。花瓣為碗形,分單瓣或重瓣,單瓣茶花是最早的花種,重瓣茶花的花瓣可以有60片。茶花有不同的紅、紫、白、黃各色花種,還有彩色斑紋的茶花,它的花枝可以長到4米高。

(2)山茶花繪畫擴展閱讀:

茶花高9米,嫩枝無毛。葉革質,橢圓形,長5-10厘米,寬2.5-5厘米,先端略尖,或急短尖而有鈍尖頭,基部闊楔形,上面深綠色,干後發亮,無毛,下面淺綠色,無毛,側脈7-8對,在上下兩面均能見,邊緣有相隔2-3.5厘米的細鋸齒。葉柄長8-15毫米,無毛。

花頂生,紅色,無柄;苞片及萼片約10片,組成長約2.5-3厘米的杯狀苞被,半圓形至圓形,長4-20毫米,外面有絹毛,脫落;花瓣6-7片,外側2片近圓形,幾離生,長2厘米,外面有毛,內側5片基部連生約8毫米,倒卵圓形,長3-4.5厘米,無毛;雄蕊3輪,長約2.5-3厘米,外輪花絲基部連生,花絲管長1.5厘米,無毛;內輪雄蕊離生,稍短,子房無毛,花柱長2.5厘米,先端3裂。

蒴果圓球形,直徑2.5-3厘米,2-3室,每室有種子1-2個,3爿裂開,果爿厚木質。花期1-4月。培育品種茶花的花期較長,一般從10月份始花,翌年5月份終花,盛花期1-3月份。

干美枝青葉秀,花色艷麗多彩,花型秀美多樣,花姿優雅多態,氣味芬芳襲人,品種繁多,花大多數為紅色或淡紅色,亦有白色,多為重瓣。

『叄』 貫休禪師的《山茶花》有什麼含義

山茶花這首詩有好幾位詩人寫過,現在來介紹一下貫休大師所寫的。這首詩表面上是描寫的是一種植物,其實在了解完詩句後發現山茶花只是一個借代,貫休想表達的是另一層意思。山茶花內容簡短,只有四句詩,但卻將貫休想要表達的內容表達的淋漓盡致。前兩句主要描寫的在這種大好的天氣下,山茶花盛開,但貫休卻覺得這么美麗的山茶花即使綻放也是一種死氣沉沉,沒有艷麗的感覺。這么美麗的山茶花都沒有了美感,可見貫休心中壓抑著的情懷。貫休用「猩血」來描寫山茶花,他的本意是藉助山茶花來表達自己對社會上的一些現象的諷刺。因為在當時的社會,朝廷根本不為民眾辦實事,只是到處壓榨人民,讓民眾的生活越來越苦。後兩句的描寫主要圍繞一個字「怨」,山茶花的凋謝,是因為枝葉上長出的新山茶花,將怨字融到這種環境下,可見貫休心中的怨氣了,他的怨氣是爭斗朝廷的,因為朝廷對百姓的壓榨,讓民眾對朝廷充滿了憤怒與怨恨。所以總結這首詩就是通過山茶花來表達貫休對當時朝廷的不作為的一種不爽之情。結合貫休的一生,他即便是個僧人,但他一直關心著當地百姓的生活狀況,他有著一顆愛民的心,雖然不是朝廷官員。貫休許多詩文都表現著類似的情感。所以貫休所作的這首山茶花的詩與他自身的情感十分符合。
貫休在作畫方面頗有一番成就,尤其是畫僧人。貫休十六羅漢圖便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但是這幅畫有或多個版本,原創的已經失傳了。這幅作品的長度有大約92厘米,寬度有大約45厘米,因為創作在五代時期,那時候社會上佛教十分盛行,因此受到了許多畫家的青睞。貫休就是其中一位。十六羅漢圖在貫休的筆下畫的十分逼真,因為貫休的畫畫功底很強才能畫出這樣的作品。而且形態迥異。有的是高鼻樑,有的是大眼睛,總之是十六羅漢各有各的特色,這樣就會吸引人的眼睛,而且不會顯得很俗套。根據歷史記載還說這些羅漢不是貫休憑空想出來的,而是他在所夢時夢到的。雖然我們不相信夢境中的一些事物,但是這些羅漢都是貫休對佛學思想的一個肯定的反應。當然現在十六羅漢圖的原本已經沒有了,都是一些模仿的,其中模仿成都最高的是宋朝的一個作品,這個作品和貫休的原創相似度最高,可是這個作品現在流落到了日本。明朝的十六羅漢圖是仇英所畫的,他的作圖構思和貫休的有一些不同,他主要描繪的是羅漢的姿勢,有點是背靠著松樹坐在石頭上,有的是在打坐,有的是在互相談論經文,這寫景象都給人一種閑奇淡雅的感覺。貫休十六羅漢圖在歷史上受到了很高的評價,它的特點之一就是奇特,有創新,以至於在以後他成為其他畫家模仿的樣本。

『肆』 《山茶花》的詩句是什麼

《山茶花》的詩句如下:

風裁日染開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謬。

今朝一朵墮階前,應有看人怨孫秀。

意思是風和日麗,暈染花圃,百花今已凋謝,山茶花也不例外,有一朵掉落在階前,就像當年美麗的綠珠墜樓一般,而綠珠的死應怨孫秀無理要求,而今山茶花的墜落該怨誰。

(4)山茶花繪畫擴展閱讀:

《山茶花》是貫休的一首詩,這首詩是貫休到成都龍華禪院後寫的。這首詩寫山茶開花景象,只用「風裁日染(即風和日麗)開仙囿(即佳圃)」一句,主要是借物抒情,曲折地抒發了貫休對當時社會的一種不滿情緒。

貫休能詩詩名高節,宇內咸知。嘗有句雲:「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時稱「得得和尚」。有《禪月集》存世。亦擅繪畫,尤其所畫羅漢,更是狀貌古野,絕俗超群,筆法堅勁,人物粗眉大眼,豐頰高鼻,形象誇張,所謂「梵相」。在中國繪畫史上,有著很高的聲譽。

『伍』 弘一法師也就是李叔同,在繪畫方面有何造詣

戲曲藝術

李叔同是中國話劇運動的先驅、中國話劇的奠基人。他是中國第一個話劇團體「春柳社」的主要成員。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春節演出的那扯《茶花女》,是國人上演的第一部話劇,李叔同在劇中扮演女主角瑪格麗特。後來,他還曾主演獨幕劇《生相憐》、《畫家與其妹》和改編自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的話劇《黑奴籲天錄》。李叔同的演出在社會上反響極大。李叔同的戲劇活動雖如星光一閃,卻照亮了中國話劇發展的道路,開啟了中國話劇的帷幕。特別是在話劇的布景設計、化妝、服裝、道具、燈光等許多藝術方面,更是起到了開風氣之先的啟蒙作用。在音樂方面,李叔同是作詞、作曲的大家,也是國內最早從事樂歌創作取得豐碩成果並有深遠影響的人。
他主編了中國第一本音樂期刊《音樂小雜志》。國內第一個用五線譜作曲的也是他。他在國內最早推廣西方「音樂之王」鋼琴。他在浙江一師講解和聲、對位,是西方樂理傳入中國的第一人,還是「學堂樂歌」的最早推動者之一。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他編輯出版的《國學唱歌集》,被當時的中小學取為教材,他創作的歌曲內容廣泛,形式多樣,主要分三類。一是愛國歌曲,如《祖國歌》、《我的國》、《哀祖國》、《大中華》等;二是抒情歌曲,如《幽居》、《春遊》、《早秋》、《西湖》、《送別》等;三是哲理歌曲,如《落花》、《悲秋》、《晚鍾》、《月》等。李叔同的歌曲大多曲調優美,歌詞琅琅,易於上口,因此傳布很廣,影響極大。[3]
繪畫藝術

李叔同自演女主角茶花女
李叔同自演女主角茶花女
李叔同,中國油畫之鼻祖,是最早在中國介紹西洋畫知識的人,也是第一個聘用裸體模特教學的人。他同教育家、作家夏丏尊共同編輯了《木刻版畫集》。他是中國現代版畫藝術的最早創作者和倡導者。他廣泛引進西方的美術派別和藝術思潮,組織西洋畫研究會,其撰寫的《西洋美術史》、《歐洲文學之概觀》、《石膏模型用法》等著述,皆創下同時期國人研究之第一。他在學校美術課中不遺餘力地介紹西方美術發展史和代表性畫家,使中國美術家第一次全面系統地了解了世界美術大觀。作為藝術教育家,他在浙江一師授課採用現代教育法,培養出豐子愷、潘天壽、劉質平、吳夢非等一批負有盛名的畫家、音樂家。
李叔同在西畫創作上卓有建樹,人們在今天仍能看到其炭筆素描《少女》和水彩畫《山茶花》等;但存世可靠的油畫可能只有三幅:油畫珍品《祼女》創作於1909年(佚名),為中央美院美術館鎮館之寶;《李叔同自畫像》現藏於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簽名:李,1911);第三幅風聞疑似出家後作品,至今下落不明。
李叔同不僅大膽引入西方美術,而且十分重視中國傳統繪畫理論和技法,尤其善於將西洋畫法與中國傳統美術融為一體。他與弟子豐子愷合作的《護生畫集》,詩畫合璧,圖文並茂,為世人所稱道。
書法篆刻

相關紀念
相關紀念(15張)
李叔同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為世人所矚目。他的書法早期脫胎魏碑,筆勢開張,逸宕靈動。後期則自成一體,沖淡樸野,溫婉清拔。特別是出家後的作品,更充滿了超凡的寧靜和雲鶴般的淡遠。這是絢爛至極的平淡、雄健過後的文靜、老成之後的稚朴,恰如他自我表白的那樣:「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靜、沖逸之致也。」
李叔同的篆刻可謂獨樹一幟。他早年治印從秦漢入手,兼攻浙派。35歲那年入「西泠印社」。39歲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前,將平生篆刻作品和藏印贈與「西泠印社」。該社為之築「印冢」並立碑以記其事。治印賞印論印,是終其一生未曾放棄的癖好。他在給友人的信中提道:「刀尾扁尖而平齊若錐狀者,為朽人自意所創。錐形之刀,僅能刻白文,如以鐵筆寫字也。扁尖形之刀可刻朱文,終不免雕琢之痕,不若以錐形刀刻白文能自然之天趣也。」李叔同對印學的貢獻還體現在他對近代篆刻事業的弘揚上。他親自發起成立了繼「西泠印社」之後的又一印學團體——樂石社,定期雅集,並編印印社作品集和史料匯編。這也是在近代篆刻史上領風氣之先之事。
李叔同書畫作品
李叔同書畫作品(21張)
他的書法猶如渾金璞玉,清涼超塵,精嚴凈妙,閑雅沖逸、富有樂感,樸拙中見風骨,以無態備萬態,將儒家的謙恭、道家的自然、釋家的靜穆蘊涵書藝之中,聞字猶聞佛法,愛而寶之者頓生歡喜心,得者珍如拱壁,堪稱中國歷代書法中的逸品。弘一和他的書法亦謂國之至寶,華夏之光。
弘一法師臨近中年放棄諸藝和身外之物遁入空門後,惟書法不綴,書寫佛語,廣結善緣,普度眾生,秉持文藝應「以人傳文藝,不以文藝傳人。」大師圓寂近70周年,嘉言懿行早已載入中華史冊, 成為後人景仰的一代高僧。吾頌弘一法師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無人可超。謂此贊譽,國際華人歌後鄧麗君與大師有相類比之處。「壽事無長物,丹青片羽留」,如大師所言,生前了無片瓦,身後卻留給人們的是一筆筆豐富的、嘆為觀止的精神遺產,令後眾在國內各城市環境優美的地方為他建立紀念館堂供人瞻仰。夫人生幾何,當有何人能以一生十多個第一載入中國文化藝術、教育、宗教之史冊,讓後人仰慕、敬佩、贊嘆?!
弘一法師既是才氣橫溢的藝術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他將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推向了極至,「樸拙圓滿,渾若天成」,魯迅、郭沫若等現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師一幅字為無上榮耀。
詩詞文學

李叔同的詩詞在近代中國文學史上同樣佔有一席之地。他年輕時,即以才華橫溢引起文壇矚目。客居上海時,他將以往所作詩詞手錄為《詩鍾匯編初集》,在「城南文社」社友中傳閱,後又結集《李廬詩鍾》。出家前夕,他將清光緒二十六至三十三年(1900—1907年)間的20多首詩詞自成書卷。其中就有《留別祖國並呈同學諸子》、《哀國民之心死》等不少值得稱道的佳作,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和民生疾苦的深切關注。出家前的五六年間,他還有30餘首歌詞問世。這些作品,通過藝術的手法表達了人們在相同境遇中大都會發生的思想情緒,曾經風靡一時,有的成為經久不衰的傳世之作。
弘一法師對聯語也有濃厚興趣,並有極高的鑒賞和創作水平。尤其是出家後,大師為各地寺院和緇素撰寫的諸多嵌字聯語,更表現出他的奇思妙想和深厚的藝術功底。他在宣傳佛法導引終生佛化過程中,將聯語這一形式作為勸人為善的巧妙手段。他書寫的那些內容深刻、極富哲理的名聯,現也成為警示後人的一筆寶貴的文化藝術財富。
音樂作品

《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送別》不涉教化,意蘊悠長,音樂與文學的結合堪稱完美。歌詞以長短句結構寫成,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邃。歌曲為單三部曲式結構,每個樂段由兩個樂句構成。第一、三樂段完全相同,音樂起伏平緩,描繪了長亭、古道、夕陽、笛聲等晚景,襯托出寂靜冷落的氣氛。第二樂段第一樂句與前形成鮮明對比,情緒變成激動,似為深沉的感嘆。
第二樂句略有變化地再現了第一樂段的第二樂句,恰當地表現了告別友人的離愁情緒。這些相近甚至重復的樂句在歌曲中並未給人以繁瑣、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強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統一性,賦予它一種特別的美感。「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離愁,幽美的歌詞寫出了別緒,聽來讓人百感交集。首尾呼應,詩人的感悟:看破紅塵。歌詞中,如「夕陽」,笛聲殘」「長亭」等詞語都象徵著離別之意,不舍之情,詞與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曲調搭配和諧,可謂是中西合璧上的經典之作。
這首廣為傳唱的歌曲就是李叔同的代表作,被譽為20世紀最優美的歌詞。
大界長歌供稿
大界長歌供稿
李叔同在寫《送別》這首歌詞時,還有一段動人故事。弘一法師在俗時,「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許幻園的;有年冬天,大雪紛飛,當時舊上海是一片凄涼;許幻園站在門外喊出李叔同和葉子小姐,說:「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後會有期。」說完,揮淚而別,連好友的家門也沒進去。李叔同看著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裡站了整整一個小時,連葉子小姐多次的叫聲,彷彿也沒聽見。隨後,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內,把門一關,讓葉子小姐彈琴,他便含淚寫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的傳世佳作。
《送別》一詞寫的是人間的離別之情,述的是人間美好之緣,構築的卻是人生的無盡風景。從歌詞的字里行間,我們也感悟到人間事事本無常的道理。花開花落,生死無常,何況離別呢!在這首清詞的麗句中,蘊藏著禪意,是一幅生動感人的畫面,作品中充溢著不朽的真情,感動著自己,也感動著熟悉的陌生的人們。在弘一法師的眾多作品裡,從另外一個角度也體現了中國文化的意蘊和精神。「一音入耳來,萬事離心去」。弘一法師的作品充滿了人生哲理,蘊藏著禪意,給人啟迪,寧靜淡雅。法師的詞象一杯清香的茶,清淡純凈,淡中知真味。[5]
從李叔同在不同時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追求人生的圓滿境界和對社會的責任感,他的臨終絕筆「悲欣交集」充分說明了這一事實;李叔同一生有三個過程:認識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6]
對他的一生,趙朴初居士有詩為證:
深悲早現茶花女,
勝願終成苦行僧,
無盡奇珍供世眼,
一輪圓月耀天心。
李叔同是中國現代歌史的啟蒙先驅。接受了歐洲音樂文化的李叔同,把一些歐洲歌曲的現成曲調拿來,由他自己填寫了新詞。這些歌曾在全國范圍內廣為傳播。曲調帶著強烈的外來色彩,歌詞帶著濃重的舊體詩詞的韻調,這便是最初的,也是宣告一個新的時代已經到來的歌。李叔同用這樣的歌完成了啟蒙者的歷史任務。
李叔同不僅是中國「學堂樂歌」最為傑出的作者,而且較早注意將民族傳統文化遺產作為學堂樂歌的題材。他於1905年編印出版的供學校教學用的《國學唱歌集》,即從《詩經》、《楚辭》和古詩詞中選出13篇,配以西洋和日本曲調,連同兩首崑曲的譯譜合集而成的。其中的《祖國歌》,還是當時為數較少、以中國民間曲調來填詞的一首學堂樂歌,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不久他東渡日本,學習西方音樂、美術、戲劇理論,主攻鋼琴。曾創辦中國第一部音樂刊物《音樂小雜志》,竭力提倡音樂「琢磨道德,促社會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會教育功能。同時發表了《我的國》、《隋堤柳》等懷國憂民的樂歌。
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樂歌作品70餘首。編作的樂歌繼承了中國古典詩詞的優良傳統,大多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辭依永秀麗,聲轍抑揚頓挫有致,意境深遠而富於韻味。加上他具有較為全面的中西音樂文化修養,選用的多為歐美各國的通俗名曲,曲調優美動人,清新流暢,詞曲的結合貼切順達,相得益彰,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因此,他的樂歌作品廣為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喜愛,像《送別》、《憶兒時》、《夢》、《西湖》等,特別是《送別》,先後被電影《早春二月》、《城南舊事》成功地選作插曲或主題歌。
《南京大學校歌》
創作於1916年前後,由李叔同先生制譜的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校歌是南京大學歷史上最早的校歌,也是南京大學現採用的校歌。該校歌由南京高等師范學校首任校長江謙先生作詞。[7]
歌詞如下:
弘一法師李叔同
弘一法師李叔同
大哉一誠天下動,
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
千聖會歸兮,集成於孔。
下開萬代旁萬方兮,一趨兮同。
踵海西上兮,江東;
巍巍北極兮,金城之中。
天開教澤兮,吾道無窮;
吾願無窮兮,如日方暾。
歌詞譯文:
誠實之德多麼偉大,整個世界都為之鼓動;
象鼎之三足支撐著它的,是智慧、仁愛和奮勇。
集大成的聖人是孔子,是眾聖匯聚歸依的正宗;
直到千秋萬代,旁及四面八方,我們的目標都相同。
隨著海潮沿江西上,就是富饒的江東;
巍峨的北極閣啊,聳立在雄偉的南京城中。
上天開啟了教育的恩澤,我們的事業永無窮;
衷心祝願事業無窮,像初升的太陽照耀長空。
歌曲歌詞
1、《送別》
詞:李叔同曲:約翰·P·奧德威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2、《三寶歌》
詞:釋太虛曲:釋弘一
人天長夜,宇宙黯暗,誰啟以光明?三界火宅,眾苦煎*,誰濟以安寧?大悲大智大雄力,南無佛佗耶!佛佗耶!昭朗萬有,任席眾生,功德莫能明。今乃知,唯此是,真正歸依處。盡形壽,獻身命,信受勤奉行!
二諦總持,三學增上,恢恢法界身;凈得既圓,染患斯寂,盪盪涅磐城!眾緣性空唯識現,南無達摩耶!達摩耶!理無不彰,蔽無不解,煥乎其大明。今乃知:唯此是,真正歸依處。盡形壽,獻身命,信受勤奉行!
依凈律儀,成妙和合,靈山遺芳型:修行證果,弘法利世,焰績佛燈明,三乘聖賢何濟濟!南無僧伽耶!僧伽耶!統理大眾,一切無礙,住持正法城。今乃知:唯此是,真正歸依處。盡形壽,獻身命,信受勤奉行!
3、《春遊》
詞曲:李叔同
春風吹面薄於紗,春人妝束淡於畫。游春人在畫中行,萬花飛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黃。柳花委地芥花香。鶯啼陌上人歸去,花外疏鍾送夕陽。
4、《夢》
詞:李叔同曲:斯蒂芬·C·福斯特
哀遊子煢煢其無依兮,在天之涯。惟長夜漫漫而獨寐兮,時恍惚以魂馳。蘿偃卧搖籃以啼笑兮,似嬰兒時。母食我甘酪興粉餌兮,父衣我以綵衣。月落烏啼,夢影依稀,往事知不知?汩半生哀樂之長逝兮。感親之恩其永垂。
哀遊子愴愴而自憐兮,吊形影悲。惟長夜漫漫而獨寐兮,時恍惚以魂馳。夢揮淚出門辭父母兮,嘆生別離。父語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語我以早歸。日落烏啼,夢影依稀,往事知不知?汩半生哀樂之長逝兮,感親之恩其永垂。
5、《清涼》
詞:釋弘一曲:俞紱堂
清涼月,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潔。今唱清涼歌,心地光明一笑呵!清涼風,涼風解慍暑氣已無蹤。今唱清涼歌,熱惱消除萬物和!清涼水,清水一渠滌盪諸污穢。今唱清涼歌,身心無垢樂如何!清涼!清涼!無上究竟真常!
6、《花香》
詞:釋弘一曲:徐希一
庭中百合花開,晝有香、香淡如,入夜來,香乃烈。鼻觀是一,何以晝夜濃淡有殊別?白晝眾喧動,紛紛俗務縈。目視色,耳聽聲,鼻觀之力分於耳目喪其靈。心清聞妙香。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古訓好參詳。
7、《世夢》
詞:釋弘一曲:唐學詠
欲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人生自少而壯,自壯而老,自老而死,俄入胞胎,俄出胞胎,又入又出無窮已,生不知來,死不知去,蒙蒙然,冥冥然,千生萬劫不自知,非真夢歟?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里。今貪名利,梯出航海豈必枕上爾!庄生夢蝴蝶,孔子夢周公,夢時固是夢,醒時何非夢?廣大劫來,一時一刻皆夢中。破盡無明,大覺能仁,如是乃為夢醒漢!如是乃名無上尊!
8、《歸燕》
詞曲:李叔同
幾日東風過寒食,秋來花事已爛珊,疏林寂寂變燕飛,低徊軟語語呢喃。呢喃呢喃。雕梁春去夢如煙,綠蕪庭院罷歌弦,烏衣門巷捐秋扇。樹杪斜陽淡欲眠,天涯芳草離亭晚。不如歸去歸故山。故山隱約蒼漫漫。呢喃呢喃,不知歸去歸故山。
9、《夕歌》
詞曲:李叔同
光陰似流水。不一會,課畢放學歸,我們仔細想一會,今天功課明白未,老師講的話,可曾有違背,父母望兒歸,我們一路莫徘徊。將來治國平天下,全靠吾輩,大家努力呀,同學們,明天再會。

『陸』 怎麼畫山茶花素描

所有繪畫都是從大輪廓到細節,層層深入的。花卉素描在靜物寫生中算是較為難一專點的,但只要理解黑屬白灰,三大關系,理性的觀察,。茶花素描較為細致,要把握好花形與枝乾的連接,花瓣上微妙的光的變化與起伏。不要將花的形畫散,花瓣切忌刻畫的過於平均,呆板。要把握好虛實關系。有主有次。恩,素描是個耐心和沉靜的活兒,不急不躁,會畫的很出色的。

『柒』 似有濃妝出絳紗,行充一道映朝霞。飄香送艷春多少,猶見真紅耐久花。賞析!!

第一句詩形容山茶花的美麗形態。第二句表明山茶花的生長狀態,「映朝霞」表示著生機勃勃。第三局說百花齊放的春天艷麗景色,第四句表明山茶花花期較長,比其他花更加富有生命力。但是要根據詩詞來具體解釋吧。大概這樣子。個人見解。。

『捌』 茶花文化

茶花的別名很多,讓人混淆不清。其實,茶花和山茶是同一個概念,「茶花文化」也就是「山茶文化」。一般說,茶花文化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理解。狹義的理解,茶花文化僅僅指茶花在文學藝術等意識形態上的反映,把茶花的物質形態排斥在外。廣義的理解,茶花文化則包括物質形態和意識形態。筆者認為,廣義的理解更為貼切。正如茶文化、酒文化不能離開物質形態的茶葉和酒一樣,茶花文化自然應該包括茶花的物種、品種、古樹等物質形態的東西。如果我們要明確什麼是茶花文化,不妨用《辭源》關於「文化」的定義:茶花文化就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茶花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茶花文化是中國人的藝術創造,東方文化的瑰寶。看看西方人的茶花文化,見識一下日本人的茶花文化,就不難明白:茶花文化既包含有物質的成分,又包含有精神的成分,或者說它更是一種精神文化。
近幾年來,我們從國外引進了不少品種,不僅引進了物質的東西,同時也帶來了滲透在茶花品種之中的西方民族審美情趣、審美觀念及民族性格特徵,這就是西方的茶花文化。這種西方茶花文化深藏在他們追求、欣賞、喜愛的茶花品種之中。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民族性格開朗而熱烈,體現在茶花審美上,則追求品種的超大、彩色、豪放。他們有著追求新奇的傳統,體現在培育茶花品種上也追求奇特。
日本民族較好拘謹,受到中國文化,尤其是禪的精神影響,在茶花品種審美上,則偏愛生動、靈秀、小巧。他們非常喜歡培育與欣賞多色彩的單瓣品種。1999年3月23日,筆者去日本參加國際茶花協會會議宮崎大會時,在《椿文化展覽》和《日本茶花文化史》的展覽會上,看到大量古老的茶花歷史文獻資料,展示日本茶花文化。有《百椿圖》、《椿花圖譜》、《椿花貼合屏風》、《椿花集》、《椿花百種》、《梅園海石榴花譜》等。日本椿(山茶)協會副會長飯弁禮五郎說:「山茶是宮崎市乃至全日本一種非常重要的花種,特別是單瓣的白色山茶,她是純潔、沉默、思考的象徵。白色山茶,冷晶玉潔,嬌小玲瓏,從古到今,宮崎那種山茶精神,是日本文化的基石,這就是為什麼日本人始終熱愛單瓣山茶的原因。」
對於山茶,中國人有自己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千餘年來,中國人培育出來難以數計的山茶園藝品種,同樣深藏著中國的茶花文化。中華民族由於受儒、道、佛三種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影響,在對山茶品種的審美情趣上偏重於典雅、適度、華麗、和諧、莊重、自然。尤其是和諧適度,中國人最為講究,要求山茶在枝、葉、花的配合上要適當、和諧,絕對不能單瓣、獨枝,應媚而不妖、奇而不怪,充滿神韻莊重,而又給人一種直觀的美的感受,方是上品山茶。
正因為天下人並非只走一條道,茶花文化內涵便很不統一。中國山茶源遠流長,其文化內涵更是博大精深。中國茶花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它與中華傳統文化、民族心理、民族精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並融入了中國儒、佛、道三教思想的精華。因而中國茶花文化的文化內涵,有著不同於其他國家的獨有的民族特色。鑒於此,我們有必要研究和探討中國茶花的文化內涵。我們認為中國茶花的文化內涵應該有:中國山茶與歷史文獻;中國山茶與詩詞曲賦;中國山茶與繪畫藝術及工藝美術;中國山茶與社會生活的融合;中國山茶品種名稱及古樹資源的文化特色。當然,這五個方面不一定全部包括中國茶花文化的內涵,作為拋磚引玉提出來供大家研究探討。

熱點內容
清洗介蘭花 發布:2025-09-07 08:39:42 瀏覽:799
玫瑰暖貼 發布:2025-09-07 08:31:21 瀏覽:608
日式綠植店 發布:2025-09-07 07:44:18 瀏覽:897
民宅供荷花 發布:2025-09-07 07:42:53 瀏覽:367
七夕幹活 發布:2025-09-07 07:26:17 瀏覽:269
紫洋蘭盆栽 發布:2025-09-07 07:24:59 瀏覽:826
海棠二封了 發布:2025-09-07 07:22:34 瀏覽:141
丁香現存確 發布:2025-09-07 07:20:10 瀏覽:390
櫻花來臨之時 發布:2025-09-07 07:15:19 瀏覽:842
淄博梅花輪 發布:2025-09-07 07:12:53 瀏覽: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