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樁施工
❶ 強夯3000KN.M點夯6次5*5m梅花樁多少錢一平方,約1萬平方,低錘滿夯多少錢一平方
3000KN.m夯能的強夯,在大連地區18-20元/平米,這個價錢是長期合作的隊伍,否則能貴一些。
另外,3000KN.m的夯擊遍數沒有6遍的,一般都是3遍(確切的說應該是2遍,第一遍5m*10m,第二遍5m*10m——這兩遍其實就是5m*5m一遍,第三遍再用1000KN.m夯能滿夯)。
低錘滿夯一般沒有單獨做的,如果單獨的話,估計在8-10元/平方。
❷ 請問,1、2000定額土方工程說明中說梅花樁間挖土加普工0.9工日,清單專家裡是直接在定額下添加普工還是在
應該在清單里加,這個也是清單的1個組成項
❸ 0.5米直徑水泥攪拌樁、樁長10-15米,梅花樁包工包料要多少錢一米
要看是商品混凝土還是水泥人工攪拌,商品混凝土包工包料70一米,水泥人工攪拌不知道,
❹ 橋涵規范與建築規范中關於摩擦樁單樁軸向受壓承載力計算公式的區別
M=Pac/L(M:彎矩,P集中力,a集中力距支座距離,c集中力距另一支座距離,L跨度,L=a+c)
W=b*h*h*h/12(僅用於矩形截面)
f=M/W≤材料的許用應力(彈性抗拉強度/安全系數)。
公路橋涵搭板脫空的防治措施
1 病害特點
1.1 搭板處路面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沉陷,橋頭一側基本上不下沉,而與路面相接一側下沉較大,造成 搭板與路面相接處形成裂縫,車輛通過時形成橋頭跳車現象。
1.2 由於搭板中部脫空,致使車輛駛過時搭板劇烈顫動。脫空嚴重的搭板已斷裂;雨雪天時搭板下積水內存,繼續沖刷路基,橋下可見泥漿順橋台湧出。該病害的存在,嚴重影響了結構物的穩定性 和行車的安全、舒適。
2 病害原因分析
2.1 台背填料不密實,壓實度達不到要求 大多數高速公路在建設期是橋、路同建,橋涵建成後再行回填橋台背,這樣,就很不利於大型機械的無遺漏、密結合碾壓。造成回填材料的密實度在此形成薄弱環節。
2.2 雨水流入,填料流失 由於接縫養護不及時,導致雨雪水進入搭板下,在車輛荷載作用下形成唧漿和泥漿順橋台流出,致使板底下的路基材料不斷減少,進而形成脫空。由於橋涵運營中撓度(彎沉)作用,導致伸縮縫與搭板之間縫隙張裂。養護、灌縫不利造成路面水滲入,造成台背下沉、錐坡下滑,並對台背造成進一步下滑牽引。一旦有水滲入,車輪碾過時造成的真空泵吸沖刷搭板下部細組料成分造成脫空,步入惡性循環。
2.3 車輛超載的破壞 在車輛荷載尤其是超載車輛的作用下,面板受到巨大的垂直荷載作用,不斷地對板底路基進行補充壓實,最後形成脫空。由於水泥砼搭板抗壓強度較高而抗折強度較低,加上對超載敏感,一旦板底脫空,致使路基形成不均勻支撐,從而改變了砼搭板與路基密貼的實際機理,使彈性地基上彈性薄板受力模式變成懸臂薄板受力模式。在車輛荷載作用下過早的產生斷裂,而這種斷裂是不規則的,養護較難處理。這樣就加快了雨水的侵入,加大脫空面積和深度,進而使斷裂增加。這樣反復作用,最終導致搭板嚴重破壞,不能行車。
2.4 台背與路基連接不好 台背位於橋涵通道與路面連接的接合部位,一般情況下還設有伸縮縫、搭板等構造物。橋(涵)台一般是用混凝土澆築的,成型後除非台底地基發生沉降、變形,通常橋(涵)台本身的豎向沉縮量是很小的,屬剛性構造物,而台背填土一般採用集料回填,屬柔性構造物。這種剛柔之間的差異造成台背與路基連接不好的原因之一。在加上有些施工隊對台背與路基接茬處不重視,使台背與路基中間存在夾層,造成台背與路基處產生台階,是該部位變成薄弱部位。
3 防治措施
3.1 在地質不良的地段,若軟弱層較薄時,可採用天然沙礫、碎礫石、砂等強度高、滲水性好的材料進行換填;如軟弱層較厚時,可採用砂井、袋裝砂井、砂樁、粉噴樁等方法降低地基土的含水量,提高承載力。存在比較薄的淤泥全部清除,清理到硬面後進行碾壓達到要求後方可進行填築。而存在比較厚的淤泥的河床多年沖刷形成淤泥無法全部清除的,根據現場情況進行砂井排水處理及粉體攪拌壓法、超載預壓法、砂礫勢層、生石灰樁、碎石樁等幾種方法處理。還要注意防水,對路基工作區以內的水,要採取有效的防滲、防漏、防毛細水等措施,防止水分對地基及路基體填料產生不利影響。
3.2 保證台背填土范圍,規范要求台背填土順路線方向長度,頂部為距翼牆尾不利台高加2m,底部距基礎內緣不小於2m。拱橋台背填土長度不應小於台高的3~4倍,涵洞兩側不應小於2倍孔徑長度。
分層填築應嚴格控制含水量,宜控制在大於最佳含水量2%,分層填築松鋪厚度不宜小於20cm,台背回填宜大型施工機械配合小型夯具進行施工,松鋪厚度宜控制在不大於15cm,橋台兩側回填應同時進行。
回填料宜選用礫石土或石類土,當採用非透水性土時,應在土中增加外摻劑如石灰、水泥等,對石灰、水泥嚴格控制質量。為減輕回填材料對地基的壓力採用流態粉煤灰回填,粉煤灰為晚期強度比較高,在使用中加人水泥、外加劑增加早期強度。我國現已在多條高速路上使用,並獲得不錯的收獲。
採用大噸位振動壓路機碾壓地基,以加大地基的填前沉降量,必要時還可摻石灰處理,確保地基土達到規定的壓實、沉降效果及承載能力。路基填料盡管在施工中充分壓實但後期不可避免地還會出現沉降,即工後沉降,為了減少工後沉降,台背填料超填2~3m,有意提前預壓2~3個月,讓沉降充分發生,然後按路基標高推平施工。
3.3 台背與路基連接處應預留1:1.5的坡,坡面必須密實,或開台階方法,台階應高為60cm寬度為不小於1m的台階,開好台階後應在台階上進行壓實度實驗,保證台階密實度。使台背與路基充分連接好。橋隊與路隊應共用一個水準點控制標高,搭板由路面施工隊施工,搭板與其連接的一段路面在其他部位完工後在施工。路面施工接近橋頭時,應注意路面與橋梁標高的協調,使橋頭處舒順。
4 注漿處理
4.1注漿孔的布設及鑽孔。注漿孔的布設好壞以及每塊板所布設的孔數及深度,直接影響到注 漿的效果。根據經驗,孔位一般布置為行距1m、孔距2m。石安高速公路為雙向四車道,橋頭搭 板長度一般為3m、寬度為10.75m,由於高速公路施工是不斷交施工,且緊急停車帶基本 不脫空,所以注漿孔布設為二行,第一行距橋頭1m處,第二行距搭板與路面相接處1m處,共布設五個孔,第一行三個孔,第二行二個孔,呈梅花樁式交錯布置。深度一般為鑽透搭板後進入路基5~10cm為宜。注漿花管直徑宜採用37~42mm,長度在1.5~2.0m之間。鑽孔應准確到位,盡量減少注漿孔的斜度。
4.2注漿材料的選擇及制漿。板底脫空注漿是通過注漿泵的壓力推動,將拌和的填充料經過壓漿管、壓頭擠入板底或滲透到路基的空隙中,因而要求填充拌和物應有較好的粘聚性、較高的流動性和較小的干縮性,並要求在注漿過程中不離析、不泌水。膠凝材料要保證注漿拌和物能順利地壓入板底,要求注漿拌和物具有良好的可泵性、保水性、因此選擇保水性好、泌水性小的水泥作為注漿拌和物的膠凝材料。
4.3壓力的確定。板底脫空注漿時壓力過大將造成漿液流入搭板與瀝青砼面層之間、致使瀝青砼面層拱起或斷裂;過小則無法壓滿。注漿壓力一般應控制在0.5~1.0MPa為宜。
4.4注漿。通過注漿設備,輸漿管路,將漿液注入到目的的層中,應採用自下而上法,分段自下而上注漿。在注漿順序上,先施工邊緣帷幕孔,再施工加固孔,當注漿壓力達到要求時,終止注漿。在注漿過程中,出現隆起或跑漿現象時應停止注漿,分析其原因,下一個注漿段宜減量注漿並檢查封孔裝置、注漿設備等。
4.5注漿方式。採用自流和壓力灌注相結合的方式注漿。注漿時採用多孔多次灌入且速度由快到慢,順序先低後高,加壓大小視情況而定。單孔壓漿結束標準是鄰孔注滿自溢,然後換其他孔注漿,保證搭板下填滿,使搭板具有足夠的承載力。
❺ 工程測量 梅花樁
以全站儀為例
就是觀測完畢後,保持角架和基座不動,交換主機和棱鏡的位置。不需重新對中整平。
注意,這個基座是從儀器上取下來的
❻ 什麼是梅花樁
梅花樁,又名梅花拳,簡稱梅拳,是立於樁上練習的一種拳術,也常用來作為基礎功練習。
梅花樁所用木樁,直徑3~5寸,下半截埋在地下,上半截高出地面 3尺3寸,樁與樁之間的距離前後為3尺,左右為1尺5寸。隨著功夫不斷增進,樁要不斷加高,有的加高到 5尺;也有人以磚塊代樁,先在平磚上練習,再站橫磚,進而站立磚。布樁講究上應天象,下合地時,中合節氣,如"北斗樁"(又名七星樁)、"三星樁"、"繁星樁"、"天罡樁"、"八卦樁"、"五行樁"、"九宮樁"等。
梅花樁,因立於樁上練習,故有別於諸拳,也不同於南拳中的梅花樁拳套,其難度遠非地面練習比,練起來要求式正勢穩,要建立嚴格的動力定型。梅花樁最適合兩人以上的集體練習,眾人圍成一梅花狀,忽開忽合,伸縮無定,饒有興味。其套路除五式固定外,無一定型,其勢如行雲流水,變化多端,活而不亂。
❼ 梅花樁怎麼布置鑽機好
梅花樁若樁距近,施工時相互影響,為保證施工進度、質量,可按照隔一根或多跟樁鑽一根樁的方法布置施工,也不能很遠,要有利於鑽機的調運、鑽孔泥漿的排運等。
❽ 公路工程中軟基處理的常用方法
公路路基下軟土地基的處理方法
2.1 經過水塘、水庫地段的處理方法
( 1 ) 當路堤經過農業蓄水塘( 因農業生產需要而不能將水放掉或面積較大不易抽乾的水庫,且塘底表面無硬殼) 時,應採用拋石擠淤的方法,即強迫將淤泥擠走,路基底部換用強度較高、不易風化的片石。要求片石強度不小於30 MPa,直徑小於30cm 。施工要點是: 當路基從池塘( 水庫) 中間穿過時,採取從路基斷面中 間向兩側拋石,標高比塘埂( 最低處) 略高( 一般高出30 cm ) 。拋填寬度比普通路基加寬1 m~ 2 m ,拋填出水面後,需用15t~ 18t的重型壓路機( 震動碾更好) 反復輾壓至拋石頂面無明顯下降時為止,然後頂面鋪設碎石反濾層10 cm~ 20 cm ,其上填築普通土即可。
( 2 ) 當路基從池塘邊通過,路堤斷面一側基本靠近岸上時,應採取由岸邊向塘中拋填,以便將淤泥擠走,其他工序同上。
2.2 經過軟土盆地時的加固處理方法
當路基經過已乾涸的軟土盆地時,其加固處理的方法較多。下面分別作一介紹。
2.2.1 換填土法
當路基下的軟土地基厚度較薄( 一般小於3 m ) 時,挖除軟土,用強度較高的粘性土、砂礫土或碎石、卵石土換填,分層碾壓密實即可。在有滲水土( 砂類碎石或卵石) 的條件下,可優先考慮。其特點是方法簡單、直觀、後期沉降小,但需要有棄土場,棄土方量較大。
2.2.2 爆破排淤法
當軟土厚度小於5 m 時,工期緊張,路基又處在廢棄荒地時,可用爆破排淤法,將軟土揚棄。但此種方法不常用。
2.2.3 反壓護道法
反壓護道是在路堤兩側填築一定高度和寬度的護道,運用力學平衡原理,平衡路堤自重作用而產生的滑動力矩,以提高路基的穩定性。其優點是不需要控制填土速率,施工簡便,缺點是土方量較大。其高度為一般路堤高度的1/3~ 1/2,寬度大於2.0 m 後期路堤沉降較大。此法為常用處理軟土的方法。護道有單級護道與多 級護道之分,以單級護道最為普及。
2.2.4 砂墊層法
在路堤底部的原地面上鋪設一層較厚的砂墊層,一般厚度為0.5 m~ 0.8 m ,砂質為中粗砂,含泥量不大於5% ,除盡植物雜質,並在填築時適當加水,分層壓實,使軟土在路堤填築時逐漸增加荷重的作用下加速排水固結,從而達到提高地基應力的目的。其優點是施工簡易、佔地面積小,缺點是要求施工工期不甚緊張,施工過程中要控制填土速率, 附近有豐富的砂源,軟土強度相對較高且表面無滲透性能差的硬殼;兩側平坦,排水狀況較好。 此種方
法亦常用,一般與土工布或土工格柵結合使用。
2.2.5 砂井、袋裝砂井及石灰樁法
砂井是在軟土地段地面以下做成的按一定規格排列的圓形砂柱,砂柱直徑一般為20cm~ 30cm,深度不大於8 m,井距按8~ 10 倍的井徑尺寸梅花樁布置。 袋裝砂井是將砂事先灌入以聚丙稀編織布縫成的直徑為 7 cm 左右,長度 5 m~ 10 m 的袋中,然後埋入軟土中, 以保持砂井的連續性。其目 的是使地基在填土荷定的作用 下,加速軟土的排水固結, 提高強度,同時因砂井( 或袋裝砂井) 對路基有一定的支承作用,從而也提高了地基的承載力 。其優點是少佔農田 、 減小填土工程量、後期沉降量減小( 由於砂井深入地基深處,加速了排水固結速度) 。 缺點是要求填料為粗砂,並需要控制 施工速率,在工期不緊的工程中 應用,施工機械設備較多 。適用於軟土層較厚、路堤填土高的路段,或軟土底部有透水層的路段。
施工方法是:採用砂井時,以設計砂井的長度定,當砂井設計較短時,可以由人工打入鋼管,成孔後立即灌入粗砂,並邊填邊搗實,直至地面;當砂井設計較長時,可用履帶吊機或帶滾動的支架上加壓重( 或用 穿心錘) 和提拔設備插打鋼管成孔。鋼管底部帶有活瓣樁尖,當鋼管插打到標高後,邊拔管邊從管內灌入粗砂,直到地面。在有水源的條件下亦可採用高壓射水成孔方法施工。而當採用袋裝砂井時,則需要用履帶吊機或能走行的自 制吊架配上小型震動錘將鋼套管打入地層中 ( 帶樁頭) ,裝砂袋從套管中 放入地基、 撥出套管,則砂袋便留 在軟土中,砂袋上端留有 30 cm 左右余長,以便埋入地基表面鋪設的砂墊層中,利 於排水,砂墊層厚度一般為 0.5 m~ 0.8 m,在軟土地基沉降的過程中能使砂墊層始終露出原地面,保證地下水通過砂井及砂墊層順利排出,加快軟土排水固結,提高地基應力 。石灰樁的施工方法同砂井,只是打好孔後立即在孔內混入粗砂與生石灰塊的混合物,達到吸干水分,加快固結,提高土層承載力,穩定地層的目的。
2.2.6 塑料排水板法
將帶狀的塑料板由專用插板機插入地基中 ,然後路基填土加 荷時,使地下孔隙水經塑料板芯從溝槽排出 , 從而加 速固結,提高地基承載力,實質上是以塑料排水取代砂井。其結構由塑料芯板( 聚乙烯或聚氯乙烯) 和外包濾膜( 滌綸或合成纖維無紡布)組成, 這種方法施工速度快、質量穩定 經濟省力,施工時對地基的擾動小,透水性較好。此法已漸漸得到大范圍推廣及使用。
2.2.7 土工合成材料加固法
隨著我國的化纖及塑料工業的迅速發展,高強度的土工合成材料也逐漸用於公路路堤的軟土地基加固處理。它是橫向鋪設在路堤底部( 地基表面) 的砂墊層中,能承受較大的拉力,使地基在外荷載作用下不致向兩旁隆起,達到穩定路基的目的。加固地基的土工合成材料主要有土工布和土工格柵。土工布分為編織土工布和無紡土工布,編織土工布一般以聚乙烯、 聚氯乙烯和聚丙烯為原料的編絲布。具有重量輕、強度高、延伸率少、價格低、滲透性強、整體性好等特點。而無紡布則是以絛綸、丙綸聚酯為原料的纖維,採用 粘合劑高壓粘合而成,具有耐久性好、滲透性強、強度高、整體性好等特點。土工格柵是以高強度聚乙烯、聚丙烯塑料聚合物經熱加工並拉伸成網 格狀的土工材料,有單向和雙向兩種格柵,同樣具備了 強度高、施工簡便等特點。一般以單向格柵加固較多,特殊地方採用雙向 格柵( 因雙向 格柵價格較高) 。其功能就是通過土工布或土工格柵自身的抗拉力產生穩定力矩,使地基整體受力均勻,從而達到加固地基的目的。
施工方法: 清除原地面的雜物,鋪設一層 15 cm~ 20 cm 的砂墊層,找平地面,履帶推土機初步碾壓,根據路基的設計寬度鋪設土工布或土工格柵,將其人工拉緊崩直,然後用 竹釘 ( 20 cm長) 由 中間向兩側將其固定在地面上,再依次鋪設第二層砂墊層( 厚度約 25 cm ) 後,繼續第二層土工布或土工格柵的鋪設施工。第一層與第二層土工布 ( 或土工格柵) 應錯開覆蓋搭接 0.5 m 以上。
2.2.8 綜合加固措施
以上是處理軟土地基常用的幾種方法,我們要根據所處的環境及條件選擇最適宜的方法來處理軟土地基,才會達到理想的效果。為了使軟土路基能夠得到更好的處理,並如何使其達到固結較快的效果較佳。常常將上述幾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如砂井( 或袋裝砂井或塑料排水板) 與反壓護道並用;砂井( 或袋裝砂井或塑料排水板) 與土工合成材料並用;砂墊層與反壓護道並用;甚至將砂井( 或袋裝砂井或塑料排水板) 與土工合成材料、壓 護道三者同時使用進行地基加固,確保公路路堤的穩定性。
❾ 獨立柱基礎釺探點如何布置有關於釺探點布置的規范嗎
獨立組地基釺探點具體布置要求:
1、縱橫向1米5,梅花樁布置;
2、縱橫交叉相當於1.2 平方米一個左右;
3、基槽寬80~200cm,兩排交錯布置,間距1.5m,深度1.5m;
4、基槽寬大於200cm,梅花形布置,間距1.5m,深度2m;
5、柱基,梅花形布置,間距1.5~2m,深度不小於1.5m且不淺於柱基短邊。
釺探點布置的規范:
地基釺探具體的規范規定是伐板基礎應該滿地布孔,探孔梅花狀分布,孔距不大於1.5M。也必須做好釺探記錄並繪制釺探平面圖,標明每個探孔深度,觸探器自動拔出,拔除後用磚蓋孔。釺探完畢後,應做好標記,保護好釺孔,未經質量檢查、有關工長復驗及驗槽合格,不得堵塞或灌砂。

(9)梅花樁施工擴展閱讀:
布置釺探點注意問題:
1、基土必須在乾燥的情況下進行。受雨後不得釺探。
2、如打釺進行不下去時,應請示有關工長,適當移位打釺,不得不打釺而任意填寫錘擊數。
3、記錄和平面布置圖的整理:在記錄表上有色鉛筆或符號將不同的錘擊數孔位分別開來。
4、在釺孔平面布置圖上,註明過硬或過軟孔號的位置,以便設計勘查人員進行分析處理。
5、所有現場施工人員必須佩帶安全帽。
6、操作人員要專心施工,扶錘人員與扶釺桿人員要密切配合,精力集中,以防出現以外事故。
7、現場施工人員嚴禁在施工過程中抽煙、嬉鬧,不能光膀子施工。
8、打釺工具:鋼釺應使用直徑為22~25mm的光圓鋼筋製成,釺尖要呈60°,鋼釺長度為2.0m,自下而上每隔30cm做一刻痕,現場上經常採用的每打一步用粉筆在鋼釺上畫一個標志的方法,應當說有兩個缺點,一是每次打釺前都要量劃,比較麻煩,二是由於釺孔很多,一旦量錯,不容易准確。
作業條件:
1、基土已挖至設計基坑底標高,表面應平整,軸線及坑寬符合設計圖紙要求。
2、根據設計圖紙繪制釺探孔位平面布置圖。
3、要求釺探前,將所有軸線及基礎的定位尺寸線放出,放出後再進行釺孔布置放線。
4、對於筏板基礎要全部釺探,其他無基礎部位無需釺探。
5、釺探孔位平面布置圖放線並撒白灰點。要求最外側探孔伸出墊層外邊線50cm。
6、注意釺桿上30cm的標識橫線。
7、釺探孔的排列方式採用梅花型排列方式,間距1.5m。