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梅花葉子薄
Ⅰ 臘梅花卷葉是什麼病謝!
臘梅易受卷葉蟲(卷葉蛾)的侵染,由於無法現場查看,僅根據幾個字的描述,不知是否為卷葉蟲.卷葉蟲幼蟲呈綠色,體長18~20毫米,受驚動會吐絲下垂.不妨掰開病葉看一下.
Ⅱ 臘梅葉子枯萎怎麼回事
光照不足或澆水頻繁、病蟲害等都會造成臘梅葉子枯萎。
1、缺乏光照
臘梅喜歡充足的陽光。只有充足的陽光才能保證它的葉子是綠色的和有光澤的。當沒有陽光時葉片的光合作用將減弱,導致葉片新陳代謝減慢和焦化。
處理:不要把蠟梅花放在一個很久沒有光的地方。如果是在露天栽培的話,就應該搬到陽光燦爛的地方去。如果盆栽是室內盆栽,則應移至明亮的地方或用散射光補充。
2、施肥太少
施肥不足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施肥不足,二是施肥間隔過長,造成花卉營養缺乏,葉面燒傷等症狀。
處理:適時施肥,但需注意不要過多施肥,一般15~20天施肥一次,通常施肥時應該採取「薄肥勤施」。
3、澆水太多
臘梅具有耐旱、耐澇的特性,這說明臘梅非常怕澇。如果它澆水太頻繁,每次澆水太多它的根就會腐爛,而且它不會吸收養分,因此一些葉子會變焦枯。
處理:注意澆水次數不要太頻繁,每次澆水也不要太多,如果是下雨天要注意排水,避免雨水在流域內積聚,導致流域內積水。
(2)臘梅花葉子薄擴展閱讀
臘梅栽培須知:
1、澆水
平時澆水以維持土壤半墒狀態為佳,雨季注意排水,防止土壤積水。乾旱季節及時補充水分,開花期間,土壤保持適度乾旱,不宜澆水過多。盆栽臘梅在春秋兩季,盆土不幹不澆;夏季每天早晚各澆一次水,水量視盆土干濕情況控制。
2、施肥
每年花謝後施一次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春季新葉萌發後至6月的生長季節,每10—15天施一次腐熟的餅肥水;7—8月的花芽分化期。
追施腐熟的有機肥和磷鉀肥混合液;秋後再施一次有機肥。每次施肥後都要及時澆水、鬆土,以保持土壤疏鬆,花期不要施肥。
盆栽臘梅,上盆初期不再追施肥水,春季要施展葉肥,每隔2—3年翻盆換土一次,在春季花謝後進行,同時換掉1/3的盆土。
3、病蟲害防治
1)炭疽病防治
徹底清除帶病落葉,集中銷毀,減少侵染源;噴灑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2)黑斑病防治
清除病落葉,集中銷毀,減少侵染源;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或0.3波美度石硫合劑。
3)蚜蟲防治剪除有卵枝條
集中銷毀;噴灑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6000倍液,或70%滅蚜松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50%馬拉松乳油1000—1500倍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臘梅
Ⅲ 臘梅花 葉子枯了怎麼辦
枯萎可能日照過多或澆水頻繁造成枯萎,另外一種便是病蟲害了。
生長習性
蠟梅性喜陽光,能耐蔭、耐寒、耐旱,忌漬水。蠟梅花在霜雪寒天傲然開放,花黃似臘,濃香撲鼻,是冬季觀賞主要花木。怕風,較耐寒,在不低於-15℃時能安全越冬,北京以南地區可露地栽培,花期遇-10℃低溫,花朵受凍害。好生於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質壤土上,在鹽鹼地上生長不良。耐旱性較強,怕澇,故不宜在低窪地栽培。樹體生長勢強,分枝旺盛,根莖部易生萌櫱。耐修剪,易整形。先花後葉,花期11月~翌年3月,7~8月成熟。
Ⅳ 臘梅花有葉子嗎
是有葉子的,花著生於第二年生枝條葉腋內,先花後葉,芳香,直徑2-4厘米;花被片內圓形、容長圓形、倒卵形、橢圓形或匙形,長5-20毫米,寬5-15毫米,無毛,內部花被片比外部花被片短,基部有爪;雄蕊長4毫米,花絲比花葯長或等長,花葯向內彎,無毛,葯隔頂端短尖,退化雄蕊長3毫米;心皮基部被疏硬毛,花柱長達子房3倍,基部被毛。
Ⅳ 我的臘梅怎麼只長葉子,花開的好少
買來的臘梅,先要檢查其土壤是否肥力足和疏鬆,一般盆栽臘梅因為多數種在郊區大地上後進行大面積管理,所以往往土壤質地不好,土壤板結很厲害,若澆水的話,僵硬的土壤水進不去,加上透水不暢,此時臘梅在開花前後因缺水、缺肥容易落去花蕾,如不改善土壤極易在第二年更加生長不好,大多數只長少量葉子,而不會再長花苞,乃至夭折。所以買來盆栽臘梅花,不管樹樁還是植株的都應該在土壤改善上下功夫,土壤改善上可採取加土及換上一部分好土為主要改善土質的方法,在花市中挑選好的土壤應選疏鬆、富有腐殖質的好土,然後鏟去盆栽臘梅里表層土,在進行鬆土後,再加進新土,這樣就完成了一部分調整土質的主要方面,注意不能換盆調土,否則容易傷根使它受傷而死亡。加土後再進行施肥以磷、鉀肥為主,促使已有花蕾的臘梅在春節前後開花,在種養中還需注意把臘梅放在有光照的地方,但要防寒風吹,種植在背風地方或放置在朝東南方向,這樣就防止了寒冷的西北風吹傷臘梅,再有臘梅不怕乾旱,所以在冬天尤其開花前要注意不能澆水太多,像上述土質不良的土都因為排水不良,是臘梅開不出花的原因之一,另外水過分多也會落花蕾。但也須注意在冬天也不能太乾旱,長期不澆水,尤其開花時節,長久缺水也會開不出花或落花蕾,一般以7——10天應澆足水。春節臘梅可放在室內觀賞,在室內還需慎澆水及保暖,臘梅雖然耐寒,但太冷也會生長不良,若遇零下10℃,就會使臘梅花受傷。所以遇春節前一直寒冷低溫,需要提前20天放在10℃左右的溫度環境中並保持一定的濕潤,就能開花。
臘梅開花後在第二年必須進行翻盆,換上好的土,種植臘梅不太講究土壤的高質量,但必須要排水良好,除鹽鹼地外,臘梅都可種,因為它適應性極強,但必須要有一定肥力,一般一個月要施薄肥一次,不能太濃。尤其在秋天落葉前一定要增施追肥,以磷鉀為多,氮肥可少一些
(1)短截 剪掉枝條先端的1/3—3/4叫作短截,其目的是終止枝條無止盡地延伸,同時促使剪口下面的腋芽萌發,從而長出更多的側枝來增加著花部位,使株形更加豐滿圓渾,防止樹膛內部中空。為了使樹冠向外圍延伸擴大,各級枝條層次分明,剪口應位於1枚朝外側生長的腋芽上方,待剪口芽萌發後,才能使母枝的延長枝向樹冠外圍伸展,避免產生內向枝。
(2)疏剪 當植株內部的枝條過密時,應當把它們從基部疏掉一部分,疏剪的對象是交叉枝、平行枝、內向枝、受病枝和衰老的枝條,防止樹形紊亂,使它們層次分明,有利於通風透光和開花。疏剪時應緊貼母枝的皮層把不要的枝條剪掉,不要留下殘樁。
(3)摘心 將枝條的頂芽剪去或摘掉叫作摘心。早菊、一串紅、翠菊、福祿考等草本花卉都需要摘心,如果任其自然生長,只能長成1棵很高的獨干植株,開花甚少,無法形成圓渾豐滿的株叢。把主枝的生長點摘掉後,既可終止植株加高生長,又能刺激腋芽萌發而形成許多側枝;對側枝摘心後還可形成更多的二級側枝,使著花部位成倍增加。
(4)抹芽 將枝條上的腋芽除掉叫作抹芽。在培養獨本菊、大麗花等花型特大的盆花時,為了在一盆之中只培養一朵大型單花,使品種特徵更加明顯突出,則應及時把葉腋間的側芽逐個抹掉,只留下先端的頂芽任其生長,最後由頂芽分化花芽而開花,防止因發生側枝而消耗營養。抹芽工作除抹掉側牙外,還包括消除盆土中滋生出來的腳芽。
(5)剝蕾 為了保證花朵質量,加大每朵花頭的直徑,就必須減少開花的數量。菊花、大麗花、芍葯、牡丹等在一個枝頭上都能產生好幾個花蕾,如果讓它們同時開放,花朵必然瘦小。因此在花蕾顯現後,大多隻保留中央的一個主蕾,而將周圍的副蕾剝掉。
Ⅵ 臘梅的葉子長什麼樣
臘梅葉片近橢圓形,如下圖所示:
蠟梅科蠟梅屬,落葉灌木,常叢生。葉對生,橢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花著生於第二年生枝條葉腋內,先花後葉,芳香,直徑2~4厘米。
花被片圓形、長圓形、倒卵形、橢圓形或匙形,無毛,花絲比花葯長或等長,花葯內彎,無毛,花柱長達子房3倍,基部被毛。果托近木質化,口部收縮,並具有鑽狀披針形的被毛附生物。冬末先葉開花,
臘梅的養殖方法
1、土壤要求
養殖臘梅,需要將其栽種到疏鬆、肥沃和排水性良好的微酸性沙質壤土中,在栽種前,需要在土壤裡面施加適量的基肥,增加土壤肥力,如果是盆栽的臘梅,那麼每年還需要為其更換一次新的盆土。
2、光溫條件
臘梅是一種喜陽的植物,日常養護的時候,要將其置於陽光充足的環境中,這樣它才能生長旺盛,它有一定的耐寒能力,氣溫不低於-15℃時它能安全越冬,但是花期的時候不宜讓溫度低於-10℃,不然它花朵會產生凍害。
3、合理水肥
養殖臘梅還需要合理的為其施加水肥,平時澆水的時候,使土壤處於微微濕潤的狀態最為適宜,最好掌握不幹不澆的原則,夏季要勤澆水,在臘梅生長期的時候,要每隔兩周左右為其施加一次稀薄的腐熟肥水,花芽分化期要施加磷鉀肥。
4、定期修剪
養殖臘梅還需要定期為其修剪,比如它萌芽期的時候要適當對其抹芽摘心,以免植株長出過於密集的枝條,5-6月份的時候,要適當把過長的枝幹剪除掉,植株花後還需要把枯老枝、細弱枝等剪除,這樣它才會更加的美觀。
Ⅶ 為什麼我種的臘梅盆景葉子特別少
臘梅是喜光的,如果您是放在室內的話就要保證有充足的光源。另外,可以把盆栽定期挪至室外,可以是一禮拜室內,一個禮拜室外,調節一下。7-8月間為臘梅花芽形成期,但臘梅開花必須經過一個低溫時期的休眠,即春化,否則開不好花生長亦不良。不落葉,意味著臘梅並未進入休眠狀態,雖能開花(因為花芽已經形成),但成花率不高。休眠是植物對營養的再分配,從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故應放在冷涼處待其自然落葉休眠一段時間後,再放在溫暖處可促進其開花。
具體養殖方法參見
http://..com/question/206167728.html?si=6
Ⅷ 臘梅花葉子嗎
你的問題是「臘梅花有葉子嗎?"對吧???我就先回答一下這個問題,臘梅花有葉子,不過只有在夏天或春天時有,反正就是臘梅花不開花時就有葉子,開花時一片葉子也沒有。不知道你是不是問的這個問題,因為我不知道你問題的意思啊。。。
Ⅸ 臘梅樹葉是什麼樣子有圖片嗎
臘梅的形狀特徵:落葉灌木,高達4米;幼枝四方形,老枝近圓柱形,灰褐色,無版毛或被疏微毛,有皮孔;權鱗芽通常著生於第二年生的枝條葉腋內,芽鱗片近圓形,覆瓦狀排列,外面被短柔毛。葉紙質至近革質,卵圓形、橢圓形、寬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有時長圓狀披針形,長5-25厘米,寬2-8厘米,頂端急尖至漸尖,有時具尾尖,基部急尖至圓形,除葉背脈上被疏微毛外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