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梅花三鹿

梅花三鹿

發布時間: 2022-02-13 21:34:03

1. 《梅花三弄》是什麼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是一種古老的撥弦牙器,是中國古代最具文人氣息的樂器。古琴屬自娛的室內雅樂,追求的是中國藝術弦外之音的深邃意境。在中國古代文化中,琴象徵著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完美的道德修養。古人相信天地的氣象就蘊涵在琴中。作為「正音」,琴樂寄寓了中國千年的正統思想和文化。古代成語「焚琴煮鶴」就以「琴」和「鶴」來代稱高雅珍貴的文化形態。傳說距今三千年左右,伏羲看到鳳凰在梧桐樹上棲息,姿態優雅動人,就根據鳳凰的形象。用梧桐木做了一張琴,從此,世上就有了琴。

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徵著金、木、水、火、土。周文王為悼念死去的兒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紂時,為了增加士氣,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稱「文武七弦琴」。高貴秀麗的琴形有頸、肩、腰、尾、足,完整精巧,似與鳳身相應。琴身每個細小部件名字都很動聽:承露、弦眼、琴軫、鳳眼、護軫、龍齦、冠角、雁足等。

琴在漢以後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它小巧方便,也容易改進,所以很受文人喜愛。魏晉南北朝時期,古琴藝術得到迅速發展,形制基本定型。琴身是扁長的木質音箱,琴的面板多用桐木或杉木製成,有七根弦,外側鑲嵌有13個標示音位的玉徵或金徵,背板用梓木製成,開有「鳳沼」和「龍池」一大一小兩個出音孔。琴周身刷漆。以黑色為主,也有棕色和紅色。琴身的漆經過百年左右,開始產生斷紋,有了斷紋的琴音質會更美。古琴用絲弦,最佳者呈半透明狀,稱為冰弦。演奏時左手按弦、右手彈弦,姿態優雅端莊。

古琴,與生俱來就帶著超然淡遠的氣質,琴曲能集中體現出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所追求的清、微、淡、遠的審美意境。中國十大古琴曲有《高山流水》、《廣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陽簫鼓》、《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漢宮秋月》、《陽春白雪》。東晉《碣石調·幽蘭》曲譜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樂譜。婦孺皆知的《高山流水》把俞伯牙斷琴謝知音的故事譜成了情深誼長、相知相惜的千古絕唱。歷代文人雅士以琴寫怨、以琴寄愛、以琴托志,寄予個人懷抱。孔子、司馬相如、蔡邕等都以彈琴而著稱;漢代司馬相如曾用綠綺琴奏《鳳求凰》曲,琴挑美人卓文君芳心;李白聽蜀僧彈琴「為人一揮手,如聽萬壑松」;白居易慨嘆「不辭為君彈,縱彈人不聽」;孟浩然「一杯彈一曲,不覺夕陽沉」,王維「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琴音清而不淺,晦而不澀,疾徐相間,契合中國畫那種水墨煙雲、情景相融的蘊藉境界,東晉大畫家顧愷之的《斫琴圖》,唐代周昉的《調琴啜茗圖》,宋徽宗趙佶的《聽琴圖》,元代朱德潤的《林下鳴琴圖》,明代仇英的《柳下眠琴圖》,皆以妙筆丹青凝固了優雅琴音。音樂總是境由心生,聽琴彈琴皆需琴心,仕女、文人調弄著素琴,流露出愜意閑適的神態。琴不僅成為中國古典音樂的象徵,更顯現出東方文化的精髓。

古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曲譜最早見於明代《神奇秘譜》,譜中解題稱此曲前身為晉代桓伊所奏的笛曲《梅花落》,而這又與王徽之有著不解之緣。王徽之有一次出遊,乘坐的船停在岸邊,正巧桓伊從岸上經過。船上的客人有認識桓伊的,便指給王徽之看。王徽之便讓人上岸邀請桓伊:「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桓伊當時已是朝中顯貴,但素聞王徽之大名。聞其相邀,便下車至舟中,坐在胡床上,為王徽之吹奏了這曲《梅花三弄》。吹畢,上車而去。從頭至尾,賓主竟未有一句話語交談。

王徽之是王羲之的第五個兒子,也是東晉一位名士,為人清雅放曠。《世說新語》中記載,他曾借別人的空宅居住,住下後便令人種竹,有人問他不嫌麻煩嗎?他指著竹說:「何可一日無此君?」另有一次,王徽之在山陰時,夜裡下起了大雪,他忽然想見朋友戴逵,當時戴居地很遠,但他依然連夜乘小船前往,長途跋涉後到達朋友住處,卻連門也沒有進又直接返回,人問其故。他說:「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其放誕疏狂可見一斑。但魏晉士人能放誕如斯,大多也能深情至極。王徽之與弟弟王獻之感情很好,獻之去世後,他坐在弟弟的靈床上,取過獻之最愛的琴調弦欲彈,幾不成調,遂把琴擲於地上,說:「子敬!子敬!人琴俱亡矣。」慟絕良久,不到一個多月也去世了。

而桓伊同樣是一位性情中人,他是東晉的一位高官,身為武將,曾參與著名的「淝水之戰」,在謝安領導下,與謝玄、謝石共同率領晉軍打敗了強大的前秦軍隊。桓伊在音樂方面有突出的才能,當時人稱他為「江左第一」。他是一流的笛子演奏家,杜牧《潤州》詩中有「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聞吹出塞愁」之句。桓伊為人謙虛樸素,個性不事張揚,因而立有大功卻從未招人忌恨。

正是晉人曠達不拘禮俗、磊落不著形跡的名士風度,才成就了這一千古琴曲。如今遙想悠悠千載的那幕場景,讓我們仍心存溫暖和感動。

桓伊的《梅花三弄》原譜為琴簫合奏,它十段各有小標題,其節奏較為規整,宜於合奏。全曲整段三次奏響主題,都是用手指輕點琴弦奏響「泛音」,因為清脆空靈的泛音正襯托出梅花的清雅的品質。而主題三次變奏這樣的結構,也就是「三弄」之義,「為梅花三弄之調,後人以琴為三弄焉」,所謂一弄叫日、二弄穿月、三弄橫江。以此來描繪梅花不懼嚴寒、迎風怒放、幽香溢遠的氣質。樂曲的引子部分親切優美,節奏則平穩舒緩、跌宕起伏,精練地概括了全曲的基本特徵。第一段是古琴在低音區出現的曲調,冷峻肅穆,勾畫出一幅霜晨雪夜、草木凋零、梅花傲放的畫面。前12小節以五度、六度的上下行跳進音程為特徵的旋律,結合穩健有力的節奏,富有莊重的色彩,彷彿是對梅花的贊頌。後14小節多用同音重復,附點節奏的運用使旋律富於推動力,似乎梅花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晃動起來。接著便是樂曲音樂主題的第一次重現,這段優美流暢的曲調輕巧、跳盪地在這部分音樂中三次循環出現,表現出一種「風盪梅花、舞玉翻銀」的意境。

《梅花三弄》在南朝至唐流傳時表現的離愁別緒和怨感哀傷的情感,而在後世逐漸改變為贊美梅花凌霜傲寒、高潔不屈的節操與氣質。梅花形簡而格高,瓣薄並不繁復,卻耐得住清寒和孤寂。山坡,高崗,牆角,梅花凝於虯干勁枝,莊重而內斂地開著,經霜愈艷、遇雪愈香,沒有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在苦難中脫穎而出,緣自清高的品性、不屈的信念、執著的追求。所以,文人詩客把梅花的氣質移入人的精神中,如南宋詩人盧梅坡有「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北宋詩人林逋有「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明朝文人錢謙益有「今夕梅魂共誰語?任他疏影蘸寒流」。花有格,人有品,以梅花借代人格,用琴音傾訴心音。而「梅為花之最清,琴為聲之最清,以最清之聲寫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韻也。」《梅花三弄》曲調悠揚,輕快透澈,以古琴曠古超然的聲音來演繹梅花的脫俗氣質,實為絕配。

現今影響最大的曲譜是虞山派《琴譜諧聲》(清周顯祖編,1820年刻本)中所載的琴簫合譜,以及廣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譜》(清秦淮瀚編,1868年刊本)。前者以節奏規整見長,後者則較自由,特別是曲終前的轉調令人耳目一新。1972年,此曲再經改革,保留原作音調,由王建中改編成鋼琴曲,表現毛澤東詩詞《詠梅》的主題。全曲將梅花之美、梅花之傲描摹得淋漓盡致,而曲後的志趣更顯豁達明亮。

要彈好這首曲子,涉及到的古琴技法相當多,而且節奏疾徐及細部的處理都十分關鍵。最重要的還在於演奏者的文化內涵和人格修養也會影響其演奏的音樂意境,高尚者所奏之音必是清雅脫俗的,而卑劣者所奏之音一定是喑啞惡濁的。因此,從這個角度上講,《梅花三弄》正是中國士人清雅氣質的典型表現。

2. 梅花三弄是什麼意思

古曲名。據明朱權《神奇秘譜》稱,此曲系由晉桓伊所作的笛曲改編而成。內容寫傲霜鬥雪的梅花,全曲主調出現三次,故稱。梅花三弄》是笛曲或簫曲,後被改編為琴曲。「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調反復演奏三次。

這種反復的處理旨在喻梅花在寒風中次第綻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個性和節節向上的氣概。整首樂曲由兩部分構成,包括10個段落及尾聲。前6段為第一部分,採用循環體形式,旋律流暢、優美,節奏明快。



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採用循環再現手法,後四段為第二部分,描寫梅花靜與動兩種形象。樂曲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借物抒懷,來歌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

一首琴曲《梅花三弄》覺別具風情。「梅為花之最清,琴為聲之最清,以最清之聲寫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韻也。審音者在聽之,其恍然身游水部之東閣,處士之孤山也哉」。「從容和順,為天地之正音;而仙風和暢,萬卉敷榮,隱隱現於指下。

3. 求《梅花三弄之梅花烙》1993年百度雲資源,馬景濤主演的

鏈接:


提取碼: 46x2
導演: 沈怡
編劇: 林久瑜、瓊瑤
主演: 馬景濤、陳德容
類型: 劇情、愛情、古裝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台灣
語言: 漢語普通話
首播: 1993-10-13(中國台灣)
集數: 21
單集片長: 44分鍾
18年後,男嬰皓禎(馬景濤 飾)長大成人,並與靠賣唱為生的女子白吟霜(陳德容 飾)相愛了。不求名分的吟霜住在與世無爭的房子里,每天等著皓禎偶爾來臨。

4. 梅花三弄什麼意思呀

《梅花三弄》是一首最古老的古琴曲,它旋律優美流暢,形式典雅獨特,通過對梅花凌霜傲雪神態的描寫,贊頌文人高潔的品格,藝術價值很高。作者桓伊系東晉「淝水之戰」名將。
《梅花三弄》樂曲主題表現梅花,三弄實際是三個變奏,古代有:高聲弄,低聲弄,游弄之說。

全曲共分十段,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採用循環再現手法,後四段為第二部分,描寫梅花靜與動兩種形象。

梅花三弄, 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曲譜最早見於明代《神奇秘譜》。譜中解題稱晉代桓伊曾為王徽在笛上「為梅花三弄之調。後人以琴為三弄焉」。此說源於《晉書 · 列傳第五十一》,但未寫明是以梅花為題材。郭茂倩《樂府詩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鮑照(約414~466)《梅花落》解題稱,「《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聲猶有存者」。今存唐詩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說明南朝至唐間,笛曲《梅花落》較為流行。關於笛曲《梅花落》改編,移植為琴曲《梅花三弄》,有托於唐人顏師所作《江梅引 · 憶紅梅》中「漫彈綠綺,引三弄,不覺魂飛」句,說明此曲寧代尚流傳。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聲演奏主調,並以同樣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復3次,故稱為《三弄》。《樂府詩集》卷三十平調曲與卷三十三清調曲中各有1解題,提到相和三調器樂演奏中,以笛作「下聲弄、高弄、游弄」的技法。今琴曲中「三弄」的曲體結構可能就是這種表演形式的遺存。
關於《梅花三弄》的樂曲內容,歷代琴譜都有所介紹,與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現怨愁離緒的情感內容不同。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潔不屈的節操與氣質為表現內容,今演奏用譜有虞山派《琴譜諧聲》(清周顯祖編,1820年刻本)的琴簫合譜,其節奏較為規整,宜於合奏;廣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譜》(清秦淮瀚輯,1868年刊本),其節奏較自由,曲終前的轉調令人耳目一新。

5. 《梅花三弄》的「三弄」是什麼意思

三弄又稱《梅花三弄》,中國古琴名曲。以泛聲演奏主調,並以同樣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復三次,故稱為《三弄》。

關於《梅花三弄》的樂曲內容,歷代琴譜都有所介紹,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現怨愁離緒的情感。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潔不屈的節操與氣質為表現內容,「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調,高妙絕倫,後人入於琴。」

「梅為花之最清,琴為聲之最清,以最清之聲寫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韻也」「三弄之意,則取泛音三段,同弦異徵雲爾。」 (明《伯牙心法》)從這里可看出,它首先是一首笛曲,後來才改編成古琴曲(作者究竟何人,難以定論)。

值得注意的是,唐以前所稱的「笛」其實即現代的簫。《梅花三弄》在清代又被改編為琴簫合奏曲,或可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晉代笛曲的風格。



(5)梅花三鹿擴展閱讀:

《梅花三弄》的歷史典故是東晉大將桓伊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調》的故事。

《晉書·列傳五十一》和《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里都曾記載了這段典故。桓伊善吹笛在當時很有名氣,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慕名已久,但一直沒有機會聽其演奏。王徽之應召赴東晉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碼頭。恰巧桓伊在岸上過,桓伊與王徽之並不相識。

這時船上一位客人性:「這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王徽之便命人對桓伊說:「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

桓伊此時已是貴胄,但他也久聞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車坐在胡床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調,笛聲悠揚動聽,清亮激獵冬高妙盡倫。奏完畢,桓伊立即上車,揚長而別,賓主雙方沒有交談一句話。晉人之曠達不拘禮節、磊落不著形跡,由此事可見一斑。

6. 梅花三弄是什麼意思

古典曲目《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國傳統藝術中表現梅花的佳作。《神奇秘譜》記載此曲最早是東晉時桓伊所奏的笛曲。後由笛曲改編為古琴曲,全曲表現了梅花潔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此曲借物詠懷,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來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此曲結構上採用循環再現的手法,重復整段主題三次,每次重復都採用泛音奏法,故稱為《三弄》。體現了梅花潔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瓊瑤的作品《梅花三弄》中《梅花烙》中的發簪在《水雲間》中出現過,而且有個賣貨郎也是線索人物,在三部中都有出現

7. 梅花三弄是指什麼暗語

人們寄情於梅花,以詩、畫、樂來表現梅花潔白、芬芳、耐寒的特點以及傲霜高潔、情趣高雅等具有高尚人格美的品質。

梅花三弄:中國古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曲譜最早見於明代《神奇秘譜》。譜中解題稱晉代桓伊曾為王徽之在笛上「為梅花三弄之調。後人以琴為三弄焉」。此說源於《晉書》列傳第五十一,但未寫明是以梅花為題材。

郭茂倩《樂府詩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鮑照(約414~466)《梅花落》解題稱,「《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聲猶有存者」。

劇情介紹

碩親王府的福晉雪如為了能在側福晉之前生下一個兒子,以此保住自己的地位,偷龍轉鳳,把自己的女兒送走,為了日後可以相認,雪如用王爺送他的梅花簪在女嬰的右肩上烙下了一個梅花印記。

換來的兒子皓禎帶給雪如的是幸福,是榮譽。十二歲時就和皇上一起狩獵時活捉了一隻白狐,但只割了一叢狐毛就放了它,這只通靈的白狐三回首後才離開,這件事一時傳為佳話。



8. 梅花三弄的概述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據《太音補遺》和《蕉庵琴譜》所載,相傳原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後來改編為古琴曲。琴曲的樂譜最早見於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譜》。
梅花,志高潔,冰肌玉骨,凌寒留香,歷來是文人墨客詠嘆的對象。《梅花三弄》是笛曲或簫曲,後被改編為琴曲。「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調反復演奏三次。這種反復的處理旨在喻梅花在寒風中次第綻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個性和節節向上的氣概。整首樂曲由兩部分構成,包括10個段落及尾聲。前6段為第一部分,採用循環體形式,旋律流暢、優美,節奏明快。其中泛音主題循環3次出現,使曲調清新活潑,從而突顯出梅花做人的氣質與節節向上的高尚品質。第二部分(7—10段),與前一部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旋律跌宕起伏、急促的節奏以及音調和節拍上的不穩定都為我們展現了梅花傲然挺立在寒風中的堅毅畫面。第二部分一靜一動、一柔一剛,剛柔並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彷彿為我們展現了梅花千姿百態的優美形象。
在《樂府詩集》卷三十平調曲與卷三十三清調曲中各有一解題,提到相和三調器樂演奏中,以笛作「下聲弄、高弄、游弄」的技法。今琴曲中「三弄」的曲體結構可能就是這種表演形式的遺存。正因為如此,這首具有高雅氣質的樂曲除在古琴上被演奏外,還被改編為鋼琴獨奏曲、琵琶獨奏曲、古箏獨奏曲、笛簫合奏曲等民樂合奏多個演奏版本。

9. 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三部作品分別為《梅花烙》、《水雲間》、《鬼丈夫》。這三部作品分別講了三個動人的愛情故事。
梅花三弄:中國古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曲譜最早見於明代《神奇秘譜》。譜中解題稱晉代桓伊曾為王徽之在笛上「為梅花三弄之調。後人以琴為三弄焉」。此說源於《晉書。列傳第五十一》,但未寫明是以梅花為題材。郭茂倩《樂府詩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鮑照(約414~466)《梅花落》解題稱,「《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聲猶有存者」。今存唐詩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說明南朝至唐間,笛曲《梅花落》較為流行。關於笛曲《梅花落》改編,移植為琴曲《梅花三弄》,有托於唐人顏師所作《江梅引。憶紅梅》中「漫彈綠綺,引三弄,不覺魂飛」句,說明此曲明代尚流傳。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聲演奏主調,並以同樣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復3次,故稱為《三弄》。《樂府詩集》卷三十平調曲與卷三十三清調曲中各有1解題,提到相和三調器樂演奏中,以笛作「下聲弄、高弄、游弄」的技法。今琴曲中「三弄」的曲體結構可能就是這種表演形式的遺存。 關於《梅花三弄》的樂曲內容,歷代琴譜都有所介紹,與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現怨愁離緒的情感內容不同。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潔不屈的節操與氣質為表現內容,今演奏用譜有虞山派《琴譜諧聲》(清周顯祖編,1820年刻本)的琴簫合譜,其節奏較為規整,宜於合奏;廣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譜》(清秦淮瀚輯,1868年刊本),其節奏較自由,曲終前的轉調令人耳目一新。 另外"梅花三弄"也有人把之比做像征著梅花花開三度,每度都含有不同的韻味。一度開花稀少,欲露還藏;二度開花大片綻放,滿樹飄白;三度開花稀落,有綠芽相伴,象徵著冬去春來。而在梅花的花期內,一天賞梅花又分早、午、晚三個時間段。早上的梅花含苞欲放,晶瑩潔白,幽香陣陣;午時的梅花繁華盛開,燦爛芬芳,笑臉迎人;而傍晚的梅花伴著西斜的夕陽,落英繽紛,景緻非常迷人。 後來有瓊瑤的小說「梅花三弄」代表三個故事:一弄,梅花烙;二弄,鬼丈夫;三弄,水雲間。——梅花一弄斷人腸。梅花二弄費思量。 梅花三弄風波起,雲煙深處水茫茫。

10. 《梅花三弄》

古典曲目《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國傳統藝術中表現梅花的佳作。《神奇秘譜》記載此曲最早是東晉時桓伊所奏的笛曲。後由笛曲改編為古琴曲,全曲表現了梅花潔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此曲借物詠懷,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來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此曲結構上採用循環再現的手法,重復整段主題三次,每次重復都採用泛音奏法,故稱為《三弄》。體現了梅花潔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歷史版本
郭茂倩《樂府詩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鮑照(約414~466)《梅花落》解題稱,「《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聲猶有存者」。今存唐詩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說明南朝至唐間,笛曲《梅花落》較為流行。

關於《梅花三弄》的樂曲內容,歷代琴譜都有所介紹,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現怨愁離緒的情感。

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潔不屈的節操與氣質為表現內容,「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調,高妙絕倫,後人入於琴。」「梅為花之最清,琴為聲之最清,以最清之聲寫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韻也」「三弄之意,則取泛音三段,同弦異徵雲爾。」 (明《伯牙心法》)從這里可看出,它首先是一首笛曲,後來才改編成古琴曲(作者究竟何人,難以定論)。

今演奏用譜有虞山派《琴譜諧聲》(清周顯祖編,1820年刻本)的琴簫合譜,其節奏較為規整,宜於合奏;廣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譜》(清秦淮瀚輯,1868年刊本),其節奏較自由,曲終前的轉調令人耳目一新。

關於桓伊
桓伊,有人又叫他桓「野王」,功高名顯,但是非常謙遜,平易近人。他喜好音樂,能達到音樂的奧妙,「為江左第一」,有「笛聖」之美稱。他有一支「蔡邕柯亭笛」,經常自己吹奏。「書聖」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正好趕到京城金陵去,「泊舟青溪側」。桓伊沒有見過徽之。桓伊正好從岸上經過,船裡面有客人說:「啊,這就是桓野王啊。」王徽之就唐突地叫人去說:「聽說您善於吹笛,請為我奏一曲吧。」桓伊沒有將軍架子,他也聽說過徽之的名頭與音樂癖好,於是下車,盤踞於胡床,為他吹奏了三調,「弄畢,便上車去,客主不交一言」。這首笛子曲,後來成為中國膾炙人口的《梅花三弄》。
公元384年,他因為在383年的淝水之戰中協助攻破苻堅,「功封永修縣侯,進號右軍將軍,賜錢百萬,袍表千端」。桓伊去世後,安葬於南昌青雲譜,他的兒子桓肅之、孫子桓陵繼承了他的侯國。

【小說——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是瓊瑤小說三部曲,分別為《梅花烙》、《鬼丈夫》、《水雲間》。三部小說均有同名電視劇。

【電視劇——梅花三弄之《梅花烙》】
監制:魏文彬
出品人:歐陽常林
編劇:瓊瑤
導演:李平

演員表
馬景濤 飾 皓禎 陳德容 飾 白吟霜
魯文 飾 蘭公主 岳躍利 飾 王 爺
宋逸民飾小寇子 瀋海蓉 飾 雪 如
王秀峰飾 翩翩 馮光榮 飾 皓 祥

觀看:http://ctc.kedooo.net/LieBiao.asp?id=1478
劇情介紹

碩親王府的福晉雪如為了能在側福晉之前生下一個兒子,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偷龍轉鳳,把自己的女兒送走,為了日後可以相認,雪如用王爺送他的梅花簪在女嬰的右肩上烙下了一個梅花印記。

換來的兒子皓禎帶給雪如的是幸福,是榮譽。十二歲時就和皇上一臣狩獵時活捉了一隻白狐,只割了一叢狐毛就放了它,這只通靈的白狐三回首後才離開。這件事一時傳為佳話。

皓禎帶著一文一武兩個心腹小寇子和阿克丹偷偷跑出王府去龍源樓喝茶聽曲,遇見了一個可憐的賣唱女吟霜,被她的清秀和聰慧打動了,在白老爹死後租了個四合院給吟霜住,又找了一個小丫頭香綺來陪伴吟霜。但他卻不能把吟霜接進王府去,因為皇上已經賜婚蘭公主給他做妻子,而他竟然新婚五天都沒有圓房。雪如知道了兒子的心事,冒險把吟霜和香綺接進王府做了丫頭,不料卻被公主知道了,把吟霜討了去,日日折磨。一切都因吟霜有了身孕而改變,吟霜得到了全府人的承認,做了白姨太。這讓公主更加由妒生恨,設計摔倒吟霜,吟霜流產了,雪如看到了那個梅花烙印,二十一年前失去的女兒又回來了。

公主為了趕走吟霜,說她是九年前被放走的白狐變身,為了證明吟霜不是白狐現而是人,二十一年前偷龍轉鳳一事被翻了出來。這給碩親王府帶來了來滅頂之災,皓禎和王爺、福晉將被處以極刑。

吟霜認定了:「生相從,死相隨,午時鍾響,魂魄與你相會,天上人間,必時相聚」然而在她香魂歸去之時,公主向皇上求情特赦了碩親王府。等皓禎回來時已經太遲了。

【電視劇——梅花三弄之《鬼丈夫》】
劇名:梅花三弄之鬼丈夫
國家:中國台灣
地區:港台
類型:言情
導演:沈怡
編劇:瓊瑤

演員表
岳翎
李志希
杜寧林
何音

觀看:http://ctc.kedooo.net/LieBiao.asp?id=1480
劇情介紹
靠山的村子獵戶多,每當舊歷年終,這里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祭天謝典,感謝老天爺讓大家在即將過去的一年滿載而歸。樂梅和表哥寵達瞞著家人跑到霧山村來看熱鬧。為救一隻白狐——獵人們祭天的獵物而受了傷。柯起軒在楊萬里幫她包紮傷口,看到了她手腕上的梅花胎記,認出她就是和自己從小訂了親的袁樂梅。卻不敢相認。

十八年前,因為水災,袁家和柯家一起逃難,途中遭劫,反抗混亂中袁懷玉死了,而刺死他的那把刀柄卻在柯士鵬手上。映雪認定了就是柯士鵬殺死了自己的丈夫,樂梅的父親。

起軒和樂梅卻相愛了,以死明志。映雪終於點了頭。

就在成親前兩個月,起軒被一場大火燒死重傷,面目全非,還瘸了一條腿,起軒不願讓樂梅跟著他這個無用之人,讓所有的人騙樂梅他已經在火災中喪生。然而樂梅情願嫁給他的牌位。

起軒可以騙樂梅,卻騙不了自己的心,他愛樂梅。他每天徘徊在樂梅的窗前,卻不敢面對樂梅,就當樂梅發現了他的存在時他還騙她說自己是一個守園的老人,他認訓樂梅支不久改嫁。

紫煙卻在為兩個人傳遞信息,讓樂梅以為起軒的魂魄在落月軒里住著。兩個人就這樣傳達著自己的愛意。直到楊萬里知道了這件事,他一開始就認為騙樂梅嫁給牌位是一個錯誤,而現在起軒再去招惹樂梅更是錯上加錯。

起軒決定離開落月軒,離開柯家大院。 失去了起軒的一切消息的樂梅也失去對生活和希望。

映雪看著奄奄一息的樂梅,終於忍不住了,把一切真直告訴了樂梅,起軒卻怎麼也不肯和樂梅相認。樂梅用她的愛,她的溫柔,她的善解人意來打動了起軒。在所有人熱切的呼聲下,起軒終於肯回到了柯家大院,回到了樂梅的身邊。

【電視劇——梅花三弄之《水雲間》】
劇名:梅花三弄之《水雲間》
國家:中國台灣
地區:港台
類型:言情
導演:劉立立
編劇:瓊瑤

演員表
陳德容飾杜芊芊
馬景濤飾梅若鴻
陳紅飾汪子旋
羅剛飾汪子默

觀看:http://ctc.kedooo.net/LieBiao.asp?id=1479
劇情介紹

「水是西湖雲是天,踏遍紅塵路,結伴水雲間」。一群放浪形骸、無拘無束的畫家,一位極賦中國古典美的少女,一場歡合凄美的……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看人間多少故事,最銷魂梅葯三弄!
梅花一弄斷人腸,梅花二弄費思量。梅花三弄風波起,去煙深處水茫茫!
紅塵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

梅若鴻和杜芊芊第一相遇是在蘇堤上一個叫做「望山橋」的地方,梅若鴻被杜芊芊的美麗驚呆了,他迫不及待的要把芊芊帶回「醉馬畫會」給朋友們看。在這里,芊芊看到了有生以來看過的最新奇的一群人:汪子默、汪子旋兄妹和一奇三怪。她愛上了若鴻,愛上了「醉馬畫會」愛上了若鴻的水雲間。然而若鴻不敢接受芊芊,卻把她推給了汪子默--一個年輕有為的畫家為芊芊打破了終生不愛的誓言,看著芊芊和子默在一起,若鴻又無法抑制自己的心。他愛芊芊,卻把默默愛了他三年的子旋當成了芊芊。

愛情的力量之強大令人不敢相信,芊芊為了鴻在胸前紋上一朵紅梅花,若鴻綞還是沖破杜家上下、醉馬畫會全體人員的反對接受了芊芊。這時子旋卻懷上了若鴻的孩子,險些流產住進了醫院。這讓子默非常地瘋狂,以致於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舉動:他僱人到畫展上買下了若鴻一一幅心血之作,然後到杜家大院在慶祝的人群面前燒掉它們,叵鴻為了救畫了雙手受了傷,然而受傷更重的是他的信心、他的鬥志和芊芊的心以及所有人的心。

子默想透了,讓若鴻重新振作起來,重新拿回畫筆,收拾起自己的信心。 若鴻和芊芊以天地作證結了婚。

不久翠屏--若鴻十年前的妻子,一個得了重病的女人,帶著若鴻從沒見過面的孩子畫兒來了。芊芊傷心欲絕,離開 了水雲間,回到了杜家。失去了芊芊的若鴻為了治翠屏的病,只得以賣畫為生,日子很苦,心更苦,善良的翠屏為了成全丈夫和芊芊,在深夜投湖自殺了。

若鴻再一次掉進了谷底,無人能叫醒他。芊芊回來了,向他展示了他們愛情的見證——紋在她胸前的紅梅花。

歌曲:梅花三弄
歌手:姜育恆 專輯:憂郁王子特輯精選

紅塵自有痴情者
莫笑痴情太痴狂
若非一番寒澈骨
那得梅花撲鼻香
問世間情為何物
只教人生死相許
看人間多少故事
最消魂梅花三弄
(白:)
"梅花一弄斷人腸"
"梅花二弄費思量"
"梅花三弄風波起"
"雲煙深處水茫茫"

熱點內容
燕郊植物園梅花展2017 發布:2025-08-24 14:46:44 瀏覽:2
兒童插花的意義 發布:2025-08-24 14:43:49 瀏覽:930
如果你是一朵白雲 發布:2025-08-24 14:43:38 瀏覽:548
插花效果圖 發布:2025-08-24 14:43:37 瀏覽:49
牡丹江熊寶樂園門票 發布:2025-08-24 14:37:55 瀏覽:962
插花長壽花 發布:2025-08-24 14:28:34 瀏覽:34
花藝紋身 發布:2025-08-24 14:27:33 瀏覽:464
九件荷花壺 發布:2025-08-24 14:12:57 瀏覽:344
最好花盆栽 發布:2025-08-24 14:10:33 瀏覽:647
一朵雲吶 發布:2025-08-24 13:57:07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