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新國畫
❶ 梅花國畫提什麼詞
1、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出自:宋代·王安石《梅花》
釋義:牆角有幾枝梅花,正冒著嚴寒獨自盛開。遠遠的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因為有梅花的幽香傳來。
2、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出自:元代·王冕《白梅》
釋義:白梅生長在有冰有雪的樹林之中,並不與桃花李花混在一起,淪落在世俗的塵埃之中。忽然間,這一夜清新的香味散發出來,竟散作了天地間的萬里新春。
3、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出自:宋代·杜耒《寒夜》
釋義:冬天的夜晚,來了客人,用茶當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爐中的火苗開始紅了起來了,水在壺里沸騰著,屋子裡暖烘烘的。月光照射在窗前,與平時並沒有什麼兩樣,只是窗前有幾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開著,芳香襲人。這使得今日的月色顯得與往日格外地不同了。
4、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出自:唐代·張謂《早梅》
釋義:有一樹梅花凌寒早開,枝條潔白如玉條。它遠離人來車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邊。人們不知寒梅靠近溪水提早開放,以為那是經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5、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台。
出自:唐代·齊己《早梅》
釋義:萬木禁受不住嚴寒快要摧折,梅樹汲取地下暖氣生機獨回。皚皚的白雪籠罩著山村鄉野,昨夜一枝梅花欺雪傲霜綻開。微風吹拂梅香四溢別有情味,素雅芳潔的姿態令禽鳥驚窺。明年如果梅花還能按時綻放,希望它開在眾人愛賞的春台。
❷ 家裡掛梅花的國畫好不好
家裡掛國畫梅花圖好不好?梅花字畫適合掛在家裡的什麼地方?很多喜歡梅花的人想在家裡掛梅花字畫的人都有這樣的疑問,下面我們來說說!
梅花,在國畫中與蘭、竹、菊被稱為「國畫四君子」!迎雪吐艷,凌寒飄香,鐵骨冰心的崇高品質和堅貞氣節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勇開拓,創造了優秀的生活與文明。有人認為,梅的品格與氣節幾乎寫意了我們「龍的傳人」的精神面貌。所以家裡掛國畫梅花圖可以給人以鼓舞的精神!尤其適合書房或者孩子的卧室掛國畫梅花!
梅花,堅韌不拔,不屈不撓,自強不息,奮勇當先,幾千年以來受很多人的喜愛,尤其是一些文人雅士留下了許多詠梅、贊梅的詩詞字畫,最著名的當屬於偉人毛澤東的《卜運算元·詠梅》 深受大家的喜愛!《卜運算元·詠梅》 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毛澤東《卜運算元·詠梅》是寫梅花的美麗、積極、堅貞、笑傲寒冬,具有新時代革命者的操守與傲骨,不輕易折服的精神!在家裡掛一幅關於詠梅詩詞的書法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梅花,被譽為報春的使者「嚴冬已經來臨,春天還會遙遠嗎?」嚴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報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這種無私無欲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為豐滿。梅花,謙遜脫俗、又豁達大度的精神風采,被喻為報春的使者,在家掛一幅國畫紅梅報春圖寓意為不好的都已經過去,吉祥幸福美好的一切就在眼前了!
梅花,有五個花瓣,在民間五個花瓣有「五福」之說,象徵著福、祿、壽、禧、財五個吉祥神,所以梅花也代表著吉祥!在家裡掛一幅象徵著福、祿、壽、禧、財的吉祥國畫梅花圖,給家庭帶來幸福美好吉祥如意!國畫梅花字畫適合掛在家裡的很多地方,客廳、卧室、餐廳、書房、玄關都可以!所以國畫梅花字畫是家居裝飾、書畫送禮的首選!
❸ 求國畫梅花的畫法。拜託各位了 3Q
第一步 是出枝。先用筆蘸調淡墨,在盤子邊上括幹些,再蘸深墨, 以中鋒畫出最前面的枝條。起筆時用中鋒,畫至枝條下端漸轉側鋒, 務必注意行筆過程中,枝條留白斷開,以便填花。 也可先用較淡的墨,以側鋒畫出後邊的粗枝幹,再加前面深枝條。 要根據構圖需要靈活運用。無論那種方法,枝乾的穿插交錯、 疏密關系和斷開留白等都是一樣的。 第二步 ,用淡墨圈出花朵。注意花朵的聚散和正側偃仰背的表現。 花朵與枝幹需反復交替進行。畫好主要枝幹,決定畫面大局, 畫好一部分旁枝後開始畫花,花畫得差不多時,再在花中穿插枝梢, 而後再補些花,或再添些細枝梢,這樣交替進行,逐步完善, 不可各步驟之間截然分開。 第三步 ,處理花心、剔花須、點蕊頭、點花蒂。用較禿的筆, 以中鋒濃墨為佳。花朵的正反背側往往通過點心才能表現出來。 第四步 是點苔,收拾整理。干、枝、花等基本完成後, 再回過頭看看總體效果,不足之處再作充實調整。 最後在適當的部位題款加印章。一幅梅花就完成了。 畫圈梅,一般不著色。為托出白花,可在花瓣輪廓外圍圈染淡墨。 也可用淡赭石或淡草綠圈染。圈染時水分要足,力求滲化效果, 切忌干澀、刻板。圈染後可再用較大的筆, 加水調和成更淡的赭石或草綠,點灑於圈花或枝幹間隙,( 點灑時要有疏密,不宜過多)使畫面層次更充實多變, 總體氣氛更好。 花心處一般留白,或點黃粉。 也有畫者,在畫好後,往宣紙背面花瓣里填白粉, 會使白梅更加飽滿突出,增添姿色。 梅花的構圖 構圖,在中國畫的傳統理論中稱作「經營位置」, 也就是畫面的布局。這是在理解了花卉的生長規律、結構特徵、 並懂得了基本造型方法和筆墨要求後,進入摹寫或創作時, 必然會碰到的問題。同樣是一種花卉,為什麼有素養的畫家入畫時, 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而初學者則難以做到,除筆墨技巧外, 畫面的總體布局,即構圖的合理與否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筆墨、 形體和構圖是畫好一幅畫的主要技法要素。 中國花卉或花鳥畫的構圖,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認識。 一是處理畫面的具體手法或方式,如「S」形構圖,半環形構圖, 縱橫交叉構圖等。二是掌握畫面布局中美的法則,如主輔、虛實、 疏密、聚散、藏露、開合、呼應等。初學畫梅, 掌握幾種具體的構圖形式是必要的, 但根本上是要理解和掌握構圖規律,做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 才能千變萬化,得心應手,現分別簡述之。 輔主: 或稱「主次」、「賓主」、「主客」等,一幅畫有主體, 有陪襯。主體是畫面的重點或中心。布局時力求主體的位置突出、 醒目,其他作為陪襯,位置應隱蔽些,畫行虛些。 左圖前面一枝梅為主,後為賓。一主一輔。一濃一淡,一高一矮、 一疏一密,自然形成了鮮明的節奏與對比。切忌主次不分, 平均對待。 具體運用時,也有用反襯的手法。即把矮小次要的置於前面, 主體置於後面。可視構圖需要和表現手法而定。 虛實: 一幅畫,總體布局上必須有虛實對比,一般說來,「 有畫處為實,無畫處為虛」或者說「有筆墨處為實、無筆墨處為虛」 。這都是說明畫面上的空白和物象的對比關系。 在構圖上常有虛實相間、虛實互用、以虛顯實、以實破虛等手法。 花鳥畫一般不畫背景,留出大塊空白,即是「虛」, 而所畫之物即為「實」,或者近者為實而遠者為虛, 或者主為實賓為虛,都是為了畫面的對比效果。「虛」能給人以「 遷想妙得」之功,所謂「意到筆不到」、「意猶未盡」也正「 以虛顯實」的絕妙效果。切忌滿紙筆墨,所畫物象占據一切空白, 畫得嚴嚴實實,反而使觀賞者感到閉塞,失去了遐想之餘地。 圖45,在構圖上除兩枝梅花有主輔之分外, 在左上方留出大塊空白,即是為了求得虛實效果。 疏密: 中國畫理中有「密不通風,疏可走馬」之法則。 構圖時應密處密,疏處疏,疏密有致才能節奏生動,平鋪直敘, 沒有疏密變化則刻板平淡,觀之乏味。畫梅花,主要是處理好枝幹、 花朵、苔點等點、線、面的排列交叉關系。上圖, 前面主體枝幹濃而密,後面輔枝淡而疏。 聚散 :是指集中與分散的關系。畫梅花, 花朵的分布必須有聚集在一起的,有疏落分散的, 聚散之間要互相聯系,做到聚而不塞,散而不散,才能富有韻律, 引人入勝。切忌平均分布、散點布局。 藏露、隱現: 根據意境和畫面藝術手法的需要, 在構圖時,往往某些部分要藏,某些部分要露。 某些部分要畫得顯眼些,某些地方則要隱蔽些。 一般是主體部分要醒目突出,陪襯部分隱蔽些。但有些構圖, 主體部分也要有藏露、隱現。如表現古梅老乾為主的畫面「 老乾新姿」,構圖時盡管老乾占據畫面主要位置,但具體著筆時, 必須處理好藏露隱現的關系。才能使畫面產生大小粗細、 濃淡前後等強烈對比和含蓄多變的藝術效果 開合: 是指畫面構圖的完整統一。門窗有開關,故事有始末, 文章有開頭結尾,畫畫同樣有起有結。有的畫使人感到沒畫完, 這就是沒有合好。如畫一條龍,畫龍身為「開」,點睛則為「合」, 畫龍不點睛,則是死龍。畫梅花也如此,只圈點花瓣而不點花心, 猶如畫龍不點睛,顯得沒精神,也就是只開不合。無論小構圖、 大構圖都要處理好開合關系,有的畫面有幾個開合, 都要認真處理好,使其達到完整統一。切忌有頭無尾,半途而廢。 呼應:也稱「顧盼」,是指畫面的物象形態,色調互相協調、呼應, 相映成趣。構圖上應在上下、左右、前後、主輔等各個方面去考慮, 使之做到顧盼有情,氣脈貫通,情景交融。切忌機械湊合、 各自東西互不關聯。 圖47,主體梅,主幹上發,旁發小枝在畫面上方轉而下垂, 和右下側梅枝上下呼應,形成顧盼之勢, 使畫面構圖富有變化和情趣。避免了主輔兩枝梅花, 枝條全都上發的單調局面。 綜上所述,既是一般花鳥畫構圖中創造形式美的重要法則, 也是畫梅花時應該掌握的規律。梅花構圖和其他花卉大同小異, 根據梅花以表現枝幹為主,構圖上可歸納為「長短、粗細、多少、 縱橫」八個字。梅花的一切構圖形式,萬變不離其宗, 都發自這八個字。 構圖力求形式優美,變化萬千,時又求得統一,「變化統一」 是構圖的總要求。變化與統一是事物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 一幅畫無「變」則板,「變」過則亂。也就是說,畫畫時在筆墨、 形體、色彩等諸方面太統一,必然呆板、單調、無生機。 必須造成表現手法上的各種「矛盾」,才能產生起伏、 滌盪和節奏韻律等美的東西。梅花構圖, 也正是運用矛盾的對立統一法則,創造出各種各樣的構圖形式。 為使初學者易於掌握,現介紹幾種主要的梅花構圖方法,以供參考。 長短參差法:即運用梅枝的長勢,以長線和短線的不同安排, 形成對比。當畫兩枝梅花時,不論枝條向背如何, 左右並列還是前後重疊,均應一長一短、一高一矮、一主一輔、 一疏一密、一濃一淡。「長」者為畫面主體,「短」者輔佐。「長」 者,使畫面富有變化。只長無短單調孤立,只短無長則無主心骨。 有長有短,則主次分明,是畫梅構圖基本一法。 粗細相間法:粗和細是又一對矛盾對立的統一體。梅花有老乾、 新枝,有粗干、細枝,組合到一個畫面上, 能產生強烈的形體對比效果,特別在創作大幅面構圖時,(如中堂、 橫披)採用粗細相間的多層次構圖,能使畫面充實飽滿,氣勢雄渾。 縱橫交錯法:梅花紛繁多姿,有上發、下垂、橫倚和回折等, 在構圖時可將兩種發枝式組合到一個畫面上,形成縱橫交錯。 其變化很多,可以前橫後縱,也可前縱後橫。可以用左橫枝交錯, 也可用右橫枝交錯。至於「S」、「之」等形式的梅圖, 實質上都屬縱橫交錯式范圍之內, 只是交叉時角度有大小運用不同而已。 三線組合法:一幅畫,梅花枝幹態勢, 可以用幾條線作為基本單位來概括成構圖骨架。 構圖時一條線太孤立,兩條線仍然單調,三條線四條線足可以了。 這三條線中有一條是主線,在全畫中起主導作用, 在畫面中占的份量較重,位置比較明顯,勢也比較清楚。 第二條是輔線,輔線和主線的走勢基本一致,略有角度, 以輔助主線的勢,但比主線要弱(或短、或細、或淡)。 第三條是破線,用它把主線和輔線穿插交織起來。 三條線交叉的方法很多,可以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可以從左到右,也可以從右到左,千變萬化,全在於靈活運用。 四邊出枝法:畫梅花,枝幹總得從畫面的四邊進入。 四邊即上下左右,每一邊可在兩端出枝, 一張畫面可有八個理想的出枝位置。 切忌在畫四個角上或四邊正中出枝。 以上介紹的幾種構圖方法,只是入門的初步, 在不斷的藝術實踐和深入生活中,通過觀察寫生,融匯貫通, 舉一反三,定能掌握和創造更多的構圖方法。
❹ 國畫梅花誰畫的最好
梅花是我國的十大名花之一,集高潔、秀雅、堅毅於一身,色、香、韻、姿俱佳。古往今來,不少畫家與梅花結下了不解之緣,或繪之以畫,或寄之以情,留下了許多軼聞逸事:
宋代大畫家宋伯仁,篤志畫梅,每當梅開時節,便從早到晚在梅園中細致觀察,將梅花的低昂、俯仰、分合、卷舒,從萌芽到花開,從盛開到枯萎的各種形態一一描繪下來,精選出100餘幅不同姿態的梅花裝訂成冊,並在每幅下題五言詩一首,留下了著名的《梅花譜》。由於他的梅花畫得「喜神」,後人稱他的《梅花譜》為《梅花喜神譜》。
元末畫家王冕不僅為梅花作傳,而且隱居九里山中,植梅千株,結草廬三間,自題為「梅花屋」。他擅畫墨梅,淡墨點染花瓣,濃墨勾點蕊萼,獨見新妍,所畫的一幅《墨梅圖》題畫詩:「事家洗硯池邊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留得清氣滿乾坤。」流露了畫家以梅自喻的心聲。他有時用胭脂作沒骨梅,別具風格。
明代畫家王謙愛畫梅花,筆法蒼古,雄勁超逸,他筆下的梅花多蒼老蟠屈,枝柯如鐵,千枝萬蕊,姿致萬千,在郁密之中具有清奇的韻致。他與人合作的《歲寒二雅圖》,世稱傑作。
清代畫家金農擅長畫梅花,梅干用濃淡墨隨意寫之,頓挫有如篆書,花瓣用意筆圈之,並在老乾和花萼上點以重墨,獨具風格,所畫梅花既瘦且繁,繁枝密萼,生機勃發。他特別喜歡畫寒梅,所畫的寒梅有「凌寒獨自開」的欺霜傲雪之英姿,寓意自己孤傲不阿的節志,如《梅竹圖》上的「凌霜雪,節獨高;我與君,共歲寒」便是突出一例。
清代畫家李方膺性愛梅花,家鄉居室命名為「梅花樓」,所畫之梅以瘦硬見稱,筆法蒼勁老厚,老乾新枝,虯龍盤曲,鐵骨銅皮,蒼勁穩健,自成一格,正如他在一首題畫詩中所雲:「鐵干銅皮碧玉枝,庭前老樹是吾師。畫家門戶終須立,不學元章和補之。」他所作的大幅梅花,古干橫空,蟠塞夭嬌,蒼老渾朴,墨氣淋漓,體現出一種寧折不彎的倔性格。
近代藝術大師吳昌碩一生酷愛梅花,早年曾在故里親植梅花三十餘株,每當寒梅著花,徘徊園中,反復觀賞,難怪自稱「苦鐵道人梅知己」。他謂畫梅為「掃梅」,單這一個「掃」字就體現了他畫梅的特點,真可謂自辟町畦,獨立門戶。他喜以硃砂、洋紅點紅梅,極富韻致。所作雪梅,墨華水韻,碎玉橫空,使人不知是雪是梅。他曾用詩和畫贊美賞梅勝地超山,在一幅梅花的題畫詩中寫道:「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憶我我憶梅。何時買棹冒雪去,便人花前傾一杯。」大師去世後,埋骨超山,以梅為伴,被傳為美談。
著名畫家關山月從小就喜歡梅花,其父曾在家中園內種有紅梅、白梅,讓他浸染其中。他所畫的梅花有「關梅」之稱,素享「當今畫梅第一人」之譽。他筆下的梅花高雅而熱烈,飄逸而凝重,瀟灑而朴茂,枝骨如鐵,花枝繁盛,花開熱烈,如火如荼。他的以梅花為題材的《俏不爭春》、《香港回歸梅報春》等名作已成為珍貴的藝術品。
❺ 國畫梅花的畫法
枝乾的畫法
畫梅應先從出枝入手。出枝講的是畫枝幹,枝幹穿插得當,筆墨用得好,版整幅梅花即完成了大部分權。關於出枝,古人有「無女不成梅」之說,用書寫的「女」字較為形象地說明枝乾的交叉、組合。學畫枝幹,必先從第一筆枝幹練起。
出枝幹第一筆要知道在紙上下筆的位置,一般來講,應從紙邊的1/3位置入筆。此處入筆相比較紙角處或紙邊中央處入筆在視覺上感覺舒服。這也與西方繪畫「黃金分割線」的位置基本接近。這個位置在畫花鳥畫中都是適用的。
❻ 仙鶴與梅花的國畫表達的是什麼
國畫中仙鶴與梅花表達的是「品行清高、萬壽無疆」的意思。
東亞地區的居民,用丹頂鶴象徵幸福、吉祥、長壽和忠貞。在我國的文學和美術作品中屢有出現,殷商時代的墓葬中,就有鶴的形象出現在雕塑中。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鍾,鶴體造型的禮器就已出現。在國畫中,常把它和松樹繪在一起,作為長壽的象徵。
梅花作為傳春報喜、吉慶的象徵,從古至今一直被中國人視為吉祥之物。梅開五瓣,象徵五福,即快樂、幸福、長壽、順利與和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
(6)梅花新國畫擴展閱讀:
明朝和清朝給丹頂鶴賦予了忠貞清正、品德高尚的文化內涵。文官的補服,一品文官綉丹頂鶴,把它列為僅次於皇家專用的龍鳳的重要標識,因而人們也稱鶴為「一品鳥」。人們也把鶴作為高官的象徵。
辛亥革命以後,創作的詠梅詩詞和繪畫作品,是空前的,數量上已無法統計。特別是毛澤東、董必武、葉劍英、陳毅等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們以偉大的革命情懷和氣概,寫下了不朽的詠梅詩篇,成為梅花文化中的新氣象、新亮點。
這個時期的梅花作品,有的突出了詩、書、畫、印相統一的整體美感;有的更加強調中國畫水墨精神,以大寫意的筆法表現梅花的神韻;還有的善於借鑒西畫中交點透視、光影效果以增強表現力和視覺沖擊力。從他們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是「筆墨當隨時代」的創新精神。
❼ 國畫工筆梅花的畫法
一般工筆梅花需要以下幾個步驟來完成。
一、草稿:使用鉛筆打草稿,紙張不要專求。
二、過稿屬:將草稿放置在拷貝台上,上面覆一層熟宣,使用勾線筆(花枝俏等)將畫稿勾在宣紙上,這樣的做品稱為白描。
三、渲:在畫好的草稿上用墨來表現畫面的明暗,方法是:使用兩支較大的筆(一般為大白雲)一支蘸墨,一支蘸水,先點墨,在墨沒干之前用水渲開,造成一個自然的過渡。
四、染:方法和渲的步驟差不多,不過使用的是國畫顏料,這一步較為麻煩。為了讓色彩更加均勻厚實,一般要進行多次,有「三礬九染」之說。
五、勾線:在渲和染的過程中可能會造成原來的線條被色彩覆蓋,要重新勾一次線。
工筆畫的過程和技法非常復雜多樣,這只是基本的過程。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
❽ 在國畫中怎樣畫梅花特別是白梅花。
首先要有一個大體的構思:右下方畫一石,梅之主幹由左向右上斜出。
1、以斗筆或較大毛筆先蘸水,再蘸中墨以較快的速度畫石,適當加皴,不宜多。
2、再以大蘭竹蘸水後,筆尖蘸濃墨,先畫主要樹枝的枝頭,適當分叉,逐漸向下畫,注意節奏和速度,越畫水分和墨越少、越干,在這時畫主要枝乾的最粗部分,以較干淡之中墨邊畫邊皴出木本樹干老皮之質感。視情況可加輪廓線,並隨手點出些苔點。
大枝幹旁一般輔以中小樹枝,主幹較淡,那麼,這小枝可適當加重,在靠近石處,右上角處,可令枝斷開留出花的位置。
畫枝幹是極重要的一步。枝條要園勁,要用中鋒。畫到粗干時,墨變淡、變干,邊畫邊皴,這時則多用側鋒。加皴時可在主幹的側下部多用一些,這樣也增加了樹乾的明暗和立體感,這通過後來的渲染表現的更明顯一些。
3、以較小的毛筆鉤花,蘸淡墨。一般每個花瓣兩筆鉤成,骨朵也用兩筆構成,之所以兩筆主要是要放慢速度、筆筆到位、避免草草。鉤花時注意多畫些未開半開者,全開的要少些。並且切時注意花之向背、疏密。枝有疏密,花更要有疏密。在畫的過程中體會「密不通風、疏可走馬。」枝疏處花可疏,枝密處花可密;有時也可處理成枝疏處花密,枝密處花疏。
4、剔蕊點萼。因為開始考慮時要畫的是白梅花,白梅也應令其有色彩感。我便請大家用曙紅加墨,可先剔蕊。畫蕊時要挺住手腕,線要細挺剛勁,不能粗、不能弱、不能洇,每一根線都要氣貫始終,功力到位,因為這是最能體現梅花精神的地方。畫完花蕊以後,點花粉,不要拘泥於每絲一點,蕊絲相對整齊,粉點要園潤靈動。緊接著仍用曙紅加墨點萼,骨朵的方向全靠萼來表現和襯托。點萼更要干凈利落,絕不能拖泥帶水。在點萼的同時,視花密處之情況可適當增加少許小嫩枝,這與先畫好的枝相比有了色彩的差別,也可使密處更密。疏處更顯明朗。
5、為了增加畫面的生機,可點綴上幾只麻雀。這幅作品我們在左下粗枝幹上蹲著一隻,石之左面地上站兩只。
麻雀很簡單,也好畫,處理好了整個畫面便顯得生氣勃勃。
畫時先用赭石加墨點出頭頂,三隻的一次都點上。下面的兩只可畫一正面一略側,略側者一邊用較重的赭墨畫出翅,甚至露出微翹的尾羽。接下來用另一支筆蘸濃墨鉤畫出嘴、眼,再用淡赭墨分兩筆畫出鳥之腹部,兩筆一定要相對畫出。這時可以稍等,待半干後可在肩頭加黑點,下巴加黑點,並用墨畫出微側者之翅羽,用濃墨畫出麻雀之腿、爪,其腿爪一定要畫的勁挺尖利。也可光畫腿不畫爪子,像是站在雪地里(這當然還要作一些處理),我們這幅就先不畫爪子。
6、現在枝幹、花朵、萼、蕊等都已經干透了,下面可作一些簡單的渲染。
首先用畫麻雀剩餘的淡赭墨染一下梅花枝幹,不管枝幹是濃墨畫的還是淡墨的,全部用淡赭墨重畫一遍,這樣更顯其質感。
用淡墨加石綠染石,可以基本平塗。上部可略淡,下部可略深。仍用這個色將花朵的周圍作一些點染,不可洇入花內,這樣可使白花更顯潔白。這是畫白梅的方法之一,還可有多種表現白梅的方法,這會在今後逐步學到。
仍用這個顏色在地面上點幾個大小不等的點子,像是開始溶化的春雪、小鳥在結伴覓食。接著在左上部用此色畫出一叢竹葉,作這幅畫中梅花的陪襯
❾ 國畫梅花枝幹用什麼筆畫
不同的畫法要用不同的筆
國畫梅畫枝幹畫法:
(一)國畫梅花勾皴法 用硬毫石獾、鼠尾一類的二號提斗筆從暗面入筆,邊勾邊皴,筆上水分宜少,灰墨蘸深墨分段畫出。 為了表現老乾邊緣的毛、澀質感,宜用側鋒逆行運筆。在暗面一側面好之後,隨即順勢用不同長短的弧線逐漸畫出老乾的主體形態,並勾出亮面部分老乾的輪廓線,此條線的行筆不宜過實,可有斷續以顯示筆意的靈活。待干後加點焦墨苔點就全部完成了這棵主幹。 國畫梅花老乾中伸出的粗枝可用雙勾加皴的辦法畫,也可用潑墨畫法一筆寫出。畫國畫梅花細枝嫩莖時行筆用濃墨中鋒,柔中寓剛,線宜光潔勁健不宜澀滯,長線不宜太直,要有弧度,有提按,以體現嫩莖的柔韌和「俏」。三枝的穿插多以「女」字形排列或「戈」字與「之」字的結合,兩枝不能並行,更不宜相切或垂直相交成「T」字型、「十」字型。如實在難以處理,可在粗細、長短及墨色的濃淡上求變化。
(二)潑墨法 潑墨法畫國畫梅花枝幹時首先要注意墨色上濃淡干濕的變化,處理好調墨和蘸墨之間的關系,用大號硬毫提斗筆飽蘸墨色側鋒逆行運筆,隨筆勢的發展筆鋒亦隨之相互轉換,通過提按、頓挫以及筆的順勢強化筆法上的變化,要一次蘸墨一氣呵成。對行筆當中出現的散鋒或枯澀筆墨,要順其自然予以保留,待墨色干透後通過罩色全其神貌。國畫梅花主幹可用復筆畫法,左右兩筆並行排列,先左後右依次畫出。主幹完成後順勢寫出粗枝及嫩莖,其畫法同於勾皴畫法部分所述。
答案來源:
國畫梅花枝乾的畫法
作者:沐陽
❿ 優秀梅花國畫作品有哪些
1、木清《春滿乾坤》
老乾新枝,昂揚向上,豪放不羈,盡顯梅花的勁峭冷香、豐韻傲骨。主幹之分枝以中鋒勾撇,挺拔堅韌。枝節之上的梅花競相吐蕊開放,以枝多花繁為一大特色,枝繁花茂,但繁而不亂,疏密有緒,圈花點蕊,別出新意,顯示了枝幹勁俊、千花萬蕊、天真爛漫、生機盎然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