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讀了茶花女

讀了茶花女

發布時間: 2022-02-16 08:04:30

1. 《茶花女》讀後有什麼感悟

當時是一口來氣,一下午讀完的。源當時還小。最大的感觸是,感情充沛,真摯。還有就是想哭就是,沒好意思。還有,很喜歡那個老?爵(記不的是什麼爵位了),供養瑪格麗特那個。男主角真年輕,沒能感受,回應瑪格麗特那份奇特,絕望的愛。真可惜了她啊 !

2. 讀了《茶花女》之後無法控制情緒

青春期是個可塑性很強的時期,任何一個東西都有可能影響到你的思潮,想茶花女這些文學著作你能從中體會出一些東西是好事,很不多的孩子。多看點這些方面的書,對你以後的人生觀,世界觀會有很大幫助的。

3. 《茶花女》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

《茶花女》 啟示:

在《茶花女》這部小說里,小仲馬決定以瑪麗·杜普萊西的回詩人---「戈蒂耶」作答女主人翁的姓,並毫不顧忌地以她的原名阿爾豐西娜來做她的名。

後來覺得這還不足以表現他所愛的這位女子,便以聖母瑪麗亞的名字來命名她,把她看成是聖母和天使,稱她為「瑪格麗特·戈蒂埃」。

同時保留她生前眾人所給予她的親切的外號「茶花女」,把她寫成是一個靈魂高尚的人,而不是一般人心中的下賤的妓女。從這個角度讀者又可以看出茶花女的高尚美。

小說通過「我」充分體現了作者所主張的人道主義思想,著重表現了人與人之間誠摯的交往、寬容、理解和尊重。

阿爾芒和瑪格麗特之間的愛情體現了人間的真情,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寬容與尊重,體現了人性的愛。

4. 有誰讀了<茶花女>,有何感想,可以分享一下嗎

盡管法國作家小仲馬的《茶花女》是一部描寫妓女的愛情小說,不時描寫妓女的色情小說,卻依然在長達三十年的時間里成為新中國的禁書。所以和我年齡相仿的整整一代中國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是只知道有這本書而沒有讀過這本書。然而我們對這本書的內容卻並不陌生,《茶花女》的小說1848年在巴黎出版,《茶花女》的話劇1852年在巴黎演出,《茶花女》的歌劇1853年在威尼斯公演,1909年以來已經二十多次被搬上銀幕,早在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就已經被翻譯成中文,上個世紀初,甚至在中國的話劇舞台上也公演過,所以只要略加留心,就不難從各種文章中接觸到關於《茶花女》的內容和評論。

在讀這本小說之前,我一直以為是阿爾芒的父親扼殺了茶花女的愛情,讀完全書我才發現,真正扼殺了茶花女的愛情的其實是阿爾芒的虛榮和猜疑。

二十四歲的外省青年阿爾芒在巴黎讀完大學取得了律師資格之後,並沒有立刻去找一份工作,而是「把文憑放在口袋裡,也讓自己過幾天巴黎那種懶散的生活。」他憑著祖傳的每年八千法郎的收入,在巴黎租了房子,雇了傭人,養了一個「小家碧玉,溫柔而多情」的情婦,同時與朋友一起整天出入各種風月場所尋歡作樂。正是在這種情形下,他邂逅了巴黎名妓外號「茶花女」的瑪格麗特小姐,並立刻展開了對她的追求。

正如書中所說的那樣,在風月場中追求女人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錢,一種是用情。阿爾芒在當時雖然也算有幾個錢的「小資」,但正如書中另一位老妓女揄揶他的那樣「您那七八千法郎的津貼費是不夠這個女孩揮霍的,連維修她的馬車也不夠。」瑪格麗特為了維持巴黎名妓的排場,每年需要花費十多萬法郎。所以阿爾芒只能用「情」來追求瑪格麗特。果然在他付出了兩三年的時間後得嘗所願,不但讓瑪格麗特成了他的情婦,還讓她相信她得到的是真正的愛情。

妓女以出賣肉體和感情為職業,但她們也有自己不願意出賣的愛情,或許正是因為她們看夠了人間的虛情假意,反而更加看重、也更加渴望真正的愛情。所以當瑪格麗特把阿爾芒對她的愛慕當成了真正的愛情之後,就毫不猶豫地不顧一切地獻出了她的一切。

面對瑪格麗特的一片真情,阿爾芒卻始終不肯相信妓女也會有真正的愛情,所以從佔有瑪格麗特的第二天起,就讓猜疑占據了他的心頭,第三天就認定瑪格麗特欺騙了他而發出了一封羞辱和譴責她的絕交信。然而,當他聽到朋友祝賀他得到了「可以替他爭面子的不容易到手的漂亮情婦」 瑪格麗特之後,在虛榮心的作用下,立刻後悔起來,並給瑪格麗特發出了請求寬恕的信。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阿爾芒心目中,佔有巴黎名妓的虛榮心的分量要比對瑪格麗特的愛情的分量重得多。也就是說他真正想要的是一份擁有名妓的虛榮而不是一個普通女人的愛情。正如書中瑪格麗特當面怒斥阿爾芒時所說的那樣:

「你,你不願意讓我知道你的景況,你要我保留我的虛榮心來滿足你的虛榮心,你想保持我過去的奢侈生活,你想保持我們思想上的差距,你,總之,不相信我對你的無私的愛情,不相信我願意和你同甘共苦,有了你這筆財產我們本來可以一起生活得很幸福,但你寧願把自己弄得傾家盪產,你這種成見真是太根深蒂固了。你以為我會把虛榮當著幸福嗎?一個人心中沒有愛情的時候可以滿足於虛榮,但是一旦有了愛情,虛榮就變得庸俗不堪了。」

人們常說,「真正的愛情往往能使人變得崇高」,然而阿爾芒在得到了瑪格麗特之後不但沒有變得絲毫崇高起來,反而變得更加墮落了。他整天除了享受擁有巴黎名妓的虛榮和快樂之外,就是去地下賭場賭博來增加一點用於揮霍的金錢,全然不顧瑪格麗特維持巴黎名妓排場的費用其實是來自其他幾個男人的供養這一事實,也絲毫沒有考慮應該怎樣盡快讓瑪格麗特過上正常人的生活。由此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阿爾芒對瑪格麗特的所謂愛情是多麼地微不足道。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愛情真正讓瑪格麗特變得崇高起來,她義無反顧地決心拋棄已經擁有的一切虛榮和奢侈,要洗盡鉛華,革心洗面從新做人,與阿爾芒過上普通人的生活。她甚至以虧損兩萬多法郎為代價,委託別人變賣她的一切財產,告別過去的一切,與阿爾芒租一間清靜的小屋,過起了遠離風塵的隱居生活。

遺憾的是阿爾芒只是被動地聽從瑪格麗特的一切安排,絲毫沒有考慮過應該和瑪格麗特結婚之類的問題,也許在他的內心從來也沒有相信過瑪格麗特真正願意脫離過去的生活。正因如此,在瑪格麗特因了阿爾芒的父親的要求給阿爾芒寫了一封分手信後,他立刻就否定了瑪格麗特為他付出的一切真情,立刻就拋棄了對她的一切愛情和信任,甚至沒有想到應該去問一下這個變化是為什麼發生的,盡管他明明知道父親正在想盡一切辦法反對他和瑪格麗特繼續來往。

更加可悲的是,作為法律專業畢業、理當擅長分析研究的阿爾芒,不但沒有去研究推敲一下她為什麼變心,反而粗暴簡單地認定她就是因為不能甘於清貧貪圖過去的虛榮才離開他的,甚至卑劣地對這個曾經愛過的女人進行了種種無恥的報復,哪裡像是在對待一個自己愛過的女人啊!讀到書中這一段時,身為男人的我也忍不住為他的無恥感到羞愧:一朝得到女人就溫順得像條狗,一旦失去女人就兇狠得像條狼,這樣的人實在不配談情說愛啊。

我們也無法否認阿爾芒確實是愛瑪格麗特的,只是他一直不相信瑪格麗特也真正愛他,總覺得他的真正的愛情遭到了瑪格麗特的戲弄和踐踏。他的心胸是那麼狹小卑劣,絲毫不懂什麼叫愛我所愛無怨無悔。他的心裡充滿了怨,充滿了恨,唯獨缺少一份瑪格麗特那樣的無私的不求回報的真正的愛。哎!這世上的猜疑心有幾個不是在這樣的情形下產生的呢?

當然,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阿爾芒對瑪格麗特畢竟還是有愛的,盡管他表達愛情的方式不一定對,他對愛情的理解不一定全面,所以才會在確認了瑪格麗特對他的那份真情後感到痛苦,感到後悔,才會寫出這篇感人肺腑、流傳千古的男人懺情錄《茶花女》,只是這個懺悔實在是來得太晚了一點。

我想,如果戀愛中的男人和女人們在遇到波折時,都能多幾分真誠和信任,少幾分虛榮和猜疑,這世上的許多愛情悲劇,或許會有完全不同的結局。

5. 讀了茶花女,有什麼品讀感悟

瑪格麗特是一個堅強的姑娘,她一個人面臨著死亡,她又如此善良,不願讓他看到自己死亡前的專痛苦.她一生最快屬樂的時光是阿爾芒給予的,但她一生最痛苦的時光同樣也是阿爾芒給予的. 這是一段感人肺腑的,悲壯凄慘的,讓人同情的,美好的愛情,尤其在十九世紀中期,赤裸裸金錢關系的那個社會,更讓人贊嘆不已。

6. 關於讀茶花女的問題

茶花女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麼?
小仲馬寫茶花女的背景?茶花女的創作對於當時社會的影響?(正面和負面)
作者花大量筆墨寫一個淪落風塵的女子為了什麼?茶花女的形象是否在生活中有原型,如果有,與小仲馬有沒有關系?

7. 你讀了茶花女這本書想提什麼問題

你好 根據你的問題
如果我讀了茶花女
我一定會問 如果茶花女沒有死
她最後能不能和身為上流社會的富家公子在一起
但是這個我已經知道答案了
兩人之間有一道跨越不了的鴻溝
所以作者只能用她的死來表現這兩個階級的決裂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望採納

8. 讀《茶花女》有感

聖潔的靈魂
----《茶花女》讀後感
牆角里鑽出一朵茶花。一個陰冷、黑暗、潮濕、沒有陽光的牆角,糜爛是它的養料。然而,這茶花卻比別的茶花,甚至別的任何一種花都美麗,美得脫俗,美得驚人,美得如痴如醉。可凡是花都是嚮往陽光的。努力、再努力一點,在茶花碰觸到陽光那一剎那,在它因陽光的滋潤而嬌艷欲滴的那一剎那,無情的風折斷了花枝,讓它又倒在了陰冷的角落,無力再爬起,再去觸摸那伸手可及的陽光。上帝是仁慈的,為了彌補命運對它的不公,沒讓它凋零後再死,而是讓它保持著美貌離開了世間。
瑪格麗特的愛情悲劇故事就是這樣的。一介弱質女流在放盪且無目的的生命中找尋到了真愛,為此放棄了自己習以為常的大量物質享受,放棄了一切能使自己暫時快樂的糜爛生活習慣,只為求能和最愛的人呆在一起。要從深陷的泥潭中爬出來,是要花很大的力氣和決心的,況且還要使自己最小程度地被泥水污染。瑪格麗特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出色。可如此巨大的付出,換回的仍是人們的不理解和排擠,還有自私的人們的惡意中傷。巨大的阻力最終還是使瑪格麗特和愛人分開了,誤會使最愛的人再自己最需要安慰的時候羞辱她,這是何等痛苦的事情?也許真的只有死亡可以拯救她。是的,瑪格麗特死了,孤獨的死去,再也沒了活著時的奢華,以前無數的情人也忘了她。生前的生活愈是轟動,死的時候就愈是冷清。

9. 讀<茶花女>感受體會

在此書中,這名法國名作家塑造的是一個揮金如土、而為維護自己所愛的人的利益甘願犧牲自己的幸福、甚至能忍受愛人的誤會,並且情願受愛恨煎熬的一個具有高貴品格的JINV形象。也許瑪格麗特·戈蒂埃這種人並不很多,但它至少說明無私的愛能夠出自一個揮金如土談笑人生的JINV。這樣的事在十九世紀的法國,在藝術之都巴黎,在人們那種崇尚地位、名譽、金錢的氛圍里,鮮為僅有。

在書中,多數人的思想趨於享樂主義,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完全被金錢所代替;那些處身於貴族富翁位置的人們,一面鄙視那些卑微沒落的JINV,自以為品德高尚、具有良好的教養,一面卻用他們的金錢去佔有玩弄她們,表面上還裝出一副正人君子之相。他們把擁有情婦作為高貴成功的標志,他們雖然在JINV身上大把地花錢,但是始終都是為了自我的虛榮;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自私的。而主人公茶花女就是被那些闊佬的虛榮品位所把玩的煙花女子之一,她被視為賣身的賤人,盡管陪的是有地位的人,自己卻絲毫沒有地位,她們只能憑借美貌與整個有產階級相抗衡。以狂歡狂飲緩解精神上所受的侮辱,以及靈魂的孤獨。女主人公在這種環境中早趨麻木,但她終被阿爾芒真摯的愛喚醒,致使她嚮往過一般人的生活,和阿爾芒永遠相愛,然而世俗偏見與她們所走的錯路造就她們根本獲得不了愛情的幸福,似乎就連上帝也不允許。

瑪格麗特最終為了愛人阿爾芒犧牲了自己,我為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噓唏,並深以同情。這是個愛情慘劇,我認為最慘的不是女主人公的死,不死又能如何,恐怕會更慘,那個社會,一張張丑惡自私的面孔不許她幸福,說到底,她僅僅是一個諾曼底鄉村姑娘,而且難免繼續掙扎,這真可怕。

生活在女主人公身邊的人,公爵乃一切生活必需品的承擔者,但卻是為了獨自佔有她,讓她成為他能控制的人;在她身上找到自己女兒影子的伯爵願為戈蒂埃花很多的錢,包括G伯爵,可他們都是為了得到她,讓她成為他們的情婦。也許,其中有一點真愛,但他們卻絕不會讓瑪格麗特這樣一個JINV名正言順地做他們的夫人。從中可以看出,他們極為鄙視她的身份,雖為她的美貌所傾倒,但只敢在夜裡做她的情人,而不敢正大光明與她接觸,深怕有損他們的尊貴身份與名譽。

普露丹絲這個醜陋卑鄙的小角色更有特點,這是典型的掮客。她老奸巨滑,表面上對瑪格麗特百依百順,為她辦事,其實骨子裡完全是為了能夠從戈蒂埃身上撈到盡量多的好處,想沾她的光;可是當瑪格麗特病危、債主找上門時,她卻再也不出現了,而這些債卻是她欠下的。就連男主人公的父親迪瓦爾先生,彷彿對瑪格麗特有一絲痛惜,但他所做的不過是為了維護自己家庭的榮譽。

在這樣的環境里,女主人公——一個被人唾棄的JINV居然潛藏著如此高尚彌足珍貴的品德,她實實在在是書中最可尊敬的人。我們應該承認,不管小說如何虛構,茶花女有一顆常人不具備的高貴靈魂。

10. 讀了茶花女的想法,短一點

故事以兩人陰陽相隔的主線告終,那麼《茶花女》便會遜色很多。而我以為正是後半部在瑪格麗特對愛的救贖絕望之中萌生起來了的另一種救贖,使得《茶花女》最終成為驚世之作。
在阿爾芒的父親的勸說之中,瑪格麗特無不聽到的是一種絕望,而這種絕望之所以令人心碎正是因為它是一種既存的事實。阿爾芒以及他家人的人生和瑪格麗特顯然無以為繼的卑微愛情顯然成了她的「魚和熊掌」,面對這種結局必然的抉擇,讀下去的時候,必然是悲哀的。可奇異之處在於這種必然性的抉擇儼然成就了瑪格麗特本真的一種救贖。
正如瑪格麗特的日記中寫道:「杜瓦爾先生對我講話時的慈父般的態度,他在我身上喚起的貞潔情感,我即將贏得這位老人的尊敬,以及我確信今後也會得到您的尊敬,這一切在我心中喚醒的高尚思想,讓我從未領略過的聖潔的自足感發出聲音,並在我的眼前顯現。我想到有朝一日,這個為兒子前程向我懇求的老人,會告訴他女兒,將我的名字作為一個神秘朋友的姓名放進她的祈禱中,想到這一情景,就好像換了一個人,也為自己感到驕傲了。」
可以說瑪格麗特的殉難是為了愛情而超越愛情的飽受磨難的涅槃。可是個人看來她莫不是一個無可厚非的「自私」的殉難者。
反觀瑪格麗特的人物設定,這顯然是帶著悲劇性的,雖然被上流的伯爵貴族如星月般追捧,過著聲色犬馬的生活,可是她們卻是這個社會的異類,並且精神上生活在這個社會的最底層,就連同類也相互看不起,正如普呂當斯所說,「她就是這樣的女人,用錢換取她的愛就可以了。」既然如此,那麼她想要從精神上脫離這種卑賤感和商品化,註定她就需要救贖。然而這樣脫胎換骨的救贖換來的必然是抽筋剝皮的苦痛。而《茶花女》的悲劇性正在於她的自我救贖是通過犧牲自己唯一珍視的愛情為代價的,而恰恰是她所珍視的這份愛情讓她萌生了這種自我救贖的念頭。如此戲劇性的愛情和救贖的交織最終就成就了這部經典。
誠然,《茶花女》是一部悲劇,然而這理應遠遠超過愛情悲劇的悲壯,它更多著重在了一種自我救贖必然要走向深淵方才升入天堂的無可奈何的沉重感。同樣正如題記中選用的列夫•托爾斯泰的那句話一樣——人只能單獨地接近上帝。既然如此,瑪格麗特作為自我救贖者在進行著悲痛的自我救贖的過程之中必然將處在了孤苦無援的地步,而無疑再次重創了她,當然,這最終促成了偉大悲劇的誕生。

熱點內容
荷花拼音怎麼寫 發布:2025-08-27 21:22:32 瀏覽:475
鐵蘭花的英文 發布:2025-08-27 21:00:23 瀏覽:151
巨野花卉基地 發布:2025-08-27 20:58:05 瀏覽:923
油炸丁香魚 發布:2025-08-27 20:57:09 瀏覽:928
王蘭花秀麗什麼梗 發布:2025-08-27 20:56:58 瀏覽:453
玫瑰ox 發布:2025-08-27 20:54:35 瀏覽:439
荷花的單位 發布:2025-08-27 20:52:41 瀏覽:403
重拾浪漫情人節 發布:2025-08-27 20:33:49 瀏覽:524
日本櫻花節是什麼時候 發布:2025-08-27 20:25:49 瀏覽:683
啥是櫻花 發布:2025-08-27 20:05:55 瀏覽: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