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詩對
1. 最好的梅花詩
最好的梅花詩,僅僅40餘字,我卻品出了「千古孤獨」。
《卜運算元·詠梅》
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專,寂屬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詩詞解析:
驛站之外,斷橋邊上,一朵寒梅獨自盛開。
她來自何處?她曾見過怎樣的風雨?無人過問。
她是那樣的孤獨,又是那樣的孤傲。
寒凝大地時,她頑強地開出美麗的花朵。
就這樣,安靜而又耀眼,對即將到來的春天翹首以盼。
她寂寞地站著,就這樣等著。
漸漸,暮色降臨了,突然吹來一陣狂風。
她在風中搖擺著,無力反抗,備受摧殘。
可是,在這風雨之中,她散發出堅韌的光芒。
這首詩短短幾句,寫的是梅花。
梅花的孤獨,梅花的寂寞。
更是你我的孤獨,你我的寂寞。
孤獨時,才發現沒有能擁抱的人;委屈時,才知道沒人能替你擋風遮雨;無助時,才知道世道本就無情。
沒人知道你受過的累,走過的路,嘗過的苦,但是,當你漸漸發光,用自身滋養別人的時候,他們就能看見你了。
就像那懸崖邊上的梅花,
即使在風雨的摧殘之下,飄零墜落,碾成塵土,那一分獨特的清香也會保持如故,彌漫在蒼茫的天地之間,絕不會消逝。
就像陸游,就像你和我。
2. 關於梅花詩的句子
1、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 唐 崔道融《梅花》
譯文:在孤寒中的梅花,堅韌頑強,傲然獨立,瀟灑的北風啊,請你放慢腳步,精心的呵護她吧!你忍心在如此嚴寒之中再摧殘她嗎?
2、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 近代 毛澤東《卜運算元·詠梅》
譯文:等到滿山遍野開滿鮮花之時,她卻在花叢中笑。
3、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 宋 王安石《梅 》
譯文:那牆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
4、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 宋 林逋《山園小梅·其一》
譯文:稀疏的影兒,橫斜在清淺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動在黃昏的月光之下。
5、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 宋 陸游《卜運算元·詠梅》
譯文:即使花片飄落被碾作塵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間。
3. 描寫梅花的古詩(10首)
1、《梅花》
宋·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2、《梅花絕句》
宋·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3、《卜運算元·詠梅》
現代·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4、《憶梅》
唐·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5、《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6、《墨梅》
宋·居簡
莫恨丹青廢畫工,不須求異只須同。
玉容不及寒鴉色,故托緇塵異漢宮。
7、《早梅》
唐·齊已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村前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8、《墨梅》
明·張臬
山邊幽谷水邊村,曾被疏花斷客魂。
猶恨東風無意思,更吹煙雨暗黃昏。
9、《早梅》
宋·李公明
東風才有又西風,群木山中葉葉空。
只有梅花吹不盡,依然新白抱新紅。
10、《墨梅》
金·趙秉文
畫師不作粉脂面,卻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識,夏馥從來琢玉人。
11、《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12、《早梅》
唐·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回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13、《梅》
宋·王琪
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
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
14、《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
宋·王安石
華發尋春喜見梅,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香杳難隨驛使來。
15、《雪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16、《雪梅》
宋·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
17、《雜詩(之一)》
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欹穸前,寒梅著花未。
18、《楊柳枝詞》
唐·劉禹錫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
請君莫湊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
19、《新栽梅》
唐·白居易
池邊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時點檢來。
莫怕長洲桃李嫉,今年好為使君開。
20、《初識梅花》
盧撰
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斷北人腸。
胭脂桃頰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妝。
4. 什麼是梅花詩
梅花詩是宋朝卜卦及易理大師邵康節先生所著,梅花詩共有十首,每首有四句詩文,每一首詩,均以其詩中形容之意境及景象,預言一個朝代如何興起與如何衰亡。
(一)
盪盪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山河雖好非完璧,不信黃金是禍胎。
盪盪天門萬古開
「盪盪」為浩浩盪盪,廣大無邊。亦為動盪不定,變幻莫測。
此文喻言:天地宇宙,浩浩盪盪,包羅萬象,萬事萬物自古以來,一直在千變萬化中,有起有落,興亡交替。
幾人歸去幾人來
自古風流人物,來來去去,天地事物隨著人物的更生,悲歡離合,成敗互見,來來去去,新舊交替。
山河雖好非完璧
歷朝更迭,久治則亂,久亂則平。唐朝江山雖稱太平,但並非永遠都是美好安康,完整無瑕。
不信黃金是禍胎
唐朝末年,黃金賊作亂,雖其部將朱溫,歸降唐朝,並且將功贖罪,剿平了黃巢之亂,但最後還是篡奪唐室江山,改國號為梁。沒想到,黃金賊終究是禍根。
第一首詩,邵康節先生稱萬古以來,歷代的更迭,一直是起起落落,興亡交替,包括唐朝雖有三百年的太平盛世,也有告終的一天,雖然朱溫歸降,平定黃巢,但黃金賊之亂,還是帶來唐朝滅亡的惡運。
邵先生在預言,後世的興衰治亂之前,以歷代的交替,與唐朝的興亡,做為前言。
(二)
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雲龍向北飛。三百年來終一日,長天碧水嘆彌彌。
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雲龍向北飛。
此二句預言北宋滅亡。
宋徽宗個性靈巧,多才芸,擅書畫。即位後不理朝政,奸臣當道,宣和四年,宋與金結盟,聯合滅遼,但宋軍失信、背盟。宣和七年,金滅遼後,趁勢大舉南侵,宋營束手無策,大金已兵臨開封城下,徽宗倉皇禪位,正如預言:「湖山一夢事全非」。
湖山為湖光山色,即美好的宋室江山。此文隱喻:平日耽於逸樂,不理朝政,不管江山的昏君,懵懵懂懂中,一夢醒來,大局已變,江山不保。
再見雲龍向北飛
欽宗繼位後,立即誅除奸臣,力圖振作,但金寇深入中原,大勢已去,宋軍無力回天,但求議和,議和不成,徽、欽二帝被俘,宋都南遷,北宋滅亡。
「再見雲龍」一則隱喻雙龍,一則隱喻龍去不回。
三百年來終一日,長天碧水嘆彌彌。
宋朝傳承三百年後,終有滅亡的一天。「終一日」同時隱喻:宋室將告終於一位有日為名的皇帝,正是末帝趙昺,亦稱昺帝。
宋朝最後三位幼帝,同為宋朝十五主度宗所生,元滅金後,大舉南侵,第一位幼帝被逼到海邊被俘。第二位被逼到外島,驚悸而亡。第三位趙昺,為陸秀夫背負投海而亡。
長天碧水嘆彌彌
預言:宋朝滅亡時之情景,天天望水興嘆!碧水長天,一片汪洋,呼天不應,叫地不靈,只有死路一條。(三幼帝皆亡於水邊)
第二首詩預言:宋朝傳承三百年後將滅亡。其中北宋亡於二帝被俘,一去不回。南宋滅於三幼帝,逃到海邊而亡。
(三)
天地相乘數一原,忽逢甲子又興元。年華二八乾坤改,看盡殘花總不言。
天地相乘數一原
天為天干,地為地支,歲月運行,當天干、地支一起來到原起點時(即甲子年),將是新局勢來臨,新朝代誕生的時刻。
忽逢甲子又興元
「忽」隱喻忽必烈,元世祖忽必烈來到甲子年起,將整軍力征,開疆闢地,建立元朝帝業。忽必烈繼鐵木真(元太祖)之後,承接蒙古大汗之位,三年後逢甲子年,忽必烈開始覬覦宋室江山,整軍經武,十年後攻克宋都杭州。五年內又相繼消滅宋末三幼帝,「至元」十七年(庚辰年)建都北京,國號為元。
年華二八乾坤改
元朝建國後,不用漢人治國,專主力征,蒙古騎兵,驍勇善戰。拔都西征,氣勢如虹,銳不可擋,遠及歐洲、俄國南部、及土耳其,都曾是元朝的版圖。
「年華二八乾坤改」之預言:一則應驗了八十八年後,江山易主。一則隱喻「二八年華」正值青春,英姿煥發,正鴻圖大展之際,卻英年早逝。元朝享年不久。
看盡殘花總不言
元末惠宗順帝,怠於政事,深居簡出,不理朝政,杜絕言路,賞罰不明,奸人植黨,宦官「朴不花」朋比為奸,殘害忠良,賢相「脫脫」出征有功,竟遭革職,死於非命。
元末盜賊四起,天下大亂,元朝世代頻頻用兵,國庫空虛,國力單薄。朱元璋之部將常遇春,率兵攻入北京時,都城夜開,無人抵抗,元室舉國逃竄,元朝滅亡。
「看盡殘花」,為雙關語,一則可解讀為;看盡這些奸臣,一再殘害忠良。一則為;看守朝政,盡是一些殘弱宦官,文不文,武不武,弱不禁風。
「總不言」也是雙關語,一則,昏君只靠宦官理朝,從不說話,從不聞問。一則,奸臣當道,忠言難進,說了白說,不如不說。
此文短短幾個字,卻道盡元末,朝庭昏庸,國力空虛,有如殘花敗柳,隨風而逝。
第三首詩預言:忽必烈自甲子年起,將開創元朝大好帝業,元朝武功之盛,疆域之廣,勝過歷朝。但好景不常,漢、唐、宋、明、清,都有三百年的歷史,而元朝卻只有八十八年,正如預言詩文:「年華二八乾坤改」。
(四)
畢竟英雄起布衣,朱門不是舊皇畿。飛來燕子尋常事,開到李花春已非。
畢竟英雄起布衣
此文預言:元末群雄並起,最終將由貧民出身者,獲得天下寶座。
元末群雄有:劉福通(神棍)徐壽輝(布商)陳友諒(文士、陳徐壽輝之部將)方國珍(鹽商)張士誠(鹽商)及朱元璋(赤貧)
朱門不是舊皇畿
「皇畿」為皇都及皇城附近的地方。此文喻言:朱家天下不用舊京城(北京),也不用舊朝制,明太祖朱元璋掃平天下後,建都南京(金陵),開國後廢除宰相,改以六部大學士,共理朝政,重科舉,定律法,大興水利,吏治清明,並注重衣冠禮儀,與元朝相比,煥然一新,四海興隆。
飛來燕子尋常事
此文喻言:燕王起兵,雖篡奪皇位,但不致天下大亂,也不致改朝換代,仍是朱家天下。「尋常事」意指,和往常一樣,朱家天下並未發生重大改變。
開到李花春已非
春天開花的果樹很多,而當李花開時,春天就要結束了。此文喻言:當採花大盜李自成作亂時,將是明朝的末期了。
明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自縊,吳三桂引清軍入關,諸室皇子逃到江南,在一些忠臣的擁護下,雖仍有江南半壁江山,但正如此預言:明朝氣數已盡,無力回天矣!
十九年後,南明三王,相繼滅亡,明朝告終。
「李花」同時隱喻:李闖一群狗黨,將是採花大盜,到處姦淫民家婦女,干盡傷天害理之事。
第四首詩預言:元朝滅亡後,將由布衣起家的英雄,爭得天下。朱家王朝建都新城,採用新制,雄才大略,大力整頓後,朝政將可煥然一新。
明朝中雖有燕王之難,但只是家變,改朝不改姓,不足驚奇。而當採花大盜作亂時,可就大禍臨頭,明室歲月不多了。
(五)
胡兒騎馬走長安,開辟中原海境寬。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漢中看。
胡兒騎馬走長安
此文當指,清朝開國時之情景。解讀這段詩文,不妨先對照當時的情境;明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自縊,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滿清反客為主,小皇帝「福臨」成為大清的開國皇帝。
「胡兒」即滿清幼兒(幼帝),「騎馬走長安」安為安穩,長為長城。此文喻言:滿清小皇帝,安安穩穩騎馬走進長城。同時隱喻:安穩進城,不動干戈,輕輕鬆鬆建國,從此長治久安,太平盛世。 (周文建註:長安,借指中國首都)
開辟中原海境寬
此文當為清朝建國後之預言。順治年間,平定李闖之亂,消滅南明諸王。康熙年間,平定三藩之亂,台灣歸降,並征服西藏。乾隆年間,打了十次勝戰,號稱十大武功。
「開辟中原海境寬」正如辭意;清朝入關後,平定中原,征服四夷,開辟邊疆,使清朝疆域更為寬廣。
此文同時隱喻:列強入侵後,清朝將陸續開放五口通商,及蘇俄、朝鮮的邊境通商,「海境寬」,即對海域及邊境的管轄,更為放寬。
洪水乍平洪水起
此文當指,洪秀全太平天國之亂,有如洪水,到處蔓延,幾經折騰後,雖予平定,不料義和團之亂又起,到處騷擾,引發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又是賠款累累,苦不堪言。
此文預言:清朝末期,戰亂頻頻,有如洪水泛濫,一波乍平,一波又起。正如太平天國之亂、中法戰爭、中俄戰爭、英法聯軍、回變之亂、拳匪之亂、及八國聯軍。一波接一波,災禍連連,苦不堪言。
清光宜向漢中看
清為滿清,同時為清除之意,「清光」有清除滿清之意。
全文之預言:一則、當漢中有人起兵作亂時,將是清朝滅亡的時候。一則、清朝滅亡後,很可能又是群雄並起,而起兵於漢中者,將是群雄之王。正如國民黨武昌起義後,在武昌成立國民政府,後遷都南京,完成北伐,統一中原。
「清光」為雙關語,同時隱喻清末的貧窮、負債之象。
清末列強入侵,屢戰屢敗,連連割地賠款,光緒已成為中國史上最窮的皇帝,不但賠光八代祖宗留下的基業,而且負債累累。
八國聯軍之敗,光賠款高達四百五十兆兩(分三十八年清償,息四厘,本利共計超過千兆兩)。這么龐大的債務如何清償?(周文建註:兆,百萬。四百五十兆即四點五億)
正如末句的預言:清光債務,只有期待漢中崛起的新主了。
第五首詩預言:兒皇帝輕松入關,不動干戈,卻建立了大清皇朝。清朝年間,與外國關系密切,不但開放海口通商,更開放邊疆之貿易。
太平天國之亂,有如洪水猛獸,生靈塗炭,清朝元氣大傷,不料一波波的戰爭,內亂外患,接連不斷,終致大清氣數衰竭。而且預言清朝來到「光」字的皇帝時(光緒),將留下大筆債務,而耍清光這些債務,只有期待漢中崛起的新主了。
(六)
漫天一白漢江秋,憔悴黃花總帶愁。吉曜半升箕斗隱,金烏起滅海山頭。
漫天一白漢江秋
「漢江秋」漢江逢秋,以季節的變化,隱喻朝代的更替外,同時隱喻:往後就是漢人的江山,漢人的歲月了。「漫天一白」為天空一亮,隱喻一夕變天之意。(周文建註:漫天一白,指國民黨青天白日旗)
此文預言:一夕變天,漢人將繼統天下。
除了上述的解讀外,還有其典故:武昌起義原定於十月十日清晨,一些新軍將參加武裝革命,不料十月九日傍晚,卻有人說:「明早發難的事,似乎已走漏風聲」。驚慌之中,有人提議,不如現在立刻動手,於是約於晚飯後不久,開始槍聲大作,一陣混戰,到了清晨,天空一亮時,武昌督府已被革命志士攻陷,城頭上已飄起革命黨的黨旗。正如此文之預言:天空一亮,一夕變天。
而且此飄揚城頭的旗子,正是青天白日的「漫天一白」。
憔悴黃花總帶愁
此文當喻言民初的情景。「憔悴黃花」指黃興帶領的革命同志,推翻滿清後,雖成立了國民政府,但有如憔悴的黃花,在軍閥割據的局面下,雖完成北伐,短暫統一中原,但國共相爭又起,且日軍壓境,國民軍在內亂外患中,將難圖大局,功虧一櫃。
此文以「憔悴黃花」喻言:民國初年將有一個凋零夭折的政權,如國民政府。
吉曜半升箕斗隱
此句當指日軍侵華。吉曜為美麗的陽光,美麗的太陽。半升當指辰時時分,此時陽光特強。箕斗為農具。一般農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此文卻說:太陽升起後,拿了農具(畚箕、米斗等)去休息,去隱藏。
此文隱喻:日軍侵華,銳不可擋,猶如初升的太陽,無法面視,只有避開,才不為所傷。(正如國民政府避入蜀川,逃過世紀浩劫。)
金烏起滅海山頭
金烏為太陽,隱喻日本。此文以太陽的自起、自落,來形容日軍侵華的結局。正如,日本遭受美國原子彈攻擊後,立刻宣布無條件投降,自動將其龐大的軍力,撤離中國。
第六首詩預言:清朝的滅亡,有如一夕變天。江山易主後,漢人繼統天下。而推翻滿清者,正是青天白日旗的國民黨。但國民軍有如憔悴的黃花,群雄並起中,爭戰不斷,卻又逢外寇入侵,在內憂外犯中,愁雲慘霧,難圖大業,功敗垂成。
又逢日軍進佔中原,銳不可擋,只有逃避一途,但其有如太陽的升沉,自起、自落,終將還我河山。
(七)
雲霧蒼茫各一天,可憐西北起烽煙。東來暴客西來盜,還有胡兒在眼前。
從前面的解讀,可以看出梅花詩每一首詩,均各預言一個朝代的興起與滅亡。
而來到民國,卻發生了國際戰爭,因而分成兩首,第六首預言民國初年,第七首預言民國末年。
此第七首詩,應該是民國末年的預言。對照推背圖及姜太公萬年歌;
姜太公萬年歌預言:民國一百九十年以內,是民主時代。爾後將演變成戰國群雄的諸候政治,民國兩百九十年後,將發生嚴重的戰爭。
推背圖則預言:民國一百四十年後,中國富強,稱霸天下。一百九十年後,軍事政變,軍王稱帝。爾後分裂成八個小國(對外仍是一個中國)。民國三百年左右的甲寅年,將發生核子戰爭,人類大量死亡。
梅花詩第七首之詩文,對照之下,亦大致相近;
雲霧蒼茫各一天
「各一天」當指各有一片天,此時應為分裂的局面。正如推背圖第四十九象之預言詩文:「八牛牽動分南分北分東西帝王稱兄弟紛紛是英豪」。
「雲霧蒼茫」,天空一片蒼茫,漫天籠罩著一股不祥的晦氣,愁雲慘霧,戰雲密布。隱喻:隨時有發生戰爭的可能。
可憐西北起烽煙
文意非常清楚,西北開始發生戰爭。可憐,當指百姓無辜,死傷慘重。以現代武器威力之猛烈,死傷必然非常慘烈。
東來暴客西來盜
東來暴徒,西來強盜,除了喻言一場混戰,戰況激烈外,不無東西夾擊,劫數難逃之意。
推背圖預言:「時窮則變,水火相戰,白米盈倉不值錢。」其解讀為:
太平的日子已到了盡頭,時局大變,水火相戰,人類大量死亡,白米盈倉沒人要。
還有胡兒在眼前
胡為北方異族之通稱,亦為不清楚,不明事理之意。
此句與上一句連貫,可解讀為:東西夾殺之外,還有蠻人惡煞在眼前,強調難逃一死,必死無疑。
梅花詩的詩文中,常崁入一位關鍵性的人物,「胡兒」或許指某人姓胡,對照推背圖之預言,當時已分裂成八個小國,或許「胡兒」,指某國主姓胡,當其兒子掌權時,將在國內發難,加上國外的東西夾擊,一場混戰中,帶來了人類的浩劫。
此文為雙關語,其還可解讀為:人都死光了,只剩一些胡兒,不知大難臨頭,不了解時代浩劫已經來臨的兒童,尚存人間。
劉伯溫之預言:「父死無人」一些父字輩都死光了。
推背圖預言:核戰前,部份孩童及婦女,將避居山頭及山洞內,尚能逃過一劫。
此第七首詩預言:民國末年,將呈分裂局面,戰國群雄,水火不容,刀兵相向,戰雲密布,愁雲慘霧,毀滅性的戰爭,將帶來人類的浩劫。
西北起戰火,大禍臨頭,劫數難逃。人民無辜,大量死亡。只剩下一些即早避難的兒童及婦女,存活人間。
(八)
如棋世事局初殘,共濟和衷卻大難。豹死猶留皮一襲,最佳秋色在長安。
如棋世事局初殘
如果把世間事物,以下棋來作比喻,此時將是初殘的局面。(所謂初殘,一則殘缺不良,到處零亂不堪。一則人口大約只剩三分之一,而且只剩一些老弱婦孺)。
此第八首梅花詩,當喻言核戰停息後之情景。核戰之後,人間文明、建設、產業,已破壞殆盡,大約僅剩三分之一未遭破壞,或許人口也只剩三分之一。
共濟和衷卻大難(周文建註:為了抵禦大災難,人類必須和衷共濟)
卻,為去除。卻大難,應為了卻這場災難,清除這些殘破的家園。
「卻大難」應為雙關語:要了卻核戰後遺留下來的災難,太難了。
「共濟和衷」,當指和衷共濟,群策群力,共同團結,和平共榮,隱喻將有一段太平日子。同時隱喻:有一段共和政治的日子。
劉伯溫之詩文:「父死無人,兄弟抬」兄弟為昆仲,或許隱喻昆氏上台後,將中國分成數個區域,採行共和政治,彼此有如兄弟。
推背圖稱:「陰陽和化以正 後見堯舜」當天地核塵落定,日夜調順,陰陽調和後,中國的歷史將再從堯舜之「禪讓政治」開始。
劉伯溫的詩文與推背圖,融合後之解讀為:核戰之後,中國歷史將再度出現禪讓之治。昔日大禹治水,采「分流疏導」終能奏效。而此時可能有一昆氏上台後,亦將提出「分區共治」,有效的整治了殘破不堪的家園。而且將再行禪讓,兩代明君,治國有功,傳為佳話。
豹死猶留皮一襲
豹雖死了,但還留下一襲華麗而保暖的好皮裘。隱喻:核戰嚴重的破壞下,人們還是保藏了一些重要的文物、科技、種子、基因等等。
最佳秋色在長安
戰後,萬事萬物破壞殆盡,滿目滄夷,久久難以重見榮景。此時的景象,只能以秋景來形容之。而此時人間最好的景色,則是:在長期的和平下,人民安居樂業。(周文建註:長安,當指中國西部,因為中國東部發達地區在核戰中被破壞殆盡,西部落後地區反而未遭受太大破壞。妻子同修之佛子們,亦選擇山西終南山為出家之處)
推背圖稱:「重見中天新氣象,卜年一六壽而康」,再見盛世景象,大約要一百六十年以後。而這一百六十年內,人民將享福壽安康的日子。
第八首梅花詩預言:核子大戰後,大家攜手合作,共同收拾殘局。還好在核戰的破壞中,人們保留了一些重要的文物、科技、種子、基因等等,人類在艱困的環境中,將重新塑造長期祥和的社會。
(九)
火龍蟄起燕門秋,原璧應難趙氏收。一院奇花春有主,連宵風雨不須愁。
火龍蟄起燕門秋
火龍為火炮,蟄為蟄伏、冬眠。「火龍蟄起」,當指蟄伏很長一段時間,未再發生的戰爭又開火了。燕門當指燕門關。
此文隱喻:經歷一段長治久安之後,燕門關外,又有異族興兵作亂,往後又要過一段哀愁的日子了。
原璧應難趙氏收
春秋時代,秦國覬覦趙國的國寶「和氏璧」,願以十五個城池作為交換,但取得寶玉後,秦國背信。藺相如一番口舌,向秦國要回和氏璧,「完璧歸趙」傳為佳話。
此文「完璧難歸趙」喻言:外寇興兵,就是為寶玉而來,外寇入侵中原,將極盡其所能,搜刮掠奪中原的各種寶物。
一院奇花春有主 連宵風雨不須愁
解讀為:一院珍貴的奇花,引來盜賊的覬覦,雖經連夜的盜取與蹂躪,但春院有主,趕走盜賊後,隨即將之復原。「春有主」或許崁入一位明主,其姓名中有個「春」字。
此文隱喻:賊寇進犯中原,一些寶物、機械、科技設備、財物等,大量被搬走,但中原仍有明主,不久即復興中原,再造美麗家園。
此段對照推背圖,與「韓國進犯中原」之預言相近。
推背圖第五十二象之詩文為:「慧星乍現,不利東北,瞻彼樂國,蝺蝺何之」
其解讀為:中國東北出現煞星,一群賊寇,覬覦中國樂土,長驅直入,進佔中原。
推背圖另有詩文:「門外客來終不久,吳楚依然有帝王」。其解讀為:來自東北的異邦賊寇,雖入侵中國,但為時不久,江南一帶將出現明君,沒多久即趕走外寇,再建中華基業。
第九首預言:異邦入侵中國,猶如盜賊一般,國內一些財物、寶物、及現代機械設備等各種重要物資,將被大量掠奪,然而中原仍有明主,不久即趕走賊寇,再造中華基業。
(十)
數點梅花天地春,欲將剝復問前因。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為家孰主賓。
數點梅花天地春
數點梅花詩,看盡人間幾回春。即由梅花詩中,可以看出,人間萬事萬物的成敗興亡,悲歡離合,有如春來春去,交替循環。
欲將剝復問前因
「剝復」一則為一再分析、解析。一則為剖開與復原,即分與合。(周文建註:剝,復,易經中的兩個卦名,剝代表事物開始衰敗,復代表食物開始恢復生長)
此文可解讀為:若要一再剖析人類的分分合合,問其原因,及最後的結果將如何?
辰中自有承平日
世界自然將會出現天下太平的日子。
四海為家孰主賓
四海一家,世界大同,誰都可以是主人,誰都可以是賓客
5. 十首著名的梅花詩有哪些
十首著名的梅花詩有:
1、《早梅》
南北朝·謝燮
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
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
此詩寫梅花不甘落後,早早開放,用擬人化的手法描寫梅花的不畏嚴寒和不甘落後,也寄寓著詩人自己的懷才不遇之感。
2、《詠梅》
明·高啟
瓊姿只合在瑤台,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
詩人將梅比作山中高士,林下美人,品格高潔,氣質高華。而詩人認為,這樣美麗的仙姿應該出現在天上。作者極力贊揚梅花的仙姿和高潔,看來也是愛極了梅花。
3、《山中雪後》
清·鄭燮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
《山中雪後》描繪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圖。看似寫景狀物,實則見景生情,將景和物交融一起,對歷經苦難的身世發出深深的感嘆。
「一種清孤不等閑」含蓄地表現了詞人清高堅韌的性格和潔身自好的品質。
4、《梅花》
宋·陳亮
疏枝橫玉瘦,小萼點珠光。
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
在這首梅花詩中,詩人描寫了梅花的不起眼和形態,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頌揚梅花的堅貞不屈的精神。寄託自己堅貞的愛國思想。
5、《落梅》
宋·劉克庄
一片能教一斷腸,可堪平砌更堆牆。
飄如遷客來過嶺,墜似騷人去赴湘。
亂點莓苔多莫數,偶粘衣袖久猶香。
東風謬掌花權柄,卻忌孤高不主張。
此詩描繪了一幅凄涼衰敗的落梅景象。正是眼前這凄清的自然景象喚起了詩人對社會、人生的豐富聯想。
「一片能教一斷腸,可堪平砌更堆牆。」每一片飄零的梅花都使詩人觸目愁腸,更哪堪那殘破凋零的花瓣竟如雪片一般紛落,鋪滿了台階又堆上了牆頭。
6、《絕句》
元·王庭筠
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
可憐今夜月,不肯下西廂。
當詩人信步庭院時,月光與竹影、梅香是那樣的和諧;而回到西廂房時,這月光卻不能「下西廂」,這多麼地令人遺憾!詩中透露出一股月與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遺憾或幽怨的情緒。
7、《武夷山中》
宋·謝枋得
十年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
這是一首遺民詩。南宋亡後,謝枋得隱居在武夷山中,但國破家亡的哀痛始終不能忘嘆,眼見祖國河山淪入敵手,反抗的呼聲早已沉寂,詩人深深感到天地之間是那樣的凄清寂寞,孤苦無依。
可是他還是用嚴寒、抗冰雪的梅花來激勵自己,表示永遠要堅持民族氣節,決不向敵人屈膝。
8、《憶梅》
唐·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滯留在遠離家鄉的地方,依依不捨地嚮往著物華。寒梅最能惹起人們怨恨,老是被當作去年開的花。
這首《憶梅》,意極曲折,卻並不給人以散漫破碎、雕琢傷真之感,關鍵在於層層轉折都離不開詩人沉淪羈泊的身世。這樣一來,便顯得此詩潛氣內轉,在曲折中見渾成,在繁多中見統一,達到有神無跡的境界。
9、《梅》
唐·杜牧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台。
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
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
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全詩緊緊圍繞梅花的美去寫,使梅花的形象得到了完美的塑造。
輕盈的梅花,映照著如碧的溪水,實景與倒影渾然一體,構成一幅絕美的圖畫。為了進一步突出梅花的輕盈之美,作者又採用擬人的手法,把梅花比成一群從瑤台翩然而降的仙女,舞姿曼妙,如驚鴻游龍,令人魄盪魂馳。
10、《梅》
宋·王淇
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
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
這是宋代王淇寫的一首詠梅詩,通過對梅花特點的描寫,表現了詩人淡泊名利、與世無爭的志趣。不接受塵俗一絲一毫的侵染,雖在竹籬邊茅舍旁自己也心甘情願。
6. 四字梅花詩農家對聯
一
上聯——三葉苜蓿促體育,
下聯——四字梅花詩農家。
二
上聯——六角雪片頌春意,
下聯——四字梅花詩農家。
以下信息源自網路。
★三葉草(草本植物)
三葉草屬(Trifolium),又名車軸草屬。三葉草包含很多不同種類的植物,包括各種顏色的三葉草、苜蓿、以及其他各種植物,是一種廣泛分布在歐洲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互生,呈長圓形;有特別長的根系,可適應不同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吸收土壤中的礦物質和其他營養,在旱季亦可生存;還可以作為牧草、綠肥作物或者觀賞植物,種植車軸草能使土地肥沃。它分布於全世界溫帶地區。
在西方很多國家(如英國、美國)長有四片葉子的三葉草代表著幸運。因為四片葉子的三葉草被認為是只有在伊甸園中才有的植物。而在有些國家裡,撲克牌裡面的梅花就是代表幸運的車軸草。
在澳洲及加拿大等地區,車軸草屬植物都屬於野草類,必須予以剪除。在中國,三葉草數目不同會有不同的花語,比如三片代表希望等。
荷蘭翹搖,豆科、車軸草屬短期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期達5年。種類遍及全世界,有300多種,我國栽培較多的為紅三葉、白三葉和雜三葉。白車軸草為優良牧草,含豐富的蛋白質和礦物質,抗寒耐熱,在酸性和鹼性土壤上均能適應,是本屬植物中在我國很有推廣前途的種。可作為綠肥、堤岸防護草種、草坪裝飾,以及蜜源和葯材等用。偶然出現的特殊變異體有四片葉子寓意為「幸運草」。
★三葉草(德國運動用品製造商Adidas標志)
三葉草(adidas Originals)從1972年開始成為阿迪達斯的標志,當時所有阿迪達斯產品都使用這一標志。三葉草的形狀如同地球立體三維的平面展開,很像一張世界地圖,象徵著三條紋延伸至全世界。但從1996年開始,三葉草[1] 標志被專門使用於經典系列Original產品。經典系列是選擇阿迪達斯歷史上最好的產品作為藍本,在對其面料和款式進行略微修改之後重新發布的。整個系列更趨時尚化,產品包括鞋、服裝及包袋等附件。
7. 梅花古詩是不是採用對仗
王安石的梅花古詩是「仄起首句押韻」的五言絕句,格律不要求對仗。(可以對仗,也可以不對仗)
這首詩兩聯都沒有對仗: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8. 梅花詩十首解讀
聽說梅花沖破早春的嚴寒在清晨寒風中開放,詩人聞訊後,自然欣喜萬分,於是馬上出遊尋訪。結果,他看到梅花樹樹枝頭如瑞雪普降,漫山遍野競相開放。面對四周花海,竟一下子不知欣賞哪一處為好, 突發奇思:「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意思是說,用什麼辦法能變出千萬個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裡分身欣賞。身化千億,設想可謂奇妙之至。梅花與詩人面面對應,是梅耶?是人耶?一時實難輕分,這又是詩人命筆奇特之處。詩人愛梅入微,曾斷言「後五百年君記取,斷無人似放翁顛。」讀了此詩,可知此言不虛。
9. 最經典的梅花詩是什麼
1、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王冕《白梅》
簡析:這兩句詩專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贊美屬了白梅冰清玉潔,傲霜鬥雪,不與眾芳爭艷的品格。白梅盛開在冰天雪地的寒冬,不和普通的桃李一樣混雜著凡塵的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