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梅花
1. 如何觀賞梅花
梅花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審美趨向、情感脈絡和道德標准。
梅花是中華民族之魂,尊為「國花」,理所當然。 梅花自身的形態之美
引起人們注意的首先是事物的外貌形態,梅花的色、香、形三方面,個性明顯,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而中國美學又十分強調「以形寫神」、「神采為上」,因此總有浪漫的想像與精妙的比喻,使之神采活現。
色
梅花色彩眾多,而人們偏愛白、紅、黃三色。尤其白色,冰清玉潔與冰雪相和諧。「冰花」、「寒玉」和「白雪」等比喻應運而生:
「冰花個個團如玉」。
「姑射仙人冰雪膚」。
「一枝寒玉澹春暉」。
冰天雪地中的紅梅,象火炬、彩虹與綺霞般奪目鮮艷。頗具「紅裝素裹」的美:
「綠萼添妝融寶炬,縞仙扶醉跨殘虹」。
「薄醉當春斗綺霞」。
香
梅花的香,有「清」、「幽」的特點:
「天與清香似有私」。
「風遞幽香去」。
而中國人以其細膩、微妙和豐富的審美感受,浮想聯翩,將嗅覺的感受轉向視覺、味覺和觸覺。「孤」「暗」、「酸」乃至「冷」的感覺紛至沓來:
「孤香粘袖李須饒」。
「暗香浮動月黃昏」。
「一點酸香冷到梅」。
形態
梅花的形態可用:「疏」、「瘦」、「古」三個字來概括。「疏」不僅指出梅花的疏密程度,而且與中國人「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的審美習慣相一致:
「疏影橫斜水清淺」。
「疏枝橫玉瘦」。
「瘦」也是中國人崇尚的一種美,「書貴瘦硬方通神」(杜甫詩),「瘦骨清相」是魏晉風度的典型形象。
「尚餘孤瘦雪霜姿」。
「蕊寒枝瘦凜冰霜」。
「古」指梅花歷數百年風欺雪侮而產生的「柯如青銅根如石」的剛強、沉雄和堅毅之美。
「氣結殷周雪,天成鐵石身」。
「鐵干銅皮碧玉枝」。
古到極至,老乾虯龍,欲騰空而起:
「他年長就鐵龍干」。
以上詩句中,描述梅枝之橫斜、鐵龍,雖出於美學要求,但也道出了植物學特性。因為梅花在品種分類系統中,其枝型可分為直枝、垂枝和龍游三類。
梅花與其他景物組合共造意境之美
中國人在創造梅花美學時,除體現梅花自身的形態美之外,還藉助與其他景物的組合,創造更豐富、廣闊的意境之美。所謂意境是由客觀景物的誘發而在人們心中產生的境象。物以類聚,與梅花組合的景物也超脫不凡,充滿詩情畫意。
與水石、雪月等自然景物的組合
水是生命之源,「智者樂水」,「山無水而不活」。梅花開時,溪水淺而清,與高潔、疏瘦的梅花有一致的審美意向。在清亮柔緩的溪水映照下,梅花更加堅勁突出。
「水邊籬落忽橫枝」。
「春來幽谷水潺潺,的梅花草棘間」。
石為大地之骨,其堅貞、剛硬與梅花同格。
「又道寒岩放早梅」。
巨石為崖,將梅花置於幽崖空谷之中,意境更加清幽、氣勢更為宏大:
「幽崖斑白點疏條」。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雪是純潔的化身、嚴寒的使者,雪為梅花鋪開了宣紙般的銀白世界。
「冰雪林中著此身」。
「梅花歡喜漫天雪」。
因雪與白梅在色彩和形狀上非常相象,詩人常以此來大做文章。有時故意將兩者相混淆:
「雪處疑花滿,花邊似雪回。」。
「似雪是花花似雪,梅花又向雪中開」。
有時又讓梅、雪進行比賽: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這樣,雪與梅的關系就顯得既緊密又風趣了。
邀月為伍,是園林借景理論在梅花美學中的大手筆體現:
「庭空月無影,夢暖雪生香」。
「一枝清冷月明中」。
與松竹、水仙等植物的組合
梅與「凌風知勁節,負雪見貞心」的松與「凌霜雪、節獨完」的竹合稱「歲寒三友」,它們相互聚首,當是情理中的事了。
「松篁晚節應同操」。
「自是歲寒松竹伴」。
「予交三君子,氣韻各有適,及其風雪中,同凜歲寒色」。
開花「早於桃李晚於梅」的水仙,以其凌波仙骨與梅花氣味相投:
「一樹梅花伴水仙」。
與鶴、雀等鳥禽的組合
「羽毛似雪無瑕點」的白鶴,因林逋「梅妻鶴子」的佳話,而與梅結下不解之緣:
「花落不隨流水去,鶴歸常帶白雲來」。
「笑問梅花肯妻我,我將抱鶴家西湖」。
為了表現天寒地凍的程度和歌頌梅花凌寒不懼的品質,詩人畫家常以寒禽的畏縮哆嗦來進行反襯,產生妙趣橫生的效果。
「霜禽欲下先偷眼」。
「翠羽亦有心,忍凍先偷眼」。
梅花生發精神之美
著名國畫大師崔子范在談到世界藝術之差異時說:「黃種人的藝術,注重哲學和文學入畫」[1]。因此,中國美學所追求的不是對外界事物的模擬再現的真實,而是具有哲學高度的人生境界[3]。從梅花的題詠中,也證實了這一點。
孤清高潔
梅花的孤清高潔,與隱士高人崇尚的「遺世獨立」品格相吻合。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只有橫斜清淺口,澹然標格映須眉」。
凌寒報春
梅花凌寒不懼,報天下春然後隱去,直是仁人志士的化身了。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不是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梅花的這種「寒徹骨」經歷,既包含革命者的樂觀精神,又具有植物學屬性。因為梅花在滿足了開花所必需的需冷量(0℃~2℃)充分休眠之後,才會開花。
天人合一
中國哲人意識到人的倫理道德與自然規律有一種內在的密切聯系,兩者在本質上是互相滲透、協調一致的。因此總是從人與自然的統一中去尋找美。梅花是草木中的傑出代表,她蘊含著自然的運動規律:
「清香傳得天心在,未許尋常草木知」。
「數點梅花天地心」。
中國詩人不滿足於以旁觀者身份欣賞自然,有時乾脆「上下與天地同流」,將自身溶於自然之中:
「古梅如高士,堅貞骨不媚」。
「還疑孤影是前身」。
對梅花之美的發掘愈深,愈加體會到其與中國的哲學、倫理學、美學、文學和繪畫等學科聯系的緊密程度。審美是發動於客觀存在,升華於主觀創造的一個有機整體的流動過程。此文雖掛一漏萬,但若能擴展審美之門,放飛我們的願望、情感和理想,則這種認識意義得益的不僅是梅花,而且是一切藝術的了。
2. 觀賞梅花的特點
梅花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花期是在寒冬季節,每到梅花繽紛怒放的時候,它的花瓣嬌小玲瓏, 紅色花色。如烈焰般艷麗、白色花色如潔白的雪毛、綠色的花色如白色盤中碧綠的玉石,一片梅花林彷彿是一個人間仙境。如此嬌艷的花朵在人們的印象中彷彿只有在春天萬物復甦、百花齊放時才會有的景象,竟然會有一種花可以忍受住冷冽的寒冬為人們綻放出如此絢爛的花朵,為世界增添如此美麗的一景。 梅花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是它的用途廣泛,梅花是寒冬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是人們冬季重要的觀賞植物,梅花在很多的園林、庭院、公園等地方被廣泛種植,園林中搭配歲寒三友——松柏和竹子與梅花相互映襯,成為很多地方布景的重要的一個手法。梅花已經被廣泛用於美化城市、開發旅遊的一種重要的資源。梅樹的果實可以食用,它晾曬干後可以製作成就是我們平常食用到的話梅。另外梅子還具有葯用價值,能化痰止咳,它的酸甜可以增加進食。另外梅樹還可以作為雕刻用的木材。 梅花還具有一個特點就是象徵我們的民族精神。梅花在寒冬依然不屈地綻放,象徵我們民族不屈不饒、頑強奮斗、不畏艱難的可貴品質在它身上得到很好地體現。我們古代就有詩人詠詩歌頌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也被認為是最有氣節的花種。另外梅花雖然生長環境惡劣,但是依然快樂的綻放,表達了一種迎接希望的樂觀的性格。
3. 觀賞梅花始於什麼朝代
明代!
梅花是我國的傳統花卉。歷來愛梅、賞梅是一種時尚,至今仍然流行。
人們之所內以喜歡梅花,主容要因為梅花是人們心目中品位最高的一種花卉。梅花素有「四德」之譽。「四德」即是:「初生蕊不元,開花為享,結子為利,成熟為貞。」梅花還有「五福」之稱。「五福」就是梅花的五瓣所象徵的「快樂、幸運、長壽、順利、太平。」梅花具有凌霜斗雪、迎春開放、風骨俊傲、不趨榮利的風格。梅花還被人們譽為「清客」,是歲寒三友(松、竹、梅)之一。
賞梅就是以梅花之美叩開心扉,以美的力量掃除心中的煩惱,從而陶冶人的精神情操,促進身心健康。
賞梅一般有三個標准:色、香、韻。首先觀梅花的顏色,她紅而不艷、綠而不濃、白而有色;其次是聞梅花的香味,其香味雖不如蘭花那樣濃郁,但情景相隨、源遠流長;第三是觀梅花的韻致。梅花的韻致是通過其色、香、姿態情景品味出的一種意境,需要觀賞者去想像去細細品味。
賞梅較為流行「三美」「四貴」。「三美」即以曲為美、以奇為美、以疏為美。「四貴」即貴稀不貴繁、貴老不貴嫩、貴廋不貴肥、貴合不貴開。
願高標逸韻的梅花給您帶來美的享受和快樂。
4. 梅花是什麼季節開放
梅花是冬春季開放。
中國古代文人對梅花情有獨鍾,視賞梅為一件雅事。賞梅貴在「探」字,品賞梅花一般著眼於色、香、形、韻、時等方面。
形:古人認為「梅以形勢為第一」,即形態和姿勢。形態有俯、仰、側、卧、依、盼等,姿勢分直立、曲屈、歪斜。梅花樹皮漆黑而多糙紋,其枝虯曲蒼勁嶙峋、風韻灑落,有一種飽經滄桑,威武不屈的陽剛之美。梅花枝條清癯、明晰、色彩和諧,或曲如游龍,或披靡而下,多變而有規律,呈現出一種很強的力度和線的韻律感。
韻:宋代詩人范成大在《梅譜》中說:「梅以韻勝,以格高,故以橫斜疏瘦與老枝怪石著為貴。」所以在詩人、畫家的筆下,梅花的形態總離不開橫、斜、疏、瘦四個字。人們觀賞梅韻的標准,則以貴稀不貴密,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含不貴開,謂之「梅韻四貴」。
時:探梅賞梅須及時。過早,含苞未放;遲了落英繽紛。古人認為「花是將開未開好」,即以梅花含苞欲放之時為佳,故名「探梅」。梅花以「驚蟄」為候,一般以驚蟄前後10天為春梅探賞的最佳時機。 觀賞梅花的情境也十分講究。
5. 梅花幾月開花最好看
臘月的梅花最好看。梅花最佳觀賞期在2、3月份,通常是冬末春初,氣溫已經回升之後,它才會開花。它的花多是單生,也有兩朵生長在一個芽內的情況,花的直徑在2-2.5厘米之間,有較濃的香味。一般花先於葉子開放,顏色為白色、粉紅色,花瓣呈倒卵形,十分好看。
④還有更早開花的是江西的梅嶺,它的梅花在1月中旬便已經開放了,說起梅嶺,我想小夥伴們都不陌生吧,《琅琊榜》中的梅嶺就是此梅嶺,在劇中那裡是人們心中永遠無法抹去的悲痛發源地。
⑤西溪濕地的梅園梅花會在2月至3月陸續開放;
⑥日本的梅花則在1月下旬至2月陸續開花。
6. 梅花的開花時間
梅花的開花時間
梅花的開花時間通常是根據地域來進行的。通常在我國西南地區,它的開花時間是在12月份到來年一月份之間,而我國的華中地區梅花通常是在二月份到三月份之間進行盛開。華北地區是在三月份到四月份進行開花,初花到盛花可以延續七天左右,到花朵全部開放以後,大約需要15到20天的時間。
梅花(學名:Armeniaca mume Sieb.):小喬木,稀灌木,高4-10米;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平滑;小枝綠色,光滑無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葉邊常具小銳鋸齒,灰綠色。花單生或有時2朵同生於1芽內,直徑2-2.5厘米,香味濃,先於葉開放;花萼通常紅褐色,但有些品種的花萼為綠色或綠紫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紅色。果實近球形,直徑2-3厘米,黃色或綠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粘貼;核橢圓形,兩側微扁。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2n=16,24。
梅花原產中國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無論作觀賞或果樹均有許多品種。許多類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觀賞,還可以栽為盆花,製作梅樁。鮮花可提取香精,花、葉、根和種仁均可入葯。果實可食、鹽漬或千制,或熏製成烏梅人葯,有止咳、止瀉、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線蟲危害,可作核果類果樹的砧木。
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
7. 梅花有什麼觀賞作用
梅花是我國特有的傳統名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
據知孫中山推翻清皇朝後,建立中華民國,用五色國旗象徵各民族團結,並用梅花五個花瓣象徵五色旗。從此,梅花被人們稱為中華民族的象徵。這不僅梅花色香姿韻俱佳,有「花魁」、「花神」之美譽,而且它獨步早春,不怕嚴寒,而孕蕾斗雪開放的精神,歷來被文人墨客所贊美,故將與松、竹合稱「歲寒三友」,又與菊、竹、蘭並稱「花中四君子」。
所以,它最宜植於中國式庭園中,每當春節前後,冬殘未消之時,表現出「寒梅雪中春,高節自一奇」的骨氣。歷代文人詠梅、畫梅甚多,其中陸游詠梅寓意深沉,「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毛澤東讀陸游《卜運算元·詠梅》反其意而用之,以樂觀精神道出了「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另一種意境。
8. 觀賞的梅花有哪些顏色
梅花的品種有300多種,適合觀賞的種類有大紅梅、台閣梅、照水梅、綠萼梅、龍游梅等品種。觀賞類梅花多為白色、粉色、紅色、紫色、淺綠色。中國西南地區12月至次年1月,華中地區2~3月,華北地區3~4月開花。初花至盛花4~7日,至終花15~20日。梅花屬於長壽花卉,即使是在家盆栽,也經常可以養到十年以上。湖北黃梅縣有株一千六百多歲的梅花,為的晉朝所植,至今仍在傲然挺立。
9. 梅花有什麼觀賞價值
梅是薔薇科植物,多年生喬木。葉片闊卵形,葉柄上有兩個突起的腺體。花有專5個花瓣或為5的倍數;花色屬有白、紅、墨紅、粉紅等。花先葉而放,清香宜人。單瓣的品種,花後多能結果,味極酸;重瓣的品種一般很少結果,主要供人觀賞。梅樹栽培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我國長江以南栽培的最多。
10. 賞梅花詩句大全
古梅
宋·蕭德藻
湘妃危立凍蛟背,海月冷掛珊瑚枝。 丑怪驚人能嫵媚,斷魂只有曉寒知。
瓶梅
宋·張道洽
寒水一瓶春數枝,清香不減小溪時。 橫斜竹底無人見,莫與微雲淡月知。
紅梅
蘇東坡
年年芳信負紅梅, 江畔垂垂又欲開。 珍重多情關伊令, 直和根撥送春來。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新栽梅
白居易
池邊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時點檢來。 莫怕長洲桃李嫉, 今年好為使君開。
墨梅
趙秉文
畫師不作粉脂面, 卻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識, 夏馥從來琢玉人。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梅花
元·王冕
三月東風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 一聲羌管無人見,無數梅花落野橋。
立春日賞紅梅之作
元·元淮
昨夜東風轉斗杓,陌頭楊柳雪才消。 曉來一樹如繁杏,開向孤村隔小橋。
應是化工嫌粉瘦,故將顏色助花嬌。 青枝綠葉何須辨,萬卉叢中奪錦標。
憶梅
元·段克己
姑射仙人冰雪膚,昔年伴我向西湖。 別來幾度春風換,標格而今似舊無。
西湖梅
元·馮子振
蘇老堤邊玉一林,六橋風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爭歡賞,不為繁華易素心。
鴛鴦梅
元·馮子振
並蒂連技朵朵雙,偏宜照影傍寒塘。 只愁畫角驚吹散,片影分飛最可傷。
題畫墨梅
元·陶宗儀
明月孤山處士家,湖光寒浸玉橫斜。 似將篆籀縱橫筆,鐵線圈成個個花。
陽山道中
元·釋善住
雨余春澗水爭分,野雉雙飛過古墳。 眼見人家住深塢,梅花繞屋不開門。
春晚雜興
元·方回
芳草茸茸沒屨深,清和天氣潤園林。 霏微小雨初晴處,暗數青梅立樹陰。
冬詞
元·郭鈺
疏林晴旭散啼鴉,高閣朱簾 地遮。 為問王孫歸也未?玉梅開到北枝花。
寄跡武塘賦之
明·夏完淳
逢花卻憶故園梅,雪掩寒山徑不開。 明月愁心兩相似,一枝素影待人來。
題畫梅
明·徐渭
從來不見梅花譜,信手拈來自有神。 不信試看千萬樹,東風吹著便成春。
王元章倒枝畫梅
明·徐渭
皓態孤芳壓俗姿,不堪復寫拂雲枝。 從來萬事嫌高格,莫怪梅花著地垂。
明·唐寅
題畫
雪壓江村陣作寒,園林俱是玉英攢。 急須沽酒澆清凍,亦有疏梅喚客看。
早春
明·陳繼儒
春風無力柳條斜,新草微分一抹沙。 欲向主人借鋤插,掃開殘雪種梅花。
宋徽宗畫半開梅
明·趙友同
上皇朝罷酒初酣,寫出梅花蕊半含。 惆悵汴宮春去後,一枝流落到江南。
畫梅
明·方孝孺
微雪初消月半池,籬邊遙見兩三枝。 清香傳得天心在,未話尋常草木知。
畫梅
明·陳道復
竹籬巴外野梅香,帶雪分來入醉鄉。 紙張獨眠春自在,漫勞車馬笑人忙。
畫梅
明·陳道復
梅花得意佔群芳,雪後追尋笑我忙。 折取一技懸竹杖,歸來隨路有清香。
梅花落
明·薛暄
檐外雙梅樹,庭前昨夜風。 不知何處笛,並起一聲中。
早梅
明·通潤
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 香聞流水處,影落野人家。
丁卯新正三日寫梅
明·李日華
檀口粉肋含笑語,春風拂拂為開懷。 酒人得此添狂興,詩句從天潑下來。
題畫詩冊頁
清·普荷
無事不尋梅,得梅歸去來。 雪深春尚淺,一半到家開。
山中雪後
清·鄭燮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睛雲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
畫梅
清·金農
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樓若有人。 清到十分寒滿把,如知明月是前身。
題唐解元小景
清·惲壽平
雪後輕橈入翠微,花溪寒氣上春衣。 過橋南岸尋春去,踏遍梅花帶月歸。
題梅花
清·汪士慎
小院栽梅一兩行,畫空疏影滿衣裳。 冰華化雪月添白,一日東風一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